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1

一、评价制度亟待完善

现行的评价制度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它只重视教师教学的最终效果,以学生“分数”论高低,把“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依据,“分数”也是学校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分数第一”的指标管理模式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教师的评优、晋职、升级,甚至奖金发放都是根据教学的成绩而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获得学校领导、同事、社会、家长的认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可以推想,教师又怎么能全身心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呢?

二、人文关怀严重失衡

现在许多学校都很重视建立健全校规校纪,目前一些学校热衷于形式化的规章制度建设,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管理变成了检查。这种管理制度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人情味,忘记了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过程也被程序化、标准化。这样的学校管理制度有悖新课改的理念,如果不改变,教师是不可能静下心去进行教学改革的,即使做了也是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

三、民主管理监督欠缺

目前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在这一管理体制下,相当数量的校长滋长了权力的欲望,认为自己当校长就是大权在握,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所谓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成了一句空话,从而排斥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新的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个性的张扬,需要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的校园里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也就很难踏实认真地进行下去。综上所述,学校管理制度重新构建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中小学制度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

第一,要了解教师。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师的感受,要深入教师中交流,多找教师谈话,了解教师的需求,掌握教师的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特别是了解教师的内心需要。只有在了解教师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学校管理制度,才切实可行,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

第二,要尊重教师。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既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又要立足做到尊重教师,使制定的制度充满人文关怀。同时,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有一定弹性,要理解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与创造性,要给教师创造性的劳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做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如果学校制度定得过死,教师就不会有时间学习研究了。

第三,要发展教师。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学校的管理构建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对优秀人才要舍得投入,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树立名师意识。同时,以新的理念制定学校教师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制度,克服教师培训进修仅仅是教师个人行为的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经费,虽然短期内办学成本高了,但效益却是长远的。如果一个学校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指点,又让教师有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的机会,那么该学校的教师在专业水平的提高上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二)教学民主充满生机活力

课改的核心是“教学民主”,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化,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转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推行学校民主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倡教学民主,这个转变无疑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因此,我们重新构建学校管理制度来保证教学民主,来确保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大力提倡教学民主,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将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民主的实施者是教师。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民主意识,又怎能奢望他们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的培养呢?然而,教师的民主意识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民主的苗子需要我们的领导去培养、浇灌,需要我们的领导尊重每一位教职工,给教职工民利,使每个教职工都有主人翁意识。在管理体制上,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参与原则。

(三)精心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称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是影响其能否取得成效和取得多大成效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它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士气,加强信任感,改善人际关系,深化课程改革,形成积极支持教师创新的舆论氛围。第一,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第二,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三,重视教师个体人格、职业素养、教学风格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工作需改进的建议和专业发展目标,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总之,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不能求同划一,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以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2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是指学校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被师生所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负功能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松散化、教学工作边缘化和教学研究原子化三个方面;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背离、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依附资源与契约资源分异是其产生的原因;保证制度文本合法性、制度执行适当性、制度变迁连续性、制度资源匹配性是其消解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教学管理 管理制度 合法性危机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制度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仍然陷入重重困境[1]。那么,为什么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应有的效力呢?很多学者从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执行力和科学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相关研究。根据新制度主义的观点,作为一种制度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想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应有效力,其本身首先要获得制度相关客体/主体的认同和接受,取得应有的合法性,否则就会陷入合法性危机,影响制度实施效果。本文从制度合法性角度,探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内涵、表现、原因及消解问题,以期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内涵

马克思・韦伯最早从行政管理角度阐述了合法性概念,并认为合法性是习俗、利益关系等纯粹情绪动机或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之外,统治得以巩固、稳定的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资源[2]。按照韦伯的观点,合法性既包括适合法律法规要求,也包括适合社会文化习俗要求,还包括适合重要人物的要求。制度合法性本质上是指制度在社会上或组织中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同。学校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指学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管理制度发自内心的认同程度[3]。制度合法性危机与制度合法性相对应,是指由于公众对已颁布的管理制度产生了认同危机导致其难以有效地贯彻落实的一种现象,包括理性认同危机和情感认同危机两个层面。理性认同危机具体可分为手段危机、主体危机、价值危机、程序危机,其决定了制度“合不合法”的问题;情感认同危机则指利益相关者在心理、情感上对制度的认同危机,其决定了制度“有无效果”的问题。一般很难区分认同危机是在理性层面还是在感性层面,人们大多只关注对某一制度一个总体认同程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是指学校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被师生所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负功能的现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可以表现在单一的某个规章或条款上,也可以表现在一整套教学管理体系上。由于内心没有真正认同和接受,利益相关者往往对教学管理制度采取消极接受或策略化遵守行为,这导致制度表面上仍在运行,而实质上已名存实亡。

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表现

1.教学组织松散化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危机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其“口服心不服”或“口不服心也不服”等行为上,在具体形式上就表现为组织“松散现象”的此起彼伏,随处可见。如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关系,隔阂逐渐增大;教学管理干部与普通教师之间彼此对立,彼此相互指责;二级部门之间各自为阵,以局部利益为重,缺乏有效的合作;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相互埋怨,缺乏默契与合作。这种长期的组织松散问题最终必然导致组织“离心离德”,内部凝聚力下降,师资队伍不稳定,有利于学校基本职能发挥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育人环境难以营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共享价值观难以形成。

2.教学工作边缘化

从内心里没有认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越来越少,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副业,且慢慢习以为常或理所当然。虽然很多学校制定了像《教师教学规程》、《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之类的教学基本制度,对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范,可是照本宣科、随便对付的课堂教学仍然很常见,教学工作逐渐被边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虽然日益庞大,但敷衍了事,不务正业的“懒政”现象也比较普遍,把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步边缘化了。由于缺乏实质上的工作重心,学校内部的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指责和埋怨越来越多。

3.教学研究原子化

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显性知识的迅速传播和隐性经验的明晰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教学管理制度僵化,学校教师被迫独立地从事着机械重复的劳动,观念封闭,视野狭窄,只能关注眼前和局部利益。例如,现在许多学校实施以工厂理念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促使教师把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仅仅当作获取“工分”的一种手段,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研究机制难以形成。普通教师很难对学校管理制度及管理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而往往以容忍、冷漠、被动方式来表达其态度,无法体验到教学工作的乐趣及教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在教学研究和投入上的这种对制度的消极态度影响了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1.制度制定: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

获得合法性的制度必须保持适度灵活性,体现服务于师生的价值取向,保证程序上公开公正,机会上平等地对待不同利益相关者。根据合法性要求,学校现有的很多教学管理制度本身质量较低。具体表现在:(1)程序危机。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坚持程序上的公开公正,往往缺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忽视教师的参与。(2)利益危机。制度常常为部分利益集团所左右,利益和资源分配方案偏向部分利益相关者,广大教师的合法利益经常受损。(3)价值危机。很多制度坚持消极的x理论假设,在价值上固守控制思维,抛弃了服务师生的管理价值取向,管理的机械化和考核的过度量化使教学管理制度也从“促进教师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的极可怕的魔杖”[4]。(4)规范危机。一些学校把教师教学活动的整齐划一和一致规范作为教学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一种绝对的规范性,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些制度在程序、利益、价值和规范上的不合理性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厌倦,与教师内心期待发生极大错位。

2.制度执行: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背离

制度执行和扩散是利益相关者不断互动博弈的动态过程,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1)人情危机。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因照顾某些人情关系,而妥协退让,因人而异,执行不到位。(2)妥协危机。制度既是约束行动者的规则,也是激发行动者的使能器,因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要约束行动者的行动范围,也会受到多方行动者谈判妥协的影响。(3)竞争危机。由于当前学校组织边界受到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侵蚀,学校越来越行政化、庸俗化和物质化,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受到多方力量的挑战,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自然也受到来自与社团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科研活动等方面制度的竞争。(4)道德危机。按照制度的本源表达,学校管理者应是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的主体而不是获取制度利益的主体。但是由于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者往往利用信息优势钻制度“漏洞”,管理者与教师界限的模糊也很会使教学管理人员集“裁判员”与“运动员”身份于一身,利用双重身份实施败德行为。因此,现实中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受到人情、竞争、妥协及道德危机的影响,制度的本源表达和制度的实践效果往往相背离。

3.制度变迁: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

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为教师教学活动和行为选择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增强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信念认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内外部环境经常性的急剧变革,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调整相当频繁,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必然导致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稳定的预期和认同。

4.制度资源:依附资源与契约资源分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认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管理者拥有相当丰厚的合法性资源[5]。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物质激励措施开始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普遍化,同时教师与学校间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教师流动、离职现象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而目前学校的规章制度依然是以数字量化资源和身份依附资源为基础。由于精神激励法所能发挥的作用越发有限,学校过度依赖物质激励。因此,现实中教师-学校关系的变化导致制度实施资源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制度实施理念和方式仍然固守传统,这必然导致制度在实施过程遇到抵制。

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消解

1.理念转变:保证制度文本的合法性

现代教学管理必须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形势,用基于知识经济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替代基于工业模式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从传统的基于控制主义的监控思维向基于互动主义的服务思维转变,明确服务于师生教与学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宗旨;从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专制式制度制订程序向上下互动的双向式、民主式制度制订程序转变,保证制度决策的公开透明性;在坚持师生利益第一的基础上,从以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主导转向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各方合理利益的诉求;以人为本,从过分强调教学管理规范的效率性和统一性向适度保持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与和谐性转变。

2.决策变革:保证制度执行的适当性

很多学校在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时,由于过度集权,有关制度利益的决策权实质上多数掌握在个别重要的人物,如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等人身上。决策权的过度集中降低了制度执行过程对人情、妥协、竞争和败德等行为侵蚀和影响的抵抗能力。因此,学校在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时,还必须设计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体系和教学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中从人治管理转变为法治管理,从全能管理转变为有限管理,从权力管理转变为责任管理,从人治手段转为法治手段,真正实现教学管理行为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强化制度执行效果。

3.变革引领:保证制度变迁的连续性

中国正经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型,为适应全球竞争需求,国家层面的教育教学频繁改革和科学技术推动的教学理念及手段急剧变革已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新常态。在外部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强大压力下,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也就不可避免。为了保持教学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预期性,学校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认识教学管理变革的新常态,提高变革预见性,不是被动适应管理变革,而是主动引领管理变革;通过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保证内部教学秩序和机构的相对稳定性;使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从激进式向渐进式、从集权方式向民主方式、从断裂式向连续性、从单一调整向体系优化转变。

4.环境优化:保证制度资源的匹配性

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等大制度环境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与身份依附关系相关的教学管理硬性合法性资源的合法性效力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逐渐丧失。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不断建构和优化内外部制度环境,从重物理环境向重文化环境转变,在制定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规制性制度的同时,更要加强良好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认知模式的建立与典型化,重视规范性制度和文化-认知性制度等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补充和调节作用,强化软性合法性资源的构建与管理,实现软硬资源的合理匹配和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 张富安,靳敏.崇尚教学学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2] 余华.管理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反思与超越[J].求索,2008(7).

[3] 曹云亮.高校管理制度合法危机现象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4).

[4] 包德鹏.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04(4).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制度 建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规模增长显著,而且学科专业也日益呈现出多科化和综合化的趋势。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高校的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8148人,在校生达到万人和数万人的学校更是不在少数。并且这些高等院校保留单科性学科专业结构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他们绝大多数都在进一步构建和强化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架构。而且,现在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增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已是现在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转变教育和管理思想,逐步构建一套和谐、高效和科学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1.以人为本是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实需要

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尊重现代教育价值观的调整,逐步从社会本位价值观向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平衡发展过渡,把人的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保障学术自由、学习自由,才能克服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刚性过强、控制性过强的弊端。正如别敦荣教授所言,“一种与人的行为表现相关的制度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是否体现人的尊严至上,尊重人的价值,反映人的发展需要,保证人的权利,直接决定着这种制度能够对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人起作用”。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此一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管理制度对人的重视有密切的关系。

1.1教师的自主教学和教学自由需要以人为本

高校教学管理与其他管理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强调被管理者的工作自由和工作自,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的自由、自,教学自由和教学自本身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形式。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高校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产品,而是教育学生如何完善自己,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自由和教学自。但仅仅强调教学自由、教学自,似乎又存在教师责任意识淡化的危险,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关怀,要在制度规定中给予教师应有的教学自由、教学自。同时,也要对其责任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个体权力和权益,如在教学管理上的发言权、知情权、决策权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要实现教师的价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1.2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从学分制、选课制的实行到弹性学制、导师制的推广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导向。但由于受旧的观念和制度的束缚,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诸多不符合以学生为本要求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限制学生的求学意愿。高校设置的专业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术领域,学生是否能够选择就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否在可以发挥自己所长的专业学习,不但取决于学生的选择能力,而且还取决于高校给予学生的选择空间。第二,忽视学生的利益。保护学生的利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这不仅应当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且应当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上。第三,不尊重学生成长中的失败或错误,成长的代价过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就是为这一特殊的群体所开办的,以便他们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会做事到学会做事、由不会做人到学会做人。第四,未能与时俱进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高校就应当承担起终身教育的责任。

2.构建保护学术自由和学习自由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有两大目标,一是维护高等教育秩序,二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代高校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改变高校教师的薪酬体系,提高高校教师待遇,保持他们科学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做好学生的调研工作,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尤其是增强关于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要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学校在制度制定、宣传和后勤保障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通过增加奖惩力度和树立学生模范营造一个有序竞争和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12

[2]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09)

[3]刘根厚.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制度管理 人性化管理 学校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作为用人来教育人的场所——学校,“以人为本”就更摆在突出的位置。学校管理“不是把教师和学生管住,而是最大限度的解放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释放每一个成员的最大能量”,变压制式管理为解放式管理,才是管理的真谛。

一、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理论基础

学校管理制度是指适用于“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所以,制度本身必须是带有强制性的。人性化,是尊重个人的意愿的体现,而个人意愿必然体现个人从自身出发、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现个人自身利益的主客观想法。这就必然造成“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的共性要求和“人性化”体现个人意愿的矛盾冲突,直接表现为学校制度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内在统一。从管理理念的发展历程来看,科学管理阶段和人性化管理两个阶段。从管理的目标看,二者管理的目标一致。科学的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都是为了特定的管理任务实施管理,以更好的完成工作,达到由管理而带来效益。人性化管理由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发展为一种以围绕人的工作、生活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加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从管理的策略来看,制度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和载体,人性化的管理依靠蕴涵人性化的制度来实施,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内在统一的。

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基石

人性化的管理既然是以人为管理对象,围绕人来开展工作,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奠定人性化管理的环境基石。

1、树立博爱思想,营造人文校园。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被“物化”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此,在学校的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

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个人修养。一所好学校,其声誉不是靠吹捧出来的,而是全体教师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要尊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要激励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要尊重教师人格的自我完善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其次,学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高高在上,应该是一个服务者。第三,要有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做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让学生快乐地成长。第四,要有容人之不可容的气度。作为领导者,要本着看全面、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这一立脚点去看待教师,要坚持举大功而不记小过,举大善而不计小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3、管理要把“以教师为本”作为管理的出发点。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自身特点,使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其成为学校的“主人”。

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相互融合,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管理的策略。

策略一:实施民主管理。所谓民主管理方法,就是发扬民主,让教师参与到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的热情,使之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实施民主管理方法,必须做到:1、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和教育工会的职能作用,对于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决策,不仅要集思广益。2、要实施校务公开制度,方便教师进行民主监督。3、校长通过召开教代会和民主生活会、设立校长信箱、个别或集体谈心等方式,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并诚心诚意地采纳教师对学校发展所提出的好建议,使教师从内心感到自己是校长的朋友而不是校长的雇员。

策略二:制定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保障“人性化”管理。如何在“制度”与“人性”之间把握好“度”,必须注意好以下问题:1、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即要严格执行制度,也要给予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要给予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改过的机会。2、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人性化”设计,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到教师工作性质、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做到自我约束为主、制度约束为辅以及对教师不苛刻要求和不吹毛求疵。3、实施教师工作量化评价,并经常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使之更加人性化、更加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要使广大教师真正感觉到校长不再是来管自己的而是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5

一、什么是好的学生体验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校到底是什么场所,学校的职能是什么?很多老师对学校的理解很片面,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知识、提高品德、提高能力的场所,是学生们进入更高一级学生的跳板。按照这种片面的理解,学校老师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教学就是传授知识、锻炼技能,外在表现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育就是塑造灵魂、完善人格,外在表现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其实,学校更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在学校里学生要成长、发育,学生在学校里面要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学校老师在教育和教学的任务之外,还是学生安全的监护者,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服务者,学生娱乐和游戏的玩伴和朋友。学校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汇演,都是师生共同参加。基于上面的学校职能的考虑。好的学生体验就应该是让学生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塑造人格、提升道德、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等。学生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如果学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那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好的学生体验往往基于三个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师资力量。这三个方面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学校的硬件设施

学校的硬件设施直接关乎着学生能否得到好的体验。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在北方冬天学校没有暖气,或者虽然有暖气,但暖气温度较低,学生就得不到好的体验。在寒冷的教室里,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当然现在学校硬件设施的好坏早已不是取暖的暖气、制冷的空调、照明的日光灯那么简单。现在学校更注重人性化的课桌椅,多媒体的设备,探究实验室,先进的体育器材、声乐器材等。教学楼变成了框架结构的楼房,教室宽敞明亮。电子白板代替了传统的黑板,多媒体投影代替了大彩电。但笔者想表达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学校就能实现。专门的建筑商、专门的设备供应商,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只要学校的经济能力允许,或者上级主观部门经济条件允许,学校就能具备先进的、人性化的硬件设施。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学校,想要购置先进的设备,但是有心无力。尽管有可能自己开发一些的简单设备,但无法与专业制造设备的厂商的产品相比。所以,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学生能否得到好的体验的物质保障,但却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变的。

三、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

我们不能说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与学校的经济实力毫无关系,但是一个学校的领导在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方面有比硬件设施更大的自。这一点毋庸置疑。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完善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有先进而科学的办学理念,必须有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所有这些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再具体一点,主要取决于校长。学校的管理制度决定着学校的风气、纪律,决定着学校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学成绩的有力保障。先进的管理制度可以自己摸索,更可以向他人借鉴。有的学校借鉴了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虽然被外界嘲笑,但管理的效果却很好。只要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都可以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制度。任何一个学校,制定一套完善而先进管理制度不难,难的是执行管理制度。学校制度的建立者主要是领导,破坏学校管理制度的人主要也是领导。普通老师做了违反制度的事情,有的领导碍于情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其他老师也就慢慢地不按制度办事了。学生严重违纪,按照制度将学生劝退或开除,但是家长找了领导,刚刚被开除的学生又背着书包回来了,其他学生也就不把纪律当回事了。所以能否坚守制度,领导是关键因素。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全校师生的灵魂。办学理念从一个学校建立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于校园,即便是学校地质变迁、人员更迭、制度更改,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会改变。办学理念就是一种学校文化,而且是最重要学校文化。一个学校要想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就要发扬和光大自己的办学理念,让周围的学子受到学校办学理念的吸引,来学校就读。学生在学校强大氛围的滋润下,开发心智,磨炼意志,锻炼体魄,最终成人成材。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是否科学、先进,直接决定着学校有无竞争力。

四、学校的师资力量

生活教师管理制度范文6

一、让制度融入人心

制度管理是幼儿园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一所优秀的幼儿园一定是一个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幼儿园。

为了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我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譬如:《教师办公制度》、《教师学习与教研制度》、《教师上课要求》、《优秀教师评选制度》、《家长联系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卫生安全检查制度》、《班级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安全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我们经历了四个环节:一是园领导起草各项管理制度;二是让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修改管理制度;三是让家长委员会参与修订制度;四是教代会讨论、通过管理制度。

制度形成,赢在执行。执行力度如何,全靠教师配合。由于决策的民主化,制度不仅体现了民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实体现了教师的根本利益。

二、让环境愉悦人心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又云“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在园内,我们精心打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努力构建愉悦、和谐的环境。

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相间,让人心旷神怡;办公室,布置得体,圆桌而坐,让人思绪飞扬;教室里,动感十足,媒体齐全,让人激情满怀;休闲厅,休闲娱乐,一应俱全,让人舒适温馨。

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彬彬有礼,微笑致意,和睦共处。合作之中藏竞争,竞争之时显合作。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显现在园内。

和谐的园内环境,使教师心灵的绿荫更加繁茂,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三、让情感打动人心

人非圣贤,熟能无情?情感是我们人类的天然资源。而针对幼儿教师,有其独特的心理倾向和情感需求。身为园长,我时常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设身处境地理解教师,尽己所能地帮助教师,真心诚意地尊重教师。这种情感,往往能拨动教师的情弦,奏出最美的乐章。

教师生日,一盒蛋糕,一束鲜花,形成惯例;教师成功,一句祝贺,一次表扬,共同分享;教师困惑,一句问候,一个鼓舞,携手担当。逢年过节,发条短信,同喜同乐,心心相印;“红白”喜事,身临其境,慰籍亲朋,似如家人……

细微之处见真情。这浓浓的人情味,飘过教师的情感误区,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使教师久闻生情,以情悟理,以理促行。

四、让竞争唤醒人心

竞争是指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争夺、较量或参加公开竞赛。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在我们民办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教师的育人竞赛活动,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师的月考核评估活动,可以反思自我、奋发图强;教师的评优评先活动,可以树立榜样,比学赶帮等等。

园内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可以唤醒教师的懒惰心性,促使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积极、主动、高效地工作。让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五、让薪酬留住人心

教师快乐地工作,是为了精彩的生活。那么,作为民办幼儿园,如何考虑教师的薪酬,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挥其潜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教师的“薪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与教师的工作时间挂钩,按月发放,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收入。

2、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与教师的工作岗位挂钩,按月发放,体现教师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3、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分两种情况:一是按月评估量化发放;二是年终综合评估量化发放,体现教师的工作业绩。

4、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设置的目的是鼓励教师对本园的忠诚,增强本园的凝聚力。

5、奖励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