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师;能力;知识
一、引言
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始终是培养优秀的电气工程师的本质和核心。只有在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对如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途径不断进行探索,才能大幅度提升电气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大大提高电气工程师的工程能力。电气工程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不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升电气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为了促进电气工程培养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满足,教育部出台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电气工程师只有熟练掌握相关领域内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跟上电力行业高速发展的脚步,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电气领域电气工程师知识能力的需求。
二、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社会与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具有“卓越”美誉的主要原因在于: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外,其自身拥有的综合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在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相关的领域内的核心能力与相应的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的具体体现为:电力能源的产生、调控、传输、变换以及有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所需的基础理论等等。另外,对于相应的行业法律法规、国家技术标准应该有所了解,着重培养电气工程师在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相关的领域内的科学管理能力、创新研发能力以及制造能力。
在实践上,一方面要强调不断提升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用性;另一方面要将市场作为正确的导向,将社会需求和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紧密的联系起来,客观真实的反映当前电力技术发展情况。在形式上,应该注重全面工程教育,努力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并且结合企业工程的实践情况,强调将产学研作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电气工程师的知识知识能力研究
电气工程师的知识知识能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接下来,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细致阐述和分析。
1.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第一,我们应该注重积累和熟练掌握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这些较为基础的科学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物理、数学、管理、计算机应用和人文科学知识等等。第二,着重掌握和了解核心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工程相关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制图、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路、电气设备相关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核心工程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不断学习和掌握高级工程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不同的专业方向,具体的要求也不同。为了更好的进行辅助设计,在全面了解交直流电机设计方法和电力变压器理论的前提下,电机控制和电机设计专业的电气工程师应该掌握专业的设计软件。
2.工程实践能力
第一,我们应该着力培养现场工作能力。试验和测试、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工艺管理和工艺编制能力是现场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出现在现场的一般性技术问题,我们应该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电气系统的调试方法、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等等。第二,我们应该注重不断培养相应的设计能力和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才能严格按照工程项目中的技术指标实施和开展相应的工作。第三,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培养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新产品开发、实验工作、技术改造、建模、信息索取、表述和发现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另外,交流与团队合作是不容忽视的。电气工程师应该努力锻炼口才,不断提高自己日常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树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团队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积极培育个人职业与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是个人职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只有在具备环境意识、电气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开展相关方面的活动,才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看来,我国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研究正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快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和改革,应该注重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电气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实现多层次、多元化电气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利于在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相关的领域内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师。本文结合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研究的实际情况,在深入了解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研究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研究的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04)
[2]张智晟,吴新振.电气专业毕业设计多维多层次指导平台的构建[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03)
[3]龙翔.从工程的自然属性谈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02)
[4]苏泽光,朱荣辉,肖金凤.构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2(05)
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教学;校内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4901
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是培养专职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其教学不仅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行高职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是对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的最好方法。在高职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中,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其教学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
为突显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训的目的,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们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企业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学生们走入生产一线现场,接受企业一线的技术和设备,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一毕业便可以进入企业参与工作。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设计的企业实习时间跟学校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集中安排的企业实习将不利于高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及时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理论知识跟实践的结合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让他们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及时地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学生们只有在了解和实践各个电气自动化操作过程后,方可对工艺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才能加深对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所以,高职院校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势在必行。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地投入到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进行实践,也可以及时的接触电气自动化所需要的器具,让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地深刻地渗透到学生们的头脑之中,从而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可以分为电气自动化实训室、设备实训室、主体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等等。在每个实训室中都摆设有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应有的工艺实体,从而让学生更生动、具体的接触电气自动化工作实际操作过程。
2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
高职教育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高职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要从电气自动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出发,同时还要重视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兼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不然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为了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对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们更多时间的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同时要求电气自动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倾向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定期不定期的对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教师展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具有专业技能,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获得相关的高等级技能证书。再者,高职院校除了对校内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校外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定向的向一些企业聘请那些一线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授予学生们实践技能和参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总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提升专任教师中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求对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再培训,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进入企业挂职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企业实践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更新能力。从而随着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技术、方法更新较快,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应该跟进实践工艺、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时进行实践经验课的补修。
3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强调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其次,应该建设一套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使实践教学有一个有效的标准,设计一些可靠的评价指标。从而最终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一套综合考核体系不但要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必须涉及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于是,高职院校应该创建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创新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经费使用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实行实践学分制度,让学生既有一定的压力,又有一定的动力,促使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必须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必须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必须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3
教育部将我国大学划分为3类:分别是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综合型大学和一般教学型大学.其中“985工程”和“211工程”这类国家重点高校为研究型大学,其他高校或者归为综合型大学,或者归为教学型大学,地方高校归类为教学型大学.研究型或综合型大学的生源质量无疑会优于教学型地方高校,这2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和数学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此外,研究型大学的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强,科研水平高,对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大,而地方高校在这些方面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正因如此,地方院校与研究型大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均有很大不同.地方院校如若照搬重点高校的教材,采用与重点高校类似的教学计划,不切实际地让学生一味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在对地方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对其培养目标也必须有准确清晰的认识.研究型和综合型高校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其中很多学生将通过考研、考博继续深造;而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需要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教师授课时对理论公式不做演绎性推导,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主导思想,教师应根据目前的行业标准和实际所采用的技术组织教学,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盲目照搬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课程教学中不对理论知识作深入探讨,坚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以案例为导向的原则,让学生在案例讲解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讲授理论知识以必需和让学生够用为指导思想.
2)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促进其专业技能及关键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小课题、小设计、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自学讨论法和引导归纳法,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
3)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难度较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考核时应以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观念、方案可行性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理论考核所占比例为30%,实践考核则占70%.
2教学内容的调整
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普遍会感到较难理解并产生畏难情绪.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所对应工作领域对能力的要求进行取舍.保留与特定教学目标相关的部分,舍去无关部分,整合关系不密切的部分.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包含2个部分:第1部分是继电接触控制原理与应用,介绍电器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环节、典型机床的控制线路分析和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第2部分是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梯形图编制、典型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等.2个部分中均涉及到典型系统的控制方式,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得比较详细,但对具体实例中机床、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得较少.在维系知识结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条件下,不同专业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在教学大纲或教材使用说明中注明专业范围内应理解、掌握并能应用的知识点.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满足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如下改革:
1)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最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将教材中已过时的知识予以删除,把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补充进去,使教学内容能与时展同步.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在教材的选择上进行了调整,积极选用并自编含有最新PLC技术理论和实例的教材,采用了比较适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工厂电气与PLC控制技术》.在安排课程内容时,更偏重于PLC相关内容的讲解,对机床电气部分的内容予以弱化.所谓弱化是指可将一些基础电路结合到实际机床电路分析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机床电路的分析方法.针对工业企业生产自动化的现状,我们选择目前应用最广泛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三菱FX2N小型PLC、欧姆龙和西门子S7-200PLC作为教学内容.我们还在教学中删减了部分传统接触继电器的控制内容,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机床电气控制内容,增加了电力拖动基础知识的介绍,还增加了机床电气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内容.编程器的相关内容已经过时,也予以删除;拓展增加了PLC应用技术知识、联网通讯协议、人机界面、组态王的应用等内容.
2)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本校采用的是三菱公司的FX2N-64MR型PLC进行教学,它与上位计算机通过RS232C进行连接,只要在计算机上运行Fxgpwin软件,就可编辑、修改甚至监控程序的运行;然后再将PLC的输入、输出端子接到相应的电气元件设备上(如按钮、行程开关、电机),之后就可以进行调试了.传统教学只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相应教学内容也偏少.例如:在继电、接触器控制部分教学中,教师仅讲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及基本控制电路;在PLC应用部分则只讲述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PLC的指令系统、编程方法和PLC应用举例等内容,有关位置安装图、电气接线图及其安装、调试等工艺设计方面几乎均未涉及.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后,我们适当增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更加贴近,结合更加紧密.此外,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工程实践锻炼,在完成PLC内容的教学及实训工作,学生已基本掌握了PLC理论知识和编程技巧后,我们给学生安排约1周课时,让其选择容量适宜的PLC控制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从PLC的使用、电气系统原理设计、电气元件选择、安装工艺、调试方法等各方面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练习,接受成为一名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教学内容要注重实用性,要让学生能看懂、能学会、能用上,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条条框框,不盲目追求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减少理论公式的推导.
3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灵活运用,收效良好.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实物展示、实验与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及机床的操作方法.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促使其将表面知识深化并转化为“内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境相配合,可以实施的具体教学手段有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网上互动学习平台、项目仿真实训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的能力,以灵活而多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将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完成课程学习和自评,这样做突破了实训室的局限性,扩大了教学时空;同时,我们还利用一些可模拟硬件PLC的仿真软件,对PLC程序进行离线仿真与调试.多媒体为建立理论教学与计算机模拟仿真、验证实验与综合设计相结合的多维PLC教学新体系创立了条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和感知.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明确了新的教学思路,优化了教学实验大纲,让学生通过基本实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安排的具体实验见表1.
4)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工业设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不同学生的方案分别进行讲评,点评时穿插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在设计中学会知识.例如:让学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设计电梯线路时,学生编制出多种指令程序.教师可让学生验证各自的程序,发现其程序的优与劣.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进行集中求同处理,从程序实施难易程度、运行时间、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不同角度的最优方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每个课程设计题目作为一个案例.每个课程设计题目占用1周时间,在综合考虑工程实用性和难易程度的情况下,笔者精心编制了课程设计题目(见表2),悉心指导学生编程并调试程序,协助学生最终完成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4结语
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电气知识学习的对象;元器件的学习
前言
电气技术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应用技术,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电气技术种类繁多,强电、弱电、微电,高压、中压、低压等,面对这些,学习的人会按部就班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控制系统知识等。之后毕业工作,又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岗位中的新知识。反正一直都在忙碌着。许久也没有静下来思索一下,到底一直以来,经历的电气技术知识学习,学了什么东西。在此有必要予以探讨,理顺一下。
一、电气技术的理论知识
首先认识一下,电是什么东西?在学习电气技术知识过程,先要了解电的特性,形成的机理,了解电场,电荷,电子,磁场等相互关系。然后学习电的知识应用,涉及到电路的分析。电路分析理论中设定的元器件为理想元件,将其组合形成电路,主要反映电源与元件相互作用的电流、电压关系。电路分析为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变换,交直流电路,电路响应等。在此阶段,各种理论、数学知识交织,复杂抽象。若要今后侧重电气技术的设计工作,此阶段学习必须扎实,因为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教科书外的新东西,或要由自己创新推导出适用新公式来进行计算,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功底,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应用技术知识的学习,其本质就是元器件的应用知识学习。并都能用实物器件构成基础应用电路。任何一种元器件被制作出来应用,肯定具有一定的功能,有的元器件功能简单,有的则非常复杂。要掌握该专业知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了解各类器件的结构,特性以及工作原理。以下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一些典型元器件。开关:接通、分断电路的基本设备。接触器:开关电器,运用电磁原理实现小信号控制强电的开关电器。有了它,电气控制工作容易实现。电动机:负载电器,看似简单(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则应用复杂,种类很多,特性也众多,常常作为电气技术服务的终端负载,一般而言电动机都是系统中的重要器件。有直流、交流、步进、伺服、特种等电动机,林林总总。PLC:复杂控制器件,功能强大,应用灵活,逻辑运算功能齐全,软电路,指令多,输入输出信号点多,能实现大部分电气技术中信号处理的功能。鉴于其复杂程度,故独立形成一门课程。其本质仍然是元器件知识的应用。变频器:为电动机直接服务专用器件之一。能很好地开发电动机的性能。能调节的参数数百以上,功能很多,能对电动机进行细微调节,精确控制,并易于智能化控制。对于变频器,若仅看生产厂商的产品说明书,并就疑点问题咨询生产厂商,也能掌握该器件的应用。其本质是元器件的应用,由于复杂,也独立形成一门课程。电子技术:其实也是元件学习,学习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根据各器件特性,再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气系统。电子电路变化万千,常常需要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紧密伴随。
广义而言,导体、导线,也是一种能输送电能的元件;还有磁性物体等等,都是我们要学习并掌握其特性的元件。
三、控制系统知识的学习
控制系统是由多个各种元器件构成的集合体,即元器件的综合应用。综合应用就是将具有各种功能的元器件,按规律组合,形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应用系统。有的复杂元器件,如对于PLC和变频器等综合功能强的器件来说,是由多种器件组合而成的新功能部件,就本身来说可看成一个系统,若其与其他分立元器件一起应用于大系统中,则可看成是其中的一个元器件。应用中我们要注意分清主次对象。对于实现同样功能的控制系统,可选用的电器元件很多,采用不同的元器件组合,都能实现同一功能。具体而言,最终倾向于用何种元器件的组合,这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系统的成本,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维护性、通用性等方面来统筹考虑;还有一方面,就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本人的对元器件认知的程度,理论知识水平,甚至个人喜好来决定。要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必须有技术文件的说明。典型的技术文件,就是电气图,是用特定的语言在技术文件上进行的功能表达。为了在电气技术领域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国家制定了通用的电气技术标准,规定了各类功能的电器元件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以用于描述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所以,学习电器元件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用符号表达其工作特性的方式。电器元件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尤其是图形符号,它是对元器件的抽象表达方式,这一点与机械制造的机械工程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电气工程图也用机械工程图形的方式来表达,方形、圆形、梯形等按比例展示,则图形庞大、杂乱;并且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图形没法反映出系统工作的原理特性,所以电器元件以及电路图,必须要用抽象的符号来描述,才能易于记忆和理解工作过程。因此,学习电气知识的人员,必须习惯抽象思维;经常接触电气技术的人,抽象思维的感觉,一般要略好一些。常用的电路图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一起来共同描述电气控制系统的专用文件。除某些参数外,电路图是系统设计中的最后决定性文件;今后该电气系统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电路图来进行。
四、应用
掌握了电气系统原理,并形成了可实施的电路图等技术文件后,就可以具体应用元器件来组成实在的电气控制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电气安全,电工工艺等事项要符合规范,否则形成的系统也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国家标准中,有这么一类的标准,专门控制电气系统的安全与质量;对应的,也有配套的电气工艺技术文件。所以完整的电气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含安全和工艺这类知识的学习。整个过程形成体系,这样才能正确的应用电器元器件。
五、结束语
分析电气课程的学习内容,了解到学习电气技术其实就是认识元器件,并应用的过程。前述的几个学习过程,容易理解和学习的过程是第二过程,因为此过程面对的都是具体元器件实物,相对直观,即使是理论知识学得不是很深,也容易适应。其实熟悉电气元件,掌握典型应用后,就能比较容易地进入电气知识学习的状态,并融汇理论的知识,从而不断从深度、广度进行拓展学习。
参考文献
[1]周元兴.电工与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一体化 教学现状 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一体化,就是教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中职院校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基点,以实现主要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知识的关联性和层递性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合理整合成新的知识领域;在教学的方式上,以课题为教学单元,理论与实践紧密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类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它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我校初次实施一体化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电气控制技术”重在应用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地位非常重要。但职业学校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初中各班级的尾巴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学生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再加上该课程本身专业性较强,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电气原理图,这就使得教学的进度很慢,而且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过分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几乎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是感性的认识一些基本的电气元件。
1.3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不是同步进行,就会造成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学生早已遗忘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规律,对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都是非常不利的。
1.4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单纯的采用试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很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上问题我根据“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
2 “电气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2.1一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的基本思路,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尺度”的原则,以掌握基本知识并强化技能培养为重点,围绕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领域,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基础到综合,设计合理、实用的训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训和练习,方便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2.2一体化教学场景的创设
目前,我校的“电气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室已建成,设施和设备比较齐全,保证了教学双方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交替进行的方式,实现基础知识自主学习、重点知识合作讨论学习、难点知识交流学习,提升教、学、做一体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体化教室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实现实际操作,确保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工作任务的完成。
2.3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本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以生为本的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材中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使各项目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训练习。 具体的实施阶段分别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张贴板法、头脑风暴法。
首先是根据项目做好对应的任务页,任务页包括任务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四部分。此外,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应将项目所用的知识页加进任务页中,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知识,顺利、有效地完成任务中的任务,实现学生“主动”的第一步――自学。
其次是项目实施,例如:电动机的单向点动控制,从项目所需的电器元件到各电器元件的用途、元器件的安装、电气接线,整个过程采用“小组讨论法”,各组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由每组代表阐述该组的方案,再针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在讨论的过程中穿插“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有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最后选出最佳方案,用张贴板将班级中的最佳方案进行展示,此时,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
最后是项目评估,评估表不仅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而且要将项目中的细节进行评价。例如:安全文明生产,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等,因为所有的项目都要进行通电试车,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4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方式
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气自动化 理实一体化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强调在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要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就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有机组合的教学,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师生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这样的教学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职业技术的教学。云南技师学院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对“理实一体化”开展了若干实践。
一、传统的技师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技师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这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有许多弊端。
一是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涉及哪些理论知识,仅仅根据学科逻辑体系和个人经验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所讲授的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学生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受技师学校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师院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三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
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建立健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教学制度体系,是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学生实现自我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键。对这方面的工作,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其一,积极制定与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制度管理规章,结合专业特征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和调整教学的目标、方案和制度,为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首先强调“以生为本”,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
其二,建立健全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保证对教师开展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综合成绩去考核教师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并且以此去实现教师绩效考核。这一套综合考核体系不但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对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其三,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训练来挖掘。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规律,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寻求创新;通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电气自动化创新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设置模块化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技师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可分三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
例如,“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每天安排6节课(其中理论课2节,实训课4节),4至6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采用在实习教室授理论、边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或在短时间(几十分钟至几节课)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即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空间上的结合。如,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模块又分为转速负反馈、电压负反馈、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等小模块,每讲授完一个小模块后立即进行动手操作;讲授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模块后,也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边学边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3.编写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技师院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可以说,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具体如下:
(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
(2)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3)遵从技师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
4.开展好校内实训活动
虽然让学生走入生产一线现场,接受企业一线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对于技师学院来说,企业实习时间跟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集中安排的企业实习不能帮助学生及时应用、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效果。基于上述认识,可以通过校内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帮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地投入到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进行实践,也可以及时接触电气自动化所需要的器具,让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地深刻地渗透到学生们的头脑之中,从而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校内实训基地可分为电气自动化实训室、设备实训室、主体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等等。在每个实训室中都摆设有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应有的工艺实体,从而让学生更生动、具体地接触电气自动化工作实际操作过程。
5.建设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提高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要从教师的专业技能出发,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兼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否则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为了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必须对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更多时间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同时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倾向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还应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学教师展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具有专业技能,获得相关的高等级技能证书。再者,技师学院在对校内教师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校外电气自动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一线技术人员授课,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和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
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对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再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他们进入企业挂职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掌握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学生、教师以及行业、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尤其需要学校在课程建设(包括教材编写)、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悦彬 试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2]邓木生 罗伟 张翠英 对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