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的分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培训的分类

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1

创城工作由党建办牵头开展,其中,校外培训由职民教办负责,幼儿园由学前办负责,全区中小学由党建办负责。前期,根据《实地考察测评指导手册》,各责任处室开展了指导督导检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多,**分局设立工作专班,于7月8日从全区学校抽调教师组成15个排查小组对全区174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共发现22处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全面督导检查幼儿园3次,发现卫生问题6处,宣传标识问题6处,现已整改完毕;全面督导检查中小学7次,整治卫生问题31处,增设宣传标识93块。

二、存在问题

关于“讲文明、讲卫生”创城标识,前期使用的是区文明办建议的‘魅力业达 七彩文明’宣传标识中的“干净就是美丽,整洁就是文明”、“垃圾分类小举动,绿色环保大作为”和“环境保洁 共筑新风”等模板,督导结果出来后与区文明办沟通,区文明办反馈除**系统出现相关问题外其他点位均存在类似问题,文明办认为本次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督导时对指标解读较为僵化,只看“讲文明、讲卫生”这六个字,所以导致多所学校出现问题。跟市**局沟通后,他们建议自行制作直接体现“讲文明、讲卫生”的宣传标识,与区文明办沟通确定可以直接使用,各学校现已根据新标准整改完毕。

关于未摆放社会主义核心观问题,原因在于门口宣传标识设置过于密集,导致相关宣传标识摆放位置不够醒目,故第三方测评机构检查时未能发现,现已要求所有点位将宣传标识合理摆放在校门周围的显著位置,均已完成整改。

关于校外卫生问题,区文明办答复,此类问题不属于**范畴,不列入**分局考核(校外卫生归属市政或小区网格管理,**分局做好提醒工作)。

三、下步措施

一是细化指导标准。与区文明办和市**局进一步沟通,明确模糊事项,详细解释测评标准,加强对全**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指导。

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2

特色

〔中图分类号〕 G7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20—01

近年来,我国的校外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很多中小型青少年活动中心随着国家扶持不断地建成,校外教育的管理方法、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其发展趋势,也决定了校外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孩子、家长、社会服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树立科学理念

管理的改革、科学的培训理念是促进校外教育良性发展的必需因素。因此,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队伍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为改革的深化做好准备,整体改革的关键是管理体制改革,它包括以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为核心的领导体制改革,以教职工全面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组织制度改革,以结构工资、奖金额度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改革,以定量弹性工作制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改革等。

作为中心管理者,一定要从行政化,准学校化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机制,其次必须以高效为前提确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将工作按职责落实到部室。另外必须以高效为前提取舍工作,合理配置人员,同时从制度上保证人员的职业素养,积极提供各种业务进修机会,努力培养和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加速,校外教育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整体改革,从制度改革方案到完善改革措施,将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面貌,使之适合于社会主义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只要每一项改革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整体改革的结果必然是整体优化。

二、注重社会效益,保证经济效益

活动中心从冷到热、学生从少到多,不能单走经济创收的路子,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活动与培训的关系。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采用培训与活动的双轮驱动,用培训保障活动的开展,又用活动打造品牌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中心参加各类培训,培训要抓质量,各类活动开展要有社会效应;做精“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途径、服务手段、服务态度、服务效益上下功夫,满足孩子的兴趣,别人没有的项目我有,而且“价廉物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家长才会满意,社会才会赞许,中心也才有了立足之本和竞争能力。

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活动才有作为、有研究才有成就、有知识才有理想,那么活动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呢?队伍是基础,要有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策划是关键,策划要找准着眼点,要关注政府工作重点,抓住社会热点,紧贴社会和群众需求,注重活动的影响力和受众面;实施是根本,要落实公益计划,坚定实施力度;品牌是平台,要以公益性打造青少年活动中心品牌,以品牌促进公益性的活动进一步开展,同时重视形象设计和包装大力宣传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中心,走进活动中心,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3

[关键词] 高校; 外事档案; 建立;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77- 0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引领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各类型高校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挤压与竞争。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在给高校提出挑战的同时,也赋予高校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建立、管理外事档案,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外事活动,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作用及其特点

1.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及作用

外事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对外交流、教学、科研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和其在国际上的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外事档案本质上是学校在与国外团体或个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友好往来、科研合作,聘请外教、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参加国际会议、校际交流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体形式包括外事活动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上级关于外事工作的文件,礼品往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等内容。

另外,高校外事档案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反映了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全貌,对于提高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水平和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以其丰富而真实的内容作为高校外事工作的可靠情报资料,将对高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2 高校外事档案的特点

高校外事档案因其在形成过程中的特殊背景和目的,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 政治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作为国家外事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对外政策的指导,由此,国家对外方针、政策等也要在高校外事档案中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1]。

(2) 保密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以及外事档案所具有的政治倾向性,使得高校外事活动必然要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同时高校外事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因此外事档案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3) 多样性特点: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高校外事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所形成的外事档案的类别也就多种多样。

(4) 复杂性特点:当前,随着教师自费出国出境人数增多,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不断增加,高校外事档案来源更加复杂,包括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各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及出国出境的师生个人等。

2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

高校外事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立卷是建立高校外事档案的基础业务环节,每一环节完成的质量高低,将对整个外事档案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建立外事档案,就成为管理外事档案的一个首要问题。

2.1 广泛收集,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学校在各种外事活动、外事管理中形成的材料对学校和社会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为依据,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外事档案收集标准;其次,要明确外事工作上报制度,通过学校各部门上报,扩大学校外事档案收集来源;再次,为解决各部门开展外事工作上报不及时的问题,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经常与宣传部、国际合作处等外事部门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学校网页、校报等学校大事宣传媒介,从而第一时间掌握学校外事工作开展信息,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催促其及时将档案材料归档;最后,要严格按照外事档案归档范围,对所有相关活动进行筛选,将外事活动中有必要记录并保存的外事档案信息进行登记注册,进而便于后续鉴定分类等工作的开展,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2.2 强化鉴定,确保外事档案分类明确

可以说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与收集工作是同步并行的。开展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首先要明确收集范围,将日常所涉及的各类文件材料按收集目标进行清理,分类存放,同时也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对经过初步鉴定分类的档案进行二次鉴定分类,将不要求办理的参阅文件,重份文件,未定稿、未生效、过时的各类文件、合同、协议、报表等不归档文件材料以及校内其他部门的文件进行剔除,将通过鉴定并认定有价值应归档的各类文件材料,在充分考虑其数量、密级、载体的情况下,依据不同内容、不同类型来分类组卷,从而便于后续归档工作;最后做好档案系统分类,以便于材料的保管、查阅和利用为前提,充分保持材料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外事档案细化为港澳台事务,团体来校访问,教职工因公出国,外教、留学生管理,政策法规,学校管理条例等门类,使外事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2.3 注重归档,做好外事档案的保存工作

在建立外事档案的工作中,首先应做好包括存放地点、档案装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案卷封面上标注能够表明案卷内容的标题;其次要将已收集整理好的文件材料按照类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案卷盒内;此外对各阶段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则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日后查档提供便利。

3 高校外事档案的管理

高校外事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外事档案的形成而产生。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管理好高校外事档案。

3.1 树立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履行工作原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良好的工作原则又能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做好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明确外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校的外事交流、有利于高校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本校综合素质与国际知名度;二是明确不同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从外事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到最后的档案收集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三是树立方便于工作的原则,在外事档案的建立过程中,注重档案的建立与材料归档,便于日后取阅。

3.2 完善外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外事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事类档案管理规章体系,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外事档案立卷、归档、管理流程,从而确保外事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2]。

3.3 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外事工作队伍

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特点就是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外事档案的本质作用也在于此。这就要求高校要组建一支训练有素、懂技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通过加强培训、学习与交流,使得从业人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合作交流的各方面工作,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技能,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3.4 加强外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步伐还很迟缓,还不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因此,如何在外事档案管理中高效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国高校不妨从建立外事档案信息网站、外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将分散的外事档案信息资源链接起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档案后期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向无纸化方向发展,从而便于综合利用外事档案信息资源,并以快速、安全、可靠的途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高校外事工作中好的经验方法、取得的成果对外,从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升外事档案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三大任务, 外事工作渗透于这3个方面并与它们紧密相连,同时,外事活动所形成的外事档案也深深地刻上了教学、科研、管理的烙印[3]。高校应重视外事档案工作,加强外事档案的建立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让外事档案成为记录、查阅、提供战略参考的重要材料,并逐步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龙勤.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1995(z1).

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4

关键词:种植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18-02

高等农业院校的实习基地是学校的重要教学条件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种植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等专业的实习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以及实习的全过程在短时间难以反复重复进行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种植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均加强了对种植类专业实习的建设与管理,但距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零距离就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实习面积不断减少,资金的投入有限,校外实习单位接纳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高等农业院校种植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

一、种植类专业实习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1.种植类专业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保障。种植类专业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以及生产全过程在短时间难以反复重复进行的特点。实验室内的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取代在实习基地,结合当地、当年、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观察记载、实际操作、科研创新,提高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种植类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场所。教育要面向未来,而对未来真正有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一些单纯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潜在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种植类专业实习基地除具备最基本的实践教学职能外,还有科研、示范、试验等诸多功能,学生在实习基地不仅完成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试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种植类专业的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地就是校内外实习基地。

3.种植类专业的实习基地是学生的岗前培训基地。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如何,由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能否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动口能力,能否胜任本职工作。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是最好的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不仅是完成实践教学的场所,更是参加工作前,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际的重要基地。

二、种植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①实习基地面积减少,影响实践教学。种植类专业实习具有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要求实习基地具有一定的面积,尤其是种植大田作物的实习基地更要求较大面积,因为实习的全过程肯有在短时间难以反复重复进行的特点。但随着不断扩招、扩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等农业院校的校内基地面积不断减少,有的实习基地在院校几十公里以外,其在管理、时间的浪费、实习效果等存在的问题,使其功能不断减弱,对实践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②实习基地投入少,影响实习基地的建设。由于种植类专业的实习基地面积大,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各农业院校,或者减少投入,维持现状,相对粗放管理,或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成现代化实习基地,仅满足于教学与科研。大部分农业院校,只注重对高标准的宿舍、教室、实验室、培训中心等的建设投入;注重购买先进仪器的投入,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并没有随招生数量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种植类专业实习基地的投入。致使农机具陈旧、设施老化、灌溉条件落后、技术措施不配套、种植模式简单化,严重影响实践教学。③实习基地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没有在生产实际中锻炼自己。种植类专业实习基地除具备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职能外,还有科研、示范、试验、辐射、生产、经营、服务等诸多功能,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种植面积少、种植的作物种类少,设施及设备陈旧,学生实际操作少,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离,学生的创新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提高。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①实习单位接纳实习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批量接纳实习学生并给予指导。种植类专业的科研、生产单位,规模相对小,不可能工厂化短期、大批量生产农产品,尤其是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企业,接纳实习学生,要付出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会影响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又不能给予一定经济补偿,所以接纳实习学生积极性不高。②实习经费短缺,不能满足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校外实习基地距学校均有一定的距离,实习时需要师生的吃住行等费用,学校又不能全部解决经费,造成校外实习时间缩短、内容减少、多个实习内容交叉、重叠进行,不能完整完成一个实习内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和目标。③难于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由于种植类专业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周期长等特点,与校外实习的集中性、短期性等特点的产生矛盾,使部分实习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实际生产,变成了参观性实习,听说性实习,还有学生实习时间短,管理偏松等情况,达不到学生能力培训的目标。

3.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①种植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是农业院校各项建设与管理中的附属,种植面积、种植种类可以随时减少,实习基地中各种设施只要能运行、操作就行,不考虑先进性、现代化。现有校内种植类专业实习基地管理相对松散,只要基地有农作物生长,学生有观察、操作就可以,没有对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进行中长期规划。②校外实习基地没有融入到学校的实践教学平台中,近年来,种植类专业在校外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多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名无实,缺少规范化的教学实习机构和保障体系,共建共不建现象普遍。

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5

关键词:转变;管理模式;校外教育;促进作用

如今,校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然而在落实校外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与落实校外教育工作是重点,要想真正发挥这部分教育的职能与作用,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办法,从而加强管理与教育,提高校外教育的质量。

一、明确任务、制定原则

校外教育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青少年的课余或者是节假日期间,通过与学校、家长之间的亲密配合,从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指导与引导,以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在活动中实现教育的目的,通过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切实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1.加强组织领导要促进校外教育的落实和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将学校校长以及校外教育中心的领导、教育主任以及班主任之间建立成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达到相应的资格要求,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并且要深入了解校外教育的流程、方法、政策与要求。2.统筹安排在进行校外教育之前,首先就要做好相关的统筹安排,认真仔细地制定好活动计划与活动方案,并且要赶在学生放假之前与学校和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将方案进行告知,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从而有效地提高家长以及学校对校外教育的认可度,从而为校外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3.坚持原则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性质不同,因此要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制任何一个青少年或者是家长、学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加强统一管理,保证未成年人的安全,并在与校内教育结合的基础上,结合未成年人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教育活动,从而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4.建立日常管理制度虽然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都要建立起日常管理的制度,从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保证校外教育的活动秩序,保证校外教育的顺利、安全、有序地进行。

二、紧抓常规、勤于指导

要实现校外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就要尽量地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少成本的管理,而且最重要的是管理要精、管理要细。1.加强管理在开办每期的校外教育之前都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说活动计划、活动安排以及报名表等,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后,家长以及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到课堂上进行听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提前撰写教案,而且管理人员要尽职尽责,加强管理,随时检查教师的教案,此外,还要将每次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学生的信息仔细地登记,从而做到有迹可循,最后在教育活动完成之后还要对本次的活动进行总结,从而为下次的活动做好准备。2.加强指导活动站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与指导,促进校外教育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有秩序地开展所有的工作。因此要定期召开相应的会议,将即将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进行总体的安排,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此外还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以免影响校外教育的质量,并要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完善校外教育,对于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或者是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和表扬,并制定相关的评比细则,树立榜样,激励相关的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3.加强记录最后还要加强记录,将每次的教育活动都记录在案,将每次参加教育活动的学生的信息都整理清楚,并制订成册,主要有花名册、考勤册;除了学生的还要有老师的考勤册,以及家长和活动中心的联系信息册子,将各种信息都记录清楚,并将其分类整理、归档,做到有案可查,准确记录。

三、经常培训、建设队伍

要提高校外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即加强对学生以及老师的管理,管理不能具有强制性,而是要人性化,从而促进队伍的稳定。校外教育中的老师大多都是外聘人员,要积极地促进他们发挥积极主动性,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从而稳定教师队伍,而且还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促使其积极地参加国家的各种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在校外教育中,老师要有耐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从而在校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重视内容、突出特色

1.健康丰富的活动内容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健康丰富的活动,从而充分地提升学生的智力,满足学生的愿望以及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健康、丰富的活动内容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积极地开展美术、书法、歌舞、电脑等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服务教育。2.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教育活动要根据本地学生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因此要突出本地的特色,比如说农民画、腰鼓队或者是科技、也可以使革命传统的教育,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才能开办出独具一格的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要明确其任务,加强管理与指导,开办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因此只有转变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洁.广州校外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4(3):85-87.

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6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能差异生;校外干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81-1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校体育活动中(体育课堂、课余时间),大多数基于全员学生能力发展考虑,对一部分体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实施干预的力度不够充分。这部分体能差异生要想缩小与他们的差距,帮他们“加餐”是比较理想的途径。现在小学生校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只要对活动的组织、监督、评价等机制加以健全,对小学体能差异生在校外实施干预还是具有操作的可能性的。

一、实验法

1.处方制定及遵循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由于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的内容范围在已学过的运动项目、运动方式,在校外易开展的内容为主,让每周体育课堂学习内容在校外得到延伸,确保可操作性。

因人而异与全面相结合原则。每周确立3次运动处方干预,分别为周二、周四、周六,前两次运动处方(表1)结合体育课堂、大课间内容,从学生兴趣、现有能力等出发,是为全面提高体能而制定的内容。第三次运动处方(表2)是指导教师依据每个实验对象测试的结果,依据他们最需要发展的素质而制定的内容,处方的目的是发展他们的“体能短板”。

有效性与安全性原则。运动处方实施前,请相关的家长、学生代表以及有经验的教师对处方进行有效性评估,提出修改建议,特别是运动强度与运动量,运动强度控制最大心率的60%70%约在120140次/分钟,心率测试主要以人工触摸桡动脉。

2.运动处方实施

在运动处方制定后,进入实施前需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培训、引导,通过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我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发展学生体能的重要性;对学生、家长在相关运动项目实施中的一些注意点进行培训辅导;家长准备简单的练习器材如毽子、跳绳、软垫等;提出倡议“每天陪孩子锻炼30分钟,让孩子幸福生活一辈子”;建立QQ群,便于及时实行家校沟通。

二、数据分析法

(1)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测试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问卷调查统计成图形表对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运用体育知识自我锻炼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论

(一)运动处方在校外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对于目前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紧、体能差异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校园锻炼来说,这是很好的弥补。

(二)运动处方在校外的实施,能促进体能差异生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各项身体素质增强,使大部分学生缩小了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部分学生能进入班级中上游水平,班级体能水平呈均衡发展状况,提升班级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