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学校会计;岗位职责

会计是一个单位的“财神爷”,是单位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个单位的资金使用是否妥当,靠领导作出决定,更要靠会计把关定向。所以,任何单位在选择会计的时候都是十分慎重的,都要找品行过硬、工作严谨的人。但不同单位的会计的岗位职责是有区别的,作为学校会计的岗位职责更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会计,就我个人多年从事学校会计工作的体会和感悟,也来谈谈学校会计的岗位职责。

一、学校会计应该在学校行政校长或者总务主任的指导下,按校委会或者校长的要求,认真编制学校的经费预算,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预算,合理地使用资金。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地向校长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考核,以利于学校领导采取措施,保证资金预算的正常使用。同时要协助学校校长严格遵守财经制度,认真进行财务监督,对违反财经制度的现象,要坚决抵制,不留情面,当好领导的参谋。

二、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学校会计要认真审核每笔收支的原始凭证,及时记账。对不合理的支出,特别是手续不完备的“白条子”一定要拒支。一旦发现其他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不得瞒报或者知情不报。

我从事学校的会计工作多年了。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都能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碇傅甲约旱墓ぷ鳌6杂诓缓侠淼闹С觯特别是领导拿来的“白条子”,按照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是不能予以支出的,我也要对领导讲清楚为什么不能支付的原因。当然,开始的时候领导也不理解,等时间长了领导也理解了我,并且还表扬我做得对。

三、学校会计一定要保管好所有的财务凭证,及时整理、装订、归档原始凭证。按规定编制月、季、年度决算报表以及统计资料,做到正确及时,不出任何差错。学校会计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是个性严谨的人,细心和认真是学校会计必备的性格特点。账目上的“分毫不差”是会计必须做到的。有的会计平时马马虎虎,对于原始的凭证随便存放,时间长了忘记存放在哪里了,难免出现账目上的差错。

四、学校是很特殊的单位,平时经常会有一些暂存或者暂付的款项,对于这些账目,作为学校会计,也要认真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相关的财经纪律,做好账目的收支。至于必须要做的代办费,学校会计也要认真对待,不能违反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擅作处理。

五、《收费许可证》是每个学校必须申办的,作为学校会计,要主动按规定申领《收费许可证》,并按规定的收费项目、范围、标准,使用合法的收费凭证收费。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目前,国家允许的普通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校会计,要监督学校的收费,对于不合理的收费,一定要制止。

六、除了上述学校会计的职责以外,作为学校会计,还要做好诸如学校教职员工的工资涨幅的核定,新来教师的工资审核,调入调出的教师的工资审核,退休教师的工资审核等等,都要及时准确地制定出工资表。

教师的工资是他们付出劳动后的报酬,是理所应得的,也是教师生存的依靠,所以,在教师涨工资的问题学校会计一定不能差半点差错,否则后果无法承担。有的时候老教师该退休了,作为学校会计要及时审核退休教师工资额度,不能拖拉,更不能出现差错。

代收费问题现在虽然少了,但在学校也偶有出现。对于代收费的问题,学校会计更要谨慎处理,不能随意做决定。有些代收费是必须做账的,那就不能随意代收代支,否则是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

总之,学校会计的职责是多方面的,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作为学校会计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觉悟,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学校领导管理好学校当好财务助手,把握好学校的资金走向,为学校的发展负责,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负责,为全校教职员工的生活服务好。

参考文献:

[1]王霞.略论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权限[J].民营科技,2008(3).

[2]陶茹.论会计岗位的设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4).

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文2

一、工会组织建设

第一,积极贯彻学校工会的工作精神,开展“二级分工会建家”的工作。继续加强教工之家建设,分会工作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自已的家,并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因工受伤的赵建强同志,慰问家中出现其它事情的朱桂华、冯丁武、陈敏琳等同志,将学院对教职工的关心通过工会及时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从而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总结通过工会如何促进教学,增强凝聚力方面的经验,确保了今年的本科评估“良好”目标的实现。

第二,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在本学期内建立本部工会会员参加集体活动管理办法,将这项制度列入到教师考勤管理制度中。确立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例会制度,制定并完善本分工会以及工会委员职责,完善部教代会组织制度,通过二级教代会完善本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发挥工会职能,维护教职工权益

第一,充分发挥工会的参政,议政职能,工会计划结合本部自身特点,对教职工关心的集体以及个人问题进行调研,并把实验室人员普遍关心的实验室人员津贴等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解决。

第二,工会还将积极发挥监督职能,按照学院的“院务公开”制度,切实监督本部的部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对本部的所用重大经济、人事问题拥有监督权。

三、配合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为了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教学心得,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请获得多媒体教学竞赛二等奖的宋武老师进行示范教学。

第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请有关系部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收集他们对教师教学的意见。

第三,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较弱的局面,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已经签订了“一帮一”的协议。

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文3

(20

学年——20

学年)

发展领域

评价要素与达成标志

分值

自评

督评

备注

F1:

学校管理

(20分)

G1科学民主化学校管理:

1)

形成科学稳固的专业大部制管理模式。

2)

优化部门管理机构,行政人员轮岗调整。

3)

完善部门岗位职责。

4)

坚持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5)

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8

G2

学校信息化管理:

1)

实现校园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

2)

实现学校内外门户网站的统一。

3)

逐步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

4)

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5)

健全和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6

G3

教师温馨家园建设:

1)

主题式“教工之家”建设。

2)

文明办公室创建活动。

3)

组织教职工健身俱乐部活动、体检等活动。

4)

开展送温暖送爱心、五必访、退休教师慰问等活动。

6

F2:

专业建设

(20分)

G4

深化汽修机械专业群课程改革:

1)

建立汽修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基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卓越汽修人才培养模式。

2)

推进“汽车底盘”、“汽车电器”、“汽车钣金与喷漆”资源库建设,建立“基于汽修教学资源库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3)

打造“汽车维修与检测”精品课程,完成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基地建设。

4)

通过加强内涵建设,逐步做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销售服务”专业。

5)

扩大“汽车附件设计与制造加工中心教学工厂”规模。

6)

成立“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并成功运作。

10

G5 优化财经商贸专业群专业建设:

1)

修订物流、财会、服装等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成立新一轮专业指导委员会。

2)

加强各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品牌。

3)

加大物流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初步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标杆性专业。

4)

完善财会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完善校企共同培养模式,引进金融行业高端人才。

5)

服装专业实训工场建设,校本教材开发,重塑专业形象。

6)

调整商务英语和文秘专业方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10

F3:

办学条件

(16分)

G6 营造舒适整洁校园环境:

1)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解决交通隐患问题。

2)

平安校园创建,实现视频监控和一卡通。

3)

学生寝室和食堂装修改造,落实食堂“五常法”。

4)

田径场重新布局和改造。

5)

教职工办公室重新规划和装修。

6)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8

G7

改善教育教学活动条件:

1)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微格教室。

2)

升级改造功能完备的电子阅览室。

3)

计财楼改造成师生综合活动中心。

4)

建设校史陈列室。

8

F4:

教学科研管理

(12分)

G8

教研组建设:

1)

培养教研组长队伍,形成一定影响力。

2)

组织教研组外出学习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规范公开课的“研课—上(听)课—评课”系列环节。

3)

出台校级优秀教研组评比方案并实施。

4)

逐步推进各教研组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5)

教研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师学科比武获奖率提高。

6)

成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科研兴趣小组,落实科研导师制。

12

F5:

师资建设(12分)

G9教师梯队建设:

1)

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2)

开展校级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评选活动。

3)

示范校建设中的专业带头人培养。

4)

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青年教师在教坛新秀、技能大赛等活动中获奖率高。

5)

完善师徒结对方案。

6)

建立以教师成长规划为主导的师训制度。

12

F6:

德育工作(20分)

G10 德育品牌提升:

1)

德育工作顶层设计,打造我校特色的鄞职“青年”、“诚信实践基地”、“唤醒德育”等德育品牌。

2)

培养优秀德育团队和班主任队伍,适时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

3)

改进日常德育工作方法,制定并实施教室、寝室的7S管理制度。

4)

打造“一班一品”特色班集体。

5)

整合德育活动,实施德育课题的研究,以课题引领德育。

6)

突出人文主题,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7)

开辟第二德育课堂,争取2-3个社团在区域中形成一定影响力。

12

G11 民族班教育特色:

1)

推进民族学生规范化管理,完善奖惩和激励机制。

2)

强化学生文化基础能力,实施专业技能和普通话考证制。

3)

完善班主任团队协作管理机制,加大班主任团队宣传力度。

4)

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高职考,抓学生成才典型。

5)

以论文、课题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形成民族班教育理论成果。

6)

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

8

发展领域

评价要素与达成标志

分值

自评

督评

备注

F1:

学校管理

(20分)

G1科学民主化学校管理:

6)

形成科学稳固的专业大部制管理模式。

7)

优化部门管理机构,行政人员轮岗调整。

8)

完善部门岗位职责。

9)

坚持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10)

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8

G2

学校信息化管理:

6)

实现校园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

7)

实现学校内外门户网站的统一。

8)

逐步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

9)

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10)

健全和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6

G3

教师温馨家园建设:

5)

主题式“教工之家”建设。

6)

文明办公室创建活动。

7)

组织教职工健身俱乐部活动、体检等活动。

8)

开展送温暖送爱心、五必访、退休教师慰问等活动。

6

F2:

专业建设

(20分)

G4

深化汽修机械专业群课程改革:

7)

建立汽修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基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卓越汽修人才培养模式。

8)

推进“汽车底盘”、“汽车电器”、“汽车钣金与喷漆”资源库建设,建立“基于汽修教学资源库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9)

打造“汽车维修与检测”精品课程,完成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基地建设。

10)

通过加强内涵建设,逐步做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销售服务”专业。

11)

扩大“汽车附件设计与制造加工中心教学工厂”规模。

12)

成立“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并成功运作。

10

G5 优化财经商贸专业群专业建设:

7)

修订物流、财会、服装等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成立新一轮专业指导委员会。

8)

加强各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品牌。

9)

加大物流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初步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标杆性专业。

10)

完善财会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完善校企共同培养模式,引进金融行业高端人才。

11)

服装专业实训工场建设,校本教材开发,重塑专业形象。

12)

调整商务英语和文秘专业方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10

F3:

办学条件

(16分)

G6 营造舒适整洁校园环境:

7)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解决交通隐患问题。

8)

平安校园创建,实现视频监控和一卡通。

9)

学生寝室和食堂装修改造,落实食堂“五常法”。

10)

田径场重新布局和改造。

11)

教职工办公室重新规划和装修。

12)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8

G7

改善教育教学活动条件:

5)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微格教室。

6)

升级改造功能完备的电子阅览室。

7)

计财楼改造成师生综合活动中心。

8)

建设校史陈列室。

8

F4:

教学科研管理

(12分)

G8

教研组建设:

7)

培养教研组长队伍,形成一定影响力。

8)

组织教研组外出学习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规范公开课的“研课—上(听)课—评课”系列环节。

9)

出台校级优秀教研组评比方案并实施。

10)

逐步推进各教研组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11)

教研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师学科比武获奖率提高。

12)

成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科研兴趣小组,落实科研导师制。

12

F5:

师资建设(12分)

G9教师梯队建设:

7)

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8)

开展校级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评选活动。

9)

示范校建设中的专业带头人培养。

10)

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青年教师在教坛新秀、技能大赛等活动中获奖率高。

11)

完善师徒结对方案。

12)

建立以教师成长规划为主导的师训制度。

12

F6:

德育工作(20分)

G10 德育品牌提升:

8)

德育工作顶层设计,打造我校特色的鄞职“青年”、“诚信实践基地”、“唤醒德育”等德育品牌。

9)

培养优秀德育团队和班主任队伍,适时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

10)

改进日常德育工作方法,制定并实施教室、寝室的7S管理制度。

11)

打造“一班一品”特色班集体。

12)

整合德育活动,实施德育课题的研究,以课题引领德育。

13)

突出人文主题,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14)

开辟第二德育课堂,争取2-3个社团在区域中形成一定影响力。

12

G11 民族班教育特色:

7)

推进民族学生规范化管理,完善奖惩和激励机制。

8)

强化学生文化基础能力,实施专业技能和普通话考证制。

9)

完善班主任团队协作管理机制,加大班主任团队宣传力度。

10)

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高职考,抓学生成才典型。

11)

以论文、课题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形成民族班教育理论成果。

12)

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教师流动;机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60-04

[作者简介]李跃雪(1988―),女,黑龙江伊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农村教育政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城乡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状态,这是引起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首因。保障教师资源均衡分布是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们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来说,接受公平的教育是他们享有的权利,接受与城市水平相当的教育是接受公平教育的体现。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区、校际之间的差距,使得城乡教师资源流动呈现“马太效应”,加剧了义务教育的不公平程度。如何合理地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理应引起教育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的重视。《规划纲要》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作为未来工作的目标之一,可见实现教师的流动应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主要策略。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鼓励、促进、要求教师流动的办法,这些办法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只是政策办法本身的合理合法性还有待商榷。本文试图从政策的合理合法性出发,在不影响教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获得幸福感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促进教师流动机制的建立,缩小当前城乡教师的差距。

一、教师流动的合理性辨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教师流动现象日益频繁,特别是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趋势逐渐加大。社会学家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理论中关于群体流动的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职业分化程度加深,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需要走出家庭和血缘关系,更加社会化,所以地位的流动成为必然。也就是说,提供知识技能的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社会更加开放、公平)的重要机制,教育的流动将给人们带来社会地位升迁的机遇,改变个体在社会分配过程中的不利地位。[1]

根据这一理论,农村教师群体的这种流动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们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向富裕的地方流动,向有更高社会地位的职业流动。在我国,这种群体性流动更多地表现为单向流动。教师从农村流向县城、流向发达城市,从小学流向初中、流向高中,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办学条件差、待遇差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2]而实现这种流动的教师往往是优秀教师。这种优秀教师由低层次学校向高层次学校、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给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部分学校因为教师短缺一度无法正常上课。教师的自愿流动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是这种自愿的流动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不利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教育管理者所追寻的“教师流动”是一种“反向流动”或叫“逆向流动”,即优秀的教师流向农村地区。然而,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者企图依靠政策强制、命令教师“反向流动”,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教师流动的合法性诉求

我国《教师法》第三条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可见,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除了具有职业身份,还具有公民身份。作为国家公民,教师的权利也受到国家的保护。近几年,不断有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将教师的编制划归为公务员编制。这些人的初衷更多的是考虑通过编制转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毕竟现阶段我国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之公务员还有较大的差距。而对于倡导教师流动的教育管理者来说,他们的初衷则不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于:将教师纳为国家公务员,能直接解决教师流动的问题。因为公务员是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他们要服从国家的安排。如此,就可以顺利实现教师“由城下乡”的“反向流动”,进而实现“教师定期轮岗”。教师定期轮岗是日本等国家实行的一项促进教师流动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和日本教师“定期流动”的背景不一样。在日本,教师属于教育公务员,需要服从行政命令;且日本的教师流动历经三四十年的演变,有着深厚和健全的法律环境。另外,日本故土面积小,教师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易实现。考虑到两国的国情不同,我们切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的政策规定。

此外,公共政策要保证公众对政策本身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也就是政策的合法性。如果政策不能被公众认可,它所输出的政策必然难以被公众接受。[3]从这个角度来看,强制教师流动是不合理的。因为我国现行的教师职业资格审查制度并没有在教师考取资格证书的时候告知他们将来要进行流动教学。而事实上,在我们国家,许多人选择教师职业的一个主要原因恰恰是因为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倘若那些已经成为教师或是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准教师”得知成为教师需要经常“流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很可能会放弃教师职业。显然,这种看似有利可图的政策办法是不合法的。由此,我们不能单靠政策或法律的变更来促使,甚至是“逼迫”教师向农村流动。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需要,保障教师合理合法的权益。

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合理合法性机制探析

(一)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引导农村教师流动学习

相比于通过轮岗、借调等手段从城市学校调用教师到农村教学,培养优秀的农村教师是更为根本的手段,也更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李书磊在《村落中的国家》中提到,外来教师在村小任教过程中存在种种隔阂。如果我们真的实行长期的、大规模的城乡教师轮岗,势必会造成教师心理的抵触与反感。他们来到农村学校任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为了获得评定职称、提高待遇的砝码。这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教师很可能在教学中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导致教育质量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反而会给农村学校带来教学秩序混乱、教育管理失效等问题。与其如此,倒不如从长远考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加农村教师外出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为农村学校向优质学校靠近创设平台,为学校培养一批内部的骨干教师,以此保证师资质量的平衡,缓解由于教师单向流动带来的损失。[4]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调研数据表明,中部某县乡镇小学之间的教师培训率标准差为0.9,村屯学校之间则高达2.6。许多农村学校只有校长每年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普通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出去参加学习或培训。这说明目前我们国家城乡乃至同一地区不同学校教师培训的机会都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已经迫在眉睫。

从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城乡教师不均衡问题的首要对策也应该是强化农村教师的现有力量,为每位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进修机会,从根源上解决农村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

(二)修订教师资格审查办法,告知预备教师岗位流动

从法理上讲,准备入职的教师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只是由于国情的特殊状况,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地修改教师职业资格审查制度。对于还没有进入教师行业的学生及社会人士,应该在他们申请教师资格的时候就明确地告知,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定年限(至少应为1年)将是审查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已经在编的教师,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必须达到这一条件,但是可以在完全尊重教师意愿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修改教师职业资格审查制度是出于对教师作为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权利的保护。公民具有知情权,教师的知情权也应该被充分尊重。让教师在已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有利于在教师入职以后安排他们流动任教。

同时,教师晋级和晋升方面政策应该向农村学校倾斜。《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是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据此,可以规定:教师在职称评定时,评高级职称的教师需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选拔校长时,候选对象必须有3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落后学校的师资建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学校教师资源过剩的问题,促进区域内师资的均衡发展。[5]

(三)城市退休教师发挥余热,退休后转入农村学校从教

刚刚踏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的顾虑很多,父母、结婚、生子等因素都会成为他们抉择的牵绊。而临退休的教师有大学毕业生无可比拟的优势,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并不太高,而且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可以考虑让他们在临退休时做出选择,若是去农村教学,还可以继续工作五年,工资待遇照常发放;当然,教师们也可以自愿选择退休。我们鼓励身体状况良好的老教师去农村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这些教师能够到农村一线去任教,他们还可以指导、培养一批年轻教师。而且对他们本身也有好处:晚退休就可以多交公积金,退休以后多拿养老金。鼓励退休教师发挥余热,去农村任教,对农村学生的帮助也更大,不至于像年轻教师那样,把农村学生当作“试验品”。

事实上,这一办法已经在上海实施。上海市在2009年出台了“如果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愿意到上海郊区任教,可以延迟退休一到五年”的政策。到目前为止,这一政策收效良好。只是这一做法还缺乏更大范围的试行与推广。

四、实行教师编制统一管理,保证教师流动合理合法

对于教育均衡发展而言,当务之急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教师管理制度,实施全县(区)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管理办法。

首先,将教师的人事关系统一由县管理,实现“无校籍管理”。[6]要实现教师的定期交流,只有将教师的管理权限收回到县,使新教师由“校级人”变为“县级人”,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聘任、统一管理、按需设岗、科学管理。教师的流动对于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改变现有教师工资体制,实现同工同酬。[6]实施教师流动制的最大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校间教师收入的巨大差距。因此,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统一配置县域内的教育资源,逐步统一各校福利待遇的发放标准,并通过建立一种收入平衡机制,即适当地抑制过高、提高过低的教师收入,最终实现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城市与乡村学校同级别教师同工同酬,为实现教师流动创造条件,以保障流动教师的利益不会受到减损。要解决教师工资水平均衡的问题,在教育投资体制上,首先必须改变以前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加大中央省一级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责任,由国家和省区政府统筹教育资源的分配。[4]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任何政策的执行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政策环境。只有从制度和相关政策上做出新的规定,在教育投入上做出一定的倾斜,为教师流动提供必要的保障性因素,上文所提出的三个对策才能具备实施的环境。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有的教师流动是符合社会流动的趋势的。让这一群体实现“反向流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与规划。一味追求目标的实现,势必会有损教师的切身利益,从法律与道义上都讲不通。尤其是在依法执教的社会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更应优先做到依法办事。加强农村以及薄弱学校的教师培训力度、告知即将入职的青年教师流动即将成为审查教师资格的一项基本条件,鼓励并安排退休教师继续发挥余热,这些做法符合法律和道义的双重标准,必将有利于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甫琴.社会流动与分配公平感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谭长富,宋旭.基于追寻教师幸福感的教师流动的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112.

[3]谢明.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8.

[4]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资源配置[J].内蒙古教育,2007(4):23-26.

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大学文化;成因分析;大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7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拔起。民办大学是大学的新生力量,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大学,虽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缊,但是,大学的各项功能依然存在。大学,自纽曼“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的断言与中世纪巴黎大学模式,经威廉·洪堡“大学也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的创见与柏林大学模式,到范·海斯“大学还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部门”的新识与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以来,在历史延展中承担了育人、科研、服务的职能。大学文化,是大学之根本,一个大学能否发挥出它的职能,与它的大学文化建设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探讨民办高校“大学文化”的建设途径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含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大学文化,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形式。大学文化不仅仅只是一些校园活动、宣传标语、刊物、板报、宣传栏、校园绿化等外在物质形态表现,而且还包括办学思想与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和行为准则、制度、教育模式、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评价标准等。

二、民办大学文化建设成因分析

目前各类民办大学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既有高水平的民办大学,也有中低水平的民办大学。总体来说,民办大学在硬件建设上有一定的优势,有崭新的教学大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计算机机房等设施。但是民办大学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没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缺乏社会声誉,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民办大学的投资主体往往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不熟悉、不了解大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方式。大学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完全不一致的,因此管理方法是大相径庭,但是有些民办大学的投资者却过多地参与到大学的管理事务,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纠纷,严重影响日常的教育管理。

民办大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良莠不齐、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屈指可数,甚至是没有。

由于民办大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的教育管理制度一般采用拿来主义,也许在民办大学的初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毕竟教育对象不同,管理制度也应相应地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更贴切自己学校的特点。有些民办大学管理制度要么过于严格,类似高中的教育延伸,要么过于松懈,彻底“民主”,这些都是不利于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的、长远的发展。

三、民办大学建议大学文化的途径

1.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管理机构,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这是民办大学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石。民办大学是民间投资,有些投资主体比较强势,过多地涉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形成了专制的、家族式的“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民办大学,必须避免投资人和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将两者的关系独立开来,成立校董事会,授权予校长,建立校长责任制,聘用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成立各类专门的职能机构,由校长牵头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

2.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层次的教师队伍,这是民办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保证。由于民办大学的体制原因,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兼职教师较多,新教师较多、退休教师较多、甚至在有的民办大学兼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民办大学的教学质量。这样的师资力量对于学生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只有一流的师资,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让民办大学的教师纳入到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解决广大教师的身份问题,才能使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以校为荣。

3.加强各类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这是民办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规范民办大学内部管理,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各种激励制度,做好奖罚分明,全校教职员工形成共同一致的价值观点,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风格。

4.建设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是民办大学建立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大学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学科建设、特色专业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民办大学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5.多途径地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这是民办大学建立大学文化的必要载体。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建立先进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施。

四、结论

民办大学的大学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它涵盖了一个大学全面建设,体现了民办大学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它体现了民办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中学大学出版社, 2010.

退休教师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事管理;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21-02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对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步伐,以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这也迫使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被提上教育综合改革日程,使人事管理工作发生巨大变化,工作重点也发生巨大转变,高校人事工作将发挥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设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体现了人事秘书的职能作用,人事工作将成为高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事秘书是高校人事管理中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是高校综合行政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学校和学院人事工作紧密联系的关键纽带,必须捋顺本职工作内容、职责,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单位教职工的认可。其宗旨是更好地服务于校人事处、学院,以便更大限度地调动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院及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职能。

一、人事工作宗旨

高校学院人事秘书是任职在学院院办,听从校人事处的领导,在学院人事主管领导的工作部署和指导下,全权负责各项人事管理的事务性工作的专职人员。人事秘书的服务工作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较紧,自身应在工作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及人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了解日常的人事工作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广大教师进行人事方面的服务,始终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用无私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本职工作,夯实基础,促进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

高校学院人事秘书,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优良的服务作风,兢兢业业,做好领导秘书,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全部工作,积极主动地了解各类人事信息。例如,工作内容变动、职称变化、个人信息更新等,做到实时更新、存储,为领导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为各项统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学院的重大人事调整等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其次,在日常工作中,秉承为全体教师服务的宗旨,在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注意教师对人事工作开展的感受。由于人事工作多数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在公开化、透明化的工作中,考虑教师的合理利益诉求,并将教师需求第一时间反馈给学院、学校,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解决他们工作中涉及人事工作的难题,为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出努力。最后,服务校人事处。在时间节点内,完成好校人事处下达的全部工作指令,综合协调校人事处与学院基层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人事制度,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为人事工作顺利开展添砖加瓦。

二、人事工作职责

从工作内容上看,人事秘书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作为高校学院人事秘书,既要关注在职教师的全面工作,也要负责退休教师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了解学校人事工作动态,浏览学校门户网站,关注邮件的相关新工作,准确判断邮件所涉及的单位及个人,及时传达,保证学院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学校最新的人事会议精神、文件、通知及工作安排。

按照校办、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等单位下达的各项工作要求,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人事秘书要做好在职及退休教师的相关工作,按时完成各项人事工作任务。人事秘书的工作职责主要如下:准确无误地做好全院教职员工工资薪级等核对、晋升及发放工作;熟知院内机构设置、教学和管理设岗、人员变动、各类人员兼职等情况;负责教职工个人基础资料的收集、存储、更新等具体事宜;组织做好各类人员调(引)进、调出、转正、定级、辞退工作;经各级负责人审批后,具体办理请假(病、事、探亲、婚、丧)事宜;负责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定级、兑现等工作;做好人员出国登记,教职工出国材料的整理、上报;教职工评优、评奖材料的整理、上报;做好博士后的各项管理工作,进站、出站的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评估材料的整理;具体负责退(离)休人员管理工作,办理教职工退(离)休事宜;随时了解教师身体状况,做好医疗保险工作,完成门诊医疗补助、大病补贴、异地、慢性病等报销工作;组织退休职工参加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的给老寿星祝寿、金婚、新年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召开退休教职工座谈会,看望退休老教师,慰问生病的离退休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有关的文档处理、信息统计和、传递工作;承担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配合机关其他岗位的工作。这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会有新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需要我们掌握全体教师情况,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准确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三、人事工作作用

院系人事秘书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最基层部分,是人事工作顺利实施的最核心一环,具体执行学校下达的各项人事工作任务,至始至终参与各项人事工作的全部的具体流程,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完整的人事数据支持。人事秘书是人事管理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应明确工作性质,恪守服务领导、服务教师的工作原则,把握好人事秘书性质的两重性,不但做好校人事处、学院领导的秘书,更要做好学院教师的人事秘书。

随着高校综合管理对人事工作要求的显著提高,人事秘书在工作允许范围内,应尽可能多地收集翔实的人事数据资料数据,对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实时存储、更新信息,协助领导对人事所涉及的问题提供有效参考意见,做好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做好领导的秘书。

人事工作多数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如职称评聘、岗位分级、薪级核算、工资发放和医疗保险等,这需要人事秘书工作细致认真,掌握全体教师的工作情况、人事信息、身体状况等,在工作中绝不遗漏任何一位教师,准确审查汇总上报相关材料,避免出现错误,保护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人事秘书应时刻了解广大教师的需求,把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作为人事工作的重点,做好学院教师的人事秘书。

四、人事工作提高

随着国家对高校人事制度的调整,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不断进步发展,高校人事工作越来越繁重,对人事秘书也提出更高要求。秘书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做好日常工作,又要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和任务,既要坚持原则又必须实事求是。人事秘书的工作具有服务性质,这就要求人事秘书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事岗位道德素质,全身心地投入人事工作中,为广大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人事氛围。

人事秘书必备的素质包括协同合作、服务奉献,也包括要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国家政策融入学校的实际情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改革创新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人事工作的相关政策、条例、文件,为教师评职、评优提供最新标准及文件,随时解答教师提出的各类人事问题。人事秘书应具备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言简意赅地表达是他的基本工作,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训练。而且,文字书写也是人事秘书的经常性工作,要熟悉本职工作,领会学校文件精神、领导意图,准确地起草文件、通知、会议纪要等工作。人事秘书应熟练掌握学校人事管理系统、离退休工作管理系统,简化烦琐的数据统计,随时了解更新的人化信息,准确查找、筛选所需的人事信息,为各部门、领导随时提供最新的人事信息供统计参考等工作。

人事秘书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必须掌握科学的人事管理工作方法,取其精华,以提高学院人事工作效率,改善现有工作现状,以创新思维积极主动了解其他高校、行业的人事管理方法,学习其先进内容,改进现有工作程序,将好的工作方法在人事秘书平台进行共享,为人事管理工作水平整体提高略尽绵力。

五、结语

人事秘书是高校人事管理队伍金字塔结构中的最基础环节,是人事工作的组织执行者,也是人事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管理与服务的中间位置,起着多方协调的作用。高校人事管理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非常时期,涉及面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事秘书要先明确工作任务,在工作推进的同时,不断寻求科学管理办法,逐步累积人事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进一步改进、简化工作流程,以适应现代的高效率管理,为学院及高校提升人事管理工作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人事工作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需要人事秘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因此,学校要重视对人事秘书培养,完善人事秘书岗位设置及晋升机制,开展相关国家人事政策学习、相关应用文写作、文件起草及各类管理系统操作等培训课程,让人事秘书在工作中学习、成长,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以适应高校新一轮人事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尹林.浅议高校学院人事秘书管理工作[J].科技创业,2013,(2).

[2]管培俊.关于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4,(419).

[3]刘丽军.新形势下高校学院人事秘书工作初探[J].青春岁月,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