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师管理办法

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1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

加拿大驻华使馆告,南京大学加拿大留学生MICHAELR?PHILLIPS为向加拿大申请换发新的护照,所填写的表格“代替担保人宣誓书”(DECLARATIONINLIEUOFGUARANTOR)需我公证机关予以公证,请我协助。

据加方规定,如申请人不能亲自到使馆办理换照手续者,均需填写此“宣誓书”并由所在地区官员作证。过去,上海、广州公证处曾为在华的中国血统加拿大籍人办过此种公证。今后,在华加拿大专家、留学生、中国血统加籍人,为换领新护照要求我为其填写的“代替担保人宣誓书”办理公证,可予受理并收费。

该项公证可由另纸作成,证词为:“兹证明×××(姓名)于×年×月×日来到我处,在我面前填写了前面的‘代替担保人宣誓书’并签字”。如有的“宣誓书”是请人代填的,可只证明其本人签字。公证办妥后,与“宣誓书”订在一起,交申请人自己使用,不必送领事司认证。

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农村体育;场地;器材;短缺;应对

近年来,农村学校经过国家、地方的大力扶持建设,基本上拥有了体育场地和一些体育器材,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但因为农村学校底子薄,上级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村学校所拥有的场地器材还远不能满足体育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场地器材,想方设法把体育工作干好。现在我把我校体育教师利用场地器材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分享,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一、大力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

我校是一所镇属小学,学生近千人,体育场地、器材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争取学校支持,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两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两操”的质量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为此我们采取体育教师领操、体育委员检查的方案,把“两操”质量纳入班级评比当中。这有力地保证了学校“两操”的质量,展现了学校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为此我们尽量保证每个班每星期有一节课外体育活动课。这样一来,学生的精力就有了发泄的途径。校园里锻炼的人多了,打架的人少了。

(二)抓好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培养高素质体育特长生

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校运动会的各个项目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也就自然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近几年,学校新建了篮球场,整修了田径场,添置了一批体育器材。这些基本可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教育学生爱惜、维护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应对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重要举措

每个学校所拥有的场地、器材都是有限的,学校不可能无限制地投入。这就要求使用场地、器材频率最高的学生多爱惜、多维护。记得我刚到本校时,我校新添置的体育器材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使用期不会超过两三个月。而且,大部分器材是学生故意损坏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我校的体育器材使用期已延长到一年以上,体育场地的完好率也接近95%。

三、善于利用学校空地是应对体育场地短缺的好办法

我校的体育场地只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不规则的田径场,而有时候有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采取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学校教学楼侧面有一块空地,我们在上无器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选择它。

2.如有同级上课时体育老师会合理分配场地或进行集体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3.学校在排课程表时应讲究科学安排,尽量把健康理论与体育实践课分开,避免多班同时上室外课,这样我们在校园就有了充足的体育场地。

四、及时认真维护好场地和器材、自制简单的器材是应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的有效办法

及时认真地维护好场地、器材,延长场地、器材的使用期,这是应对场地、器材短缺的有效办法。我校体育教师个个都能维护体育场地,维修体育器材更是我们的拿手好戏,羽毛球拍断了线,几分钟就可以修好。篮板坏了,我们自己就可以修。我们还利用简易的材料自制体育器材,学校留下的铁丝被我们做成了铁环,废旧的木棒做成了体操棒,等等。这样下来,我们为学校节约了一大批添置、维修的费用,学校更乐意给我们增加新的器材。

五、因地制宜地改进教学方法是应对体育场地器材短缺的最佳办法

针对我校体育场地器材短缺的实际情况,我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大多采用分组轮换教学法。教学内容一般是新授内容与复习内容搭配。例如新授篮球基本技术时,在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四个篮球的情况下,我们按学生情况在组织上分为若干小组,只留一个小组进行新教材的教学,其他小组安排他们已掌握的教材,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进行练习。这样轮换教学,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又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3

1关于激励的概述

激励一般包括奖励和惩罚两种不同的方式。行为科学认为,奖励是社会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戒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川。要研究激励方式,就必须要了解激励的定义,关于激励的解释国内外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将激励描述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坎波尔和普利特查德在1976年解释激励为:“激励必须研究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的智力、技能和对任务的理解以及环境中的各种制约条件都保持恒定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一个人行为的方向、幅度与持续性。

国内学者于子民1987年将激励定义为:“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才有所用,力有所施,劳有所得,功有所赏,自觉地努力工作。

赵振宇1995年在《激励论》一书中指出:“所谓激励,就是系统的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借助一定的信息载体),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

以上这些定义似乎各执一词,但至少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表明人们产生行为的动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其次说明人们被激活的行为是由激发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然后得出行为的矫正、保持和延续以及这种行为正在进行时,行为的主体和客体的主观反应,并以态度的方式表示出来。综上所述,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动机,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角度来看可以这样认为:激励就是指创造条件满足体育教师的愿望、兴趣、情感等等来激发其行为动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朝向所希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方式也就是结合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目标与本校自身条件,合理应用各种奖惩制度导向教师行为,以期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绩效为目的的一种手段。

从以上对激励的定义来对关于体育教师的激励过程进行描述,激励过程就是以体育教师本身需要为出发点,激发工作动机,提高教学效益为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生理的、社会的和工作本身的心理需求,体育教师工作的个人目标就是不断满足这些需要。因此高校管理者可通过一系列针对教师需求的东西如奖酬、改善工作环境、晋升、培训或参与决策等来引导体育教师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促进其工作成就动机。动机驱使教师工作,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其工作业绩得到各种奖励。当教师对这些奖励感到满意时,就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如果对奖励不满意,则会混岗、兼职、产生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成长和发展中存在错位

纵观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师资管理办法,通常采用的是一般行政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方法和学校现行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岗位津贴”评审、考核、奖惩等办法,制定出具有鼓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规定。从这些方法可以看出主要还是把体育教师当作“经济人”来看待,注重对体育教师使用,而忽视体育教师的职后培养,忽视人的存在和发展。“经济人”管理理念是和创造各种充分施展其才能的条件,提供各种机会,使每位体育教师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错位。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有社会认同的需要,体育教师也不例外。我国把体育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内容,明确地指明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为我国学校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但是,理论地位的崇高与实际地位之低下是实际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通存在,至今一节体育课等于0.8的状况还存在,变向降低体育教师的社会价值,实际说明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和其它文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实际存在的较低的社会认同和理论地位的祟高的社会地位错位。

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主要是制定教学大纲、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可以看出体育教师主要是作为教育的工具在使用,而很少注意他们在工作中的专业培养,随着教龄的增加,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重使用而不重职后加强职业素质的过程错位。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待遇,从实际情况来看,劳动报酬、职称晋升、外出进修机会与同单位其它文化科目教师相比反差太大,而且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成绩更多的是以发表文章数量和带队比赛的成绩来衡量,忽视体育教师常规教学过程的评价,打击了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是教师确有不同待遇的分类错位。

体育教师职业行为成熟都要经过五个阶段:即没有教学经历的职前培养确认阶段;实习、新任体育教师或重新任职的尝试阶段;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及增进、充实与体育教学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的适应阶段;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巧,能够对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有改革思想和追求新的教学方法的成熟阶段;通过实践经验的结合,积极地寻求变革并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倡导,研究创新的应用自如阶段。忽视体育教师能力发展规律,在不同性格、年龄层次的体育教师采用相同方式、相同数量、同一程度的激励手段,职业成熟的不同历程与统一评价方法的意识错位。

3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方式调整的策略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以后,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的“经济人”到创造条件满足员工合理要求和利益的“社会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变,人的需求不断地丰富化,激励方式也由单一的指向向多样式的方向发展,只有注意内容型、过程型、引导型激励理论的相互融合,引导有各自需要和个性的体育教师为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工作的同时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改掉错误的消极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激励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体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教师),是否拥有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决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即是承认每一个教师的价值,承认每一个教师的差异,承认每一个教师的追求。这三个承认集中在一点,就是发挥所有教师的潜能,使体育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因此,调整激励方式的目的就是要把激励方式与体育教师的成就、发展、责任结合起来,与体育教师个人的成长、体育教育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体育教师隐性和显性的资源,关注体育教师的需要,纠正错位,激励体育教师的行为动机,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最好的组织绩效。

3.1工作目标价值激励调整

没有明确的、精确的、可以传达的目标,就无法进行管理。制定目标不仅仅是高校体育发展和管理本身的需要,而且是激励体育教师的需要。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千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用。”可见目标对个人发展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同时,体育教师在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对组织目标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就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自觉以目标为导向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学校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使体育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体育目标方向统一。

3.2行政激励调整

行政激励是指组织为了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应用行政手段对表现突出或有突出贡献者给予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实施行政激励,必须对本校全体体育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的考查、审核和评价,并且考核力求做到严格、全面、公平、公开,才能取得有效的激励效果。

3.3工作自身激励调整

工作激励是一种内在激励。从双因素理论来看,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其本质为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藉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们的进取心。高校管理应从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出发,既要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又要对职后的工作发展加以重视,鼓励体育教师职后进修,培训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带队比赛。并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正面引导,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3.4进行组织危机教育

危机激励是将组织面临的危难、不利条件和困难告诉全体教师,使之产生一种危机感,形成一种不进则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状况,使全体教师奋发进取、勇往直前。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才能改变目前面临的危难。

3.5建立利于体育教师工作成就动机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统一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可以形成自身的发展机制,并产生效应,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动力。高校把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发展、成长等以提高工作成就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作为重点来进行管理,在这种尊重人的价值观指导下,体育教师所受到的激励与传统的选聘、任用、培训、考核等以任务为中心的激励方法,二者是不可比拟的。当然,组织文化所起的激励作用不是被动消极的满足体育教师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组织文化潜移默化的塑造,使体育教师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体育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体育系(部)形成的文化价值观一旦被体育教师认同,就会产生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个体凝聚在群体中,形成“命运共同体”,从面大大增强体育教师群体内部的统一和团结,使体育教师形成协作互动的良好状态。

4小结

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新余 乡镇中学 体育教学

1.研究现状

1.1 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调查。为得到所需的研究数据,本文作者随机走访了新余市多所乡镇中学,共对66位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拥有函授大专和全日制大专学历的教师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1.82%和30.3%,本科学历占10.61%,拥有中专学历的教师占总调查人数的27.27%。其中,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占到62.12%,整体学历水平相对偏低。

1.2 乡镇在职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情况。体育教师们的年龄分布情况的调查结果见下表2,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比58%;有35%的体育教师年龄介于30-49岁之间;有8%的教师年龄超过50岁。

总体来说,新余市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偏年轻化,超过半数的体育教师年龄都集中在30岁以下,大多任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相对有限,无法利用丰富教学经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与之相反,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乡镇中学与城市中学在体育教学质量上存在的巨大差别。

1.3 乡镇中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调查。在对15所乡镇中学领导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主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视度还存在观念上的偏颇,约35%的领导比较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47%的人则把体育科目当成一般副科看待,而18%的主管领导认为对体育科目不需分配过多教育资源。体育课是培养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主要教育途径,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之一的乡镇中学,如果不及时更新思想观念重新审视体育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将会直接制约国家素质教育发展战略的向前推进。

1.4 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情况调查。笔者就中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对多所乡镇中学作了相关调查,在所有接受访问的教师中,有25.6%的教师反映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和设施比较完备;有34%的人反映现有体育设施能满足一般教学要求;其余40.4%的教师则一致表示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无法满足正常教学要求。

2.调查结果分析

2.1 乡镇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中学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相对城市较差,工资待遇相对更低,导致当前许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应届毕生都不愿意到乡镇中学工作任教,乡镇中学拥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仅为7%就很好说明了问题;而现有乡镇教师队伍中,大多年轻教师也希望能调到城里学校任教。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城市学校体育教师超编,另一方面乡镇中学师资匮乏。

2.2 体育教学条件较差。由于体育教学在不少乡镇学校都不被领导重视,加上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指标,导致体育课时经常被文化课程挤占;同时由于受教学场地的限制,许多体育课时甚至因天气因素影响而被迫取消;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器材相对简陋,无法开展一些技能性强的体育运动科目教学活动,直接限制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当前,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当地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对乡镇中学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体育科目甚至没有被纳入到学校考评范围内。在缺乏重视和足够约束的情况下,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2.4 缺乏科学的教材大纲。我市乡镇中学大多没有配备专门体育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监督管理,大多没有编写教案的工作习惯,导致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3.相关建议和对策

针对当前新余市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及建议,以改善乡镇体育教学情况。

3.1 加大乡镇体育教学经费投入。除考虑增加财政拨付外,政府还可尝试成立农村体育事业基金,发起社会捐款等方式丰富乡镇体育教学经费来源;体育经费要专款专用,重点用于体育器材和用品的购置、体育教学场地的建设、体育教师业务培训等方面;要建立起体育教学规范制度和完备的体育设施管理办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3.2 加强体育教育监管。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重视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引导教育界对乡镇中学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要督促每所学校彻底贯彻和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并建立起相关监督机制,以制度保证规范条例的落地与长久生效。以此鞭策乡镇学校上好体育课、上满体育课时、用好体育教学器材、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

3.3 改善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待遇。针对体育教师师资薄弱、待遇偏低的现实情况,政府和学校要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寻找改善的途经和方法。学校要在评优评先评职称等方面给予体育教师优惠待遇;要在干部提拔、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考虑多给予体育教师机会;要在改善经济待遇上加大对体育教学人员的倾斜力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留好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发挥出体育人才促进乡镇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奉献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德明.浅谈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I].现代情报

[2]宫华.对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I].现代情报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相对于一般的教学管理而言,体育教学管理偏向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干预和管理,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的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内容非常单一,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特别多,导致学生未接受到系统的身体锻炼,影响了个人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解决,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就是对身体的训练。在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完成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其意志力的培养。或者开展专项训练,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展开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分析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1.学生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控制指标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每当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和总结。可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并没有选择合理的控制指标,单纯凭借体育分数来评判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首先,教师对于学生的最终评价仅仅局限于期末的体育考试成绩,对日常成绩的关注度并不高,导致师生之间因为评价问题产生矛盾,合理的评价控制指标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由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数量众多,因此想要在指标评价上实现精准性,必须要对指标本身进行研究定位,不可以按照个人意愿来决定,否则很容易导致评价指标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较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2.学生身体素质相对下降,个体差距明显拉大

在落实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明显的下降,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距也在持续拉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家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毕业生。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体差距得不到控制,将会对我国社会将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首先,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没有选择继续锻炼,而是直接休息,这就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其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呈现两极化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教师针对体育特长生展开专项训练,利用个人单独辅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另一方面,针对体育素质一般或者是体育锻炼态度较差的学生,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教师对他们采取放任自流的策略。

二、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策略

新时期体育教育管理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方法来管理,而是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落实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减少个体之间的差异,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1.明确中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将“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控制指标”“学生身体素质相对下降,个体差距明显拉大”等问题有效解决。当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如果不能将问题有效解决,势必会引起很大的社会问题。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学实践表明,教研室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抓住这三个方面也就抓住了工作的中心。教研室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教研室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将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难点。体育教研室要加强对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同时要实行“教师教学工作承诺制及其管理办法”,即以什么样的教学风貌投入教学以及达到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应让教师作出承诺。

2.建设高水准的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体育师资队伍,从各个方面推进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首先,高校要切实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并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应根据体育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聘任,形成合理的聘任机制。

其次,强化体育教师考核制度,应积极探索并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考核结果要作为体育教师晋升、聘任、奖惩的依据。

再次,设立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体育优秀论文奖项,鼓励全体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钻研教学,对肯钻研教学且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最后,制订体育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支持体育教师进修、访学,为教师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现行制度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应在完善规章制度方面下大力气,确保所有的体育教学措施、方法都有据可依,能够让广大的学生信服,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形成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首先,对教学过程,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包括对现行教学制度的完善。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都非常有影响力,应该将其人才培养制度、人才规划制度等进行完善,形成体系。

其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奖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在奖励方面,不能过度给予物质奖励,应以激励为主;在惩罚方面,必须针对不同事件进行不同的处理,减少惩罚失当问题。

本文对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对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未出现问题反复发生的情况。今后,我们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目的,以学生为主导,落实教学管理方案,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浩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5):8-9.

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75

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只要最终考试能顺利通过中考便完事。“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重技术教学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就是通过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习惯、体育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为今后走出校门,走向“完全靠自觉行为来维系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一、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新目标

现在有许多中学生酷爱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女生中这种情况较多,这与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传统体育教学重竞技,重技术,重教法,重运动成绩,教法简单,评价单一,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整齐划一地被动练习,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中如果能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体育课将会真正成为愉快教育的天地

(一)科学精选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精选适宜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以科学精选的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更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及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此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降低难度、语言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幅度,对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能力较差和身体稍弱的学生,要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与提高。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改进评价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成绩考核方面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体育考核过分注重运动成绩,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很少考虑到个体差异。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以技术成绩、达标项目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强化了过程评价,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机制。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比如,成长记录自我评价、测验与考试、集体评议、评语与定量结合等。还有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幅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创造性等。这对那些运动技术水平一般、身体条件不太好,但学习又很刻苦的学生更是一种激励,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建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体育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向学生提供咨询的服务者。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锻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让“汗水+笑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真正达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合一的境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也才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求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