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油气输送;ANN技术;意义;应用
1 ANN技术
ANN技术也就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调节系统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并对其之间关系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技术)就是根据人工神经网络而提出来的处理单元互联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网络处理、记忆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ANN技术通常是通过一个基于数学统计学类型的学习方法得以优化,所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也是数学统计学方法的一种实际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非线性、非局限性、非常定性、非凸性。
就目前来说,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是Hopfield联想记忆网络,波尔兹曼学习机和网络误差反传(BP)试验方法。BP网络可以对油气管道油气泄漏、管道腐蚀速度等进行预测,所以在油气储运中,应用最多的是BPNN技术。
2 ANN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应用
(一)在油气储运中运用ANN技术的重要意义
油气储运工程主要包括油气田集输、长距离输送管道、储存与装卸等,它是连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ANN技术通常是通过一个基于数学统计学类型的学习方法得以优化,所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也是数学统计学方法的一种实际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非线性、非局限性、非常定性、非凸性等特征,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自适应能力学习管道的各种工况,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分类识别,从而更准确的检测油气储运管道泄漏情况和管道腐蚀速度。为了更加准确的检测油气储运管道泄漏情况和管道腐蚀速度,为了石油生产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在油气储运中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技术)。
(二)ANN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具体应用
(1)在油气储运中应用ANN技术,是因为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优越性:第一,具有自学习功能。例如管道的油气泄漏情况或者管道腐蚀度进行识别时,首先要把不同管道的泄漏或腐蚀图像样板以及对应的应识别结果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系统(ANN)中,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ANN)的自学功能,学会识别其他的相类似的图像。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自学习功能对于油气管道泄漏情况和管道腐蚀情况预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二,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联想存储功能,把关于石油管道泄露或腐蚀等的各种情况进行相互的联想、比对,找出石油管道泄露的具体地方以及管道腐蚀的情况,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第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找出解决石油运输中出现的问题的最佳方法。
(2)BPNN网络是一种基于广义2R规则的有监督的学习网络,属误差修正算法。采用BPNN网络对管道泄漏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单元希望输出与实际输m之问的偏差作为连接权调整的参考,并最终减小这种误差。
(3)自适应模糊神绛网络系统具有自学习能力和非线性映射,它不仅能够获取信号的最佳估计,并且能够克服信号处理中存在的模型和噪声的不确定性、不完备性,所以可以用于噪声信号的非线性建模。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去噪可以提高压力信号、流量信号的信噪比。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噪声抵消器具有实现简单、节省运行时间,能快速、有效地消除流量、压力信号中的各种噪声的特点,所以把自适应模糊神绛网络系统应用到油气储运中管道泄漏、腐蚀情况的检测中,提高泄漏检测和定位的精度。
(4)可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油气管道的腐蚀过程和腐蚀速度进行预测。在油气输送管道中,由于各种油气性质的不同,再加上高速度、高循环率的运输,增加了油气管道的腐蚀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油气管道中的腐蚀程度和腐蚀速度进行预测,进而保证油气管道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油气储运工程主要包括油气田集输、长距离输送管道、储存与装卸等,它是连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ANN技术也就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技术具有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能够同时处理定量、定性知识,能够优化设计、模式识别、联想记忆等特点。在油气储运中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自适应能力学习管道的各种工况,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分类识别,更准确的检测油气储运管道泄漏情况和管道腐蚀速度。
参考文献:
[1]王延民,齐志财.ANN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10):55.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生物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08-03
人工神经网络是在神经生理学、生物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模拟人类大脑的结构和思维方式处理、记忆信息的一门学科。具体来说,早在20世纪40年代,随着医学、生物学家们对人脑神经的结构、组成以及信息处理的工作原理的认识越来越充分,有学者提出以数学和物理方法对人脑神经网络进行抽象,并建立简化的模型,用以进行信息处理,这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1]。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各种待处理的对象(数据、特征、字符、抽象的模式等等)都可用神经元处理单元表示。这些神经元主要可以分为输入神经元、隐含神经元和输出神经元三大类。其作用各不相同,作为输入神经元的处理单元用来与外界产生连接,接收外界的信号输入;隐含神经元处于中间层,为信息处理的不可见层;输出神经元主要实现结果的输出。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的权重反映了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中蕴含着信息的表示和处理。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上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风格,具有非程序化、较强的适应性、自组织性、并行分布式等特点,其实现主要是通过网络的变换和动力学行为,涉及数学、生物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非线性动力学等多个学科[1]。作为一门活跃的边缘叉学科,在处理信息方面,相比于传统人工智能方法具有非线性适应性,成功地应用于神经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组合优化、预测等多个领域,尤其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学科。人类的基因中蕴含着大量有用信息,利用神经网络可以对这些海量的信息进行识别与分类,进而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如利用神经网络分析疾病与基因序列的关系,基于神经网络对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基因表达谱数据的分析,蛋白质互作位点的预测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
因此,在生物信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人工神经网络课程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已经提出上百种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不同模型的核心思想、推导过程、实际应用等等。本文主要根据人工神经网络在生物信息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神经网络作为一门偏于理论分析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首先讲解模型的起源,接下来介绍模型的核心思想,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数学公式推导,面对满黑板的公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认真学习相应的模型。所以,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掌握相关的模型理论基础、核心思想,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是人工神经网络教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导课的时候要生动,以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内容中去。布卢姆说过:“最大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求知的兴趣。”只有在这种动机下的学习,才会提高自身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例如,在讲解hopfield神经网络的时候,通过举例对苹果、橘子的质地、形状、重量等特征的描述,运用“0,1”进行量化描述,然后应用神经网络就可以进行有效地分类;对于旅行商TSP问题,也可以通过hopfield神经网络寻找到最优路径。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就需要大家来一起揭开hopfield神经网络的神秘面纱。其次,由于神经网络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与数学方法,学生往往会有畏惧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帮学生澄清思想误区,现在很多用于数据分析与计算的软件,如matlab工具箱、R软件里面都有很成熟的人工神经网络软件包,所以,学生只需要理解其工作原理、核心思想,学会使用现成的人工神经网络软件包处理数据,在熟练应用程序包的基础上,对相应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并且与其他的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第三,在讲授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内容的时候,要摒弃传统的呆板式的推导过程,以往的神经网络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分析,通常是一连串的公式推导,公式中又涉及大量的符号,计算起来复杂又烦琐,学生会觉得索然无趣,厌学情绪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出特定的问题环境,将所学内容与本专业相结合起来,多讲应用,启发和诱导学生选取合适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本专业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等问题。
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除了在理论课堂上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还应该安排若干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实验为主,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操作思考,观察,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学生自己动手处理一些问题后,很自然地就会对人工神经网络产生一种亲切感,并能强烈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对于同一问题,可以让学生选取不同的网络模型,设置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相应的网络模型程序,并且给予改进,根据得出的结果来评价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好坏,以及模型改进的效果。作为授课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在生物信息学专业开设人工神经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针对生物信息专业的海量生物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知识,进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除了在实验课堂上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外,课后作业也尽量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给出,比如,可以让学生选取相应的网络模型处理本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数据的分类、聚类等等,其中,数据来源可以不同,类型也可自由选取,最后给出相应的模型参数设置、方法的改进、实验结果,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查询文献进行学习,并安排学生作报告。这样,学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了解神经网络的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又能提高英语的读写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做科研报告的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其他基本条件的建设
由于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4],这就要求人工神经网络的授课教师要熟练掌握生物信息相关专业的知识,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得到充分保证,才能给学生以全面透彻的指导。学院应该本着自主培养与重点引进的原则,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授课教师要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物问题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受到人工神经网络在本专业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提高编程技巧和数据库应用能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复合型教师。同时,人工神经网络课程的实验,高度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因此,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必不可少,由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用的数据都是海量的,神经网络训练起来所需时间太长,不能用普通的电脑完成,需要专门的服务器来处理,学校有关部门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机房,购买服务器,以及相关的软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
最后,人工神经网络涉及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神经学等专业知识,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并渗透到授课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网络时能将各专业联系起来,更好地解决生物信息学中的问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工神经网络课程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复合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计算机、生物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朱大奇,史慧.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朱伟,史定华,王翼飞.人工神经网络在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中的应用[J].自然杂志,2003,(3):167-171.
[3]赵俊,李晓红.趣味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89-2090.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Q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111-02
0 引言
机器学习方法经常被应用到解决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问题。在这个报告中我列举了一些把机器学习方法应用到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实例。比如:组建多重神经网络,运用该神经网络对4种不同形势的肿瘤患者进行分类。
1 介绍
人工神经网络属于机器学习领域。关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40年代。后来在1980年代后被推广应用,尤其是在医学领域。
其中一个非常有用的用途是对疾病进行分类,达到诊断的目的,或者对基因表达进行分类。在这类神经网络里面,k点最近邻居算法是最常被采用的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是:不需要人们蛆关注神经网络里面的细节信息;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很容易地被重新训练来应对不同地分类数据。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用来解决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比如: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ed feature map)就可以用来解决无监督学习的问题。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人工神经网络往往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而这些训练数据往往不是很容易获得。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黑盒,它的细节隐藏在点点之间的权值里面。这些权值的意义是人类无法理解的。同时,人工神经网络需要被仔细的训练以避免过拟合的情况出现。我们常常需也要降低高维数据的维度。下面,我将分析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具体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如图1所示:
X1 ,X2 ,X3是该神经网络的输入值,w0 ,w1 ,w2 ,w3 是该神经网络的输入结点到内部节点的路径权值,每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是如上图右侧所示的函数图像。
这个函数被称作为sigmoid函数,表达式如下:
多重神经网络通常有3层,事实上,3层神经网络以能进行很好的分类效果。这三个层包括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在每个神经元内部我们可以选择sigmoid激活函数或其他种类的激活函数。
如图2所示:
单个神经元仅能提供线性的分割面,所以多层神经网络可以提供非线性的分类函数(即:若干个线性分割面的复杂组合)。这并不意味着4层神经网络就一定比3层神经网络能一共更好的分类效果,因为层数越多,需要的训练集就越庞大,得到的效果也不会提高。
既然有训练问题,就会涉及到训练算法。较为早的和著名的训练算法是delta 规则。它于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它的原理是计算理论输出值和世纪输出值的均方差。tp 为理论输出值,yp为实际输出值,表示为:
训练的开始阶段,我们通常设定一个随机选取值,令该值等于:
该公式里,α是学习速率,学习速率越大,学习的过程就越快,完成学习的时间短。但如果学习的速率过大,可能导致网络的理想权值在合理结果的附近游摆而永远无法获得理想的权值。
神经网络被训练好了以后,它就被用到解决目标问题。原始的数据集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训练,一部分用来测试。
有时候神经网络会把训练数据集里面的噪音点的特征纳入自己的权值表达里,从而该神经网络无法真正体现该点集的真实特征。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过拟合。过拟合是由于网络比待估函数复杂造成的。比如一个可以同3层网络解决的问题,我们用4层网络或者由更多神经元的三层网络去解决该问题,就容易造成过拟合。为了更好的明确训练时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隐藏层的层数,Livingstone 和 Manalack 提出了如下计算公式:
D = m*o/w
该公式里m是训练样本的数目,o是该网络的输出值,w是网络权值的数目,D就是隐藏层的数目。
得到了隐藏层的数目之后,我们可以以这个数目创建神经网络,边训练边削减,直到我们获得一个一半化的网络。对于没有隐藏网络层或只有一个隐藏网络层的神经网络,我们需要先确定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线性的。
适当的训练方案是能也可以使网络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复杂性得到合适的匹配。一个合适的训练方案应该是如下步骤:首先选择一个很大的网络并且把它的每个权值都设到一个很小的值上。通过训练,这些权值可以逐渐游摆到一个合理的值。
由于初始数据集通常要被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医学领域,我们能获得的数据集往往很小,比如某种病的病人数目不会很大。所以我门需要采用交叉验证的技巧来是较小的数据集在被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之后能较好的训练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关键词:神经网络;数字识别;特征提取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05803
0引言
数字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表单自动读取、信息录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图像的像素特征反映了图像的大量信息,稳定性好、易于实现。其矩特征具有平移、旋转和缩放不变性,匹配性好[1]。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基本元件——神经元相互连接,通过模拟人的大脑神经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并行处理和分线性转换的复杂网络系统[2]。自1943年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提出神经元生物学模型以来,人工神经网络经过不断地发展成熟,至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将图像的像素特征和矩特征相结合,用于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的训练和测试,获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1图像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根据测量数据确定出对分类有意义的数据作为特征数据,这些特征类内样本距离应尽量小,类间样本距离应尽量大[3]。特征提取算法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又便于提取,易于实现。在特征提取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首先,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保证目标像素值为1,背景像素值为0;然后,将图像归一化为16*16像素大小。在完成图像二值化和归一化的基础上,再对图像的像素特征和Hu矩特征进行特征提取。
1.1像素特征提取
将16*16的二值图像矩阵转化为256维的0、1向量,得到图像的256维像素特征。
将图像水平分成四份,垂直分成两份,分别统计这8个区域内白像素的个数,得到8维特征。水平和垂直各划两条线把水平和垂直分割成三分,统计这四条线穿过的白像素的个数,得到4维特征。字符图像全部白像素数作为1维特征,得到图像的13网格特征[4],数字1-9的13网格特征如表1所示。
本文设计的PNN神经网络输入向量为上文提取的276维特征向量,激活函数采用高斯函数,与BP神经网络采用相同的测试集,识别率达到92.5%。与BP神经网络相比,识别率有了大大提高,且省去了训练时间。
3结语
BP神经网络采用学习率可变的训练算法,收敛速度最快,可有效节省时间。PNN神经网络在创建网络的过程中对网络进行训练,简化了BP神经网络复杂的学习过程,且与BP神经网络相比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在模式识别领域,PNN神经网络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当然,本文使用的276维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是制约分类器性能的一方面原因,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在这些方面作出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晓慧.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6).
[2]徐远芳,周旸,郑华.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实现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6(08).
[3]Neural Network Toolbox[M].Mathworks,2007:113.
[4]TAN, KOK KIONG.Neural network control:theory and applications[M].Research Studies Press,2004.
[5]周明,孙树栋.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6]魏海坤.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7]吕琼帅.BP神经网络的优化与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8]高隽.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仿真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范文5
人工神经网络(AartificialNeuralNetwork,下简称ANN)是模拟生物神经元的结构而提出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早在1943年,已由心理学家WarrenS.Mcculloch和数学家WalthH.Pitts提出神经元数学模型,后被冷落了一段时间,80年代又迅猛兴起[1]。ANN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由于它具有本质的非线形特征、并行处理能力、强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其中研究得最为成熟的是误差的反传模型算法(BP算法,BackPropagation),它的网络结构及算法直观、简单,在工业领域中应用较多。
经训练的ANN适用于利用分析振动数据对机器进行监控和故障检测,预测某些部件的疲劳寿命[2]。非线形神经网络补偿和鲁棒控制综合方法的应用(其鲁棒控制利用了变结构控制或滑动模控制),在实时工业控制执行程序中较为有效[3]。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逻辑(FuzzyLogic)的综合,实现了电动机故障检测的启发式推理。对非线形问题,可通过ANN的BP算法学习正常运行例子调整内部权值来准确求解[4]。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这个存在着大量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来讲,ANN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已涉及到如暂态,动稳分析,负荷预报,机组最优组合,警报处理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线损计算,发电规划,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的保护原理。
1、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BP算法是一种监控学习技巧,它通过比较输出单元的真实输出和希望值之间的差别,调整网络路径的权值,以使下一次在相同的输入下,网络的输出接近于希望值。
在神经网络投运前,就应用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的、不正常运行的,作为其训练内容,以一定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通过BP算法去不断修改网络的权值。在投运后,还可根据现场的特定情况进行现场学习,以扩充ANN内存知识量。从算法原理看,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是BP算法的一大优点。
2、神经网络型继电保护
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装置,可判别更复杂的模式,其因果关系是更复杂的、非线性的、模糊的、动态的和非平稳随机的。它是神经网络(ANN)与专家系统(ES)融为一体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其中,ANN是数值的、联想的、自组织的、仿生的方式,ES是认知的和启发式的。
文献[1]认为全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在准确性方面优于利用半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因此保护应选用全波数据窗。
ANN保护装置出厂后,还可以在投运单位如网调、省调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针对该省的保护的特别要求进行(如反措)。到现场,还可根据该站的干扰情况进行反误动、反拒动学习,特别是一些常出现波形间断的变电站内的高频保护。
3、结论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技术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构想。神经网络软件的反应速度比纯数字计算软件快几十倍以上,这样,在相同的动作时间下,可以大大提高保护运算次数,以实现在时间上即次数上提高冗余度。
一套完整的ANN保护是需要有很多输入量的,如果对某套保护来说,区内、区外故障时其输入信号几乎相同,则很难以此作为训练样本训练保护,而每套保护都增多输入量,必然会使保护、二次接线复杂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许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各套保护通过总线联网,交换信息,充分利用ANN的并行处理功能,每套保护均对其它线路信息进行加工,以此综合得出动作判据。每套保护可把每次录得的数据文件,加上对其动作正确性与否的判断,作为本身的训练内容,因为即使有时人工分析也不能区分哪些数据特征能使保护不正确动作,特别是高频模拟量。
神经网络的硬件芯片现在仍很昂贵,但技术成熟时,应利用硬件实现现在的软件功能。另外,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和信息分布存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如何选择的网络结构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对神经网络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创造出更适合于实际应用的新型网络及学习算法[5]。
参考文献
1、陈炳华。采用模式识别(智能型)的保护装置的设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继电保护学术会议,[会址不详],1993
2、RobertE.Uhrig.ApplicationofArtificialNeuralNetworksinIndustrialTechnology.IEEETrans,1994,10(3)。(1):371~377
3、LeeTH,WangQC,TanWK.AFrameworkforRobustNeuralNetwork-BasedControlofNonlinearServomechannisms.IEEETrans,1993,3(2)。(3):190~197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范文6
Abstract: Estimating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large-sized and complex-shaped non-standard product is hard. Now the manual estimation methods suffered from a high estimation error. When cost estimates are to be used for bidding purposes, a poor accuracy may have detrimental financial consequences. A cost overestimation bears the risk of making the firm uncompetitive and losing a customer, while underestimating the cost leads to winning a contract but incurring a financial loss. Therefore, a precise cost estimation is critical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building the parametric model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ompare with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the manual estimation methods in estimating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large-sized and complex-shaped non-standard product. the accuracy is improved.
关键词: 神经网络(ANN);成本估算;非标产品
Key word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cost estimation;non-standard product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03-03
0 引言
生产成本评估是工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情况下,成本的计算可被分类为预先计算,中间计算,后计算。前计算涉及估计未来成本,中间计算在产品开发周期内进行了成本控制的目的,而计算后,包括成本核算方法,用来确定实际成本作为未来预算数据。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被定义在设计阶段,因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广泛采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用来提供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需的数据,只有不完整的或不确定的产品描述的数据[1]。
由于神经网络能以期望的精度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并且它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并行处理和容错等功能,因而可以较好的应用于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1 成本估算方法分类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成本估算,可以分为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图1。
定性的方法依赖于专家判断和经验启发式规则,定量的方法,可进一步分类纳入统计的模型,相似模型或生成分析模型。参数成本模型属于传统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是用来确定因果联系和关联成本和产品特性,以便取得与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统计方法可以依靠公式或替代办法连结产品特性,以成本为例,如回归分析或优化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也被用来统计方法,这要归功于它们有能力进行分类,总结和推断的数据集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接受输入形状描述和语义的产品特性,并作为输出产品的成本。搜索引擎优化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统计相关性在生命周期成本概念设计阶段使用[2]。人工神经网络会表现出更好的线性回归模型。类似的方法,而不是找出一个类似的产品,用成本信息来估计未来成本,调整产品成本之间的差异。类似的模型,从而推断出相似的成本结构,功能或产品功能之间的几何相似。例如,作为一个多维特征空间中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生成的分析方法是最准确的,描绘出实际的产品制造过程中。生产过程的详细分析和分解成单一的制造业务进行,分析特定模型估计每个处理阶段的成本归因于资源消耗的货币价值的技术参数的基础上的特征的操作。自下而上的方法,然后利用适当总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通过各成本项目的总和。一个详细的模型使用的劳动时间和价格的估计,材料、数量和价格的产品或活动,估计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在每个成本中心的制造时间的估计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留给成本部门的经验和历史数据的依赖。估计误差是相当重要的,一些历史数据不可用。由于经常发生在工程师对按订单生产的任何产品和过去不同,因为它是由客户的规格和设计的。这种传统的方法是对制造时间的估计[4]。
因此,利用标准时间的方法是相当困难的,在投标阶段,许多需要精确估计到工作中心的数据是没有的,必须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但是,由于是非标产品,极有可能缺乏具体的经验,进一步增加了时间和成本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以下问题:报价风险,与失去投标报价的可能性。
针对这个问题,下面介绍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估算方法。
3 ANN成本建模
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型的基本计算的数量单元(神经元)相连的的加权连接。人工神经网络对一组训练数据是能够自学习,并进行分类,聚类,函数逼近和控制任务。特别是,神经网络被认为是“普??遍回归工具”能够逼近任意连续函数,利用在成本估算应用。在特定的神经网络非参数估计,这意味着要作出任何假设的形状近似函数训练前。这是一个很大的实用优势,因为它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本,专家需要提供适当类型的函数参数成本。
多层感知器网络已被用作此配置提供了最好的结果作为函数逼近,而尝试和错误的过程中已经定义了的详细的神经网络结构。事实上,网络结构可以有显著影响的估算精度。但神经网络理论尚未提供控制变量的最优设置,适用规则和拓扑结构[5]。
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包括所有的产品特征变量的值
4 结论
在面对成本估算的问题上,模拟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或过程,具体的资料和案例。另外,选择还取决于各自的优点,不同方法的局限性和能力。
统计或类似的模型也被称为“'lump-sum”的方法[7],因为他们不考虑生产过程的特点,或不显示详细的成本结构。事实上,这种方法试图建立一个整体的相关性(称为CER,成本估算关系)的总制造成本和成本影响产品特性(即变量之间的相关产品的配置或物理特性,如重量,尺寸等,可作为成本动因)的关系。
统计方法的神经网络的优势是,它们可以有效地推断和概括。数据模型之间的功能关系是隐藏的或不能以多项式的形式表示,不了解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神经网络具有的优点是不需要详细定义了单一的制造过程的阶段和神经网络动态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可扩展新的数据成为可用的变化来反映或在制造业务性能的提高和相关资源,得到一个连续的知识获取。
参考文献:
[1]Verna Allee. Reconfiguring the value network[J]. Theory in Action, Jul./Aug., 2000:36-39.
[2]Dorian Selz. Value Webs-Emerging forms of fluid and flexible organizations[D].Dissertation St. Gallen, #2310, Difo-Druck, Bamberg, 1999.
[3]David Bovet and Jaseph Martha. Valuenets-breaking the Supply Chain to Unlock Hidden Profit[M].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Inc,2000.
[4]黄文权.机械制造产品成本估算方法研究及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2003.
[5]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