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1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具有独立检查、监督和评价功能的活动。在企业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部门,以及相关的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所属单位经济效益的审计,通过项目的抽样审计或专项调研进行审计评价;组织开展对所属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及收支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的审计;对所属单位企业机构主要负责人离任(或任中)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开展对重大财务异常及其他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重大投融资等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此外,内部审计还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审。审计工作,尤其是内部审计,要坚持独立地对企业各项经营业绩、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只有保持客观独立,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二)财务风险及其管理

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来看,大致可以将风险分为两类,其一是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其二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建筑企业在筹资、投资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未预料到的因素而使得企业实际财务与收益与预计财务收益之间发生背离,因而出现经济损失的可能。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一般有经营资金不足、遭遇工程款拖欠、盈利能力下降等。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其财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设别、评估、分析、应对等过程,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完整性,最终使企业拥有完整的资金链,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基础。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

(一)合同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施工合同,而相继压价,大量建筑企业都是以微薄的利润获得建筑合同,更是有许多企业认为占据市场比获得利润更加重要,所以会产生低于成本的建筑合同。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使建筑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企业的生存经营更加困难。

(二)负债风险

建筑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多数建筑企业都是靠融资或贷款而进行进一步经营的,对于外部资金的依赖度较高。如果外部资金链断裂,那么建筑企业将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挑战,企业将无法购买建筑材料、支付人工费,无法将现有项目继续施工,施工合同甚至很难继续履行,这种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大的。

(三)工程款拖欠风险

工程款能否及时收回,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影响很大。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其大都负债经营,依靠工程款的及时收回来偿还负债。但在实际情况下,有许多业主以各种理由,拖欠工程款,而这致使建筑企业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加,其承受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四)盈利风险

建筑企业在承包建筑合同时,以当时的成本为参考,将工程承包价格与预计成本之差即为企业应得利润。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变,人工成本,钢材、水泥、木材等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的价格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着变化,而工程造价主要是由承包价决定的,如果随着材料、人工、设备等价格上涨超过预期,导致工程成本超过工程造价,建筑企业将会遭受盈利风险。

三、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识别财务风险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往往潜藏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内部审计活动定期对单位经济效益进行审计,通过项目的抽样审计或专项调研进行审计评价,对财务异常和重大投融资活动进行监督,能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潜藏的财务风险,并借助专业的技术手段,分析风险程度,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层及时采取财务措施和控制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或使风险程度降低,更好地维护企业的生存环境;同时内部审计又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资金的流失情况,并及时制止,实现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及时识别财务风险,能够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公司董事会的决定,依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介于董事会、总经理和各部门之间,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拥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能够参与各种风险决策,充当决策的协调人。而且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直接向董事会汇报,能够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运用,为决策提供依据,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独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审计,检查有关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活动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及现场勘察实物资产,审计部门可以据此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活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其业绩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审计报告,通过后续审计,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四、加强内部审计,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一)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建筑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在对建筑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只有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科学评价。从建筑企业的实际来看,当前建筑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不一,有些大型建筑企业或上市公司不仅设立了审计部,还有审计委员会来指导审计机构的工作开展,而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只设立了审计部。一般情况下,审计部都是由监事会、董事会或接受企业总会计师的领导。因此,对于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应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审计机构成员或者指导审计工作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应该由建筑企业的独立董事等参与,避免企业经营管理层或财务管理层的参与,对于审计结果应该直接交由董事会或企业最高领导机构进行讨论,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避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直接参与,保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出具的审计报告客观、真实,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真实的审计信息。

(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要实现相应的转变:①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的转变,进一步丰富内部审计内容,开展多项管理审计,并针对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指导内部控制部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②内部审计要由查错纠弊审计向风险管理评估转变,积极开展关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内的资金流动、资本运用、负债情况、盈利状况等的管理审计和评价,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发现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潜藏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地予以分析。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要促使财务部门规范财务核算,通过成本审计、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工作,督促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成本、资金、应收账款等的管理,同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制度约束,把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三)加强沟通和协调

在建筑企业中,内部审计要想在会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还必须加强沟通和协调,这也是内部审计科学性的要求。①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沟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部门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被审计部门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各项准备,积极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重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同时也能够方便审计结论的及时反馈,监督审计建议在被审计部门的执行情况。②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还应该与外部审计保持沟通,适当利用外部审计结果,交流审计报告,同时确定双方的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结语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审计质量;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一)经营方式存在特殊性

施工企业经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且施工项目分散、远离企业注册地且跨地区项目居多,施工材料和管理人员等生产要素也是流动的。以上特点导致企业的管理措施难以及时传递到工程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这无疑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施工产品存在多样性

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每一项都有特殊的建设要求,且施工的条件千变万化,施工企业的产品在其结构、功能、工艺方面均存在独特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结合施工产品的特点选择恰当审计程序和方法以满足审计需求。

(三)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

(四)工程项目计价存在特殊性且金额较大

工程项目计价有其特殊性,建筑施工项目中使用的物品,常常由于价格的调整、政策的改变造成较大的波动,且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的情况比较普遍,工程变更原因有设计原因、人为干预原因。审计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计价原理、施工项目工艺流程等有所了解,这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良好的审计工作开展需要审计人员了解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管理、材料采购和施工工艺流程,能看懂施工产值进度报表、主要材料和分包分析表等各类报表,从而切实发现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但大多数施工企业内审人员大多是具有财务、审计知识结构人员,具有工程管理、施工预结算、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匮乏,知识结构的单一、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人才储备不足、人员配置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内审效能的发挥,大多数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信息技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境外审计未开展或开展不充分。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大多数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性不够,内部审计部门是形式存在部门,主要是应付上级单位检查和企业升级的需要。有的企业没有专门内审机构,只有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机构合署办公,有的企业内审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无法发挥内审监督与服务并举的作用。如集团施工企业往往分级设立审计机构,若上级对下级审计,审计监督力度较大;同级审计力度较弱、权威性不足;特别是二、三级审计机构存在从本单位利益出发,不愿上报真实审计情况,上级机构对下级审计机构监管不到位,无法形成提升审计质量的合力。

(三)审计技术与手段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使用的审计技术与手段无法满足现阶段审计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与方法仍然是以手工查账为主,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判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计,未利用科学的审计抽样方法和专业化的审计软件,审计手段比较落后,无法确保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不能对风险进行量化;二是仍然是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较少考虑风险控制因素,未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成果利用率低;三是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很少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审计,往往简化审计程序,如审前调查不充分,制定的审计方案缺乏指导性,对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无疑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

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监管薄弱,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对审计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未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系列制度,质量控制标准、质量责任界定不明确,审计程序不规范,未形成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就一些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标准建设情况来看,一是缺乏业务规范,许多业务领域没有审计管理办法,如境外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对外投资项目审计办法等;二是缺乏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如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办法等;三是更缺乏具体的业务工作标准,如各种业务审计操作手册等,审计工作标准难以衡量,随意性较大等。

(五)审计范围较狭窄,制约了审计效能发挥

大多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期间成本审计、以及上级下达的必审项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估、管理审计等涉及较少,工作重点依然是查错纠弊,并未真正实现降低风险、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开展不充分,特别是未严格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效能发挥不到位。

(六)审计成果利用效果不高,审计追踪整改不力

一方面,由于审计机构组织地位不高,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的工程项目的违规、违纪问题、内部管理控制缺陷、提出的审计建议等往往得不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成果转化困难;一方面,尚未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的追踪整改机制,不能及时督促有关部门与所属单位认真落实整改,不利于审计结果的贯彻落实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设计

一方面,可根据产权关系、法律地位、经济关系等实际情况,选择与内部审计职能所需层次相适应的模式。内部机构健全的集团企业可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集团下属子公司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其审计负责人可由集团委派,其考核和选聘由集团公司进行,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指导,确保其独立性;集团下属核心分公司,可派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加强日常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对于审计机构由财务部门分管的情况,应改为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领导,提高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应尽量避免,审计机构应独立设置,审计人员应专职专责。

(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建立审计人员准入制度,人员的选聘上,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吸收具有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税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二是加大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内审协会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特别是加强施工企业经营流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加速其知识更新,提高其执业能力。三是加强审计人员沟通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审计过程中能与被审计单位有效沟通、建立互信,提高审计效率;提交的审计报告重点明确,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切中要害、提出的审计建议切实可行。四是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审计准则,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师职业化建设。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激励机制,完善内审人员监督、考核和评价体系,调动内审人员积极性。

(三)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方式与技术

一是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并完善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以及风险分析等方面的方法。二是加强审计机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适时开展非现场审计和云审计,建立在建工程项目审计数据库,对全部工程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工程的进度产值、付款、合同等相关信息,努力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核查问题的能力和手段。三是加强内外部审计相结合。健全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社会审计质量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评价标准,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并结合施工企业实务特点,量身打造具体的审计实务质量标准,如审计工作方案质量标准、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标准、审计报告质量标准、审计档案质量标准等;二是根据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具体的业务管理办法,如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项目后评价审计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等;三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机构,健全内部审计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相关规范,规范具体审计行为,如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审计部设立专门人员从事内部审计质量监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构建基于定性、定量的考评标准体系。四是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明确审计责任督促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履行审计职责,规范日常审计行为。五是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可以由上级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再审计,抽点、金额大、有代表性的审计项目,通过同业互查促进内审质量提高。

(五)拓宽审计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审计效能

一是加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及时发现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施工项目效益得以顺利实现。实际工作中,既要对施工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大采购业务等进行事前审计;又要事中监督评价施工预算、进度产值、工程成本、经济合同、资金使用等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可通过建立现场巡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审计评价体系等加强施工阶段审计监督;工程办理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后仍要对工程效益进行审计。二是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内审人员应深入施工一线,研究施工项目进度特征,广泛收集风险数据和风险资料,并注意总结施工项目中的共同问题,致力于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框架,将风险管理渗透到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中,实现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转变,平均分配资源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

(六)强化施工企业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成果贯彻落实

一方面,建立审计追踪整改落实台账,规定整改时限和责任单位,定期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对其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后续审计,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程项目部和高级管理层应发挥各自的作用,根据改善后的情况或被审计单位表明已经或将要采取的措施对企业控制环境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并计入审计档案,持续报告后续审计发现。此外,还要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审计过程中发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时,及时移交纪检部门或司法部门立案查处。

参考文献:

[1]朱黎明.浅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5(30),322-323

[2]黄康.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6),174-176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内部审计环境法律对策

1 内部审计的定义

对内部审计做科学的界定,不仅有助于研究内部审计的本质和特征,也有助于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界定,《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于这个定义有几点值得关注的。一是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着重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相比,该定义强调内部审计不仅涵盖财务审计,而且更需要考虑管理审计,在肯定监督职能的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具有评价职能,强调通过评价而促进经营管理活动效率效果的提高,突出了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所发挥服务作用和建设性作用。二是在突出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保持相对独立性特点,用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两方面来概括内部审计对象,拓宽了审计范围,使内部审计有别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保证了内部审计在单位内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是增加了对内部审计目标的表述,即帮助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对内部在单位内部地位和作用作了科学、适当的定位,有利于推动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2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

2.1 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出台的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主要是《审计法》,以及其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而针对内部审计的法规却只有部门规章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各省对内审工作的地方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类规范,主要指2003年以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可依,当内审人员碰到问题时没有相关法律的保护及支持。

2.2 内部审计大环境的不完善

审计工作一般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等。审计大环境开展的好坏关乎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若其他审计的风气不好,存在污染现象,也会对内部审计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中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科学和文化层次不全面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提高廉政意识问题也亟待解决,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存在较多弊端等都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3 人员素质和结构不合理

按国家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审计部门应配备审计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但到现在为止,绝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会计岗位转过来。这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存在这样一个普遍问题,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素质偏低,缺乏多方面的人才。内部审计发展到现在,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对经济进行管理监督的职能,而是走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道路,监督企业运行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效益。内部审计部门应为精英工作人员的集合地,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也应该有经济会计,法律,工程技术人员。

2.4 缺乏独立性

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由会计人员兼任的,并归入会计部门或其他部门。这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受各方面的牵制。如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待遇、工资等受本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能时会受到各方面利益和权力的影响,有很多的顾虑,缺乏独立性。

2.5 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低下

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识,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个摆设,不会为内部审计部门配置专业人才,也不重视现有在岗位人员的职业培训,且给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较低,导致一些有才干的专业人员不甘于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纷纷另谋高就。致使许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提高内部审计作用的改进措施

3.1 健全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

制定并颁布统一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单一的《内部审计法》,给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修改《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条款,加强内部审计的企业性。在《证券法》、《公司法》和相关法律中增加有利于确立内部审计地位的规定。完善地方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对其存在的漏洞和相互矛盾之处做明确规定,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

3.2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及方法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制度、质量控制的责任制度、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制度等,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水平。可采用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管理。

3.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过程及对审计报告的控制

对审计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尤其对审计证据的应要求严格,符合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及审计工作底稿等也应全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优质优量地完成。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最终的结果,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内部审计报告严格把关,对获取的审计证据去伪存真,写出一个真实,合理,适当的内部审计报告。

3.4 重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努力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除聘用会计专业人才外,还应选调一些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般的聘用审计人员时,应考虑以下四点:一是学历要求要比较高,确保人员基本素质;二是人员结构合理,包括财务会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计算机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等;三是审计人员应是多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会使用计算机、懂英语,而且许多内审人员要学几个专业;四是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内审部门负责人,任命时一般要都要考核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5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

应对部分企业领导层普及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知识及重要地位,使其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学习和更新各方面的知识,如生产,经营,管理学,经济学,金融,财政,审计等,提高了发现、解决问题,协调工作和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的要求下必须树立审计创新意识,不断改进审计工作,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J].审计研究.2003(06).

[2]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04).

[3]张先治,孙文刚.论内部审计与管理控制的协调[J]. 审计研究.2003(03).

[4]剧杰.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0.

[5]黄翠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辽宁大学,2010.

[6]赵俊.基于风险管理的审计评价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网络 高校 内部审计

网络条件下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

国家一贯重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教育部于2004年并执行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却往往受到学校管理高层的干预而大打折扣。目前高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单独设立审计处,或把审计机构和监察、纪检部门合并在一起。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高校内部设置的机构,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及人员有内在的联系,它既要对有关处室和人员进行监督,又要避免与他们发生严重冲突,因此独立性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体现不够充分(肖章大等,2006)。按照Oliver Hart(1996)的观点,任何一个组织,存在问题和合同不完全,就必然产生治理问题。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的最终目标都在于保证受托责任有效履行并延续受托责任关系,使得高校整体效益最大。高校治理是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结构趋于完善的保证,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高校治理休戚相关,高校治理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彻底解决审计独立性问题。

(二)经济责任制落实难,内部审计功能缺失

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出现的系列问题或案件,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00年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一些高校虽然遵照文件精神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没有重视落实和执行。一方面实施审计的机构一般都是校内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得内部审计本身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受到挑战,导致审计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或问责制度。在查出问题后由于上级领导的干预、自身部门权限的限制以及人员流动的频繁性,也无法追究个人责任或处罚缺乏依据、处罚的力度太轻,无法起到应有的防范和教育作用(魏良华等,2008)。

(三)内部审计资源匮乏,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内部审计人员的匮乏成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某些高等学校在机构精简时把内部审计组织作为重组的对象,一些高等学校虽然保留了审计机构,但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逐渐暴露出知识面不宽、专业结构单一、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会计、审计专业为主,缺少建筑工程、教育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积累,难以满足网络背景下审计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较少,且整体水平不高。由于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引进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导致审计力量薄弱,不能全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李红,2011)。

(四)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和意识不强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沿用传统的、基于手工审计的技术方法,仍然停留在以差错防弊为主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阶段,导致审计范围狭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在审计工作中很少采用分析性复核和审计风险模型等现代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也未得到推广使用。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主要是发现学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不强,与其他部门共同协作性不强,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整体性无法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价,无法为学校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金燕华,2005)。

(五)审计形式大多停留在静态审计,缺少动态审计

传统的高校审计项目通常起于立项、终于报告,所有和项目有关的审计活动,包括资料收集和分析、抽样、取证直至报告都集中在由立项到报告这一阶段内。它对被审计单位的考察通常是静态的、以某一时点为终点,审计后新发生或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往往要到下一次审计时才能纠正。动态审计在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中很少见。动态审计是在网络通信技术的帮助下,对投入资金多、经营风险大的重点领域的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实时和动态的审计监控。通过对基本业务数据的连续监控、相互比对和验证,判断各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综合判断业务数据变化的合理性,根据最新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实时监控可能的风险,起到及时预警、避免和降低风险的作用(左旦平,2011)。

网络条件下高校内部审计不完善的成因

(一)审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没有树立审计风险意识,缺乏应有职业判断,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首要因素。近些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经济管理业务日益复杂,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而目前内审人员的意识尚难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存在领导不重视或审计工作局面没有打开,导致审计部门在考虑复杂审计项目的合适人选时,很难从责任风险意识和专业能力上满足具体审计项目的要求,而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将导致严重的审计风险。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跟踪审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历年加大,建筑行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就本人从事工程造价些许年限,在此权且浅谈一下有关实际建筑工程中的跟踪审计。在建设过程当中的决策、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经济性、效果性!跟踪审计已经作为了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充分的体现了它的优越性!若是大型工程建设中引用跟踪审计必将提高建设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也会大力削减建设的成本!

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述

所谓跟踪审计,是审计机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结、决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和业主、施工等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它将建设工程全过程分为若干个期间和阶段,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各个阶段和期间内涉及的工程造价活动和文件进行审计,并且及时的作出评价和建议。

2 建设工程实施跟踪审计的意义

2.1 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审计、建筑等法规

2.2 有利于监督检查单位内控和管理制度

2.3 有利于监督各行为主体

2.4 有利于防弊纠错,维护经济秩序

2.5 促进廉政建设,减少领导渎职和犯罪

2.6 有利于拓宽和提升审计职能

2.7 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的投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3 建设工程审计的现状

3.1 国家对建设工程没有颁布全过程要求审计监督具体的审计规定。

3.2 工程审计普遍“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工程预算(标底)和竣工结算审计,轻前期可研、经济评价、设计优化、概算、实施过程和决算;重形式参与,轻审计调研和内容的真实;重事后审计处理,轻过程审计监督和防患于未然,只“治标不治本”。

3.3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职责不清、责任及风险范围不明。

3.3.1 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对象就是经济活动,表现在建设工程上也就是建设资金的活动,资金活动是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资金活动全过程处在施工阶段,起点则是准备阶段,重点则是竣工验收决算

3.3.2 审计的主要职能

国家审计:监督、管理

内部审计:监督、评价

社会审理:监督、签证

4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跟踪审计内容(事前)

4.1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跟踪审计意义

4.1.1 有利于为固定资产投资奠定管理基础

4.1.2 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4.1.3 有利于节约建设资金

4.1.4 有利于帮助比较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4.2 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跟踪审计

4.2.1 概算的审计

4.2.2 预算的审计

5 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跟踪审计内容(事中)

5.1 招投标阶段跟踪审计

5.1.1 建设工程设计招投标的审计

5.1.2 建筑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审计

5.1.3 招标文件的审计

5.1.4 工程量清单的审计

5.1.5 清单项目拦标价的制定与审计

5.1.6 投标报价的审计

5.1.7 合同审计

6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内容(事中)

6.1 工程进度款的审计

6.2 主要材料、大型设备选购定价的确认

6.3 主要隐蔽跟踪及工程验收审计、隐蔽工程跟踪审计

6.4 工程变更的审计

6.4.1 变更价款的处理

6.5 工程签证的审计内容:

6.5.1 签量不签消耗

6.5.2 签量不签价

6.5.3 不能与合同相抵触

6.5.4 签单价不签总价

6.5.5 签量应有明细计算式及相关图形

6.5.6 签证事项的相关来源应清楚

6.6 综合单价的审计,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6.6.1 只是项目工程量改变时,按实计算工程量,并沿用相应项目的单价及计费原则和程式。工程量改变是指经发包人批准的施工图内容与招标图纸发生变化,引起工程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

6.6.2 只是项目用料(包括规格)改变时,只调整相应项目的主材费用,如主单价没有该种材料,由承包人根据工程量清单相似或相近项目的报价水平报价并经监理、发包人审核确认,相似或相近项目指主要材料的品牌、型号、规格、厚度、质量行动等级、产地、种类、砼(或砂浆)标号、配合比等发生变化,那么该项目的结算价按相似或相近项目的综合单价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计算主要材料价差及规费和税金。

6.6.3 当项目的工程量及主要材料同时改变时,同时调整相应项目的工程量及主材费用,其计费原则不变。

6.6.4 若工程量清单中未有的项目,则参照工程量清单类似项目计价,没有类似项目的,参照预算定额计算直接费(或成本价),工料机价格参照清单内价格,原清单内没有的价格执行施工当期信息价或监理、发包人确认价,管理费及利润的取费水平执行投标时报出的费率或按未列项目(清单外项目)取费明细表的取费水平。

6.7 索赔费用的审计

6.7.1 定义

施工索赔是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根据合同和法律的规定,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损失或承担了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所付的额外的支出,承包商向业主提出在经济或时间上要求补偿的权利。

6.7.2 常见索赔的内容

(1)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设计图纸数量和资料,未按时交付合格的施工现场等,造成工程拖延和损失。

(2)工程地质条件与合同规定、设计文件不一致。

(3)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变更原合同规定的施工顺序,扰乱了施工计划及施工方案,使工程数量有较大增加。

(4)业主指令提高设计、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

(5)由于设计错误或业主、工程师错误指令,造成工程修改、返工、窝工等损失。

(6)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指令增加额外工程或指令工程加速。

(7)业主未能及时交付工程款。

(8)物价上涨、汇率浮动,造成材料价格、人工工资上涨,承包商蒙受较大损失。

(9)国家政策、法令修改。

(10)不可抗力因素等。

7 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内容(事后)

7.1 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审计

7.1.1 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概述

7.1.2 预算拨款的审计

7.1.3 投资借款的审计

7.1.4 自筹资金来源的审计

7.1.5 其他资金来源的审计

7.1.6 投资项目设备采购的审计

7.1.7 投资项目材料采购的审计

7.1.8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审计

7.1.9 设备投资的审计

7.1.10 待摊投资的审计

7.1.11 其他投资的审计

7.1.12 挪用建设资金的审计

7.2 审查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的编制依据

7.3 审查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的内容

7.3.1 审查竣工决算报告说明书

7.3.2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比较分析

8 随着审计内容的进一步详细划分,从业人员的技能以及素质多方面该当进行的提高

一些工程实施跟踪审计后,审计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传统结算审计的范围,若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审计手段方面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审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这也是对相当一部分年长的审计人员是个挑战。同时要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搞好在职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相关知识,使得从业人员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如: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等现代审计方法,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急需人才,完善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当然,审计本身也是一项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

9 结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门集经济、技术、管理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本身能够直接反映投资效益的好与坏,在此过程中尽管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但设计阶段的控制和管理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实际的造价控制中也要有一定的侧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阶段,综合的考虑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从最大限度上优化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及时性、责任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提工程高跟踪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冉龙君.浅谈企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及重点[J]. 中国审计,2001 (1) :45.

建筑工程内部审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医院;基建工程;审计

一、医院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监督工作滞后

当前医院基建项目审计工作主要是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的决算审计,无法对基建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基建维修项目,审计部门根本就无法掌握情况。管基建维修的科室不及时整理送审资料,有的维修项目已维修了好几年还没有结账。甚至维修项目已拆除还没结账,以致于维修项目中的许多内容无法核实,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审计监督根本就到不了位。

(二)审计工作方法落后

许多单位领导没有信息化管理意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在审计工作上,有的审计科电脑都没有,即便有电脑也没有配备基建审计软件,审计还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核对,这样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数字核对不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的单位由于缺乏专业审计人员,根本就不进行审计,直接根据施工方的送审价进行打折,造成送审方虚报送审价。

(三)审计职责不清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而且是经济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目前,许多医院管基建维修的科室没有配备专门的基建预决算员,只知道让基建队人员施工,不要求对方做预算图和造价预算,协商项目也不与对方谈价,仅仅是在结算时核对一下工程量,根本就不知道套定额,最后谈价和套定额的任务就落到了审计部门身上。审计部门变成了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导致职责不清,容易引起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

单位领导不重视内审工作,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将纪检、监察、审计放一个部门办公,还有的虽然设立了工程审计岗,但不是专业工程审计人员,有的即使是配备了专业工程审计人员,但人员配置不是根据工作任务、工作量而定的,随意配置1至2人,导致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数量少与工程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工程审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果。

(五)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不高

按照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基建项目达到一定的金额就必须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工作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医院却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1、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受托社会中介机构串通被审计人或单位,泄露与被审计项目有关的秘密,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2、对有害于医院经济利益。争议较大的方面,不经院方代表到场,私自拍板定案。3、在套用定额和材料价格上不从实际出发,工作不认真负责,不到施工现场查看所用材料。不核实工程量。以致于核减幅度比较少,医院基建开支显著增加。

二、加强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审计监督,把好审计质量关

要想保证基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节省基建开支,就必须做到审计全过程监督,以便对整个基建项目经济活动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1、抓好事前审计。(1)要对基建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要充分咨询专家意见,考虑医院资金是否许可、建设项目设计是否符合未来医疗业务发展等一系列因素。(2)加强对项目招标情况的监管,要对工程设计、工程概算、资金渠道、平均造价以及中标企业的资信情况心中有数,对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招投标的合理及合规性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2、把好事中审计关。在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对隐蔽工程和变更设计部分要进行跟踪检查,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工程项目签证的核对工作。在施工方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检查材料供应渠道是否正规,材料标号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材料的品牌是否与投标书相符,对材料变更应积极征求设计人员的意见,以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情况的发生。对预付工程进度款要加强监管,严格按施工合同办,对施工单位所报工程进度表进行严格的审核分析,查对工程款的预付与工程进度是否相符,防止所拨进度款超预算甚至决算的情况发生。3、采用新审计方法。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要在审计手段和方法上下功夫。要结合基建工程的特点创新思路与手段,要打破传统的手抄笔录的落后审计方式。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审计工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4、要做好基建项目的院务公开工作。基建项目是全院职工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对基建项目论证、招标、结算、审计等情况进行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这也是医院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委托管理,把好审计事务所进入关

选择好的社会中介机构是搞好医院基建审计的一个关键环节。1选择社会中介机构要采取招标制。首先组织人员对几家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考察,然后要求考察对象递交书面材料,再请相关人员根据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的资质、业绩、内控制度、选派的注册造价师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信誉度等情况进行考评确定。实践证明:聘请好的社会中介机构与差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同一项目进行审计。项目的结论审减金额相差几十万。因此,在进行委托审计时,选择好的社会中介机构和注册造价师是加强委托审计监控的前提条件。2、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终审结论的管理。社会中介机构完成审计后,要出具工程造价定案表、结算书,交给委托医院,然后由医院内审人员或另聘请一名执业水平较高的注册造价师抽查复核;复核无误后,再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施工单位签字盖章认可;最后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书。3、要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廉洁服务承诺书。为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真实性、合法性,医院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时,要在协议中明确医院有权对有异议的受托审计项目选择第二家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复审,同时与其签订廉洁服务承诺书,发现其与施工方在审计过程中有不廉洁行为的。医院将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对如复审审减额超过20%者,除了解除与第一受托社会审计机构的合作,还应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赔偿由此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内审机构建设,把好人员进入关

组织机构健全和人员到位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1、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基建工程预决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承担基建审计的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审计、基本建设预决算、经济、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2、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抓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是很重要的。因基建工程审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利益,而审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经常与施工单位打交道,而基建老板送钱送物的诱惑,是滋生腐败的必然因素。所以将那些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充实到审计岗位上来是必要的。同时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要让审计人员自觉地加强学习,搞好自身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医院发展和审计工作的需要。3、积极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系统内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多与会计事务所保持联系,积极参加省审计厅内审协会举办的内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交流,才能开阔审计视野,了解当前审计的新动向,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波,刘志才推行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招标,2004(5):22-24

[2]张军胜,谈建筑工程招标最低价中标法[J]_中国招标,2004(7):39-42

[3]巴志强,姚明,郭锡斌医院基本建设中审计工作的重点[J]中国卫生经济。2006(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