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在中医学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授课内容纷繁复杂,从小儿出生断脐到青壮年养成进入社会的各个阶段、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都系其讲述内容。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和理法方药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求知欲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老师单方向对学生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既会使学生失去对中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又会使这类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失去独立应对患者、甚至是医患关系的能力。因此,对于已经储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如何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情境式教学在中医儿科学的应用
临床思维具有渐进性、对立统一性及反复修正、反复验证的特点[1]。临床医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的临床经验,对疾病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之中。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医疗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对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正确引导其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条件。
情境式教学系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建立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设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整合中医思维,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典型病例的情境式教学,是模拟真实患儿家属带患儿的就诊过程,可以教师或学生模拟患儿入门诊就诊,由学生充当接诊医生,去采集病史、查体。结合其已有的化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列出诊断依据,并进一步行鉴别诊断的分析,并顺序由教师导出主要疾病的进展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检验特点,进一步导出针对的处理措施。如一个胎黄的患儿就诊,我们先要知道发病的时间,进展的速度,有何伴随症状,家族史、个人史有何特别,舌象、脉象特点,二便情况,结合血常规、肝功能、CRP-S、溶血全套等检查结果,先明确诊断,分析原因,再考虑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预后,至此,一个疾病经过这样系统的梳理,学生就能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记忆及处理了。因此,我们在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学方法,将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完全放在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去首诊患者,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这样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传授中医儿科学的内容的教学模式能改变教师单一输送知识而学生完全被动授予,教师们"联袂演出"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满脸"无所谓"在台下"昏昏欲睡";亦能使学生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便于与临床结合,使自己的所学所知进一步的服务于临床,培养医学生"类临床医生思维"。在情境教学中加入一些突发因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使学生能进一步全面的面对一个诊疗过程。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处理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宜中医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临床见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 教学体会;儿科学;青年教师
作为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1年多时间学习、3年的一线儿科教学锻炼,目前已能较好地承担儿科学教学工作。现就能尽快胜任儿科教学工作的个人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良好的素质是青年教师提高儿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儿科教师同时担负繁忙的儿科临床工作,对学生及患儿一样有爱心及耐心,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和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只有这样,儿科青年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和患儿;(2)具有良好的儿科专业知识结构。儿科教研室对刚分配来的教师,由教研室和其本人商议,制定出培训计划。第一年一般不带课,专门学习《儿科学》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及在上级医生指导下临床一线管病人,次年可适当承担儿科学见习、实习等教学任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抓紧这一年时间,通读教材,对儿科学知识通过听课系统学习,掌握儿科学的精细内容。同时大量借阅本专业的参考书,进一步加深加强对儿科学理论的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翻阅期刊杂志,不断了解疾病诊治的新进展,扩充新知识,更新老化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尽快“消化吸收”。同时抓紧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小儿查体不配合,如何解决与患儿的配合做好系统体格检查;(3)儿科青年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资深教师指导下,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儿科科研能力,为以后的儿科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提高儿科学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总之,良好的素质是青年教师提高儿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2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工作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内容广泛,理论性强。多数青年教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育学,认为只有掌握本专业知识即可带教,没有必要去学习教育理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教育学告诉我们规范的教案写法包括教学题目、教学课时、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提问等)、教学过程、教学反馈七大要素。了解这些环节,就可使自己的教案准备的规范、严谨、有科学性。因此,儿科青年教师应争取学好教育学的理论,掌握教学规律,使儿科教学工作正规化、科学化。
转贴于
3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有些儿科青年教师往往根据儿科书简单地写一些内容,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差。这就要求我们儿科青年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全部内容,研究教学大纲,弄清教学目的、任务、教法,分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如儿科液体疗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补充新进展、新知识,写好儿科学教案。另一方面要“备学生”,对被教的对象(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笔者曾承担过不同专业的儿科教学工作,如临床专业、影像专业、预防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护理专业等,这些学生的知识基础、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及兴趣等方面都不相同,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及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认真准备,讲究教学艺术,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 反复试讲,熟悉内容,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儿科教学能力
有了教案并不意味着能上好课,还需要运用“语言”表达出来——讲述。对一名刚上讲台的儿科青年教师来说讲好课还需经常锻炼,反复试讲练习。在集体备课时,本科室老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能不断改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反复试讲锻炼可有以下几点好处:(1)对教学内容更加熟悉、运用自如、减少或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卡壳”现象;(2)锻炼语言表达艺术,吐字清晰,语言流畅、用词准确、通俗易懂、形象生动;(3)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进行的更紧密合理,避免先松后紧拖堂或先紧后松提前下课的弊端;(4)克服在众多学生面前紧张、恐惧、担心讲不好等不良心理因素,使自己充满信心。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3
一、体验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案例法、图像体验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实战法来实施。案例法主要是老师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首先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来对分析案例,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再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可以以儿童某一病例为案例,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分析,收集资料,根据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归纳总结出病因以及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儿童护理新方案。在课上,每一个同学都要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对于这一病例的思考提出见解,说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进行整体的讲评。图像体验法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一些视频或者图片、文字声音材料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视频或者图片的讲解中观察整个护理的场景,融入护理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情景教学法即老师对于学生进行分组,对每个小组安排相应的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所给的病例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对护理方案进行讨论。之后,让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在课堂上对这一病例的护理过程来表演。比如在对小儿腹泻的问题的护理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担任患者、医生、护士等不同的角色,医生对病症进行分析,提出护理的方案,护士负责与家属和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战法实际上就是医院的实习过程,需要由学校在课余时间进行统一安排,让学生在医院中真实的感受到护理的整个过程,在学生的基础水平得到提升后,可以鼓励他们自行针对部分病例制定出系统的护理措施,将其融入实践过程中。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制定出科学的改进措施。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最后的实践,知识也是从实践中获取的,对于内科护理教学而言,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儿科护理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在儿科护理学中用体验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①能够使学生在体验中更加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他固有的好处,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相结合。在体验式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而且在课前要自己收集学习资料,分析病例,所以学生在自主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的知识相比课堂上老师进行的讲解要深刻得多。且学生是主动去获取知识的,这就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大有裨益,同时,体验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护理过程,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用心,更加的负责任。②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把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在传统的学习中,有很多的学生对于护理知识都是死记硬背。这不仅让学生学得累,而且这种教学收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把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在自己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在无形中牢固的把握好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还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领悟知识。这样,当学生在日后的实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不会想首先求助他人,而是会自己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式,自己寻求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③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些临床的经验。与其他学科相比,儿童护理学对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是非常严格的,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面对疼痛常常会哭闹不止,这对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显示,通过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些平常不爱学习的同学在体验操作环节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与老师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在体验式教学中,他们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临床经验,了解儿科护理中的突发状况,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实践工作的要求。
作者:周湘涛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病例分析式;教学
病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改革儿科护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儿科护理教学效果,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性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病例分析方法教学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场景,对整个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给出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自己思考、诊断是何疾病。教师和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笔者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模拟护理程序的教学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儿科护理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学的重要性
1.1 病例分析式教学是改革儿科护理教学方法的需要
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程,儿科护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具备相应的儿科护理能力,然而缺乏儿科护理实践经验的教师,照本宣科,重视论理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记不住、用不上,将病例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则是对教学方法的重要改革。
1.2 病例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儿科护理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渐形成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对深化目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之一,儿科某些疾病发生的季节性,长时间、多人次反复等因素,对护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单一讲授亦不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按照传统的“纯理论”儿科护理教学,目标教学中对知识目标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技能目标的模仿和熟练均难以达到,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典型病例组织教学,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实用,参与学生多,信息反馈及时,有利于目标教学的深化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儿科护理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理解病例分析式教学的基本目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找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适当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启发、说明和论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达到加深印象、深刻理解之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其次,由教师选择典型常见的儿科临床病例,让学生先自学,以了解该病例需作哪些护理估计、护理诊断、护理计划(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步骤),并将课时教学目标融人该病例的护理程序的各环节中;再者,让学生自学相关课本内容,自己解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最后,合理的选择教学评估方法,选择分课时评估、期中评估、期未评估,可将学生在课堂对儿科病例分析问题的解答作为一次课时评估,期中、期未评估采用以选择题病例分析为主的考试卷。
三、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模拟护理程序教学应把握好几个问题
3.1甄选合适案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教学关键在于病案选取是否合适,教学中所采用的病案尽可能来自自于临床医学专业编写的儿科典型病案,病案相对较为复杂,而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对患儿进行护理,对临床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选取病案时注意结合儿科护理学教材,选取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案,尽量不选取那些病程太过复杂、少见、症状不典型的病例,这样学生才能对病例作出正确而恰当的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
3.2引导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教学法,由于在授课前学生已主动查找资料,按讨论思考题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对所给病例疾病有了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消化,分析而得出理性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在首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此教学法增强了教学感染力,趣味性及新颖性,提高学习者主动性。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病例是一个综合的资料,学生得到病例后,首先要查阅有关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这对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思考及分析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通过病例考查,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启迪的程度。
3.3重点培养护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分析病案时,以临床真实病案为基础,注意病案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提出容易混淆、忽视的问题供护生分析、辨别,讨论时提倡质疑并注意引导护生主动思考,提高护生面对复杂临床情境的决策能力。一个典型病案往往涉及多门课程知识,因此需引导护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3.4注重教师由讲演者向导演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讲演者;病例分析式教学法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导演。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在儿科护理学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离题过远或者出现原则性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梅国建.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韩彤妍等. 病例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 PBL 教学形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8).
[3]杨小青等.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临床教学; 教育; 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着许多困惑,能把中医作为毕生事业来追求的人逐渐减少,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对于学生来说中医理论知识深奥、复杂,很难在头脑里形成简洁、易学、易用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感到茫然,不知如何面对,从而丧失学好中医的信心;其二,目前中医临床教学缺乏规范的临床指导原则,医生看病“随意性”较强,对于刚上临床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控;其三,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在时间上明显脱节,可能使前期教学效果薄弱化。
作为儿科临床课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框架,能缩短从书本知识到临床的过渡,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将常用的对策介绍如下。
1 理论教学详略得当,建立认识疾病的基本思路
1.1 简化总论教学,突出儿科特色 按教学计划的要求,总论时间安排相对充裕,许多知识点与其他科目重复,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一笔带过,该部分选择一些具有儿科特色的内容重点讲授。例如小儿的体质特征“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的含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三常有余,四常不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脏器轻灵,易趋康复”的内容及意义,小儿特有诊法“察指纹”“摸囟门”,常用的望诊手段“审苗窍”及小儿6种基本脉象的检查等,让学生掌握小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及特殊的诊治手段。
1.2 强化各系统总纲教学,凸显其理论框架 在各章节的教学中,突出各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主要的用药原则。以肺系疾病为例,强调肺的生理功能,即宣发肃降功能,为水之上源等基本概念;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特别是与大肠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肺气上逆,水聚为痰等;由此产生的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喘息、痰多等;治疗原则因病机而设,采用宣肺降逆,止咳平喘化痰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临床常用药对的用意:“麻黄杏仁”意在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化橘红京半夏”意在行气化痰。由此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肺系疾病的基本理论框架。
1.3 以病机为核心阐述病证,建立认识疾病的思路 采用以病证的基本病机[1]为核心来阐述知识点的讲授法,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利于学生把握该病的主线条。以哮喘为例,由病案引出教学内容,首先明确哮喘基本病机为肺脾肾不足,水液代谢失调,导致伏痰流饮停滞体内,遇诱因引动,则痰气交阻气道,导致哮喘发作。由病机引申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以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呼吸延长为特征,未发作时表现为肺脾肾不足。因此家族史、诱发因素、反复发作史及典型临床表现为其诊断要点,基本治疗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发作时祛痰止咳平喘,平时以补肺固表、健脾化痰、补肾益气为主。
2 病案讨论步步深入,训练学生临床思辨能力
2.1 指导学生收集四诊资料的方法 资料收集要有的放矢,取病所需,熟悉四诊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技巧。望诊以望精神状态、面色、舌质及舌苔、咽部、指纹(3岁以下)为主。问诊按照中医“十问”歌的内容进行,并围绕主诉展开。就哮喘而言,问诊主要询问关于咳嗽、喘息发生的时间,加重的时间及原因,以及治疗经过、相应的变化,强调主诉、现病史、家族史、过敏史、饮食及二便情况的收集;闻诊以闻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嗅气味为主;切诊主要包括切脉、按头囟(1岁半以下)、皮肤、胸腹等,根据患儿的病情而定。
2.2 熟悉常用辨证方法及辨证思路 儿科辨证以八纲辨证为首,以脏腑辨证为纲,温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按首辨表里,次辨寒热,三辨虚实、四辨脏腑为序。临床凡见水气调节失常的病变、外感疾病、鼻部疾患及部分肠道疾患均可归属肺病证候;凡食物受纳、消化、吸收障碍,气机升降失常、气血不足、出血诸证,诸湿肿满,口唇、四肢、肌肉的病变,考虑为脾胃证候[2];依次类推进行脏腑辨证。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病证选用一种或多种辨证方法。
2.3 引导学生分析四诊资料 以哮喘为例,首先依据主诉判定疾病的部位,以咳嗽、喘息为主诉的病证,病变部位首先考虑肺;其次询问发病时间及伴随症状判断新病还是久病,是外感还是内伤;再问家族史、过敏史判断是否是哮喘;结合望唇、舌、咽及问二便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望精神状态、面色,闻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判断疾病的轻重及虚实。
2.4 确立治疗基本原则及治疗方药 就哮喘而言,根据有无明显的咳嗽、喘息症状来判断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基本治疗原则,发作时以痰气交阻气道为基本病机,因痰为阴邪,当以温肺化饮为主,临床多运用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治疗方法,常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寒哮;若饮邪化热则选用麻杏石甘汤;平时未发作时表现为肺脾肾不足,常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加减以培补肺脾肾。
3 临床教学三步曲,巩固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学完了中医的课程,并不意味真正懂得中医,中医的精髓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临床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完善、巩固、强化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
3.1 实习前总复习,做好临证前理论储备 针对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时间上脱节这一现象,安排实习前系统理论复习,指导学生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全面复习儿科常见疾病,重点复习诊断要点;辨证纲要及其主要内容和方法;常见病证的基本方药及适应证,以图表或提纲的形式阐述知识点,并将资料分发给学生;最后要求学生熟悉病历的书写格式,讲述病历书写的要点,病历语言规范化等内容。通过上述措施,让学生作好实习前知识储备,做到临证时心中有数。
3.2 正式临床实习,培养实战能力 为使临床实习带教规范化,多与实习医院沟通,重点锻炼学生四诊资料收集的能力,辨证分析的能力,遣方用药的能力。门诊实习时让学生独立试诊,写出门诊病历,由带习教师复诊、审阅;住院部实习时要求学生熟悉病历,做到床边报告病历;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定期抽查评比;同时要求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并提前作好准备;定期参加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3.3 实习结束,做好从实践到理论的回归 要求学生写出实习心得,重点反映一种疾病的诊断过程,并以真实病案为例,写出完整病历,阐述自己的思辨过程。同时建议学生阅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等古代儿科医家的原文论著,进一步深化中医理论知识,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升华。
通过上述理论教学及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衔接,逐渐培养、完善、巩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多次反复中,学生才能逐渐树立临床思维模式,才能逐步认识中医的特点规律,学会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诊断治疗疾病,才能热爱中医并成为真正的中医人才。作为一名儿科临床课教师,应遵循培养名中医的三字箴言:“读经典,上临床,跟名师,练悟性”,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多上临床,多跟名师,逐步形成中医的临床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儿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PDCA; 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29-02
儿科是一个工作强度大,节奏快,专业性强的科室,与成人科室截然不同?护生在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是有限的,如何在临床实习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对于护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并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科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更高?本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甲等医院,多年来一直担任本?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为了提高带教质量,使实习生把
所学到的医疗?护理知识尽早转变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儿科发展的需要,我科在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对到我院儿科实习的102名实习生运用PDCA循环法带教,运用目标教学法,采用阶段性多样化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一、对象
采用阶段性多样化教学方法带教实习生102名,其中女99名,男3名;本科10名,大专71名,中专21名,年龄最小18岁,最大22岁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时间为4周 ?
作者简介;黄建成 ,1985.10. 19,本科,临床医学检验
二?方法
1.计划(Plan):
按照教学大纲的实习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分为入科介绍?专科培训和考核三部分?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人员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制定带教方案,由护士长总结,全体带教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出符合本科实际的教学计划?实施细则与达标要求,使儿科护理教学有章可循?合理安排带教老师,在护士长领导下组成带教小组 ,由护士长全面管理,由1名有经验的护师担任科总带教老师,负责理论授课?操作训练及考核按排?
2.执行(Do):
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介绍工作环境?工作制度?程序?物品摆放?设施的使用,尤其是无菌物品取放 ?
进行一对一带教:选择有资历且责任心强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评估,因材施教?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内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知识,带领护生学习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并指导其进行操作直至其掌握?
理论知识的培训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由总带教老师负责按排每周1次理论授课,要求使用PPT,讲课方式灵活多样 ,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病例为引导的查房教学法 ,努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改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帮助护生认识护理记录不得涂改伪造的重要性?
临床实践能力:由带教老师讲解并演示,强调操作的重点?难点?实习生反复练习,老师给予现场指导并考核并给予评价,提出问题并 纠正不足?
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人员在临床中要有独立判断?决策?执行能力?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挑战性提问,激发性的思考,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形成评判性思维的倾向与技能 ?
心理护理:儿科的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工作量大且繁琐,经常面对的是焦虑的患者家属,带教老师要经常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护生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快乐工作生活?
3.检查(Check):
护生在儿科实习结束的前一周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分两个方面: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护生对儿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操作考核,以现场查看的方式检查护生对儿科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对表现突出护生提出表扬,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4.反馈总结(Action):
出科前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对其不足,加以教育,改进?同时对护生进行反馈调查,由护生提出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肯定与不足之处,以利于科室制定改进措施,完善下一轮的教学任务,以此循环反复,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效果与体会:102名护生均顺利完成实纲要求,出科成绩均到达90分以上,护生无菌观念加强,工作积极性增加,对儿科带教满意度达97.5%?PDCA循环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运用PDCA教学程序,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反馈,环环紧扣,便于带教老师及时掌握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护生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以便能及时修改完善教学措施?虽然PDCA循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度,但是在与护生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教学双长的作用,提高了护理人员及护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裴之秀.PDCA系统在产房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
[2] 黄美秀.PDCA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