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1

关键词:思维导图;理论教学;总结复习

自从工作以来,笔者一直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中笔者不断尝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针对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改进课堂教学,并不断探索思维导图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收获。

一、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总是显得枯燥沉闷,课程进度难以推进,教师很容易陷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感到课程枯燥无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中职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极差,学习上有畏难情绪,这些都使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更为困难。

二、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优势,创新理论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与技术,其理论基础、构图方法和应用技术已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利于建立知识框架,突出课程重难点

思维导图一般以主题为中心,通过分支不断向外扩散,以树状结构形式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点间的关系通过图表的形式一目了然。各个分支还可以按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标明主次,从而突出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

2.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通过使用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来表现课程内容、突破重点,对于有厌学畏难情绪和不善于学习太多文字内容的中职生来说,思维导图借助简单明了的图形可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起始于一个中心概念,向外发散,不断扩充,由点到面,反映了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开动大脑,突破传统学习思维的束缚,举一反三,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起到有效复习和备考的目的

很多学生把复习看作死记硬背,以单纯的背诵为复习方式,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复习时借助思维导图,就可以通过感官在图像、颜色、关键词和思想之间为知识点创建联系,激发大脑联想,准确回忆信息。

三、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既可以在纸上手绘,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绘制,它们使绘制思维导图变得更加便捷、快速、丰富多彩,甚至手机上都出现了大量的思维导图软件供我们下载使用。

1.思维导图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很多工作。

(1)准备教案

思维导图可以将授课内容要点以关键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分支结构展开课堂教学环节。从篇幅上来看,利用思维导图设计的教案要比传统教案篇幅少很多,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也变得更加易于观察、实施。当遇到教学内容需要增减时,教师只需要在图上增添或减少分支。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教师准备教案的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创新上。

(2)实施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工具。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呈现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问题去听,从而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可以把思维导图当作一个课件来用,边展示思维导图边讲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设计课堂练习或课堂活动。如:只列举出思维导图中的某一关键字,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扩充知识结构,扩展主题分支。思维导图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复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化和网络化的模块化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和知识体系。

2.思维导图可以辅助学生的学习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课上记笔记以及课后复习中得到应用。

(1)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笔记往往是将知识点按照由上到下的线性顺序一条一条地进行依次记录。它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不利于知识的记忆,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图形化比文字材料更容易在大脑中长久保持,对强化记忆效果更好。思维导图中心明确、分支层次分明,可以用更少的词语总结出更多便于回忆的信息,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能很轻松地把握复习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复习

学生首先通读将要复习的内容,随后将涉及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最后进行识记。当复习时,学生可以借助关键字进行回忆,绘制出思维导图。最后,将画好的思维导图与之前的进行对照,对比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又忘记了多少,从而进行查漏补缺。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但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推广,不断提高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魏丹.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2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创新;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知识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对于其他的教育方面也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知识在教育中对于其他的专业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如今,我国的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成为了主要的发展形势。通过计算机能够实现远程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加的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1]。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都是计算机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问题。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非常强的实践性,但是在现如今的计算机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在基于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必须要将强改革。突破传统计算机教育注重理论式教学的教育模式,将计算机的学习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结合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计算机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一、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重要性

现代是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让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模式也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的开展打破了传统教学上空间的限制,并且教学内容更加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够针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也更加的科学化,更加的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对于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在全国各地以及院校中,经常会举行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大大的提升了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技能。计算机技术在如今的社会已经十分的普及,并且学生在学校中也会学习一定的计算机基础[2]。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差距较大,并且对于计算机学习需求性也较大。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都会采取一体式的教学方式,不会注重学生在基础上的差距,这就势必会造成在教育过程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而且基础相对于来说比较好的学生超越教学进度,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现在大多数的学习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等级证书,对学生来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用证书等级的考试来衡量,在教学中一味的追求合格率,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考试技巧以及大量的习题练习等和考试相关的技能知识练习中。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并不会得到任何的增长,甚至连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都不能独立完成[3]。这对于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新问题。

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上,首先要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和整体的教学内容能够和计算机实际操作相结合。并且把计算机的整体发展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反应到教学课程中,对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不断的更新。并且结合计算机基础特点,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技术基础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三个基础层次。并且抛弃传统方法上的填充式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能采用使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电灌式”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和目的。由教师首先提出教学任务,并且由学生主动的完成任务,并且师生能够一起归纳总结具体的课堂学习内容。并且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充分的做到教学一体化的概念,结合学生实际来布置教学任务,把计算机的教学重点由以往的理论式教学转移成为实践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际操作机会,并且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体验和领悟计算机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于学生今后计算机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让学生提高对于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中,能够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基础内容有着重要的租用,并且能够帮助提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对于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结合实际,更加的有针对性提出强有力的计算机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培训,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月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探究——评《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7(5):166-166.

[2]邢翠芳,韩庆龙,杨玫.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34-37.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3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课堂 教学 就业 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学校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能结合社会对就业岗位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学生社会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计算机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可以长期稳定发展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更利于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开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对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提高。首先,能够改善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难的现状,避免了计算机毕业生出去找工作时发现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和社会的要求不吻合的问题产生,因为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中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早已将教学要求和社会要求相结合,从根源上避免了专业能力与社会要求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可以对中职计算机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为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开展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呆滞

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花较多的时间在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上机操作步骤讲解中,而且讲解方式较为单一,是一种灌输型的教学模式。第一,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难以对课堂学习提起兴趣。第二,在对课堂知识讲解花费过多时间但效果不好的同时,教师很少腾得出时间来对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长期下来,导致学生难以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在实际中使用。

(二)教师自身条件限制

计算机行业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因此,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增加、改变速度较快。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技能更新能力。但是实际中,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更新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将其整合到相关课程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也很难迅速、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此外,相当一部分的中职计算机教师只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却缺乏许多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理论和实际相差较远。学生在上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三、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再是在课堂上教师讲PPT,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式。而是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内容进行相关调整,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进行课堂内容讲解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对教学中所导入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这时要求教师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对案例只提出几个问题和思考点,让学生自由组队来参与课题讨论活动,然后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引进相关的计算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比如,在讲PS运用的时候可以分析《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课本中的飞机投影这一例子,让学生们模拟课本上的操作,并陈述自己对图层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倒影实例的认知,既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对教师综合能力进行增强

作为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影响可见一斑。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自律精神,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研究、深造有决心、有毅力,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将新知识整合到旧知识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其次,学校方面也应该重视计算机教师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高的需求,可以鼓励、组织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实践、交流等,促使教师丰富计算机行业经验,了解计算机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或者学校也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要求邀请企业专家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相关技能进行培训,增强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将所了解的市场信息内容及时向学生进行反馈,树立学生就业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强化自己的相关职业技能。

(三)结合实际要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首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进行优化。可以先对中职校内计算机的专业进行一个评估,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明确列出个专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扬长避短,比如研究表明目前市场中的动漫设计、办公自动化以及电脑广告设计更受用人单位的喜欢,相对于其他专业优势更强,可以对这些方面的专业进行优化设置,以及时和市场需求接轨,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针对目前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更偏向理论的情况,学校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或者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如暑假寒假等多去参加计算机相关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多重的实训环境下能够从理论出发,将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使学生能提前感受到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氛围,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最后,学校还应该及时更新、维护计算机设备,对教学条件进行改善,为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

四、总结

综上可见,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通过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探讨,可以进行项目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模式的建设,为中职教学和技能训练在新形势下的模式探索提供思路,以促进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2(5).

[2]覃浩桓.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界,2014(28).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4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1概述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级人才,对于没有达到当年国家录取标准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录取时给予一定的政策照顾,在预科班一年或者两年的补习和预备教育,经考查合格后可直接升入本科学校。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高中更不同于大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教育阶段,它是少数民族学生通向大学的桥梁[1]。过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在教育部规定地院校就读,大一再进入本校学习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从2018年开始,预科班直接开设在就读的大学。我校有两个少数民族预科班,一个来自新疆的民考民的学生,另一个来自云南和内蒙古的民考汉学生。这些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正常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对预科生的教育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强化教学环节,并开设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的原则,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和体育等必修课程以及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可能转入的专业,开设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或讲座。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预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课程[2]。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利工具,从而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目前,本校的预科计算教学处于探索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选取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模块的设置、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等。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促进预科生全面发展,减少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培养出具有该校特色的民族预科生,改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教、学、做、鉴相结合的课程[3],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际的实践操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必备的计算思维能力,我们采用了精细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的小班分层教学的理念。由于少民班学生计算机知识比较薄弱而计算机学科又快速发展,精细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并增加最前沿领域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其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勤动手,善于动手,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能够解决学习和将来工作中遇到的实践问题。在理论教学时教会方法,以大量的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在文档排版不同的章节加入不同的页眉时,一定要明确操作顺序。先分节,再插入前一部分页眉,在插入第二部分页眉时一定要把“续前节”的链接去掉后再进行第二部分页眉的修改。只要这些理论要点强调清楚,再加上实践巩固,学生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教学内容的设置

3.1分层设置课程

根据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特点,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体系,计算机课程分成两个层次来进行教学。在开学的第一周进行计算机知识的考核,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两类,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归到第一类进行民考汉课程的选修,而基础相对薄弱对计算机接触比较少的学生归到第二类进行民考民课程的选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实验要求、教学进度也做相应的调整变化。我校有民考民15位学生,民考汉8位学生,他们根据计算机水平分到不同的班级进行分层教学。民考汉的学生分二个学期开设分别为计算机基础(上)和计算机基础(下)。计算机基础(上)主要讲授重点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计算机基础(下)重点以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页设计为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页的基本设计、能够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的处理、利用flash进行动画的制作和goldenwave音频的处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的综合使用,以解决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对于民考民的学生以上内容分为四个学期开设,分别为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基础(2);计算机进阶(1)、计算机进阶(2),内容和民考汉相似,只是对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更加细化和具体。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制定了免修制度。第一类学生进行一年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再进入大学学习开学初同样提供考试机会让学生申请免修,如果考试成绩达到免修条件,可以申请免修大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的学校。如果没有达到免修条件,继续跟着大一正常选修。对于第二类进行两年学习的民考民学生两年后同样提供免修机会。如果进入第二类的民考汉学生,由于预科只有一年的时间,进入大一后仍然跟原有的民考民课程继续学习,期末时和本科生统一参加考试,如果考试合格直接计入大学的计算机成绩,不合格大二时再重新选修计算机课程。通过免修制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选选修课,来拓展专业知识。

3.2理论教学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大都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授课方式。有些学校实行理论与实践分开授课的教学模式[4]。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对于少数民族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教学的理论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法、实例引导、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做到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全部在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边讲解、边操作、边辅导、边练习,确保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利用局域网FTP服务器下载教学资源或上传作业。(1)模块化教学。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按照其功能进行模块化划分,分为第一块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操作系统和网络的使用等;第二块办公软件的使用;第三块网页和数据库;第四块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对图像、音频、视频的处理及动画的制作。每个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2)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实例引导、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5]。案例驱动教学,是将操作技能型的内容制作成实例,通过例子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操作的同时加强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例如讲解flash动画时先把做好的作品呈现给学生,然后再讲解如何实现及其涉及的知识点。为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打好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教学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再具体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任务[6],并对任务进行评价。例如进行Excel教学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首先设置任务制作“学生成绩信息表”,再要求统计学生总分、平均分、每门课程的最高分、最低分、均分以及不合格的用不同的颜色显示、排序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数据等。通过这些任务来学习“数据计算”“数据排序”“数据筛选”等知识点。做出成绩对比图表和汇总图表,通过这些任务来学习“数据图表”和“数据管理”等知识点。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为大学阶段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3)辅助教学手段我校的民族预科生来自云南、蒙古和新疆三地,虽然采用了分层教学,但民族文化、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部分同学听得懂,但自己操作时就无从下手的现象。如果单纯重复讲过的内容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录制了每个模块核心内容的微课作为辅教学资源。把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操作片段录制成视频放到网站上,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补充学习。移动互联网普及对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带来了全校的变革[7],微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结合学生的特点,我们通过微信群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答疑。从而逐步减少同学之间的差异

3.3实践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际操作比较强的学科,合理的设置实践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掌握操作技能,融会贯通的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不是独立的,它是以一定的理论知识点、基本操作和任务为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到达教学目标。对于实践教学大体把实验分为三类:(1)基础性实验。该类实验主要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完成老师理论教学时难度类似的题目为主,通过模仿完成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如讲解flash动画的引导动画知识点时,课堂以“小人走路”为例进行实例教学,基础练习可以“飞鸟翩翩”或者“鱼儿追逐”等来巩固该知识点。(2)自己设计型实验。该类型的实验侧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利用已经学的理论知识自己分析和设计,是基础实验的延深。这类实验结果没有固定的模板,该类实验在一个模块讲解结束后进行,利用该模块的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实验内容以接近生活为主,题目灵活多样。例如PPT模块讲解结束让学生以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乡等为主题设计PPT,内容和图片自选,给出整体要求和用到的知识点。(3)综合类实验。该类实验是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综合应用,鼓励在总体要求的约束下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协助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和沟通能力。讲解多媒体内容后要求学生完成本学期的综合性实验也称为大作业。如制作介绍自己家乡或者自己学校生活的影片等。要求自己搜集图片和文字素材,图片要求用PS进行加工处理添加一些特殊效果。必须添加一段动画展现一个场景,并为整个视频添加应景的背景音乐等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进行应用。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集素材,完整的分析、构思、设计、实现,最后进行作品的展示。通过该方法将各模块之间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系统的把已学的知识的贯穿在一起。同时好的作品带给学生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5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1 背景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且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极大的提高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深度。其优点是满足了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但是从另外的一角度来分析,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提高,对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们可以依据经验的分析是,显然在就业市场上,招工单位对很多求职应聘者都有了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而且随着就业人员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这种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的发展,教师在学校所教授的计算机知识很多时候就无法应对社会对于毕业生计算机技能的要求程度了。笔者的说法也得到了实践中业主的反映,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这个笔者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就是如何在学习和实践的运用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网络。归根结底就是教学上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运用的水平,满足用人单位对他们技术上的需求,就应该在校时就强化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上,尤其是在对最新技术的更新上更是如此,让他们能够技术的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校现行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让它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运用要求。笔者将从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来谈论计算机教学的革新的问题。

2 当期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计算机教学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和深度应该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我们基于更高程度上的发展的需要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考虑,不能忽视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然后以此问题为依据,最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方面。

其一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最新的要求。事实上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课本的内容都是在原有的资料上的适当的完善,知识内容和构成上都显得相对的单一。与国际的先进的水平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距离。在书本知识的整体布局上也是不尽合理,内容的陈旧是一方面,但是笔者发现有些观点从现在的最新技术的角度来看已经显然错误,但是课本上的知识却没有作过多的说明和改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变。

其二是教学的方式上仍然没有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就是纯记忆性的教学,教师仅仅负责教学,填鸭式的教学,不顾学生的学习理解的接受程度,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上毫不停留在讲授课程知识,不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感受,因而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显得非常的不足。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也是不尽合理,课程的计划性有余,但是课程的灵活性却非常不足,刚性的教学,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都显得很吃力,更不谈课后的预习和复习等等。

其三是教学上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忽视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与其他的课程的教授和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学以致用,强调对学生实际技能的要求和把握,但是学校始终贯彻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对学生实践环节却重视的不够,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面试时提到问题时候可以侃侃而谈,但是一旦遇到实际的操作问题却无能为力,当然在应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以后,重点是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到计算机教学的领域就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革问题。笔者认为这个才是探讨该问题的意义和关键之处所在。综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路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来考虑。

3.1 强化对教材的审核力度,及时更新知识

计算机教材构成了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最为基本的参考资料,不论是学生预习知识还是复习知识,都是以最为基本的教材为依据的,所以首先应该强化对教材的编写和审核工作,其中重点的应该包括知识点的正确性,时效性,技术性和完整体系性,力求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如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知识,应该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必须要熟练地编制程序和调试程序。同时要掌握好实训的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3.2 整合现有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关系到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很多的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都是基于语法体系的,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语法规则的训练和掌握,但是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掌握却有所忽视,所以可以说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只是一种较为浅层次的设计语言。笔者认为可以将目前的设计语言的教学模式进行体系上的改革和革新,主要面向问题的开发,将程序课程的设置与软件工程的设置相结合。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体系。

3.3 加大对软硬件设备的投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点所在,从目前招聘上的要求来看,很多企业都是指定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现场的操作和演练,所以如果学生要想顺利的应付此类问题,就应该强化对相关技术的掌握,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应该对操作技能的培养上进行锻炼。在计算机使用时间上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课余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操作,熟能生巧,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练习,才能最后真正的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关心. 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载《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6年第3期

计算机理论知识重点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相较于高校的其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而言,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高度实践性特征,是高校有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1]。然而,当前受制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习得与提高。为此,高校必须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力度,力求通过教学改革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种种问题,有效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更新与模式转变,切实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1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从整体上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仍然不够完善[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没有充分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因而没有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足够的课时、没有做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顶层设计,导致学生对于很多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技能都只能浅尝辄止,缺乏深入了解,更无法真正在参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主要引线是教学目标,其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然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只是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单一的“教”的层面,而对学生的“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不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不仅会让学生产生迷惑,而且也会让教师摸不清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分不清哪是重点、哪是次要内容等,进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教学模式机械固化

当前,高校教师在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时,往往采取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即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以线性方式传授给学生、向学生演示计算机操作技能然后让学生简单地模仿操作[2]。在这一机械固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重视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既不重视开展课堂互动,又不关注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导致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他们往往提不起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学习主体能动性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3实践教学不够充分

实践是创新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实践教学都缺乏应有重视力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偏低,导致计算机实践教学所覆盖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够全面,因而无法通过调动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来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实践教学内容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和复现部分计算机操作,没有重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应用计算机实践技能去展开创新,因而缺乏教学实效性。

2高校有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是高校有效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3]。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力度,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教育改革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稳步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具体而言,高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展开教学研讨会,共同拟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以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有效参考,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理念与要求;其二,适当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整体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中的比例,增加其课时,以此有效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充分覆盖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同时推动教师更为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有效避免教师因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情况出现;其三,重视将不同专业相关产业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以就业市场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开展教学体系建设工作,从而有效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学生的就业素质与创新能力。比如,电子商务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能够应用计算机完成创新性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构建,因而高校在面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适当将这一要求融入教学过程,如在幻灯片设计教学中让学生制作一个电子商务营销推广的作品,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2引入具备创新意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要想有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高校就必须重视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充分激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4]。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重视推动教师将具备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应用创新性教学方法,真正将学生还原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主体,调动他们应用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实践技能展开创新实践。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具备的高度实践性出发,高校可以推动教师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项目,调动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交流讨论和实践应用,进而切实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主体能动性。与此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将情境创设法和问题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综合起来应用,在向学生介绍项目背景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教学项目所包含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合理地设计若干计算机教学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创新实践。比如,在进行“图形图像处理”这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设计计算机教学项目,让学生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完成项目实践,促使他们主动展开创新设计活动,进而有效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2.3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在整体课程教学中的比例

对于创新能力培养而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6]。针对当前存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之中的实践教学不够充分的问题,高校必须推动教师转变过分偏重计算机理论教学而未能给予计算机实践操作教学应有重视的教学倾向,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在整体课程教学中的比例。为此,高校计算机教师一方面应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设计,重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安排更多计算机实践应用环节,以此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广泛展开深度校企合作,推动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工作岗位对于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真正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做到产教融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比如,高校在面向文秘专业学生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实际走入企业感受相关工作岗位在文字编辑、数据处理方面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要求,同时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应用计算机实践技能完成相应创新实践,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开展计算机技能创新应用实践竞赛活动

计算机技能创新应用实践竞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意识、促使学生为在竞赛中取得优胜而主动展开相应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还能推动学生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应用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技能完成创新活动,从而切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高校应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设计开展对于学生而言具备高度吸引力的计算机技能创新应用实践竞赛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高校可以开展“计算机创新创业大赛”,调动学生应用计算机展开创新创业实践,如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店铺,应用计算机技能展开店铺美工设计等,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此方面,高校同样需要重视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合作企业参与学生参赛指导和学生参赛成果评价,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多元的评价[5]。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判断不仅仅只限于考试成绩的评定,更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最佳标注,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这一课程,能否将其运用到专业之中,能否有知识间的结合,是否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自己所学的能力,这对于一个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才是重要的判断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