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师培训方案

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文1

摘要:高职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其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从高职教师培训现状分析入手,借鉴了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的教师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教师培训;实效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2013/03/144);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和应用”(项目编号:2014-R-30254)

作者简介:卜树坡,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52-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强调“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目前,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社会逐步接纳职业教育,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岗位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要求学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资格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专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的高职教师培训,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采取了大量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

一、高职教师培训的现实状况

高职教师培训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些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政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考察活动中,也将教师培训视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和指标。[2]但是,总体来讲,培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教师培训主要归纳为国培、省培和学校培训等形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培训方案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培训方案的设计都是指向高职教师群体的,但培训方案设计都比较笼统、空泛,缺少针对性。还有国家与地方层面教师培训存在定位冲突,学校培训、地方培训、国家培训三个层面分工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缺少沟通,各自为战;(2)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从教师培训开展的情况来看,培训内容简单、随意、零散和重复,不能反映教师的实质需求,大多包括高职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这些培训还远不及高职学生的培训,缺少订单式培训,更少有为专业教师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训;(3)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不论是国培还是地方培训都是立足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提高,忽视绝大多数专业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不深入、不具体,许多培训目标定位在了解、理解层面;培训对象被动培训占多数,主动学习、实践操作占少数;(4)培训考核缺乏公正性。高职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考核缺少统一和规范的机制,有的培训缺少实质性的考核,甚至交了培训费都能通过;不少培训老师自行制定培训方案、讲授培训课程、拟定考试试题、批阅试卷等状况,根本做不到教考分离、公平公正。

二、借鉴国外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十分重要。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教师培训,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十分鼓励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在职培训。在美国,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标准很高,不仅要有相当的学历,还要有教育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业教师要有硕士以上学位,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等学科,专业教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3]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从联邦政府到职业学院都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紧跟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熟悉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大学毕业生不能直接任教,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再进入实习学院进行两年的实习,再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岗位资格证书;在加拿大,针对教师的培训有省级教育培训和学院教师培训,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尤其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示范性能力。[4,5]我国的教师培训没有那么系统和规范,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使教师培训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教师培训的案例分析

笔者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教师培训为案例进行剖析。

(一)学院办学理念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地方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理念。学院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使命定位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1)“地方性”是把人才培养工作的服务区域定位于地方,即以“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为落脚点,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服务苏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应用性”是把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为应用型,即培养面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3)“职业性”是强调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即培养“职业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为核心,在职业素养、职业品质、职业操守、职业文化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接受教育,力争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二)培训总体目标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一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学院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后续培养学生、培训企业员工的能力。

(三)培训方案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使得培训方案目标定位准确并切实可行。(1)培训项目。项目1:电子元件拆与焊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2:单晶片实用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3:数字逻辑设计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2)培训对象。项目1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项目2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项目3针对通信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下面以项目1为具体案例。

1.培训地点。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

2.培训时间。实用级/专业级各1周,每周三下午学科考试,每周五下午术科考试。

3.培训目标。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培训零件拆焊、测试、维修及设计、制作等能力。

4.培训重点。认证说明,实务课程,症状排除;具体内容包括学科理论讲解和理论测试,实用级术科应试说明、拆焊成品板(SCBL)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专业级增加周边圆孔板(SCBH)讲解、SCBL拆焊和SCBH布线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

5.培训考核。学科理论测试认证从500题中随机产生50题,闭卷测试;实用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包括装配、焊接、调试SCBL板并正确显示,然后再拆卸板上所有器件;专业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又增加了周边圆孔板电路布线设计与制作,最后SCBL+SCBH板联调,显示正确并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6.培训证书。学科测试6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实用级证书;学科测试8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专业级证书。

(四)培训效果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培训效果统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专业级证书88.9%,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通信工程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3.8%、专业级证书93.3%。

据了解,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签发的能力认证证书获得了台湾电脑工会所属四千多家电子信息企业的认可。

四、高职教师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是教师能力持续发展的需要;(2)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3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与江苏省高校创建的首家联合认证中心,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专业培训和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中心由电子元件拆焊能力认证中心、单晶片能力认证中心和数位逻辑设计能力认证中心组成,该能力认证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据统计,目前在苏州市注册的台资企业1万余家,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苏州已发展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台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化工、医药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无论投资规模还是用工人数均位居第一。笔者对12家台资电子信息类企业进行了调研,企业对毕业生要求排在前两位的是品德修养和实操能力。教师获得该协会颁发的能力认证证书后,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学生实训后通过认证考试,获取认证证书,毕业时可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学校培养到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得到华硕、宏基、高创和冠捷等50多家台资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为了培训台资企业员工。在苏州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台资三千余家,企业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提高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学院自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以来,广泛地与台资企业联系,利用学院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实训设备和具有能力认证监评资格的教师开展对外服务,已为华硕和高创两家公司培训员工总计93人,正在与苏州明基、力晶和友达等公司商谈具体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通过这次培训,带来了诸多启示。培训内容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动手操作,理论讲解占20%,实际操作占80%;培训过程严格要求,从讲解、练习、测试、模拟考试到正式认证考试,每个步骤、环节都体现出很高的职业性;培训考核严谨务实,无论是学科考试,还是术科考试,严肃考场纪律,要求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考试未通过者,下次再参加培训和考试。这为高职院校教师后续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雪利.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系统化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13(13):49-54.

[2]余婉娜.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2(1):40-42.

[3]王勇强.高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5):77-79.

[4]王华.论高职教师培训主体缺位与多主体参与[J].继续教育研究,2011(2):32-34.

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师;培训培养;一般性;特殊性

作者简介:袁年英(1973-),女,江西南康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55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78-02

高职教师培训培养就是将高职教师从新手培训培养成老手,再培训培养成专家的全过程。高职教师培训培养既包括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与训练,也包括为高职教师创设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培训培养既有其一般性,更有其的特殊性。

一、 高职教师培训培养的一般性

1.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

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高职教师同样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技巧,否则,将很难胜任高职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师队伍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多,在来源上也更加复杂。不少高职院校为了教学的需要,从行业、企业引进了一些行业、企业专家、老手或是非师范类的应届毕业生。实践表明,这部分教师无论是从未从事过教育工作的行业、企业专家、老手,还是非师范类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特别是那些行业、企业专家、老手)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但由于其初次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技巧比较缺乏,因此,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高职教师在入职前后都要对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

2.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

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性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深厚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技巧,否则,将严重影响其教学质量。就正如许多学生常说的那样:“老师自己都不懂,问题问了也白搭。”另外,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不加强教师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教师就无法胜任其教学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此,要不断加强高职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以便更好地满足当今教学的现实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评价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

高职教师同其他教师一样,其教学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又反作用于教师。自古以来,因材施教都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最佳选择,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先正确评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动反馈回来的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因此,高职教师还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学评价知识与技能技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上课时学生兴高采烈,课堂气氛融洽无比,师生互动活跃。表面上看,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可一旦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却是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未能或是不愿去正确评价学习的学习效果,未能或是不愿深入学生的学习实际,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去设计教学。这种教学对于高职教育来讲是毫无实际意义的。长此以往,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必将是一句空话。

4.行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

作为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母机,高职教师只有熟悉和掌握其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技巧,才能在其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行业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高职教师进行行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培训培养,从而让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实际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毕业后从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技巧,提高毕业生质量,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营造科学合理的外部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职教师的培训培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培养还要营造科学合理的外部环境。科学合理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规范的评教体系和评教制度、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等。首先,教育理念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工作的灵魂。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充实教师的信仰,能给教师带来希望,从而引领教师不断进步。其次,高职教师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知识分子,其尊重的需要比较强烈,公平公正地评价其工作不仅可以满足其尊重的需要,更可以让其找到归属感,从而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不断进步。因此,科学规范的评教体系和评教制度不仅是调动高职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再次,当今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单凭一个或几个教师是根本没办法完成的。从专业设置到课程设置再到教学安排及教学设计等是一个庞大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间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开发,并需要根据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就是具体到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间也需要领导、教辅人员等的协作,否则很难圆满完成任务。如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其间包括了理论、实训、实验,尤其是实训、实验不仅要有一定的场所,更要有一定的耗材。如果领导为了省钱不批耗材或是教辅人员工作不负责、不按时按质准备好耗材都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高职教师培训培养还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团队的培训培养。

二、高职教师培训培养的特殊性

1.高职教师培训培养因校而异

在我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不仅地区差异大,就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企业经济技术水平也存在多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如,同处广东沿海地区,同样是印刷企业,大规模的外资印刷企业的机器设备多为进口设备,技术水平一流。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小型私营印刷企业,其机器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也较落后。这两类企业,虽然行业相同、工种相同,但其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知识结构却不完全相同。作为为这两类企业提供人才的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所涉及的内容自然要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均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高职院校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大量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才能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进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所以,作为高职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高职教师应熟悉本校学生尤其是本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高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应从本校、学生,尤其是本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的具体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培养。

2.高职教师培训培养因学科而异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课程的学科性质不同,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等也不完全相同。如法律类课程,其理论性很强,可实际操作性较小。因此,在法律类课程的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来促进学习较困难,只能通过一些案例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而会计实务课程,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通过项目来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学中做,把做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效果显然要比案例式好。也就是说,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一样,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高深性。教师要胜任高职教学的需要,不仅需要具备较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根据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习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增强高职教师的培训培养效果,提高高职教师培训培养的质量,高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应依教师所教学科、专业甚至课程的不同分类进行。

3.高职教师培训培养因学生而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师教的同时,又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各高职院校由于其招收的学生原有水平、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其教学方式方法等也必然各不相同,否则,不仅“因材施教”是一句空话,促进学生获得发展更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现在不少高职生抱怨上了几年学可什么也没学到,其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并安排教学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教师跟其他学校教师一样,“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使学生都获得发展是其教学的根本。在课堂上,常见的一幕是,教师在上面津津乐道,学生在下面睡倒一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恰当地安排教学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说,各高职院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时,应帮助教师分析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原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以提高教师培训培养的效率,进而改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4.高职教师培训培养因教师个人而异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高职教师不仅数量迅速增长,而且来源更加复杂多样。由于各高职教师教育经历、工作阅历各不相同,其原有基础也不尽相同。对于直接来自行业、企业的高职教师来说,其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可能比较欠缺;而对于直接来自各高校的高职教师来说,其专业技能技巧及专业岗位实际常用知识一般比较欠缺。另外,就算同是来自行业、企业或同是来自高校的不同的高职教师,由于其自身的学习能力、精力、个性特点等不尽相同,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其所需要加以补充完善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提高高职教师培训培养的效率,高职教师培训培养不仅要有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等的培训培养,更要有针对教师本人特点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如一对一的咨询、微格教学训练、企业实践等等。也就是说,高职教师培训培养也要因教师而异,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范彦彬.沈贵鹏.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

2010,(11):69-71.

[3]叶华光.高职教育的特性分析与未来发展走向——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较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0,(1):42-46.

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化;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了解高等职业教育

现代职教体系是为了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而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是为国家提供基础的技术人才,培养现代化的基石。而职业教育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对职业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方式的现代化、教育场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课程体系与高职教育评价方案的现代化。目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曾见之大变革时代,我国更要抓住机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经济发展也由粗放型转为高精尖发展,国家结构性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自然对国家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进行改革,打破传统进行高质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职教体系。

二、现代职教体系下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的探究

高职教师的发展方向是随着职教体系的需求而改变的,而高等教师的专业化也需要依据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发展。目前高职教师大多是由普通教师或者是大学学者转化而来,缺乏对高职教师的相关培养。目前成为高职教师的要求首先必然是要达到相应的学历,其次要有相关专业的学科素养,熟悉自己教育领域内的实践和专业技能,但并不要求拥有教师资格证,对于成为教师的教师素养考查也相对较少,有些教师缺乏教育专业素养,只适合搞科研与实践,而不适合教导学生。因此要使高职教师专业化,则需要对高职教师进行培养,使之具备教师的素养与教学方法,培养为人师表的服务精神和职业理念。高职教师应该既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相关行业的专家。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能以普通高校的目光来看待职业高校。

三、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高职教师专业方面的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分别为行业标准不健全、教师招聘手续不合理、高职教师教育能力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偏重于培养学术人才而忽视实践,这五大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国务院提出的文件中提出了“双师型”高职教师,但是这种高素质的高职教师数量较少,严重制约着高职教师人才培养。大部分教师都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研究生,非教师专业,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教学能力缺乏。由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目前“双师”教师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培养体系,也表现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缺乏,对技术人才和教育人才的互聘还不足。此外,对于高职教师的考评职称要求也存在较大问题,仍然是一味地重视论文的数量,忽略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师德师风的考查,缺乏相关的标准要求。最后,高职教师自身也缺乏动力,并没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对职业缺乏热情。

四、对高职教师的要求与如何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探讨

(一)对高职教师要求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高等学院不同,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具有特殊性。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对高职教师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也相对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因此对高职教师首先要培养作为行业专业人员的工匠精神,只有自己拥有对所教行业的热爱,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投入职业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热情,而且工匠精神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教育学生。其次要提高道德,作为一个老师需要拥有一定的道德水平,只有热爱教师这个行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之中,与学生共进退,理解学生的想法,共同成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学生的认同获得成就感。当然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衡量一个教师的基准就是其教学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提供基础人才,培养一批可以在一线奋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也要有极高的行业知识和行业素养,以及教学、实践、组织和领导等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职业人才。对一个优秀的高职教师来说,除了以上基本要求外还需要两个额外的要求:(1)改革教学模式的能力。改革能力是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下,对教育方式的研究百家齐鸣,因此教师也需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积极对课堂进行改革,创新地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来进行人才教育。此外,随着入学高职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生源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面向高中毕业的学生,还有二次学习的职工、下岗再就业人员等,课程不能一成不变,因此教师具备高教学改革能力就十分必要。(2)用技术来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社会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大众创新的号召,高校教师应该主动担负起产业升级,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对接,帮助行业进行创新,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帮助企业转型,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教师的素养必然是超越一般的技术人才或者是教师,其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如何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

对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个方面为国家层面,国家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健全高职教师培养体系,严格高职教师的行业标准,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待遇,在社会上树立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荣誉感。第二个方面为学校层面,学校需要给高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改进教师的职称评价,规范课堂体系,加强课堂监督。第三个方面为个人层面,高职教师自身也需要树立工作信心,积极提高自我,适应高职课堂,提高终身学习与反思的能力。

五、如何培养系统化的高职教师

我国要系统化地培养高职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与能力,实现对人才缺口的弥补,同时对在职的高职教师也可以进行二次培养,实现教师的整体素养和个人水平的同步提升,实现双赢。

(一)校、企、政联合

对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加强,整合企业的人才资源,内外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中心,促进对学生教师的培养,邀请企业的行业老员工进行演讲与技术培训。并且积极与政府合作,实现校、企、政三方联合,即政治指挥、企业引导、学校主导的三方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人才互聘等实现共赢。建立起高技术人才培养中心与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基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从而实现高职教师的专业化。

(二)改革体系,完善职能分配

通过学习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与国内部分优秀教师培训方案的内容,设立普遍性的高职教师体系。发挥体系的分配、规划、服务等功能,合理分配高职教师的职能,成立高职教师管理部门,成立相关的委员会与专家组,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成立相关的部门,由学校的相关领导来进行负责,倾听教师的需求,完善教师的发展规划,设立考核方案,对教师生活进行保障,帮助教师完成职业规划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进步,为教师提供激励保障与个人发展动力。

(三)提供相应平台,帮助教师进步

学校和国家通过组织高职教师的相关比赛,如专业技能大赛、公开课评比、教学成果大赛等比赛,为优秀的高职教师提供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教师可以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展示教师的能力。同时要对教师不同阶段进行定制化培养,从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等不同角度来对高职教师展开培训,根据不同层次,送教师前往不同程度的地点学习,如省级教师培训会、国家级教师培训会、出国考察等,引导教师充分提升自身的素质,广泛征求高职教师的建议,开发高职教育手册等,考虑普遍性与特殊性,注重实践的发展,符合大部分教师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骨干高职教师,使大部分教师重视自身职业,掌握高职教育现状,了解行业信息,争取出现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从而满足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满足高职教育需求。

六、对于未来的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展望

我国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发展道路仍然漫长而艰难,因此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使我国完成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从人口大国变为教育大国与科技大国,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高职教师的需要也必然不断增大,高职教师的专业化一定是一个长久的话题。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落后很多,因此我国必然会奋起直追,高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身挑重担,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担负着国家进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潘玲珍.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前沿,2015(5):134-135.

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文4

课程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对教师队伍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探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确保《酒店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酒店英语;师资队伍;精品课程

H319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四季、香格里拉、丽思-卡尔顿等多家著名国际酒店品牌相继进驻,我国酒店业的管理越来越趋国际化,因此酒店管理专业颇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与喜爱。《酒店英语》精品课程的教学在当今的国际化酒店行业中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来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文件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在这“五个一流”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都需要由一流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精品课程建设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发展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教师的课程建设意识,激发了教师的课程建设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切磋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通过相互听课和进行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门课程之所以成为精品,是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们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依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处于先进水平。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研究的途径

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显得相当重要。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常见的形式是各种假期研修培训,但是由于培训往往停留在听讲座等理论形式,跟不上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需求与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校内校外教研活动、假期培训班、自我进修研究生、博士学历等,有限的途径无法满足教师发展日趋多元化的需求,导致目前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无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科研水平能力偏低的情况。

(二)复合型教师比例不足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主要来自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缺乏所授专业的专业系统知识,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往往会遇到来自相关专业知识的困扰。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我院担任《酒店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全部出自语言教师,他们英语功底深厚,教法娴熟灵活,但是缺乏酒店企业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缺乏全面了解,难以在酒店实践教学中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和指导。

(三)英语能力在实践岗位中得不到应用

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近年来,我院与香格里拉等一批际著名酒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岗位分配上欠缺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全面衡量,作为实习生,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往往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客房服务员、楼层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洗衣房服务员、门童等。学生的工作岗位极少需要使用英语,不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更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教师自我发展途径

1.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学院应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方案,通过校本培训、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以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青年英语教师攻读在职酒店管理专业硕士、博士等以上学位等方法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综合水平。通过各项激励政策积极在《酒店英语》学科教师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其他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完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强化集体备课力量,备课组集体研究、授课教师再创造,保证了学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由学院制定明确的课改目标和实践步奏:规范学案设计流程,分教研组进行学案设计培训;建立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课改方向;通过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课改积极分子校内公开课、教师随机抽签上“研究课”,即时检查新课改实施情况;备课组内教师听“转转课”,鼓励其他学科教师互相观摩课堂教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研讨制定班级小组建设与考核细则,推动课堂改革纵深发展。

3.参与高职教材开发

依据高职英语教材“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特点,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开发工作。教师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开发教材,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更有利于课程质量的提升。笔者曾参与我院教师开发的《酒店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体验到教材编写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参与教材编写不仅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也提升了自我学习的动力,形成了多层次、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二)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

1.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某一方向的专业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深入学习某个其它学科,甚至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关的行业技术等级证书,如餐厅服务员证、导游证、中高级翻译资格证书等。“双师型”教师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建设,也有利于英语教师今后个人的职业发展。

2.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模式

从经济成本来看,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应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模式,建立酒店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及酒店行业兼职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专业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为英语教师培训专业技能,英语教师为酒店专业教师培训语言能力,相互取长补短。跨学科合作操作方式如下:在授课前,英语教师将同专业教师以及酒店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备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分别先向学生介绍行业基础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并由英语教师负责展示工作场景英文对话;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酒店兼职教师结合酒店业当前的行业规范和具体操作要求,对知识进行补充说明。

3.加强实践培训

英语教师完成校内专业技能培训后,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酒店调研、顶岗实习或者利用学生酒店实习的机会,要求带队教师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于《酒店英语》学科教师来说,参与实践的部门必须是英语使用较多的部门,这样更能增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调研、实习等实践,英语教师能及时了解行业最近动态,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及酒店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

(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1.拓宽实习岗位的分布

现阶段,学校与酒店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多为前厅、客房、餐饮部,这几个部门往往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学愿望强烈的学生来说,在这几个部门中工作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英语能力提升的要求。因此,在学生进入酒店进行实习前,可以通过能力测试、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选取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不同岗位的实习,如让英语能力优秀的学生进入酒店的人力资源部、营销部、公关部等更能体现英语能力的部门进行实习。设立多元化的实习岗位,不仅能满足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更能为酒店发现人才、储备人才提供有利的条件。

2.邀请企业人员进行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的信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促进教学改革。学院应聘请酒店资深人士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养的提升。同时,企业人员和教师一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有利于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五、结束语

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课程,关键因素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而精品课程的“一流性”与“示范性”的特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水平,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相信,一支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专业化、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建成,定将有效推动《酒店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并最终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教学规范、指导有效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祝瑞玲 祝瑞花.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新疆: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10):17-18.

[2]马悦 申永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7,(11):32-33.

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焊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1.前言

高职和中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焊接特色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探索,勇于创新,建立了会员制的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了参与各方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还建立了“三送四统一”的运行模式,充分共享专业资源,实现了中高职专业的整体优化升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建立“三送四统一”运行共享机制,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优化升级

(1)送教学进中职课堂。选派高职优秀老师到中职开展专业讲座、上一周专业课参与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水平。

(2)送资源给中职学生分享。精心挑选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视频、课程项目、典型案例等优秀资源供中职学生分享,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效果。

(3)送招生就业信息进中职校园。协助中职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就业指导工作,发挥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对接长沙经开区装备制造业职业岗位的特长,加强对中职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引导,促使中职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准备阶段。

(4)统一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高职、中职机械制造大类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的综合研究讨论、参与企业的指导、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审定,形成统一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中高衔接人培养方案,作为指导参与方各自修订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5)统一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参与方中高职各校的焊接技术类专业有着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五年建设期里,专业建设规划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统一规划下进行,能更好地分配资源,更好地对接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

(6)统一建立专业学习与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自主学习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衔接课程的空间课程、专业课程微课程和名师课堂、专递课堂、职业教育慕课,区院校企四方一起参与建设“机械制图”等五门核心课程。按照“人人参与、校校建设”的模式建设以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为主线的数字资源库。加强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实训实习管理和毕业生跟踪管理,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区院校企四方科学管理水平。

(7)统一制订学分制管理制度。建立学分制与弹性选课制,兼顾各类学习者的要求,设计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分认可体系。对于中职高职统一课程与学分的转化标准,建立统一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包,扩充选修课的范围,重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技术发明和创新创业获得的成果,并转化为相应学分。

3.完善“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共培共享机制,建设焊接特色专业教师团队

建立中高职教师互聘互派制度。在专业建设委员的协调下,落实中高职院校之间教师、管理人员互聘互派,相互兼职运行机制。制订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区院校企四方参与的定期研讨活动,研讨主题至少包括:衔接课程内容、行业技术动态、专业技术难题解答和教学管理等,落实“定期研讨”运行机制。搭建沟通平台,把定期沟通与不定期沟通、专项沟通、管理沟通、教学沟通、领导沟通、教师沟通、学生沟通、家长沟通、区院校企四方沟通,落实“常态沟通”运行机制。

(1)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大团队。以省级焊接专业教学团队为基础,从中职、高职、合作企业选拔100名骨干,组建成由专业带头人引领的优秀教师大团队。共同制定教学团队工作细则、管理制度,共同落实师资培训培养计划。

(2)实施中高职教师“五个一”制度。每年高职院校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试点中职,至少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业务指导;每年中职教师至少到高职学院跟班学习一次;每位中职教师有一位高职教师一对一指导;教师团队中的兼职教师每年至少到试点中高职学校开展一次教学指导;每学期至少合作开展一次专题联合教研活动。

(3)落实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四个一”制度。每年教师团队中的中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一个月,参与一项工程项目,结对一位企业技术骨干,引入一项真实的课程项目,实现双师素质90%以上。

(4)完善中高职教师系统培养、分层培养的培训体系。针对中职教师液压技术、PLC技术的薄弱和高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的情况,我院每年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确保每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培训30课时以上;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国内外培训进修等方式健全“合格教师一骨干教师一专业带头人一教学名师”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每年选送教师参加国内培训30人次,国外培训10人次,逐步达到人均每年3天次的外出培训目标。

4.根据岗位群需要设置实训项目,配置实训基地设施,形成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工位充足校内外实训基地

基于省级焊接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校内外专项实训基地建设,中高职学校要按照技能掌握等级序列和复杂程度要求,配置减速器拆装、测绘、加工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数控加工设备、机器人操控设备、智能制造设备操作运用与维护维修等实习实训设施。

重点整合“焊条电弧焊技术应用”等五门衔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进行设备添置与改造,确保五门核心衔接课程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任务都有技术先进、真实的教学载体。

按“识岗、仿岗、跟岗、顶岗”的实训体系要求,在校外新建实习实训基地,使基地总数达到45家以上,满足各层次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5.共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中高职院校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每年为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自动生产线系统升级改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改造等技术服务两项以上,横向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成立一个由中高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引领,积极投入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株潭试验区智能制造、互联网+等产学研活动,为本地区工业4.0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启动作出贡献,引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师资建设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和模范院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建设不完善,“双师型”高级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和未来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重点,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的重点内容。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分析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举止,良好的师德和职业道德,注重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维护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2.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高职教育委员会面临着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挑战,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为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打下基础。(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计划,调整典型的专业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整合、重构和调整,通过知识处理、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获得相关的生产实践经验。2.课堂把控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培训的可能性,除了为学生提供讨论、观察、实验等活动外,教师还应实时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案例,激发课堂气氛。3.教育和沟通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经常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课堂传达的知识不仅是课程的内容,也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沟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掌握知识和专业能力。4.专业方向。基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的“双重素质”必须提供一定的职业指导。因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培训,掌握职业指导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通过实施职业培训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技能,通过能力竞赛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作相结合。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即基础教育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及“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教育部强调,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教师成为理论基础扎实、教育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强调了教师的核心能力,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专业是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是指教学能力、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1]。(二)教育能力。“双师型”教师应正确界定教育概念、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开展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教学能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规划和实施培训项目,合理规划专业实践。(三)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专业领域的技术实验和开发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在公司工作三年以上,可以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专业资格等技术资格,从而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转化为综合教学资格,开发技术、工作等,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大多数合格的人才由于教育背景低而不能进入大学,相反,高职院校开展兼职教学,招聘的教师大多为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仍然注重技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措施难以有效调整,政府与学校、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在缺乏安全体系的情况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尚未出台。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还存在渠道不畅通、数量多于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发展,实现双赢全面发展。(三)完善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教学和科研,缺乏这些指标不能有效地激发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多数职业院校在专业学位提升、年度考核等方面没有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导致教师没有利用休假时间进行实践。教师教育主要脱离专业实践,效果不佳,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师来说,“双资格”评价体系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四)“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有待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一般遵循传统的高等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长期的规划。高职院校要求所有教师都具备教学、科研、理论、实践、技术和管理技能,这一普遍要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但“双师型”教师实践的缺乏、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仍然不完善。虽然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教师培训方案。虽然教师都是公司培训的,企业一般也不会将基础技术充分传授给教师,教师实践培训缺乏支持和保障体系,会导致企业实践缺乏现实意义[2]。(五)单源通道。高职院校的新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是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引进的高技能人才,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企业专家难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其职位、资质、工资和社会福利等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收入有限,教育建设资金不足,高校很难聘请大量商业专家作为高薪兼职教师。(六)企业参与动机不足。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企业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培养“双师型”教师,也不欢迎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到企业从事科研工作,其次公司没有完全培养出“双师型”合格教师。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水平很低,为实训、临时实训、在职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提供了基础,导致教师在企业培训任务的安排不系统;教师的特殊地位使得企业在教师和员工的管理上难以实现平等对待;企业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重要的生产环节,如产品设计、核心技能、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等,使得教师无法将所学知识结合起来。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确定人才培养来源。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因此,在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的基础上,除了尽快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标准纳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外,还应调整教师培养体系,为高职院校提供教育空间。(二)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技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其中,要把生产实习基地作为教师培训的摇篮和场所,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之间的联系,在不断交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职业生产实习基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职业学习小组的课堂实践最终满足了教师能力建设的需要[3]。1.完善岗位轮换机制。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围绕现有教师建立健全的轮换机制,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学习过程,确保职业学习与日常工作的互动与融合,与此同时,应该尽快建立一个以社会企业为基础的专业团队,由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在研发过程中,对于生产线的新技术将最终保证教育的及时性和可行性,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2.完善教师支持机制。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教师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两极分化,老教师有丰富的培训经验,但缺乏创新意识,青年教师缺乏培训经验,但对教育充满热情。围绕现有教师支持机制,构建完善的教师队伍,立足老教师和工程人才的领导,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双技能教师的协调发展。此外,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秀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并特别重视日常教育,不仅要选择有经验的教学理论,还要在与企业积极沟通的基础上,招聘优秀的技术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体系。(三)确定教师培训目标,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1.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未来,因此,要从青年教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入手,拓展青年教师教育的创新措施,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建立全面的岗前培训机制,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发展其基础教育能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在就业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鉴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有必要围绕青年教师建立企业培训机制,确保教学技能与经验的有机结合,确保青年教师能够胜任自主教育。2.培训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于处于发展阶段并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他们正处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内部和外部的培训机制,一方面,内部培训是在教育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优化教育理念和教师教育水平的手段,除了鼓励教师组建专业研究小组外,还应通过组织方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在此基础上,对从事新产业技术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从而营造和谐的产业交流氛围,促进培训。

五、结语

为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鼓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应以教师学历和专业技能为双向发展的主线,逐步建立具有较高理论教育水平和较高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车国彩.“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8:76~78

[2]潘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探究———以河南省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