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

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1

师资 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09-02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0-3岁婴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类亲子园、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在国内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早期教育指导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存在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课程安排缺乏科学依据、对家长的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亲子园应有的教育功能无法得以实现。

一、0-3岁亲子园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现状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市场的师资主要由4类人员构成:第一类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在“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幼儿园实习经验,但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缺乏了解。第二类是艺术类、英语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但是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特点的把握较为欠缺。第三类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这类教师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带班经验,有的教师自己当了妈妈,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是缺乏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系统学习。第四类是参加短期亲子教师培训的教师。这类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或师范院校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如蒙氏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培训、多元智能亲子课程培训、奥尔夫音乐课程培训等)并获得结业证书,他们通过短期的集中学习,对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获得的只是初步的或某一方面的粗浅理论。

(二)课程现状

国内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课程主要有音乐课程、艺术课程、运动类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等。尽管各个亲子园的课程名称不相同,但是归结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课程(有的早期教育机构称为全脑开发课程)。这类课程涉及对婴幼儿各种感官、语言、思维、人际交往、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开发。一类是特色课程。这类课程基本上是奥尔夫音乐、创意手工、蒙氏理论与方法以及在这些名称之下细分出来的课程,很多课程是由亲子园里的一线教师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后进行划分得来的,如“妙事多音乐”“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教育法”“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看似丰富,但是几乎未经本土化就直接植入,其科学性和适宜性有待商榷。

(三)家长教育实施现状

亲子园应当为家长提供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家长如何科学育儿,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育儿方案,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方法指导。目前,亲子园教育更为关注婴幼儿本身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力度明显不足。大部分亲子园的家长指导仅限于亲子课堂中的示范指导、口头指导,以及课堂外的个别咨询等。指导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一般局限在具体招式的示范上,如教会孩子和家长某一种游戏,会做某一个动作,缺乏对教育原理的阐释。课后的沟通指导也只停留在孩子的具体表现上,如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是什么?孩子的哪个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再发展什么?如何鼓励孩子发展?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会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一般只介绍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0-3岁亲子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班出身的早教教师

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市场中经过专业而系统培训的早教教师较为缺乏,导致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进行宣传包装,以示教育水平很高。但是实际上,有的英语专业、音乐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在亲子课堂上只会向家长做简单的示范,缺乏对教育原理的解释,无法起到引导孩子自主成长的目的,更加无法发挥对家长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亲子课程

国内市场的亲子课程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从课程形式到课程内容,东拼西凑的现象严重。此外,亲子课程中用到的音乐、素材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这些课程无法制作成系统的书面材料提供给家长,这就导致亲子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大打折扣。婴幼儿及家长在亲子园或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指导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家长和孩子都很难当场消化学习内容。而早期教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家长学会在家里如何教孩子,在家里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婴幼儿学习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对婴幼儿而言,需要在不断地重复的练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如果仅靠在亲子园里进行的短期学习,那么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苦于没有获得相关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这些教学内容及素材无法刻录成光盘或制作成书面的家长指导手册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反复练习。当家长质疑孩子的学习收获时,教师只能向家长解释“孩子的学习是在重复中进行”的理念,而为了弥补无法将教学课程带回家的不足,同样的学习内容安排2次课学习,相当于家长花双倍的钱学习同样的内容,造成早期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对活动主体缺乏准确的把握,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功能难以实现

0-3岁亲子园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0-3岁的婴幼儿,而且还包括家长。在亲子园教育活动中,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活动的传递者和实施者;在家庭中,他们直接支持和指导婴幼儿的活动。因此,亲子园教育既要促进这些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的发展,又要根据家长的不同特质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亲子活动中要实现家长的有效指导,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从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亲子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婴幼儿的具体表现,片面地追求婴幼儿对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对家长的指导局限于简单的招式示范,缺乏教育原理的解释,导致家长机械地进行模仿,不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对家长的忽略容易导致家长产生错误的认知,如单纯地追求孩子的即时表现,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发展,这种错误认知会变成干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0-3岁亲子园教育的建议

(一)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优质的早教师资

首先,重视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做到两方面齐抓共管,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其次,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建设,依靠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力量,从职前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撰写早期教育专业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教材,收集相关音像资料,丰富0-3岁婴幼儿教育资源。再次,遴选最能胜任幼儿园小班教育的骨干教师,将之置于0-3岁早期教育与指导团队研究环境和实践中进行“培植”,使其快速成长为0-3岁早期教育的骨干教师,弥补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口。最后,加强对市场上各类早期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对培训指导师的资格做出相应的规定,对培训内容做出最低标准的规定等。

(二)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优质早教课程的研发与推广

一方面,成立行业协会或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亲子教育师资资质认证机构,规范亲子教育市场的秩序,制定切实可行的亲子教育教学大纲,规范亲子园课程,保证亲子课程是科学的、高质量的。另一方面,吸纳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面力量,成立亲子园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吸纳先进的婴幼儿教育理论,结合本土文化,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不断丰富亲子课程的内容,满足不同家长与市场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富有特色的亲子园课程,并形成长效的追踪研究机制,不断调整和改进亲子课程的设置,保障亲子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活动,保障科学有效的家长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为保障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有效,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等。也可以根据婴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在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提供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幼小衔接问题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上,根据指导对象、指导内容和指导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导形式,如课堂指导与课后指导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传授式指导与互动式指导相结合。

总之,只有切实提高亲子园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早期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保障家长教育的切实有效,才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亲子园教育的双重功能,促进整个早期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聋儿;成长

文献回顾

特殊儿童包括弱智、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学习困难、语言障碍、肢体残疾与病弱、情绪与行为障碍、超常儿童等(张福娟、江琴娣,2005)。按照联邦政府的定义,聋儿(Deafness)是不能接受口头语言,甚至于借助助听器或其他形式的帮助也不能听到人们讲话的严重听力丧失。重听(Hard-of-hearing)就是比聋要好,但是对儿童的教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听力丧失(艾伦、施瓦兹,2005)。而《残疾标准》把听力障碍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双耳听力丧失或有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的环境的声音。可分为聋和重听两个级别(张福娟、江琴娣,2005)。

而笔者这一研究是针对聋儿即特殊儿童当中有听觉障碍的儿童进行的,旨在研究这类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关于这一群体在早期所受教育对其生活以及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从家长的角度或对聋儿的变化的观察来了解聋儿早期教育对聋儿成长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这样的方法原因是: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的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和理论(陈向明,1996);定性方法可以依据典型的或少量的个案的资料得出结论(袁方、王汉生,1997)。由于条件的限制,笔者所能找寻到的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很难进行定量研究。

个案描述

本文被访谈的个案均为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的学生家长,该聋儿康复中心位于北京市德胜门附近的胡同中,是笔者有着两年实习经历的一个特殊教育机构。

A: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某学生的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为祖孙关系。其孙女现年三岁,属于先天性失聪。个案和其孙女一家都来自外地,为了更好的配合聋儿康复中心的教学在学校附近特意租房住下。

B:曾为聋儿康复中心学生家长,与学生为母女关系,其女儿现年十岁,曾经在聋儿康复中心接受过一年的教育和训练,个案的女儿已在某普通小学就读。

笔者通过对两个访谈的资料分析得出一些关于聋儿的教育问题的思考。笔者将得出的想法以聋儿教育为主线分成了以下三个部分:

一、聋哑儿童的家长对儿童抱有殷切期望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来第一天哭的厉害,就是不愿意来上学,我没办法只好天天来看着她。”“她妈妈就在旁边租了个房子。”(A)

“总觉得她还是来接受一下训练比较好啊。在家里教的都是我们自己家的话,我家原来不是北京的,就不是普通话。”(B)

2.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未来都有着不同的设想,都希望聋儿能够和正常的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希望儿童在社会上能够适应。

“当然是希望她能直接去上普通的幼儿园啊。”(A)

“希望他能跟你们这些学生一样去上大学啊。就跟一般的小孩子没有什么区别。”(B)

二、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抱有期望和自己的评价

1、家长对聋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视。认为只有好的课程设置才能使儿童有更多的发展。

“比如他们有体育课啊,认知课,美术课啊什么的,感觉都挺好的。”(B)

2、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的作用很有信心,认为聋儿康复中心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有些小孩,象他(手指聋儿康复中心一学生),就来了一年,说话都这么好了。他九月份都能去普通幼儿园了。”“我家孩子应该一年以后也能差不多了吧。”(A)

3、家长对聋儿康复中心师资较满意,同时认为儿童发展同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

“这里的老师很辛苦啊,真的,特别辛苦的(反复强调)。有些小孩,象他(手指聋儿康复中心一学生),就是来了一年,说话都这么好了。他九月份都能去普通幼儿园了。”“这里最主要就是教孩子说话吗。老师们都很好。”(A)

4、家长认为聋儿康复中心有自身的优势,认为那些优势对儿童的发展很有好处。

“还有大概就是聋儿的环境吧。感觉这里有很多一样的孩子,有很多了老师,还有象你们这样的志愿者,然后还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参观。” (B)

三、家长对整个社会抱有期望

“让他们知道有很多跟他们一样的孩子啊,这样不会自卑。还有就是可以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而且那些人也还是没有什么歧视啊或者不好的想法。”“ 孩子英语还有点担心。”“ 以后英语也是要练的,就是以后就不知道了。”(B)

个案在担心孩子在走出聋儿康复中心走向社会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个案对整个社会对聋哑人士甚至特殊人士的态度也有着自己的期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聋儿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聋儿语言能力发展上,还包括儿童心理、德智体美等方面。

①因为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课程设置,聋儿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训练和发展。这些不同的锻炼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能够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聋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其适应早期教育之后的生活和学习。

②聋儿在学校中的早期教育也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聋儿康复中心拥有专业的老师及大量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同时聋儿康复中心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集体教育与单独教育并存的方式。这使孩子明白在世界上他的存在并不突兀,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孩子存在,同时志愿者和老师使得他们明白有很多群体在关心着他们,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受到很多人关注的。

③当然,聋儿的早期教育中最关键的还是对聋儿听力、认识和发音上的训练,聋儿的早期教育有着专门的一套训练方法和步骤,只有在这样一套专业的训练之下儿童才会系统的在听力、认识和发音上发展和进步,以后才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这一点也体现了聋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家长对聋儿的早期教育有着自己的经验看法和各种的期望,同时这些看法和期望不仅仅单独针类似于早期教育的学校,还包括儿童本身和整个社会。

①家长都认为聋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家长尤其重视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他们认为只有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才能够使聋儿有快速和正确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家长也认为丰富的课程设置有利于聋儿的全面发展。

②有些家长也在担心孩子在走向社会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聋儿在接受了这些早期教育后不一定就能够完全适应走向社会,可能需要很长的过渡期或者很好的衔接,而这些除了需要聋儿的家长和学校的努力之外,社会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看出家长对社会对聋哑儿童的态度也有着自己的期望,期望社会能够帮助聋儿适应走向社会的变化。

二、建议

①笔者认为聋儿的早期教育方法选择上最好还是选择专业的学校教育,其优点和好处在研究中显示的十分明显。单一家庭教育或非专业的早期学校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都极有可能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儿童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展和适应问题。

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3

一、引言

在婴幼儿的成长阶段,早期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80后父母对于早教的认知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这与他们自身的家庭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仅仅关注儿女的教育发展,更重视儿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各方面的长远发展。8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育儿方式与80前父母有着很大区别,80后父母较依赖隔代教育,却也与老一辈的教育模式经常产生冲突。

二、研究意义

幼儿的早期教育程度影响着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国80后父母也正深深地相信这个观点。近年来,早教事业在世界各地得到重视,人们渐渐意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80后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的一代,关于80后男女的话题层出不穷。如今,80后也渐渐步入适婚年龄并组成自己的家庭,陆续渐成为了人父人母。社会关注点渐渐从80后人群的成长特征转移至80后父母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研究这个项目,不仅仅能够引导其促进家庭和谐,更能为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人们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传统理解误区。其次,为培养80后父母的早教意识,应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最后,了解80后父母对其子女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后,给孩子带来的改变。

三、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

(1)早期教育的基本含义;

(2)幼儿成长特点;

(3)80后家长教育观念;

(4)80后父母的教育误区;

(5)对比研究80后父母与80前父母对子女的培养方式及教育观念;

2.重点:研究80后父母的多种教育观念及其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优缺点

3.难点:该群体人数过多,调查数据被局限。通过对参考资料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很难全方位的为80后家长提供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方面的建议。

四、项目研究创新点

1.“80后”父母概念

80年代,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80后”父母出生在这一时期,成长于这一时期。他们有着不同于“80前”父母的教养观念,他们更注重儿女的全面素质发展,这便源于他们这一特别的成长背景。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影响,多数的80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80后”男女组建的家庭也多为“421模式”(双方各两位老人、“80后”父母及一个孩子)。许多家庭都表示这唯一的孩子就是全家的希望,人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领先于他人,成为杰出的人才。所以在子女的幼儿时期,这些80后父母便开始注重早期教育,使得重视早期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客观性。

2. “80后”父母的消费需求特征

80后这一代人与其父母的生活理念和人生追求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80后父母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1)80后父母高消费育儿。80后这一代人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国家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许多。80后父母在育儿方面的消费更崇尚品质和品牌,在对子女教育消费方面,他们更是不受物质的控制,舍得在早教上花钱。他们认为对孩子在任何一方面的投入都应该格外注重。

(2)80后父母独立的消费理念。80后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做事多有自己的见解。在育儿消费方面往往多以自我的认知为基础,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是多以自我的判断为主要原则,不受他人的选择限制。

(3)80后父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较高。大部分80后都肩负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过人的能力和较高的学历能使他们在社会中很好的立足,他们深知学习是十分必要的。80后父母认为给子女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是为孩子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不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久可以了,而是从幼儿时期就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思维发展、学习能力、才艺、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培养。

五.项目研究基础

1.当前市面上早教机构多种多样,消费者对于早期教育认识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不同的早教机构选择性灵活。

2.近年来,生育水平逐年增长,研究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基础良好

3.儿童在3岁以前脑部吸收能力最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深受早期教育的影响。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早教研究。

六.校内外研究现状及结论

子女的综合素养发展是80后父母最为关注的。与80前父母的教育侧重点相比,两个群体间有很大差异。孩子的智力发育、心理健康成长、社会交往能力、独立意识等是80后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多数80后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集全家人宠爱于一身的他们,个性极强,很多人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较弱。所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认为要多给子女在幼儿时期就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胆量。他们对于孩子的期望不再是学习一定要优秀,而是更加关心子女的综合素质。此外,80后父母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要求也趋于合理。同80后的学习成长环境有关,他们认为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会在正确的引导下,完全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在成绩方面,许多80后父母表示,只要孩子尽自己的努力去读书就好。

80后家长选择早期教育的理念从过去的盲目性已经渐渐转为合理性。许多家长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去寻找专业的指导,并从那时就开始学习塑造孩子健康身体、心理、行为方面的学习方法。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80后父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一定的要求。他们对市面上的早教机构进行客观的衡量。更加注重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并且迅速,80后父母大多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各早教机构。80后父母较80前父母不同的是,他们面对诸多现实问题时。在选择上他们的考量是较为理智的和全面的。

在面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上,80后家长有自己新的见解。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引导方式更加科学化。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与孩子心平气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子女改正。在遇到孩子求助时,许多家长不会全权接管过来替孩子做,而是锻炼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80后父母在引导子女的方式上,较前人有很大差别。他们更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

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4

调查儿童双语学习已成早教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时下家长的心态和幼儿英语学习的现状,《孩子》编辑部特地设置了一系列问卷调查,以0~8岁的幼儿家长为采访对象收集了相关数据。

家长态度

1、让宝宝从小学习英语重要吗?

A.不重要8.2% B.较重要36.6% C.很重要55.2%

2、您愿意对宝宝的英语学习投入多少精力和财力?

A.自己偶尔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单词,不另外花钱培训3.4%

B.经常有意识地将英语引入孩子的早期语言学习中,包括购买教材和留心培训信息21.6%

C.特别注重孩子的英语学习,尽量投入财力人力,包括选择双语幼儿园和英语培训班等75%

评述:家长们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并且已经付诸行动,在精神上和财力上为孩子尽早接触外语创造条件。

家长认识

3、您认为孩子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几岁?

A.0~3岁33.7% B.3~6岁56.1% C.学龄后 10.2%

4、对孩子学习英语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

A.教师和教学方法49.5%

B.家庭语言环境30.8%

C.优秀音像资料或画册教材19.7%

评述:大部分家长更倾向于在孩子入园后,即母语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进行英语学习,并且较为信赖专业的幼儿英语教育机构,愿意以辅助的方式提供家庭语言环境。

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5

书中描述的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着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卡尔·威特的教育》能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世界的奇才,证明了这本书的神奇和伟大。这本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孩子造就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教育儿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他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这本书较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老卡尔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练习,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老卡尔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是现在我们很多家庭忽视的,虽然我们很早就提出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只注重智力,用分数来衡量孩子。

读了这本书,给我较大的启示就是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准备很多专业的复杂用具,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习惯,尽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给孩子,鼓励孩子提问,帮助他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神童不仅具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和健康的。

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一位母亲和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全球早教领域的先驱

记者: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美吉姆是一个很陌生的品牌,能介绍一下它的背景吗?

刘俊君:美吉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早教品牌,于1983年成立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几位创始人利用其在儿童早期教育、运动机能学、体育、舞蹈以及体操领域的专业经验,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符合孩子天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备,通过每周一次的结构性课程,帮助孩子构建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同时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美吉姆是美国最著名早教机构之一,目前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设了超过230家儿童教育中心,每年都有超过100万的儿童受益于美吉姆带来的适龄的、非竞争性的课程。

力争行业第一名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美吉姆在中国迅速开店,能透露一下美吉姆在中国的市场目标吗?

刘俊君:2008年美吉姆进入中国,2009年2月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中心,经过2年的发展已有20多家开业中心,30余家正在筹备之中,美吉姆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三年内开业中心达到100家,五到六年内达到200家的规模。美吉姆在中国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早教市场第一名。

记者:现在一些早教机构直营店非常少,加盟店占90%以上,这会让企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同时也让企业上市计划受阻,在选择直营还是加盟上,美吉姆是什么样的策略?

刘俊君:我们采用齐头并进、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暨在选定的城市内只做直营中心,如北、上、广、深等城市只做直营中心,在选定的城市之外,只做加盟中心。做直营中心投入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品牌的加盟店占绝大多数,主要是因为受资金储备、人才储备等限制,而我们在这方面已做好了充分的储备。

记者:快速的扩张,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瓶颈就是人才跟不上,可能还会出现管理跟不上,美吉姆是如何控制的?

刘俊君:的确,在中国早教是一个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人才储备策略,我们从社会招聘合适的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到一些成熟的中心里进行实习,形成人才池以备使用。教育是一个良心事业,需要一个长期的投入,我们在选择加盟商时对加盟商的财务能力、对教育的热爱程度、对行业的承诺都有严格的要求。一旦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有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指导、监督每个中心的运营。拥有美国三大优质早教课程

记者:相对于中国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早教机构,美吉姆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

刘俊君:早期教育是典型的服务行业,要想成功,取决于课程体系、人才储备和管理技术三大支柱。我认为最核心的是课程体系。现在国内大多数幼儿园、早教机构缺乏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这就出现了早教、幼教小学化的现象。因为不同年龄的小孩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他们有不同的探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小学化就如同拔苗助长,是我们所反对的。小朋友需要一个适合心理发育、智力发育的课程体系,而这样的课程体系在全世界都是很稀缺的资源。中国早教发展历程一共就十几年,可以说国内还没有足够成熟、并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早教课程体系,然而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等的,因此我们把美国非常成熟的早期教育课程体系完全引入中国,让小朋友享受和美国孩子一样的早期教育。

记者:美吉姆的课程体系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合中国小朋友的成长?

刘俊君:首先,生命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的生长发育都遵循同样的规律,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具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因此无论是生活在哪里,都不存在“桔生淮南而为桔,桔生淮北而为枳”的现象。我们提倡全面的素质教育,帮助孩子在早期建立对运动、音乐和艺术的热爱。美吉姆在中国与美国同步开设了享誉全球的美吉姆欢动课、美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Abrakadoodle艺术课和儿童音乐教育Music Together音乐课,是全球唯一同时开设这三大高端儿童早期教育课程的机构。我们不会从应试的角度来培养孩子,不提倡孩子过早的进行非适龄性的所谓“智力开发”。

记者:孩子在哪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潜力,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挖掘孩子潜能上,美吉姆有什么样的理念?

刘俊君:适龄性的教育是孩子终生受用的礼物,美吉姆提出了适龄的阶段式教育理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对每个年龄段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

比如美吉姆欢动课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别设置的内容发展孩子不同阶段的身体素质。

Abrakadoodle艺术课分为两个阶段以及优秀艺术家计划,用绘画、雕塑、剪纸、镶嵌、拼贴、数字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发孩子的右脑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MusicTogether音乐课倡导非正式的家庭音乐体验,提供高品质的音乐和韵律体验,帮助孩子在发育的关键期建立基本音乐能力,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起跑线上没有输赢

记者: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在教育需求上也得到了体现,美吉姆作为一个美国背景的企业,如何应对中国教育市场需要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