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院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院发展规划

中医院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植物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35-03

To Promote Standardization and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of Plant Courses of Landscape Specialty with Respecting the Law and Tradition

Luo Tao1 et al.

(1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ife Scienc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Yongchuan 40216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lant courses of landscape specialty from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it. To promote student employment,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specialty should not only respect the law,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different university to maintain their own advantages,to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dscape specialty;Course system;Plant courses

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生态中国、美丽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园林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园林专业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1]。迄今已经有100多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园林专业,由于各高校园林专业开设的背景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各高校园林本科教育差别很大,各校园林教学体系仍有待完善。园林本科办学的底线在哪里?园林本科教育各课程板块比例该如何设置是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植物板块课程开设情况如何?各高校该如何办出自身特色?我们通过对自身园林专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内各高校园林专业发展态势的分析,认为:园林专业本科办学要既要尊重传统、讲究传承,更要尊重规律、大胆创新;既要推动园林本科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又要保持各校优势,推动各校差异化发展,共同推动中国园林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一个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刻不容缓[2];植物类课程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类课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差异化发展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各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设参差不齐 已有开展园林专业本科教学的高校办学背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大等农林类背景院校;一类是原来的建筑院校;一类是原来的环境艺术类院校。各高校植物类课程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农林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展较好,建筑与环境艺术背景院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开设非常少,有的仅开设了实践课程[3]。

1.2 农林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丰富,但各板块所占比例及核心课程设置未达成共识 各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类课程共达30门以上,但不同院校差异很大,真正哪些课程哪些内容是核心并未达成共识,不同本科院校对园林本科教学底线的认识并不一致。要做到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凝聚共识,共建标准。

1.3 部分农林背景院校植物板块课程开设过多 导致某些简单内容重复出现,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如简单的种子繁殖实验在苗圃学、花卉学和草坪学反复出现,如简单草花的识别在植物学、花卉学重复出现等。

1.4 课程开设时间不对,缺乏对课程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对学生认识规律的关注 北京林业大学和重庆文理学院两校园林专业第2学期都没有开设植物板块任何课程,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是不符的,因此有必要做微调[4]。

2 分析

园林学是规划设计科学、植物与生态科学、计算机绘图技术与造景艺术的综合;基于生态位理论,基于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专业特点。我们认为,不同学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应该错位发展,培养不同特长,突出自身特色,以在专业领域站稳脚跟。园林是用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共同构筑空间的科学;这也是园林区别于景观建筑专业最大的区别;因此本专业对生命体本质特征的把握不可减弱。在加强专业建设的时候既要充分发挥和保持既有优势,又要寻求新突破;改革是要加强薄弱环节,不是要削弱优势部分。以农林或生物为背景的院校园林专业在规划与建筑课程板块基础相对薄弱,这方面的工作尤其要加强。但这类院校在改革中很容易犯“丢了西瓜也丢了芝麻”的错误,很容易出现既没有提升规划与建筑设计能力,又丧失了原本非常优势的植物栽培养护与造景能力。

刘滨谊认为园林专业教育,科学技术应占90%,艺术仅占10%。科学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脱离园林科学技术本体的“园林艺术”虽在园林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分量很少[5]。基于从“出口往回找”的思想,基于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思想,基于本科生所学知识要够用的思想。我们认为:促进园林专业本科生就业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园林专业学生培养应该宽基础、聚特长;宽基础以拓宽就业面,有特长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要减课时,增课程;这样既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又能拓展学生基础视野,让学生与更多老师发生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

3 对策

3.1 尊重规律,推进园林专业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就是要注重基础理论和重要能力的培养。守住本科教育的底线。我们认为,植物板块规范化建设的底线是:学生至少能熟练识别热带和亚热带常用植物500种、温带常用植物100种,熟悉其外部特征,掌握其习性,懂得相关应栽培与管护技术,能熟练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各种尺度各种形式的植物景观设计。

首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设置课程。不管是哪类背景的院校,只要是园林专业,植物方面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认为,植物板块经典课程,如观赏植物学(或植物学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或植物造景设计)是各类背景的院校都应开设的;对于建筑类和环艺类背景的院校,这些课程可以渐少课时但绝不可不开设。对于农林背景院校可以开设较多的选修课,以保持自身在植物领域的优势[6]。

其次,要注意科学确定课程开设的顺序,开设的学期等,注意课程内容的递进性规律,课程安排要反应课程之间的关系。如植物类课程中植物形态与分类知识宜最早开设,植物造景设计则宜最后开设。植物分类的能力、植物外观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把握不是一学期就可以完成积累的,因此可以安排在2~3学期进行,但各有侧重;如第一期观赏植物学或植物学基础部分主要积累植物形态解剖的知识,能识别常见校园植物,掌握植物的分科特征,会使用检索表;第二期树木学则偏重树木的分类,要求能识别本地区常见树木,掌握其特性和应用特点;第三期或第四期则偏重草本花卉的分类,要求能识别本地区常见草本花卉,掌握其特性和应用特点。

第三,改良教师学缘结构,拓展南方院校与北方不同学习背景师资的引进,定期不定期请企业领导为学生讲座,避免专任教师学习背景对学生视野的局限。

最后,要注意学生认知的渐进性规律;科学确定各课程内容,既保证必备的基础内容,还要注意重点内容必须多次强化。需反复强化应该是那些对就业或继续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影响的知识和能力,要避免简单教学内容在多课程反复教学造成资源浪费。要注意教学内容上初识与强化不能相隔太远,如植物类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一期和第三期进行就间隔太远,板块内容会变得松散,强化效应消失,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在园林专业教学中,各课程板块需要反复强化的知识和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园林专业各课程板块需要反复强化的知识和能力

[板块\&本科阶段需反复强化的知识与能力\&建议强化方式\&植物板块\&植物分类、植物的特征与习性、栽培与管护、植物造景\&1~6期持续

安排相关课程\&建筑与规划设计板块\&空间构筑、设计思想、设计规范与手绘表现\&1~6期持续

安排相关课程\&艺术板块\&美的欣赏与表现能力\&1~6期均应安排\&]

3.2 注重传承,推动不同背景院校园林专业差异化发展 因为教师学缘结构差异、学术与实践视野的不同、与学校合作企业的差异、学校传统就业领域及影响力的不同,以及各校学习氛围的差异,各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就业传统,在某一或某几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有必要传承自身优势,补充自己的不足。在园林本科教育规范引导下,发展自身特色,错位竞争,找到找准自身生存的生态位。不同背景院校园林专业各课程板块构成比例应该有所不同(见表2)。

表2 不同背景院校园林专业各课程板块构成比例(%)

[板块\&农林

背景院校\&建筑规划类

背景院校\&环境艺术类

背景院校\&植物板块\&40\&30\&30\&规划与建筑设计板块\&50\&60\&45\&艺术板块\&10\&10\&25\&传承优势\&植物运用与生态空间的打造\&建筑规划基础及

城市空间构筑\&艺术气质与

艺术空间的塑造\&]

差异化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传统优势,发展学生特长,扩大就业竞争力,适应就业态势,促进差异化就业。

不同背景院校因为自身优势所在,我们建议各板块课程保持不同的比例,既要补充自身不足,也要保持自身优势。农林院校宜保持住植物分类、栽培养护与植物造景的优势,植物课程板块适当加大所占比例。建筑规划类背景院校则宜保持在规划与建筑设计板块的优势,环艺类背景院校则宜保持在艺术板块的优势,而在植物板块来说则宜引入相关师资,加大植物板块的相对比例。不同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设建议见表3。

表3 不同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设建议

[课程设置\&内容\&农林背景院系开设学时及学分\&建筑规划类院校开设学时及学分\&环境艺术类背景院校\&开设

学期\&园林专业基本课程设置

(必修)\&观赏植物学\&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基础\&32-2\&32-2\&16-1\&1\&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分类、识别、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观赏和应用特点\&48-3\&16-1\&16-1\&2\&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栽植,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园林景观维持、保护和经营管理\&32-2\&16-1\&16-1\&3\&花卉学 \&花卉设计应用基本原理,各种花卉应用形式的设计,花卉专类园的设计,花卉的艺术盆栽等\&16-1\&16-1\&32-2\&4\&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植物造景和配置、综合造景等\&64-4\&48-3\&48-3\&5\&专业特设课程设置

(选修)\&苗圃学\&花卉、草本植物的分类、识别,园林植物繁殖,苗木、种子生产\&16-1\&\&\&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引种、选育\&32-2\&\&16-1\&4\&盆景学\&盆景基本概念、中国盆景分类、盆景材料、盆景创作、盆景养护管理、盆景的应用\&16-1\&16-1\&16-1\&5\&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32-1\&\&\&5\&草坪学\&草坪草的分类及应用特性、草坪建植技术、草坪养护与管理技术、草坪应用、草皮的生产、草坪新技术\&16-1\&16-1\&\&6\&花卉组织培养\&组培室的创建与管理、培养基设计与配制、组培技术要领\&16-1\&\&\&6\&室内植物装饰与设计\&办公室植物布置、居室植物运用、会所植物设计\&16-1\&\&16-1\&6\&插花艺术\&基本美学理论、插花基础知识与实践\&16-1\&\&\&6\&]

4 结语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园林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今年园林企业资质合并到市政资质也是园林专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只有认清发展态势,大刀阔斧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守住园林本科教学底线,进行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才能迎来园林专业新一轮快速发展。各高校园林专业既要尊重传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也要补强自身软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薇,段广德,赵红霞,等.基于需求分析的园林人才培养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4,40(2):58-60.

[2]孙泽平,漆新贵,何万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3,1(1):54-58.

[3]张婷.风景园林专业教材设计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29-34.

[4]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中医院发展规划范文2

充分发挥民营中医院在医改中的作用

“在此次新医改政策中,政府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医疗服务事业。目前,我国医疗领域产权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已形成。民营医疗机构约占全国医疗机构的8%,虽然承担了一定的医疗任务,但发展规模还不是很大,民营医疗机构要抓住此次医改契机,发展壮大起来。”王承德委员说。

对于如何在新医改中发挥民营中医院的作用,王承德委员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政府应给予民营中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在各项政策上对民营中医院给予扶持,为其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目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医改和当地医疗发展规划中,并未把民营中医院纳入区域卫生服务规划,这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中医院的发展。二、国家、社会评判一个医院的水平,视是否有大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为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在科研项目招标上,民营中医院缺乏相应的渠道了解科研项目,更难以参与。国家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扶持民营中医院设立科研课题和申报科研成果,对确有实力的民营中医院可以进行政策倾斜,建立配套科研成果专项奖励政策,从而在民营中医院中选拔、扶持和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三、对民营中医院免征税收。中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以简、便、验、廉著称,没有太高的利润;但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多被政府核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需缴纳不菲的税费,这使得几乎所有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举步维艰。四、民营中医院院名的命名可以冠以专科、专病的名称。民营中医院的优势在专科专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禁止中医医院的院名冠以专科、专病的规定,很难突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使其生存和发展极其困难。

大力扶持中医院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是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一个好的院内中药制剂是专科建设的重要抓手,而且中药制剂位于中药开发链的前端,是开发中药新药品的摇篮。中药制剂的大力发展非常有必要。”王承德委员认为,鼓励中医药制剂发展,政府应该重点改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管理方面。中药制剂一般是安全有效的,多年来未发生过重大中药制剂不良事件。王承德委员建议中医院中药制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管理,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

二是中医院中医药制剂室许可方面。要制定不同级别的中医院中药制剂室建设标准,对一、二、三级中医医院的制剂室建设区别对待,对不同中药制剂给药途径制定不同制剂室建设标准。

三是中医院中药制剂注册方面。在中医院中药制剂注册方面,王承德委员建议对中医院中药制剂的管理放宽政策,简化审批程序。

四是合理完善价格评价机制。王承德委员建议由相关部门核实制定,引入积极有效、易操作、能评价、效率高的价格评价机制和批准办法,适当提高中药制剂的定价和加成率。

五是中药制剂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王承德委员建议将已正式审批通过的治疗性院内中药制剂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目录。

构建中国特色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王承德委员说:“目前国家中医药知识产权面临的是保护意识淡漠、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应建立多部门相互配合、定期合作交流机制。管理知识产权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部委(局),相关部门总共有十余个,申请工作实施起来很不方便,因此,王承德委员认为应建立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及定期交流的合作机制,针对各种不同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措施。

中医院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中医院;中医药文化;经济效益

医院文化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持续、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杜和基础。医院文化不仅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也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中医文化建设能否给医院带来效益,文化建设是否适应国情,如何体现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近年来,我院围绕上述主题,就中医文化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创新。实践证明,中医文化建设不仅能树立医院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也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以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为平台,通过中医“物质文化”建设提升外在形象力

1 在环境形象建设方面,我院在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设计文化长廊、橱窗展柜等。此外我们正在规划新门诊医技楼及整体医疗环境视觉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下一步将设计中医药历史展厅、百草园等,融中医文化、办院理念、传统美德、时代特色、人文精神于客观环境之中,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 我院还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力度,购进先进设备,具有中医院特色的诊断、治疗设备,更好的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3 以“媒体传播”为窗口,宣传中医文化与树立医院形象相结合

中医药知识普及离不开媒体的传播,我院在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中,积极与省市等各级媒体合作,利用多种载体和多种形式,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达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效果。

我院组织医院专家们定期撰写养生保健文章,定期向省内外报刊杂志投稿。《燕赵都市报》健康版几乎每周都有一个中医药养生话题向我院专家约稿,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燕赵都市报一年发表文章34篇。据统计,2009-2010年在媒体发表稿件360多篇。此外我院还与《燕赵晚报》健康专刊联合举办了糖尿病防治科普讲座,每次听讲座的群众就达300-400人;与《燕赵老年报》开展“周周乐,健康大讲堂”活动,为老年朋友开展了《感冒的正确治疗及中医预防》等科普讲座,这些讲座普及了正确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常识,不仅使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巨大作用,而且也建立了一个科学传播中医药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以人为本。通过中医人文精神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须根据本院实际、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持之以恒地进行医院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得到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不断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使医院与时俱进,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职工的高尚医疗情操

医护人员是医院精神的行为主体,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职工头脑,使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共存共荣的主人翁精神,自觉关心医院的兴衰荣辱,培育职工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情操,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当职工自觉地将个人的追求与医院的目标趋于一致,将个人的利益和医院的利益趋于一致时,才得以充分发挥人的精神力量。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

做好人才业务培养,一方面,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作为现代医院发展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带为培养年轻人才。建立医院人才梯队,形成人才集聚、技术平台多元发展的格局,才能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保证医院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中医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医院的精神文化决定医院的经营行为,经营行为决定医院的发展前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并发扬光大,几年来,我院培养了一大批刻苦钻研中医理论和技术,决心干好中医的中青年接班人,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保障,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医院的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事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如期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发展目标,自2007年以来,我院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年均递增15%以上,急诊人次三年增长了5倍,业务总-收入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中医药收入三年增长了2.5倍。

中医院未来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弘扬中医药文化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稳住中医的根。只有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更好的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升华中医院文化建设内涵,提升中医院的社会形象,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提高动力,使医院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中医院发展规划范文4

为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市中医局组织有关专家于11月30日—12月9日对全市区县级以上中医院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察看、现场反馈的形式,重点对区县中医医院“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护理质量与管理、院内感染控制、中医特色优势六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扎实开展。各活动单位明确责任,制定并组织实施大讨论活动方案,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中医药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各区县中医院围绕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进行调研并形成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根据讨论排查出的突出问题,立足实际,落实整改责任,扎扎实实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媒体,积极在日报、中医报等报刊投稿,及时报道工作成效、亮点及工作动态,推动了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依法执业意识增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各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逐步强化,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不断强化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建立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强化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知情同意制、会诊制、术前讨论制、危重患者抢救制、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等得到普遍执行。沂源县中医院病房实行电子病历系统,有固定和无线两种方式,可以边查房、边输入,护士站同步处理,方便、快捷。认真执行《输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用血。

(三)落实管理规范,护理质量改善。各区县中医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健全药事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麻醉、第一类管理严格,多数中医院能够严格执行《品和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相关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品实行“五专”管理,账册使用规范,记录清晰认真,基本做到了合理用药、规范用药、合法用药,确保医院麻醉、管理和使用安全。张店区中医院临床药师制推行工作落实到位,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书写查房记录和药历,门诊用药咨询解答清楚明白,记录完整清楚,受到患者好评。加强医院护理工作,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职责分工明确,完善规章制度,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确保医疗安全。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及时改进工作,增强医患沟通。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实行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

(四)院内感染控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中医医院建立感染管理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逐步完善,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感染控制工作有较大改进,感染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水平、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断发展,部分医院能够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和指导意见。博山区中医院为各临床科室编印《医院感染质控手册》,提高了科室的感染控制管理水平。

(五)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医医院发展理念,各中医院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措施,加大对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加强对自制制剂的研发使用,使医院得到长足发展。临淄区中医院注重中医的科研工作,年内鉴定科研课题2项,实现了医院科研工作的新突破。淄川区中医院注重对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考核和奖惩力度,近期中药使用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存在问题

1、部分中医院核心制度存在缺陷,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内容不全面,字迹潦草。

2、大部分中医院未按规定制定本院处方集,处方书写不规范,个别处方不用通用名开处方,用代码、商品名、不规范缩写,个别无药物剂型,计量和数量不写单位。煎药室布局不合理,煎药设备和辅助用具不符合要求,中药饮片、中成药调剂室面积达不到基本标准。

3、个别中医院护理管理组织体系职责分工不明确,护理不良事件无上报记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无工作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不到位,没有安全标识。

4、多数中医院院内感染组织体系不健全,科室管理人员不具备副高以上职称。规章制度欠缺,难以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不到位,院内感染监测项目不全面。

5、部分中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不明显,无常年应用的中药自制制剂。中医优势病种未进行定期分化和优化,缺少住院病历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针对影响我市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继续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放在首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中医院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

1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中医药热潮正在升温: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用中医药防治疾病;英、美等国逐步认可中医学并着手建立规范性的中医药治疗体系;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已经形成。

1.2国际中医药教育迅速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构建了平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开办中医药教育。亚洲的日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英、法、意、荷;美洲的美、加;澳洲的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办有中医、针灸等课程,或是通过法案认可和保障中医药合法地位;除此以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还设立了中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1.3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的建立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自1957年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学院接收第一批学习中医的外国短期进修人员以来,各种“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际学院”等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专项从事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培养的学生来自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学历教育到专、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等层次;留学时间长短期灵活;教学手段涵盖面授远程教育等。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及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促使更多医学工作者来华学习中医药。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中医药院校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在校留学生5000余人,已居我国自然科学教育留学生人数之首。

2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院校要解决问题,抓住中医药教育特色,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全方位改革英语教学。

2.1转变理念,迎接挑战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希望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理解、接受,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教育继承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一些中医院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英语教育,对英语教学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够灵活,再加上掌握好中医药这个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生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重要药方及针灸穴位又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无法保证英语学习时间,虽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生却常常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受整个中医界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影响,缺少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机会,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能力普遍欠佳,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问题,中医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教学,将英语教与学作为服务于人才素质培养、学校持续性发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重要任务来抓,迎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开辟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使祖国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2 .2.1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改变大多数中医院校采取的大班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起点分级教学;改变“拥有专为英语课程而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的院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只拥有语音实验室,(参考:1)”教师多数只能播放教学听力录音带、给学生核对听力材料答案的简单的英语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改变投人少的现状,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置及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投人。

    2 .2 .2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前,一些中医院校涉外、七年制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毕业生有的走出国门,有的成为专业医学英语人才,为研究及传播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中医院校如果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必能达到学习基础英语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走出中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中医院发展规划范文6

1.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科学规划,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区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重要力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个体中医诊所、门诊部组成的,融合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鼓励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保健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非公立中医药服务机构健康发展。2.大力建设中医名院、名科。区中医院进一步提升三级乙等中医院内涵,力争在2014年底前完成整体迁建,使其成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中医药特色明显、有较高知名度的省级中医名院。积极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创建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2家以上、市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5家以上。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实施中医名科计划,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3.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中医药服务特色,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疗效、价格等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应用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加强中医特色制剂的研究开发,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急救能力建设,在急诊过程中配合使用中医中药,提高中医中药急救水平。4.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针对重大及疑难疾病防治的关键问题,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探索,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促进学科交叉和相互配合,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服务需求。区中医院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区级综合医院要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按规定建设好中医药业务科室。推进区中医院与中医药大学合作,成为其教学医院,积极开办多种形式的中医学习班。鼓励在职西医临床医生、护士参加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充实壮大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服务需求。

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

1.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深入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三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积极应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敷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社区居民服务,把中医药适宜技术运用贯穿到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全过程。每年引进推广国家或省推荐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掌握并应用3-5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2.积极开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作用。重视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建设,将中医“治未病”服务更多地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将中医药服务内容纳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医药服务量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总量的比例达到10%以上。3.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能够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中医药应用普及率达到100%。在中医药业务指导、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上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认真做好民间中医独特诊疗技术和单方、验方的筛选、评价和开发工作。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重视高层次和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引领我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师承带教、适宜技术推广等方式,加快培养基层中医药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和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形成一支中医功底扎实、现代医学知识丰富、专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人才队伍。2.重点抓好社区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执业医师。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100%。通过进修培训、在职培训等方式,“十二五”期间,培养3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临床技术骨干。3.培育一支名中医队伍。继续开展“区级名中医”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推荐市级名中医(药)师评选工作,到2015年市级名中医达到5名,市级基层名中医和区级名中医达到20名。鼓励开设名中医工作室,为名中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名中医的作用,开展名中医带徒工作,区级以上名中医带教2名以上中青年骨干,以师承的方式抓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的整理总结和继承发扬。4.建立健全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快中医药队伍的知识更新。全面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对青年中医药人才进行有规划的专业培养。加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