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文化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文化的起源

汉字文化的起源范文1

关键词:文化资源 商品化 旅游产品 发展思路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d227)

一、地方文化的旅游商品化

“商品化”是指原本不属于买卖流通和通过货币实行交换的事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化为可买卖和货币等价交换的商品的现象。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当今社会被“物、服务与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消费”所充斥,在此社会形态里,似乎一切物体皆可用于交换,并以有价商品的形式呈现其价值。地方文化商品化的原因盖因如此。在前现代社会中,文化审美活动只是少数上层人士的权利,“审美活动既是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又是其追求闲情逸致的方式”(李世涛,2008)。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审美逐渐成为大众性活动,同时也成为资本厂商借助审美符号刺激人们消费欲望的重要手段,在资本逻辑之下,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化景观逐渐成为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品。

地方文化本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生存样态的客观体现,但在消费社会里,人们对地方文化景观的“凝视”使其具备了潜在的商业价值。正如美国学者瓦伦・史密斯(Valene L. Smith)在20世纪50年代所发现的,在好奇心驱使下,游客们来到阿拉斯加,期望观赏和体验当地的爱斯基摩人生活,爱斯基摩民俗也由此成为一种可交换的商品。康乃尔大学的格林伍德(Greenwood)也有同样的发现,他发现西班牙Fuenterrabia地方为了吸引旅游者,会努力设法把当地的艺术、典礼、仪式、音乐和传统等文化资源变成可以销售的商品。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居民来说,游客对地方文化的“凝视”不仅意味着审美需求,而且也意味着商业机会。例如,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在政府、资本、专家和媒体等各方权力的介入下,经历了从衰落到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复兴过程,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资本作用之下,地方文化可以转化为新的商品形式,并通过参与社会交换而实现其价值更新。

二、武汉东湖文化资源的主要内涵

武汉东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积32.5平方公里。“东湖文化”是围绕东湖这一自然湖泊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围绕东湖自然地貌而形成的建筑、景观、园林、考古遗址、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以及由它们所传载、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与审美趣味(周德均、朱声媛,2007)。概括起来,东湖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山水文化资源

东湖风景区内有山峰34个、半岛120多个、山林5500亩,山环水绕、碧波万顷的风景是东湖文化资源的最大特色。早在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袁说友就有描写东湖的诗句:“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瑰丽多姿的自然山水使东湖具有很高的视觉观赏价值。

(二)荆楚文化资源

东湖地处江汉平原,荆楚文化是东湖文化发展的人文基础。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东湖已拥有楚城、楚市、楚天台、行吟阁、沧浪亭、屈原纪念馆等一批标志性的楚文化景观。

(三)宗教文化资源

历史上,武汉最早的寺庙头陀寺、华中名刹宝通寺以及东岩寺、修净寺、小塔寺等都建于东湖附近,其中一些寺庙兼具书院功能,成为文人雅士读书养性的地方,为东湖增添了不少的人文气息。

(四)科教文化资源

东湖科教文化的形成首先得益于近现代武汉大学的兴办和发展,“白墙绿瓦印碧波,书声琅琅伴涛声”,武大的兴办使东湖平添许多书香文雅之气(周德均、朱声媛,2007)。建国以后,环东湖地区又汇聚了华中科技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这里已发展为全国闻名的智力密集和科教文化集聚区。

(五)植物文化资源

东湖在植物观赏产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东湖梅园有梅花206种、荷花505种,数量为全国之最,这里同时也是国家梅花研究中心、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有樱花5000株,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区。

三、东湖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景区发展历史,东湖文化资源的旅游商品化建设可采取“区域整合+特色彰显+品牌塑造”的发展思路。

(一)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大东湖旅游圈”

长期以来,东湖风景区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区域内各单位各自为政,违法填湖、破坏植被等情况时有发生,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给东湖生态资源保护带来很大困难。2006年地方政府成立了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构建“大东湖旅游圈”理顺了管理体制。今后,地方政府应发挥新的管理体制的整合作用,从“大东湖”视角出发,发掘、发现东湖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变革,让分散的文化资源产生聚合效应,推动东湖文化旅游业发展。

(二)旅游开发体现文化特色

旅游业本身就是一项文化产业,它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东湖旅游开发应追求资源开发与文化特色的紧密契合,通过旅游服务和产品开发彰显其文化内涵。

(1)明确文化资源开发方向。区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具有复杂多样性,如东湖有生态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等多种文化形式,明确文化资源开发方向是后期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在工作方法上,东湖风景区可通过专家研讨、市场走访等形式,确立其文化资源的核心内涵和辐射内涵,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明确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2)确立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形象。旅游主题形象是景区文化资源精髓的集中体现,它决定了景区旅游产品的发展方向。对东湖景区而言,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其文化生态基质,东湖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文化东湖”、“休闲东湖”为目标,确立既体现山水文化特色又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旅游主题形象。

(3)合理把握东湖旅游产品的外显特征。结合文化内涵并合理把握旅游产品的外显特征,这是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例如,桂林“印象刘三姐”项目以山水实景演出为外显特征,展示了漓江民俗文化;陕西历史博物馆采用唐式建筑风格展示汉唐雄风等。东湖旅游产品的开发可在产品展示形态(如空间陈列、游线活动等)、游客活动方式(如静态观赏、动态参与等)、产品服务方式(如文化解说方式、服务人员的语言和仪态等)诸方面精心设计,使旅游产品在外显形态上体现出自身文化气质,如此方能打动游客。

(三)塑造东湖文化旅游产品品牌

旅游产品品牌是景区优质旅游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其表现方式是优质旅游景点和品牌旅游线路。基于文化资源优势,东湖可重点建设三大文化旅游产品品牌:

(1)“东湖国魂”品牌。以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行吟阁等与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相关的文化景观为载体,借助东湖端午赛龙舟活动,弘扬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死而后已”的精神,塑造“东湖国魂”文化旅游品牌。

(2)“楚地风韵”品牌。以磨山景区的楚城、楚市、楚天台、楚才园等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为载体,同时挖掘、开发具有荆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营造出浓郁的楚风楚韵文化氛围。

(3)“休闲东湖”品牌。围绕山水揽胜、湖泊休闲、水上娱乐、民俗体验、疗养健身等产品主题,开展登山、赏花、品茶、垂钓、观鸟、游泳、地方戏曲观赏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提高东湖休闲文化产品的参与性。同时,东湖景区应采取年票、一票通等形式降低市民休闲的经济成本,地方政府可通过增设公交线路、延长公交运行时间、开发水上交通线路等方式,为市民便利到达提供条件,拉近市民与东湖的心理距离,为东湖休闲文化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汉字文化的起源范文2

有趣的汉字教学课件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 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汉字文化的起源范文3

摘 要:通过对文字起源和形成的简单论述知道了汉字的主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汉字的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从而让我们对汉字有更加深入和系统化的理解,正确把握文字发展方向,以便于我们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字。

关键词: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有着文化传承的国家。汉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它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汉字的形成

1.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就像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样有着很多古老的传说。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最有名的要算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然而成系统的文字是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只是文字整理者或编辑者。文字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最初只是一些传递简单讯息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是原始社会晚期被人们刻在或彩绘在陶器上面,还有少量的被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这些符号比殷墟的甲骨文要早的多,它们可以说是汉字的源头。

2.文字体系形成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目前商代文字资料主要是河南安阳殷墟占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上的文字,被叫做“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也最能代表商代的文字特色。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在造字方式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字构形上看,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象形性,便于理解。

二、文字的发展

当一种成熟文字的体系形成之后,它要想延续下去必然要有一定改变和发展。作为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的古老文字,汉字的发展经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这几个过程。

1.甲骨文和金文

距今约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时代,可以称之为甲金时代。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汉字体系,其单字的数量已达到4000-5000个,足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于是便被叫做甲骨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2.战国文字――小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整个工作由丞相李斯主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以秦国文字作为规范的基础;二是将秦国已有的正统使用的籀文即大篆的形体,加以简省删改,同时吸收民间的字体中的一些简体、俗体字,进行规范。统一后的字为了与原先使用的大篆相区别被称为小篆。秦小篆书迹保留下来的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主: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都是小篆很好的体现。

3.隶书

隶书的产生也有一个传说。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且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假,我们知道隶书是在秦代的时候就产生了,但是他的兴盛却是在汉代。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汉代隶书蕴含着一种博大的气势,充溢着雄健的力量美。

4.楷书

楷书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因其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也叫“正书”、“真书”。到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了楷书的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和隶书比较起来,楷书的线条更平直,字形更加方正。具体说来,汉隶的笔势大多是扁方形状,向外摊开,而楷书笔势则大多是长方形状,向内集中。汉隶的用笔大多带有波折,粗细变化很大,而楷书用笔较平稳,在转折的地方是硬折,粗细变化相对少些。楷书的特点是:用笔规矩、结构严谨、重心平稳。是古往今来很多人习书的首选字体。

5.行书

行书起源于汉代,隶书还占主要地位。因此这时的行书则是隶书的简易流行书体。汉末的行书是隶书的手写体,带有隶意,晋以后的行书,是楷书的手写体,具有楷法。因此行书,则有汉末和晋后之分。东汉的刘德升,擅长这种便于挥运的手写体,写得“风华婉约”,独步当时。其实刘德升所创行书正如李斯所造篆书、秦邈所造隶书一样,只不过是在当时的民间流行书体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改造、提高罢了。行书通过王羲之的推陈出新糅进楷书写法才完美起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方便人们的使用,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化的过程。但是,是不是汉字的发展方向就是一味的简化下去呢?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的汉字除了书写交流等使用功能外,与其他文字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的审美功能以及它本身的文化内涵。过度的简化必然会让这些独特的内容缺失,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住了汉字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宝贵文化财产。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九州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汉字文化的起源范文4

关键词:字源文化 识字教学 应用策略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为了提高识字效率,一些老师开始探索将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特点和规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建立汉字形音义整字的联系,智慧情趣地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历史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识记汉字,培养汉字思维,潜移默化地继承中国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识字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源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使识字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一、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识字学习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不足。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对事物的感知以整体轮廓为主,辨别细节的能力差,观察的精确性低,排除干扰的能力差,导致低年级学生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体属性或整体轮廓。对精细的汉字不能做到分毫不差的地步。

2. 对生字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不能有意义的去识记生字。

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未建立,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3.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同音字、多音字等,让学生产生混淆。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能力的不足,不能指出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必须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对抽象的符号化语言――汉字难以掌握。在此外,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数量繁多、读音相差无几,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阻碍。

(二)教师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识字教学忽视基本理论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识字随意性强。

现阶段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课堂的表面形式,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对识字教学的基础――汉字的根本性质和构字规律更是置之不理。低年级学生在不理解汉字意义的情况下茫然地依葫芦画瓢,机械的抄写,导致书写的随意性较大,错误率较高。

2. 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师要对文字学理论和汉字构字理论有较强的知识素养。但现在的教师对这些都不熟悉,反而过分强调生字的字形、字义,忽视生字结构,使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流于外在形式,缺乏内涵。

3. 教师不能让学生学到的汉字及时运用。

学生学到的汉字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巩固,按照遗忘曲线,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只限于课堂。

二、字源文化的形式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其字数繁多,结构复杂,形体众多,音义复杂等,造成了其不易被学生快速便捷的学习。所以要借助字源文化。所谓的字源文化,彭万勇认为:“通过分析并遵循古人造字的原始思维,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从汉字的演变历程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下的内在机理。”汉字的字源文化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联系密切。许慎说象形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也表明象形字表现事物本身的形状。[2]象形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构字能力极强,所以象形字的基础地位是必然的。

(二)指事字

指事字也是历史最早的汉字,与原始图画有联系,有些字以象形字为基础。许慎对其的定义是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2]多数的指事字含有象形的成分,不同在于有一定的比较抽象的指事符号,且只能有一个部件成字。

(三)会意字

所谓的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符组成,来表达一种新的意义。所以会意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合体字。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以形会意)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以义会意)。

(四)形声字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比例最大,至今所达比例已超过90%。由此可见,形声字是富有活力的、有很大优势的构字方法。形声字是合体字,由两个部分构成,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或表义,或表音。因为形声字音义俱全,只要确定了义类,加上合适的义符作为偏旁,一个新的形声字就诞生了。

三、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字源文化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可以: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1]把字源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是将现代汉字与其原始的创字意图和原始面貌跨越时空联系在一起,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冲击,促使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识字的乐趣。

(二)提升学生汉字思维

学生通过字源文化中学习汉字,教师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汉字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会自觉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汉字。将字源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渊源和美感体验,当汉字的教学变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实效,孩子们在懂得汉字内涵的同时,也间接地培养汉字思维,学生会更加热爱汉字,热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对中国文化的继承

中国的汉字是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习了汉字,才能继承和传递中国文化。而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一定会对汉字的历史渊源产生兴趣,才去深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正因为字源文化对识字教学拥有如此大的优势,所以把其融入识字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尤为可行。那如何将其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呢?

(一)演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字的由来

象形字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文字,是由图形构成。人们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象形字的识字教学在于利用其特点,形象直观,有助于理解字义、掌握字形,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实物图,然后再展示具有实物抽象特点的黑白线条轮廓图,即象形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共同点。最后将具体字的演变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字的变化过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从图画到汉字的整体形成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象形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象形字的教学,教师也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点,让学生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义,记忆字形。运用实物教学象形字,教学效果直观又容易让学生明白。

(二)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规律

指事字是有指示性的符号,是心中的图像。所以对指事字要遵循指事规律,运用直观性的原则,帮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有效性。

教师要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直观教授。指事字大多数是由描述实物的象形字所构成的,可以借助实物来认识指事字。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完全,对于指事字所表示的意思会比较难理解,所以把指事字的原型展示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通过对指事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好地认清和掌握字形,纠正错别字,区分形近易混字。

(三)动画展示会意字的内涵,借助形象理解字义

会意字是由几个形体组合起来的,所以分析起来会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释义和辨形。会意字分为通过字形表意的义符和通过字义表意的义符。

在讲授会意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会意字,因为会意字多是由描绘实物形状的象形字和给象形字加记号的指事字组成,适合用实物讲解。[2]之后教师可利用动画等效果,把汉字的整体意义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揭示汉字的意思。而有的会意字要联系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加透彻。利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可以使学生认清笔画复杂的生字,理解字义,区分字形。

(四)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编制猜字游戏,增加识字趣味性

由于是形声字在小学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构字规律比较方便,造出的形声字半音半义,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从而有利于解释字义。

形声字的教授,教师也要显然学生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通过游戏来加强记忆。教师要通过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意思,不然学生会很容易就出现混淆。毕竟形声字是通过形旁来表示字义的,但声旁是一样的,教师如果不讲清楚,学生就会混淆。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学生理清思路。在学生理清思路之后,学会生字,教师要及时的巩固。在枯燥的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编猜字游戏,既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字义,又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五)重视规范写字练习,提升识字成就感

汉字拥有它独特的魅力,优美的楷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学完生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读写训练,特别应该指导好书写。书写时,教师要注重范写,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以及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等。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听写,这是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再认识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持久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当学生看到一个个优美的楷书在自己的笔下形成,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汉字的书写更加热衷,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识字的兴趣。

利用字源文化进行识字教学,尝试改变现有的识字教学方法,利用汉字自身的规律学习汉字,把学生从“地狱”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由被动便主动,积极参与识字教学中去。字源文化是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汉字,学生的识字效果会有所改善。但这只是我的理论基础,还未经过实际认证。

汉字文化的起源范文5

通过对汉语的考古发现人类思维起源于物质世界,也就是说人类的语言是由物质世界刺激人的感官后所产生的。

哲学最大的分歧主要在认识论方面,汉语考古的成果恰恰解决了哲学这一基本的问题。人的思维是从哪里来的?有些人认为世界是唯物的,有些人认为世界是唯心的。通过对汉语起源的解密,发现人的思维是来源于客观存在。

哲学并不像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所说的那么高深莫测。其实哲学是很简单的。哲学的本意就是人受到挫折后生存的学问,或是如何使人类避免受到挫折的学问,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

哲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人类生存的问题。而哲学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又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唯物和唯心是哲学的分水岭!一部分人认为人是上帝造的,一部分认为人是进化而来的。大家争论的焦点就是人和万物到底是谁造的!

西方的哲学家尼采说上帝死了,东方的哲学家却说上帝走了。不管东方也好,还是西方也好,都说明上帝已经离开我们不在了。

100万前年人类已经出现了。那也就是说,上帝已经在100万年前走了。既然,上帝走了,那我们就把所要研究问题的时间段落定位在最近的100万之间。

我们抛开那些无谓的争论,假设能够证明人类在近10万年间,人类的意识是来源于整个客观世界的。如果,这一点能够得到证明,就足以说明唯物论在之前的10万年间是正确的!

那如何又能证明人类的思维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呢?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也就是说,假设,如果能够证明人类的语言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除了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外,人的DNA也应该算是人体内的客观存在。

汉语是人类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没有间断过的古老语种,也可以说是人类语言考古的活化石。所以,研究汉语对中国人乃至人类的文明都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汉语最具代表性,主要是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很多的虚词、副词、形容词和介词等。假设世界是物质的,那汉语中的虚词、副词、介词和形容词都应该来源于实词,也就是一定来源于客观世界存在过的事物或是实物。

如何找到汉语语言中虚词、副词、形容词和介词对应于客观世界的实物,就是研究和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点。如果一旦这关键点被证明,也就证明了人类在近100万年间,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在100万年间就是相对的真理。把哲学引入时间概念称作哲学相对论。

不管任何民族,其语言起源的最小单元都应该是男女。由此推论,任何民族的语言起源都应该是男女。汉语也是一样,最早也起源于男女。由于男女之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所以,汉语的起源的根本就是男女的生殖器,即阴阳。阴阳即辩证。

由于汉语起源于人类生殖崇拜年代,所以,汉语大部分的字和词都和男女的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必然联系。这就是《德庶汉语阴阳理论》。

汉语有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就是同一个音有多声调的变化。一般,汉语同一个音多为四声。现发现汉语最早是通过同一个音的声调变化来描述同一事物的运动状态或运动轨迹的。

一般情况是现代汉语的第三声是事物的主题,二声一声是过程,四声是事物的结果。这一发现,称之为,《德庶汉语四声理论》。

汉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发展过程一样,都有一个缓慢的时间和空间的过程。大脑在接受外部世界和自身内部刺激的同时,产生了语言。语言先在少数人群中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不断地被多数人认同。语言随着岁月的流逝,不间断地传播,随着人口的不断扩大,语言的发展就越趋于成熟。当人口的数量达到语言所需要的最小基数后,语言趋于稳定,这就是语言的发展全过程。

语言从发展到趋于完善经历了漫长地时间过程。人类有些语种产生于1万年到10万年之间,也就是说当社会出现之后,语言才真正得以完善。这也说明不管任何语言从产生到完善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语言是时间和空间产物,也就是说,通过语言本身可以去追溯时空,从而找到人类语言中留存的远古时空的痕迹。我们把这一推理称作为《德庶汉语时空理论》。

不管任何民族都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而且,有文字的历史几乎都没有超过一万年。社会出现之后,由于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需要,文字出现了。这里所说的文字就是语言的代用符号。

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汉语的一个音代表一个实物,也就是最初一个音所代表的就是一个意思。随着汉民族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一个音所代表的字义也在不断地延展,所以,汉字又出现了通假字和同音字。

换话句话说,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汉语同一个音最早就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同一个音对应的是一个本源或一个实物。这个结论称作《德庶汉语同音字理论》。

汉字符号的形成是基于汉字的基本意思,通过想象和逻辑创造的象形符号,也叫象形文字。汉字符号的特点是由基础的简单的象形符号通过字义的逻辑关联,在平面上进行的有机拼图。所以,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符号里面蕴含着很多原汁原味的远古的语言信息。从汉字符号中寻觅信息称作《德庶汉字符号理论》。

通过《德庶汉语阴阳理论》、《德庶汉语四声理论》、《德庶汉语时空理论》、《德庶汉语同音字理论》以及《德庶汉字符号理论》,这五个汉语研究的基础理论,已经成功地打开了破解汉语起源以及汉字符号的大门。

现在已经证明了,汉语的虚词是由实词而来,形容词和副词也是由实词而来,介词助词也是由实词而来。实词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汉字文化的起源范文6

关键词:文字 汉字 字体设计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是世界文字历史上产生最悠久、体系最庞大、结构最复杂、形态最优秀的文字之一。考古发掘证明,汉字起源于原始绘画。在山洞的石壁上刻绘的、简单的、可拟物的壁画式符号能够把当时的一些思想、事物记录和保存下来,成为语言的另外一种存在形态,弥补了语言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今天人们看到的各种文字造型,多为象形文字的发展和延续。

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体例形态。可考证的文字发展形态根据时间顺序依次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真书)、草书、行书、宋体、现代汉字。汉字经过甲、金、篆、隶、楷、草、行等字体的沉淀,逐渐向更简化,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到了印刷字体的时代,产生了现在的印刷字体:宋体和黑体。随着文字体系的成熟,在这两种字体之下又延伸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字体—中宋,粗黑等各种标准字体。

二、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汉字设计与标志

标志设计与单个文字的字体设计关系密切,很多标志设计都是以字体设计为主。在标志设计中,字体变化比较抽象,字体的设计更要注重形态的美观。识别更加方便,可记忆特征更为独特。

现代标志设计中字体的设计运用非常普遍。在标志设计中文字的设计手法一般分为象形化设计和意象化设计。象形化设计是具象图形与文字在结构上的有机结合,图中融字,字中融图;而意象化设计,是通过设计使文字内涵在字的结构中加以展示,把抽象复杂的概念视觉形象化,让文字更具个性和表情。汉字既可表形,也可表意。“形”即可见性,“意”即可展性。在汉字设计过程中,如果能“以形写意”、“以意传神”,往往可收到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把北京的“京”和一个运动的人相联系,就是汉字象形化和意象化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汉字设计与平面广告

文字是平面广告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配合图形要素来实现广告创意,具有引起注意,传播信息,说服对象的作用。平面广告中,广告借用文字和图形产生了一种因果化的视觉效果;在欣赏广告设计的同时,文字以特有形态产生着一种自身的审美意识。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汉字的形式在其中又发挥着民族韵味的特殊意义,利用汉字的形态作为主要的形式去表达广告的内容,目的是能更快更好的推广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使所有承载着汉字字体设计的艺术载体更具有民族特性。因此,注重汉字形体没计,是增强广告设计文字视觉传达效果、吸引消费者有意注意,增强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汉字设计与包装

字体设计是否恰当,是包装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如何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欲,强化商品的品牌意识,已成为现代商品包装设计的重要课题。除了图形、色彩、编排外,包装上的字体设计是传递商品信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主要内容。包装设计中的文字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字体与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字造型与设计思想相融合,从而概括、生动、突出地表现文字的精神含义。如:生活用品字体设计要流畅,应该表现商品的格调、品位以及符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等。

包装上的字体设计是在起到说明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形象多变的特性,以及文字与文字,文字与产品图样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强化商品特征,提高商品形象,加深对商品特征的认识,其表现形式注重独创性和多样性,应从包装设计的整体来考虑,既要保证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又要有一定的变化。

三、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汉字作为传达与交流的视觉符号,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又与视觉设计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密切关系。视觉信息的传达与交流,是将物质世界经过视觉感知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作用的过程。它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其本质是通过视觉信息的传达为人服务。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设计,除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传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只是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而更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所以我们说,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是集传播功能、情感意象于一体的视觉表现符号,是平面设计中最直接、最明了、最迅速的信息载体。

个人认为,汉字对平面设计具有巨大重要意义。首先,汉字源于图画,属于象形文字。虽然经过数年的演变,与当初较为具象的图形已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但它比字母文字具有与图形更密切的联系。这是我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进行汉字设计的基础。其次,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融汇了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拥有书法艺术、多种字体和大量文字设计的形式与作品,这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可以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有益的启迪和深厚的文化感、历史感。再者,以汉字为主要设计素材,不仅可以使广大的中国受众更易于理解、接受,而且可以以此为媒介向国外的受众介绍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可见,汉字在平面设计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无论是汉字平面设计还是其他设计门类都应该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因为关注并致力于本民族文化传承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

总结

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字体与字体的版面设计对于从事平面设计的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和设计技能。字体在平面设计中基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单独字体的创意设计,二是字体在版面中的应用设计。单独字体的创意设计是在基本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而字体版面设计不仅要正确的传达版面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以符合视觉规律、富有美感的版面形式打动读者,使之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获得美的视觉享受。因此我们说,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甚至是画面的重心或创意所在,好的字体创意无形中就创造了平面设计中视觉的亮点,同时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铁周旭《文字设计与传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 万云青汪尚麟柳燕子《字体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

[3] 刘杰《文字设计》(西南师范大学)1997/6

[4]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

[5] 王受之《现代设计教育》(今日设计)2001

[6] 刘艺琴《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7] (法国)德卢西奥一迈耶《视觉美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8] (美国)本杰明、马丁内兹《现代美术与设计基础》毕盛镇/姜凡译

[9] 戚跃青《平面设计中文字的图形特征》(装饰)2000/2

[10] 柳林《字体设计与创意》(武汉大学出版社)

[11] 张福昌《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12] 李巍《招贴广告新视角》(重庆出版社)

[13] 谭冰玉《谈文字的装饰性》(中国美术教育)

[14] 丘斌《装演设计教学》(江西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