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背景

企业信息化背景范文1

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企业信息化成为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保持永久竞争力的良药。然而,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1-4]证明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投资都能带来相应的收益,甚至出现有些企业因信息化建设而破产倒闭。这些现象都表明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采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问题。特别在21世纪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当电子商务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引擎时,基于价值增值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和企业价值增值的关联性程度,从而为企业进行信息化采纳模型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从理论角度看,它可以拓展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领域,形成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体系;从应用前景看,它有助于提高以电子商务为发展目标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寻求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和其商业价值增长保持同步,最终实现效益导向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目标。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可以看出学者和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如Paul Timmers[5]和Michael Rappa[6]从广义层面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商业模式的内在本质;李琪[7]以电子商务企业远景发展规划为基础提出了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四流五式”模式;聂规划、刘勇军[8]系统地对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的实施与危机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基于协同商务运作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于晓胜[9]指出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包括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部分。相对而言,于晓胜的研究结论较系统、全面、科学,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

(二)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价值研究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效果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就信息化应用的价值而言,目前不少学者和专家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指标对其进行考察和度量。Bacon,Janmes[10]认为支持明确的商业目标是投资IT项目的首要原因,Kathy Schwalbe[11]从财务角度对IT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其他一些学者,如MM.Parker[12]、The Standish Group[13]、李小卯[14]、徐强[15]、李清[16]等在对信息化经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都增加了非货币性度量的指标。总体而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增强其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出现逐渐偏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而电子商务强调各参与实体间要科学交流、相互协作。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追求协同竞争,强调合作共赢,即企业要构建以协同效应为基础的竞争机制。基于此,本文采用价值链有关理论研究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增值问题,分析探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对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和服务商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其价值主要由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层面构成。

(三) 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价值增值关系研究

通常而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电子商务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今天的投入不一定立即就能有相应的产出,甚至有可能永远产生不了效益。这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投资方面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信息悖论”,即信息技术的投资虽但没有带来企业的同步发展,相反,其后续不断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却成为企业前进的羁绊[17]。在总结我国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司林胜[18]认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与企业价值增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或许与我国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有关。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摸索时期。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到位,盲目跟风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这些都是源于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分析体系不科学、投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未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增值[19]。

二、研究框架与相关假设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如何影响企业的价值增长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个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我们认为,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采纳模型是指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商务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其主要包括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部分;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价值体系是指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本身的价值增值作用,主要由企业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方面构成。

图1研究框架

为了更好地理解研究框架,在此我们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构成和企业价值增值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指南,是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其作用的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表现为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以及未来的获利方式等,具体包括远景战略、目标客户与产品定位、收入模式和利润来源、核心竞争力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得以正常使用和出现意外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维护的软硬件系统及其配套资源的总称,具体包括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技术开发策略和模式、软件应用系统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是指面向市场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对整个企业的商务活动进行策划、分析和实现的运营过程,以及从运行层面提供的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自我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机构和人员等结构保障,其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和反馈,辅助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和决策。具体包括组织结构形式、商品交易方式、物流配送体系、支付方法、资源规划、控制模式、实施方案、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等。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资本模式是以追求资本增值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企业资本和其他相关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以达到资本不断创造价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其主要有传统型资本管理模式和风险型资本管理模式两种。面向电子商务的危机管理模式就是在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危机预测、危机监控、危机防范及处理等活动过程。包括建立各种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危机决策与处理措施、企业与个人信息体系模式等。

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核心价值是指行业价值链节点中的核心企业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关键业务流程变革促使整个价值链结构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企业价值的增值,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等。顾客价值就是企业通过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交易平台促进用户进行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达到优化顾客价值链结构,提高用户消费满意度和永久忠诚度,甚至影响潜在顾客的购买趋向等行为,由此企业得到的价值增值。让渡价值主要表现为网络经济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促使价值链上游企业供应管理效率提高、协同配合更加科学,由此给价值链节点上的核心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通过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应用可以优化核心企业的价值链,改善价值链运作效率,进而扩大企业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这就是比较价值。企业的正常运转,除了要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外,还不能忽略广告商、战略咨询商、分销商、技术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银行等服务商的存在,只有统筹协调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平台能促使企业和这些服务商之间建立紧密的价值网络,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即为附加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本文要研究的命题及相应假设如下:

研究命题: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增值。

结构性假设

H1: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由商业模式、技术应用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危机管理模式五个维度构成。

H2:企业价值增值包括核心价值、顾客价值、让渡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方面。

直接关系假设

H3:商业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顾客价值。

H4:商业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比较价值。

H5:技术应用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顾客价值。

H6:技术应用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核心价值。

H7:运营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比较价值。

H8:运营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让渡价值。

H9:资本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核心价值。

H10:资本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附加价值。

H11:危机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让渡价值。

H12:危机管理模式将会积极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增值中的附加价值。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主要调查企业信息化采纳模型的各个构面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程度。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的背景资料问题,第二部分是研究框架中涉及到的测量量表的测度项。所有测度项都是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研判而得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我们采用 Likert 七级量表对问卷进行设计,被采访的人将会通过选择 1(非常同意)到7(非常不同意)对所答问题进行打分评判,然后将调查结果输入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分析。为了提高问卷效度,作者首先采用小样本纸质问卷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改,并聘请有关学者和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和完善。

为了提高问卷的发放范围和回收质量,作者选择与艾瑞咨询公司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通过网络和电子方式共发放问卷 6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82 份。问卷回答者中企业的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为86.5%;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上的占92%;回答者所在企业性质为中小企业占42.6%。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今天,学历高、目光远大并拥有一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网络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Cronbach’s Alpha 值来衡量问卷信度的好坏,其中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则用于检查各测度项的内部一致性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全部测度项的Cronbach’s Alpha值和CR值均大于0.6,这表明调查问卷具有不错的信度[20]。另外,我们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FA)检测问卷收敛效度,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标准化项目的负载系数、组合信度、平均变异抽取量等指标都符合效度检测的要求。

图2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

为了更好地对假设进行检验,我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发现每条路径的拟合相关系数较高,大部分拟合指标值都在其推荐值范围内(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理论模型与调查数据之间具有相当高的拟合度。检验的结果显示研究模型中2个结构性假设和10个直接关系假设成立。

四、讨论与结论

企业信息化背景范文2

【关键词】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烟草行业重组整合下的信息化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烟草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在“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改革发展战略指引下稳步推进。按照“重组、整合”的改革思路,烟草的业务整合必然带动烟草的信息化整合。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变化给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需求,特别是要实现跨区域的企业人、财、物与产、供、销的统一管理。因此,在这种管理与业务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各级中烟工商业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明确一些新的观点。

目前,省级商业公司、中烟工业公司,市级商业公司、卷烟生产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是一种集中式管理与分布式生产业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省级单位进行战略调控、执行管理职能,市级商业公司和卷烟企业是经营主体,从长远看,县级商业公司的业务会逐步集中到市级公司统一开展。

二、烟草行业信息化整合的难点

烟草企业在重组整合的形势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存在一些难点:

(1)管理层次众多

针对各级烟草工商业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次和业务需要,信息化建设要分层次,要考虑多级层次管理的需求。

(2)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实现统一管理的省级中烟工商业公司是由多个基层的卷烟厂和市级商业公司联合重组而成,而基层卷烟厂和市级商业公司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尽相同,层次不齐,要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需要考虑原有的基层信息系统与省级中烟工商业公司未来建设系统的对接问题。

(3)异构的系统环境

异构的系统环境造成了信息孤岛,无法共享信息,无法重用现有的IT资源。加上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技术刚性比较强,一旦上线投产,基本上就无法修改和调整,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根本无法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

(4)业务管理多变

由于烟草行业的重组整合开始时间不长,省级的工商业公司大都成立不久,业务模式还不成熟,而且有一种越来越集权的趋势。这样就要求信息化建设时的应用系统要具有适应性、弹性,使得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时,应用系统照样可以适应和使用。

三、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烟草行业的重组、整合必然带动其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在新形势下卷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信息化建设能作为卷烟企业管理优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

1.进行完备的、着眼全局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又称企业IT规划,是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着眼全局的信息化总体规划。

烟草企业大都为流程生产型企业,其生产是连续进行的。工艺过程具有连续性,生产加工顺序是固定的。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卷烟企业生产过程往往需要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每一生产环节在工作期间必须正常运行。为了消除各个生产环节的“信息孤岛”,实现总体的信息集成,因此,必须要站在企业的整体高度,以全面和长远发展的观点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2.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手段统一数据库

当前,烟草行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数据中心,突出重点工程,全面加强管理。企业作为建设“数字烟草”的微观主体,就是要按照国家局提出的“狠抓企业集团化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切实有效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统一软件与管理决策系统的并轨,在统一平台上,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统筹规划,协调进行,积极推进数字烟草建设。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手段实现统一数据库的建设构想,已经成为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据中心归纳的是企业内部具有相同特征的各类数据项,它们存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中,但在各个系统中又关联特定的业务数据。

以卷烟牌号数据为例,从销售角度上来讲,企业关心的是销售数据;而从生产角度来说,关注的又是生产量、原辅料需求等相关的数据,而原辅料数据同样又关联库存,供应商等等之类的业务数据。而这些大量的数据在业务模式整合之后各卷烟厂以及省中烟公司得不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因为彼此之间的数据编码不一致、系统没有交互接口,因此这部分的基础数据便需要把之统一进行归纳,然后形成一个整体,能够通过数据中心的某个牌号数据能够读写其他任何系统的业务数据,从而达到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分散整合的方式实现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从数据中心建设出发,达到实现企业内数据交换、应用整合的目标。

3.以信息标准为基础制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

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就信息化建设而言,对标准化的要求更为苛求。因此,烟草行业在重组整合的新形势下尤其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要以信息标准为基础制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技术指标体系标准化

经济技术指标体系标准化是一项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规划与设计工程。应在广泛征求烟草行业各层次、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经济技术指标信息标准。

(2)代码标准化

代码标准应从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战略高度来制订规则,严格执行已的国家标准代码,对国家尚未标准的代码,从烟草行业的角度加以定义。

(3)接口标准化

一方面加强对烟草行业内部各类异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软件接口处理,确保数据的互通互联。行业还必须针对企业间各种功能不同的在线智能计控设备,建立通用的数据通迅协议和硬件标准接口,有效解决行业、企业内外“信息孤岛”、“软硬件不兼容”等问题。

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通过明确责权、授权访问,就能实现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的共享。

企业信息化背景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李伟(1968-),男,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经管系高级经济师、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及企业管理;

邵东华(1964-),女,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及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5;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2-0026-03

一、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中小企业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0.2%;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82%;中小企业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解决了75%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防范管理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 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多。在实际工作当中,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不是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内部控制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把握内部控制的新动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必然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控制范围、控制重点和控制方式。这对于原本就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不甚健全的中小企业来说,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并带来了新的挑战。

1.数据安全性遭遇严峻挑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原始凭证以纸张作为载体,有签章并留有文字记录,数据一旦被修改就会留下痕迹和线索,修改或伪造的难度很高。

企业实施信息化后, 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控制的重点也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设备和环境的控制。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种无纸化的会计资料极易被增删、篡改、伪造或恶意破坏而不留任何痕迹,它弱化了纸质原始凭证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能力,为日后会计的跟踪增加了难度。此外,磁盘等存储介质在受到病毒侵扰、保管不当等情况下而发生故障, 极易造成数据丢失,而电子数据一旦受损又很难恢复,造成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根本保证。

2.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难度增加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形成相对应的会计信息,所经历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人员签字或盖章,有效地防止了伪造、篡改会计数据等作弊行为。

会计实现信息化后,使原来人与人间的联系部分转为人与计算机系统间的联系,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增大了难度。原先的签名或盖章转化为授权文件和口令,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窃取或破译,便会带来巨大隐患,有可能造成企业机密泄漏和会计数据的丢失。此外,会计人员还可能利用特殊的授权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进行非正常的业务处理。如:会计人员被客户收买,窃取口令,非法核销客户的应收款及相关资料,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3.内部控制的复杂性凸显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 通常会设置相互牵制的会计岗位,整个会计工作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完成,并通过会计业务的相互稽核进行控制。例如,前面出现的错误往往可以经过后续工作的审查与复核得以发现并修正。

信息化后,大部分会计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得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一方面,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多地依赖于应用程序。不仅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病毒侵袭等各种不良影响,而且如果在这些应用程序中运行存在严重的“漏洞”或恶意的“后门”,就会严重危害系统安全。在专业人员找到或堵上这些漏洞之前,系统还可能会多次重复同一错误,扩大损失。另一方面,信息化使控制对象复杂化。不仅要加强对业务操作人员的制约管理, 还要强调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维护人员之间的内部牵制;不仅要对输出的纸质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更要加强对电子数据的维护与安全管理。

4.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

在传统环境下,会计人员只要懂会计知识,一般就能适应工作。而信息化后,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普遍比较简单,而且从整体上看,会计素质不高,计算机知识薄弱,尤其缺乏专业精、懂管理、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 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化背景下实施内部控制的瓶颈。

三、信息化背景下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强化内部控制是增强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信息化给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挑战,加强其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安全防范的力度,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企业内外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加强数据安全控制

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在会计数据输入、存储、输出、查询和使用时必须遵循并严格执行。第一,为保证数据安全,需要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定期备份并定期检查,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还要实行多级备份。由于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工作,对磁介质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防止介质损坏而丢失档案。第二,存取数据时,除了要设置口令、密码等措施以验明用户身份外。应做到修改、删除会计数据时留存操作日志,作为“操作痕迹”以便日后检查。第三,为防止非法篡改,可使用硬件加密,软件狗等保密措施,还可采用专门技术,把一些重要的数据库文件定义为专用文件或隐形文件,只有经过授权才可以访问,否则难以动用。第四,对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程序文件被非法修改。此外,从企业安全角度出发,建议业务量不大、计算机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暂时不使用网络版财务软件。

2.严格职责分工与权限控制

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加强职能控制与权限控制。一是,确定各类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通过权责的合理分工,将不相容的职责分离,使各职能岗位间能够相互稽核、相互制约,以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二是,加强用户身份验证及权限管理控制,根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并分别定义具体的访问对象,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操作人员凭身份密码才可登录系统,并在设置的权限内进行操作,禁止非授权范围内的操作人员进行非法操作。三是,采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相隔离的方式加强控制,如系统程序员不应该接触信息化的业务系统;凭证的输入和审核应由不同的人员执行等。四是,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并严格执行。此制度主要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订的, 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

3.强化内部程序化控制

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使计算机有更高的可靠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要选择质量好、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硬、软件,并对软、硬件运行环境进行监测,消除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要对设备和软件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进行预测并及时排除,尽量做到专机专用,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要针对财务信息的特点,恰当利用系统软件提供机制,加强软件运行过程中的控制。如保留凭证修改的审计线索、结账后对上一会计期的会计凭证不能再输入的功能等。要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在系统开发阶段,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开发, 还要对开发工作本身进行审核和评价。在日常运行阶段, 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执行、业务处理记录是否保存、会计报告是否及时输出和对环境安全相关的控制进行评价和验证, 还要利用网络技术对系统的程序进行测试, 以检验业务处理过程是否正确可靠。

4.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取决于各有关人员的素质。信息化给企业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不仅对有关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新的要求,而且在道德标准、工作态度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小企业中,既懂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员十分紧缺。通过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更重要的是加紧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由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必须把培训作为企业的长期工作来抓。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人员培训计划和后续培训制度,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以致用,并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责任心,以防舞弊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冬燕.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

[2] 金美娟.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03).

企业信息化背景范文4

(一)网络环境开放性弊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企业逐渐引入了信息化的设备对企业进行管理,优化企业管理的同时却带来企业网络环境开放性弊端。网络环境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外部环境的一些信息和模块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可以快速传入到会计的系统中,但是某些重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会被黑客进行拦截,导致会计信息泄露,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同时,电子商务的不断形成为企业带来了各种商机,在信息分享的时代,企业必定是需要制作出相应的内部程序以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存在的网络威胁一样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建全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内部控制,内部结构、问题的处理方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以手工处理为主,速度慢,处理的事项冗杂,效率低下,非常不适用于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内部控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内部控制制度不建全,无法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出现混乱的现象。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建全主要是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内容零散,没有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其进行综合有序的管理,并且在组织网络上也较为匮乏;二是错误的把事后控制当成主要的切入点,出现内部控制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三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改革,处理会计工作仍然以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造成会?工作的大量积累,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数据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

在企业产生与发展中,最忌讳的便是企业的机密泄露,因为这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软件系统通常会将关注点放在财务制度及会计功能方面,并没有加大力度对数据源进行维护。信息化时代,黑客或是懂得信息处理的技术人员都非常容易侵入到管理系统中盗取相关信息,或是利用技术软件对信息进行破坏,导致信息不全,这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数据一般是会存在磁性材料中,若是突发人为盗窃、火灾出现等意外事故导致信息的丢失,也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便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保密性。

(四)人员岗位权限设置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时代,手工处理复杂会计的工作,效率低,会计工作开展缓慢,但是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常是需要请示领导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有效避免了作弊情况。在信息时代,不再是人工处理为主,而是信息化设备对其进行处理,从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转变为人机联系,数据口令自动执行程序设定的目标取代了请示领导,领导盖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了信息数据的暴露范围,大部分的业务人员可以浏览财务信息,增加了信息的泄露风险,增加企业的危机。

(五)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会计信息背景下,常出现部分单位或是个人为了局部或是个人利益而弄虚作假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直接制约社会大众、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常出现某些矛盾,或是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各部门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匀等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调控网络环境开放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快速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更应该做的便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企业需要融合安全控制中的文件、人、数据、软件及硬件控制。此外,企业更是需要控制内部系统安全,并同时保证外部关联环境的安全;二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事物的处理过程中应以实际的事项及交易信息为根本依据,并遵循企业的会计准则、相关的法律,客观真实的反映财务信息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内容,以便为企业决策提供详细有效的依据。企业应跟紧时代的步伐建设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系统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要利用输出控制、数据输入、系统维护、组织控制等方面来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便是对会计控制进行统一的规范。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与统一,可以利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其中,内部控制的标准的体系需要涵盖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初级的网络和系统软件;二是需要优化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的业务流程,以充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参考历史的经验数据,积极采纳员工的意见建议,并根据企业具体的经营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进行长远系统的规划,并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在发挥其功效,并及时找出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对仍然采用手工的业务进行改革,更改其工作流程及工作的方式,对其进行信息化的设计,并对其加强保密性工作的管理,严格关注电脑操作密码、交接手续、资金调度、审批程度等关键性工作,以最佳的状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完善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强化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库房管理。信息化档案数据存储着企业的一部分会计档案数据,其主要是利用光盘或者某些磁性介质进行存储,或是利用纸质保密的方式对其进行封锁管理。因此,企业在建立档案房过程中应保证档案房的阴凉、干燥、卫生,避免纸质性的档案因环境原因变得模糊或是变质;二是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企业的会计信息应按照年份或是事件进行分类有序排放,企业内部人员在进行查阅或是借阅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并遵循借阅的条例,在借阅过程中需要进行签字记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内部信息不可向外泄露。对于磁性存储的会计信息,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查阅之后,相关的管理维护人员应是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病毒感染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的大量丢失。与此同时,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或是有关客户的信息、厂家的名单等等应进行更高级别的云备份。会计信息的管理人员定时对实效的会计信息进行清除,及时修补重要档案文件;三是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企业实现会计信息档案的综合管理必定是需要建立建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存档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发现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储存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拟定与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相符的制度。

(四)优化人员岗位设置

人员岗位的合理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准确、及时的进行会计数据统计。实现企业人员岗位的优化设置,需要在企业内部创建基于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使用登记体系,具体要在电脑中将文件自动合成,并同时有效记录业务人员进行操作的时间、步骤、姓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记录其工作职责是否有效进行,并运用对应的规章制度加以管理,并提高工作效率,更加明确企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职责,并相应的设置合理的工作人员,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企业的事务在更高效率下执行。

企业信息化背景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工作规范;背景解读;亮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69-03

一、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相关背景

1994年财政部了《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制度规则》,对会计的软件功能通过事前控制进行规范,之后会计软件开始兴起。但是由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软件评审逐渐取消。对会计软件功能的管理因此缺少了监督,一度成为空白,而且会计软件种类越来越多,品质良莠不齐,以致会计软件领域频繁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比如说,有的软件由于漏洞,使得他人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随意改动会计核算结果;有的软件不使用中文,使会计监督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有的软件不按照会计行业约定俗成的方式处理和输出会计资料,导致监督人员无法理解和判定核算过程的合规性等。也正因为这些混乱不合理现象的存在,财政部为会计软件功能重新确立规范,并通过一定的手段确保这些规定落到实处。明确规定会计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并明令禁止会计软件不得提供某些功能,成为制定“工作规范”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1994年7月施行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就已经对于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与会计数据的安全有过细致明确的规定。这个规范的施行,给发展还不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竞相挖掘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所以现在的会计软件功能都比较完善。所以,在此次“工作规范”的制定中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软件功能的要求较之前的文件减少了很多,并且制定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市场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再强制地要求。这也可以看出来,“工作规范”的内容更加人性化。

除去为了统一会计软件功能及服务标准之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另一大特点是以电子资料取代手工记账和纸质会计文件。之前会计资料对纸质文件的要求,导致企业间的交易必定会有纸面文件的传递,整个经济体系交易环节的信息化发展也受到制约,并消耗各类资源,从而阻碍会计工作模式的创新。若无其他原因,而仅仅因为会计资料是电子形式而不被认可,就会使信息化的优势大大缩水。这样,不仅会打击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此次“工作规范”首次从政策制度层面认可电子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免除企业对一定范围内会计资料的打印责任。这也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相统一。在工作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对会计资料无纸化的呼声十分强烈。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中小企业中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一部分中小企业以财务部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基础制定了自己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但是都没有做到足够细致。我们都知道,会计核算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但是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会计核算制度非常混乱,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内部根本就没有一个严格完整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以至于很多会计的核算不清晰明确。我们通常说,企业账务处理依据的是会计人员精准的工作,可是会计人员有时会为了能够尽快地结束工作而简化工作,做出不准确、不符合标准的账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及可持续发展。在财政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显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不仅仅是会计工作处理不当、现金管理混乱,而且会计信息有时也会发生舞弊。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一定会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时出现得更加频繁。

在中小企业出现这种问题并不鲜见,这种行为不仅仅会给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限制,影响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企业最终的自身利益,也会影响我国经济建设。要想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建立优化节约型的会计工作模式,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案例分析

结合工作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加明确“工作规范”制定的必要性。现以山东东营的部分企业为例。

山东某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东营市,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传统民营企业,精心致力于电力金具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立足与电力、铁路行业,如今该类产品的供给在此项行业中已占据了龙头地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国内形成了畅通的供销渠道,公司现正呈现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态势。这家企业虽然引进了会计电算化处理软件,但是由于习惯和观念的束缚、约定俗成的规矩以及过去的一些文件规定,企业会计人员在把数据输入电脑,由电算化软件处理好各项会计核算结果之后,都要将电子资料转化成纸质文件存档或上交。此企业会计报表及各类资料的输出需要消耗纸张、能源损耗、设备损耗,而且还需要很大的空间用于储存这些会计文件。据调查,打印成纸质文件消耗的各类成本大概为每月超过5 000元,每年为6万元。由此可以估算出全国企业每年仅因会计资料的打印一项的成本耗费就将超过亿元。

再以另一家企业山东东营某集团公司为例,该集团主要的经营项目有高精铜材加工和销售、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石油机械配件生产销售、聚氨防腐保温工程以及物资进出口贸易。在与这家企业会计人员的接触中,了解该企业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方式。该企业有一名主管会计、两名成本会计、两名出纳。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很多都是根据企业老会计多年的经验来完成的,此种账务处理是企业多年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大体正确没有大的差错就可以。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不规范的。而且该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有专门的档案室,占用非常大的空间,在保管期内也会有各种因素使会计档案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由此可见,部分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非常混乱,很多会计核算不清晰明确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这也给企业间会计信息交换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工作规范”的制定是适时的,如果每个企业都能严格遵守“工作规范”的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会有规可循,企业的自身利益会得到保障,企业的会计工作会更加简便,我国的经济也将在一个平稳安全的环境中发展。

四、“工作规范”的新亮点

根据上述背景可以得知,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混乱,亟待一部专门法规的出台。那么“工作规范”的实施无疑是符合企业会计工作现状的,顺应会计工作发展的,是会计工作人员所需要的。“工作规范”中展现的亮点主要有:

(一)会计档案管理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中的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以及第四十条规定,会计软件应当根据国家统一标准提供数据接口,以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同时,会计软件还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并根据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保障会计档案的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1]。

正如上述规范所言,当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时,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可以不输出纸质材料。“工作规范”不要求输出纸质材料,但是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电子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储存和调阅。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纸质材料易损坏,会计档案的空间占用大,而且还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会计纸质材料,节约用纸量,全国企业每年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上亿元,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也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贴切。

(二)会计人员报账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和第三十四条分别规定: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即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2]。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使得财务业务组织能够达到业务单位和财务单位之间的平衡,保证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也强化了人员的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通过使用同一报账信息平台,使得全国各地的企业可以在经济活动发生后通过在线登陆或多种设备登录的方式完成报账信息的申报。这样一来减少了人工操作,为会计人员减轻了负担,也使得报账便利化、统一化。“工作规范”中有多处提到了把财务操作和风险控制流程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工操作,使会计工作不再机械、繁冗、复杂[3]。

(三)支付方式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的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随着货币的形态不断发展,现如今企业的资金支付方式也在逐渐地发展变化,从现金、票据等传统方式过渡为网上银行支付方式。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的转变,很多企业客户都提出了资金集中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的财务管理需求,希望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利用效率。网上银行这种支付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需求,但尚未解决财务信息与银行账务信息的一致性问题。银企直联系统是一个平台,可以使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完成对接,实现企业资金的在线支付,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与银行之间的实时对账。同时还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整体资金状况和资金周转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使用银企直联系统,这也是“工作规范”的间接优势之一。

五、“工作规范”带来的影响

在“工作规范”颁布实行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真实有效,所有的会计信息录入都要经过交易授权,且不能篡改。这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和便利性,可以实现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经营管理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要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建立银企直联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使之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差错,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4]。

“工作规范”中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可以不输出纸质材料。这一举措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大笔费用支出,同时也可减少会计人员工作、保护环境,可谓一举多得,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会使得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企业利益得到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会平稳发展。“工作规范”刚刚开始实行,很多企业还没有接触了解其内容,但是此工作规范顺应会计工作的发展,是企业会计工作所必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2013,(2).

[2] 邓春娟,王伟伟.浅析内部控制的实施[J].商业经济,2011,(2).

企业信息化背景范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云计算;信息化方式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模式的主要构成内容,在国民经济上具有主要的位置。会计信息化的进步已经进入到转变为云计算新型方式使用的新时段。云计算平台带来了一种拥有高水准计算技能的使用便利软件,使用者运用软件做到各种各样所应有财务的需要。

1.云计算给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进步带来的益处探讨

1.1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本金可以获得减少

因为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方法能够让中小企业脱离会计信息化树立保持的复杂作业,让其更为重视价值增长的工作行动,拒绝了中小企业前期的大数目投资,可以不购进软硬件等等有关的装备,只是利用需要多少就购多少的模式取得了专业高水准的便利。

1.2随时的数据浏览以及内外信息传送分享

以往信息技能方法很可能造成信息独立、材料耗损的现象,针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市场上无穷的数据无法适时数据发掘以及探讨,从而干扰了对企业的决定给出正确的凭据。云计算下就能够很容易处理好这些现象,只要在服务器群内将会计信息适时利用云计算排置后就能够用高质量高速度的方法展开数据剖析解决后重新发回给使用者,使用者运用因特网就能够在装备之中传递分享信息,增加各单位内部的共同协调性,达成动态性,扩大服务目的。

1.3高效率处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栋梁不足的现象

信息时段,人才精英就可作为生产力,不只可以掌握财务,而且可以掌握信息的人才缺乏之至,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人才不足的问题,云计算下企业本身不存在服务器,财务软件全部在云端使用,带来这种服务者去进行管理以及保护,如果发现不利现象通知带来服务者便可,省略了聘用高技能精英,也能够不造成人才不足错过给企业带来的危害的顾忌。云计算技能是如今信息时段的主体,可以符合中小企业在各种进步时期中会计信息化要求,云计算给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方法可以带来中小企业更加低投入、高准确度的专业服务,一定可以更改日后的财务作业。

2.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上出现的现象

2.1环境现象

近期,国家各个有关部门一起进行了大力推动云计算的作业:包含服务革新城市试用作业、模范工程作业等等,促进我国大规模精英信息能力企业踊跃发掘探求云计算服务方法对于政府以及各个企业不停更变的要求,一定基础上激发云计算的革新进步以及重点科技的开发。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对云计算模式仍然处于观望位置,表示的都相对仔细严谨。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高级管理人员将云计算运用进会计信息化革新的承认水平偏低,更为重视停留其他企业运用进以后产生的成果,不去自主的试用,更有甚者不将云计算当作新型的科技,只视为是一种随时过期的潮流,无法体会出云计算能够推动的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2.2技能现象

中国的云计算行业相对的比国外发达国家起点落后,还处在新型行业。老旧的配备基本装备以及互联网都干扰云计算的飞速进步,如今中国云计算服务商还无法全部精通中心技能,云平台的财务软件研发不全面。很多云服务软件服务商带来的财务便利材料少之又少,技能约束程度强,相关财务角度的使用是基本方面,依靠为粗漏的市场条件以及低投入的传播去获得客户喜爱。我国财务管理软件方面的优秀品牌的用友以及金蝶门下分别是伟库网以及友商网联系中小企业带来的根据云计算在线会计服务项目也相对简易初步,包含现金掌控、统计、网上进销存、在线银行等等。这些服务都无法符合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的要求,无法给筹资投资组织、长期设计、成本预估以及掌控、财务预估、风险评算与价值评算等等高位置的会计需要带来服务,无法对根据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展开深入的开拓,这同时是中小企业急切所需。

2.3安全现象

数据安全是中小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都特别注重的现象,同时是使用云计算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作业上产生慢速的主要因素之一。云计算平台上放置了许多的企业中心会计以及经济订单数据,如果数据损坏、消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严重结果。云计算方法下有几率很多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都存档在同一个服务器下,中小企业忧虑的现象很多,比如云服务商有意或者无意批准另外企业工作者取得财务数据、黑客侵入偷取中心秘密财务数据、病毒进入数据库致使数据暴露、云服务商的工作者在企业数据库内随意更改数据、发生软硬件配套基本装备以及网络服务障碍时数据备样、云服务商损失关业后数据的存档以及毁灭。不管出现哪种现象,企业快速处理现象的自利不集中在自身手里。即使云计算方法比以往方法中的安全体制更保险、不完备点更低、更丰富的使用了自动性、减少了手工影响原因,但是这些都无法去除中小企业对财务数据安全的顾忌。

2.4老旧财务思想的调节和落实资金评价

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方法可以去除财务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构造以及统一的会计解放思想,整体革新老旧的会计信息化方法,重管理财务程序,乃至可以提供业务程序重管理,例如老旧方法下,购置部门购置许多商品要求付钱,应该校对购置部门上报的订买单、收货部门的收货报表、供货者的发票三方面统一。使用云计算软件,就能够简易解决程序,降低可以减少的人力耗损,购置部门在软件上记录订单方便检验部门校对有没有做到一致,比如统一记录即可,能够在平台上设计付款时间约束适时告知财务部门付款。

参考文献:

[1]朱泽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企业技术开发,2008(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