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酒店实习生人力资源
近些年来,各级院校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及社会的需要,积极推行“2+1”或“2.5+0.5”的教学模式改革(即2年或2年半的时间在校系统学习,一年或半年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因而,各级院校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已成为酒店服务员工的生力军,在一线部门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代表酒店参与了对客服务的每一流程。酒店使用实习生不仅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还可以提前进行人才储备。这样使得许多酒店纷纷走进校园,开展校企合作,接受大批实习生就职。学生通过到酒店实习,在真实的酒店氛围中能锻炼才干、磨练意志、开阔视野。酒店与院校合作,科学使用酒店实习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是一个能让酒店、学校、学生“三赢”的好途径。
可在实际操作中,较多的酒店却陷入了实习生用工的误区,某些院校强制性地盲目统一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导致学生怨声载道,严重的甚至出现了酒店、学校、实习生三方相互抱怨拆台等不和谐的局面。
一、酒店使用实习生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1.1实习生对实习酒店的认同感低
不少酒店有排外现象,部分老员工认为实习生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实习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某些“青涩”表现也会让他们嗤之以鼻,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老员工与实习生“划清界限”,给实习生一种难以接近和打交道的感觉。酒店某些领导认识上比较狭隘,认为实习生的实习期有限,实习期结束后实习生基本上不会选择继续留在酒店工作,因而对实习生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学生到酒店实习往往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站,实习之前他们大多对酒店和酒店工作寄予较高的期望,对酒店的方方面面有太多的渴求,当在实习中发现酒店服务上和管理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与问题时,反应过于敏感,很容易对酒店产生抵触情绪。以上这些现实问题都会让实习生心理没有归属感,从而对实习酒店的认同感低。
1.2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期间工作积极性不高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一是实习生待遇较低。酒店雇佣实习生大多通过院校或者有关中介进行,酒店通过向他们支付“管理费”(100—200元每生每月或300—500元每生不等的报酬)而获得他们在管理上的配合,这样使得实习生本来就不高的工资在扣除管理费后,能拿到的就只是“生活费”了;二是缺乏酒店实习的主观意愿。并不是每个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准备从事酒店业而意愿去酒店实习。许多院校在学生毕业前一年或一个学期统一安排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酒店实习是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业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这样,不管学生意愿不意愿,只要想要顺利完成学业,都必须参加学校安排的实习;三是对酒店丧失信念。学生到酒店实习之前通过老师的教育对酒店有所了解,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技能与管理知识,以为会像老师们所讲的那样,只要能吃苦、能持之以恒、能树立客人意识,就一定会在酒店业这个“朝阳行业”里有美好前途。然而,到达酒店实习,他们大多做着最基层的一线服务工作,许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甚至有些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基本上被酒店的实际完全“颠覆”,倘若这时酒店仍对实习生能否发挥才能不予理睬,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出现种种困惑、问题不做出正确的引导,片面的只是关心实习生能否吃苦、能不能做好一名服务员、是否“好用”等就很容易让实习生对酒店工作感到绝望,对酒店丧失信念。
1.3许多酒店一味的把实习生看作是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酒店招收实习生,可以达到降低人力资源运营成本的目的,这是许多酒店接受实习生最直接的动机。如果酒店只把实习生看作是一种便于管理的廉价劳动力,忽视对实习生的能力以及忠诚度的培养,缺乏针对实习生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和培训机制,那么这样的酒店接收的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基本上是留不住的,实习生于酒店来说也就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而非进行人才储备和促进酒店管理完善等的有效途径了。
二、科学使用酒店实习生人力资源
酒店在使用实习生的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学校、学生、酒店三方都有责任,特别是校企两方要不断地去调整观念,力争既要完成实习生实习目标,又要很好地发挥实习生人力资源的优势,做到“三赢”。
2.1学校方面
(1)考察实习酒店,签订实习生用工协议,为实习生谋求利益最大化。实习是各级院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综合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实习教学,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及不断完善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一方面,学校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要选择那些既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日常管理体系又能针对实习生实习培训的高星级综合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实习的质量,顺利完成实习目标;另一方面,学校要与酒店签订实习生用工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在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强化对实习全过程的管理。实习生在酒店的表现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出路。学校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不能将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完全推给酒店,要针对学生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保证实习的质量,必须与酒店配合做好实习生实习全过程的管理工作。①实习前——思想灌输,促成共识。实习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酒店某些通则的灌输非常重要。学校应采取实习动员大会、讲座或报告会等多样形式,让即将第一次上岗的学生们提高认识:做好吃苦的准备;激发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强化艰苦创业、从基层做起的思想;训练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树立“岗位成才”的信念等。②实习中——排忧解难,督促指导。学生抵达实习酒店上岗实习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不适应、新鲜感过去后的倦怠感、对酒店工作的困惑迷茫等系列问题,学校应针对每一批的实习生成立实习领导小组,为学生做好指导、排忧解难,敦促实习顺利完成。针对学生集中到酒店实习的这一情况,还可以派一名带队老师第一个月驻店协助酒店工作,使学生尽快熟悉酒店环境和岗位职责,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学生适应期过后,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每月或每2月派专业指导老师到酒店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实习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此外,建立实习酒店学生干部“反馈机制”,学校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实习动态,及时有效地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途径。③实习后——总结表彰,跟踪成长。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一名实习生就实习阶段的体会与反思撰写实习报告或实结;及时表彰优秀实习生,通过表彰,达到鼓励先进,激发其他学生从优秀实习生的榜样中得到启发、教育;学校与酒店保持联系,跟踪学生在酒店的成长过程。
2.2酒店方面
(1)制定长远的实习生使用计划,提前实施人才储备战略。人才是酒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未来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来源之一就是这些掌握一定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各级院校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酒店实习恰好提供了让酒店与其未来人力资源有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酒店应充分利用这一次提前进行人才储备的机会,让实习生高质量的完成实习任务,毕业后还意愿继续为酒店效力。酒店对实习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避免短期行为,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考虑,酒店可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与院校签订稳定的实习生轮换合同进行长期合作。
(2)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管理。酒店实习生资源是酒店的一种特殊人力资源,实习生自身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酒店人才储备的方向,但有些实习生在心态和认知上存在偏差、社会和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也是酒店在使用实习生过程中经常抱怨的问题。有效地管理实习生,扬长避短地为酒店所用是许多酒店面临的共同问题。
①强化对实习生的培训。就服务而言,客人并不关心到底是酒店正式员工还是实习生在为他提供服务,然而服务质量的优劣,却都代表着酒店。因此,酒店的培训部门要有专门针对对酒店的岗位职责、员工行为规范、岗位技能等不太熟悉的实习生的培训体系。将培训落到实处,重视培训效果,做到事事有标准,在酒店老员工中选用优秀服务员让实习生人人有师傅带,让实习生从业务技能到心理素质都得到锻炼。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要结合实习阶段分期推行:实习初期着重培养实习生认同酒店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方针,树立酒店服务意识,与酒店建立同等的价值观;实习中前期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用制度来规范他们的服务标准;实习中后期,在巩固和熟练操作的同时,向个性化服务延伸;实习末期,可引导一些能力较强的实习生站在酒店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突发事件。:
②重视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从享受服务到服务他人,从学校里的随心所欲到酒店的条条框框,从熟悉的校园到陌生的酒店,从单纯到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规律的学习生活到轮班、倒班与随时听候的加班等这些问题很可能会给实习生带来不少心理上无法排解的问题。酒店要重视实习生,预计、理解并有效地开导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实习生的专管人员和实习部门直属上司要多关注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发现不对苗头时要主动找实习生谈心并加以引导。
③人性化管理实习生。酒店是大多数实习生接触社会的第一站,他们对社会认知的不足,角色定位的不准确,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无所适从等都会对他们的工作状态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酒店不应一味地指责、埋怨,要多一些表扬、鼓励和关怀。尊重和理解实习生,对实习生以情感人,以情留人,多组织一些实习生座谈会,了解实习生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并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增强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帮助实习生设计自己的酒店职业发展规划。不少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怀揣着对酒店的憧憬,梦想着西装革履的高星级酒店工作和生活,但在对客服务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酒店管理者要以情感管理为主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树立酒店职业规划意识,对酒店职业生涯作出理性思考,为他们的酒店职业发展规划尽可能多的做出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明确未来的出路。
参考文献
[1]仪孝法.关注酒店实习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N].中国旅游报2009-6-29.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2
酒店管理 人才“潜流失” 职业忠诚度 培养建议
一、前言
近些年来,酒店管理专业高校生到酒店企业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已经引起了业界、学界的普遍关注。有些学者指出,这是酒店业人才的“供需错位”现象,有些学者则认为是酒店业人才的“潜流失”现象。无论如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远离酒店业,无疑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本人、高职院校自身以及酒店用人单位都带来很大的损失和负面效应。因此,很有必要认真探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酒店业的忠诚度这一课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潜流失”导致其职业忠诚度下降
1.酒店业人才的“潜流失”
一般看来,酒店业人才的流失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就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酒店业的人数减少了;其二,就是部分该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跳槽,流失到其他酒店,或者流失到其他行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良的实习体验是造成酒店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该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后,认为本专业的职业吸引力不足,致使他们在毕业后把就业目标放在酒店业以外,选择其他行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这种排斥现象称为酒店人才的潜流失”。而人才的流失直接表现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从事酒店行业的职业忠诚度的下降。
2.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的因素
通常,职业忠诚主要是指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真负责态度及愿意为此献身的精神。更具体地看,职业忠诚是一种“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意识;是对事业执著追求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善良的劳动态度和工作作风;是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我们提倡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高度的职业忠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主要是指该专业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能毕业后选择从事酒店业,以此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起点。而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的基本要素大致分为两个角度:
其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兴趣是其努力工作,并持续在这一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因兴趣而选择的一份工作演变成因热爱而愿意终身从事的事业。如果当初学生选报专业对专业不重视,缺乏对酒店业的认可,或者对自己自视甚高,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培养他们对酒店行业的兴趣,从而降低其对本专业的职业忠诚度。
其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酒店业的发展极快,需要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更新速度与之配合,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酒店意识。另外,学校教材设备的不够完善,师资力量的配置不够科学,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的酒店业应用技能的不足会打击其在这一行业的信心。
其三,从酒店业本身来看。第一,学生就业后选择的酒店的行业地位及环境是其职业忠诚度与行业稳定性的重要支撑。行业地位高的品牌酒店或者星级酒店会直接影响人才士气,好的就业平台吸引人才提升自我的价值。第二,酒店的发展空间能否给该专业学生带来发展的机遇是加强其职业忠诚度的内在动力。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都有雄心壮志,求得个人发展的愿望,如果酒店内无法提供其发展的平台,那么他们就会到酒店外面去寻找,选择更好的酒店或者其他有发展机遇的行业,这也是“潜流失”的最大表现。第三,酒店制度能否带来学生的工作成就感是其职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物质需求的要求相差不大,因而,他们更加注重就业酒店的环境与管理,以及能否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一般来说,领导的对其工作的肯定而进行的奖励和表彰,客人的满意夸奖等都能让员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这种也就是所谓的工作成就感。工作成就感能培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防止人才的“潜流失”,增强其职业忠诚度。
其四,从整个社会对酒店行业的感观来看。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不入流的,严重影响在酒店工作学生的自尊心。长期以来的社会生活中,一些酒店里的不良现象偶有发生,从事酒店服务业“不安全”、“不体面”的偏见会影响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学生对酒店业的认可,也要向社会大众树立酒店行业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这样就读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才会更乐于忠诚自己的专业。
三、关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学校的培养条件、酒店的人才环境与策略以及社会对酒店业的择业观,都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造成很大的影响,笔者尝试对此作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
1.构建积极正面的酒店行业服务观,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
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出发,利用其中的合力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服务”观念的看法。正如美国社会,当经济高度发达时,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占据了整个劳动力市场的80%以上。服务的本质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意识到酒店服务是高尚正当的职业,才能使我国的酒店服务业的从业者保持高素质,人才“潜流失”亦得以防范。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支持,让他们有一种被信任感,惟其如此才能培养该专业学生对酒店的正面情感,培养他们的职业忠诚度。
2.学校“实践”“教学”“学生工作”齐抓,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
(1)强化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有效的学生实习管理机制。学校方面可以主动与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加强联系,制订或调整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合作双方的教学计划。院校和企业唇齿相依,院校培养人才,企业接收人才,学校希望能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想得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唯一的途径是互相合作,才能互惠互利。重要的是,校企密切合作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加强校企联系,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有机会到酒店实习,好的酒店实习氛围能给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思想。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工作体验是建立学生职业忠诚度的一大良机。学生通过实践,亲自体验酒店工作,一段有趣味愉悦的实习经历将增强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可和忠诚,反之,就会造成上文所说的人才“潜流失”,直接降低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因而,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根据学生特质开展好学生实习工作。特别要重视学生安全保障和学生心理状态跟踪等,并在实习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强化。
(2)支持教师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设置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专业,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是不能适应酒店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多加鼓励与支持本专业教师不断推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比如说,通过课堂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建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实训场”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进行实际操作;有必要的情况下,邀请酒店的经理人来课堂讲授经验,或者把课堂“搬”到酒店,让酒店相关部门的经理向学生们现场说教。有学者认为,“学生对酒店业不够忠诚的一大原因是酒店业缺少‘行业明星’,让学生感觉不到酒店业的前景。”因此,多让学生与酒店中高层人员接触可以形成行业明星楷模学习,从而引导学生的正面模仿。
(3)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酒店业要求管理人员从低做起,“端盘子”的职业阶段可能使得某些学生大受打击,由于自我期望值过高,一下子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看不清,造成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但作为服务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从事酒店业的第一把“利器”。因此,学校不仅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商,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再认识,明白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与此同时,学校要帮助学生对自己优势劣势做客观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酒店的晋升之路,然后才能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3.调整酒店企业的人才管理战略,强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
首先,酒店企业要与学生员工加强沟通,了解其性格特征、爱好特长、发展目标,帮助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同时,酒店企业可以实施工作轮换制,学生员工通过工作轮换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热情、发挥专业特长。再者,酒店企业必须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应当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另外,把培训机制与绩效管理、薪资奖惩以及职业晋升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员工主动学习新知识,保持历久恒新的工作激情,从而强化其职业忠诚度。
四、结语
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其职业忠诚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建立、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忠诚度,不仅要求学生与社会对酒店服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求学校与酒店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简而言之,降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潜流失”,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需要学生个人、高职院校本身、酒店企业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浙江旅游学院学报,2008,4(4).
[2]刘红梅.论旅游管理高校毕业生职业忠诚意识的培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3
1.1校内实训室所谓实训室是指围绕着行业或岗位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而酒店管理校内实训室是指一种围绕着酒店行业的实践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各种专业实训基地。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包括前厅、客房、餐饮(包括中餐和西餐)、酒吧、宴会服务和操作系统软件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注重模拟,强调仿真。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第一,位于学校内部,利用起来方便。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实训室位于学校内部,相比校外实习基地而言,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学生教师进行实训安排起来相对方便。第二,实训室是专门为实训而建设的,不对外营业,因此进行实训安排时更加简单,不需要考虑会不会因为实训而影响到住店客人的感受,也减少了师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奔波,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物力和财力。第三,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并在实践中进行纠正和改善。关于这一点上海旅专校长杨卫武讲到:“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我们不把酒店实训中心变成真实营业的酒店,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把问题解决在走出校门之前。牛排煎过头不要紧,酒杯碰倒了也没关系,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去尝试,在不断试错中长本事。”这些在营利性的酒店中是不可能允许的。缺点:第一,需要投入较大资金,并长期投入。要建设高标准的,接近酒店真实环境的实训室,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如上海旅专花了五六千万才建成全国一流的,综合服务水平与四星级酒店相当的酒店实训中心。除了初期的建设资金外,实训室还需要相当大的长期投资,用来进行日后室内室外的装修翻新、维护、卫生打扫、设备用品的更新换代等。第二,没有生产功能。由于实训室并不是真正的酒店,不对外营业,因此不具备生产功能,由此带来以下一系列的缺陷,如不能产生盈利,不能提供全面而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等。
1.2校内生产性实训另外一种模式是叫校内生产实训,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强调两方面:即实践教学在校内进行,并且具有生产性,同时具有教学和生产两大功能。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现有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有两种:校内酒店模式和洛桑模式。校内酒店是指高职院校自己出资或者联合政府、企业筹集资金兴建的校内实体酒店,虽然档次、规模不一,但是都具备生产和服务功能,有员工,有顾客,并努力实现盈利。它与校内实训室相比,主要优点就在于其生产性,学生可以感受真实的酒店环境、真实的服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也能够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学习训练和接受职业素养的熏陶。
对于尽量培养“零距离”就业的高职酒店人才而言,其优势显而易见。而与校外生产性酒店相比,也有很多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训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便利性,在经营与教学产生矛盾时,更倾向优先满足教学需要,校外酒店实训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学生轮岗少,不能全面了解酒店运营情况,学生几乎不可能涉及管理岗位等。很多校内实训酒店给学生设置见习经理岗位,或者完全由学生担当管理工作(在老师指导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但是与此同时,此模式要顺利实行,也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条件。首先是出资方面,不管是院校独资建设还是与政府、企业合作多方出资,需要投入的资金比实训室更多,至少上千万甚至上亿,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于1.007年就出资4000多万兴建和自行管理了一家四星级豪华商务酒店——百川花园酒店。其次是管理方面,酒店建成以后是要完全投入市场运营的,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实现盈利最大化,因此如何管理好经营好酒店是另外一大问题。目前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学校直接管理,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百川花园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实训酒店,基层服务工作由学生承担,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岗位或者指导学生自主管理酒店。这种模式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外,同时需要具备很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分析等能力,否则有可能会使得酒店无生命力,或者被迫转让和破产。另外一种模式是交给学校以外的其他个人或者酒店管理公司来管理,虽然此模式更加有利于酒店与行业接轨,但是如何找到合适的管理方,如何订立合同,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协调教学与盈利的关系,保证教学效果等,都需要学校去解决。“洛桑”是指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是一所拥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其成功且独特的教学模式被称之为“洛桑模式”,在国际上被广为借鉴和学习。“洛桑模式”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办学精神到课程设置,从实践方式到师资力量,涉及到本文所讲的实训教学模式的主要是俗称的“店校合一”模式:即学校和酒店合二为一。
洛桑的教学楼同时又是一座酒店,教学场地同时又是学生用餐和实习的地方。教学楼内设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又有大堂、前台、会议室等。学院设有可供实习与就餐的五个餐厅、九个厨房、品酒室、宴会厅、酒吧、洗涤间以及小型、中型和大型的会议室,处处都体现着职业化的环境。学生的宿舍就是一间间客房,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教师在旁边指导与授课。与校内实训室相比,此模式具备其绝大部分优点,又能够弥补其缺乏实际使用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与校内酒店相比,不但都能做到生产和教学相结合,而且又能最大程度解决教学和经营的矛盾,解除经营压力,因为他们的客户都是本校学生,服务对象固定。但是在中国要完全效仿“洛桑”模式也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洛桑的这种如同酒店一般的教学楼必须在学校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设计并建造好,这对于很多老牌学校而言不太可能实现。其次,既然整个学校就是一所酒店,也就意味着这种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定位上必须是高精专的,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只涉及酒店管理一个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在校学生也只有两千多人。而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是综合性的学校,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很难操作实施。
1.3校外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尤其如此,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与酒店之间的合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它们之间的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和合作模式都得到了极大拓展,如今酒店人才的“供方市场”局面为这些合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一直以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把生产性实训安排在学生最后一年的集中实习阶段,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做出一些新的尝试,这些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校内生产基地,或者觉得自己校内实训基地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而是选择另外的一种模式,即利用校外酒店进行实训。如本文前面所说,由于教学实训具有次数频繁、时间短暂等特点,安排大批学生定期多次到酒店开展与课程紧密结合的实训活动,对于酒店的正常经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尽量减少酒店影响的前提下合作,是需要酒店和院校共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这种模式得不到普及的主要原因。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万豪订单班的课程设计原本是一周一天实训课,为了更具有可操作性,学校将两学期的实训课合并在一起进行,每学年安排学生在万豪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并且将班级学生平均分配到万豪在上海的6家店,每家店控制在五个学生左右,最大程度降低对实训酒店正常经营的影响。从1.008年开始,上海商学院的香格里拉委托班则是安排学生前两年每周拿出一天进入酒店接受培训。这些都是不同院校进行的不同方式的尝试,还有待进一步与酒店一起共同开发。选择与校外酒店合作安排学生实训虽然会与学校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分离和滞后,因为实训不是与教师教学同步和同地进行的,但是这对于很多资金有限,不能建立很好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学校,尤其是民营高职院校来说,可以达到一个弥补的效果。学生在前两年就充分接触这个行业,让他们对这个行业和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学生直接在一线岗位上进行实训,操作规范完全按照行业标准来执行,有利于他们在大三的顶岗实习中和毕业后的工作中更能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在进酒店进行实训时,会受到酒店一线员工和管理层的指导,也能相对弥补一些学校缺乏优秀双师型教师的缺陷。
2.实训模式选择
2.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训模式以上几种实训模式都有各自的利弊,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对于具体的高职院校而言,选择哪种实训模式更好或者更适合,应该取决于其实际情况。首先取决于其能获得的资金支持情况,据调查,拥有良好校内实训室和校内生产酒店的院校大部分为公办高职院校,尤其是公办旅游专科学校条件更好,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旅游职业学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校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办学校更加容易获得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旅游类专科学校开设的都是旅游相关专业,比其他综合性的大学更能够“集中力量办事情”,建成实训基地以后,能为学校大部分专业和学生使用,利用率高。其次要看学校的办学历史,有些学校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已久,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实践经验,可以建自己的实训室和实训酒店,而对于新办这个专业的一些院校,由于各方面才刚起步,如果又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的话,则可以先考虑利用校外酒店进行实训,一段时间以后时机成熟再考虑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还需要看院校本身具备的资源,有些学校原来有实训室,后来在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改成对外经营青年旅馆或者招待所或者为学生服务的餐厅、酒吧等生产性场所。而有些学校则拥有良好的企业资源愿意配合其进行有效的实训,这些学校可以选择校外生产实训。如果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学校的后续资金投入很难保证的话,最好进行生产化,经营所得能够用来贴补日常物品材料投放和设备更新与维护等费用,使实习基地得以维持下去。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1.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实施实训模式既然各种模式都有优缺点,选择了既定的某种模式后,在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校内实训室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职业真实性,因此必须尽量让实训室的环境和整个实训过程接近真实,即所谓的“全实景”模拟实训。首先实训室应该最大程度上仿真真实酒店的外观、布局和功能,然后是完全模拟酒店工作情境,让学生穿好制服,像真正的酒店员工一样完成事先设计好的实训任务。而生产性实训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和经营的矛盾,校内生产性酒店应该本着教学第一的原则,在矛盾产生时,应该让经营让位于教学,如果涉及第三方,则要与第三方在合同中做出约定,并完善好相关内容,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如果学校缺乏运营实训基地的能力,也可以引入企业管理模式,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将实训设备、设施的使用权承包给某职业经理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酒店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职责,学校的经营风险可以得到一定程度降低。高职院校在条件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下,可以循序渐进地实施实训模式。不可能所有的高职院校一开始都能像上海旅专一样,拥有一栋配备一流硬件设施的酒店综合实训楼,设有餐厅与酒吧、客房、饭店信息管理、茶艺、前厅等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对于大部分院校而言,不可能具备这个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先选择一两个核心的实训室建起来,如餐厅、客房等,等条件成熟再扩展到其他的实训室。现在很多学校出于实训环境真实和能产生盈利等考虑,纷纷将原来的实训中心生产化,如上海旅专实训大楼里的大堂、咖啡吧、茶室都有学生轮流值班,教师餐厅每天接待两三百人,都由学生完成。这方面也同样需要循序渐进,选择一两个有把握的运营起来,不管是面对学生还是社会,积累了经验和资源后,再延伸到其他实训设备。
2.3深化校企合作是趋势对于高职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而言,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也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考虑到目前国内酒店业人力资源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合作深度会越来越大,合作方式会越来越多。除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建立定向培养校外实训基地以外,校内实训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尤其是对于本身资金不够的学校,可以采取实训客房、餐厅等实训场所冠名权转让等方式争取企业资金投入,也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设施设备条件,由校方出让土地使用权,酒店方出资兴建星级酒店,或由校方和酒店方共同投资改建或新建,如桂林旅专就采取了这种模式。一方面减轻学校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加入,更有利于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真正的“酒店”。很多学者提出来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股份制也可以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即企业以设施、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并以办学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机电传动控制;探究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7-02
一、引言
《机电传动控制》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以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要求,研究驱动生产机械的电动机和控制电动机的一整套电气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1]。该课程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泛,知识点多,内容所处章节分散,学生经常学到后面忘掉前面。在常规的理论教学时,对于电机或控制方法的先讲解结构,再讲解工作原理,最后讲解其应用。久而久之,很难勾起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对这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这门课程的学习状态。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有启发式教学[2],五星教学模式[3]等,在此,本文以异步电动机启动的讲解为例,对实例探究式理论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索。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教师提供一些事例和问题,以生产实践中的实际为参照对象,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质疑、探究、讨论、听讲等途径,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究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4]。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不是一味的“讲”,需要提出问题,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的任务不在是被动的“听”,是通过个人主动的学习、思考,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入实例—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结论”。该教学方法贴近生产实践,能够将单调的课堂讲授转变为探究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非常适合《机电传动控制》这类对学生来说,知识点多、难度大的机电专业课。其教学模式可用图1表示:
三、异步电动机启动应用实例
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是《机电传动控制》中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重点,其中有Y-启动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要求启动时先将定子绕组连接成Y,启动结束后,再将定子绕组换成连接。如果课堂上仅对控制电路进行讲授,学生得到的知识点是散乱的,听的时候好像懂了,但对于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哪些情况适合这么做还是迷糊的。鉴于此,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责任,实例探究式在这类问题上就是一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1.从实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围绕控制电路的内容,找出恰当的实例问题作为课程的前导,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提出实例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点去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该节内容,以异步电动机的如何启动为例。首先,授课时通过复习提出异步电动机启动的要求。异步电动机启动的主要性能要求是:一、要有足够大的启动转矩。二、启动电流越小越好。由于电动机启动的瞬间,转子处于静止状态,启动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5~7倍,但由于功率因数的存在,启动转矩却不大,这就导致了启动性能与生产机械对电动机的要求相矛盾。
2.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整个探究活动室围绕问题展开的,也因问题得出结论而结束,问题设计与展示,关系到整个教学能否达到目的。在对异步电动机启动进行分析过程中,由上述的电机启动要求引出问题——哪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启动?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已学知识点:由于启动电流大,那么就要考虑到变压器容量。有独立变压器供电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求电动机频繁启动,那么要求电机功率小于变压器容量的20%。电动机不经常启动,则电机的功率可小于变压器容量的3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启动,要求空载或者轻载。接着探究电机启动为什么用接触器启动?电动机能否直接通过刀闸接电源?同学们自己经过思考探究后得出普通刀闸在分断电源时有电弧产生,工作人员在生产中手上经常有汗渍,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生产中停电后若生产者没有断开刀闸就离开生产现场,供电恢复后,生产现场无人值守,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生产用电机以接触器启动为佳,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掌握的知识更牢固。
3.分析由浅入深,逐步递进。通过一系列分析探究后得到结论,由于安全生产的要求,启动电机我们使用接触器控制,接触器有灭弧装置,具有安全性。同时停电发生后,由于线圈失电导致主触点恢复常态。若恢复供电再次生产时,需重新启动。这就避免了生产人员大意忘记切断电源带来的生产危害。这时导出直接启动的控制电路。
问题进一步深化,若生产条件不适合直接启动,那么就要对启动电流进行限制,如何启动电机呢?诱导学生先假设电机正常运行时,定子的连接方法若为。引导学生考虑Y连接与的区别,启动电流是Y启动电流的三倍。然后启发学生分两步完成启动操作。先使用Y连接启动,启动结束,然后再转为连接,使得电机正常运行。调动学生走到这一步后,又带来新的问题:电机如何Y连接,如何连接?如何从Y连接转为连接?通过思考,学生发现这和电机接线盒上的接线端子与定子三相绕组接线相关。如下图2(a),很快得出Y连接方法如下图2(b),连接方法如下图2(c),再一次复习了前面的内容。知识点通过一个实例得到了串联。
4.回归实例,解决问题。最后,解决实例问题。如何实现Y-降压启动?引入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此时,结合上面讲到的知识点,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串接起来。通过实例探究一步步分析得出为什么要用Y-降压启动,这比只讲授其如何转换Y-的效果明显好许多。在此基础上可再进一步探究,如果电机正常运行时定子连接是Y又如何处理?并由此将控制电路展开,介绍其他的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如定子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等。理论知识讲解完毕之后,进行总结:回归到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怎样实现电机的启动?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认识到具体的生产情况不同,启动方法也不相同。并通过这一实例主线把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串接起来,使学生通过分析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加以灵活应用。
四、结束语
通过“机电传动控制”实例探究式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课堂效果有很大进步,更能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灵活,不拘于某一固定模式,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大胆尝试,也可以尝试几种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教学个体和教学对象找出最佳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冯清秀,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姚娟,堵俊,华亮.启发式实例分析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探索与实践,2012,(3).
[3]盛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五星教学模式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Maya动画制作;难点;实例研究
对于从事三维动画的工作人员来说,动画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物体在下时刻旋转、坐标及其他因素的属性,在Maya动画设计过程中的属性一般都是在物体变换节点过程中,如果物体的数量超过限制,那么就能够通过手动关键帧,完成动画的实际效果。如果动画制作较为复杂的时候,比如多物体群集动画,其在制作过程中涉及了较多的物体坐标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且还与变换矩阵具有密切的联系。以此可以看出,在Maya动画制作过程中,如何使用矩阵节点变换是尤为重要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实例,研究Maya动画制作过程中的矩阵节点变换。
一、矩阵节点变换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包括各种缩放、移动及位移等操作,如果使用普通几何坐标的公式进行变化的话,那么此过程就尤为复杂,并且计算量也较大。如果坐标系不同,那么在转换过程中还要叠加矩阵运算,此称之为矩阵乘法。在Maya动画制作过程中所有物体三维的显示是由软件自动计算实现,在实际动画制作过程中并不通过投影转换,所在制作过程中只要控制错切、转动及缩放进行转换,从而优化矩阵[1]。
二、“离散布料”实例研究
在Maya动画制作过程中具有多种物体的运动,对其进行控制一般实用群集插件及粒子实现 。但是群集插件和粒子的核心都被封b,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受到了软件的约束及限制。掌握物体坐标在变换过程中的原理之后,通过Maya软件本身的节点控制,能够实现“离散布料”的动画制作。图1为通过离散物体构成的布料效果。
(一)离散布料的制作技术
首先,在Maya软件中创建附着在平面中的离散物体,根据布料的平面尺寸计算布料物体数量及直径。通过Linstep函数计算出离散布料在平面分布的UV信息,之后通过point获得离散布料制作的归一化坐标信息,使用矩阵转换将信息输入到软件节点中,从而优化复杂矩阵,方便了旋转及位移等参数的理解,之后将这些参数与群集物体相互连接。得到坐标的变化,离散物体就会在表面中彻底附着,这个时候如果表面出现运动,那么离散物体也会运动,以此得到离散布料动画的效果。材质方面的制作通过UV值的计算,将离散物体RGB值输入到Point节点中,从而设定离散物体材质[2]。
(二)离散物体坐标的变换
首先,创建Planel平面,使平面和世界坐标的中心一致。假设平面的宽带及高度分别为W和H,如果离散物体的数量通过M*N表示,离散物体的坐标就为Cmx和Cny。通过MEL命令创建坐标转换过程中使用的节点,使世界坐标属性输入到point中的surface中,使离散物体的UV值能偶和ponit中的V和U值相同,这个时候离散物体在平面UV坐标中的U和V延伸的方向中。之后将输出参数炸UN哈UN为标准4*4矩阵,这个时候也不需要考虑位移变化,其中的NT只是矩形变换的工具,其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4*4变换矩阵转换到变换节点缩放、位移、斜切及旋转中。这个时候的Matrix插件在Maya软件中并是不是默认启动,将插件管理打开,在Maya软件中载入Matrix插件,之后才能够实现节点的创建。最后输出output,从而与Matrix连接,以此实现群集离散物体和表面坐标转换的附着。这个时候的Matrix得到的参数会转化成为离散物旋转及位移信息,从而在平面表面附着物体。之后就是实现平面动画的变形,并且隐藏平面,此种离散物体实现离散布料能够在表面中附着,并且成为动画进行显示。
(三)离散物体RGB值
通过平面高度及宽度值计算其中物体所对应的UV值,从而实现离散物体分布,通过Maya软件中的color命令实现物体表面贴图材料属性的计算,能够提供作用所对应的rgb值、alpha通道及rgba值,并且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UV坐标值的材质信息和网格参数,避免多位置坐标不必要的输入。
一般离散物体RGB值获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通过color得到MXN数列,通过序号在数列中得到RGB参数;另外就是通过MEL循环从离散物体的UV信息得到RGB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输入到color三点中,从而实现离散物体材质的设置[3]。
三、结束语
三维动画自身性质较为特殊,并且涉及了多种行业,并且从事三维动画设计的工作人员还要在物理、数学、摄影及美学方面都进行尝试及实践,所以就要不断的充实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此能够熟练使用Maya软件。
参考文献:
[1]陈青青."Maya人物角色服饰建模"教学实例研究――以"阿罗哈"饼干广告角色为例[J].才智,2016(25).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顶岗实习;逐岗轮换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以将课堂理论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锻炼并提升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强化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行业实践联系更紧密,实践性更强,当然对顶岗实习也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到酒店消费的顾客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对酒店员工的要求灵活性大于制度性,而灵活为顾客服务的技能更多是要从工作实践中不断历练积累得来。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学生锻炼岗位职业技能的重要渠道,起着检验课堂理论教学成果和督促日常教学紧密联系行业实际的重要作用,必然成为本专业教学过程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各相关方对轮岗的态度
在酒店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和院校方面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够实现在各主要岗位间进行轮换实习,以掌握酒店各岗位的岗位技能;而酒店方则更愿意将顶岗学生固定在某一个具体岗位上,这就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轮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陷入顶岗学生和院校的“单相思”困局当中。
(一)学生方面
到酒店顶岗的学生,大都渴望在酒店各岗位间轮换,一有利于他们了解酒店的整体而非局部,能将自己所学的各岗位理论都与具体实践相对照,从而加深对酒店行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解;二是通过各岗位的轮换,有利于学生在各岗位间对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最适合的岗位,为以后的学习及就业指明方向。
(二)学校方面
因顶岗实习仍属日常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行岗位锻炼的必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职责,所以院校也更倾向于能在酒店各主要岗位间进行轮换的实习模式,毕竟是面向在校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学习和锻炼,而不是最后的毕业生就业和择业;并且通过学生的岗位轮换也能够帮助院校方面发现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与酒店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帮助积累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素材,促进院校不断改进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所培养毕业生的技能素质与酒店实际岗位需要的契合度。
(三)酒店方面
酒店对学生来顶岗大都欢迎,但作为用人单位而非育才单位,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等方面考虑,酒店更愿意将顶岗学生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上,而不是在各岗位间轮换。从酒店考虑,这样也无可厚非:与固定在一个岗位上相比,通过轮岗学生是得到了更多岗位体验和锻炼,但多岗轮换导致学生在掌握了某一岗位技能,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又换到了新岗位,还要进行新的培训与学习,基本无法完成一些独立操作,增加了酒店成本;另外,顶岗学生能否留在酒店,成为酒店的正式员工,也不确定,导致酒店不愿意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而更多是将顶岗实习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担心自己的辛苦培养最终是“为别人做嫁衣”。
三、以“逐岗轮换的学徒式”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的轮岗
在目前的高职招生制度下,我们暂时还无法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环节中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了满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顶岗实习学生个人的需要,我们建议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尝试“逐岗轮换的学徒式”顶岗实习模式,通过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轮岗需求。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逐岗轮换的学徒式”
顶岗实习模式“逐岗轮换的学徒式”顶岗实习模式要求酒店要为顶岗学生提供各主要岗位的轮换实习,并选拔酒店内的业务骨干和技能精英组成专门师资团队,作为各岗位上的技能师傅,与院校专任教师一起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岗位技能、熟悉岗位操作流程;根据顶岗实习的时间周期,合理安排在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的时间分配,既满足学生对于轮岗的需要,也保证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各主要岗位的实践操作技能,确保顶岗实习能起到实效而不是仅流于形式。在这种顶岗实习模式中,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接受专业教师和岗位师傅的双重指导,同时也要接受院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与考核,避免了单方面管理的诸多弊端,充分利用院校和酒店双方的资源及条件,发挥院校专业教师及酒店岗位师傅双方面的特长和积极性,从而能够在满足院校及学生的轮岗要求前提下有效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
(二)“逐岗轮换的学徒式”顶岗实习模式的实施保障
1、政府:加强制度保障,鼓励酒店参与要充分激发合作酒店的参与积极性,需要国家政府相关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等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高职院校和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酒店职业资格和就业准入制度,并加大对高职院校和酒店进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探索的资金支持,对高职院校与酒店的联系、合作、实习项目及课程的开发等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除了对双方合作的专项资金支持,还需政府对合作酒店提供一些诸如立法保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经费支持及与毕业生就业洽谈优先等扶持政策,让参与合作的酒店真正得到实惠。通过政府部门的制度创新,最终形成以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保障顶岗实习的正常实施;通过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保护院校和实习生合法权益的同时,切实保障参与合作的酒店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是仅仅强调酒店的责任。2、院校:优化教学团队,加强指导考核要求高职院校严格筛选合作酒店,选择与那些信誉好、平台高并愿意为培养学生做出努力的酒店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还要从教师队伍中选拔那些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技能较好、精于关心指导学生的专业教师组成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与帮助,充分发挥院校理论储备丰富、精于理论教学的优势;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由校企指导教师将顶岗实习任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易于学生把握的技能指标,形成《顶岗实习技能考核标准》、《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手册》等书面文件,既充分引起实习学生的重视,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利于院校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考核;在考核评价中以多元互评代替单向评价,即学生、酒店、指导教师(含岗位师傅)和院校四方互评,以激发各方的积极性。3、酒店:树立人才观念,加强校企联系要求合作酒店切实把顶岗学生当成人才培养对象而不是廉价劳动力,根据校企合作协议的要求,主动为顶岗学生提供主要岗位的轮岗机会,并从员工中选择职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担任顶岗学生的岗位师傅,为他们提供岗位技能指导;酒店也要鼓励这些岗位师傅加强与合作院校专业教师的联系,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去,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互相学习与提高的效果;酒店还要建立实习指导工作制度,及时关心学生在各岗位的表现,注重过程的指导与管理。4、学生:端正实习态度,锻炼提升技能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要端正态度、加强认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断加强锻炼与学习,在专业教师和岗位师傅的双重指导下努力将各岗位上的实习目标和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能沦为走形式,确实通过顶岗实习环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并促进岗位职业技能提高的目的;而不能等同为兼职或打工赚钱,更不能抱着“熬过实习期完事儿”的心态来应付。通过在多个岗位间的轮岗经历和锻炼,提升自己各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迁移能力,最终达成“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将来的毕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晔.对高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2]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