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漫设计理论知识

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设计类;硕士;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设计类硕士作为比较特殊的文化群体,是在社会就业之中比较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追求较高人生目标的一类人群。这些内部因素决定了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既要面临挑战,又要把握住机遇。把握住设计类硕士毕业生的自身的特点,从而来论述对于设计类硕士毕业生的竞争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就实际考察调研从而来阐述提高设计类硕士就业的竞争力的策略。笔者目前就读的是河南大学,据了解河南大学的2013级美术设计类学生110人,与2010级学生人数相比,扩招多达三倍之多。

一、当前艺术设计类硕士就业现状综述

作为应用学科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必须面向人们的心理需求、面向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为宗旨, 以此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不断创新的要求。总之,艺术设计类的硕士毕业生在经过可能比艺术设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更多的磨难后,相伴的问题也不少。目前设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需求比较大,课程开设仍然具有一定盲目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为了比较热门的专业。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要,可以细分为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等。但是在河南大学内部,对于课程的开设以及人才的方向培养,硕士课程出现了比较僵化的现象,教学师资、设备、市场调研等等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市场需要哪种类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等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二)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综合素养的培养。用人单位对于从学校毕业的硕士毕业生,期待硕士毕业生是较之于本科毕业生更加成熟的“产品”。对设计师的要求是既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又要有独立接单的能力。但是在学校的内部,学校对于此种专业的硕士的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比较夯实,但是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反而比较容易忽视。其中很大一部分忽视了“非技术”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能力、合同法规、谈判技巧、职业道德等等,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全面。

(三)设计类硕士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调整。一方面在进入设计艺术类硕士生学习的时候,因为大部分人将目光投放的比较长远。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就业形势比较好,高收入。但是据调查,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找到工作后,起薪一般在1500―2500元,一些新兴专业如动漫专业毕业生的薪水则相对较高,硕士毕业生在其上只是浮动300元左右。这无疑给艺术设计毕业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就业信心等估计较高,当遇到实际困难或是棘手的设计任务时,对自身应该具有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意识的评价则普遍偏低。而今天的用人单位更看重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而大学毕业生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认同则更低。

二、提升设计类硕士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学科,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必须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懂技术、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企业对艺术类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具有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又能在产品运作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一)基本的专业技能。所谓的专业技能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业, 也称从业能力。加强实验、实习教学,是培养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掌握设计的实用性和工艺性,制作精细,符合生产条件,是作为设计人才的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是艺术设计人才技能结构中的核心, 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设计概论、设计史论等基础性设计理论知识,还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码动画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方向中具体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学等方向性设计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各个不同设计专业方向中具体的设计实践能力, 尤其强调实战性的设计实践能力。

(二)注重实践。善于捕抓一切实践机会。就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而得到新知识,这也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设计过程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只有对设计问题进行“实践”才可以实现把分析问题转化为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捕捉住一切有利于实践的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参与到学校老师承担的各种设计项目的工作中;四是尽可能地参加每年一度的毕业生招聘会,了解市场要求的同时,也为将来自己的就业进行实战练兵;五是尝试做点设计类的科研小论文。

(三)加强校企合作,用企业文化引领学生。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就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参加实习。实习基地可以是广告、装潢公司、服装企业,也可以成立工作室。另外,也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为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教学上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设计人才,参与到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在个人基本素养培养上,可将5S管理模式, 即企业环境卫生和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引入到学生宿舍和教室日常管理之中。也可邀请相关企业人士开设讲座,宣传企业文化,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探讨, 让大学生提前体验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今后进入该类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 玩具设计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oy Design Education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XUE Guo

(Business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now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gan to enter into the direction of entertainment as the carrier. Toy is also given a new concept and scope. At present, universities take the toy design as an industrial design major topic for a thematic teaching and research. Educational toys in the country there i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even, the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 teaching environment such as lack of limit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market today, faced with rising employment enterprises employing skill requirements, toy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nly through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employees.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raise the level of the actual professional at the same time, training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al skills an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 to meet future educational issues, to contribute to train the true meaning of toy design talents for enterprises.

Key words toy design;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ode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到以娱乐为载体的方向。同时,随着日益提高的工业水平,玩具的生产由小型手工业逐渐扩大为一个整体性的产业。玩具也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和范畴。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生活后,对精神生活渴望也就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儿童玩具、很多成年人也对玩具情有独钟,玩具的价值慢慢的已经开始由一种儿时的娱乐器具开始向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收藏增值等各个方面发展。在日常生活娱乐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正因为如此,玩具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玩具相关专业。

1 玩具设计教育国内现状

目前,“玩具设计专业”还并没有收入我国的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各个高校的玩具设计专业本科生,大多都设置在工业设计或者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下。目前比较有特色的本科院校有:天津科技大学设在工业设计专业(玩具设计方向)、广东商学院设在艺术设计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设在艺术设计专业。

我国最早开设玩具设计专业的高校是天津科技大学,该校在1987年设置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从2001年开始,玩具设计专业并入工业设计专业,包括产品造型设计和玩具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积累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各玩具企业培养了数百名专业人才,为我国玩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该专业也因此在玩具业具有了较高的声誉。

更多的高校,则是将玩具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个专题课题来进行教学和研究,因为两者在绝大多数基础课程的设置上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学习工业设计理论类知识,例如人机工程学、设计概论、材料与工艺等;同时,也都需要学习艺术类基础知识: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手绘效果图等;同时,在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这点上,也会同样接触到例如创意思维、设计方法学等课程;以及软件应用课程,例如PHOTOSHOP、corldraw、犀牛、PRO-E这些课程,基本都会安排在大一、大二的课程时间段里。

到了大三学年阶段,玩具设计课程设置的自身特点开始体现,主要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从事玩具产品的开发、研究、产品造型设计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所以涉及的课程就更加专业化,将工业设计专业的玩具设计课程分类为以下几个部分详细教学:玩具史、木质玩具设计、毛绒类玩具设计、电子玩具设计、机械玩具设计、木制、竹制玩具设计、玩具安全标准与检测等。

还有部分的高校,玩具课程仅仅是作为一个专业课。例如我院,产品造型设计在大三下学期阶段开设了玩具设计专题课程;动漫专科专业在大二下学期阶段,动漫衍生品设计课程。这类课程一般学时为60课时左右,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玩具专题设计,一般按照玩具的材质或者功能划分为布艺玩具、木制玩具、科学玩具、结构类玩具、场景类玩具等来进行逐一的讲解。而对于动漫衍生品设计课程,教师除了讲授玩具设计外,还要讲解办公类玩具文具的设计。由于课时比较少、内容比较杂、而专业程度和深度不够。

2 我国玩具设计专业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

玩具设计专业在中国从起步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仍在专业教学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2.1 专业发展参差不齐

根据前文所述,我国开设玩具设计专业类课程的学校已有30余所,很多高校的玩具设计专业课程都开设在工业设计专业类别下,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发展方向。学校都有自己特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一个统一的专业标准和交流平台。在教材方面,也并没有学科权威教材,使得专业的发展参差不齐。

2.2 缺乏专业师资教学队伍

玩具设计专业涉及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学科建设,所以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比较高,既需要产品造型设计、包装设计这类的艺术人才,也需要例如结构工程、电子工程类人才,另外也需要与之辅助的包括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师资队伍。但由于该专业属于新兴产业专业,起步较晚。各个高校相关对口的专业教师紧缺,大部分学校只能选择相近专业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再培训与专业转型。这就出现了教师对玩具行业信息了解不够、对整个玩具设计制造流程相关环节把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玩具设计领域,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也使得专业建设的开展受到了影响。

2.3 教学场地的局限性

玩具设计,需要了解各种玩具制作的整个过程,而布艺类玩具、木制玩具、塑料玩具所涉及的材料不同、加工工艺不同。所以需要的场地比较大,比较多。模型类制作类课程、场景类制作课程、加工类课程都需要大规模的教学场地和生产设备,各个高校日益紧缺的教学场地和昂贵的教学设备费用成为教学硬件上的两大难题。

3 我国玩具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3.1 趋势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玩具设计专业教学,无法做到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满足企业对用人岗位能力需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玩具设计专业的学生。

理论方面,主要指的是设计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掌握,例如设计概论、设计史、产品开发设计与程序、机械制图、玩具造型及结构设计、玩具的安全标准与检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践方面主要指的是例如模型制作、游戏衍生品设计、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课程设计、玩具智能控制实训、电子玩具装配实训、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

3.2 趋势二:校企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在具体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中,可以尝试将企业项目、或者是企业举办的各类玩具设计大赛直接引入课堂,通过教学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脱离实际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校要求和企业要求的不同,感受学校和社会对设计作品的不同评价尺度。有利于培养更为专业化、市场化的人才。

另外,校企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减少就业与企业磨合时间。并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本学院2010级工造本二班的宋子豪同学,参加全国高校举办的“乐立方”杯科学玩具设计大赛。其设计的作品目前入围决赛,并获邀到知名玩具企业“乐立方”企业进行实习。

当今的玩具设计专业建设,不能仅仅考虑到在学校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相关的制作流程和设计方法,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让社会参与到对学生专业的教学和培养中来。加工工厂、商场、玩具市场、游戏厅、娱乐场所等都是除了学校以外重要的社会资源。同时,通过校企项目合作,解决现在高校玩具设计专业所需厂房不足、专业人才不够的现状。同时,让大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发展,为企业的生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设计帮助。这样实现企业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双赢,从根本上让专业发展得到良性循环。

教学环境与资源合理利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定义设计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估能力,让设计不再只是“个性化”“艺术化”,而是要让社会资源优化专业,课外调动学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实践去分析设计问题再整合到课程中。校企结合使得老师和学生更能了解市场需求和提高专业认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知识和创意类的帮助,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在市场化进程迅速的今天,玩具设计专业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面对用人企业不断提升的用人技能要求,专业教育只能通过多元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入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当代大学生的培养重点已经从理论化朝着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如何在玩具设计专业中,加强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水平,是检验这一专业开设的硬性标准。同时培养师资队伍的实践技能与优化教学资源来应对未来教育问题,为企业培养真正意义的玩具设计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莉.浅谈玩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2).

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弊端;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优化考核方法

一、学生的弊端

1.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许多学生一旦面对实际工作的时就会不知所措,捉襟见肘,更不会把自己多年下来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其一方面是由于理论基础太差,连基本的设计方法都不会,都没听过,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实践。尤其在目前这种高速催生下发展的设计行业,在要求高效、多产的情况下,这一弊病更是一览无余。设计毕竟是一个时效性极强的专业,学校主要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师,而不是只能说教的“专家”。任何一种理论也只有发挥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分离,也导致这一问题产生。学生面对的都是些虚拟的题目,和社会实际项目结合不够,设计的东西往往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实用性,客户的需求,在设计当中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与实践相结合。

2.缺少持久的工作能力。很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通过几年中在学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创新能力,但是在进入工作岗位几个月后,创造源泉就消耗殆尽。从新人到老油条之后,作出的设计也是按照原有的模式照搬套用,不能推陈出新。这也是现今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的现象。

3.设计趋于雷同,缺少创造力。在进入职场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当中,在面临工作的情况下所表现出优劣趋于雷同。在这些年中的设计比赛中的作品我们就能发现。无论是内容、形式,抄袭和模仿的成分过多,没有推陈出新,而是生搬硬套。实际上就等于失去了创新。

4.缺乏团队意识。无论是广告策划、产品造型设计、动漫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空间设计等,都属于群体性的工作,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光靠一人的力量是难以达到尽善尽美的。真正的团队合作并不是嘴上的嘘寒问暖,手上的端茶倒水,而是在设计上给予其他队友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光一个人的创意很好还不行,更需要其他队友的帮助、提升与深化。在团队的设计中,大家要施展自身的长处与优点,帮助队友弥补其弱项与不足。而艺术类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不顾及他人感受,团队意识差,很难维持人际关系。

二、教师之弊端

1.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这些都是一名师者所应该做的。除此之外,对学生设计潜能挖掘,眼界的开拓,培养正确人格,人生观、价值观更是环艺教师的分内之事。

目前国内高校的环艺设计类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高,实践项目缺乏,理论层次又不够。讲课时,照本宣科,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对学生缺少爱心。心猿意马,没有将自身精力倾注在教学上,提升自身知识结构与水平。设计行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这要求教师要与国内外的市场前沿和学科前沿接轨,时刻关注其动态,并将其方向带到教学当中。

2.教师的知识解构与课程安排不相符。就拿设计类的基础课,三大构成来说,很多讲课的教师并不是设计专业的而是纯艺术类的,虽说在纯艺术范畴内有所研究有所成就,但是对于设计而言并不了解,缺少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缺少设计理论及知识的传播与延伸。不能良好的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即便将一些基础的设计理论与知识授与学生,也不能教会学生如何在实践当中加以运用,发展。课后也只是单纯机械的完成作业,获取学分。无目的的学习、作业做,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与实践脱节。不仅没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反而误导,成为今后学习的障碍与包袱。

3.课程安排不合理。现在大多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一直沿用美术艺术教育的套路,从招生到教学,都离不开美术教育的模式。课程的设置缺乏设计理论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缺少基础理论与专业之间的衔接,教学之间的不能相互渗透。学生不熟悉相应工艺与施工材料,不熟悉生产流程与环节。不了解市场与消费。只能进行一些虚拟的课题,这毕竟与商业化、市场化的实际项目存在这一定的差距。

三、解决方案

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灵活课堂教学。高素质的教师梯队,才是良好的教学模式的运行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本身的观念、业务能力与教学能力都存在问题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升,反而起到误导学生的作用,也使学校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学校应有计划性的安排教师进行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内高等学府进修;参加与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研讨;支持、鼓励教师们到企事业单位到考察、学习。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与理念也不断的更新。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也经受着巨大的转型,从理念到形式,再到施工技术来看,环艺设计都应该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传达时代气息。环艺教学应该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与落后教学方法,应吸取国内外前沿的教学成果。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关注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前沿动态,并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

2.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突出基本形的设计教学(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通过某种理性的方法和技巧对基本形进行分割与组合,而不是仅仅依靠感性思维获得新形。以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成为优秀设计师打下基础。另外,增加了知名设计师的构成作品鉴赏及分析、各种构成方法的比较以及各种构成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等。更重要的是,解析大师作品,通过对名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习理论如何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3.优化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项目或是作业当中的各种构成方法与实践当中的经典案例则要求学生广泛收集,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将学生分组,每组都要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写成专题研究报告,并做成PPT到课堂上做汇报。各个组分别派一名同学上台讲解本组的学习成果。每组做完报告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其优缺点。然后由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团队的协作能力、组长的协调能力和主持人的仪态仪表、主持讨论的能力等方面作出点评,进行打分。最后再由老师对本堂课的内容与知识点加以讲解、深化。

4.优化的考核方法。以“设计过程中的草稿集+分析过程+课堂表现+最终效果=总评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打分。其中每一项评分项目都会有一定的比例系数。这种考核方法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知识的把握和专业能力的表现,可以更加客观地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起到规范学生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与设计方法。

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文4

高职学生的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情况和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现状以及造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职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 岗位 职业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艺术设计院校和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也越来越多。表面上看,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进程远远滞后于人才需求,高等技术型人才在人才数量上与社会需求的比率还是比较悬殊的。因而,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电脑艺术设计创意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电脑艺术设计、制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电脑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的方向很广,有影视动漫、环境艺术、工业造型、还有平面设计等,我院定位的是平面设计方向。据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有:广告公司、包装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师、各类媒体网站美工等。

通过对目前从事电脑艺术设计的人员调查统计,结合行业规则,作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要胜任上述职业岗位应具备如下职业能力。

1、知识能力

必须掌握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及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平面、三维效果图、网页等电脑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综合运用电脑图形图像软件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实践能力

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时准确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积极主动地解决所在岗位的难题。

3、社会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推荐和择业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配合、组织管理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他人合作。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具备较好的创作思维与创作素质。

二、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现状。

1、学习内容偏多,对设计作品缺乏创造性表现

在对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存在许多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学生作业只重电脑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追求对电脑软件的操作,而忽视对设计理念的表现;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多借鉴原有的案例,而缺少对新项目的思考与创新。

2、知识结构单一,设计作品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

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平和能力上条件限制,延用了传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而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职业能力,恰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最需要的。所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加剧,企业对人才实用技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问题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轻设计理念及原理,一味强调电脑制作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限制以及国家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资金投入差别,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相关条件的投入明显不足。高职人才培养评估与考核将是否有实践操作经验,双师资格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标准。目前从事高职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有一些是计算机教师,他们电脑操作技术熟练,但缺少艺术素养和设计表现能力。因而教学中,忽视设计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过分强调电脑操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电脑操作实践,轻设计理念的现状,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手绘能力。学生在学习或工作时,只重电脑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设计缺少灵魂,作品苍白无力。

2、 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调查显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学生自身对专业的学习不够深入,不够认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专业基础较弱,感觉到学习跟不上步伐,自信不足,转而投入到游戏、社团或是其他活动中,把学习放在了次要位置,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2)、院校与市场的衔接交流不够。目前绝大多数的专业尤其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策划等行业兴起后开设的,可谓是针对市场设专业,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然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却与市场衔接不够,缺少交流,不能更多地将学生置于市场中去锻炼,不能充分地给予学生调动创新思维和开阔创新视野的条件,因此学生的创作就成了闭门造车,没有取其精华,显得不是很成熟,因而没有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更无从谈起。

四、 提高职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德国魏玛市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的影响全球的设计理念:“设计=艺术+技术”的完美结合,那么要求高职教师配备上需考虑到艺术和技术两方面,所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最新的艺术设计理念和电脑操作能力,还要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理念,能够把两个方面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才可以自由地引导学生表现创意,而不会受制于技术。建设一支师德良好、具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且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保证。

2、 产学研结合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明确该课程的设置目的。将市场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中,本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在教学中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让学生面对市实际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来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可寻求与设计公司和企业的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通过校企联合进行设计专业产学研的结合,建立设计、制作与安装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样可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整合更多的优势资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感悟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松江 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教论坛,2010.5

2、梁 伟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宿州学院学报,2011.3

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网络课程;高校教学特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1-2727-02

Discussion of College Teaching Design with Examples

YANG Q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Yulin Teachers College, Yulin 537000, China)

Abstract: An important topic in presen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research is how to design the college network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olleg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further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network course. This article make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rom aspects of the double master line design enclosing "transmission - receiving" "discovering independently", fully display superiority of the multimedia, providing extended learning resource and combination tightly with schoo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he effective ways for the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design which is up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teaching are summed up.

Key words: network cours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完善,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07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明确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求高等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要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1]。当前,全国各高校教育信息化事业蓬勃发展,信息化成为了教育起飞的跑道。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成为了高校教学的主要形态。

网络课程是信息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而影响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设计。笔者结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多年的实践探索,认为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根据高校教学形态的特点来进行,从服务对象、使用环境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等方面准确定位其目标和作用,确保网络课程的教学性。服务对象:主要是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师与学生。使用环境:网络多媒体课堂和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既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份,又是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

基于这种认识和实践,笔者认为符合高校教学特点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1.1 围绕“传递―接收”“自主发现”双主线设计

目前普通高校80%以上的课程要求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流。因此为教学服务的网络课程需同时具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功能,既可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又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要体现学教并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在充分吸收了以教为主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而优化的教学设计。其核心功能在于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强调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又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2-4],是符合我国当前教学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优化教学设计。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设计思想,高校网络课程需要围绕“传递―接收”“自主发现”双主线设计。当用于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传递―接收”分支实现多媒体授课;当用于网络教学时,学生利用“自主发现”分支则可开展自主性学习。下面举例说明这一设计思想的实现方法。《Flas制作》是我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笔者在设计此课程的网络课程时,尝试了双主线的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传递―接收”分支的内容主要有:1) 授课课件。将讲授内容制作成PPT课件。根据课程特点,对每章节都设计了教学目标、典型范例、知识讲解、操作演示、课堂练习、要点总结等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灵活运用此课件,开展互动式授课。2) 实验指导。精心设计学生每次上机所需的实验指导,包括设计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提供实验素材、展示实验范例、进行实验评价等。“传递―接收”分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空间,为教师传授系统知识、启发引导、释疑解难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自主发现”分支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的环境,满足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凸显人文关怀。主要资源有:1) 授课视频。把教师课堂授课的全过程录制下来,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播放学习。2) Flash操作指南。把Flash实际工作的操作方法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只需点击课件流程图中的操作点,即可打开相应的操作方法的动画演示与文字说明,进行选择性、针对性的学习。3) 素材资源。笔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可再开发利用的素材类学习资源,素材类型包括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内容覆盖整门课程。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不仅方便了教师的备课与施教,更满足了学生自主创作、练习的需要。4) 案例参考。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灵活掌握Flash制作技巧,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笔者从Internet和往届学生作品中收集了许多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领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开发潜能。案例参考还包括一些链接的Internet资源,如闪客帝国、天极网动漫频道、闪吧等网站。5) 学科前沿。介绍动画设计理论与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自主发现”分支丰富而充实的学习资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深深吸引学生课后专注于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强化、补充、扩展和延伸。

1.2 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

一个网络课程就是一个教学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教学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设计者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策略。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是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形式形象、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可以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极富表现力。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启发引导,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抓住学生对情境中许多因素都感到好奇、渴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可有效地把学生求知欲、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进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与作用,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点。

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例如笔者课题组开发的2008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一等奖的网络课程《电动力学》, 针对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抽象难懂、也很难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厌学情绪的现象,在网络课程里创设了许多贴近生产生活的多媒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狭义相对论一章是课程的难点,网络课程中运用几段精心设计的视频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认识到电动力学只有在新的时空观基础上才能发展成为完整的、适用于任何惯性参考系的理论,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对论时空理论的愿望,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四维协变形式。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个体学习风格是不同的。英国伯明翰大学的Riding教授把各种学习风格类型归结到两个基本的维度:语言―表象维度(即信息感知维度)和整体―分析维度(即信息加工维度)[5]。语言―表象维度反映了个体对信息感知的偏好不同,语言型个体偏好文字信息,往往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可以轻松地理解抽象的文字;而表象型个体偏好具体的形象,喜欢生动的原理展示和实验模拟。整体―分析维度反映了个体对信息加工的偏好不同,整体型个体喜欢用整体性策略把握事物的全貌;分析型个体偏好用部分方式来组织信息。设计网络课程时,教学资源的呈现应侧重以语言―表象维度为依据进行设计,呈现方式尽可能多元化,最大限度地顾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情感态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电动力学》里面,建立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库,资源库汇集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的资源。语言型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文字教案来学习。而表象型学习者则可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形象资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网络课程要有亮点,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电动力学》的特色之一是教学资源丰富,同一个知识内容,提供有多种媒体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和描述,深受学生欢迎。资源库里的一百多个模拟动画,形象、生动、有趣,把复杂抽象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在启发引导、解决教学重难点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用过该网络课程的师生为此深感震撼。

1.3 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

笔者曾对本校中文、政法、计算机、生物、化学、数学、教育、物理、英语等学科专业的200名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即“你最希望网络课程能带给你什么”,专门用于收集学生对教师设计制作和应用网络课程的具体建议。结果表明:在拓展性学习资源的提供上,78.7%的学生希望网络课程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教材上没有的拓展性学习资源,以此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网络课程理应满足这个要求。

笔者课题组开发的2010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一等奖的网络课程《工业分析》,在提供拓展性学习内容方面,犹为出色。该网络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职业技能的培训,提供了一系列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具体应用的拓展性学习资源,遍及化工、建材、食品、环保、轻工、冶金、地质等领域。拓展性学习资源中提供有相应的参考书目、相关资料、相关链接和国家级职业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试卷等。该模块对教材知识作了深度、广度的拓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工业分析 》课程的意义,在没离开学校就已经了解并做好了从事相关职业的准备。此网络课件在教学应用中深得师生好评。

1.4 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结合

互动是网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目标、学习质量、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设计理念和制作技术上的局限性,互动性不足成了网络课程的通病。许多网络课程的互动模块不外乎就是一个“在线论坛”,进入论坛往往只让人看到少量与当前学习主题关系不太密切(甚至无关)的讨论,缺少能真正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深层次互动与高质量的讨论。因此如何构建更适宜的网络学习环境,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已日益普及。作为高校校园网络核心组成部份的网络教学平台,其基本特征为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自主性与协作性。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互动教学的功能模块一般有:“答疑讨论”、“课程论坛”、“课程作业”、“在线测试”、“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博客”等。利用这些模块学生可以轻松进行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师生互动交流、协助学习等学习活动;教师进入平台可以方便地实现布置和评判学生作业、网上答疑、网上考试、跟踪学生网上学习情况、统计学生分数、生成统计报告等教学活动。

笔者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将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使用,结果大大提升了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又显著降低了网络课程开发的工作量,可谓一举两得。

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的“答疑讨论”、“课程论坛”、“教学邮箱”、“教学博客”等工具,一方面师生间、生生间可以开展形式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的深层次互动,弥补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而浮于表面、难以深入的缺陷。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心里障碍,增强信心和动力。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基于项目研究的小组协助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利用教学平台的“课程问卷”、“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的功能,可随时提供学与教的反馈信息,为教师诊断教学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教学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 结束语

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是一项复杂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实践证明,通过前面所述的途径与方法设计开发的网络课程,在应用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S] 北京,2007.

[2] 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16.

[3]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7(8):22-27.

动漫设计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设计;手绘表现能力;训练;创新;快速表现能力;课程改革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当中,我分院正在认真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通过这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任重道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困难重重。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意义之大。姜教授的演讲信息量丰富,生动而又富有哲理。使在场的教职工深刻感受到了观念的冲击、信息量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视野,对职业教育内涵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解决了许多我院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观念上、理论上、实践操作上的问题,分析并深入讲述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建设重点与要点,使教师们启发颇深。

    速写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速写课程教学的任务有四个:一是观察方法与造型能力的培养;二是空间结构理解,三是画面黑白处理,四是技法表现。即通过对速写基本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一般来说速写的入门是从学习写生开始,写生画这种传递方式不是用语言来传递的,它是一种形象构成,传递一种情感和认识。学习速写的初级阶段可分为临摹与写生。写生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美术教学经典的学习方法。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大多都会涉及到造型、黑白等问题。研究造型与色彩是一切绘画与艺术设计都面临的两大课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速写课的老师逐渐认识到:继续沿用传统绘画艺术的套路教学,必然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产生较大脱节,尽管按照设计院校系科的教学模式进行速写教学,同样存在欠缺,不是很适合高职教育方向。课程组各位教师出于一种改革的自觉性,从速写训练的工具和材料上,已开始从教学示范中做出探索和尝试:比如高丽纸、牛皮纸、色卡纸、马克笔等。同时,已开始与专业课发生联系,逐步走向速写课程改革的轨道。

    加大了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特别是速写的教学改革,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大刀阔斧地展开。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要在特色上想办法,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两个特点”,并处理好“三种关系”,才能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行。

一、《速写》课程的全程教学,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

1.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安排。

    在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当中,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艺术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专业,毕业后的岗位方向绝大部分在中小型设计企业和相应的岗位上,相当普遍地被安排在基层的技能操作岗位。因此设计艺术高职培养的主要目标应定向在这一目标上,学习阶段主要解决表现技能,即手绘表现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创意能力。而速写教学在解决这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设置时,将速写贯穿于整个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2.突出了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多样化的交叉学科,手绘表现与纯艺术的绘画无论从形式或思维方法都大不相同。所以按照高职设计类专业实际出发,没必要过分追求绘画性质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因此,我们是从写生训练中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从应用的实际出发,融入设计创意主观形态、混合材质与多种工具表现方法,这样就大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表现性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调和突出“两个特点”:

1.强调设计意识,突出 “应用性”。

    在改革中纠正了两个偏向:一是绘画性较强的速写与设计衔接不密切;二是为改革而改革,摒弃写生方式,不注重基础,以电脑代替实际动手能力。从速写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中,坚持了一定量的训练原则(比如在学生学习的每次课后的作业中要反映到这一点,每次作业形式要新颖,不仅要有独创性,且数量多达20张速写),着重面向设计表现本质层面教学研究。给同学们留下相应的设计理论余地。同时重视写生训练,尽管写生的目标在这阶段仍然以写实为基础,同时也强调了设计的思维训练。

我国的设计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和任意性,无论是对技术层面的片面强调,还是认为画好画就能搞好设计这都是片面的。如今,正如滕守尧先生所说“设计成为了结合艺术是结合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那么我们对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和设计意识的强化并举就是切实可行的。学生的基础教育才不至与专业教育脱节。

2. 突出三段教学法,训练学生手绘能力。

    通过理论知识及临摹训练,写生训练,技法表现训练等三个阶段基础性、综合性、表现性速写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快速表现能力、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的关系,其次是处理好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关系等等。

1.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要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思想必须先行,学校的教职工尤其是院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必须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层次性和职业教育类别性,应该注重从职业性上体现其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行教改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转变教学思想、课程改革和教改机制。同时,要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光有理念,“课程改革”就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2.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 素质教育。就综合素质而言,高职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就职业能力而言,高职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全员参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实践,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实习各环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方优秀特色文化,使学生素质教育更加贴进社会、贴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