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培训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培训定义

校外培训定义范文1

[关键词]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性质;特点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0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显著,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之下,作为社会办学力量之一的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得到了空前发展。对各种各样的民办校外培训机构,我们要从理论上对其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形成客观、立体的认识,以支持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三个概念的交集。本文将通过剖析以上三者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关系来窥探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与特点。

一、校外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校外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属概念,其本身具有教育的本质特征,即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旨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教育。但校外教育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与正规学校教育相比,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上,是校园之外的教育;时间上,是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学制上,不隶属于国家学制系统;教学上,独立于学校教学大纲。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校外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的一种,具备非正规教育的内核:虽然处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但它是有形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有别于家庭教育和无组织、不成形的“非正式教育”,同时也与通过接触环境及人生经验、社会经验等的“偶发性学习”不同。总的来说,它是有组织的,但不是充分制度化的;是系统的,但不是完全常规化的。[1]作为校外教育组织机构之一的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备以上性质。

二、培训机构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培训”一词起源于师徒制度。在当代,“培训”已经成为广义教育概念中的重要概念,是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2]由于培训是广义教育概念中的一员,因此将培训机构称为教育机构也是合理的,现实情况中也往往将二者混同使用。但为了避免混淆,本文以是否提供学历教育对两者进行区分,培训机构所提供的是非学历教育。

《大众常用经济词典》中对培训机构的定义如下:培训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专业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培训服务,并取得一定收益的教育实体组织。也就是说,各类培训机构通过为社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进而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培训机构也获取相应的收益。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有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

三、民办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法举办学校和其他各种教育机构而开展的教育活动。[3]

《简明中国农业教育辞典》中将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分为以下几种:(1)由政府普遍给予资助的“民办公助”式学校;(2)以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为投资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集资型”学校;(3)以“教育储备金”为典型收费方式,发挥教育经营优势,利用市场滚动发展的“市场运作型”学校;(4)依托公办学校而举办“一校两制”式的学校;(5)政府举办按民办学校章程办学的“国有民办”式学校。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模式包含了民办教育办学模式的第二和第三种。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民办教育依据其类型的不同分别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权限审批。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属于后者,审批之后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其审批权限和管理的相关规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解释。

民办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民办性、公益性和产业性,作为民办教育办学组织机构之一的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备同样的性质。

四、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与特点

通过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民办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关系的分析,并结合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如下性质与特点:

(一)民办性

民办性即非国办、非政府办的性质,或者说民资民营性。它是人民群众(团体或个人)运用自己的力量(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等),直接(不是通过国家或政府机构)举办的教育事业,这就决定了其资金来源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当前,我国面临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作为吸纳社会资金办学的一种形式,作为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来源之一,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问题。

从教育资源的财力、物力方面看,民办校外教育培训能够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和教育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弥补国家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也能因此获得社会力量对于教育在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由于公立学校对于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的入职条件有明确、刚性的规定,一些有志向、有能力成为教师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但民办校外教育培训能够吸纳这些教师,在为其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实现其个人的社会价值,从而将更多优秀人才囊括在教育领域之内。

校外培训定义范文2

关键词:关键事件 校外教育

在研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东盎格利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教授罗博·沃克(Rob Walker)提出了“关键事件”(Critical Incidents)的概念,他认为职业生活中总存在着一些重要事件,从业者往往要围绕这些事件做出关键性决策,这些事件就是“关键事件”,并认为针对这些关键事件的处理对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关键教育事件,但系统研究不多,之后,上海市教科院大力倡导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但基本上针对的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目前对校外教育关键事件的关注不多。校外教育发展61年来,校外教育工作者从校外教育的定义、名分、发展等很多方面一直进行着探讨和研究。本文从校外教育管理的角度浅谈关键事件的创建及其实践思考。

一、关键事件的创造

校外教育中的关键事件并不是指课堂上或课后发生的事件本身是关键的,而是把事件看成是在更宽广的一般社会情景范畴里的例子,通过分析、判断、研究这些看似普通的、一般的、习以为常的案例来改变管理者或教师的意识、观念和行动,寻找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意义,使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更好地促进学员和谐发展。

当许多校外教育工作者刚开始学习如何分析自己的管理工作时,他们很难决定记录什么事件,用在何处进行进一步分析。因为很多事件乍看起来只是“个别的”,甚至是“普通的”,发生时完全未引起我们注意。但通过记录下来,经过后续的观察、质疑和分析,这些事件被创造成了关键事件。绝大多数关键事件主要是对普通的事件的直白叙述,这些事件发生在常规的实践过程中。它们的关键之处在于这些事件具有潜在的普遍意义。

因此,要把事件变成“关键”,就必须凸显更普遍的意义,质疑事情通常运作的方式,并在更宽广的社会情景范畴中表明某种重要的东西。比如:

(一)创造1

1.事件描述

某一校外教育机构舞蹈老师,为了使误几周课的学生更好的学到误课时老师所教的舞蹈动作,让其站在最后一排上课,但其家长不理解老师用意,课后指责老师,对老师动手的同时告到领导处。领导认真倾听事情经过后,向该家长解释老师用意的同时,给予老师、家长不同程度的批评,并把该学员调到另外一名老师同程度的舞蹈班,此问题解决得很圆满。

2.事件本质

(1)老师让误课的学生临时站在最后一排是为了让她更容易地学会错过的动作;

(2)老师缺乏跟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没把她的用意交代清楚,产生误会;

(3)管理者缺乏对老师的培训及管理,有细节忽略问题。

3.改进方向

(1)管理者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每学期集中召开教师会议,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过的问题及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方法。

(2)对新聘用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特别强调能力本位培训,举一反三,从一件典型例子引出多种可能性,培训强化老师周全及圆满解决事件的能力。据统计,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只相当于其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的90%则需要职后的学习来补充。

(3)强调教师亲和力意义和必要性,教好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活跃的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接纳教师,认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安排。

(4)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认同老师的同时,接受现实。知道并相信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优良师德。所有校外机构聘用的老师都是优中选优的,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人品、为人师表、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都毋庸置疑,但也需要不时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强调,尽量做到无遗漏,无意外发生。

(二)创造2

1.事件描述

某一校外教育机构英语班学生从上一学期29人减少到8人,该班老师是上学期聘用的,第二学期学生人数直减21人,该机构更换老师的同时还要向家长做解释。上一学期开学报名时,家长及学生试听课后,觉得满意才报名参加此老师英语班的。

2.事件本质

(1)通过几次课没有看出老师的优秀与否;

(2)管理者没有及时发现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3)老师没有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和沟通工作;

(4)频繁换老师,会造成不良影响。

3.改进方向

(1)管理者需要对教师的任用、评价等现代教师管理基本内容更加熟悉,并认真科学地加以运用。

校外教育机构对应聘教师的任用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专门成立试教评估小组,对应聘老师的专业水平、组织课堂能力、课堂气氛、教学方式方法、未来发展潜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决定取舍。评估里不仅有校外教育机构管理者的意见,还必须有家长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试用数周。对比较满意的老师进行试用,通过数周的教育教学活动,作出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

校外教育教师评价不仅要考虑到教师出勤、所教班级成绩、每学期稳定率,还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和家长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等。

(2)需改善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时展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学历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教师的专业修养的内涵上。新时期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可以归结为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五个方面。具体可以用以下表格进行概括。

而且必须认识到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要更加灵活,尤其要强调专业智慧,从而实现培养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目标。

(3)完善教学管理,把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部分来抓,充分运用教学管理职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教学工作实施科学良好的管理。

(4)合理运用教师激励策略,包括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民主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信息激励。要“关爱人才,珍惜人才,理解人才,善待人才”。我们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努力为人才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教师们感觉到在事业上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尽量调动老师积极性的同时留住好老师。

二、关键事件实践意义

(一)管理者要学会叙述,学会记录下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引起注意的事件,无论大小,主动观察、记录、收集,使之成为今后发展中值得深刻反思研究案卷的素材依据。

(二)管理者要学会分析、发现问题。平时搜集素材的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经验为思考对象,分析问题从中发现问题所在、矛盾所在及规律所在,反思、支撑和改善不断发展的校外教育事业。

(三) 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方向。提高管理者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学会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提高教师管理实效性。寓理于例,深入浅出,事半功倍。

(四)提高管理者教育管理水平,掌握教师管理重点。可以反思老师是校外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关键,老师的任用、评价、培训和激励是命脉意识的重视度。

(五)借鉴好的经验及理论,抓住自己的特色,把校外教育教学和管理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有效区分开,充实校外教育独立存在的支柱。

(六)管理者要具有“爱才、惜才、用才”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人才引进渠道和用人机制。 “引进源头活水,注入新鲜血液”,奠定师资队伍的人才基础。管理者应“重人之才,惊人之过,颂人之功,容人之短,用人之长”,真正做到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

管理者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才和培养了多少人才。

(七)关键事件的创建是实现校外教育总目标的重要条件。校外教育管理要发挥现代管理工作的智能,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导关键事件为校外教育服务。

总之,分析、创造校外教育管理中的关键事件,有助于校外教育管理者把理论、实践、技巧能力和思想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积极进取的态度意识和高度的敏感性,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创造关键事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叶澜.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总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校外培训定义范文3

关于职业素质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纵观有关研究者对职业素质的定义,我们归纳为:职业素质是职业个体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通过遗传和后天教育、学习、实践和体悟形成的从事社会职业所应该具有的身体、心理、知识、能力、品德、性情、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可以分为五方面内容:一是职业品德素质(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二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具有的基础性职业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三是通用性职业素质,又可称为关键素质(如沟通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自我学习与管理发展等);四是专业性职业素质(包括从事本职业所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五是发展性职业素质(包括适应不同职业和岗位变更所需要的继续学习、职业迁移和创新、创造以及创业等)。

2创新与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培养课堂体系

本文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实践为研究对象,该专业伴随佛山市及珠三角旅游产业和酒店业的发展,经多年的办学积淀,其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2.5+0.5”的传统两段式模式“、课堂教学、企业课程实习、校内实训、课堂教学、企业实践”学工交替模式“、2+1”模式,与企业的合作由单纯的实习生输出到实现与多家本土著名酒店、国际品牌酒店合作办学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需求的酒店专业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外,更看重职业素质,在酒店行业主要看重的吃苦耐劳,协作忠诚的品质。我校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办学,研究并构建了针对五维度职业素质的“三课堂”体系。

2.1酒店管理职业素质三课堂培养体系内涵

依据职业素质内涵定义界定,酒店管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由五个维度的素质组成,根据行业及企业用人要求,确定五维度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通过三年三阶段三课堂贯穿融合培养:(1)五维度同步,三课堂融合:第一维度素质——职业品德素质(主要培养酒店管理职业道德);第二维度素质——基础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专业人文素养);第三维度素质——关键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沟通与团队合作、督导协调能力);第四维度素质——专业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管理能力);第五维度素质——发展性职业素质(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新思维与能力),五维度素质能力培养立体化嵌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五维度同步并进阶,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机融通培养(。图一)“三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关于三课堂的定义至今存在不同的划分标准及定义,尚未统一。本文对三个课堂的定义界定如下:第一课堂,指按照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在课堂(含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等)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程;第二课堂,以校园为教学情境,教育对象为学生的各类各层次学术、科技、文化、体艺等活动;第三课堂指校外企业实践、实习课程,包括企业实践实习、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培训及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第一课堂为育人主要渠道和延伸,重点建设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具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内及校外活动课程体系,重点培养五维度核心素质。(2)三年培养企业全过程参与。依托与合作办学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本培养模式,通过三个课堂全程渗入企业文化,一则培养出企业忠诚的学员,二则更好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强化企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和参与度,培育出更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2.2课程实施模式

2.2.1三课堂融合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五维度核心素质,以第一课堂为主要渠道,开拓具专业特色的第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主要包括校内课堂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分模块专业选修课程。在构建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酒店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时,立足于深入的专业调研、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对专业群不同专业的比较分析,确定出最能体现本专业的本质特性并与本专业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最为紧密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第二课堂,是以校园文化及专业文化为主作育人情境。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既体现了以专业性活动为主导、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打造成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亮点。以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性社团活动课程建设以及具有专业教育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从而形成与第一课堂相融通的专业素质教育环境与氛围,体现了学院与专业职业素质为本的培育特色。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素质拓展实践活动课程,以学院开设的、围绕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所设置的、与教学需要同步发展的素质拓展课程为基础,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社会研究方法训练、人文素质讲座、精品专业讲座、创业创新训练、文化展览等素质拓展方案推动横向、纵向的职业素质能力提升,打开学生视野,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二是酒店专业职业能力拓展活动,通过课证融合、订单班专项督导能力项目、酒店管理职业能力专项训练项目、职业发展与道德巩固系列讲座、专业技能竞赛。将学生的专项活动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社团活动课程的学习,独立探索建构课程的目标、内容、过程、方式、评价等课程体系。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和教师既是课程方案的开发者,又是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既注重与导师的合作,更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才能与特长。第三课堂为多层次校外实践课程,包括三阶段进阶式校外实习、社区实践活动、主题社会实践。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习方式。三阶段进阶式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企业见习--体验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实习—反馈—调整—再实习”的专业实习体系。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专业性实践,融汇所学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在实习期间,依托企业文化和企业专项资金支持,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主题社会实践、社区实践活动,如企业文化周及社会帮扶活动,通过这些主题社会实践检验专业学习,端正专业思想、增强就业意识,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同时以社会为教学空间的第三课堂,注重知行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中行、在行中学,激励学生自觉成才。2.2.2三年三阶段贯通五维核心素质,通过以上三个课堂实行分三年三阶段进阶逐步提升培养。第一学年为职业素质基础培养,体现通知性、启蒙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从事本职所需的人文与创新思维。第二学年为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成形阶段,体现专业性特点,从五维度素质要求专业学生练就酒店企业所需的核心素质,即是本专业的职业道德及规范、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职业技能扎实,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及创业体验作为加强前三者素质的提供辅助,人文课程对专业课程学习和学生成长、成才和成人的起到“化育作用”。第三学年为职业素质培养的巩固阶段,体现体验性、综合应用性特点。通过校外实习及社区实践活动综合强化五维核心素质,职业道德应更具岗位性、专业人文素养应更具专业特性,关键素质应注重协作与督导,职业技能应更注重融入社会的就业能力。(图二)该课程体系,突破了原有专业素质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这几年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明确了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善了职业素质教育计划,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使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同步推进、互相融合、逐年递进”,充分体现了学生职业素质的通适性、专业性、岗位性。培养了“留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真正满意。

3课程体系特点总结

酒店管理专业五维素质三课堂培养体系是基于实践应用探索,基于学生职业素质与多课堂结合培养的培育模式是现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实践教育培育模式的创新,其创新与应用价值可总结如下:

3.1确定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

根据学院“抓顶层系统设计,强过程质量监控,评人才培养质量,促专业内涵发展”,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酒店管理专业依托学院质量监控网络(即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基地实习指导教师两支队伍,系、教研室、学生科三个层次,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三个环节的质量保障),建立起了“全程监控、企业校验、循环提升、自我调适”的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

3.2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可操作强

将高职学生专业教学与职业素质整合为一体,具体落实到多课堂教学以及企业实践之中,也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采用恰当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和强化。以实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高职人才也应遵循此标准。本培养模式正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作为检验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为企业培养出忠诚的人才。

3.3多课堂融通:拓展多课堂特色教学,打造特色第二、第三课堂

校外培训定义范文4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定义、基本素质要求和意义

1.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定义和基本素质要求

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基于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共同的教学和科研目标,既具有英语语言知识,又具有商务实践技能的教师集体,团队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实用的商务知识、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

2.构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意义

打造优秀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可以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实力,摒弃不符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解决教师自我发展方向模糊的问题,对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团队成员的素质和技能完备,是培养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基本条件,还可促进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交流,激励教师实现自我发展。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高校生源日益紧张、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陷入困境。

1.来源和结构单一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主要由英语语言专业毕业,不具备商务知识的教师组成。这类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比较到位,但是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商务知识往往含糊其辞,讲解不透,对需要较强动手能力的商务实践教学,则完全不能胜任。部分高职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理念的指引下,从企业引进了一批人才,主要担任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商务课程的教师。这类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虽然讲授商务知识驾轻就熟,并且部分教师的英语水平能应付实际工作,但实现双语教学却还有一定的难度。

2.学历普遍不高

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中专,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具备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较低,不利于教学团队成员的后续发展和科研活动的开展,这间接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3.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成员绝大多数为女性,男性教师比例非常低。这个问题似乎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并无关系,其实并非如此。首先,女性教师大多偏重语言的学习,对商务、经济知识缺乏亲和力。其次,女性教师成家后,普遍希望能有更多精力照顾家庭和孩子,比较容易忽视自身的继续教育与学习,对团队建设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对策

1.团队教师应重视自我激励,实现自我发展

人类社会知识增长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变短,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经济变革的步伐,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教学团队各成员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建设优秀团队的基石。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成员的自我发展可采用如下途径:

(1)基于教学任务,攻读商务、贸易类的学位或考取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目前,很多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时,仍然选择与自己本科或硕士阶段一致或接近的语言方向,导致取得更高的学位后,知识结构仍然单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中有很多年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他们精力充沛,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团队成员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根据实际需要攻读商务贸易类学位,比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法学学位;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考取能真正提高商务技能的职业资格证,如国际商务师、报关员、法律职业资格证,为成为复合型教师打好基础。

(2)校外培训或访学。可选择国内外知名院校或导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访学,这是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培训或学习目的要明确,时间要充分,至少应进行半年的培训或访学,避免流于形式。

(3)企业顶岗实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团队中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成员,可选派骨干教师带薪深入企业一线,带着既定任务进行顶岗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与校外培训一样,顶岗实践的时间应与学习需要相适应,避免浅尝辄止。学校应为教学团队成员顶岗实践提供各种支持,并加强对顶岗实践教师的督促和管理,以达到预期目的。

2.加大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的力度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技能人才,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大力引进熟悉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具体岗位操作技能,与商务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专门人才。当前,只有少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中拥有为数不多的该类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高职院校应对合格的企业人才开绿灯,在人才招聘时不制定和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一刀切”政策,例如要求最低学历为硕士或年龄35岁以下等。

3.改革高职职称评定制度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与研究型大学的制度大致相同,以课题和科研论文为核心指标。从企业转型进入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师大多擅长讲授实践技能,而在理论研究上的表现略为逊色。如果科研成果在考评中所占的比重过大,他们在团队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必然得不到合理评价,影响这类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因此,高职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制度应独立设置,在职称评定制度中加大教学和动手能力的权重,有效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校外培训定义范文5

一、26个国家采用外部评估

目前,欧洲共有26个国家的31种教育体制实行学校外部评估。外部评估将学校视为一个整体,旨在监督和提高学校质量。通常,外部评估主要是对学校的多种活动进行评估,包括教育和管理任务、教学质量、学习效果和纪律。根据一系列标准可以看出,在大多数教育体系中,中央政府设立的评估标准除了规定外部评估的内容外,还对“优秀学校”做出了定义。2013-2014年,各国全日制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外部评估实施情况详见图1。

二、外部评估的主要步骤一致

尽管评估活动的范围和类别有差别,但各国外部评估的实施过程大同小异。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初步分析、现场调研和提交报告。六个国家和地区(丹麦、爱尔兰、荷兰、瑞典、英格兰和北爱尔兰)将教育体系风险评估作为外部评估的第一个步骤――初步分析,目的是关注表现不达标的学校或者选择不同督导类型的学校。第二个步骤――现场调研,是外部评估的常见模式,旨在为评估员提供学校表现和功能的一手资料。在现场调研过程中,评估员需要查阅学校文件、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咨询学校内部员工甚至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第三个步骤――提交报告,即完成最终的评估报告。

三、补救性措施是最常见的

学校外部评估措施

学校外部评估措施分为三大类:补救性措施(remedial actions)、惩戒措施(discipline actions)和提升措施(profile-raising actions)。其中,最常见的是补救性措施,致力于寻找或修正规则中的不当之处。当补性救措施无法实现既定目标时,教育当局就会运用惩戒措施,惩戒措施一般将学校视为整体。在法国、立陶宛、波兰、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教育体系中,外部评估不仅用于发现学校中的不足,也用于发现学校的长处和良好的实践,并让更多教育团体看到这些优良的做法。提升措施支持积极反馈、凸显运作模式,能发起同伴学习机制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的积极回应。2013-2014年,各国全日制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外部评估改进措施实施情况详见图2。

四、大多数国家公开发表外部评估报告

通常,最终的外部评估报告有三种处理方式:公开发表、半公开发表(有要求)和不公开发表。只有比利时法语区、丹麦、西班牙、塞浦路斯(低年级中等教育)、匈牙利、奥地利、土耳其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不公开报告,其他国家都是采取公开或半公开的方式发表报告。对学校利益相关者来说,公开发表的评估报告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此外,在家长和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地区,如荷兰和英国的某些地区,公开发表的评估报告能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有关学校的重要参考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然而,这也可能引起学校争夺生源。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自由选择学校和公开发表外部评估报告是不会共存的。2013-2014年,各国全日制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外部评估报告发表情况详见图3。

五、27种教育体系强制要求

学校进行内部评估

内部评估是由学校自身发起和开展的评价自身质量的过程,主要由学校教职工进行,有时学校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参与到学校内部评估中,如学生、家长、当地社区人员。内部评估涉及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在过去的10多年里,许多国家由建议学校开展内部评估发展到强制要求学校进行内部评估。目前,27种教育体系强制要求学校进行内部评估。在那些没有强制要求的国家,除了保加利亚和法国(小学阶段)之外,其他国家都建议学校进行内部评估。2013-2014年,各国全日制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内部评估实施情况详见图4。

六、大部分国家为学校内部评估提供支持

除保加利亚以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为学校内部评估提供至少一种支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进行内部评估专业培训、使用外部评估框架、建立能与其他学校对比的指标、参考专门的指南和手册、举办网上论坛、听取外部评估专家建议、进行经济资助等。在欧洲,最常见的支持内部评估的方式是提供评估指南和手册。

七、许多国家将内部评估结果

作为外部评估的信息来源

在欧洲,有31种教育体系采用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外部评估员将内部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校相关情况,以及锁定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如果外部评估员没有利用内部评估报告,那是因为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的目的和范围不同,或者学校没有强制要求实行内部评估。

八、学校利益相关者在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欧洲议会(The 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洲理事会(The European Council)强烈建议学校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学校评估中。在有关“欧洲学校教育质量评估合作”(European Cooperation in Quality Evaluation in School Education )的建议中,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认为学校教职员工、家长、学生和当地居民在提高学校质量方面与学校担负着共同的责任。对此,尽管现在各国关于如何参与、为什么参与和参与程度等方面还有很大不同,但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要求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评估。

校外培训定义范文6

论文摘要: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支撑,高等学校在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应发挥龙头骨干作用。本文以江苏为例,阐述了以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为重要节点构建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若干政策建议和措施。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是指高等学校为所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员进行面授辅导、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等而在校内外设立的教学机构总称,包括高等学校的函授站、远程(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业余教育(夜大学)校外教学点、非学历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教学站)等(以下简称“校外学习中心”)。校外学习中心包括自建自用、共建共享、社会化公共服务三种类型。校外学习中心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继续教育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将校外学习中心建设成为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促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将校外学习中心建成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重要节点的必要性

(一)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支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现阶段,人们更加关注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对学习的支持。学习支持服务体系(Learning SupportServices System)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个体或小组有效学习活动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帮助与服务的系统总称,包括学习者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信息的提供和筛选,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的创设,高质量学习资源的供给,为学习者个体或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合理需求提供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移,以促进学习者进行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学习任务的完成。

(二)高等学校在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

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是第三级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部,是教育体系的龙头和火车头,对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牵引和示范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部属高等学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欧洲大学终身学习》指出,21世纪的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化进程发展迅速,社会老龄化特点日益明显,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终身学习也逐渐被赋予更多新的含义: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大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退休人员为丰富文化生活进行的学习等。此外,学生群体更加多样,对学习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多样。在此形势下,大学应该作出更加强有力的承诺,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建设“知识欧洲”作出应有贡献。因此,高等学校要转变观念,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己任,在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引领校外学习中心按照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快转型,加强建设,努力把校外学习中心建设成为区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点。

(三)将校外学习中心建成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是校外教学点自身发展的需要

校外学习中心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准确定位,明确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校外学习中心是开展继续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接受高等学校的委托,根据高校的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高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承担继续教育的部分职能,配合高等学校完成继续教育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被重新定义,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规划纲要》为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要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明确新目标,以服务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要任务,在构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发展定位,加快转型,加强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搭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的信息平台,努力建设成为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更多、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在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

转贴于

二、将校外学习中心建成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重要节点的可行性

(一)校外学习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以江苏为例,目前全省校外学习中心达到了983个,其中函授站、业余教育(夜大学)教学点611个,占62.16%,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372个(包括高等学校自建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315个,奥鹏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校外学习中心44个,弘成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校外学习中心13个),占37.84%。这些校外学习中心分布在江苏的100多个县(市、区),平均每个县(市、区)有学习中心近10个。全省各县(市、区)的居民想接受继续教育特别是学历继续教育,可以在当地高等学校以及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得到帮助,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专业、层次和学习形式,校外学习中心可以提供学习信息、报名、注册、学习资料、面授辅导、提交作业、就地考试等帮助和服务。因此,校外学习中心已经成为服务公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

(二)校外学习中心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

校外学习中心广泛分布在高、中等学校、电大、党校、行业培训中心、企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比如,江苏983个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设在普通高校的有144个,占14.65%,设在成人高校的有11个,占1.11%,设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有71个,占7.22%,设 在市、县电大的有86个(含奥鹏远程教育公共服务校外学习中心),占8.75%,设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有174个,占17.70%,设在技工学校(包括技师学院)的有64个占6.51%,设在成人中专校(主要是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职工中专校、农广校)的有145个,占14.75%,设在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的有160个,占16.28%,设在党校的有34个,占3.46%,设在乡镇成人教育中心的有11个,占1.11%,设在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有83个,占8.44%。如果以高等学校为龙头和骨干,以这些校外学习中心为重要节点,构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就能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部分校外学习中心已经具备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

虽然校外学习中心是为高等学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服务的,承担了高等学校赋予的部分教育环节的职能。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继续教育正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校外学习中心也正在从“教学辅导中心”向“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转变。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已经具备了学习支持服务具备条件,一些建设得比较好的学习中心以高等学校为依托,集成了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整合了区域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成为区域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之一。

比如无锡市数字化学习中心在高等学校校外学习中心的基础上,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集成了10多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资源,积聚了无锡市党员干部教育网、无锡市新农村网校、无锡市企业培训网、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培训网、江苏经理人网、无锡市老年学习网、无锡市国际服务外包与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培训网、无锡网上学习城等10多个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初步成为无锡市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点,该学习中心由学习资源库、课程学习平台、管理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等四部分组成,具有有课程资源开发、采购、组合、展示、销售、个人学习支持、课程费用结算等功能。这为校外学习中心建成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重要节点提供了范例。

三、将校外学习中心建成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重要节点的策略

(一)要将校外学习中心纳入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将校外学习中心建设成为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首先,政府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在构建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02p1号)指出,“通过建设校外学习中心,可以促进教育资源重组和结构优化,逐步形成社区学习中心,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为构建我国的终身学习体系奠定基础”。

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高等学校为龙头,发挥高等学校在终身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整合终身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资源平台;同时利用高等学校校外学习中心在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成人高校、党校、行业、企业培训机构、职工学校、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民办教育机构以及其他文化社会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校外学习中心都是依托这些机构建设的),通过政策,引导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按照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根据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重要节点的发展定位,转变观念,拓展功能,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集成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资源,积聚区域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把学习中心建成终身学习资源的连锁超市,建成居民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中心,若干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以及区域各种终身学习网络共同形成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二)校外学习中心要加快观念更新

更新观念是推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科学发展的先导。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支持服务的关键要素构成主要包括:服务对象、服务环境和服务内容等,而核心是人——学习者。因此,校外学习中心要成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节点,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规划设计学习中心的建设,为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和交互提供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使得学习者的各种合理请求能得到及时的响应。

其次,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校外学习中心建设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于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架中找准目标定位。

再次,要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着力推动内涵发展,实现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移。

最后,要树立“特色发展”观。各个校外学习中心要科学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错位发展,形成特色,提高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风格。此外,还要树立“有教无类”的理念。校外学习中心要关心困难和弱势群体,使他们体面地学习和生活;要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使学习者体会学习的快乐。

(三)校外学习中心要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

《规划纲要》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因此,校外学习中心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加速自身的转型,由传统的面授辅导为主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突破时空的学习支持服务转变,加快信息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校外学习中心信息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

首先,能够集成终身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的来源除了高等学校以外,还包括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各类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社区、传媒机构、出版社、课件制作机构、个人等提供的学习资源。

其次,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管理。包括学习信息的提供,学习者注册、选课、考核、评价、学分累积迁移、学习档案管理等。江苏拟进行“江苏公民终身学习卡”试点,为江苏公民终身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一卡通”服务,学习中心应该具备一卡通服务功能。

再次,学习过程的支持、指导和服务。包括辅导、答疑以及师生、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服务。

因此,校外学习中心的信息平台既是学习资源的积聚平台,也是学习信息平台、学习管理平台,更是学习指导支持服务平台和学习交互平台。当然,很多学习者更倾向于采用“网络学习十面授辅导+实训实操”的混合学习方式。因此,校外学习中心应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使之成为当地居民终身学习的“学习资源超市”、“学习指导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和“实践训练中心”。

(四)校外学习中心要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习中心的资源和服务对象——学习者两头在外,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千差万别,任何系统、任何实体、任何人在学习需求的推动下,都有可能成为校外学习中心学习资源的提供方。校外学习中心必须面向市场,与多方合作,为不同的学习者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要使校外学习中心实现良性运作,必须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校外学习中心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

有人认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为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推动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化运作的学习咨询服务机构将出现,来从事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因此,校外学习中心也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市场运作机制。要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并提供政策支持,校外学习中心自主发展、管理与运行,开展各类社会人群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公益与市场服务并重,政府埋单与个人付费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五)创设校外学习中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引导。一方面,要完善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标准和准入制度,加强检查和评估,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

其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通过政策支持培育一批示范性校外学习中心,把示范中心优先建设成为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使示范性学习中心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引领所在区域或不同类型的学习中心的建设,提升学习中心的总体质量和发展水平。

再次,要加大对非法招生中介和违规办学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校外学习中心要加强自律,进一步规范自身办学行为;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成为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教高[2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