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范文1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靠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和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和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那么如何实现人走而知识却可以继续在企业中留存呢?如何实现知识不仅在某个人头脑中,而在组织的系统中并持续发挥其功能呢?如何使企业的知识可以不断积累并让每个员工快速把握而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呢?如何使新员工可以迅速在老员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新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摘要: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摘要: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熟悉。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摘要: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和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功能,具体表现在摘要: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新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功能。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新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和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新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靠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功能。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和选择、组织和程序、压缩和提炼、归类和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定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新问题,重视人和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假如不拿出来和他人共享,将导致摘要:(1)核心信息把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和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新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和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和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和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参考文献摘要:
1.刘杰,沈英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摘要:概念、发展、新问题及探究方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9
2.席丹,李培根,黄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和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范文2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与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与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那么如何实现人走而知识却可以继续在企业中留存呢?如何实现知识不仅在某个人头脑中,而在组织的系统中并持续发挥其作用呢?如何使企业的知识可以不断积累并让每个员工快速掌握而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呢?如何使新员工可以迅速在老员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认识。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作用。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问题,重视人与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如果不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将导致:(1)核心信息掌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杰,沈英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概念、发展、问题及研究方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9
2.席丹,李培根,黄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高校院系;管理制度;落实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1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制度建设工作,高等院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已日臻完善,并在推动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制度落实方面仍有不少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院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处于人才培养和高校管理的一线,但作为教学管理制度的直接执行单位,其在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方面的实践探索对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管理制度涵盖的主要内容
教学管理制度是在尊重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良性运转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制订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则、规范的总和[1]。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除国家教育部、相关部委和省级教育部门颁发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系列法规外,最主要的就是各高等院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教学工作制度和有关规定。这些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等院校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和各教学保障单位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二是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检查评价、教学保障、教师、学生管理等工作的规定;三是各种教学场所、各种教学设备、设施等的使用和管理细则。这些管理规章制度确定了与高校教学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各类人员、各项工作的地位作用,规定了各单位、各级各类人员与各项工作的关系,这就为高校运用规章制度对教学实施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二、部系强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的有效举措
曾经听过一位教学专家的公开课,这位专家在谈到他对重点内容的讲解时,设计的方法不是多次强调这个内容是重点,让学生机械地去记忆,而是从讲定义、阐原理、示图片、举实例、做示范、联系临床等多个角度,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印记。其实管理工作也是这样,抓一项工作,落实一项制度,不是开个会,布置下去或组织一次学习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了。对一项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一定要多措并举,从多个角度设计落实相关制度的方案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近几年,我们在强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是影响其执行力和落实效果的外在因素。如果基层教学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学人员对学校出台的制度不甚了解,那么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对制度精神或部分内容理解不清或者曲解,制度落实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和院系一级应该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新的管理制度实施之前,应留出一段宣传的时间,通过教学例会、校园网、教学简报、宣传栏等途径宣传教学管理制度的起草背景和意义,介绍规章制度的内容、使用范围、适用对象、运用时机,必要的时候还可通过举办相应的学习班或咨询会等形式,提高管理制度的宣传效果,为营造“有法必依”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2]。
2.利用制度实施的时间节点组织学习。每一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汇编成册的一本厚厚的书籍,对于承担着大量教学管理任务、教学科研任务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学人员来说,逐项通读相关规定是不现实的要求,而且,泛泛的、不结合具体制度实施时机的学习,无助于制度执行力和落实效果的提升。而院系和教研室利用制度实施的时间节点组织对相关制度的学习,对制度的落实质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期伊始,我们要求教研室结合教学任务和人员情况,组织所属人员集中学习或重温相关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并用制度检查对照教学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开课前,要求教研室组织对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管理规定的学习;期末考试前,利用教学工作会强调考试管理、监考人员职责、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中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要求。实践证明,利用制度实施的时间节点组织学习,针对性强,实效性强,能够实现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学习、巩固和对照检查等多重效果。
3.利用典型推动制度的规范化运作。一般来说,教学管理制度制订的主体是校级机关,院系则是依据高校的总体要求负责对机关各项政策、计划、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常常由于制度制定部门和执行部门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导致基层教学管理部门特别是教研室对制度条文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制度实施的结果常常会五花八门,相差很大。要想克服和纠正制度实施中的形式主义和各行其是的随意性,让制度实施的过程少走弯路,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各项制度落实的进展情况,在检查工作中注重寻找和发现典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及时矫正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运作。
4.通过交流活动完善制度落实工作。实践证明,定期组织相关制度实施工作的经验交流会,是完善制度落实工作的有效举措。教研室和一线教学人员是很多教学管理制度的直接实践者,在他们中间蕴藏着大量的创造性思维和改革创意的火花,教学一线也有很多贯彻执行管理制度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作为院系一级管理机构,应积极搭建一线教学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每学期有针对性地组织1~2次相关制度实施工作的经验交流会,由教研室或骨干教师畅谈对提高制度落实效果的思考,介绍完善制度落实中的经验和做法,探寻从多方面、多角度落实制度的方案,让大家在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中完善制度落实工作,提高教学管理制度落实的质量和效果。
5.通过专题研究提升制度管理的水平。由于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连续不断又涉及诸多要素和人员的工作,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部系管理干部一定要有问题研究的意识,在深入教学一线的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收集不同方向的信息,在诸多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筛选出带有倾向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研究得到解决或缓解,那么就可以考虑将这些教学管理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实践证明,院系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项课题研究,不但可以破解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提升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大有裨益。
我们认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高等院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已日臻完善的今天,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更应该放在落实和执行上。由于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高校特别是处于教学一线的院系,应拓展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确保教学管理制度在维护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组织系统性 企业财务管理 制度建设用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经济改革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举步为艰,其主要原因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盈利能力,科学的进行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从组织系统视角下窥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化解运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使企业可以良性循环具有实践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念
企业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回收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等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与监督,同时又协调各部门之间财务关系,是各种财务管理的活动总称,包括企业经营目标的财务规划、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项目预算管理等,其工作重点是协调、配合资产预算,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核算体系。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范围广,关系企业的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在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受企业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控制,相反,财务部门也为各职能部门提供经营所需的必要资产信息;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及强,它通过资金收入与支付的情况,全面反映企业运行状况,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综合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是经营过程中各经营要素的突破口,运用价值管理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灵敏性,它可以迅速反映企业产销是否顺畅、资金周转是否合理等情况,通过财务部门的及时通报指标的变化,使企业步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与必要性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
组织系统性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解决很多现实性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围绕企业资产、成本控制等管理问题,改变原有思想中以投资与融资为决策重点的错误,将财务管理问题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将财务管理的传统职能进一步延伸,把财务管理工作分为决策与执行两项权利,将其纳入战略、经营结构中,对企业组织结构、财务流程进行再拓展。根据信息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激励,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机率,对财务流程进行再造,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去,财务工作人员积极沟通其他部门,促使企业业务更加规范发展,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漏洞,增加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完成对新业务开拓的大力支持。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促进现代化企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企业内部实现统一的财务制度,对企业经济进一步归类,在各部门之间理顺组织方式与财务制度,建立明晰的产权资本制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根据资本保全原则改革企业内部核算方法,有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应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对企业的业务费实行按标准列支,采取国际化会计报表,编写财务状况说明书,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方面评价企业财务、经营成果,实现各行业之间信息可比性,满足国内、外商业经营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行,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作为企业经济利益的调整体,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的适用性与系统性
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体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财务管理无论是在资本及财务监控上,还是在战略问题、资金管理及费用控制上,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这样即不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又能做好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做好系统性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设立财务制度目标及内容,并保证其在企业内部、外部安全、有效的实施,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主体地位,强化其在企业各部门间的执行力度。
三、如何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组织系统性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制度是统一企业财务政策、法规、评价指标体系的经济管理框架,其主要内容是对企业的交易进行确认与计量。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面临了许多问题。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产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定位不准确,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为了减少经济损失,企业往往会侧重于从事短期行为及扩大市场份额,如果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管理工作就很难做出及时的反映;其次,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工作人员没有规范的指导思想,企业的各项工作出现漏洞,将企业的发展受限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企业财务监控力度差,产生企业资金过于闲置或者企业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影响企业资金运营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不同企业需要“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经营模式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效的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约束及评价功能,使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改变原有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使财务人员能够主动更新知识及业务水平,将责权利相结合激励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合理分配企业的资源,注重企业各种资源的积累,这种资源较外部筹资具有资金占用成本低的特点,会降低企业开支,增加企业收益而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后劲作用,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控制企业利润分配的去向,避免企业利润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使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更加科学与完善。
(三)构建企业财务制度管理体系
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重点关注企业内部资源优化,是联系企业各部门的重要纽带,它的建立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销售预算、产品的采购预算,通过对各部门的预算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达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考核,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管理。构建企业财务制度管理体系,要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将预算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建立内部控制体制,对今后的绩效进行评定,发现并及时纠正偏差,控制资产运行、耗用情况,抓好资金流量管理,挖掘企业可运用资金的潜力,避免费用超支现象。研究企业资本市场与融资渠道,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财务形象。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必须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为达到相关主体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使企业不但承担着社会责任,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和谐各方利益的要求,最终增加社会总体财富,因此,企业应该着重关注财务管理的约束与引导作用,高度满足并平衡各方利益主体要求,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结合组织系统视角下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问题,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引导企业高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7,(12).
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枯竭;压力源;家长;认同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014-04
一、问题提出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国外对教师职业枯竭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枯竭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些除了对教师本人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
国内学者近年来也颇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不容乐观。至于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如何,国内大范围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并不多,只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有一部分研究者涉足,例如有调查称,台湾中学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高,非人性化程度中等,个人成就感降低较不明显(Chi, Jerry Liang Yueh, 1996)。在中国大陆方面,王芳曾针对教师职业枯竭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沙冰、卢秋玲、曾玲娟等也曾从不同侧重点对教师职业压力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
但是,为什么当媒体已经报道了教师存在较大压力后,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呢?笔者认为,教师自身认为的压力源与学生家长对此的认同度存在较大差异,家长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鼓励,没有对教师的职业压力给予应有的关注,从而导致了教师职业枯竭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因此,本研究在对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和压力源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研究家长对教师压力源的认同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职业枯竭情况被足够多地关注,进而能够达到减轻教师职业枯竭程度的目的。
2.研究内容及假设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及压力源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调查家长对教师压力源认同的情况,探讨教师与家长对教师职业压力来源认识的差异。
基于国内外的文献和研究者前期对中学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1)目前,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在情绪衰竭上表现得比较高,而在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和认知枯竭这三方面表现得不明显。
(2)在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中,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问题仍是主要压力源。
(3)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的各维度和教师工作压力源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且教师职业枯竭部分维度可通过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对其进行预测。
(4)教师和家长对教师压力源的认同存在一定偏差,家长低估了中学教师所承受的压力。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被试
对教师的调查依据方便原则,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集中选取两所中学的教师以及个别中学的少数几名教师,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各占一定比例。共回收问卷112份,保留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3%。对家长的调查依据方便原则,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选取所调查教师所在学校的个别中学生家长,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学校类型等各占一定比例。共回收问卷64份,保留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88%。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版”(包括修正过的“Maslach枯竭问卷-教育版(MBI-ES)”及“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和“家长版”(包括修正过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两个不同但相关的问卷。
(1) 教师版。本研究将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开发的用于测量教师职业枯竭状况的MBI-ES的中文版作为教师版问卷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份问卷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调查前期,在对教师的访谈中,研究者发现一些教师除了具有枯竭三维度的一些特征外,还出现了如难以适应知识的更新、不易接受新的教学手段等现象。因此,研究者在原来问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认知枯竭这个维度,力求形成符合中国教师特点的职业枯竭测量工具。该问卷的所有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
此外,在教师版的问卷中还添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蒋奖老师整理编制的信效度良好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以考察教师的压力来源。问卷的所有项目采用6点计分。
(2)家长版。家长版的问卷中,主要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蒋奖整理编制的信效度良好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为主,并针对家长这个被试群体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以便能够准确测量家长心目中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3.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采用自填问卷法,进行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施测方式。研究者事先征得被试本人和学校领导的同意,进行集体施测。正式答题前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并强调该问卷是匿名施测,且结果保密。被试作答完毕后,由主试当场收回。收集上来的数据经由编码处理后,输入计算机,由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整体状况
本研究使用修订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问卷”对北京市的中学教师进行调查,以便确定北京市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状况。图1显示出教师在职业枯竭四个维度上的各项目得分情况:
图1的结果显示,从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来看,个人成就感维度项目的平均分(M=2.64,SD=.87)在3.0以上,这说明中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较高;而其他维度则均在2.65以下,相比而言,情绪衰竭水平要高一些(M=2.64,SD=.60),非人性化(M=2.01,SD=.62)和认知枯竭维度(M=2.03,SD=.63)则均接近2.0。另外,本研究中被调查的中学教师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M=2.91,MD=.78),因此可以推测本研究所涉及的样本整体的枯竭程度不是很严重。
2.教师评价的中学教师压力来源整体状况描述
本研究使用信、效度良好的“教师工作压力来源问卷”对教师进行测量,考察教师自己评价的在压力源7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
从表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中学教师在自己评价其压力的主要来源时,工作家庭平衡、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三个维度稍微低于平均水平,而其余四个维度(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的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即教师认为这四个维度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这个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相同。教师的总压力为3.36(SD=.49),属于中高水平。
3.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与其工作压力源的关系
(1)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与其工作压力源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一个假设是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枯竭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研究者首先采用Pearson相关考察了职业枯竭的四个维度与工作压力源的七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情况。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压力源都和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情绪衰竭相关联最大的是人际关系,其次是工作负荷,第三是职业发展;与非人性化相关联最大的是人际关系,其次是角色模糊,第三是工作负荷。各压力源和个人成就感之间存在部分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大致相同;另外,各压力维度和认知枯竭都不存在明显相关。
(2)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与其总压力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从总体上说,教师的压力感与情绪衰竭呈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工作压力感越重,情绪上就越表现衰竭。同时,教师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和非人性化也呈显著相关,但与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相关不显著。由此推测,教师因压力感所导致的职业枯竭最突出的特征为情绪衰竭,而情绪衰竭往往也是职业枯竭过程中最先出现的阶段。
(3)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回归预测
为了进一步考察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是否可以预测教师职业枯竭的出现,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情绪衰竭因素的分析中,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574,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32.9%;在影响情绪衰竭因素的分析中,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职业发展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555,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30.8%;在影响个人成就感因素的分析中,人际关系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25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6.7%。这些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大致相同。
4.家长评价的中学教师压力来源整体状况描述
家长评价的中学教师压力源7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如下:
表2 家长评价的教师压力源各维度的
平均值和标准差 (N=56)
从表2和图3中可以看出,家长在评价中学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时,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角色模糊三个维度稍微低于平均水平;而其余四个维度(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和角色冲突)的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即家长认为这四个维度是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家长评价教师的总压力为2.95(SD=.44),属于中等水平。
5.教师和家长对中学教师压力源的认同差异分析
(1)教师和家长评价教师压力源各维度重要性的差异
教师评价的中学教师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家长评价的中学教师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角色冲突。教师评价压力源的重要顺序为: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家庭平衡;家长评价压力源的重要顺序为: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
(2)教师和家长评价教师压力源各维度所得值的差异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在各自对中学教师压力源进行评价时,在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家长对教师压力源中的这三个维度的认同度与教师的真实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家长对教师的总压力也存在认同差异。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无论家长与教师对中学教师压力源各维度的认同度是否存在差异,家长所评价的得分均低于教师自己的评价,即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中学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这一点从家长对教师总压力认同度上的显著差异(t=5.281***,df=158)也可看出。
四、讨论
1.中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是导致中学教师职业枯竭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消除工作压力对中学教师的负面影响呢?研究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我国的大环境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所以中学教师要学会适应环境,面对不同的事情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校领导、同事、家人、学生、家长、朋友也要多关心教师,给他们以实际和情感上的支持,尤其是家长要做到真正理解教师。
2.教师和家长对中学教师压力源的认同的差异
总体来看,教师和家长在评价中学教师主要压力源和压力源先后顺序上出现了差异。为了进一步查明家长的真实想法,研究者在本研究调查前后对部分家长被试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
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家长认为教师的人际关系应该很好,不应成为压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多数家长觉得相对于公司等部门,学校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际关系不像社会上那样复杂。而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及访谈发现,家长对影响教师的重要压力源――人际关系估计不足。
在“工作自主性”维度上,家长觉得教师因为是个“不坐班”的职业,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不必像公司那样完全按时间表上下班,而且每年还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可以用来支配,相对来说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充裕;而且,讲课是个创造性的工作,因此教师可以自己改变工作的标准。但教师普遍反映家长没有真正了解教师这个职业,更没有了解中学教师这个特定群体。中学教师虽然看上去有很多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但是由于需要在工作之外备课、批改作业、进修学习,有时还要接待家长、解决学生问题等,因此自由时间并不多;另外,中学教师的工作标准早已被教委和学校确定,在加上面临着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因此中学教师的工作标准一般很难通过自己而改变。
在“职业发展”维度上,家长认为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的发展前景应该比较明朗;而且教师有着比较完备的职称评定机制,晋升“只是早晚的事情”。但从对中学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教师虽然通过积极教学和工作年限可以晋升为初级、中级教师,但是如果想成为高级、特级教师,对很多教师来说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有些教师反映“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并不完善,甚至有失公平。
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教师、家长的访谈,研究者发现由于认同度上的差异导致家长不理解教师,这种现象在双方沟通时尤为明显。家长不能站在教师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从观念上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很轻松,教好每个学生是件简单、分内的事,这都增加了中学教师的枯竭感。
五、小结
1.中学教师整体的职业枯竭情况并不严重;
2.教师自己评价的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及职业发展;
3.除了工作家庭平衡和工作自主性之外,其他各压力源皆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具有良好的正向预测效应;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对个人成就感具有良好的正向预测效应;
4.家长评价的教师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负荷、工作自主性、职业发展和角色冲突;家长对教师压力源中的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发展这三个维度的认同度偏低。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52).
[2]John Mccormick & Guoxing Shi, Teachers’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ccupational stres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ustralia,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9(69).
[3]沙冰.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与应对.辽宁教育研究[J],2001,(9).
[4]卢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赣南师院学报,2001,(4).
[5]曾玲娟.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北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1.
[6]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11):195~197.
[7]曾玲娟.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J].教育导刊,2004(2、3月号・上半月),79~81.
[8]赵玉芳,毕重增.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83
[9]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J],辽宁教育,2000,(10):20~22.
实习教师管理制度范文6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教科书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一)用悬吊重物的方法同时拉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小车,用刻度尺测量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位移,其位移之比等于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二)用悬吊重物的方法拉倾斜面上的一个小车,用打点计时器直接测量加速度。笔者教学时的实验方案是这样设计的:将两个光电门安装在距离为s的水平气垫导轨上,让滑块在恒定水平拉力作用下从其中一个光电门处由静止出发向另一个光电门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数字毫秒计时器测出滑块在两个光电门之间运动的时间t,再根据s=■at■即可算出滑块的加速度;滑块的质量用天平称量;滑块所受外力的大小在误差范围内近似等于拖动滑块的“小重物”重力的大小(条件是“小重物”的质量要比滑块的质量小很多)。
其具体操作分为三步:
一、控制物体(滑块)的质量不变(M=0.60kg),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作出与F的函数图像;
2.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在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
二、控制物体(滑块)所受的外力不变(F=0.10N),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作出相应的函数图像;
2.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在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一定时,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三、由学生根据一、二的结论归纳得出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方案反思:
教材提供的方案(一)中的“光滑水平面上”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本实验方案用水平气垫导轨等效替代光滑水平面,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革新,创造条件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一次科学观、模型观的思想教育。
该实验方案的系统误差主要源于实验条件的控制。控制条件一: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控制条件二:“小重物”的质量要比滑块的质量小很多(一般要求滑块的质量比“小重物”的质量至少大十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