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状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现状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现状发展

中医药现状发展范文1

作者:李冬雪,徐益君

[关键词]中医药;科技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13-09-16

[通信作者]*李冬雪,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Tel:(010)88225159,E-mail:lidx@cncbd.org.cn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中医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围绕政策环境、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科技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国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现状。

1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来促进中医药的科技发展。2006年,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到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2012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里面均涉及了发展中医药的内容。

各部门也大力协同,了很多相关规划及文件,推动中医药科技的发展。科技部2007年1月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列为优先领域。2010年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到发展中药产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健康产业。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点、布局合理、区域化协调发展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2011年,科技部又陆续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等,均把中医药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下半年连续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共列举了16项重点任务。

可见,近些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大环境,也是中医药能够稳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2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持续增长,但同生物医药的其他相关领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在2007―2011年间保持逐年增长趋势,研发投入经费总额由2007年的188295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3399807万元[1-5],增长了约17倍,尤以产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最快,见表1。

表1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数

Table1R&Dfund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万元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1650828106143681200823076396041959842009263525114820804220103536455674174144201139390667063293711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2.2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研发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的R&D课题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中医药学研发投入经费只有临床医学研发投入经费的约1/3[1],见表2。

表2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生物医药相关学科R&D投入经费数

Table2R&DfundsinbiomedicalfieldinR&Dinstitutionsanduniversityin2011万元

排名学科研发机构高校1生物学2596142263232临床医学621652263303基础医学37923988944药学61188566115中医学与中药学39390667066预防医学与卫生学36984215447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7281138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2.3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与化学药品制造业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为3293711万元,不到化学药品制造业的1/3[1],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

表32011年生物医药各相关产业R&D投入经费数

Table3R&Dfundsinmanufactureofmedicinesin2011

排名分类2011年R&D投入/万元所占比例/%1化学药品制造业1044223255.322中成药制造业329371117.453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265449414.064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248614013.17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且研发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3.1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人员总量从2007年的18578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35597人年[1-5],增长幅度达91.6%,增长较快,见表4。

表4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

Table4R&Dpersonnel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人年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245587037420200827741066713660200934021049915464201036471098910458201138971170519995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2产业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58.7%和34.5%;但产业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从2007年的7420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19995人年[1-5],增长幅度高达169.5%,并且占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39.9%提高到2011年的56.2%,充分表明科研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成绩显著

4.1“中医学”科研数量增长显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站数据显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学”文章的数量从2007年的15164篇增长到2011年的24620篇,增长幅度达62.4%,文章总数量的排名由2007年的第9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4名;并且在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也由2007年的不在前10名跃升至2011年的第6位[6],成绩显著,见表5,6。

表5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论文数排名

Table5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takenbyCSTPC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农学农学中医学计算技术3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4基础医学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农学中医学5农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农学6药学药物学中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生物学中医学药物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基础医学8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预防、卫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学9中医学预防、卫生化工化工化工10化学化学地学土木建筑土木建筑

表6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

Table6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cited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地学农学农学农学农学3农学地学地学地学地学4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5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6基础医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中医学7化学基础医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8环境科学化学化学计算技术计算技术9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技术计算技术中医学环境科学10电力与电气中医学中医学化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另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SCI/EI/CPCI-S收录的“中医学”论文数从2007年的63篇增长到2010年的450篇[1,4],增长明显。

4.2中医药领域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明显增长2002―2012年期间,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和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由3074件上升至9451件,增长幅度超过200%,增长明显;同时,2002年至2011年期间,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由692件增至6319件,增长了约8倍,增长更为显著,见图1~2。

中医药现状发展范文2

论文关健词:高等中医药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研究

论文摘要:文章对新时期高等中医药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从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对学分制和课程体系、开放型课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教育特点作了分析,并提出其发展新思路。

在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强调,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深人开展《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落实《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今后高等中医药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体制改革和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高等中医药教育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1高等中医药教育现状

经过5年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围绕“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改革是动力,质量是根本,重心适度后移,加强继续教育”的工作方针,中医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首先是中医药在校生大幅度增加。1999年以前,全国中医药本专科和中专在校生仅9万人,如今已达到45万人,其中院校在校生41万,成教生4万。其次人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1999年以前,培养医疗类人才和其他人才是9:1,如今医、药、护、管理及其他的人才是5.5:2:1.5:1,各级各类的中医药人才,满足了社会的发展需求。第三,中医药院校初具规模,成为中医药事业的亮丽风景线。一批新建院校占地面积达到1. 3万亩,经费投人70亿元以上,如江西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当然,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盲目建设、盲目发展的状况。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提出了“发展重条件,调整重市场,改革重模式,质量重标准,继续教育抓落实”的新思路,并制定了6个与教育相关的标准,包括中医药教育机构设施标准、中医药专业设置标准、中医人才培养标准、中医临床教学基地设施标准和中医基础名词术语标准等。通过标准战略,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2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趋势

今后将继续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建设,开展高等中医药教育研究,如全面出台系列设置标准,制定临床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加大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经费投人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开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研究、中医药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及有效形式研究,进一步扩大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研究生试点工作等,从根本上保证教育质量。

2. 1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做好高等中医药教育工作,继续加强中医古典文献整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重点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传承方法。要积极开展中医教学模式的研究,改革在中医理论、临床教学中基础课、临床课、临床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以及“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中医人才的特点,探索采用基础和临床交替教学,理论与实践滚动联系的教学方法,建立起具有中医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全面组织实施“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教育部共同研究制订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开展中医药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及有效形式研究。修订《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制定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建设一批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总结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2. 2进一步深化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

(1)完善学分制体制改革,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专业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而是靠全部开设课程的协调和补充。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学分制用来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学分制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各自的基础、特长、兴趣选修一些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多样化,也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及边缘学科的发展,它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开出大量的选修课。

学生每成功修毕一门课程便得到若千学分,当考取到足够的学分便可毕业,至于毕业所需学分的多寡则视各院校的规定,学生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必修课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学生选修课程时有很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按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和专长主动地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校培养不同素质和个性的学生。

国内高等教育竟争性加大,高等中医药教育系统应鼓励革新和创造,并以能够对社会需要做出最迅速的反应,学生、医院、政府都有选择的权利。高等中医药教育应适应市场竟争需要。同时,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中,每一个学科领域,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新的东西不断出现。要使高等中医药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势必要求大学开出新的课程,把最新的科技成果传授给学生。

高等中医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比较灵活,除了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外,老师可以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或人才市场需求,开设新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学到最紧缺的专门知识而找到工作,而学分制的实行恰恰有利于新的学科较快地进人高校。

(2)开放型课堂改革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随着知识爆炸、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市场等市场力量的作用,以及“概念经济”的出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智力、读写能力、创造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等所决定,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所占的比重已经变少。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课堂教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型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所谓开放型课堂,是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对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度;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同时给学生创设能使思维发散的课堂氛围和张扬个性的空间,自主获取知识的条件等。开放型的课堂能够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要创设思维发散的课堂氛围,创造一个能够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给予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甚至有时证明学生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能够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自由度很高、民主气氛很浓、思维空间较大的课堂环境。这样做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到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而能勇于提问、勇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由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氛围很活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也就能在这样宽松、自由、积极、愉快之中进行。

(3)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就是课程的综合化。所谓课程的综合化,就是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互渗透、交叉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有解决复杂课题的技能。当今,高等中医药教育课程的综合化已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高等中医药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已收到了显著成效。

比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现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英语(医药方向)等13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开办了3个方向的七年制本科教育;中医学、中药学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中医骨伤、中医美容、针灸推拿、中药制剂、高级护理、医学检验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此外开展成人教育和各层次的对外教育。从2003年起,我校由原来的单一医学学科门类课程增加到医学、工学、管理学、理学和经济学5个学科门类课程。

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除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比较稳定不变外,其它选修课程内容经常改变。同样一门课程,不同教师采用不同教材,教学内容自然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学期讲同一门课程,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转贴于 除了基本内容不变之外,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把科研成果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尤其是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的根本没有材,似乎也不需要材,教师只是介绍性地把学科前沿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讲法几个课时就讲完了,剩下的课时教师就让自己的助教准备一些有关的材料进行讲解,然后再布置一些题目让每个学生去准备上讲台讲,或让学生自己定一个题目,然后就这个题目查找资料,论述该题目。

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定法。但这正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学生为了准备讲稿,事先要查大量的资料,甚至还需要做一些仿真或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4)注重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高等中医药教育在考核学生时更注重能力而不仅仅是分数。考试是检查教学成绩的一种最普遍的手段,但今后高等中医药教育在考核时更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或描述能力。如在临床学科科目考试中,有一半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讨论复杂问题,有现存标准答案的题目不多。象这类问题,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正因为这样,学生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是尽可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只要能言之有理,即能“自圆其说”,都可获得好成绩。同时,因为由于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因而减少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也别出心裁。除了规定的实验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外,有些本来没有安排实验的理论性课程,教师也把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课题拿出来,让学生具体做其中一部分工作。如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把本来属于自己工作的校园网建设项目拿来,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如编程等。学生完成了任务,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看到自己编制的程序被应用于网络时,其成就感是可想而知的。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鼓励低年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目前,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较早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学校还鼓励低年级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甚至与导师一起撰写科研论文,进而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今后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强于现在的大学生。原因是今后的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机会多。

一是半工半读为学生创造了条件。允许大学生打工,全日制学生和半日制学生均可以打工。

二是公民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增加了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是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深人社会,了解社会。

四是鼓励学生去医院实习,找到实习机会的学生,实习期间不仅可以不在学校注册学分和上课,还可以把实习算作一门实习课程,并给学生计算一定的学分。

这样对学生来说是很合算的,因为实习期间不仅可以同样挣到学分,而且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能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实习收人,有的甚至因此被实习的医院录用。尤其是研究生,有的隔一两个学期就能联系到实习的医院实习,有的连着实习一两年。所有这些都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大大地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就不会有“断乳期”,但由于目前大学生长期处于封闭的校园里,疏与社会联系,对社会知之甚少,因此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学生至少需要经过2至3年的“断乳期”。

(5)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高度专业化、高度分工、高度协作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分工,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同一个行业内需要不同研究方向的专门人才。在科学高度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有限的精力和能力决定了大多数人只能掌握某一个专业的知识或某一种专门的技能,而很多工作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与他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的精神和素质。

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方面,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的做法应进一步改进,在一些理论课程中,教师会布置一个比较大的题目,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共同去完成,每个人完成其中的某一点或某一个方面的论述。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如《温病学》实验设计等课程,教师一般会布置大作业设计一个项目,由学生自发分组,每个组设计一个系统。每个组的学生再进行分工,每个人具体做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如设计一个项目.而一个项目内各个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这样一个组的学生要完成系统的设计任务,必须互相协调,分工协作。

中医药现状发展范文3

关键词:医院中药房;发展现状;科学化管理

中药作为几千年来人们在疾病治疗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一直受到患者的大力推崇。中药对治疗疾病、保健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医院中药房是综合型医院中药必不可少的服务窗口,也是综合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维系着医学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与医院的健康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医院中药房的具体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较为滞后。

1 医院中药房发展现状

1.1中药"西化"阻碍了医院中药房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重视西医的发展,忽视了中药的发展;对中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误解。中医药在我国迄今并没有得到文化上的真诚对待,一直处在被验证、被怀疑、被审视和被改造的阶段。中医"西化",中医药成为辅治疗方式,且可有可无,缺乏了良好重要文化环境的中药房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1]。

1.2中药房工作方式的滞后 目前,多数医院中药房工作方式以保障医院日常药物的供给和调剂为主,医药师日常工作重点内容是负责审方、调配、核实和发药等。推行以药物为核心的传统供给模式,主要围绕药物进行被动型管理。此外,医院中药工作人员的临床医学经验不足,导致了医院医药学发展停滞不前。但是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医药市场竞争日益严峻,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所以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地服务[2]。

1.3中药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就我国医院情况来看,医院高层领导对中药房工作人员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对中药调剂工作有一定的误解:多数医院工作人员认为中药调剂并不需要较多的专业性知识,只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工作;工作内容重复性较高、技术含量减低;只要不会发错药物、不写错药物用量和用法即可。此外,医院执业医药工作人员的闲置,医药工作人员并没有较多机会去深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些中药工作人员只是掌握中药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不能为患者提供很好的应对咨询服务,从而导致了中药调配出错、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3]。

2 医院中药房的科学化管理

2.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中药医学作为和人体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体系,是我国具备独创性与原创性科学,它存在于现代医学科学与西医的范畴之外。学好中医药知识需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现阶段,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弱化基础性教育系统的基础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中医概念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医疗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医院中医房服务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这才是中医药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医药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规范中药房的管理,全面提高中药的质量;药库看管人员需要定期翻动和查看库存种药品,当出现潮湿、蛀虫或是发霉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晾晒[4]。

2.2转变管理模式,严把质量关 作为医院中药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操作规程,保障种药品的处方安全和用药安全。中药调配属于一项仔细而又复杂的工作,调配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医药品的治疗效果。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与崇高的职业道德[5]。此外,中药工作人员还需要严把药品处方关,对每张处方进行严格地审查、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并定期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检查[6]。

2.3在技术方面进行科学化管理 随着我国医学的高速发挥在人们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高度重视,要求医院中医药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工作技能。在中医药业务培训上,能够利用各种方式来更新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有计划性地、有目的地参加科研活动[7]。医院高层领导应该将中医药工作和职工的岗位晋升以及奖惩报酬等直接挂钩,激发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作为在医院中药房工作的员工应该主动参加各种学术性活动,加大对自身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3 结语

医院中药房的科学化管理属于一项长期性、复杂的工作,而中药饮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医院高层领导要对中药房进行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论"医药分业"与"医药分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0(03):121-145.

[2]辛耀中,王云霞,赵永良.医院中药房的发展现状和科学化管理探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09):112-130.

[3]李群芳,欧阳树,陈春燕.是什么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对如何振兴中医药的反思[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1,21(07):145-163.

[4]任继荣,赵刚著,王力军.综合医院门诊中药房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06):1121-1130.

[5]宋东燕,庞志功,汪宝琪.医院中药房的发展现状和科学化管理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01(05):130-135.

中医药现状发展范文4

一、我县中医药发展的状况

1.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已建成。建立了以县中医院为主体、其他且级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办优办强县中医院,在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其他民办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了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

2.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壮大。制定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县级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中医。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镇卫生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逐步在村级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通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3.目前我县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数量和服务领域有待提升,结构层次有待优化,高层次及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符合高水平创新创业要求的人才群体有待大力培育;二是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终身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制约中医药人才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突破,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育、使用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我县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目标

培养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人才数量规模稳步增长,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基层医疗机构人人掌握20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全面禁止村卫生室输液,使中医适宜技术成为基层医疗机构防病治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注重中医师带徒的教育方法,使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法制环境得到优化;符合中医药特点、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人才在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持作用更加明显。

三、对我县中医药发展的几点建议

1.推进中医药规范化培训,全面推进中医药继续教育。

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在县内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形成数量适宜、布局合理的中医培训基地网络。遴选我县中医药拔尖人才作为带教老师,对在职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创新发展。

2.发挥中医传帮带的教育方式,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

尝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完善县级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将师承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并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师承教育管理、考核、评价与保障等政策措施,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鼓励县内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建立学术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适应多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的师承教育指导老师队伍,构建完善县内名老中医培养体系,吸引、鼓励名老中医和县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中医药现状发展范文5

1.中国医药代表的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医药代表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悄然来到我们身边的。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跨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提供了有利的件,随着以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天津史克公司为代表的合资公司率先在内创建药品生产基地,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经验也开始进入中国药市场,国内的医药代表于是首先在这些合资公司孕育而生。

2.中国医药代表的发展

中国医药代表的发展经历了二十多载的时间,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是各有各的阶段性特点。以下是笔者根据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归纳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康发展期”:医药代表的发展从1985年起,在中国以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天津史克公司为代表的合资制药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医药代表制度.并建立起自己的销售队伍。

第二阶段“活跃而又混乱期”:到了90年代末期,民营企业大量进入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医药代表的素质迅速“恶化”,只要能够打通医院层层关系便可担任医药代表。

第三阶段“法规制度期”:进入2000年后中国相关的机构终于意识到医药代表问题。相继推行药品投标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医药代表的发展问题与中国医药经济时常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医药代表的规范化发展并不只是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还是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使中国医药代表规范化的发展起来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中国医药代表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前景广阔,是我国国名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但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相比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但问题不仅在于医疗体制和研发水平的落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高素质的医药营销人才。这些就体现出了现在中国医药代表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3.1中国医药代表数量增长快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经历最为快速的增长,在过去10年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2009年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5,而2013年将超过67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3。同等市场规模,需要同等的销售团队与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数量成为扩大销售额的不二法则。事实上,中国还有大量的空白区域未覆盖。

笔者对于现在高校的一些医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也进行了一些访问和谈话。有相当一部分人体现出了以医药代表这样一个职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发展行业。笔者对于有意愿从事医药代表这个行业的毕业生的原因也作了如下总结:

(1)从事医药代表这个行业比较锻炼人。做销售行业的人员会不断遇到困难,所以他们必须不断的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优先于别人更快的成长。

(2)待遇相对于进工厂高,进入工厂做生产和技术人员其待遇都比较稳定,而医药代表则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较高的奖金或提成。

(3)能够获得比较快的提升,在医药流通行业一般业绩做得好的话都会得到比较快的提升空间。

3.2中国医药代表分类

在2000年版的《中国职业分类》中,医药代表未列其中。对医药代表的类型划分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根据医药代表的工作方式和社会认同度,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社交专员:约占40%。这类医药代表更像专职社交公关人员,其工作方式几乎就是纯粹的社交活动,医师从他那里得到的企业及产品信息很有限。

(2)药品讲解员:约占50%。在医药市场竞争中,企业逐渐认识到要提高销量,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宣传,普及产品知识,让医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产品。

(3)药品销售专家:约占8%。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认识到销售技巧在医药代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医药代表的专业销售技巧训练。

(4)医药顾问:约占2%。他们是专业化的医药代表,是罕见的销售精英。他们具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上乘的销售技巧,擅于运用市场学知识开发潜在市场,创造需求,使医师接受产品而不产生对推销的反感,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又培育了产品的支持者。

由上述分类我我们可以看出医药顾问式的专业化医药代表才是我所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缺乏的。这类优秀的医药代表的缺乏也体现出了我国制药企业中对医药代表的招聘培训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总结

中国医药代表面对的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更要冷静地科学地去解决它们。根据国外医药代表发展的状况,其实中国医药代表发展规范化还是有据可循的。但是这确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政府、企业、社会和医药代表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些问题化解掉。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国外医药代表的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推广《医药代表行为准则》(2)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3)制定实施医药代表注册制度

参考文献:

[1]谢勤. 我国医药代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中医药现状发展范文6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 医药 人力资源 现状

2011年广西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政策,要将中医药民族医药打造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努力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广西要实现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全方位认识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现状。笔者参与2010年全国中医药基本情况调查(广西部分)工作,综合数据,对目前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以下认识。

一、广西中医药事业所处环境和地位

在广西,现已查明的中草药品种有4623种,仅次于云南位居全国第二,中医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广西将作为中医文化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

广西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环境为中医文化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中医事业蓬勃发展还依赖于中医技术队伍的配置,也就是中医人力资源结构配置。面对有力的外部环境和中医发展趋势,构建适合广西中医发展的中医人力资源结构对广西引领东南亚中医发展事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1.广西医疗机构分类情况

根据2010年广西中医药基本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全区中医、民族医机构共26108个,各级医疗机构共分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中医门诊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八个类别。

2.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医疗技术人员比重

全区医疗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共197146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共21674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其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为50.5%的是中医医院,这主要是由于中医医院以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为主,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

全区城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13.12%,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21.9%,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6.74%,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例均偏低,足见我区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上还不够重视中医药,导致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这极不利于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的发展,也影响着广西中医药事业的进步。

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数占较大比重,是城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比例较均衡,主要由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构成;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中专文凭为主,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0%左右,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学历普遍偏低。

具有本科以上较高学历人员数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多是集中在城市和社区,而大中专学历人员则依次递增,坡度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中医药人才拥挤和农村缺医少药的基本现状。

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少,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和中级,而本应成为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中坚力量的中级职称人数比例也相对偏少。全区医疗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无职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中医药的基本文化特性使得这一专业技术在传承上允许师承制,即德高望重、有专业学术修为和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老专家在有关部门的合法授权下可收徒教学,不需要经过正规的传统教育,也不需要按一般的程序进行职称评定;其次,村卫生室、中医门诊部等以私营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确有专长人员,即未经过正规的传统中医药教育而在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确实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病方法,能为病人切实解除病痛的民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这类人员大多无职称。

广西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分布在城市医疗机构,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无职称现象较普遍,以社区和农村为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社区、农村的职称分布情况与学历情况较相似,都存在着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而农村基层的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情况,城乡差距大。

5.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9.14岁,平均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这一年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在专业技术水平上都有较高、较稳定的发挥,在工作心态和心智上都偏向成熟,能够较理智地看待问题,有利于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但我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在39岁以下的年轻后备力量略显不足,不利于年轻人才的储备,年龄结构分布有待优化。

三、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基本现状,广西中医药人才队伍朝气蓬勃,中医药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但也同时存在着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1.城市中医药人才过剩,分布方式不合理

广西城市地区中医药人才市场趋于饱和,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中医药毕业生在城区就业困难却不愿意到县级或基层单位发展,使城市地区滞留大量中医药技术人才而得不到有效利用。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以暂缓就业压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人才的就业矛盾。

2.社区中医药人才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素质不高

我区的社区医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体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队伍逐步扩大的基本现状;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着无学历、无证上岗的现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仍占少数,医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社区医疗服务事业的推进。

3.农村中医药人才紧缺,待遇不高

广西的农村人口比例超过80%,卫生人才比例却最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发展机会小,中医药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导致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另外,基层中医药人力资源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中医药技术人才学历偏低、医学基础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等情况,无学历人员从医现象也较为严重,与当今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适应。

自治区为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中医药发展的工程,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千亿元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将有效解决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延莉.广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预测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2:34-35

[2]申卫国.湖南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82-85

[3]王思民,俞颂华,刘志勇.影响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08,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