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1

摘 要 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学生群体中深受喜爱,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羽毛球在高校也不断的普及,逐步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校对羽毛球的教学更注重对手法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步法的训练。本文将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步法训练的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校 羽毛球教学 步法训练

羽毛球这项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并随着它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羽毛球也逐渐的走入了更多的高校课堂。在羽毛球训练中的肢体训练和步法训练不能够协调与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羽毛球教学的质量,限制了学生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了解羽毛球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加强羽毛球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

一、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从世界性的羽毛球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世界冠军得主不仅具备良好的手法和身体素质,而且步法水平是非常的高超的。更快速、技术水平更全面并有突出的技术特长是整个的羽毛球运动技术正在发展的方向,这个整体的发展方向对于羽毛球的练习者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技术水平是不行的。步法训练是羽毛球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并且会影响到羽毛球练习者的整体技术水平,只有对最基础并会影响整体的技术熟练的高水平的掌握才能够在比赛的场地上占据优势,掌握住更多的主动权,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进行有效的防守以及进攻,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是锻炼身体素质,保障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安全的必要所在

羽毛球这项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激烈的体育项目,对人的整体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全身的素质,包括身体的力量以及速度还有应变能力、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等等,熟练的步法训练和有效的掌握对于练习者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在比赛的过程度适应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过程,防止由于特殊情况导致的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等各种伤害。

二、如何加强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

(一)关于步法训练教学的加强与完善

第一,羽毛球的步法包括很多,主要有垫步、登跨步以及并步、交叉步等等各种步法,这些基本的步法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的综合运用各种步法才能够掌握住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步法的训练应该从最基础的步法开始,熟练的掌握各个基础的步法之后,通过教师的教学训练使得各个基本步法得到综合的训练学习。有次序的按有慢至快的速度进行训练,利用好各种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运用多媒体辅助高校羽毛球训练的教学。在当前的搞笑羽毛球训练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单一的讲解方法去教授步法训练,这种单一的讲解方式不能够用很直观的图像、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当教师讲解到起跳的相关知识时,从起跳到腾跃的这一个阶段在讲解时不能够很主观的进行表述,而如果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则可以对整个的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定位,从而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直观形象的过程,偏于学生观察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部分,在自己的日常训练之中注意到其中的各个细节,掌握住每一个基本的羽毛球运动的步法。

第三,关于步法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校的羽毛球训练之中,学生对于其中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通过老师对理论知识更系统更深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每一个基本步法的力学原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其步法。

(二)加强身体素质的相关练习

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也必须是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对下肢耐力的训练,下肢力量的训练,身体灵活性以及柔韧性的相关训练等等。其中对下肢耐力的训练关系到步法的训练,会影响到学生在整场比赛中的状态,羽毛球是一项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可以通过一些负重性的练习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如蛙跳或者是杠铃负重训练等等,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而言,也同样需要各种训练对此加强,因为这是羽毛球训练之中所必不可少的身体素质之一。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步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技能在学生整体的羽毛球水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的教师在进行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特征因材施教,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并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让羽毛球的教学方式更完善更有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京,王颖.探讨跳深在羽毛球步法练习中的应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1).

[2] 王隆华.普通高校羽毛球步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技版).2011(5).

[3] 汤志强.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步法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

[4] 段晓荣.谈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方法改革[J].考试周刊.2010(39).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2

职高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陈旧,再加上现在的职高生品质行为和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体育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内很难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三维目标,严重阻碍了职高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这也给职高体育教师“向课堂要质量”的目标提出了新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惑,加快职高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每一位职高生真正达到身心健康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笔者提出在职高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对策,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介绍给同行们。

二、“选项+素质”体育授课模式概念的界定及开设的必要性

1.“选项+素质”体育授课模式的定义

“选项+素质”就是在职高体育课堂构建“运动专项+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练习”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校区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学生自选锻炼项目、自选授课教师,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四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是一种新兴的职高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体育课堂实施“选项+素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实施“选项+素质”模式是社会对职高生的要求。随着笔者所在城市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运动休闲等第三产业也悄然兴起,政府也纷纷投入对运动休闲场馆的兴建,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定向运动、水上项目等基地的建设,而且投入大、速度快,这进一步推动了奥运热潮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涨。但是,几年来一直困惑着企业负责人的问题是企业“软件滞后于硬件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缺乏的是大量懂运动休闲管理或服务知识的人才。为解决这一问题,非常需要职业学校与地方企业接轨,对学生进行运动专业知识的培养,来弥补企业的人才“缺口”。

(2)培养具有运动专业知识的人才是职业学校内部发展的需要。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比赛项目广泛开展,而职高学校体育师资又相对较少,因而需要大量的学生裁判来协助体育教师完成比赛工作,如果学生不懂得一点运动项目裁判方面的知识,势必会影响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所以,在体育课堂实施“选项+素质”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专业知识是职高学校内部发展的需要。

(3)实施“选项+素质”模式是职业学校办学目标特点所决定的。在两年时间内,职高学校对学生体育课堂进行“选项+素质”模式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学习使职高生真正懂得1~2项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这既能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又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实施“选项+素质”体育授课模式的改革对策

为了有效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2014年8月20日,在笔者所在城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汇同体育教研组,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笔者所在学校2014届全体高一年级共14个班实施“选项+素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制定出实施上述教学模式的系统方案。同时,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采用文献比较的方法,以2010届高一年级10个班的体质测试结果数据为依据进行对照论证。

1.选项与组织教学的操作过程

在2014年9月新生入学后,根据高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体育师资以及场地情况,笔者所在学校设立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选项内容,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再作适当调整。同时,我们把高一年级14个教学班分成5个、5个、4个班级,组成小团体,在6个选项教学内容中学习。具体操作为定教师、定内容、定时间。

(1)定教师,根据任课教师的人数,让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专长,自行选定1~2项内容作为选修课程,项目设定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项。

(2)定内容,根据学校设定的专项,进行宣传和公示,使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选项学习的意义,并根据自身的身体、心理、兴趣爱好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选项信息,了解选项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和意义,并且通过年级大会、广播、黑板报、学生会、体育骨干和体育教师等途径进行宣传指导。

(3)定时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确定学生选项时间以一学期为单位,原则上学生根据选项意向表,确定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学校根据学生的第一志愿,满足学生的要求。

2.教学操作过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保证学生一周上两次体育课;在课程安排表上,优先考虑高一年级体育课,尽量避免与高二、高三年级体育课冲突。这样充分保证高一年级教学的师资和场地的需求。同时,对14个教学班按年级大班选项排课制度,课程以5个、5个、4个班统一安排,分别由8位教师分项目授课。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选项学习,练习主要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健美操等项目;另一部分定性为素质练习,内容主要是结合专项教材渗透跑、跳、投及柔韧性等田径教材内容,在这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灵活运用,如安排在每?课的课尾或者单独安排课进行素质练习。

在教学上,我们首先请各专项教师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然后,体育教研组开会,讨论在教学内容、目标、重点等方面是否适合职高生的健康发展,如果存在问题再进行修改,直到体育组教师一致通过以后,方可施教。

在教学内容上,由于职高学生存在着很严重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上重点考虑学生能学会最基本的专项技术和理论裁判知识,并未要求学生在专项技术上达到省或国家级标准,但在最基本的裁判理论方面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学会,并且每学期组织一次理论考试,要求人人合格。

3.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教师才能改变教学方法和侧重点,使教学更加合理化。为此,我们设定了各选项项目素质和能力评价,具体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测评,还包括对学生的提升幅度等进行评价。例如,2014届计算机专业(1)班俞龙参加了篮球小组的学习,他的期末体育课成绩评价为95分,评价明细,可看出参加篮球学习学生体育课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70%是基本评价,30%是专项技术要求与能力评价,也体现了“专项+素质”教学的授课目标与要求。另外,我们尽量细化具体评价条件,如学生自评、小组内的互评、教师的评定,主要从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情况分三等(3、2、1)给分,提升幅度情况分四等(4、3、2、1)给分,综合素质分(3、2、1)。

4.实施反馈调查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对选项教学的反应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选项教学的效果,因此,在2012年3月20日,对2014届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共分发调查卷705份,收回有效调查表696份。统计结果表明:实施“选项+素质”教学模式后,学生反馈效果良好,教学初步取得成效。

从“题号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现行的体育课实施“选项+素质”练习的教学模式,96%的学生是持欢迎和很欢迎态度,说明该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职高生的需求。

从“题号2、4、7、9”的统计结果表明:现行的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选项技术的掌握和今后从事体育锻炼是有促进作用的,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从“题号3”统计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11%的学生认为现有的选项不合适,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兴趣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选项的增多,这一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从“题号5”统计结果表明,有94%的学生认为练习时间增加和明显增加,只有6%的学生认为练习时间与以前差不多,主要是由于目前体育场地设施跟不上选项教学的要求,随着体育设施的完善及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方面将会进一步完善。

四、成果与推广价值

实施“选项+素质”模式的教学后,学生成绩提升幅度大。通过一年多的选项教学,学生对所选项目有更深了解,通过锻炼、学习,不仅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专项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能组织小型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取得的具体成绩如下。

1.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动机得以激发,身体素质提高明显

传统教学模式下职高生的学习状态:(1)体育课堂常规难以落实,很多学生穿着时髦的衣服来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有时上课整队都要花上五六分钟;(2)身体素质极差,男生引体向上平均只能做7个,有的女生1分钟跳绳不到100个;(3)体育技术不过关,有的职高生就连小学学的蹲踞式起跑技术都做不规范,更不用说在双杠支撑摆动了,基本理论知识也很缺乏;(4)很多女学生上课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肯动,喜欢坐着或者谈天;(5)体育测试,尤其是1000米和800米测试时,好像是“老年健身跑”一样,持无所畏态度,教师也无可奈何。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明显得到激发,课堂练习强度、密度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消除了体育教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烦恼,教师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解决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职高生对田径课“无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专项之余,教师可以结合“选项”主动抓住时机渗透田径教材内容,如“快速跑、耐久跑、跳跃练习、投掷、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等。实践证明,结合专项教学后学生对田径教材内容学习热情很高,效果很好,真正提高了体育的课堂效率,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就增强了。例如,2014届旅游(6)班蒋燕青在初中时是一个体弱多病且意志也很不坚强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体育运动会,上体育课经常四处躲避,进入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形体班”学习后,养成了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后来她也自愿加入校田径队进了中长跑组。经过她的刻苦训练,在2012年10月她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分别以5′12″2和11′32″1的优异成绩,获得女子1500米和3000米的双料冠军,为笔者所在学校争得了巨大荣誉。

2.2014届学生专项理论基础知识提升,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多彩

实施“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后,学生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在不断提升,学生的专项理论知识,如裁判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校园里自发锻炼的学生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园里有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比赛,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拔河、排球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且裁判都是由学生自己担任的,活跃了校园氛围,这大大减轻了职高体育教师师资相对缺乏而活动难以开展的压力。

不但如此,有些体育骨干分子裁判理论知识丰富,还被邀请到社区担任体育指导员的角色,他们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比较专业的裁判技术得到社区领导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而且,“选项+素质”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好,笔者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2012年10月份,在笔者所在市龙门古镇举行了全国青少定项运动比赛,笔者所在学校2014届150名学生担任了青年志愿者,他们用良好的业务知识赢得了教练员和裁判员的高度评价。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篮球裁判员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urriculum to Train No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Basketball Referee

――Take ollege as an example

YIN Jie

(Teaching Sec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Xucahng University, 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basketball referee curriculum for the study. Studies suggest that basketball loved by the students, but students referee lack of knowledge; college basketball referee courses have opened th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basketball referee courses focus 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proportional allocation,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no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basketball referee; curriculum

本课题拟从篮球裁判课程建设的视角出发,通过进一步细化篮球裁判教学课程,丰富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其终身体育理念,创新篮球裁判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为篮球裁判界提供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裁判员。

1 设置篮球裁判课程的必要性

有益于校园篮球活动开展。篮球运动在大学校园里是最受欢迎和参与学生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生基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开展的大学校园篮球运动需要裁判的执法工作。每学期在大学校园都会开展各种篮球比赛,虽然比赛层次低水平不高,比赛程序同正式篮球比赛相比有所简化,但对篮球裁判的要求则更多更细,裁判必须面面俱到,不仅要在场上正确执法,还要随时管理场下出现的任何情况。

有益于满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篮球爱好。通过篮球裁判课程的学习,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由业余转向半专业,对篮球活动的理解更为透彻,技术动作变得更为规范。在课余的篮球运动和比赛中,也就减少了篮球场不必要的业余性的矛盾和争吵。

有益于丰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有公共体育教学部负责实施,目前共开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软式排球、基础体育、武术、散打、瑜伽、体育舞蹈、健美操、定向运动等室外体育课程,课程多偏重于教授和指导学生体育运动实践,类似篮球裁判等带有专业性课程没有。因此通过开设这一课程,既丰富了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也为其他类似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

2 设置篮球裁判课程的有利条件

学生对篮球裁判课程学习方式熟门熟路。大学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课程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非体育专业篮球裁判员作为大学生对课程学习方式比较熟悉,容易接受。

学校对篮球裁判课程管理有章可循。学校有专门管理和考核相关课程的部门――教务处。教务处负责对全校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管理办法,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与监督;审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计划并划拨经费;负责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等。

篮球裁判课程教学力量雄厚。公共体育教学部作为实施篮球裁判课程的主体单位,共有篮球教师8位,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1人具有博士学位;团队建设合理,共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教龄最少为8年,最长为25年;部分教师获得过校级及以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在学生评教中1位教师排在全校教师第三名,得分为95分。

教师裁判执法经验丰富。有国家一级篮球裁判5人,二级裁判3人。每年篮球教师都会组织和参与学校篮球赛工作,多位教师曾参与2012年中美篮球对抗赛(许昌)(下转第70页)(上接第64页)等国际和国家篮球赛事裁判执法工作,最近又有3人参与市第七届城运会篮球裁判执法工作。通过多年的长期的各类篮球赛裁判执法工作,篮球教师积累了丰富的裁判执法经验,裁判执法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 篮球裁判课程研究

3.1 篮球裁判课程的性质

篮球运动是综合性的同场竞技的集体项目,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需要裁判及时公正的裁决。本课程是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开设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基础课中的一门选修课。

3.2 篮球裁判课程的目的

通过篮球裁判课程的系统教学,提高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篮球规则的理解,帮助吃透规则;提高篮球裁判的执法水平和能力;通晓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知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规则吃透,执法水平较高的初步合格的篮球裁判员。

3.3 篮球裁判课程的任务

以人为本,贯彻素质教育,促进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与提高篮球裁判基本理论知识和执法能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调节,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过篮球裁判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协作精神。

3.4 篮球裁判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熟悉大纲各部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要点和难点,创新教法,选择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施教;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激发学生对篮球裁判的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篮球裁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执法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健身意识,奠定良好的终身体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素质与心理方面的锻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

3.5 篮球裁判课程的内容

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教学:篮球规则的演变历史及其修改原则、篮球裁判员的等级标准及其培养;篮球裁判的教学和实践;篮球竞赛的组织和实施;身体素质。

3.6 篮球裁判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第一学期:篮球规则、800米(女)1000米(男)、考勤。第二学期:篮球裁判、15米空鄯蹬堋⒖记凇

考核方法:15米空鄯蹬埽涸诶呵虺〉囊惶醣呦呱献銎鸬悖龇⒖诹罘⒊龊罂技剖保苤亮硪惶醣呦撸檬执ゼ氨呦吆蠓祷氐狡鸬憬崾咳瞬馐砸淮巍@呵蚬嬖颍罕徊馐哉咚婊蛹嗫祭鲜κ种谐槿∪鲋教酰缓蟀凑罩教跎厦娴囊笙晗杆得鞴嬖蚰谌荩⒆龀鱿嘤Φ亩鳎咳瞬馐砸淮巍@呵虿门校涸诮萄П热讨校咳嗽诔∩现捶ü讨卸韵嘤Φ姆腹婧臀ダ鞒鲎约旱呐蟹#屑嗫祭鲜Ω璐蚍郑ㄓ惺质萍际跗蓝ǚ郑咳瞬馐砸淮巍

4 结论

篮球运动在高校有着良好的学生基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非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基本没有,学生裁判篮球知识缺乏。作为本科院校已经具备开设篮球裁判课程的条件和环境。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篮球裁判课程体系,重点在课程内容比例分配、考核标准等方面。

基金项目:校教研项目(编号02012112)

参考文献

[1] 闫育东.篮球裁判员晋级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潘祥.对建立我国篮球等级裁判员考核指标标准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3] 张秀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技能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54-655,664.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 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市场需求课程设置

1.前言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培养目标是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课程体系改革的起点和归宿,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集中反映社会对专业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体育院系毕业生顺利走上并胜任工作岗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能力为单位创出骄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设计,具体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各地区120多家用人单位,200余名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以及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年来相关的教育文件及研究论文,并收集和参考了石家庄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2.2.2调查法

通过访谈法对河北省各地区120多家用人单位(包括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中心、体育产业开发公司、群众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等部门)的领导或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对毕业生、实习生200余人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了解当前市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2.2.3逻辑分析法

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情况,对当前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推理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3.1.1健身俱乐部成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主要需求大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急需健身指导人员,尤其是私人教练、瑜伽等各热门健身项目的授课教练,以及健身市场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人员。但据调查显示,我院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健身俱乐部的要求,主要问题如下:大多数学生技术水平很高,但理论知识相对不足,说不清楚道理,特别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开具健身运动处方并进行运动营养、保健等科学指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差。

3.1.2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社区体育蓬勃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对于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的投入逐渐加大,由于大众体育消费观念的提高和对体育健身的强烈需求,社区建设中经营性的运动场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商业体育俱乐部健身的人群占体育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我国已步入老年人社会,大批的退休职工进入社区,对体育健身均有较强烈的需求。但调查显示,当前社区健身场馆的经营中专业管理人员及健身指导人员相对缺乏。

3.1.3职工体育的广泛开展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新领域

据调查显示,不少公司企业投资建造了体育场馆和组织各类员工体育活动,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员工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条件,而且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此外,当代体育文化的重要魅力之一还体现在其精神文化,即弘扬人文精神,通过“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从而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但调查显示,目前各相关企业尚缺乏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人才和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随着企业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和职工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职工体育必将成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的新领域。

3.2市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3.2.1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应较好地掌握各项健身技能及其专项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运动人体科学和人文社科等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用较系统和扎实的业务知识为会员作高质量的健身指导;掌握一定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及大众体育的组织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以适应健身俱乐部及大型综合健身场馆的会藉部、市场部等相关岗位工作需要,并适应社区体育、职工体育的深入开展对本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3.2.2具有较高的健身指导水平和实践能力

能较好地传授健身运动技能,并能运用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会员提供健康诊断与科学健身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处方制订与实施、运动营养与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为了适应健身教练岗位工作的要求,还应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如“国家级健身指导员”、“体能教练”等职业资格证书。

3.2.3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岗敬业,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并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言谈举止,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做好健身服务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

3.3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以石家庄学院2008年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方案为例,石家庄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提高拓宽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四部分,共计43门课。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全部为必修,包括“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占全部课时的18.2%;专业方向课程也全部为必修,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健美操、武术、体操、舞蹈等,占全部课时的62.7%,其中理论课程9门,课时比例为34.25%,技术课程15门,课时比例为65.75%;提高拓宽课程为选修,包括跆拳道、散打、健美运动、轮滑、体育营销、体能训练等,占全部课时的14.2%,以术科选修为主;公共选修课程可以跨院系、跨专业选择,但课时量仅占全部课时的4.9%。

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中术科课程比例偏高,纵观我国其他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技术课程比例正在日益缩小,理论课程比重加大,这是当前国内外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的新趋势[3]。由此也就不难发现毕业生为什么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也存在较大的失调,选修课过少,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非常不利。

3.4体育人才市场需求与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错位。

3.4.1课程门类较多,但主导方向模糊,专业主干课和特色课不够突出。

3.4.2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3.4.3知识覆盖面不够广,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相对缺乏。

3.5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岗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课程设置应由如下几部分构成。

3.5.1基础课

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知识等基础素质为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及人文社科类等课程。一般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出现,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多为限选课。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主要包括构成体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如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育科学类等课程。一般以必修课形式出现。

3.5.2专业课

按照教育部有关专业规范设置专业主干课,授予学生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以必修课形式出现。主要包括:①专业理论类:大众体育与休闲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课、指导大众科学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课等;②专业技能类:围绕当前市场需求量较大、大众参与度较高的健身项目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健美操、健美运动、游泳与救护、网球、羽毛球、篮球和太极拳等,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的健身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其后的专项提高奠定基础;③专项提高课:学生紧密结合岗位需求和个人特点选择1―2个技能项目加以提高,形成本人的专长。

3.5.3选修课

包括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为使学生在专业的纵向上加深或横向上拓宽而设置的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可以设置为课程模块,也可以根据各院校优势、特色与传统而设置专业方向。如体育休闲与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旅游、健身俱乐部私教、高尔夫运动与管理、社区体育或职工体育等方向。此外,还应随着市场变化开设新兴健身项目的选修课,如水中健身、瑜伽、壁球等课程。任意选修课:其课程特点应突出地表现为跨学科、跨专业、边缘交叉或综合课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领域和就业的适应面。

3.5.4实践课

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应使课堂教学与技能培养和专业实习紧密结合,在教学计划的每一门课中都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课,并使相当比例的课程学习放在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基地进行,如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处方、器械健身、新兴健身项目介绍等课程。此外,为了更好地与就业接轨,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为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必要的基础,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专业教育和学习的基础上,努力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必要的基础。

4.结语

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多,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有所脱节,该院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合理设置课程,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季克异,黄汉升.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实证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体育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独特作用,是目前高等教育应格外关注的问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老牌大学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积淀,许多学校以实现学生就业为目标,把学校建设的重点放在学科建设、创业培训、岗位实习上,忽略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于有形与无形中影响着广大师生。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制约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

1云南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校园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支。高校体育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空间,学校师生员工所采取的体育精神、实践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的体育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体育场馆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表象内容,也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行为风尚等。可以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范畴划分为三个层面:高校体育物|文化层、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层、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

1.1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层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其主要表现体育设施、场地布局、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建筑等基础设施,它是校园体育开展的基础。体育文化并不只是物质产品本身,体现着物质产品中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人本质力量的外化,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固有的校园体育物质设施,将无形中对形成体育氛围的渲染,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

根据走访调查研究,由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场地资金大部分用在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上,体育场馆的建设或多或少被拖后,实训室占用体育场地、场馆的情况也存在。体育场地配备上大部分学校配备田径场,但每校区只有一块或两块,生均比较高。各学校建有数量较多的篮球场、排球场,基本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但乒乓球、羽毛球、舞蹈房配备极为有限,严重制约这些项目的发展,部分学校内的建有体育馆、健身房,其场馆并没得到充分利用。作为物质文化重要内容的体育雕塑、体育建筑,许多学校无配备,缺乏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设施。根据调查92.6%的学生认为体育设施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只有2.3%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比较满意,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瓶颈。

1.2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

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是联系体育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中间层面,也是其发展的保障,它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方式表现出来,既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体育意识的体现。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教师工作守则、校园体育文明规范、体育教师奖励制度、体育课堂常规、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学生体育测评制度、体育文化节、体育社团规章制度、体育知识普及和体育交流等。

1.3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

体育精神,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精神,它不仅是体育运动这一类文化现象的灵魂,已成为一种超越体育领域之外的人类精神,是人类社会进步与超越的精神动力。校园体育精神居于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反映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的总和,是校园人的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良好的体育精神文化将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作用。

对云南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减小时间相对传统科研型高校较短,许多学校是职业院校或者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尚未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精神。调查显示大本分学校体育集中在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上,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体育类讲座较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促进身体健康、促进人际交往、个性培养具有一定的认同,学生能够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但是对于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身体方法等体育外延的知识耐燃不够,学生的体育观念还有待改善和提高。

2结语

云南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校相对时间较晚,学校在学科建设、创业培训、岗位实习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方面乃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物质、制度、精神等多方面入手,协同配合,形成学校独有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松,王蓉.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3):111-112.

羽毛球基本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体育;健康;身体教育;心理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学校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重要问题。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作为体育教师该如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借助体育教学,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体育最本质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形成敏捷柔韧的身体,促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体质面对以后的

生活、工作。然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放羊式”教学,一上课教师在整队集合之后,学生就开始自由活动,三三两两地开始“游逛”,学生根本体会不到体育课的价值。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为了转变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休息课”的观念,教师采用多种体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短跑”时,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不喜欢跑步了,总认为跑步谁都会,根本不用学,而且,不论是长跑还是短跑,又累还出一身臭汗,导致学生根本不喜欢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跑步,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跑步的技巧,之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比赛,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具有领导才能的学生,你还会发现善于跑步的学生等等。而且,在真正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模仿真正的比赛场景,用羽泉的《奔跑》《深呼吸》等音乐作为背景,使学生在轻松的比赛中,提高体育技能。

2.增强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做课堂主人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脉络的叶子,对于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有着自己的优缺点。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将学习项目强加到一个不擅长的学生身上,这样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等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自己热爱的空间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借助体育活动,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

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水平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目前,许多学校在教学中只重视选拔考试模式的功能,以致学校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断地追求升学率。就算是一些学校注重体育教学,也是偏重于运动技术教学,忽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该项目在我国较为普及。但学生对该项目的技术掌握还只是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很少有学生真正懂得该项目的规范动作。甚至有些学生连基本的发球技术、占位等概念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我们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要领外,还要让学生知道,那些风光的世界冠军背后付出的艰辛。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在室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赛过程和报道,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素质。

2.组织体育比赛,使学生懂得合作与竞争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体育教学中的各类竞赛、课堂内外的各类体育比赛,无形中渐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对即将面临走进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懂得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与对手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真正明白

合作与竞争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篮球”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篮球动作要领,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作和竞争,在讲完这节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后,我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尤其是对于男生,他们喜欢篮球,喜欢模仿姚明、乔丹、林书豪、易建联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偶像,所以,组织一场尽可能正规的篮球比赛,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欲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促使学生在比赛中真正明白团队中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

作、探究的主人,使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并让其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绪涛.对新课程理念下中专体育教学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