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

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不同形式,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促进。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关键。在我国,受传统学校制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错位现象凸显,严重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界定与整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分析

1.家庭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远,其影响内容和形式远比学校教育特殊且有权威性。孩子对外界的感知最早就来自于家庭,并在此经验基础上构建对世界的认知。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和品德修养对个体的为人处事和道德品行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体来说,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能够促进个体自立能力、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个体社会化奠定基础。

2.学校教育的功能

学校教育是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学校教育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训练、养成社会行为习惯的活动中,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公民价值观、态度、信念、能力和行为习惯[1]。在教育国际化的新时代,学校教育也是各国不同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学校教育是有效促进个体认知能力培养、公民意识形成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

二、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出现了一定的错位,导致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功能的严重僭越。学校教育的强势地位不仅会对家庭教育造成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本身,以牺牲家庭教育的功能达到学校教育功能的“无限扩张”,非但没有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反而使它承载了太多的压力而变得扭曲[2]。

1.错位的表现

(1)家庭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有指导、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会学习的职责,但不能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能成为唯一目标。”长期以来,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受传统教育理念余威的影响,学校教育模糊了与家庭教育的界线,使家庭教育逐步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附庸。家庭教育“学校化”在剥夺家庭教育功能的同时,也让学生因过度的学习而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2)学校教育“家庭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迫于各种压力,他们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等各类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归属于学校,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依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类孩子的成长缺失了一定的家庭教育,其职责和功能间接地转嫁给了学校和教师,由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家庭化”的现象。

2.原因分析

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化”还是学校教育“家庭化”,出现这种功能错位绝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1)学校身份的尴尬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客观存在。而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学校面临的生存竞争和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使得家庭和学校在矛盾中相互依存。因城市孩子的家长忙于工作,学校既要午托,还要延长放学后孩子的接管时间;学校教师既承担托管任务,还肩负辅导学生学习的工作。至于农村或偏远地区,孩子的家长为了生存而去外地打工,学校成为孩子的重要寄存空间,为了孩子的安全,学校教师既是生活上的保姆,又是学习上的传授者,这往往让学校处境尴尬,模糊了本质功能。加之我国教育立法尚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律法规,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功能的认识模糊,导致了学校教育“家庭化”现象的出现。(2)家长认知的偏差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不惜代价地择名校。因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从小开始抓起,使孩子的业余时间被各种学习班所占据,周末和寒暑假又被一个个补习班所占据,严重压抑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剥夺了孩子的基本权益。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家庭中,父亲在外打拼,母亲也是职业女性,陪伴子女的时间少得可怜(留守儿童的家庭更甚)。家长家庭教育的缺位,加重了家庭教育的“学校化”。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3]。因此,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让学校和家庭两种教育力量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家长片面追求优质学校和优质资源。“择校热”也掀起了各类学校、各类教育机构的精英筛选,促使学生陷入了无尽的竞争和考试选拔的恶性循环。是什么驱使着家庭教育“市场化”和学校教育“功利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的聚集,有限的教育资源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各区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惜一切代价。因此,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教育经费,做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缩小校际差距,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2.完善教育立法,明确并保障各方权利与义务

家庭教育立法是对家庭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尤其是对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性规定[4]。纵观世界各国,多数发达国家都从宪法或法律层面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九条只是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义务。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工作,但由于教育立法的不完善,家庭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我国必须加快家庭教育的立法,确立家庭教育权利的合法地位,明确并保障各方权利与义务,细化权利内容,界定权利权限,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5]。

3.构建家校合作互动机制,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不同角色、两种力量的互动和配合。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功能,对个体产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家校之间需要构建必要的合作互动机制,可以通过博客、电子班务日志、微信公众号、QQ群等形式,建立对话协商机制,促进彼此的沟通。要实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沟通内容具有系统性、时效性和现实性,使沟通形式具有互动性、直接性和灵活性。可以设立校园开放日、家长听课日、家长访校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还可以指导家庭教育,为特殊家庭提供援助,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改善家庭教育的效果。通过长期、持续的家校合作,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发展。

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中学生;德育建设;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存在一个模仿别人的过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各样感官发展较快,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没有形成自主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德育建设有促进作用,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的教育尽职尽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德育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重分数轻素质教育,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现代教育有多种教育方式,以下几种典型的教育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专制教育,很多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子女过于苛刻、专制,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子女,不仅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受到压迫,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溺爱教育,现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一切,父母将他们看做掌上明珠,过度的关怀导致孩子的能力欠缺,一些孩子从小享受,不知道奉献,从而形成自私心理;放任教育,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较少,认为只要物质上满足他们的要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忽略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极为不利。

(三)教育观念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次要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家庭中无需注重这些问题,这种教育观念造成德育教育误区,最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二、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需要有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德育建设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家庭环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当中,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得以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首要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德育建设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为此,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选择,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孩子不正确的思维加以引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父母相处融洽,很好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的期望是家庭环境构成的一部分,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因为不能实现父母的愿望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负效应。所以,家长必须在对子女的期望值上加以控制,根据子女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期望值,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采用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日常言谈中,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稳定性及聪慧性等各种优秀品质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爱人,学会付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把孩子的权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适当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家庭成员既有享受的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劳动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这样他们才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应该交于他们做,让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关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这对他们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长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子女尊重和理解,子女犯错误时,不应该采用棍棒解决,应该给他们多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认可,不要一味用成绩衡量对错,衡量子女的能力,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人格成长和健全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教会子女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帮助他人、理解他人,这对促进子女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人的发展主要受三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他两个教育无法取代的内容。现代教学中,学生主要表现为自觉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而为中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作者:陈博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侯淑芳.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商情,2013(32):279.

[2]杨艳,王芳蓉.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276.

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3

编者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日渐增多,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以及无个性化教学对孩子的发展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尤其对一些个性比较突出或者偏科、好动的学生,会因为其与传统教育方式的格格不入而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这也引起了部分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不满。如著名“童话大王”郑渊洁把儿子郑亚旗从小学接回家中自行教育,天津的刘书宏、长沙的赵雄、成都的朱亚、山西的崔书云将孩子带回家自行教育……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也开始尝试在学校教育之外寻找新的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或将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或联合几位有共同培养目标的家长将孩子集中起来,聘任教师,办理学堂等。独特的教育方法或已成功,或未见分晓,但都在当时、当下引来众多争议,相关新闻屡见报端。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基础在于家庭,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生涯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非常重要。“在家上学”现象不仅显示人们对家庭教育和家长责任的重视,变家长为教育主体,而且也凸显了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即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挖掘孩子的潜力、扬长避短,重点培养个体孩子的特性,完善个体孩子的人格,实现个性化发展。虽然此种教育模式还属于个别现象,却已成为一种教育的新形势,并对传统教育和人们的观念产生了一定冲击。尤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家上学”已形成一定规模,根据美国教育部下属的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详见后文《我国“在家上学”的现状分析》),到2007年,美国“在家上学”的学生已有150万名,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教育形式。

那么,“在家上学”在我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它的存在是否有法律依据?能否得到立法支持?这种脱离了学校的教育方式,究竟对孩子的发展是利是弊?离开学校,孩子无法参与集体活动,就会缺少培养集体意识与社交能力的环境,无法学习全方位基础知识,这些是否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在家上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美国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的“在家上学”是否在中国一样可行?能否成为中国未来教育多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这将是我们这期《热点争鸣》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4

近年来,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九章指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德昂族由于历史、地理、人口、居住在边疆等原因,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同时,“国内德昂族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究成果少,研究内容较为狭窄,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尤其“…民族心理与教育、家庭教育、艺术教育以及近年来关于国内课程改革等教育热点也尚未予以关注”。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当今德宏德昂族家庭教育内容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提高德昂族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德昂族家庭教育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德昂族家庭教育的变化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

大多数德昂族家长都不希望孩子以后像他们一样生活在山区,一辈子务农。在学业和职业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读大学,有一份体面工作;若不能,他们也希望孩子能掌握一技之长,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在养儿防老方面,观念依然存在,但变化正在发生,家长们初步认识到养育儿女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这种现象说明德昂族家长希望孩子能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但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留住人才,影响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昂族的生活状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伴随这一过程的家庭教育也在改变,总体上呈现的特点是传统教育内容的部分淡化、失传和新内容的出现。首先,生产生活方面。原始的刀耕火种已被现代农业取代,一些昔日没有的内容开始成为德昂村寨家庭教育的内容,如经济作物的种植,化学肥料、农药、喷雾器以及一些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家庭常用电器的使用等成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其次,信仰习俗方面。年轻一代对自然、鬼神等崇拜不再如他们的祖辈、父辈那样虔诚,许多禁忌逐渐淡化,例如男人们在楼下谈天和做活路时,妇女不能到楼上去,妇女不能跨越男子所用的一切劳动工具,在外劳动的人要等到黄昏时分,随同牛马一同入寨,人畜才能平安等,可以说这种淡化和消失一定程度上体现德昂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一面。再次,民族历史方面。德昂族较为详细的发展历史现在只有官方、学者知晓,而以德昂村寨为代表的民间对德昂族的历史知者甚少,长者还了解一些,年轻者几乎都不知道本民族历史。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

教育方式的变化与教育内容的变化是同步的。一方面,德昂族言传身教、观察实践、口传心记的传统教育方式正在弱化,如,织布、编织等手工艺,那种母传女或姊妹相传的教育方式不再常见,五、六岁的小女孩在织架前由奶奶或妈妈手把手的教育场面已无从看到。再如,通过祭词、歌谣、故事、传说等传承文化的场面也已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前辈已意识到新的现代教育途径、方式开始进入家庭,其中电视是最明显的一种,人们通过电视了解更多的外来的东西,学说汉语等,主流文化通过电视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思想。

(四)学校及家庭教育影响力的变化

当今,学校教育的功能日渐显现,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主流文化通过学校、老师传播给了新一代的德昂族的孩子。主流文化的渗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德昂族的家庭教育,冲击着德昂族传统文化。由于德昂村寨一般较为封闭,与外界的交往不多,学校影响力的扩大,主流文化中一些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等逐渐渗入德昂族的头脑中,主流文化中的某些文化特质很容易在年轻一代的群体中产生了吸引力,当长辈所传递与他们所接受的主流文化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倾向于主流文化,即使他们勉强接受了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但在传承民族文化上意愿并不强烈,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这种传承的意愿就更为弱化。长此以往,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必将不断增大而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必将不断弱化。

三、德昂族家庭教育的建设

(一)宣传和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国家的基本政策,然而,政策只有宣传和落实到位了,才能让更多的德昂族家庭了解和真切地体会到政策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门要把宣传工作融入到扫盲工作中,因为在老一辈的德昂人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文盲居多。其次,也要宣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政府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个村寨通过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再次,利用民族节日、宗教活动等契机送教下乡、采用双语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文体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对家长进行宣传、培训与教育,努力把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宣传到家庭,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融入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去,破除不利于儿童发展的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德昂族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科学指导。

(二)完善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德昂族所在地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要逐步形成由当地妇联牵头、教育局为主、卫生局和工会参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积极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家庭教育应由妇联牵头,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协调、调研、表彰;教育、卫生、民政和托幼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对德昂族儿童不同学龄段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使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形成边疆民族地区有整体效应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三)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向德昂族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教专家讲座、家教成功家长现身说法等多种活动形式,强化家长教师功能意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生身家长,更为重要的是家长还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教育家长,是良师益友,家长教育孩子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人都代替不了的。

(四)德昂族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14-04

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新时期。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学校教育相比,我国家庭教育受传统文化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因改革开放汹涌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对国民家庭的生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不容小视。因此,当前学校和社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更为具体和突出的表征,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更为激烈。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家庭教育在制度和理念方面有着许多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如注重人格教育、主张严格管教等,但也存在忽视个性发展、轻视实践创造等局限。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教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彰显了各自的优势与特点,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赖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事关人才培养和民族素质提升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其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勃兴便是明证。

加快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认真总结、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文化与成功的教育经验,根据我国社会与时展提出的要求,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回应新挑战,探索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教育发展之路。这是历史与人民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

一、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济所体现的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本质与主流上是积极和健康的。社会成员主体价值的觉醒和确立,使人的个性和权益得到充分的尊重,给个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人们的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独立意识等现代公民的人格意识逐步强化,青少年一代思想解放、个性鲜明、观念前卫。社会对务实精神、科学精神、创造精神的弘扬,使少年儿童可以自幼摆脱“唯书”“唯上”的思想禁锢,养成注重实际、崇尚科学的处世态度和思维品质。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使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超越了家庭、学校和书本的时空,为青少年一代创造潜能的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有这些,都是社会文明进步对家庭教育的正面影响。

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也难免给家庭教育带来各种问题。如:对孩子过于溺爱,扭曲了爱的本义;普遍重智轻德,忽视能力培养;批评处罚不当,孩子不堪压力;评价易走极端,孩子丧失自信;等等。

总体而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提升伴随着家长普遍性的成才焦虑

在中国教育史上,当下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和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之高,都是前所未见的。

1.家庭经济实力与教育消费同步增长,使家庭教育既受到空前重视,又承受巨大压力。家长愿意在精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各种优厚的物质条件,不惜代价地为孩子请家教、买资料、做培优、择名校。但在知识经济与人才竞争的社会条件下,由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以及家长生活压力增加、无暇教育孩子等原因,家长群体弥漫着望子成龙心切又教子成才无方的普遍性焦虑,从而使许多家庭教育投资迷失正确方向,陷入盲目投资中。

2.社会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导致现代教育价值观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摩擦、对立和博弈。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要求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才的素质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科学的普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也处于转型之中。由于传统的强大惯性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在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儿童观、亲子观、发展观等方面,广大家长面对现实社会眼花缭乱的教育信息常常难以分辨、无所适从,感到有力无处使。家庭抚养、教育、保护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让父母在某些负担减轻的同时,也付出了亲情淡化、教育影响弱化的代价。

3.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使人们坚守道义的意识与现实的利害考量之间不时产生冲突,许多家长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上产生困惑,家庭的道德和人格教育面临诸多危机。如作为道德核心的诚信和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就是愚蠢迂腐的代名词,要不要坚持和怎样坚持,成为一个不小的难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结构、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导致的利益格局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物欲横流、传统道德日渐式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完全成为社会主导的情况下,家长自身价值观的困惑和迷失,必然导致言传身教乏力,教育正能量弱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4.以“趋利”为基本特征的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及其价值取向,使家庭教育产生严重的功利倾向与短视行为,助推了应试教育。科技至上的社会潮流与人文关怀的普遍缺失,使很多家庭出现人格教育真空,造就日见其多的人格“差生”。

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范文6

作者:韩国财团法人儿童安全机构 白惠淑/绘 赵富寒/译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安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交通事故、食品危害、诱拐、天灾等众多的危险让孩子的安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且必要。因缺乏安全知识而发生的儿童安全事故,父母和老师们难咎其责。

这本书主要告诉父母们周围都有哪些危险,并为父母们提供实际的、科学性的预防及应对方法,进而帮助孩子系统掌握安全知识,避免安全事故,内容全面,细节详实。比如在《如何在各种危险状况下安全步行中》的章节中,就涉及到了在深夜里如何行走才安全,在雨天如何行走才安全,在下雪天如何行走才安全,如何安全过斑马线等诸多问题,其中提出一些关于安全动作、特殊天气下的着装等详尽的建议,比较实用。

《孩子,我们一起爱自然》

作者:盛江华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孩子,我们一起爱自然》有四大组成部分:有趣的自然手工、好玩的自然游戏、纯朴的自然体验分享、自然绘本推荐。

它是一本自然、环境教育手册,其中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指引,能教给父母如何带着孩子去探索自然、实践环保;它也是一本充满“魔法”的手工制作指导书,能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锻炼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它还是一本儿童绘本读物推介书,父母可以据此寻找绘本原著,读给孩子听。它是一份给大人和孩子的自然和环保的生动讲义,通过它,读者可以神游纯朴的大自然,可以拆除心中的钢筋水泥之墙,体味那些生活中的小情趣、小创意。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里的教育智慧》

作者:张振鹏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古人言:“至要莫若教子”。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者的重要职责。可以这样说,父亲、母亲,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事业;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把这个事业做好。那么为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