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医药市场形势

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文1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问题;对策

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属于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但目前的现状是国内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近2/3面临着危机!

一、当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问题

首先,药企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西方发达国家为15%―25%),且大都投入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其次,流通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致使制药工业在正常的药品交易过程中失去话语权,严重制约了行业的正常运转。另外,合资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开始控股或独资,并牢牢占据了我国重点区域市场和高端产品市场,医药市场利润的绝大部分被外资攫取。

二、药企市场营销的新策略

(一)进军OTC市场

近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异常活跃,无论这是自我药疗的大势所趋,还是法规政策的导向所引,OTC绝对是块让药企眼馋的肥肉。从近年的市场形势看,以面向第一终端医药为主的处方药推广让企业感觉到越来越难了,营销渠道变窄,营销方式备受限制。先是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然后是各地陆续开展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继而又碰到医保目录“门槛”,接着又是更大范围和幅度的药品降价政策向医保目录开刀、药店销售的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医保品种连年增多,在医院的药品销售竞争也在加剧。对此,一直以原料药,处方药作为经营主业的新华制药,原本对OTC毫无涉及,如今开始进入OTC感冒药市场。民生药业在21金维他基础上推出了小金维他和美维他等多维元素领域的儿童市场、妇女市场。

三、进军农村市场

在未来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推广将使农村医药市场的规模达到五百亿元。但是如何开拓这个潜力巨大的第三终端市场,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在,农村药品市场,由于丰厚的奶酪效应,没有企业不为心动,生产企业也出现了医药营销重心不断下移的现象。很显然,如今的情况是,众多药企同质化的竞争侵蚀了产业链共同分享的利润空间,就拿一些制药企业一步到终端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压缩渠道层级来改善渠道利润状况;另一方面,企业能通过销售+服务来形成独特的渠道价值链竞争优势,在现实的严峻压力面前,众多的药企如不换脑,你说能挺得住吗?

四、充分整合资源

医药行业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市场激烈的角逐中不被吞食,需要用灵活机制,创新思维来应对变化的形势,蓝哥智洋行销顾问机构为此开出三张处方:处方一、共享资源。中小药企如果大量的资金积压在固定资产上,相应的会给产品研发带来很大压力和风险。这时候,应该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多方寻求实力强,品牌响的大型药企作为对方的加工基地,盘活闲置设备,以尽快改变生存窘境。事实上,许多著名企业也正需要这样贴牌和代工的生产方式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完成产业链的价值重塑和再造,再或者通过双方协商,由对方以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把中小药企纳入集团化整体战略运作体系,保留中小药企原先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灵活生产批量小、实效强、成本高的单一品种,以最大化的满足细分市场目标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为大企业的专项配套服务和补充能量优势。处方二、深挖潜力。中小药企可与一些上规模、讲信誉的商、经销商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借助对方的资金、网络、渠道等自身不具备的市场优势,专门专业生产,严格确保生产质量,营销上则实行外包,也可为对方进行贴牌,以节约成本开支,降低市场风险,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处方三、相互借力。几个中小药企可相互借力,树立起战略发展观念。每家只需少量投资,以自身相匹配的技术、业务、物流等资源进行横向联合,实现信息共享、渠道共融、风险共担,把人员有机合理的分配使用,这样目标清晰有利于在区域经济中站稳脚跟,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

五、进行社区推广

药企通过社区推广活动的开展,以面对面接触方式容易沟通与消费者间的感情,强化口碑宣传效应,使产品的影响深入人心,并从中建立消费者档案资料反馈系统,体现服务营销的真实本质,这种效果是广告轰炸似的宣传达不到的。但是,目前有许多企业忽略了社区活动推广真正的目的之所在,把它片面当成了促销产品实现销售的渠道,结果过浓的商业目的和庸俗的形式招致了消费者的反感,使消费者对企业与产品产生了误导,好的愿望没得到好的回报,这方面教训是深刻的。

我们所讲的开展社区推广活动,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宣传和口碑宣传使消费者加深对产品的认知,产生购买欲望,通过卓有成效的服务手段增加与消费者的亲和力挖掘潜在消费群。

在进行社区推广时,采取“专卖店+会员制”这种可赢利模式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可通过名宣传手段强化专卖店“立足社区、融入生活”的服务功能,为中老年人提供一个介于社区医疗机构和老年活动中心之间的、俱乐部式的公共空间,长期的亲情化的“俱乐部”形式的专卖店、健康服务中心,同时也为药企健康产品提供了一个直达消费者的安全、稳定、方便的交流场所,所有针对消费者的健康教育、联谊娱乐、产品销售等培育市场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在这块“根据地”实施。在 有效规避相关政策法规的监管制约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市场开发成本。

参考文献:

[1]赵浩兴;陶表益;宣安平.基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合作营销实证研究[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2]任建萍;许永建;高启胜;应维华;郭清.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调查比较研究[J];健康研究;2011年03期

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文2

摘 要:国际化医药市场环境对我国的传统民族医药产业--中药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在国际化医药市场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应该加强对中医药产业中不足及优势的分析。本文从中药的特色入手,对中药现代化的主旋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创新;中药;现代化

前言:在我国,中药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扁鹊、华佗等神医用中药救人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与中药在我国的流传和发展不同,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非华人社会的人们习惯利用西药治疗自身疾病,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中药,并对中药的药效及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此,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应加强对各类阻碍问题的解决。

1特色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与西药在理论体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本质角度来讲,中药的特色性特点是其能够在医疗领域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基本原因。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对疾病认知的不断变化,人们的诊疗需求逐渐从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化成集机体保健、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以及后期康复与一体的多维度模式。就西药而言,人们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各种化学合成物的分析[1]。从西药研究成效来看,整个研究过程周期较长,所得合成西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且所需难度及成本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中药的优势较为明显。为满足人们的保健、养生需求,可以加强对中药的分析和研究。从目前我国的中药应用现状来看,中药已经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疑难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中药的药效是基于各类中药成分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的,因此患者服用中药后基本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或抗药性,其疗效较为显著。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应对西药冲击的主要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中药的特色,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开展中药的开发及实践,进而扩大中药在医疗健康市场中的占有率。

2规范

从中药的发展历史来看,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在这种背景中,国人对中药的接受及认可已经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而对于西方国家的民众而言,他们更加相信各种科学技术。在文化差异的鸿沟之下,部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无法准确揭示中药药效的产生机理和药性。这种现象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面对人们对中药现代化普及发展安全性的要求,现有的科学技术及中药研究工作难以得出各种复方天然药物的准确安全性数据及药性数据。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的普及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过分重视其从中药推广中获得的经济利润,并未对中药研发及产品生产等方面制定完善、标准的制度规范。为了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目的的实现,应该加强对中药作用机理、成药研制药性分析说明等质量标准及理论体系的规范。在提升其规范水平的同时,促进西方国家对中药的接纳和应用。

3创新

医疗健康保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决定着中医药产业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中药的发展需要将创新作为基本原则,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对自身进行调节,进而提升中药产业发展与市场变化要求之间的契合性水平。

从我国目前的中药发展现状来看,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就创新层面而言,该领域发展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在中药上的药材资源储备优势和丰富的应用经验为中药的创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后续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入完善中药研发系统。除了已经取得良好应用成效的疾病类型之外,中药现代化创新发展应该将西药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种作为主要目标[2]。结合人们在用药方法、剂型等方面的偏好,研发出药效极佳、方便安全的创新型中药产品,在扩大中药应用范畴的同时,促进中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我国这一传统医药产业的惊人魅力。

4发展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多以自给自足模式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传统的独立发展模式转化为多元化发展模式。这种变化对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目前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少数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中药成品之外,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受西药挤占、产品出口发展速度较慢为主。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内部原因。中医药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为从开放性的医疗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为客户提供质量不合格的中成药产品。这种发展方式虽然为企业带来了短期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讲,这种变化严重危害了我国中成药产品的药效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对外声誉。此外,干扰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内部原因包含各类中成药产品的包装问题。以中药在保健市场中的竞争为例,相关企业并不重视中药产品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其在产品外包装方面与西药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良性发展目的,应该加强对中药产品质量及产品包装的监管和优化。这一发展目标要求中医药企业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认知: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立持续为市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在这种发展观念的引导下,中医药企业需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控制中成药产品的质量,并参照其他优秀企业的西药产品包装,自主完成中成药产品的包装优化设计,促进中药产品优势的有立发挥。

第二,外部因素:出口秩序因素。在国际化医药市场中,中药出口制度规定尚不完善,在实际的出口过程中,西药以其丰富的出口经验对中药产品的出口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面对这种情况,为优化我国中药的出口发展现状,应在完善中药药性、安全性分析体系的同时,结合当前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优化中药出口制度的优化策略,为中药现代化出口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我国近十余年的中药发展现状来看,2000年,我国中药年出口额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的比例约为5%。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这一比重发生了显著增加。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中药年出口额占比约为20%左右。这一数据表明:中药在际医药主流市场中的认可程度发生了显著提升。但与西药的占比状况相比,中药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后续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药应该在坚持自身治疗药物角色的同时,扩大自身在治疗及保健领域的占比。

结论: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传统民族产业之一。在竞争性的国际医药市场环境中,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利用不断完善的药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满足人们对中药药效信息的需求。同时,还应该提升中药产品生产、研发等环节的规范性水平,利用创新技术获得西药难治愈疾病的中药产品,以实现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良性发展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文3

关键词:中药;出口规模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79-01

1 中药出口贸易现状

为了能够充分反映出对中药出口的现状,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药出口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从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中药出口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1995年出口值发展到7.7亿美元,1996年到1999年之间出口贸易额出现连年下滑,最终下滑到1999年的5.2亿美元;2000年到2002年,出口贸易下滑趋势开始逆转,出口贸易额开始逐渐回升,最终上升至2002年的6.7亿美元;2004―2009年出口额稳步增长,分别为:7.1亿美元、7.25亿美元、1.09亿美元、12亿美元、13.06亿美元,14.6亿美元,除2008年外,增速均在10%以上,到2010年,中药出口总额达到了19.2亿美元,同比增长速度在47%。

(2)从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中所占份额来看。

目前中药市场发展迅速,2010年世界草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具有很多自主知识产权,从这个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是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日韩占国际中药销售市场份额超过90%,而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却不足10%,这也就直接显示出了,我国在国际中药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很低。

(3)从中药出口商品结构来看。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类别主要包括: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以及中药饮片。在出口中药产品结构方面,仍然以原材料为主,天然以及经过初级加工的中药材仍然占有出口中药的绝大部分,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以及提取物所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很低。在1999-2010年中,中药材占中药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中药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大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现象仍然存在。

(4)从中药出口格局来看。

目前,我国的中药出口范围已经覆盖了世界上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我国中药出口对各地区仍然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然而市场分布差别依然比较严重。其中,对亚洲出口额占总额的比重为6773%,增长率为18%。居第一位,对北美洲出口21.3%,增长率未11.75%,位居第二位,其次依次为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等等。从上面的统计来看,亚洲是中药的主导市场,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70%,对北美和欧洲等国的出口额不足30%。我国的中药产品出口严重依赖亚洲市场,而对欧美市场开拓不到位。2004年中药出口额排列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香港,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越南,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这份数据虽然有些陈旧,但是在,经历了7年得发展后,我国的总体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根据2010年的数据统计,亚洲依然是我国中药的最大出口国。

2 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产业规模发展快速,并且保持了连年增长的态势,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增速较快,但是市场份额占有率较少;第二,出口商品结构发展不尽合理;第三,部分地区比如北欧和欧美市场拓展潜力巨大。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策略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第一,加快中药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我国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种种技术贸易壁垒,为了应对这些技术贸易壁垒,就要求我们中药企业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等多种措施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让拥有千年历史的中药为世界所接受中药,而想要做到这些,迫切的需要我们大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对目前我国中药生产中相对落后的提取、分离、精制等技术进行改造,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已经成熟的先进生产和检测技术和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和浓缩技术,喷雾或冷冻干燥技术等,提高我国中药生产的技术水平。

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文4

一、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地方保护问题突出

医药流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保障医药流通规范进行。受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对药品流通严格的监管,药品在国内范围内流通并不顺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贸易壁垒,阻碍外区域药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通过药品检验、审查等行政手段影响一些非本土药品的本地销售。地方政府的地方贸易壁垒不仅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还使一些地方药品流通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第69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设立药品流通地方保护政策,但从国内药品流通的现状来看地方保护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造成药品流通地方保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内相关的法规机制不完善。

2.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制药产业发展带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但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差。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医药流通还是以国营为主,民企医药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度药品流通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但平均市值只有152.54亿元,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潜力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仅为425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药品物流需求。“多、小、散”的产业生态还是当前国内医药流通的主要现状,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几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统计如表1。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内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价值链组成分析

医药行业价值链由医药原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品、顾客等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医药流通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 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随着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需要高效的医药物流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医药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由于医药流通不完善,药品流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不高,导致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医药流通成为了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

2.医药行业价值链保障措施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的主体部分是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此外就是价值链价值保障的组成部分分析。保障组成部分包括规范的医药市场秩序、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医药物流创新服务、雄厚的资金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等,是保障价值链各个环节发展的关键。在价值链模型分析中,明显能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在相关保障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例如: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现状和规模来看政府不及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

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转型的策略

1.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发展一批规模型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美国,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集中在麦卡森、卡地纳、美源博根三大公司。由于业务高度集中,这三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支持医药流通模式创新。例如:对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在龙头医药物流企业的带动下,美国国内医药流通水平大大提升。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不仅包括行业内整合,还包括上下游行业整合,打造一批核心药品流通服务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也能在医药流通行业内引发鳗鱼经济现象,提高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的活力,从而实现提升流通效率、下降流通成本的改革目标。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行业整合实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动力。为实现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集中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市场向医药流通企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可以鼓励上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增加市场活力。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与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一些专业物流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将促进医药流通的大发展。

2.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利润增加是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应该以利润增加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无疑是流通企业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转型过程中流通企业要正确定位自己,认清当前的市场形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营销观念,积极开展营销渠道建设。结合价值链模型分析,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消费终端和生产企业的重要环节,掌握销售市场才是流通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转型中营销渠道的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为主。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例如:某知名医药流通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建立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获得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思维创新方面国外有很多方式可以借鉴,例如:医院药房托管业务。积极拓展医院药房托管业务,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一定能为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客观的利润。管理思维理念上需要打破常规,可以通过让销售终端入股的方式,牢固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联系,还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发展资金。

3.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为企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坚决治理医药流通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受国内传统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管者。这样的现状是完全不利于医药流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国内医药及医药流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医药行业流通保障机制十分必要。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及审批制度不断修订,但与欧美药品审批制度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法规体系由三级组成,包括了基本法案、具有法律强制作用法律及技术指导原则。欧盟的法规体系则分为法规、法令、通知、指南四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建设,将药品准入检测交给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实现地方政府对药品监管部分放权。监管中将社会监督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淘汰一批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机制的创新还要避免药品流通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文5

本刊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在这里“拷问”九州通,只是想对营销模式作些探索

五岁迷局

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通”)近年来广受业界瞩目,发展极为迅猛,其年销售额从2000年成立之初的8亿元,到现在的70余亿元,业务范围除了传统的医药批发以外,还涵盖了零售连锁、电子商务、中药饮片等;目前除武汉总部外,已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新疆、山东等地建有子公司及物流配送中心,拥有员工近3000人,2004年正式挂牌成立湖北九州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55亿元。九州通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企业,同时也是目前国内仅次于中国医药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的第三大医药批发企业,其首创的经营模式被称之为“九州通模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九州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何以能如此迅猛发展?其成功之道究竟在哪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业内人土纷纷撰文予以分析,对此本文不再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而着重就九州通目前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简要的陈述,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与业界同仁商榷。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也许扩张是应对挑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九州通目前的经营规模而言,已名列国内医药商业的前三甲,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之中,已经可以称得上“航母级”了。做大自有做大的优势,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企业规模做大的同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企业的经营实力也与之相适应地得到了增强。如何在做大的同时做强,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变革的能力,是九州通所面临的、同时也是目前整个医药行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不快”与“秩序”发生矛盾

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市场覆盖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多方面。作为药品批发企业,九州通的成功之处在于一个“快”字一一快进快出。九州通通过其遍布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形成了十分强大的医药物流配送和调拨能力,这一向是九州通的优势所在,但在越来越强调市场秩序和区域销售的今天,这一模式的“短处”也越来越明显。这种快进快出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扩大产品销量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产品跨区域销售(实际上就是“窜货”)的后果,而这种结果相信也是绝大多数企业所不愿看到的。

低价策略弊端凸显

九州通一向所标榜的低价策略,无疑也是其成功的“杀手锏”。这种低价策略深受广大中小经销商的欢迎,但它对医药生产厂商维持相对稳定的市场秩序以及相对合理的价格层次无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快批”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直以来,九州通都是依靠普药市场调拨起家、并赖以发展壮大,而新药的临床推广一直是其“软肋”。九州通式的“快批”模式适合于普药及OTC药品的分销,但却并不适合新特药的推广。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医药销售的重头在医院(约占整个医药市场销售额的80%),一个大型的医药企业如果不能在临床渠道占据一席之地,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强有力的企业。九州通的低价策略对于中小型医院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大型医院却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九州通的绝大多数销售对象是广大二级经销商和中小型医院、诊所,而很难进入大型国有医院。这里面当然有体制的原因,但对于九州通这个医药流通的“巨无霸”来说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在2003年,九州通开始尝试涉足医院这块巨大的市场,与刚刚成立不久、同样也是民营体制的武汉艾格眼科医院合作,托管艾格医院的药房。九州通此举也许并非在于赚取多大的利润,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利益。

家族式管理难破发展瓶颈

九州通是一家民营性质的公司,企业运行机制灵活,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但也有其相应的一些弊端。同国内其他家族式企业一样,九州通也是实行典型的家族式管理,喜欢重用自家人,从总部到各地的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出自湖北本地(这一点与同处一城的红桃K类似),即使是基层员工也是由武汉总部统一招聘,然后再分配到其遍布全国各地的子公司。当然并不是说家族式管理不好,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自家人也有自家人的优势,比如说可靠、忠诚等等,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以后,仅仅依靠自家人可能就将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了,必须要打破一切亲缘、地域等人为限制,不拘一格地引进外来人才。

资本运作是其“软肋”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医药流通行业已经普遍利润微薄(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医药批发商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64%)。一直以来,九州通都是以规模求效益,通过尽可能地放大规模来摊薄其庞大的费用支出。尽管九州通目前的销售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但以目前医药流通行业的利润率核算下来,其利润率额其实也并不算大。在中国加入WTO、药品分销领域已经对外资开放的今天,国内药企要想与资本雄厚的跨国巨头相抗衡,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已经远远不够,并购、合资、重组是近年来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大势所趋。以九州通目前的实力,不要说与跨国巨头相比,就是同国内一些医药巨擘(如:国药、上药、广药、华源等)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伴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九州通虽然也在与华北制药等合资设立子公司,但相对于形势的发展而言,九州通在这方面还是显得动作比较迟缓。而且九州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股份制改造方面鲜见动作,甚至称得上保守。

规模与盈利难以兼顾

从九州通近几年的发展步伐来看,其扩张的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是否规模就一定能带来资本盈利呢?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恐怕还不能轻易地划上句号。从目前九州通遍布全国的各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除了一部分公司经营状况较为理想外,也并不是普遍的“全国山河一片红”,2003年九州通从重庆科渝药品经营有限公司撤股即是例证。

上游厂家战略调整考验九州通模式

当前医药市场形势范文6

[关键词]医院;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53-02

1 前 言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短短数十年之内,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国家在卫生医疗上的投入力度一直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国民在个人健康上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也较过去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为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物质需求,国家逐步开放了事业制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成立限制,进一步拓宽了医疗卫生的整体投资渠道,面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日益加剧的内部竞争,如何进一步巩固医院现有竞争优势,整合医院现有医药资源,提升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将是医院保持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新形势背景下,医院需要开展全面化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

2 各医院体系的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人口众多,全民性医疗卫生需求旺盛,为了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我国在原有的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拓展了医院经营渠道,私人诊所、私营医院、中外合资医院和合作医院等具备典型私营性质的医院办理类型也相继出现,再加上具备特殊性质的军事医院,共同组成了我国目前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

公立医院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力量,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下,公立医疗卫生医院基本覆盖了我国乡镇级别的行政单位,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其医药资源配给、医疗从业人员素质、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诊疗规模都是众多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佼佼者,但是在当前医疗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公立医院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何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私人诊所和私营医院为代表的私营性质医院类型,正是在我国医药需求逐步增长的大环境形势下出现的,它能够为广大就医人群提供便利的、针对性极强的和廉价的医药服务,甚至在局部领域内其医疗专业水准在行业具备垄断性地位。军事医院的特殊使命使得它在医药市场化改制的关键时期一直处于纠结的局面,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军事医院的特殊身份和医院经营效益之间的微妙关系,将是军事医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的医院体系成员众多,服务群体和业务范围也是盘根错节,各种医院力量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竞争激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传统医疗卫生体制下,医药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公立医院,在全民医疗保健需求持续上涨的刚需成长趋势下,私营性质医院体系很难真正解决实际就医难的问题,公立医院本身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效益得不到优化,医疗资源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体现,这些都需要医院在其经营管理中认真探索总结,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

3 医院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探析

从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来看,我国的医院发展必须从自身的管理模式入手,以医院可持续性发展为经营管理目标,从整合优化医药资源、提升医药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以及强化医院管理效率这几个方面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工作:

31 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

广义来看,医疗卫生资源包含了医疗设备仪器、医药产品、医疗卫生研究体系、医疗诊断技能以及医疗卫生思想体系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备性上,还是在医疗技术的先进性上,都与目前的医疗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距,在基础性医疗卫生设备的覆盖面上,目前仅仅是在少数的大中型医院进行设置,部分经营效益较好的私立医院也有装设,但是仍然很难满足全民性医疗卫生需求。综合来看,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是导致当前小病医不好、大病不能医的主要原因,因此,整合优化医药资源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策略。

充分调整核心医疗资源,包括:综合性医疗设备系统、关键性医药产品研制能力、综合性医药院校研究单位和高水平医药专家人才等,通过实地调研,根据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需求方向,确定不同医药资源的配置方案;其次是要重视医药资源优化中的传帮带做,以优秀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为主导单位,向周围的辐射地域的其他医院体系进行医院经营管理培训、医疗卫生设备整合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升级创新和优秀医疗人才交流培养,进一步提升无形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要通过走访调研,坚决取缔那些存在野蛮经营、非法医药操作、浪费国家医药资源和存在非法经营目的的医院,进一步优化医院体系的组成结构;再者是要从国家层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核心医药资源,诸如:医疗卫生补贴、医药研制专项权利和医疗卫生许可机制的配置方案,在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上,要进行针对性的核实和审查,确保核心医疗资源得到真正的应用。

32 提升医药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

医药从业人员是医院日常活动的执行者,也是医院经营效益的管理者,从人才资源的特性上来说,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保障和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服务意识。从专业素养上来看,国家对于医院内的从业人员有严格的等级资格制度,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业履历、诊断案例等医药信息都有详细的记录和管理,目前来看,许多的私人性质的诊所、医院内还存在着医务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要进一步强化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力度,要从根本上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在人员培养上,专业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要紧跟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趋势,为医院输送急需的优秀人才,在院校单位培养期间,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和实习动手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基础业务能力培养上,要强化学业考核力度,确保未来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是对医院现有医务人员要施行进修深造和交流培养相结合的能力提升模式,通过与专业院校单位以及优秀对口医院进行合作培养,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在基础医疗业务、疑难杂症和新型诊疗方法上的使用能力;再者是医院内部的人才晋升激励机制建立上,要严格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审核机制,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综合考核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的服务意识,重视患者反馈信息,打造专业医药素养和医疗卫生服务意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发展带动医疗卫生水平的综合提升,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3 强化医院管理效率

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是在整合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发挥优势资源的长期效力。对于医院系统而言,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是要深入强化医院管理效率,这涉及了医院行政管理、医药业务管理、医务人员管理等,目前来看,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集中导致的现象是,少数优秀的大中型医院成为患者就医的主要去处,并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经营局面,而更多的中小型医院则是长期的经营不善,导致大量的医药资源被闲置浪费;因此,结合医院管理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医院管理中,要坚持医疗卫生水平和经营效益两手抓的发展战略,从卫生医疗职能部门来说,要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卫生任务目标,通过进一步深化医药分离等医疗改革措施的进行力度,进一步解放医院的市场化经营可行性和自由度;在医院内的医疗卫生资金预算体制上,放弃过去的墨守成规的分摊预算模式,以科室为单位,综合考察医疗诊断成本、医药需求动向和医院经营效益,从纯技术型经营管理模式,向技术效益型管理模式转变;在日常医疗业务开展过程中,进一步简化就医看病的程序流程,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人性化的诊疗服务。

4 结 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医药市场的迅猛壮大,国家和个人在医药健康上的投入力度都较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医疗卫生保障改革的持续深入,医院在全民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越发体现出来,医疗行业的内部竞争也是日趋白热化。如何进一步整合医药资源、提升医疗人员服务素质,综合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将是医院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参考文献:

[1]陈海钢优化医疗资源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9(12)

[2]吕文光,袁国强,王文红深化资源整合,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经验与交流,2012(9)

[3]杨叔禹 公立综合性医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