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学分制 县级教师培训 管理机制
《学分制背景下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是在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结合邵东县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实情,综合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课题经湖南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批准,成为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振兴教育,教师先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振兴的基石。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每一位教师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2011年11月,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湘教发[2011]61号),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8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指导性意见。党的十也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在当前这种历史条件下,教师培训机构要适应时代需要,实现工作转型。
我校在2012年底对参培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9%的教师对学分制并不了解,50%的教师对学分制的了解一般。针对教师培训管理,教师反映的问题集中在:①工学矛盾突出;②培训经费短缺;③培训实效性有待提高;④学分制管理需要加强。在新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学分管理,充分发挥县、乡、校的引领作用,构建适合农村教师培训的县级管理机制,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明确的回答。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建立完善的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机制,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培训的机会,进行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对教师专项培训的240学分和校本研训的120学分进行细化认定和注册登记,本着“重任务、增实效、创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克服教师培训内容单一、效果不佳、经费短缺等实际困难,解决教师工学矛盾,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拓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师资保障。这是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探讨教师培训的管理机制的构建,结合省内的学分登记管理办法,摸索出教师培训管理的有益经验,发挥“县―乡―校”三级联动功能,确保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的落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教师培训管理的科学理论,这是课题研究的长远价值。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从实际出发,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中,实施学分制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细化学分管理项目,将学分制管理运用到教师全员培训、学历提升教育以及校本研训中,确保全县教师本周期内有机会修满360学分;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包括人力机制、服务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全县教师培训架构优质平台;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从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快速、和谐发展,为实现邵东教育强县提供优秀的师资保障。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县教育局的政策指导功能。县教育局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教师培训文件精神,制定配套的措施和政策,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参加培训。将学分制作为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手段,对教师专项培训的240学分和校本研训的120学分的细化认定和注册登记形成制度,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师训经费按全县教师工资总额的1.5%纳入财政预算,为教师培训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同时县教育局在教师培训中还应发挥指导、监督、评价的功能,将教师培训同教师的聘用、晋级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有效推动全县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2)研究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转型。县教师进修学校必须树立“师训即服务”的工作理念,研究教师培训标准,在一线中小学建设教师培训基地,以一线中小学名师为主体组建教师培训团队,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创建大校本培训体系,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教师进修学校真正实现从原来的直接培训向全方位的服务转型。
(3)研究教师进修学校的功能定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县级教师培训的指导者、管理者、服务者和评价者,我校提出“精心指导、精致管理、精细服务、精确评价”的基本要求,坚持“四到位”:一是指导到位,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在县域内以开放、长远的眼光对教师培训工作作出合理规划和设计,从宏观层面进行指导,尤其加强对中小学的校本研训进行有效指导。二是管理到位,教师培训项目的规划和审核、教师培训学分的登记、培训档案的整理等都需要认真对待;坚持“一切为了教师成长”的宗旨,为教师培训提供软硬件保障,培训后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培训的新形式(课例研究、行动研究、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训),细化各项管理,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三是服务到位,树立为教师服务的理念,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承担项目的规划、课程的开设、师资的提供、信息的共享和后勤服务的任务,构建教师培训“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结合的计划制定模式,采取“联合”、“托办”方式等,在教师中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构建为基层教师服务的立体化网络;四是评价到位,我们以学分制为抓手,着重探讨从科学、合理、全面的角度来评价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力争教师培训后,从师德、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学科整体知识建构四个方面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培训的“高水平、细服务、优效果、好形象”。
(4)研究在学分制背景下,如何构建“县―乡―校”三级联动机制。三级联动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乡镇中心校、一线中小学的能动作用,为全县教师培训提供科学优质的指导服务体系。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宏观调控,在全县范围内统筹管理、做好教师培训的各项服务工作;乡镇中心校中观管理,落实教育局的政策,做好宣传,建设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校,为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保驾护航;一线中小学校微观组织,在五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研究在学分制背景下,创造性地构建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机制。一是人力管理,包括培训者团队管理和学员管理。在研究中加强培训者团队的管理制度建设,如任课教师准入制度、专家(名师)资源库、教师评价机制等;对学员管理,我们将强化学员约束制度、激励制度、成果评价制度。二是评价管理,包括对学员的学习评价和培训者的评价。学员评价主要从师德、教学技能、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学科整体知识建构四个方面进行,让学员参加培训后真正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培训者的评价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和参培学员的综合评价,实时监督培训者的培训表现,促进培训者自我提升。三是服务管理,将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注重课程的设计、运行和开发,做到按需施训,通过完善教师进修学校网络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建立一批优秀的教师培训基地和一线教学名师资源库,进一步强化后勤服务和经费保障制度。四是激励管理,以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各中小学为辅助,通过教师参加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评优评先,同时评优评先同教师的聘用、晋级、学分登记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变教师培训“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得参加培训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将以上四项管理融入学分管理之中,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进行细化,创新学分登记管理机制,制定符合地区特点的、科学灵活的学分管理办法,形成制度,让县内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完成360学分。
(三)、创新之处
在管理机制上大胆创新,构建“一制双线三级四位五新”的管理模式。一制主导:以学分制为主导,制定符合地区特点的、灵活的学分管理办法,有效促进教师培训。双线配合:县教育局政策导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双线协调配合,保证教师培训收到实效。三级联动: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宏观调控,乡镇中心校中观管理,一线中小学校微观组织,为全县教师培训提供科学优质的指导服务体系。四个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评价到位,四位一体,保障教师培训有序有效进行。五项创新:研究教师培训标准,建设培训基地校,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探索培训新模式,构建大校本研训体系,实现五项工作创新。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在2012年底,课题组用自编问卷对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的推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2013年4月中旬,课题组深入四个实验基地校进行调研,了解一线教师对学分制管理的想法,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收获了教师的建设性建议。
行动研究法。边工作边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实施方案―反思改进―总结评价”六个步骤,让我们的课题立足于教育第一线,立足于课堂。我们选取两市镇一完小、两市镇四中、杨桥镇和仙槎桥镇三中“一镇三校”作为实验基地。四个实验基地能充分体现办学上的示范性,教学上的指导性,管理上的科学性,发展上的前瞻性,建设成为学分管理的实验室。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全面推广,把培训基地校逐步建立在一线中小学校,用于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同课异构研讨、培训成果展示、主体论坛、经验交流和培训跟踪服务等活动,为全县教师培训提供一个示范性窗口。
文献资料法。查阅我国教师培训资料,在文献中发现教师培训存在的不足和应对策略,深化课题的研究。北京、沿海江浙发达地区的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卓有成效,我们将结合县域内实际,有选择性地将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以推动我县的教师培训的发展。
2、实施的步骤
本课题拟用两年时间(2012.10―2014.10)完成。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2012.10―2013.03)。做好课题申报的各项工作,完善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全面研究(2013.03―2014.06)。课题立项后进行全面的研究,深入研究县级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创新、内容的选择、资源的开发,研究“县―乡―校”三级联动机制的构建,研究教师培训的人力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评价机制的构建等。在研究中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力争圆满地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结题验收(2014.06―2014.10)。 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预计在2014年10月系统归纳,提升研究成果,完善研究的理论建构,并结题请专家组验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01.
[2].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2011.11.
[3].邓仕煌、薛剑刚.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加强;机构;管理;确保;安全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14-02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安全教育是各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能保证其它工作和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总局30号令),指出:“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并对培训学时及考核发证、复审、监督管理、罚则等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安全培训机构是开展安全培训的载体和基础,是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相应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知识传播的有效工具。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培训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健康发展,制定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44号令),重点对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参训人员的分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的承担等事项进一步明确。作为安全培训机构,我们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不断加大对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严格按照国家对培训机构相关资质要求和省有关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复审评估标准开展工作,做到:内设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到位并符合相关要求,教学及生活设施完善,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结构符合省局相关要求,实验、实操设备、场地满足培训需要,各项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健全,后勤保障有力。并不断加大对软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培训教学及生活条件,为持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2 不断提高培训机构教师素质,确保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
培训质量是安全培训工作的生命线,而在整个培训工作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培训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首先,制定适合本机构的对专兼职教师实行选聘、考核、奖惩及淘汰制度,结合认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教师的选聘要符合省规定的师资基本条件;其次,所选聘的教师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培训教师岗位证书》后,方可上岗执教;再次,保持专职教师队伍稳定,并不断补充新任教师数量,完善培训教师档案。
第二,注重教师能力建设。首先,保证教师按时参加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每年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次,制定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措施并认真实施;再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教学研讨活动,适时组织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一周的现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保证教师培训学时符合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要求。
第三,积极开展培训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培训理论和项目策划研究,认真分析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包括培训目的、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方式方法等内容的培训方案。为政府机构或企业提供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安全咨询服务活动,鼓励教师在报刊杂志发表有关安全培训方面的论文。
3 加强教学管理,推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安全培训按照规定的安全培训大纲进行。注重过程管理,学员档案实行微机管理,培训班档案一期一档,装订成册,分类编号。严格按照审批计划所规定的时间开展培训工作,学员管理执行考勤制度和听课证制度;根据授课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选用讲授、研讨、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推行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在线考试;积极开展学员评教活动,要求达到学员对课程设置、教师、授课内容、组织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满意率不低于80%,学员经培训,考核取证率不低于90%;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进行书面总结,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认真整改;通过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学员及所在单位对培训质量与参训效果的反馈意见;并逐步实现常态化,以促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4 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培训方法,大力提升安全培训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第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常抓不懈”的安全意识,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取得安全资格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第二,要创新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安全生产培训要不拘形式,注重效果,按照“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参与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内容应该有所区别。比如,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应侧重于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意识的强化培训,确保其在工作中起到积极带头作用,从爱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健康出发,重视安全生产,做到不违章指挥;而特种作业人员、初上岗人员等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往往因安全思想淡薄,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不懂,对生产中危险程度不够重视,而引发安全事故,针对这样的群体,应增加安全事故案例教学内容,以案释法,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措施教学,增强其自身保护意识,杜绝违章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内容。
第三,更新培训手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大学员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开展讨论互动教学、现场演示观摩教学、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克服简单、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增强其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寓教于乐。
5 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
第一,做好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安排专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讲解。
第二,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严格按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许可的范围开展培训,资质证书不出借、出租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对专职负责人、专(兼)职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服务保障人员等岗位职责,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班主任跟班、学员管理、考勤制度、听课证制度、教学质量控制、培训评估、培训反馈、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制度,特种作业各类别(工种)培训安全操作规程等各项制度,不只公示上墙,更要熟记于每个人员的心里,并认真践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费,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对培训资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投诉咨询电话、收费标准等事项进行公示,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学员的监督;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年度评估检查。
总之,安全无小事。只要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加强对安全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就能够确保安全培训质量,为安全河南创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豫安监管[2012]99号文件
[2]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0号令)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范文3
一、项目实施主要做法
1.统一认识,加强“国培计划”的宏观指导
(1)统一认识,抓好落实。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培训院校,认真领会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培计划”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文件,统一认识。
(2)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省教育厅成立了“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厅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厅长、财政厅副厅长担任副组长,负责项目统筹组织。在师范教育处设国培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检查项目实施。
(3)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实施工作。省教育厅分别召开全省启动实施“国培计划”视频动员会、师范生置换脱产研修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
2.确定标准,认真遴选培训机构和学员
(1)为规范管理,保证培训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2010年“国培计划”――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申报和项目招标指南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颁布邀标通知,邀标通告;制定培训机构评审标准,组织专家组遵循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原则,遴选申报单位。确定由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师研修网、继续教育网等13家省内外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2)组织各地完成了26 200名参训教师的遴选工作;组织六所省内高等师范院校遴选顶岗师范生3 000名,以2:1的比例,与全省129个县1 073所农村学校的1 500名教师对口安排。
3.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1)加强调研,突出培训的针对性。省教育厅、各高校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发放问卷等,了解教师需求,调整、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2)确保质量,组建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40%,省域外高水平专家不少于1/3的要求,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教学。
(3)强化管理,严格考核。省教育厅明确规定,各高校对培训教师、师范生要有考核,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按规定完成研修任务,全程培训考核合格者,获得当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5个学分,其成绩作为所在学校该学期绩效工资的考评依据。对表现突出的师范生在评先评优、就业推荐、报读研究生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二、主要特色和效果
1.主要特色
(1)完善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制定了《“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一线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和《“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实习师范生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培训管理。
(2)探索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分两个阶段(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在岗研修),三个环节(远程学习、经验交流、思维拓展),一个结果(实践结果考核)。
(3)创新培训课程结构体系。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则采用三个课程模块安排教师的研修。一是学科培训课程模块,提高教学问题解决能力,以必修课形式开设。二是跟班研修课程模块,学习成功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策略,以必修课形式开设。三是非学科培训课程模块,拓展知识结构,分科技、人文、教育、艺术四大类,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4)建立一批培训基地。通过“国培计划”的实施,逐步分层次、分学段、分学科在高水平院校建立云南省农村教师引领性专项培训基地,在省内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云南省农村教师专项实训基地,完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2.培训效果显著
(1)做到了“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我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共培训教师29 200人,涉及16个州市,129个县区,初中13个学科,小学12个学科,3 445所学校。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范文4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赌博,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04-02
“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因地制宜做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重要举措,这个项目本身崭新的培训理念、创新的培训模式使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受益。
该项目从2010年5月份启动实施至今,在北师大项目组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各实验市、县(区)的努力探索下,实验项目进展顺利。数学分层测试和攀登英语实验课的效果正在显现,学校特色建设也正在向清晰化、特色化的方向迈进,参与实验的8个县(区)的74所(目前是77所)实验学校对这个项目从最初的心存质疑逐渐转变为参与热情高涨、认可和好评,我们有理由相信,实验项目是成功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培训理念变革。无论是教师培训还是校长培训都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培训”,取而代之的是“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激励教师校长主动学习;关注的是课堂、学科教学和学校特色发展,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学校发展变化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标准。这是个培训项目,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
二是培训机制改革。对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建立“小学+政府+大学”的联动机制,整合培训、教研优质资源,使培训学习不再成为教师和校长的负担,极大调动教师和校长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培训模式创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集中培训,更多的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专家与一线教师校长面对面,开展连片教研;建立教师校长个人学习档案,搭建教师校长与专家组沟通平台,进行日常跟踪和指导,时刻关注教师校长成长变化。
四是培训管理规范。体现在组织管理体系的严密和顺畅,体现在实验区的遴选的一整套程序,体现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体现在过程管理当中的《简报》和联络员制度以及年度评优制度,体现在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便捷化,还体现在本项目有专门的管理办法等等。
五是顶层设计科学。这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实施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整合多项国家级科学实验成果;理念先进触及根本,以教师校长素质能力提升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方法得当注重落地,确立了“一帮、二扶、三促进”的实施原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北京经验与广西实际相结合。
六是项目人员敬业。这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敬业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一年多来,无论是北师大专家组,还是实验区项目人员都十分努力、非常敬业。特别是北师大项目组的专家们,无论是精心研制方案、集中培训前的充分准备,还是走访5市、8县(区)70多所学校,与每位校长――座谈、听了几百节课……这一切都在阐述着敬业,是实实在在的抓落实。
当然,项目也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下面,我想就做好后续实验项目工作并进一步推广谈几点意见。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
在2011年5月,我厅印发了《“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办法》中对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不同实施主体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2011年北师大项目组专家集中下校指导、联合各实验县区组织的几次混合式连片教研活动,以及组织校长进行学校特色建设方案研讨活动来看,实验区教育局都比较重视这个项目的开展,但不同县区重视程度不一。今年我厅从师资培训专款中给每个实验县区一定补助经费,这次我们还会对获得这个奖项的县区给予更多支持。
各实验市、县(区)教育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统筹协调,尽量在政策、经费、教研资源等方面对项目给予保障,确保项目能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只要实验做得好,能够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教育厅也将会加大力度给予支持。
二、充分发挥项目各类人员的作用,形成合力夺取最后胜利
本项目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验刚过半,后面还有很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还没有理由松一口气。工作方向已经明确,路线图、时间表都已经制定好,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各类人员的作用,齐心协力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各实验学校校长作为本校实验项目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应充分领会项目执行理念,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配齐所需实验设备和师资,保证实验课程课时符合项目要求,积极推动本校各子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各级教研员要将实验项目的指导工作纳入到自身日常教研工作当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多途径搭建教师交流平台,确保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各实验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项目理念的认识,身体力行,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尽可能搜集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和活化课堂情境,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与教研员和项目专家沟通,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加强自治区级专家队伍建设,是我们本次年会另一项重要活动。在此之前,我厅已经对自治区级专家队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相关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实现项目成果向更大范围推广,我们希望自治区专家们要积极配合北师大项目专家的工作,切实担负起对本项目的指导作用,及时总结实验县(区)先进经验,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切实贯彻落实“一帮、二扶、三促进”的项目工作思路,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和本地化,实现项目成果在我区更大范围辐射和推广的目的。同时,要及时跟进了解各实验学校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定期到实验区、实验校检查指导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关注和培育一批成熟的项目实验“种子学校”和“种子教师”作为我区未来项目推广的优质资源。
三、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做好项目推广工作
在谈项目推广之前,我想先谈三个观点。
(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师成为了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国培计划”成为了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第一个推出的大型教育项目计划,其意义超出了培训项目本身,这是一个国家导向,目的就是要尽快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让教师能够承担起促进教育改革的重任。同时也表明,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种硬件条件都将很快跟上,教师将有可能再次成为教育改革的“短板”凸显出来。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走过了“依葫芦画瓢”阶段,需要教师的驾驭能力和创造性。而我区的教师队伍中由民办、
代课教师消化而来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底子薄、结构不合理是我区教师队伍的现实。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我区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二)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关于这点就广西的经验和案例就得到证明。上个世纪末我区启动实施的“21世纪园丁工程”、2011年上半年刚结题的“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目前还在开展的“特级教师工作坊”和“名师工程”,还有就是今天我们这个会的主角“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项目”都已显现或正在显现其成效。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培训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求也不同。在现阶段,要求有专业的支持服务体系来作保障,要对一个区域的教师队伍进行整体规划,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组织实施。不能认为盲目地开一些培训班就是在搞教师培训,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是教师培训取得实效的法宝。目前,我们教师培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经费问题(虽然经费也不是很足),而是工学矛盾和培训的效果问题。目前的成功案例,要么是骨干教师培训,要么是在若干个县域进行试点和实验,也就是说范围都不是很大。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的是整体和全员,目的是实现县域均衡和全区相对均衡,而不只是局部或重点。因此,创新培训模式、选择适合的实施策略就显得特别重要。模式可以有不同,但是必须能切实解决问题,而且要能复制。它的特点应该是关注课堂、以校为本,是一个学校的全体老师在参与而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在实施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本,是一个班的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更不是老师在表演。唯有这样的效果,我们才敢说我们的培训取得了实效。我认为,我们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个项目能够做到这点。
因此,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在我区做大做强。南宁市教育局最先把握了机遇,在2011年8月份率先在全市所有县区推广了这一项目,北师大项目组已组织一批专家进入南宁市每一所实验学校进行了实地指导。当然,实施项目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至少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和技术力量作支撑。一下子全面铺开,我们的条件还不成熟,且不说经费问题,就是专家力量我们也还没有准备好。自治区做了示范,各市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申报,有的市实施有“明德项目”,“明德项目”与本项目一脉相承,可以结合开展。有些地方条件还不成熟的,可以和师范处联系先推广“中英项目”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在“中英项目”基础上为南宁市做了一个专门针对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发展项目计划,有积极性的市也可参与进来。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必须讲求实效,不能只是给教师灌输一堆新概念,但课堂形态、教学行为却是老一套。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范文6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张祖春主编)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宁德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海岛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水门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年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
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
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
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