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

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文1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3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形成,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与外界原因的影响,使其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研究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有效对策提供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使用范围小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虽然基本所有的企业均纷纷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小,仅仅使用在文件编辑和打印等基础工作上,但是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比如说内部邮件、电子文件传递等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被使用。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全面达到电算化的企业仅仅只有8%,由此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成效低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超过一半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效普通,三分之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将其效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有:(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2)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3)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环境原因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我国政府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低,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极其低,发展规模不大,由此造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另外,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软件市场上,大部分成熟的软件以高端产品为主,投入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后期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致使中小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依旧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中,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职员工作效率不理想、财务管理规范性低以及管理标准化不高等,非常容易造成外国优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被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现存内部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非常容易拉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据统计,我国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现代管理体制,并且建设时极其容易忽略业务流程的再次建设。由此造成信息管理方法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投资浪费现象的产生。

3.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状态中,大部分信息化资金主要使用在硬件投资方面,但是相关的配套软件资金却非常有限,从而造成硬件设备效益不高。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出来方案成本很高,融资问题时常会出现,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尽管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乐观。

4.软件供应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管理变化快,由此对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产生限制作用。现阶段我国不少软件供应商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软件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外国管理软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时难度不低且费用很高。另外,服务人员有限且流动性低,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开展,因此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不低。

5.存在第三方咨询商现象

我国当前擅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很少,而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的机构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认证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以及监理制度而难以开展,项目质量难以评估[4]。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只能够部分软件产品,至于软件在企业中的实施了解并不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非常多,从而难以给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确切的保障。

三、优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因此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且积极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多元化配套对策。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发展其作用:(1)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实施试点示范政策,引进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有关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信息化使用效果。(2)政府应该拟定配套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优化举动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并且大力扶持可以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的项目。(3)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机制,给满足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富含技术以及优势较大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同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撤出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模式。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不集中、技术低下以及缺乏资金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调动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的作用,把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合支持、服务以及保障的体系,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获取大量先进的应用优秀软件和人才,为其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中,数据环境的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其基本内容所在。虽然企业信息化基础设备可以使用资金来获取,但是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使用更多的金钱也不可以获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能够合理地设计基础信息,做好交易数据采集以及储存工作,可是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不高。对此,应该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及使用,同时按照数据分析信息对管理流程开展合理的调整,并且制定合理的策略,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合理建设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在内容上主要指:对某组作业进行整合,对输入资源进行增值处理,然后提供给客户需要的资源,旨在构建科学且清晰的业务流程体系。业务流程重组属于一个缓慢优化的流程,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仅正确且有效,为有效监控业务过程提供确切的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以及政府应该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构建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机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建立中长期发展实施战略,从而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07):112-113.

[2]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3(03):256-257.

[3]孙蕾.中小企业如何腾“云”驾“务”——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战略思索[J].中国商贸,2012,14(14):178-179.

[4]陆岷峰,李正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多尺度视角分析——基于创业板融资方式的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02):259-260.

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文3

近年来,在稳定、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其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家,其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经济中占60%以上。如何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课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落后、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管理”成为无数中小企业业主不可避免的挑战。管理需要人才,更需要手段与工具,从而引发了国内巨大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但是,一直以来,管理信息化始终是大企业的“游戏”,价格不菲的企业信息化投资,成为阻碍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业主的“铁门槛”!如今,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开始将重心转向国内2000万中小企业。全球知名的管理软件供应商SAP对外宣布正式进军中小企业应用市场,同时,原先锁定管理软件高端市场的用友、金蝶和速达等也纷纷宣布抢滩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共同“逐鹿”庞大的中小企业软件市场……

市场前景广阔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更加强调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管理软件应用水平的严重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最大短板。国内只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是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较高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滞后成为了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最大瓶颈。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滞后”从而为管理软件厂商准备了一块“大蛋糕”。

两年前,某管理软件公司的负责人这样形容到:“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正从学习键盘打字迅速向应用管理软件转变。因为这些企业迅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就出现了矛盾,企业发展出现失衡,正迫切需要引入科学规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这样,中小企业管理软件肯定会有市场。况且,这个市场由于我国特有的财务制度的屏障,使得国外厂商鲜有涉足,而国内还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同类型软件企业”。

据相关机构调查:2003年,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总量为18.6亿左右,未来五年内,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每年将以总体25%的平均增幅增长,2008年将达到55亿左右。中小企业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厂商是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格局在3~5年内的时间里将持续存在。最近几年,市场上的各种企业管理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冒了出来。

合适才是最好

在面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管理软件的时候,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也会不知所措。到底该如何选择?中小企业是成长中的企业,对管理手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水平要求。那种超越企业实际情况,试图“一步到位”的做法,不仅对提升管理水平没有效果,还会增加管理成本和企业风险。

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信息资源少、获得信息渠道狭窄;市场范围小、业务拓展能力低;管理规则不健全、管理流程不科学;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企业资源流失严重;业务流程复杂、营销成本高、成本控制能力差等。因此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首先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他们在整个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上还大多处于混沌状态,市场运作经验相对匮乏,因此中小企业就更需要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系统来帮助企业逐步规范企业的运作行为,从而在整个市场竞争中降低运营风险。例如ERP中的很多思想同样是中小企业所需要的。

第二,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必须是便于使用的“瓜式”产品。

第三,从投资能力来看,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在IT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上相对大中型企业较慢,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他们的产品要在价格上更具合理性,同时在技术上要更着重考虑选择标准化的方向 。

第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变化和速度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是所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产品在系统设计上必须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

最近有个说法,“把管理软件当冰箱卖”。这说明了一种趋势,就是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客户,我们需要以“朴素对朴素”,去除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想当初做软件销售的时候,明明就是卖财务软件,非要说成“提供解决方案”,分明是一个软件产品销售商,非要说成是“解决方案提供商”。

那么,在中小企业市场,怎么才能“把管理软件当冰箱卖”?这一观念必然要求产品、渠道、营销等环节都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是产品变得更加的标准化和简单化。我们知道,100人以下的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是缺钱、缺技术、缺人。对于这些企业的老板来说,“用最合理的成本办合理的事情”是最重要的。所以说针对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帐务、报表、往来核算、现金银行等功能模块就足够了,而这样的小型管理软件,在国内几乎已经模块化和标准化了,基本上可以做到“即装即用”。

本土软件优势

信息化浪潮已经揭开了中小企业市场的大幕,面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规模并不是决定因素,只有那些最了解市场的软件厂商才能在这场掘金大战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对于众多渴望占据国内中小企业市场的国外软件巨头来说,他们对中小型企业的市场了解尚有不足。虽然,《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跨国公司都已经使用了国际厂商的ERP管理软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够在中小企业市场所向无敌。相反,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中小企业首先在购买方式上就与大型企业不一样。大型企业以需求为引导,满足其需求就可以谈了;但是中小企业以开支为先导,就是我准备花多少钱,然后再去看我想买什么样的产品。中小企业不会在功能上有很多考虑,反正要买一个财务软件,金蝶、用友都差不多,就看谁便宜。

较之于国内软件厂商,特别是象金碟、用友这样长期投身于中小企业的本土企业,国外软件巨头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显得十分有限。对于国内的小企业而言,他们有着鲜明的中国本土企业的运作特点,并且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很难找到相同的运行规律,仅仅从针对于大型企业的ERP软件延伸出的中小企业版本,这将严重影响到它们的软件产品在中小企业市场中的地位。

其次,在销售渠道上,众多刚刚涉入中小型企业市场的国外软件厂商们也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低端产品靠渠道伙伴是不现实的,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市场并不适用。因为,中小企业范围广、数量多、地域特色明显,但软件单价低,因此,国外软件公司的渠道模式将无法承受成本上的压力,并且如何保证其忠诚度也是很大的问题。

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综合优势非常明显,在产品易用性、价格、渠道等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其主要缺点在于产品功能尚未做到在行业细分和标准化。此外,国内以生产为核心的集成管理软件厂商虽然有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行业经验,但普遍来看行业面涉及比较狭窄。由于受到中小企业市场的吸引,过去强调大而全的国内管理软件开始走向“专”、“精”的全新轨道。

结语

“2005年管理软件厂商关注中小企业”、“2005年成为中小企业ERP普及年”、“中低端市场即将迎来ERP热潮”等等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报道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都未曾断过,无论是厂商还是媒体的眼睛都盯上了中小企业市场,而企业更是大搞一些普及活动,信誓旦旦地要在这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厂商如此看重中低端市场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但面对日益趋于理智的中小企业决策者们对各厂商打出的概念牌是否奏效?不管怎么样,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成长将导致管理软件厂商新一轮厮杀,价格战背后,可能会象前几年的家电产业一样,带来管理软件产业的一次全面洗牌。

厂商需要明白的是,除了要有过硬的产品,谁最贴近用户谁就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区县一级市场,他们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对于信息化的了解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对于一群“白纸”一样的客户,谁最先接触到他们,给他们灌输信息化的理念,谁就最有可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附:

2004年最受关注的管理软件厂商名单:

SAP

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安尔科技有限公司

优集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MAPICS

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文4

岛城六月,虾虎肥美。即墨海泉湾的沙滩上迎来了久违的欢笑。一群群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活跃热闹,即便身着职业装,也不妨碍他们对拍照的特殊偏好。这是中企动力从全国83家分公司、8000余名员工中,挑选前来参加年度CE.O盛会的800多名优秀代表。

就在这群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骨干的带动下,过去一年,中企动力超额完成集团总部(中国数码信息有限公司)设定的目标。

中企动力是一家从事互联网基础服务的十三年的企业,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并不成熟,管理成本较高,利润率更是有限,因此,外界多对其前途做出悲观判断。然而,中企动力却用行动与业绩不断摧毁外界的预言。

而实际上,情况也没那么糟糕。在通过信息化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中企动力自身也在进行着转型升级。从当初的Z+ Z邮局、Zshop,再到最新的Ztouch都是最直观的体现。中企动力产品副总经理陈川说,“中企动力很大的转型就是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产品文化,这种产品文化带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

曾在甲骨文供职过的陈川深知,互联网的产品文化与传统软件企业的差异。“软件企业三五年就出一款产品,而互联网产品更新很快,企业必须迎合客户行为习惯的改变来快速跟进市场。不一定做得太重,但要有明确的客户定位,急切的市场需求。”

陈川说,“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阿尔卡特、诺基亚等巨头的衰落。它们不缺钱,缺的是对新趋势响应的速度,很多产品的推出不能等。比如Facebook开始时很小,谷歌很强大,当时它要灭掉Facebook易如反掌,但为什么没有?这就是速度。”

好在中企动力的团队(包括研发,运营与销售)比较年轻,理念超前,对于新趋势能够快速跟进,这也让中企动力总经理陈鸣飞颇感欣慰。“移动互联网有规模,有市场,虽然现在市场很小,我们也要介入。”他说。如此,基于移动互联网的Ztouch触享官网的,可谓是中企动力在移动互联网布下的一个大局,这是战略性的布局。

更了解中小企业

在欧债危机阴霾笼罩的当下,中小企业面对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挑战,生存发展更加举步维艰。可以说,已经走到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如何突围?密集出台的政策固然能从资金、财税等方面提供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中小企业来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或是惟一的出路,而信息化则是重要的方式。

中企动力就是最早发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商机,并付诸行动的企业之一。据悉,中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刨去个体工商户等,真正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还有700万~800万家。以美国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做官方网站,或自建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平台)的渗透率达到90%经验看,中国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渗透率最多只有20%,除去个人站长,这一数字更少。

然而,这却意味着行业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速度也非常快,如果在未来三年,互联网对中小企业的渗透率达到80%,市场规模非常大。”按照一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年投入两三万的保守估计。据此,陈鸣飞很容易计算出,起码有上千亿的市场规模。

尽管市场前景诱人,但因中小企业较为分散,这也给觊觎这一市场的企业带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挑战。陈鸣飞也坦承,“因为中小企业分布非常广,这块市场开拓非常困难。在这么庞大的区域去做,肯定会有很多管理上的挑战。同时,中小企业组织是非常散的。今天它们干这个活,明天可能就干那个活了,管理非常不严谨。”

但这并不妨碍众多企业对这一市场的垂涎。前有刚被阿里收购可谓背靠大树的万网,后有用友伟库、金蝶友商等出生便衔玉的富二代,此外包括IBM等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都有不可比拟优势的跨国公司。中企动力面对的是一群强大的对手。

但显然,中企动力并不畏惧。陈川认为,中企动力融合了产品、销售和运营的优势于一身。与传统软件企业相比,中企动力的技术实力稍胜一筹。而让很多业内人士非常吃惊的是,中企动力已经形成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从云计算,到平台,到SaaS的运用。

陈川说,“我们的优势不仅表现在产品能力上,在产品设计,市场趋势的把握等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同时,在运营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多次已经披露的网络攻击案中,中企动力的综合表现比其他企业更加稳健。另外,中企动力都是自主品牌,自己运营,不是,利润更低。”起码,目前在建站市场,中企动力是领先的。

中企动力总经理陈鸣飞告诉记者,“与万网相比,我们更具有线下优势。万网的业务开发通过线上模式,优点是成本更低,但这种模式到二线城市可能就会遇到瓶颈,因为没那么多用户在网上提出需求,也支撑不起这么大的规模。并且,他们有些产品还是。”

“我们更了解中小企业。” 陈鸣飞总结认为,“伟库、友商、IBM中小企业板块等做中小企业业务只有5~6年,我们做了13年。它们开始进入中小企业是从客户管理、OA、进销存进入,它们的业务多是项目制。而中企动力坚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从电子商务开始,没有生意绝对不会有信息化。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它们最关注订单,最关注客户。

在陈鸣飞看来,做中小企业业务,中企动力与其他改为IT公司有很大区别。中企动力坚持两个策略:一是,一对一的本地化的服务。“我们的83个分公司都有销售人员和设计师。因为,现在中小企业自己去组建团队并不可能,需要一对一的上门服务,帮助它们提供服务,实施,这是趋势。”陈预计,未来3年,中企动力的分公司将覆盖到300个城市。

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文5

2007年1至10月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9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8%。其中软件行业增长了21%,电子信息产品出I~3653亿美元。增长26.6%。通讯产业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也显著提高。1A10月份,用户的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6%,销售收入增长了11.3%。

党的十七大是在信息化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是一次伟大的会议。报告中对于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有多次的描述,叫做“五化”并举,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特别是对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中,特别强调发展信息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所以在很多地方,对信息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表明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基础,表明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已经到了相互渗透、不能分割的阶段。

党的十七大对于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高速要求,对此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使命。对信息产业而言,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做好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要千方百计推动信息产业从高消耗、低效能向与速度与效益并重,向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

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专用芯片、高性能计算机、通讯产品、3C融合产品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电信运营企业和运营业、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应该说,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相互促进,是我们国家发展信息产业、通讯业之很好的成功的经验。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加快,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了99.25%。国家一些重大的信息化工程,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飞速发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信息化培训等基础工作已经开展。第三代移动通讯,三种国际标准的产品、技术已初步形成了完整地产业链。以国内企业开发的一些技术和产品,已经进入到世界各地市场。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推动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保护知识产权应该协调考虑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如果不对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利于创新。我国自主产权的技术,要让社会承认,应该使知识产权和技术融入到产品中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对提升传统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都是非常有效的。无论哪个行业要改变它的结构、优化升级,如果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推动城镇化的建设,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结构调整这些都是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今后,企业要抓住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类的融合这个机遇,在发展竞争的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现在技术、产品、网络、信息、服务这种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如果抓住这种机遇,在系统集成方面满足需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就能减少创新的成本,会很有效地进行发展。

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范文6

传统ERP,困境重重

各大ERP厂商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20年来我国企业在应用MRP-II/ERP系统方面投资80亿元人民币,但是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不仅在我国ERP的实施难以见效,即便是在管理基础相对较好的美国,因为实施ERP而使自身走向困境的企业也不为鲜见,最为有名的两个例子是:一是著名的DELL公司,在投入2亿多美元耗时2年后,不得不疲惫不堪地宣布取消实施ERP系统;另一个更为可怕的例子是,一家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美国药品销售龙头企业-----福克斯-梅亚公司,从1994年开始着手实施ERP系统,历时两年半后不仅没有任何收效,反而使订单处理能力下降到2.4%,最终仅以8000万美元被收购。此外,有统计数据显示,70%以上的ERP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ERP系统实际应用成本超过预计成本178%,安装时间超过预计时间的230%。

ERP源于制造业,它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生产计划、生产作业与控制和财务成本等制造性企业关注的各个管理环节,是将企业的不同环节之间的不同职能如计划和日程安排、采购、生产、融资等的关键数据和沟通信息整合起来。但事实上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盲目相信并采用风险极大的ERP系统,结果得不偿失。

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名词,有些企业因业务流程重组强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但大部分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都以失败而告终。业务流程重组有如一剂中药方剂,是平衡企业管理阴阳强化企业体质的,不同企业应辩证地施以不同组方,业务流程重组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应各不相同。由于ERP支持的业务管理模式有相对固定性,使得许多企业以削足适履的方式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施ERP系统,其结果可想而知。业务流程重组受阻和失败,往往导致ERP实施无法进行。

ERP的实施是软件系统、实施服务和企业自身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ERP系统无法运转。撇开ERP系统实施无法顺利进行这个风险不谈,即便是在ERP系统运转以后,以下几点问题仍然不容回避。

首先,许多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具有的管理基础,并不支持使用ERP系统,庞大而复杂的ERP系统不仅不会提高这些企业的管理效率,相反为这些企业增加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应该正视的是,现实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达到符合ERP系统所要求的理想状态,而几乎所有的ERP系统为了符合大多数企业需求,基于理想的企业管理状态设计了很多庞杂的功能,需要一套烦琐操作流程支持应用。有一些例子足以佐证ERP的大而不当,这些事例在企业管理基础普遍较好的美国也经常发生:当企业实施完一套ERP系统后,发现实际工作中根本不需要如此复杂烦琐的工作程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必要的精确程度,ERP系统因此成了摆设。

其次,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为适用这个环境以便在竞争中取胜,所有企业都可能面临组织结构调整、业务继续优化甚至是管理变革的状况。被誉为管理奇才的GE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谈到:管理变革每时每刻都带来机会而不是危机。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企业在管理上的变化可以采取渐近方式,实施ERP系统后,每一个管理上的变化都需要ERP系统作相应支撑,这给企业带来的管理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不仅要求对已有的管理工作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有时还会增加新的管理职能,ERP的功能扩充性不足,往往成为制约企业管理工作延伸的重要因素。

再次,ERP的适用性很有限。虽然我们现在不乏听到制造业以外的行业,如金融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企业实施ERP的消息,但这些企业实施从制造业管理思想脱胎而来的ERP系统往往差强人意。企业特别是集团性企业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ERP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ERP所经历的时期从被狂热追捧过渡到被冷静质疑,现在ERP已经面临着一个重新变革的时期。纵览企业信息化思潮的变迁,从人们在ERP之后抛出的众多理论中可以看出,传统ERP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些理论中,最值得引起关注的,不是CRM也不是ERPII,而是物流管理(LM)及供应链管理(SCM)。有越来越多的倾向表明,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领导着这场ERP变革潮流。

物流管理,方兴未艾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正在兴起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宣称,到2005年为客户总共谋求500亿美元的价值。是什么力量使这家公司做出如此大胆预测?正是这家公司在物流管理领域的优势,使这家公司在SAP、Oracle等老牌管理软件厂商强大竞争压力下异军突起,业绩逐年攀升。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定义,源自美国二战期间的后勤管理,二战结束后,后勤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纵深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从此可以看出,物流的含义已经扩大到生产制造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与物流管理一起经常被提及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思想,那么现代的物流管理思想更关注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物品流转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主要环节。未来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企业的物流能力是一种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能力。

在我国,物流管理软件的市场前景犹为广阔,目前已经有80%的企业准备升级自己的物流管理软件,有62%的企业准备重新选择物流管理软件。广阔的物流管理软件市场前景,来源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的物流部门,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部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内容多数仍停留在进销存核算、仓储、运输或搬运上,很少有企业的物流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的功能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无论是物流管理的硬件还是软件,与信息化时代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计算机世界》所属CCW Research在物流软件评测报告中援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指出:"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也居高不少,据统计物流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率达到30%以上,而这个比值可以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在17%以下。与ERP相比,实施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比较项目ERP物流

投资回报率低高

实施周期长短

总体拥有成本低高

实施风险性大小

适用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

目前,物流软件市场仍处在孕育期,CCW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大部分使用了物流软件的企业"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例如采购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报告同时也显示"仅有14.3%的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