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93-02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侧重的是对学生基础语言认知能力和语文欣赏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需要在语文教师的系统教学中,逐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各类语文知识点,包括对散文、说明文、诗歌等类文体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和意义情感的欣赏。

语文教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一方面会在课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对语文文化常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还需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善课堂教学的形式,在调动语文课堂教学范围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态度,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考虑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巧妙结合,并借助外在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资源,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积累,笔者认为,针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以课本教材内容的教学促进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安排,语文教师往往会对学生进行课文中字词、语句的梳理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赏析课文中的相关主旨和意蕴。学生们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指导下,一方面会不断拓展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文本解读的能力。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时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们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每位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既可以体会到作家对各类文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综合把握。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时,针对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歌,语文教师除了向学生们讲解现代诗歌的不同派别特征和风格,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们深入诗歌内容,学习和了解诗歌中的各个意象涵义以及诗歌的绘画美、建筑美以及音乐美,感受中国现代诗歌的新特征。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本教材内容的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文本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前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查阅资料达到对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简单了解。与传统的单一教学不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到所学课文中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及作品的写作风格,并对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做出标记。最后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文中细节问题的疑问或思考。这是对教师课堂教材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延伸,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实现了集思广益,调动学生解读文本的自学能力。

2.利用语文写作教学锻炼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高中生在教师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指导下,往往会了解和掌握到一些基本的文体风格和作家写作范式。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调动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外,还可以通过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从而推动他们语文综合修养的提高。针对高中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施。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解高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只有在明确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会在将来的高考中避免达不到要求而造成作文走题或跑题的写作失误。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写作的伊始,指导学生明确了解高考作文的写作范式,在字数、错别字、文体以及主题方面尽量达到标准。

其次,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语文写作训练,在高中阶段进行写作的时候,往往是对作文思想和表达方式的拓展和升华,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做好引导和批改建议的工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作文任务,鼓励学生阅读和学习优秀作家的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构思和创作能力,做好对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形式的语文写作。这种类型的写作教学,既能丰富和深化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学生对语文写作创作的兴趣。

3.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除了上述教材内容的教学和语文写作的教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丰富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率,从而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鼓励有不同兴趣的学生投入到校内或校外的语文活动中,这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既是对学生专业兴趣的调动和锻炼,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例如,书法类比较优秀或擅长的学生,可以在活动的参与中,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并进一步认识到不同层面的书法写作特色,从而激励自己的书法写作向着更加完善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语文写作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活动,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写作朋友,拓展自己的写作视野;语文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的语文辩论类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到丰富的中国和外国的语文常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语文修养。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文2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

在语文课堂内,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抽象问题,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文言知识与相关文化知识等。

微课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首先,整合教育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可以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对每一章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从而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评价各个环节,展开视频录制。具有教学时间短、视频内容精简、资源丰富、指向明确、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特点。可以将多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某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教学案例进行录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具有针对性。有针对性便有了重点难点的突出,便能有的放矢,使教学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再次,微课的便捷性决定了其可以快速有效地传播和被利用。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视频学习。语文本身就是靠广泛的涉猎知识,长期的积累来提高的,所以微课可以更好地为语文的长期性积累服务。

在课堂之外,微课对教师的成长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语文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利用好,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高中语文因为涉及很多抽象的知识概念,还有很多图文信息需要进行直观的、快速的展示,而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则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课堂与课外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感知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甚至老师还没有教授的课程,他们已经能基本解读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然而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仍是不争的事实,大致可用“累、慢、闷、差”四个字来形容: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慢,教师教学进程慢,学生形成积累慢;闷,课堂气氛沉闷,差,教学效果差。一句话,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抓好背诵

文言文教学非常适合运用诵读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有效途径,诵读者在诵读中自创情境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融会,这种交流、对话是诵读者渴望得到的,也是教师希望看到的,所以在教每一课文言文时,我着意突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留给学生诵读的时间,让学生亲近文体感知作品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内容,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直至成诵。

宋学家陆九渊曾说过:“涵泳工夫兴味长”,文言文语言凝练,能给人留下很大的回味空间。

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诵读的形成灵活多样,诵读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地有梯度地进行。

第一、通过诵读,借助于注释、字典、扫清字词读音障碍,并初步理解字词的含义及有关文言知识点。

第二、通过诵读,正确断句,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并体味文句意蕴。

第三、通过诵读粗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第四、通过诵读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内在韵律,并初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第五、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把文章内容与主旨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反复熟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背诵,这时学生可以品出文中感情意境甚至陶醉其中,在此基础上再品味课文,那就驾车就熟了。

二、要注重点拨

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中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引导性点拨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点实词、虚词、词性实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文句翻译、重点内容、核心段落、精彩语句及学生难懂或容易误解的问题。紧密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开启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章所创设的情感氛围或审美意境中,准确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真切地感悟作者的情感起伏。这样通过自我主动、师生互动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在美的感染熏陶中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升学生整体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要重视归纳

文言词语的整理、归纳,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一定目标,按照合理的体例,对高中语文文言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归类、总结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控制、有指导的过程。

在文言文教学中,归纳总结十分重要,每在学完一课后,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典型句式及重点词语,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归纳的过程其实就是分类比较的过程,也是巩固深化的过程,它可使看似杂乱繁多的句式字词通过归类变得浅显明了,易于掌握,进一步通俗化、简单化、规律化,对重点字词而言,归纳是比较中的分类,可以使词类的义项变迁进一步明确化、细致化、系统化,从而便于学生牢固记忆。

四、要注意积累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能大量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风俗习惯和日常行为等方面知识的积累,我相信我们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应该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富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越强,对学生而言,学好文言文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其它文体不能代替之处。如:行文简洁,遣词造句考究,意境优美等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影响深远。

五、要强调拓展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课堂以外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推荐精炼短小的经典文言文,并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已形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来解读老师未教的文言文,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文言文教学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练习,切忌囿于书本而要以课本为基础,链接相关知识,对课文重点内容和学生关心热点问题进行有效地拓展延伸,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而且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必要的知识拓展延伸,也是教师个性张扬的体现。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文4

一、优化学法2、5、3

我提出了优化学法2、5、3的教学模式,即课堂做到2 个突出,5 步环节,3 个目标。

(1)课堂中突出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让学生扮演好课堂的主角,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2)课堂中贯穿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展现梳理、巩固新知、质疑拓展五个环节。

教师恰当地把教学环节各个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因素。教学环节组织严密,环环相扣,符合学习由浅而入深、由易而入难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课堂反馈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及时地反馈与评价,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批改,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更正,这样,学生明白了哪里没有掌握好,教师也明白了学生哪里没有学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的知识点再进行讲解与巩固,惟其如此,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

(3)课堂教学以兴趣、知识、能力为目标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它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有了这一求知的源泉,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许多科学家从小就抱着对科学的强烈兴趣,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学生何尝不这样呢?教会知识和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传授知识,同时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是减负增效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训练,阅读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教学手段2、5、3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的差异,教师通过调查分析,把学生分为提高层、发展层、跃进层三个层次,人数比例分别为:2、5、3。合理科学的分配,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分析学生,合理分组。每组选出小组长,小组组长又是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分为3 个小组,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我们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核的方法教学。抓两头、促中间,进而推动全班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课堂结构2、5、3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文5

关键词:选修模块;教学思考;灵活;自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41-02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侧重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视学生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和实施难点。笔者经过半年多的模块教学和学情反馈,思绪很多。高二学的选修课程,为教师的自主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选修课内容多、篇目难,在教材、教法和学法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怎样开好选修模块的课程,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是摆在开设选修课教师面前亟待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选修教材,审视新课改标准,结合新课程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应该着眼以下几点。

一、灵活处理教材

选修模块教学,教师不要囿于选修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大胆取舍,合理剪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求实现用必修课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选修课中的问题的目的。灵活处理教材,意味着不一定要教完、学完。教材仅是一个学习的例子,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有的重点篇目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可以一带而过,有的课文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篇目则可个别化处理。适于练的课文就用于练,适于讲的课文就用于讲,适于读课文的就用于读,不要平均使用力量。选修模块教材容量明显偏大,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教材是必然的。不宜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应以学生“学”到多少为本。只有这样,长期积累,学生才有收获,教学才有效益。那种只顾加班、加点赶进度,只顾以教完教材为目的的教学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这是不科学的,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也是行不通、走不远的。

二、放手学生自学

对语文课,很多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去学、学不会,不愿意放手,结果学生反而越学越不愿学。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多多放手,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事实上,不相信学生的教师,大多教学操作既辛苦,又没实效。选修模块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用任务驱动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去学。不然,教学长期由教师统包统揽,其结果只是教师一人弄懂了,学生却没有学会。学生自学,是新课程改革一堂课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的指导,重视自学的实效性,学生的自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在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自学要提倡个性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在自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一定很认真,一边读一边批划,思考、查阅、写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我们当教师的不能放过一个学生,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尽力学习,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巡视,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学困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尽量不要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一定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三、有意纵横比较

语文教学有时是比较的艺术,学会了比较就学会了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立足课本这一教学点,有意识的引进一些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篇目,同课文内容对比阅读,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触觉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又使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初步获得课外阅读的方向,进而使学生达到拓宽知识面、增强知识积累的效果,也使学生走出书本的小语文,迈向广阔的大语文,达到多读书、读好书的效果。运用比较阅读,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利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真正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根上来,学生也能通过比较教学寻到足够的食物,吃饱吃好,达到由点到面的转化,拓宽知识层面,强化知识迁移。有时教材中的知识点,零碎地分布于各册、各章之中,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无法系统化、规律化,在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合理地利用比较阅读,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不同作家的同一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就可以把零碎的知识梳理起来,寻找出其中固有的规律,将薄书读厚,将厚书读薄,达到融会贯通。

四、重在务实高效

高中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范文6

1 变应试教学为素养提升教学

语文课改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确保高考,学校是以高考成绩来衡量学科教学业绩的,如果扎扎实实抓课改,三年后高考成绩滑了坡怎么办?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我们语文老师,别费了力不讨好,我们原来都深有同感。但这次青岛考察学习,让我们转变了态度,原来是我们把课改和高考对立起来了。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个课改课程性质来看,并没有降低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考试能力,相反,课改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强了,更能应对高考,即用宽厚的语文素养去应对相对窄浅的高考是有余力的,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青岛市各中学近几年的高考出口不论是量还是质都胜于课改前,这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青岛十七中,美术特色班每年上清华、中央美院二三十人,几乎全上一本院校。校长说,这得益于课改。再看青岛五十七中的展示课“文言实词的推断”真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探究梳理,其深度己达我们高三的水平,五十八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以《秋天的怀念》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答题技巧、规范,也达到了我们高三有时也未达到的水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贯穿了课改意识,同时把高考意识有机地融于其中,真正实现了由教应试到提高素养的转变。青岛的实践表明:单纯的为高考而教学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用课改来统帅语文教学,应试才能有其存之皮和力之源。

2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在语文课改推行前,我们都是知识传授的能手和老兵,我们原来抛弃“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把“语文考纲”和“语文考纲说明”奉为语文教学的指南,考点分析精辟,知识点的解析传授细而到位,模拟考试密度和力度大到惊人,“一切为了高考”,其结果如何呢?高中三个年级人均成绩,即使考同样的题不会相差太远,人均分大概在90分左右吧,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记不牢,灵活性探究性的语文题目又很难突得破,其所考的成绩大都是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范围以内打不同程度的折扣,没讲到的做不起,讲到的,反复练习的也难全记得住,并再现不出来。于是,老师将知识扯破,嚼烂一点点,一次次地灌、沁(浸),学生获取的是知识这个“鱼”。学生觉得语文课听不听关系不大,老师费力不讨好,学生学了也未必考好。这也是事实,这也是我们长期的困惑。然而,语文课改是解除这个困惑的最佳办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这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知识的技能,获得一种认知的体验,要用情感与文本交流碰撞而生成知识。从这种意义上讲,学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实践也表明:只有学生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学习实践,才能把方法学到手,用得活,才能够自己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青岛几所学校语文课改的共性就是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点评,让学生参与文本对话,到文本中寻觅体验。如,青岛五十八中的文言实词推断,其方法就是从学生体验中来,再到体验中去,这样,获得知识的效率就高,真正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青岛十七中现代文阅读中总结出来的“紧扣主题,圈点勾画,分值定点,列点答题,准确答位”答题策略很具有操作性,这远比我们给答案好得多。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体验是深化内涵的必要过程。青岛市的语文同行在课改实践中切实有效的行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那就是重方法,重体验,带着学生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

3 变大包大揽为主动放权还权

教书辛苦,教语文尤其辛苦。回首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一个“苦”字了得,其中的酸苦辛劳不言自明,何也?只因我们心慈勤劳,而几十年来大包大揽了语文教与学的全部,把教学的主导、主体合二为一个自己,把练为主线变成了百讲不厌(练),把本该学习主体学生的事也给包办了,你想不累就不行了。课文生字你要去查,词义你要去查,作文你要去改(一般不为尊重学生主见),甚至听写、默写、背诵你都得去亲历亲行。课堂上刚一把问题提出来,为了抢时间出效率,你马上替学生把所谓正确的答案和盘托出,你图省事,学生也乐得轻松,下次考试又不考,学生于是听不听无所谓。你辛苦的播种几乎是收获甚微。乖巧点的学生只是辛苦地记录了许多几乎不能再用的答案而已。考试后,面对大片低分,你问苍天,高中语文还怎样教啊?学生也苦闷,高中语文究竟怎样学啊?中间状态的学生则以为语文学与不学差不多。非语文教师则认为语文最好教。至少没有学生归零分。辛苦劳作,获此痛心结果,这完全是大包大揽惹的祸。语文课改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变“包”为“教”,变“送”为“导”,变课堂上的勤讲为善评,把“勤”移到课前课后,做到到位不越位,充分相信学生,该学生做的教师别去做,同时做到学生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也不讲。在操作的过程中强化“四个字”即“范”(老师示范)、“放”(放手学生,但不是放任)、“督”(督促学生)、“评”(点评、评价,注意积极评价)。青岛十七中教学三案(课前案、课堂案、课后案)教师勤于案的编导。重点在课堂案补缺,课前、课后案是学生的任务,责任明确,各司其责,师生互补。如,青岛二中张则会老师主讲的《荷花淀》引导学生归纳诗体小说特点,几个女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点评,就充分相信了学生,其表现为“生已贤于师”学生有了情感体验,自然就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如果教师不放手让学生实践,学会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信奉会教加会学才等于高效。

4 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