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1

关键字:初中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力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了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结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井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二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纠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个典刑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儿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人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一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4、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二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数学教师;新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学学科更加普遍地应用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已成为了人类发展和创新的工具。为了体现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PPT、FLASH和几何画板等工具点燃了教师们应用新技术的热情。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现状

2014年1月份,我对遵义师院附属实验学校的116名中学生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的调查。在调查“这个学期的数学课中,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时有110名学生选择了使用过几次,占到了94.82%,有0人选择了一次都没有使用过,说明大部分教师都希望能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同时有52.59%的同学更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在课上精力集中的时间更长。因此,认为在《数学》课上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学占到了64.66%,这些数据无疑给教育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收获的成效

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运用的同时,有些老师会发现在课上使用这类技术的教学效果,远远补偿不了前期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每一节课之前都去做课件,就会造成“老师做得累,学生看得晕”的状况。很多老师都是在要上公开课的时候才会自己制作课件,而平时多是将网上现成的或是教材里自带的光盘进行适当修改后进行教学。而且对于有些老师热衷于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也并非屡试不爽,有49.14%的同学认为设计得好的课件才会对创设情境起作用,24.14%的学生认为对于有些内容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毫无意义的,25.86%的学生认为创设情境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多媒体,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有15.51%的学生对老师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没什么感觉,或许是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的印象。因此,本次调查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大约有35.34%的同学认为在数学课上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新理念,于是,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乐意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但在课上使用了信息技术,并非意味着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技术是先进了,画面感也很强烈了,但最终决定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往往是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设计。如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制作出来的课件看似美轮美奂,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但结束后的课堂留给大家的是五颜六色的画面,真正的知识点却没能很好的掌握。这些现状的出现很大原因就是一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正确理性的认识,认为一节课只有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体现出教育的新理念,这种认识是极其低级,肤浅的。教育的信息技术化过程不仅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过程,更是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从现代信息的角度对教育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

(二)要求教师是终身的学习者

以前的学生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书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如今,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网络化和多媒化,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以前有句古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欠妥的,在有些方面学生的能力已大大超越老师,因此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当是泉涌不断的一口井。要让知识如黄河之水源源不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原本被动的接受方式变成主动的学习,在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在作用的同时发挥出我们的专业特长。

(三)要求教师更应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展示出了信息化教学的广阔前景。然而信息技术无非是一种工具,它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授课,这就是为什么有52.59%的同学更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原因。多媒体只能是帮老师算难算的数,画难画的图,做难做的事。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要实现教育的信息技术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承载了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的更多希望,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自己,对自己提出更多的新要求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下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3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进入全面的信息化教育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已经遍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在多媒体和自媒体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教育手段发展的必然因素,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则势在必行,并且,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教学意义。

1.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任务和具体目标

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的时代以其丰富的资源信息渠道,广泛的信息来源和生动活泼的应用手段而成为交互式教育手段的新媒介。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终身学习不再只是口号,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化的社会也将为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1.1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能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教学者而言,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仅仅是教师传道受业的一种手段,而是为给学科教育提供的崭新媒体,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樗刂式逃?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中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内容《数据的代表值于离散程度》时,可以将生硬的术语名词以较为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加权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极差等专业性较强的数学用语对于初中生来说十分生疏,因此常常成为学生们难以消化的课堂内容,课堂时间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用无限的想象力来体会和理解,并内化为自己所学为己所用呢?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解决了这样的难题。教师可以制作生动的教学图画,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想象思维,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1.2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一步

而对于学习者而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是提高认知技能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的关键一步。例如,在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了课堂上听取老师对知识点的讲授之外,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查漏补缺,甚至于为了深化自身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有关的视频讲座,例如以微课教学为主的题谷网站,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进行课堂之外的再学习,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知识四通八达,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在中学生的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将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学技术手段,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其基本目的。

2.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具体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的内容不仅仅是独立的知识点,更多的是过程铺垫,初中学习的数序多是基础性内容,过程性的知识内容很难为学生所接受。解决这样的教学难题,更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拓宽教学途径,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打造全面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何画板辅助完成授课过程,使教学资源可以更加形象的出现。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律自主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进行讲授,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束缚,利用专业软件作为操作平台,使用画笔工具进行有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习题操作,在使用辅助线时,可以调节使用其他颜色的线条,提醒学生关注解题重点,更加直观的展示出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思维,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和准确地把握讲授要点,节省课堂资源的同时,也让整节课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学生的集中力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另一方面,或者是引进微课,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初中数学的重难点,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各种要求,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有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见识,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熟练地运用。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学生们面对全新的内容可能会难以接受,而教师一味地讲授全部授课内容学生很有可能会对该内容产生厌烦情绪,此时,教师大可以引进微课,重点点拨学生的定理运用技能。结合准备题库中的对应习题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几何画板工具进行验证,体验教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远比在课堂上一字一句的教更有效,学生也更喜闻乐见。微课的魅力,就在于课程虽短小,却是学生们最需要提升的,也是学生们最急切想要看到的,所以,教师在整合资源时一定要做好工作,调查学生们真正的薄弱环节,否则只会事倍功半。数学自来是特别抽象的学科,需要极高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4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人机交互模式,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中学课堂要颠覆教师主宰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许多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做到这一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和作业。

尤其是初中数学的复习课,人机交互功能更能发挥其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课堂教学情况制作课件,从课前预习板块到例题精讲板块再到课堂练习版块,层层递进。学生只需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进入不同层级即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人机交互方式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最终形成学习动机。并且人机交互还能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譬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题组练习,传统方式是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做题过程,而后教师点评。而信息技术则能更加迅速、及时、有针对性地反馈学生练习情况。Authorware提供的题组训练,在学生答对时,就会有奖励性话语“恭喜你,真棒!”若回答错误,则会提示“很遗憾,再试试吧”,直至最后学生答对,若多次回答均不正确,系统会自动演示解题思路和步骤。这样,不仅学生能高效地学习数学,还能方便教师掌握全班学生的正确率,以此调整改进教学模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给多种感官提供综合性的外部刺激,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比单一的听讲更有益于理解和记忆。

1.形象表达的无形问题。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传统教学模式单纯依靠逻辑思维而缺乏图形支撑,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死记。比如初三几何课程“点的轨迹”,学生会定式地认为点的轨迹是射线或直线,并未开发自身想象。而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就会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点的动态移动组成射线或直线,清晰、明了、完整、形象。这一方式远比教师苦讲学生硬记效果要好。

2.直观表达抽象问题。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是被动获取教师灌输的抽象数学概念。比如,初三代数部分的“函数”就是概念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这一抽象的概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特性用动画和声音等方式展示解析式y=x+1、平方表等说明这一概念,最后让学生观看三峡蓄水录像,来引导学生建立y(水位)与x(时间)的函数关系,这样能够使得概念的理解更为透彻,知识的保持期也更长。

3.运动地阐释静止的问题。让几何图形动起来更能刺激大脑,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在初中几何“圆”的教学中,即便图形如何变化,其中的基本机构和规律是不变的。教师就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圆幂定理”,通过鼠标的移动展示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效果非常好。“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还能直观地用“平移”“翻折”“旋转”等方式证明“垂径定理”“弦心距定理”等较为复杂的定理。

4.简明化解繁琐问题。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在初三代数“频率分布”一节中,传统教学法教师要求学生在“50名学生身高数据”中找出最小值、最大值,而后分组,确定每组样本个数,进而计算频率,绘制分布表和直方图,如此繁琐收效低,且学生易反感。若引入计算机和Excel软件则会更清晰简洁。只需将数据输入Excel,点击排序、最大值、最小值按钮,各分组频数一目了然,绘制直方图也更为方便。此时,教师只需讲透其中的道理即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引导学生发现式学习,培育其创新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整合

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体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视频音频的播放、通不可见的传输、微课教学资源等等各种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同样已经悄然进入教室与课堂,成为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教学载体。但是,信息技术是一个整体复杂的概念,它的内涵囊括范围十分广,并不是课上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师生上机教学和学习等就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也不见得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正确结合的形式。那么,如何正确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应用时效,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学工作者加以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方法进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创建情境,巧引课题

一节课的开头部分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机,物理知识表面上看上去都是复杂的符号和繁琐的公式,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复杂繁琐的文字、符号、公式转化成明了易懂又有趣的演示动画,就能够一击成功,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思维的高速运转和物理课堂的顺利展开。例如,我们在学习速度与加速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制作两辆跑车相互追赶的动画,抑或是直接将电影中的飙车镜头播放出来,用数字来标识出各车的速度,让学生来猜猜后面的车什么时候可以追上前者,用类似引人入胜的画面来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设计模拟实验,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具备充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因此,实验这一环节就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亲眼看到各种物象的产生和物理定律的实现过程,是帮助学生记忆物理知识、得到物理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需要注意实验的性质。一些简单、有条件进行的实验最好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台上亲自操作,体验掌握物理知识的乐趣。而对于那些操作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且效果难以体现的物理实验来说,可以交给信息技术来“搞定”。教师可以找到典型的成功实验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如同亲身体验一般,同时也获得了实验成功伴随而来的视觉上的震撼。

三、用多媒体控制实验,做到张弛有度

进行实验时,有些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简单轻易地观察到物理现象,记录物理变量,最终得出实验结论。例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有一个时间上的变化,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变化发生的时间节点,得出观察结论。但是,有些实验物理变化的发生是很快的,甚至是在一瞬间产生的物理现象。这类实验,学生就不能够实际记录出即时物理变量,无法得出实验结论,例如观察小球的曲线运动,这时就需要采用高像素视频摄影来记录下小球的运动路径,借助视频播放的速度放慢功能来仔细观察小球的曲线运动过程。

四、给学生展示全面的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从大的概念上来说,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范围,而一般在这两种范围中,较为极端的物理现象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体现在能够展示出宏观和微观的全面物理现象。微观小到粒子,宏观大到宇宙,初中生的记忆很大一部分以图像记忆为基础,任何东西,必须有实际的图形概念,才能够留存在脑海中。用多媒体投射出天体运转的过程、粒子分离的模型,都是能够增强学生对微观和宏观事物认知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日食月食等天体运转造成的现象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月亮和太阳各自运转的轨道、重合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并记忆日食和月食两种现象均是由光的直射造成的。

五、物理规律形成过程展现

一些已经成文的物理定律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使得初中生对物理知识止步不前,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这种困难成为可以以图片、动图展示出来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大家应该都很疑惑为什么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是匀速前进的状态,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制作物体受力从大到小到完全没有的动态图,将受不同力度的物体的状态变化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理解牛顿的思维过程创造条件。

六、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估

学生当堂学习之后需要通过及时巩固和检测来找到自己掌握较差的那部分知识点,即本节课程的知识漏洞。当堂检测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头脑处于活跃时期,知识的新鲜感和热度都很高,有利于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当堂检测不但根除了以往课堂检测的古板,还赋予了当堂测验新的特点――交互性、即时性、创新性。以往的课堂测验可以说是由一张张的卷纸和一道道习题罗列组成,而运用日益普遍的网络工具,教师能够将与本节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和规律以图片、动图、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加速反应,触碰视觉、听觉的灵敏开关,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深入理解,达到巩固当堂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造福人类的一大创新,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以变得生动有趣,也可以变得简单高效。初中物理作为重点学习科目之一,其中很多成文的规律和物理现象都是无法从实际的操作中观察得到的。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学生能够借助于模型演示理解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从直观的展示中得出结论,强化记忆,促进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田风t.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范文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只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 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 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 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4.化繁琐为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