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资难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教资难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教资难度

高中语文教资难度范文1

学生“读”的方法。本文以诗歌、文言文、小说和戏剧教学为例,论述了我在指导学生以“读”明义、以

“读”体情、以“读”审美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标阅读改革余映潮

古人说“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在语文学习中,“读”的重要性。通过指导学生采取

不同形式的“阅读”,教师往往能创立出独具特色的课型模式。

一、新课程标准对“读”的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高中语文教育,学生应具有“感受、鉴赏”的能力,能够“阅读优秀作品,品

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

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强调学生应具有“积累、整合”、“思考,领悟”能力,能“选读经典名著和其

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教学建议中又特别强调:“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分布在各处的对于“读”的阐释中,可以

看出新课程标准对于“读”的重视。可以说,一“读”已可尽传精神,一“读”已可尽达深意。

二、诵读与品读:古典诗歌教学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歌咏之,而足蹈之。”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所以,语

文教育首先是对语言的诵读与品味。余映潮先生特别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艺术五十讲》中,他提出“

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

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因此,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感知语言、感受形象;通过品

读来赏析意境,感悟人文精神。

而古代诗歌,更是一种高雅艺术,是文化素养的体现。学习语文应从学习古诗开始,而学习古诗一定要从

诵读入手,要不断品味和“涵咏”。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课”的形式,按照“三步法”进行

:引导学生要读得流畅响亮,字正腔圆;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情节奏;要分出层次,理解内容;要想象意

境,感悟主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可以采取反复朗读、分组诵读、个人品读、分段分句吟读、示范听

读、全文演读、自由背读等形式。

也可以采用“说读课”的课型模式,引导学生按照“六步法”的教学步骤进行“说读”:题目入手,知人

论世,整体感知,赏析意境,把握情感,分析手法。具体课堂活动中,可以动口朗读,熟悉诗文;阅读资

料,了解背景;动情朗读,析说文句;情感演读,想象意境;动容朗读,评说字词;动心朗读,分析手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让学生有了主观的感受,有了自我的审美意识,又调动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既教给了学生诗歌赏析的一般步骤,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译读与理读:文言文课堂教学

文言文和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都需要从诵读入手。但比之于诗歌,文言文的学习有更多理解上的困难。

且对于高考而言,学习文言文必须要训练翻译,必须要积累文言知识,所以,要脚踏实地地注重知识性的

梳理和文言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也可采用“三步法”的教学步骤。首先是朗读。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消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内容。然后是译读,在文言文教学之初,教师应教给学生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即“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删、调挪、补、换”的方法。具体的课堂中,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

程度,采取“师生结合”的形式。容易的段落主要以教师译读为主,只择其主要的难度大的文句、字词提

问学生;而难度较大的段落则以学生译读为主,译读形式可以有个人自译、同桌互译、分角色对译、根据

座位跳译、小组分工合译等,各种译读形式既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避免了翻译中的枯燥乏味

。翻译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循翻译的原则,灵活运用翻译的方法,教师主要起到矫正错误、强化重点的

作用。最后是理读。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积累,日积月累,自然能形成文言阅读能力,

正如余映潮先生所说:“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积累实词或虚词或佳句,既增加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

机会,又训练了学法。”

四、演读与研读:小说和戏剧教学

小说和戏剧有他独特的文体特点,一般都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的语言。所以在

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把粗读和演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通过粗读大致把握了故事情节后,可以对精彩部分

进行演读。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调动自己的表演才能,分角色、带表演地读出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探

究人物心理,表现出人物的形象。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组”形式推荐学生上台示范演读,而每一组演读结束后都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

价和体味,然后学生自由结合互相“演读”。如果时间许可,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将经典的小说和话剧

排演出来。只要能演好了,学生自然就会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会在无形中起到熏陶感染的作

用。

总之,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通过诵读、吟读、听读

、析读、品读、译读、理读、演读、研读、背读、写读等种种读书形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依照不

同方式,灵活深入地把握文学语言的内涵,领会文本的精神。教师也可以借此探索出灵活的教育方法,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