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1
(一)本次调查对象选定为东堰村、长潭村、龙坪村的贫困户;主要调研方式座谈+访谈的形式。即到每个村同村干部、驻村工作组召开3个座谈会,深入访谈15位贫困户。
(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提出“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其中产业扶贫是确保可持续的关键支撑,是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也是十大扶贫工程的首项工程,而小额信贷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有劳动力想要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的扶贫贷款,主要是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内(贷款期限最长3年)、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三年内贷款利息全额由政府支付,贫困户只需贷款到期归还本金)。
(三)扶贫小额信贷是实现金融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调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方式,是专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扶贫政策。对贫困户而言,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有了小额信贷的支持,犹如汽车加了油,可以到达富裕的目的地;对脱贫攻坚工作来说,有了小额信贷的支撑,为贫困户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这正是扶贫的初衷和目的。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小额信贷给贫困户带来的真实受益,了解贫困户对小额信贷的满意度,以及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真正作用,从而为小额信贷的继续推进提供参考性意见。
二、基本经验和效果
(一)我镇对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进行了认真的发动、宣传,成立了镇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调度。目前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都能够了解小额信贷有关政策。全镇各村村干部都能认真承担小额信贷政策的责任,都能积极带领各村贫困户到信用社进行申请小额贷款。我镇信用社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为贫困户做好申请、调查及放贷工作,目前我镇信用社工作人员正按照各村贫困农户申请名单进行种植、养殖项目贷前调查,对符合贷款的农户实行绿色通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贷款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二)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有一定的作用。扶贫小额信贷是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于发展产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对于家中劳动力不足,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来说,在家养一些鸡、鸭、鹅、猪、羊或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这种庭院经济,也是一笔收入来源,小额信贷解决了最初的成本困难。
(三)小额信贷手续简便,办理方便。贫困户到村委会填写扶贫小额信贷审批表、贷款申请表(需提交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或结婚证明、银行卡等)由村级初审后报乡镇审核乡镇审核通过后报县扶贫办复核(核准贫困户的身份信息)县扶贫办复核通过后送银行审定(参考其评级授信等级,核查之前是否有其他贷款等),若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并可通过银行审定并办理贷款手续获取贷款。金融机构从实际出发,也适度放宽申请贷款的年龄条件,目前渣津镇小额信贷的办理单位统一为中国农业银行渣津支行。三是对于有想法、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来说,小额信贷为他们发展产业提供了保障。已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的贫困户,凡有产业发展愿望、有生产能力、有合适的发展项目和还款能力的,都有资格申请贷款。在申请小额信贷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中,98%受益明显,其中一部分即将受益。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难题,我镇农民收入偏低,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缺乏,小额信贷能有效的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二是促进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就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而实现增收。三是促进了农户自我发展,小额信贷相关人员在和贫困户的沟通中,提高了贫困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也为生产发展注入了一定资金,为贫困户发展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有效的促进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贷款积极性不高。走访--镇15户贫困户中,贷款(或曾经贷过款)的贫困户有8户,目前仍有贷款的7户,分别占贷款总户数的53%和47%。贷款后用于教育的1户,用于建房装修的1户,7户贫困户以不知道“怎么样”、“怕还不上”等为由不愿意贷款,反映有贫困户“无思路、无技术、无意愿”较突出,自身发展动力不强。
(二)发放贷款审批发放不够规范。扶贫小额贷款的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对象为“四有两好一项目”(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信用观念好、遵纪守法好,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或自主选择了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但我镇银行机构在落实中没能完全按此标准操作,向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了贷款。
(三)对于小额信贷的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尤其是小额信贷需归还本金的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户对于还贷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贫困户认为小额信贷属于扶贫政策,国家鼓励并且承担利息,可以不用还,或者不还也没有问题,政府不会把贫困户怎么样。但是贫困户不偿还贷款主要有五种后果:一是得不到财政贴息;二是会有不良信用记录上银行“黑名单”;三是影响本人及家庭成员以后的贷款;四是影响所在村的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五是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利益联结机制未真正建立。贫困户对贷款入股的产业扶贫项目并不关心。某贫困户表示茶叶扶贫项目没有聘用他做工,因此入股茶叶产业扶贫项目对他的工作和生活并未产生太多推动作用。由于未给贫困户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可持续性的脱贫途径,多数贫困户只关心分红资金能否及时到账。
四、追根溯源
小额信贷政策的设计是符合贫困户的条件和需求的,小额信贷的扶贫作用也是明显的,拓宽了产业发展的道路。贫困户对小额信贷的政策是拥护的,也是真实受益的。但是在政策落实的过程当中,同样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未彻底转变。如有的贫困户仍未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的自然经济状态;有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没有从根本上分析“我为什么贫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脱贫的路子在哪里?”;有的贫困户为自己贫困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诸如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没有门路等等,总是怨天尤人,无所适从;有的贫困户则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系统数据动态调整,导致部分贷款对象因死亡、婚嫁、迁出、判刑和清退等在贴息名单中不能及时发现,部分贷款对象为建档立卡系统中新产生的“四有人员”,需规范各级审核、监管部门尊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历史阶段性进程,不能简单的用最新建档立卡系统数据审核早期贷款和贴息的对象的工作程序。
(三)干部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到位、职责不明确,影响工作展开和工作效率。为此相关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政所,农技站等可以成立工作站,制定工作职责。工作站组成后,积极向上协调,与县扶贫办、县农行争取信贷指标。同时理顺农村管理服务渠道,以村委会为中心组,把党员、干部的职责、工作实绩与小额信贷扶贫挂起钩来,严肃的签订责任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小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行。
(四)企业规模较小、数量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能力较弱。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企业和农户共同利益实现难。尽管政府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但由于缺乏政策实施相关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很难延续。
五、改进思路及措施
通过调研发现,继续推进小额信贷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应该重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以便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特提出以下改进思路。
(一)加大培训统筹力度。相关部门应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加大培训的统筹协调,充分掌握贫困户技能需求,采取按需培训、实操培训、入户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提升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强贫困户贷款发展脱贫增收的自信心。
(二)发放贷款审批流程要规范。压实相关职能部门、扶贫工作队和乡村两级的责任,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为确保资金投向安全有效,抓死贷前摸底调查、贷中严格审查、贷后反复核查三个重要环节,严格杜绝人情贷款、套取贷款等违规操作行为,做到客观公正,严格把关,专款专用,让急需贷款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及时得到资助。坚持两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及时了解贷款农户的经营发展情况,建立相关管理台账,准确掌握当月到期贷款、还款和逾期贷款情况以及下月到期贷款、可能出现逾期的情况,重点跟踪监管;乡村两级和工作队、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加强政策宣讲,配合做好对贫困农户的诚信教育,引导农户重视个人信用,确保按期还款
(三)加大扶贫政策宣传,提高多方风险认识。加强村扶贫干部及帮扶干部的培训力度,增强干部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减少误导性宣传。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及征信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和诚信文化的宣传,有效提升放贷主体银行、产业帮扶项目负责人的风险意识,特别是要提高贫困农户的及时还贷的信用意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宣传,一是扶贫站可以联合信用社等有关部门不定期开展有关小额信贷的政策宣讲会,引导贫困户如何更好的使用资金,带来创收;二是可以在乡村村委会或者其他显眼位置拉横幅、刷墙体等更好的宣传政策;三是可以印刷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发放给贫困户,以便随时查阅;四是帮扶干部上户走访的时候,也可以加强有关政策的讲解,给贫困户解疑答惑。同时要重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把控水平。迅速出台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方案,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到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扶贫办、放贷银行、财政部门要及时对接、定期调度。对正常贷款,到期回收有人盯;对于产业效益尚未体现,需要延期的及时审核,准确把握和运用好无还本续贷和展期政策;对于恶意拖欠、拒不还贷的贫困户,要实行“一企一策、一户一策”,建立失信行为“黑名单”曝光制度,不断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此外,相关部门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容忍度,对于因不可控因素导致产业失败,要发挥好风险补偿金作用,及时核销。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2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排查,严格按照“坚持攻坚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坚持精准方略,确保脱贫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到位”的原则,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拿条件卡”,摸清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原因、贫困程度等,全面查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扎实整改到位,确保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
二、督导内容
1、扶贫对象识别不准。没有严格按照贫困对象识别标准和程序识别,操作不规范,名单未公示,优亲厚友搞照顾;“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有小汽车户、有商品房或商铺户、个体工商户或经商办企业户)清理不彻底;优亲厚友致使不符合条件对象成为贫困户,少数真正贫困的对象未纳入;数据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完善,动态调整不及时,不到位。
2、扶贫对象退出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一公示一公告”要求,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贫困户住危房被脱贫;贫困户符合退出条件(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现行省定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而没有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脱贫”。
3、帮扶措施不实。驻村帮扶后方单位帮扶力度不够,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措施不精准,方法单一,力度不大,成效不显著。
4、资金项目监管不严。有的扶贫项目不实、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资金拨付不及时,存在滞留闲置等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告公示制度执行不到位。
5、工作落实不力。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完成任务;特别是一些产业项目戴着扶贫帽,用扶贫政策,却没有将贫困户、贫困人口作为参与的主体,扶贫政策、项目没有更多更好地惠及贫困对象,而是被一些能人大户主享或是独占。
三、工作步骤
本次攻坚专项行动计划利用3个月的时间,做到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有效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
(一)第一阶段基础再夯实(8月24日—9月30日)。
分片区召开座谈会。5名县级领导分片区召开乡镇街区党(工)委书记、副书记、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剖析存在问题,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拉出时间表、路线图。
集中走访调研。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所选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逐户进行调研,摸清实质问题,并召开座谈会对摸出的“五通十有”、贫困户帮扶措施等情况拉出问题清单,形成调研报告。
拉网式排查。抽调充实扶贫一线的36名后备干部、扶贫办工作人员10名、22个乡镇分管乡镇长、扶贫办主任、从事扶贫的主任科员、业务骨干88人,23个督导组成员69人,组成22个排查小组,利用15天时间,对所有未脱贫贫困户进行拉网式排查,被排查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全程陪同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各排查小组成员对贫困户调查情况负责,片区联系人、乡镇(街区)联系人对排查汇总情况负责,各排查小组组长对排查负总责。
部门集中比对。对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和“四类人员”坚决清出系统,组织县人社局、财政局、公安局、交警大队、民政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教育局、卫生局、房产局、农机局、各银行抽调人员,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办公,进行人员比对,并汇总出应清洗人员名单。
排查资金项目落实。规范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资金项目情况进行核查,抽调县审计、财政、农业、畜牧、发改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专班,集中一周时间,对2014年以来所有扶贫项目资金全面检查摸排,确保资金管理使用精准。
第三方评估。在排查工作完成后,对发现的问题各乡镇街区进行自查自纠,并整改到位,对出现问题的不予追究。9月中下旬,委托省第三方机构进行暗访评估,凡出现问题的将严肃问责。
(二)第二阶段措施再精准(10月1日—10月31日)。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由乡镇党委书记带领本乡镇科级干部,对扶贫车间、扶贫大棚等扶贫项目带动作用及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措施和脱贫成效进行“回头看”,确保脱贫措施再精准。一是再次查找扶贫对象不准、致贫原因不清等问题,切实加强整改,挤出水分,查漏补缺,找准对象,准确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二是充分发挥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了解贫困户脱贫需求,算准收入账,因地制宜、因人因村施策。三是深入查找人员选派不好、工作任务不明、驻村时间不够、帮扶责任流于形式等问题,提高帮扶成效,确保监督保障精准。四是再次查找资金使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资金项目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五是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按单项工作分别开展明察暗访督导,确保贫困户帮扶措施进一步精准。
(三)第三阶段成效再提升(11月1日—11月30日)。
一是由分管扶贫的四名县级领导干部分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狠抓整改落实,分别明确谁去办、怎么办、什么时间办好。二是完善督导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扶贫项目和贫困群众,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剑指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政治意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把贫困群众能否受益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4
乡镇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乡情概况
xx乡位于金寨县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210省道、合武铁路穿境而过,距县城梅山68公里。平均海拔400多米,年平均气温15.6℃,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8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27亩,山场93036亩。总人口15XXX人,辖8个行政村,XXX个居民组。
全乡有白纸棚、姚冲2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XXX户,贫困人口2XXX人,移民人口XXX户,1937
人。20**年最终确定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XXX户,XXX人。其中移民搬迁XXX户,XXX人(移民人口XXX人)。
二、贫困情况及致贫原因
(一)贫困情况
目前全乡贫困人口2XXX人,贫困发生率为xx.89。全乡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业发展迅速,人均纯收入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了贫困信息系统,贫困人口信息不仅全部录入到国务院扶贫开发系统,还录入到了金寨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双重动态管理。
(二)致贫原因
1、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地区特别是高寒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生产资料匮乏,生存环境恶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农林产品运不出去,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全乡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层次偏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发展商品经济、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发展经济空间小。
3、天灾人祸导致贫困和返贫。有的贫困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赶超贫困线就不易,若遇天灾人祸,如因家庭成员突遇伤残、重病、死亡或种植业因自然灾害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等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造成更贫困或再次返贫。
三、扶贫工作主要做法
首先解决“扶谁”问题。做好扶贫基础工作:一是摸清贫困底数。全面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对贫困村落实产业扶贫项目;二是做好扶贫分类。根据致贫原因,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建立一村一册、一户一簿、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因村因户施策,实行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是“扶什么”。明确扶贫工作任务:一是抓好规划实施,明确扶贫目标。根据建档立卡信息,制定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帮扶规划,确保一村一策、一户一卡,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全面落实帮扶措施;二是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大力推进以“两个搬迁”为主要抓手的农村宅基地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四项重点工作”,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和中心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挥社会参与扶贫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有针对性的参与社会扶贫。吸引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发展,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提供有效的帮助,逐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住房、行路、吃水、上学、就医等难题,不断加快贫困群众发展致富步伐;四是是抓好光伏扶贫工作。按标准要求安装好全乡贫困户分布式光伏电站,及时全面并网发电,早安装、早受益,以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五是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和大学生助学贷款等政策。扩大扶贫助学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实施智力扶贫,使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到“精细滴灌”。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关于易地搬迁脱贫:当前各乡镇已将此作为我县十大精准扶贫举措放在第一位,但是进度不一,方法不同,贫困户隔岸观龙的多。突出的表现在规划不合理,易地搬迁只考虑到贫困户迁出原住地,没考虑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只考虑扶贫工作,没考虑到应将这些贫困户搬至乡镇中心集镇,形成规模人口集聚成市场带动城镇及贫困户可持续发展。
2、关于特色农业脱贫,百村千户旅游扶贫,生态保护脱贫举措不明显,推动不够,实际上这些恰恰是群众最盼望的举措,政府在这方面应加大力度。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5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6
中南民族大学近日召开全校各级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该校专门主动实施的以全面持久帮扶武陵山区11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为内容的“1221”工程。此工程开创全国高校先河。
所谓“1221”工程,就是该校为帮助武陵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以派驻武陵山湖北片区一州11县市(恩施州8县市、宜昌市长阳、五峰、秭归3县)的12名联络员为纽带,由一名校领导带领两个学院、两个职能部门,派驻得力管理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地方推荐或安排的一个贫困村蹲点,既给予其智力支持,帮助出谋划策,也做实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向每个贫困村投入资金10万元;做到精准对接,持续扶持,村不脱贫人不脱钩。这样一来,该校就将有11名学校班子成员、22个学院、24个职能部门的上百名干部和教师直接参与到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中去;校党委书记陈达云就亲自挂帅,率领化材、两个学院和组织人事、离退休两处,联系帮扶全国农村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单位恩施市龙凤坝镇龙马村。
中南民族大学一贯秉承“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历来关注、重视以武陵山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深入恩施、湘西、铜仁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调查访问,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除鼓励、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开展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科学研究,承担了数十项有关扶贫的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于实践外,还每年拿出150多万资金,支持贫困县市、乡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村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组织专家学者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承接地方委托课题,积极参与湖北省组织实施的“616”112程(对口支援长阳县)和对口帮扶三峡库区(巴东县),成立了中国武陵山减贫研究院和恩施发展研究院两个针对武陵山区的区域扶贫研究机构,有力助推了武陵山区的减贫事业,得到相关市州、区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实施“1221”工程,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该校还整合国内武陵山研究各方力量,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支持下,共建“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期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更强大、更高端的智力支持。
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指出,服务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乡村,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把帮扶贫困村当着份内的事,与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动真情,干实事。校长李金林认为,在武陵山区选择11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联系点,可以促使我们转变科研和教学方式,积累宝贵的教学科研素材,使教学科研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要把贫困村建成科研跟踪观测站点和学生教学实习基地,通过解剖“麻雀”,对实践加以概括总结,形成新的观点、理论,乃至大学问,从而实现服务地方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共赢。
根据该校制定的《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11个帮扶工作组分赴各自对口的贫困村,首先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了解需求,找准贫困原因;然后与乡村一起,对症下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措施、方案,分步实施。这项扶贫工程,很好的诠释了国家倡导的社会扶贫的善举,体现了一所民族类大学的责任担当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