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青年教师 教学素质 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
随我国人口增长,当今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发展,在快节奏、信息化的时代当中,如何高效率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独立学院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打造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青年教师中坚力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更加高效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满足学校教学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究。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特点
青年教师在历史、年龄等因素影响下,其知识结构更为贴合于时展,他们充分学习、吸收了现代科学知识理论,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动态,能够紧随时代的脚步。同时,青年教师也以其特有的充沛精力、活跃的思维能力让其更能够易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此外,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充分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利用,例如多媒体、网络、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辅助工具,完成知识传播,并使教学模式生动化、高效化、科学化。高等学府的就学经验也使得青年教师具有极丰富的知识积累与极强的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便能造就高素质师资人才,成为独立学院迈向蓬勃发展的珍贵财富。
二、青年教师所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因独立学院的发展速度提高,办学规模也日益壮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要求,在短时间内聘用了大量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应届毕业生,这样的青年教师队伍已成为了独立学院当前任教教师的主要部分。尽管人数上的增加能够缓和教师队伍不足的情况,但师资配备上不具备年龄优势,即为老、中、轻混合梯队的合理配置,中间出现断层,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缺乏教学经验。
对于许多青年教师来说,毕业之后刚刚步上讲台,虽然在角色上从学生转换为了教师,但是相对来说对教师所处的地位、作用、职业操守、特点、教学规律以及素养要求等概念都还处于模糊阶段。大多数的教师并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训练,也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相对而言教学基本素质较差。其具体表现在对高等教育学理论掌握程度不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强,教学不具备学科应有的魅力,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及效率整体下降。
(三)缺乏实践能力。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因为教师资源紧张等因素,在职教师都超负荷的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造成一些独立学院为缓解教师负担,让一些青年教师一进校门就登上讲台,没有机会对自身实践能力进行提高,更无法兼顾科研工作。与此同时,独立学院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青年教师处在一个无法对科学研究造成有利导向的环境当中,对重大课题研究以及对学术会议的参与机会极少,因此致使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以及实践能力普遍较低。
(四)缺乏奉献精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在从教过程当中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也同样不容忽视。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如是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人师表在一言一行上的表现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品德与性情。因为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的限制,让教师的权益难以受到保护,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责任心与积极性,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缺乏一定的耐心与德行,在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校方在使得教育方面力度不足也是导致教师缺乏对教学的热忱与爱岗敬业精神的因素之一。
三、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的实际措施
独立学院在进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先要做到稳定青年教师队伍,抓好制度建设,让青年教师能够安心、放心,从而全力以赴应对日常的教学工作,尽心尽力为自己的事业与学院发展服务。在工资待遇以及医疗、住房、人事档案、职称评审等等诸多方面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且应按照规定刚性执行,从而消除专职教师在独立学院工作中的后顾之忧,让教师能够放心、安心、尽心的为教学事业做出贡献。并且,在做到稳定师资之后还应适当为做出特别贡献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并要消除人事与在编人员的待遇区别问题,整体学院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福利发放。作为独立学院的生力军,青年专职教师的培养机制一定要加强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从而实现教师的发展与学院发展相结合的步调一致规划。许多青年教师是刚刚硕博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高超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故此十分有必要运用多种途径、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对教师专业技能与科研水平进行加强与提高。例如通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出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教师的能动作用,采取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对一的导师配置,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在备课、讲课以及作业批改等等过程中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各教学步骤的工作,累积教学经验。同时召开定期交流会,进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推广,尽快帮助青年教师找准自身定位,加速角色转化过程。同时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评审制度,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规范管理。
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消费心理学 教学研究
1 前言
我国自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形势,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高职院校都必须切实结合实际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尝试,以应对当前迫切的形势。所以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营销之中,提出易于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方案。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情绪以及心理上的波动,这中心理上的波动以及变化就会影响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大量的数据显示,这种消费心理和行为是有规律的。而《消费心理学》研究这种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想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学会学懂《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在平时的营销中掌握消费规律做好市场营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1]。
因此,我们在教授消费心理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营销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也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专业素质[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水平教学实践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能很好地实现,距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2.1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有专业性教授《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任课教师缺乏知识积累,专业背景单一,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教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极大影响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效果。
2.2教材选用不当,教学内容单一,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消费心理学》教材编写体系中普遍比较落后,虽然意识到已经很落后了,但是并没有积极的创新编译新型的适应当今高职教学的教材体系,而是像原来一样,将心理学知识和营销知识两部分独立,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实践部分较少。更多是偏重于理论演绎,根本不适合用于高职层次的教学需要,课程中只附有少量的练习题,只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过的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消费心理学》的方法与方式上,并没有极创新的方法,也不去积极创新,还是采用传统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过分地强调理论的传授,难以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消费心理学》。
2.3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有力补充,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却只注重了理论的重要性,很少重视甚至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只是在课本上学习,真正走入市场,走入社会的时候,颇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应用。或者在有的时候不能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表现。
3 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要和消费心理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手段为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
3.1紧抓课堂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前提。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程之后,要基于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环节。既根据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和理论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课程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学习内容,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案例、课堂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的完美对接,让学生们在生动的课程中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掌握实际操作。
3.1.1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老师不能仅仅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现实的书面描述方式呈现,还要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感受自己作为营销者和消费者,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事情的经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分组,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阐述本组同学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更深的感悟,使市场营销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1.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属于巩固性学习内容,是增强对学习内容认识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设置一个有效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模拟市场、模拟环境,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配角色,之后进行演练,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作为不同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最后,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我做一个评价,讲述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请其他同学则对其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了解学习,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的热情。
3.1.3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游戏体验教学就是把学生将来从来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用心去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 “蒙眼作画”的游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的不同效果,充分意识到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处理和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些都是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3.2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对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补充。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从而了解、认识市场营销。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认识实习、市场调研、策划实习和生产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营销这个职业,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营销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会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实地观察并且进行调查的实践教学可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刻了解任何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4]。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目标寻求满足[5]。这些我们必须通过实地的观察才会发现。所以,教师在课后闲暇的时间应该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大型的商业场所去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也可以通过问询等方式向营业人员了解各种资讯和信息。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走入到社会中,到各个商城或者营业场所进行实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加深对社会、对营销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研究消费心理学对于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必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一定要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的关联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授消费心理学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来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关联度,使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营销素养与营销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合格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1,341.
[2]李国建.市场营销基础[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8-69.
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初中体育 职业认同 体育教师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者,肩负着培养体育人才、发展国民体质的重任。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找出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可为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一、初中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下,教育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多,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外界因素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及影响;其次,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以及我国传统的“重文轻武”的思想下,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学校体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对体育教师的发展也更加重视。在职业认同整体上,不同职务的体育教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认同的学校管理因子上,不同职务的教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教研组主任在学校管理方面的认同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任课教师。在其它方面,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教研组主任作为学校管理层面的部分成员,肩负对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教研组教师的监督管理,与上层领导的沟通,他们既是学校管理制度遵循者,同时又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所以其在学校管理方面的认同度较高。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应尽量做到利益均衡,公平公正,以免不同职务及专业教师之间出现较大的认同差异。
二、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首先,体育教师对福利报酬的认同度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因为工资及福利是教师生存的基本保障,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才会追求其他更高层次的目标。其次,教师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水平关系到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满意与否,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所以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关注教师的需求,促进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在各专业中尽量要公平公正,做到德智体并重。再次,教师对专业认同的水平影响到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因为,体育教师的专业与职业认同直接相关。只有喜爱这一专业,才能在进修、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主动积极性,而对专业的喜爱,也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承诺。最后,环境认同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因为教学环境是教师能否顺利进行授课的直接因素,学校场地设施齐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办公条件优越,可以使教师身心舒畅。 另外,教师的某些个体特征也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例如,研究生学历教师的职业认同显著大于本科学历,本科学历显著大于专科学历。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应在此方面做好均衡。在保证低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时,适当招聘高学历教师,发挥高学历教师的带动作用,做到职业认同水平的均衡。学校应对此部分教师高度关注,发现其需求,了解其困境,给予这部分老师更多的学习、晋级机会,以做到有效地调动。
三、初中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强化建议
从学校体育被忽视的源头入手,强调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学校体育不被重视,并不是国家教育部门不重视,我国始终是以“德智体并重”为教育理念,学校体育被忽视的真正源头往往是基础教育部门的决策层。学校决策层往往为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视“体育”甚至“德育”,从而引起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进而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学校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放弃私利,以保证学生健康为己任,提高体育的社会声望。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很多学校,往往只重视智育上的投资,而忽视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后,仍然没有熟练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我们知道,技能是提高体育兴趣的必要条件,也是终身体育的关键。充足的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兴趣浓厚,自然激发体育教师的成就感。
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整体较高,不同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教学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期望得分较高,福利报酬得分最低。不同性别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有较大的差异,从整体上看,男性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女性体育教师,其中具体表现在环境认同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朱伏平,张宁俊.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0(01).
[2]周建平.教师自我认同:危机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 2009(04).
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4
一、陕西省学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现状概括
1.初步形成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
为有效地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水平,促进学校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陕西省对学校体育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已迅速走上了改革之路。面对新课程改革形势和新教育理念的冲击,传统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已明显不能得到教育单位管理者的认可,这一制度已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教育者把更多的注意力和重心放在了体育教学人才激励制度改革和体育人力资源储备等领域。同时,我们在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等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初步建立了学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
现行激励机制主要以各学校教师人事分配制度为基础,实施的主要激励方法及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及物质激励。经济方面的激励是陕西省各个学校现阶段的主要激励形式,也是现行激励方式中最为有效的一种。第二,精神激励。陕西省多数学校对取得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及比赛竞赛成绩的体育教师往往会给予较高的精神荣誉性奖励,这也达到了一定的激励效果。第三,进修激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优秀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方面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开始尝试形成较固定的培养机制和制度。但是在进修机会、进修内容及进修费用支付等较具体的环节上还没能形成可行性较高的政策法规及实施制度。第四,职称评聘激励。学校体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的一部分,必然关心自身的专业技术等级的高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是现行激励制度中教师们关注度最高的一项。除此之外,在岗位任免激励方面,大多学校在体育教师及教练员任免制度方面开始形成一定的条件及规则。这些条件和规则已逐步对规范体育教师、教练员任免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陕西省学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学校体育教师激励管理观念滞后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物和事的管理研究较多,而忽视研究人的管理,尤其比较忽视对学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许多领导和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真正瓶颈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而仍然把师资管理纳入传统的“人事工作”范畴,甚至认为引进人才、人才竞争会影响学校人才的稳定,同时人才闲置、人才浪费及人才压制的现象也相当程度存在。因此,学校“人事”观念的合理与科学与否,是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
2.学校体育教师物质激励缺乏长期效应及公平性
就学校体育教师而言,进行有效的激励就是要在充分认识现阶段教师人性的基础上,把握其具体的要求。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学校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仍没有被社会充分认可和重视,这导致学校体育教师的平均收入相对于校内其它学科教师的收入而言还很低,体育教师的收入远离其期望值,同时薪酬激励缺乏公平性。因此,这种学校体育教师的物质激励缺乏长效性,使得很多体育教师尽管在短时间内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就长期而言其积极性无疑受到打击,进而导致体育教学水平下降。
3.对学校体育教师缺乏业绩评价和考核,聘任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多数学校以“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为原则进行用人制度改革。但陕西省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职务聘任制还流于形式,普遍存在着“以定代聘”、“一聘到底”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及工作评价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了解和主观认识的层面。各学校对体育教育竞赛的业绩考核制度大多借鉴教师业绩考核制度,并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多采用“领导及专家评价”的方式。这样就造成考核人为因素左右考核成绩的现象出现。由此可见,没有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办法必然会造成学校聘任制度形同虚设。
4.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陕西省学校体育教师兼职学校竞赛任务,造成体育教师日常教学及竞赛训练工作双肩挑,工作非常繁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教师势必对教师系列职称评定有着较大的期许。然而,现行职称评定制度对体育教师来说缺乏应有的政策倾斜,在完成教学工作同时取得高级别竞赛成绩后,大多学校依然不会因此给予兼职教师大幅度的业绩认可或分数量化。
5.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
目前,陕西省多数学校现行机制在进修培训方面明显投入不足。大多数体育教师极其缺乏相关培训的机会。究其主要原因而言,参加以上培训就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学费、生活费、差旅费等也都需要很多资金,而事实上学校用于体育教师师资培养的经费严重不足。这使得体育教师在培训学习时必须采用申请审批制,甚至一批一批排队等候。这制约着陕西省学校体育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及竞技训练水平的提高。
6.学校忽视了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的功能
人们曾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学校体育教师对物质激励兴趣较大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很多时候忽视了精神激励对体育教师的激励作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现代激励机制中必需兼顾精神激励需求及情感激励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才可真正调动学校体育教师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陕西省学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
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现如今的学生以及学校都不是很注重体育方面的教学管理,导致学生只注重智育而忽视了体育方面的重要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只有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进行智育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是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还符合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观点和快乐体育的要求。
体育教学管理的问题
(一)、当前一些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重智育、轻体育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保障力度不够
应试教育造就了“分数第一” 的理念家长:应试教育下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是个个心急如焚,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的头等大事。孩子学习需要费用也已经列入家长重要经济支出的计划,如家教方面:孩子成绩好,家长皆大欢喜,反之,拳打脚踢,甚至家庭暴力,这些都是与应试教育关系密切。是的,升学压力导致家长锻炼意识缺乏,有些甚至没有这个意识,觉得体育课会妨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孩子)也有意识地排斥体育课及其有关体育活动。
考试得高分理所当然好,但是,只为高分而教育成了应试教育下的现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如何、修养如何、生存能力大小、自立能力强弱等这些关系着孩子生命的宝贵知识都被打入“冷宫”,“缺腿”的教育思想必然造就“缺腿”的孩子。
学生家长被应试教育所束缚着,学校老师也是一样。应试教育造就了靠学生分数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教育管理者。所以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学校老师也比较排斥体育活动课。虽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也了一系列有关开展体育活动的文件,但是实施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还是因为陈旧的教育理念。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工作量
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有关体育的所有项目。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同,也影响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导致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其次,学校体育老师都比较缺乏,体育老师除了做好学校常规的体育事项外,还要担负起各项竞赛的训练指导。课务量大,直接打击着一线体育教师对训练竞赛的积极性,同时也必然降低上课质量的有效性。
、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同时也考验着每一个学校
据《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文中直接显示有41.7%的学生因为“没有喜欢的项目”,23.7%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不想参加体育锻炼。
对于城市的学校来说,大多数都只重视智育方面的教学管理,使得其普遍存在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每个学生每周的体育课外活动完全不能满足。
、学生对上体育课无所谓的态度
以某学校为例,被调查的学生中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68%,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到45%,特别是部分女同学已出现逃课现象,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对参与体育课外活动兴趣淡薄。人们常说:“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也是位良师益友。”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这一事物进行高度自觉和积极的探索研究。而在教学实践中正是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上体育课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本身对参加体育锻炼一点兴趣也没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与其它学科不同,学生对体育教学认识的倾向和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与否,它具有活动强,空间大,转移频和室外上课等特点。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应从学生生活急心理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选择一些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课前老师必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精心组织,合理规划,以清晰的线条,美观大方的图形,新颖的情景道具等醒目于学生眼前,引发好奇,给学生增添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激情。
(二)、加强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制度是发展体育意识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体育管理制度,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注重抓好制度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监督,使制度的激励作用落到实处。体育部门更要制定好各种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如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体育竞赛的管理制度等,努力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氛围,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制度的高尚素养。
体育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完善的组织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作保障。高校应将体育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协力,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和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局面,不断推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全面健康发展。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就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唤醒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应把过去那种把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摈弃掉,而是应当把激情,微笑,情趣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
(四)、安排适当而合理的课务量,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上好每一堂课
在适当而合理的课务量情况下,这个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责任心。刚参加工作时候,一直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现在由于在各种“绊脚石”的压力下,自己有时候不得不改变这一想法。但对于“责任心”从来没有质疑过,态度决定一切,体育教师有了责任心,就要要求自我端正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确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不仅要上好课,而且努力正确地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从思想上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学校布置,体育老师执行,定期组织开展体育比赛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感知体育,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排球赛,校运会,篮球赛等。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宣传,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
(六)重视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狠抓基本体操质量。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同时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如何改变世俗理念为突破口,就不是一节体育课的问题,而是一系列有关体育活动开展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生内在精神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走向未来,也正是基础教育到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体育管理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改革有力推进,省内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有了新的提高,目前云南省已有高等职业院校三十多所,为云南经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公布,云南省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刻。通过在高职院校三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发现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
1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学校体育管理按内容有宏观的外部管理与微观的内部学校管理之分,目前云南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体育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课程管理、体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场地设施管理这几个方面。例如:在体育课程管理方面一些院校没有认真编制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方案,而是教条性地借用本科学校或其他高等职业兄弟院校的方案,至使本校体育教学与师资场地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质量;省内各高等职业院校都有一定面积的体育场地资源,如果制定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原则上满足本校体育教学使用,但由于部分院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僵化,导致体育场地与器材的资源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效力,影响了教学效果;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在出借方面缺乏相关规章制度,至使一些体育器材长期出借在外,不能服务于教学,因而影响教学;体育场地日常维护相关文件规定不完善,以至于一些场地出现损坏,不能及时得到维护而导致教学场地紧张,不利于体育教学正常开展;部分院校在体育场地出租方面也出现与院校的正常体育教学发生冲突,影响教学的进行等等。
1.2部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文件存在不规范不健全
体育教学文件是体育教学进行的依据,制定体育教学文件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文件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教案三种。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规定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但目前一些省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内容规定与高职高专类学校体育教学要求不相称。例如:有高职院校实行4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安排与本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安排相近,而这与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行三年制的教学安排不相符;教学进度是将大纲规定的内容与教学时数合理地分配到每一节课的教学文件,同时也是编写教案的主要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安排教学进度时规范性不够。例如: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进度没有一个统一要求,教师可按个人在体育项目上的掌握情况来授课,会的就多教几次课,不会的就不教,破坏了体育技术教学特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项目的技能,教师的应付了事降低了教学质量;教案是每一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根据教学进度规定的内容合理化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步骤、练习方法、次数等。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体育教学要遵循人体的生理系统变化需要,因此教案的编写还要考虑运动量、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在安排教学步骤时要采用科学的组织方法。而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教案编写在组织方法、时间安排甚至于在格式上都存在不规范现象。
1.3体育教师人员缺少、教师体育技能单一
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行动人,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直接参与,体育教师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开展好坏,然而目前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专职体育教师严重缺乏,这与各高职院校全日制实际在校生比例严重失衡,各高职院校虽都有多名校内兼职体育教师,但他们所承担的课时量很少,大部分教学任务都由专职教师所承担。另外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高,他们所教的内容主要在大球类(篮球、排球、足球)和其它小球类,田径、武术等体育项目不能开展教学工作,更谈不上90后大学生所喜欢的最新的一些体育项目如:拓展、定向、街舞等,以至到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只限定于篮球、排球、足球的教学,这限制了学生对体育项目广泛爱好的需求。
1.4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欠缺
体育场地是保证教学的重要载体,而目前各高职院校虽都有一定建筑面积的体育场地,但实际利用不高。首先一些体育场馆主要用于出租等赢利性商业而实际用于体育教学的不多,其次一些场地由于长年无人管理已损坏,这也影响到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体育器材欠缺,从与教学相关的直接器材到相近的辅助器材都缺少,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排球教学,因只有一个固定排球架而严重影响到排球课教学正常开展,另外各类教学大球在数量上也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甚至于部分高职院校的装球竹筐或网袋也缺少等等。
2对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2.1加快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学院体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