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文1

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功利主义的价值导向作用

(一)功利主义在政策制定中的实践

功利主义,是“功利”的意义在理论上的系统化,功利主义认为人是理性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则是结果最优,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基于这一思想,边沁等“激进主义者”作为功利主义的代表者开始向当时英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发起挑战,他们开始重新评估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从此以后,政府在制定、执行、评价公共政策时,多以功利主义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功利主义成为主流。

在某种程度上,功利主义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侵略和冒犯,它要保证全体成员的利益最大化,即利益总额最大化,就难免会出现损害小众群体利益的情况。功利主义主张为实现最大利益而允许对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进行侵犯,这是它最大的弱点,因而遭到了一批学者的批判。但是,在政府运行和制定政策的实际过程中,功利主义又是特别适用的,它认为对公共政策的评价只能建立在行为的实际后果之上,以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效果能否最大限度地为利益相关者带来实质的利益为主要标准,并且它认为,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应该是公共政策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

以功利主义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价值基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反映了一定时期中国的国情,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之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尤其是建国初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大力发展国家经济,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在资源有限的条件限制下,运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是政府需要做的,因此把“蛋糕做大”是重中之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些方向性的元政策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以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积累,而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二)对功利主义价值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反思

功利主义是以效用为价值标准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弱小群体权利,功利主义导向的公共政策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抛弃了正义、公平,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忽视社会分配,这与政府必须为全社会谋福祉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如果一些政策法规制定不完善、不配套,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外,这种过于集体主义倾向的价值观会造成贫富悬殊大,忽视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利益,由于机会不平等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罗尔斯的正义论在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导向

(一)以正义论为价值导向的公共政策

自从功利主义被提出以来,它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价值基础,但基于功利主义思想制定的公共政策存在两种弊端:一是,它允许少数小众群体的利益和权利遭受侵犯,以期维护社会大众群体的利益和权利;二是,它允许一种经济利益分配上的严重差别,导致贫富差距。这两种弊端让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点的的公共政策制定陷入困境,从而促使学者们开始寻找新的价值基点。20世纪,罗尔斯的正义论迎合了人们期望达到一种公平状态的心理。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假设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即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都被平等地分配,包括自由、机会、收入、自尊的基础。他认为仅存在一种不平等分配的状态,即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可以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罗尔斯提出两点正义原则:权利平等和差别原则、机会平等。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一种申诉,他认为诸如自由、平等等个人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被忽视、侵犯,他更加关注最小利益群体(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他批评功利主义只是关心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却一点都不关心这些财富如何分配,对于功利主义只要能达到财富总额最大化,即使财富以一种10:0的状态进行分配的自私自利价值观,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不能接受。他坚定地认为公民的平等权、自由权是崇高而不可侵犯的,公民的个人权利应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政府在权衡各方利益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个人权利,在罗尔斯看来,这才是一种正义,基于个人自由的正义。

(二)对以正义论为价值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反思

罗尔斯的正义论强调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将平等当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可贵的美德,这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失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中国政府目前面临一个如何分配好蛋糕的问题,这可以从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得到启示。罗尔斯的第二个公平原则迎合了目前我国解决分配问题的需求,机会公平和差别原则主要适用于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问题,它的目标是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公平,最大限度地顾及弱势群体利益,通过尽量实现机会平等来缩小个人收入差距。而机会平等的实现,需要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偏向于贫困地区和农村,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使教育资源与发达地区均等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增加就业机会。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英语 差异教学

前言

现如今,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各科教师在教学时要能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了解学生的内在差异,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一、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为问题分析

虽然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得到转变,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升学率,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性的英语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单一,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交流,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失去学生的兴趣。其次,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进而使得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完全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都会根据教案进行教学,而且没有考虑到教案是否能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会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氛围,致使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缺乏活力。通过分析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深思熟虑,对英语教学方案加强探索,要能站在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上,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异。

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学差异教学提出的策略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做到尊重学生,给学生的充足的发言时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目前,教育学心理学已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教育学中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促使人们发现智能具有多元化。也就是说,人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找对方法必然会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不可否认,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后天因素影较多,由于生活环境、基因、教育文化程度不同,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这就充分的表明,教师在教师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教学方案,规划教学程序,要能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交流合作中发现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的培养,只有教师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

1.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确教学目标。英语教学时,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只能在学习时,培养言语能力,却无法充分的发展其他能力。因此,基于此问题,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在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4 Food》的教学时,为了有针对性的展开智能化的教学,教师要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只有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学生才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所以,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则应是:(1)分组探讨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词汇;(2)用于描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但是要能具有趣味性;(3)画一幅关于本节课的图画;(4)选择一首关于Food 的歌曲。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的探索知识,从而掌握更多的英语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是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该需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家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朋友之间友情的小视频,用动画的方法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关于朋友的词汇和相关的语法句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展开合理的教学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是成长的中的人,初中生虽然形成独立的思想,但是其身心发展并没有完全的成熟,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时,教师要避免过于评价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评价,多鼓励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教师切勿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教师要加以支持。尤其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加强沟通,进入学生内心世界,才能发现学生的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正确的评价学生。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2 Colour》的过程中,为了更合理的评价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生的知识展开表演,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边小故事,这时教师则要表扬学生,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良好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站在多元智能角度的角度上,展开合理的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文3

一、当前PBL在中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中医院校已陆续将PBL教学方法引入基础理论教学中。刘晓亭等在《内经》教学,刘迎辉等在《针灸学》教学,吴晓青等在《方剂学》教学,张卫等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均引入PBL教学模式。这些院校的探索及研究均表明,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PBL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问题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

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关键,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思维方法的异质性以及临床病例的复杂性,为问题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中医基础理论》课时短,内容多,PBL教学的教学目标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一致,即让学生能充分掌握中医基本概念及知识。因此,问题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并注重中医知识的系统性。如在中医“气”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掌握“气”的概念、对机体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以“气”对人体的意义作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中医中的“气”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区别,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气”,加深印象。同时结合临床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病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气”认识的科学性。

2.增强教师PBL教学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首先,教师在PBL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对教师对中医理论的知识结构、组织及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熟悉中医教学大纲;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以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在讲授阴寒凝滞型心痛病例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可将“心痛的发病机理”、“为何在夜间发作”、“为何以辛、温、行、散之品治疗该病”等作为问题。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如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将善于表达与内向的学生分为一组,实现学习能力及性格的互补,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以调动学生学习及讨论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旁听学生的讨论并负责记录,控制课堂的节奏,对于问题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导。对于未弄懂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作业,课下自行查阅书籍寻找答案。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PBL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资料准备、结合教学提纲及病历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及得出结论,学生花在前期准备的时间及精力大于传统学习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还应增加学生自学、研讨的时间。首先,应减少教师课堂教授的时间,如对于基础知识比重较大的大可讲授,可系统讲授该章节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留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查阅书籍、资料。其次,可通过鼓励、竞赛、讨论及学生课堂总结等方式来增强学生自学积极性。最后,改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方式,如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60%,平时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积极性及竞赛成绩占总成绩的40%~50%。

二、《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设计及实施

以“藏象”这一章的教学为例,该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脏腑名称,中医治疗的方法等。如讲授该章时,应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医与西医脏器名称相同,但含义存在一定差异,可将问题设计为“中医称脾胃后天之本,缺之不可,但为何在治疗脾脏疾病时可将其摘除呢?”以此引导学生讨论,并告知学生可查血相关参考书目寻找答案。

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课时结束前10分钟,教师将下节课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引出设计好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学习能力分组,每组5~10人。第二步:课下学生查阅相关参考书目,由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初步讨论结果。第三步:在各小组充分学习及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课堂讨论。由各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提出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及未解决的问题,本组成员可随时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主动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控制课堂节奏,对于问题偏差太大的可以加以引导。第四步: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总结的重点为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于未弄懂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作业,课下自行查阅书籍寻找答案。第五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如小组讨论发言10分,查阅资料能力及态度5分,论文撰写质量3分,团队合作精神2分,多媒体制作2分,小组代表表述1分,共计25分,按照成绩比例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三、小结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兴趣,强化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深度,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对中医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亭,白增华.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类课程课堂教学应用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250-251.

[2]刘迎辉,刘忠文,杜红卫.浅谈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25):272-273.

[3]吴晓青,储真真.PBL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7):70-71.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思维;培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5-01

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对于这些新生来说,中医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而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带领学生迈入培养学生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学科,是其他中医学科的基础[1]。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的学科,其与各学科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是否能学好全部中医课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运用思维工具对患者和病证进行分析判断并最终形成判断决策,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2]。目前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中医辨证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课程的学习当中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没有跟上,要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应该从中医基础理论这门基础课程开始[3]。

1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使达到了这个目标,学生也无法很好的为后几年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因为中医学临床思维的方法这个必须要重视的环节被忽视了。这门课是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的,而这些新生还习惯于逻辑性思维,感性认识事物,通过记忆和背诵来积累知识。中医学的思维是思辨性思维,理性认知事物,通过思考来积累知识[4]。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会让新生无所适从,造成学习时困惑较多,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中医学临床思维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思维体系的一部分,核心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5]。整体观念就是看待世界时用一种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思维方式,不仅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还把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看作一个整体,而且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不仅自身是一个整体,而且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6]。这跟西方医学,把人体视为各个不同系统的组合来看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辨证思维就是在面对病人时,不光着眼于病人的“病”和“症”,更重要的是分析清楚当时病人的“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之下,把病人各种症状有机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分类,根据中医辨证模式,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做出综合性的概括,并给出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7]。

3临床思维的培养方式

3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育要想在浩瀚的中医知识海洋中前进,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熟练的掌握,只有教师自身业务熟练,知识丰富,才能更好的给学生进行讲授[8]。在教学时,除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更要运用原有知识迁移,形象生动的比喻,还要寻找到其和临床思维的契合点并加以强调。这样就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培养起临床思维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医临床思维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临证学习,边观察,边思考。

32多采用案例和讨论医案是最能直接反映医生临床思维的实录。通过学习案例能够贴近实际情况,有效模拟直观场景,能够克服课堂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学习比较抽象的弊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思考和讨论能把学生代入到临床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兴趣[9]。在对案例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已学的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分析案例,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并得出中医初步诊断、给出治法、方药、针刺、推拿,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负责对学生点评与总结。通过实践能够证明,虽然其中很多内容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但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可以对整个辨证论治过程进行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中医、深入思考中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33多临床见习中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单纯理论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对学科有一个全面充分的理解。应该让学生早一点临床见习机会,多一些临床经验。在见习之前,教师应对病例有所选择,虽然多接触不同病例有利于学生开阔见识,增加知识面,但是选择病情简单但又能突出体现某一中医理论的病例更加能够符合大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并能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0]。让学生实地感受医院的诊疗氛围,自己动手收集病人的四诊信息,亲身参与辨证施治过程的讨论与决策能够让其对中医诊疗全过程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并巩固中医临床思维。

新生入学后,就要培养,不断建立中医思维的方式,掌握辨证思维、整体思维等中医独特思维方式。当然,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授课和实际训练当中经常加以引导。另外,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密切相关,要想学好中医,需要广博的人文哲学知识,这是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高中医感悟能力大有裨益。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聂娅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4(72):134

[2]周立美,刘艳娇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之现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11):1291-1294

[3]刘玉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兴趣和信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9(03):19-20

[4]韩善夯,朱蓓蓓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8,12(04):25-26

[5]朱玲玲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6,09(03):33-34

[6]魏凤琴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04(04):112-113

[7]段安中医外科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2(02):132-133

[8]张新霞,詹华奎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CBS)教学法在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训练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05):85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2-0138-01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连接中医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中药学涵盖知识面广,要记忆的药物繁多,药物功效范围广泛,内容枯燥,给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厌倦等不良情绪。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与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积极探索,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适当调整教材教学顺序

教学所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该教材共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章节众多、内容繁杂。在讲授该课程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根据课程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首先介绍目录部分,接着学习教学大纲,然后才开始具体章节的学习,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握住这门课的整体脉络,明确其学习目标与任务,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时,也注意到根据学习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首先讲解容易理解的章节。如消食药所涉及的病因病机等内容都比较容易,而其具体药物如山楂等也为学生较为熟悉。因此在开始各论的学习时,首先介绍消食药,使学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渡阶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授课过程中也注意结合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调整。如根据气血之间“气为血之帅”和“血为气之母”的相互关系;在学习了理气药之后,接着学习活血化瘀药。这样可使学生能更充分地认识、理解所学内容。

二、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

中药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强调中医理论知识的复习与理解,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理气药时,运用联想、对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气的基本概念、气失常的病理变化等相关内容,引出理气药基本概念、功效与主治病证。通过这种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既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注重实践教学

中药学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依据所教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典型的医案、用药典故等。如学习桂枝时,引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的用药经验。通过病案导入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同时注重本草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开始接触中药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标本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將药物图片展示出来。在学习各论具体药物时,及时安排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等相关知识的实训。同时,鼓励学生多看药物图谱并随时随地进行校园内外药物认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中药标本采集、制作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等有所了解,对常用饮片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增加了本草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四、充分利用随身课堂、QQ等互联网平台

我校随身课堂是由学校网络教学中心自主开发一套面向“互联网+医学教育”的移动学习管理平台。随身课堂深度整合微信,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访问学习平台。通过随身课堂、QQ等平台,及时为学生提供习题课程相关学习资料与测试。同时,利用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如《胡希恕医案》等相关资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视野,巩固所学。

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适当穿插相关中药的美丽传说等。如在讲述朱砂时,引入“秀才不信神,巧解道士‘骗人’之谜”的传说。又如在讲授青蒿时,引入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小指月学医记》之类通俗易懂的读物。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范文6

1多元化教学法的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能力、智力的培养,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学相长,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的实践

2.1医林故事、传统文化的导入法

国内外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在高校教学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1]。多元化教学是秉承传统教育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如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讲授金元时期的刘完素时,可用故事导入。刘完素以“火热论”而名著医林,他理论上的独树一帜,得益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的启迪,十九条病机中论属火的病机约占四分之一,且刘完素生于北方,风土刚燥,素体阳盛,又处宋金交战,疫病流行,用《局方》温燥之品治疗所发热病,常无疗效,故此刘完素用药主张寒凉药,为“寒凉派”代表人。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深知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中医理论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的讲解,应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借助《易经》中“阴阳”概念、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观,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中医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医学诊疗、防治疾病技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发扬。

2.2中西并重,实验教学法

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思维方式虽有差异,但都是以人的生理、病理为研究内容,因而其知识点也可相互贯通联结[2]。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中医学理论与当代前沿科学相沟通,许多中医学理论的奥秘得以逐步揭示。应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引入一些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气与津液的关系”,可通过灌胃麻黄水煎液,观测小鼠发汗的情况,与正常对照组耐缺氧的死亡时间的比较理解“津伤耗气”的理论;通过灌胃人参水煎液,观察补气药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强化对“气能摄血”理论理解[3]。同时培养学生根据中医思维规律,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解决中医问题的能力。

2.3实验法、病案法与知识拓展法的有机结合

藏象,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体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故此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如讲解“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可通过给大鼠颈静脉插管法,连接心动图机,记录Ⅱ导联心电图,较直观地观察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反应所出现的室早、室速、室颤的实验效果,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炙甘草汤益气补血复脉在抗心率失常中的应用。如讲授“肝主疏泄,调节生殖”时,可以列举案例:一对年轻夫妇结婚3年未孕,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吃了很多中西药无效,心理压力很大。后来领养了一个小孩,1年后妻子怀孕了。经过解释,学生自然明白了:原来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压力增加,情志不畅时,会出现“肝郁气滞”,肝不能正常行使疏泄功能,就会引起女方排卵紊乱、月经不调,或男方排精障碍,从而导致不孕。在这里,“肝”是通过调畅情志来调节生殖的。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既激发中医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又强化教学效果。理论与学科前沿接触,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古老的中医理论、中医学永恒的魅力。将语言古奥、强于思辨的中医理论知识,辅之以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来阐释,以讲授“肾主骨生髓”的内容为例,可引入现代医学研究内容,西医发现肾与骨在发生学上是同源器官,皆发生于胚胎外层;西医的肾脏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的功能,能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临床上骨骼、骨质异常、贫血等疾病应该从肾来论治的理论基础,既拓宽学生视野,有巩固和加深了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2.4仿真情境与动漫视频教学法

仿真情境教学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从而达到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虚拟技术把舌诊、脉诊、阴虚、阳虚等中医学临床中的抽象症状和体征以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4]。如对于血液循行、经络的走向的讲授,可进行仿真人体血液循行。如“病因病机”的解读,其中关于“六致病”、“阴阳失调”可制作动漫或者拍摄录制的形式表达风、寒、暑、湿、燥、火之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动态图。七情内伤影响病机的相应临床表现可以从大家熟知的电影、电视剧中获取视频影像素材,如“喜则气缓”可用“范进中举”的视频;“怒则气上”可选《三国演义-孔明三气周公瑾》的片段来呈现,能有机地将视听结合起来,声像并茂,帮助学生将枯燥乏味、空洞抽象、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弥补了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达到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高度统一。

2.5学生授课体验法与讨论法

“体质”部分内容比较通俗易懂,适宜学生自主授课方式为主导,让学生体会“讲台上下”、“学与教”的不同。应用理论知识全体学生来辨别自己的体质类型,并且共同讨论不同体质的用药宜忌及如何指导养生,使知识能够当堂吸收,学以致用。

2.6网络课程教学法

可将中医基础理论全部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像及内容丰富的音频资料上传于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同时也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库、模拟试卷等上传,方便学生复习、自测。在此网络平台中建立在线网络论坛、公开教师电子信箱,开展内容丰富的学术讨论,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