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1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是近些年来针对大学生自主就业过程当中所出现的种种困难而在开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服务于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工作的。因此,对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来说,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当中获得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看来,很多高校针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都开辟了校外的实践场所,让学生参与到就业创业的实践当中,通过实践的检验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增加能力。

一般而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一般由学院中的辅导员老师或者承担其他教职的老师兼职教授。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和发放的,对于任何地方和任何情况的学生而言,他们所接受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都是比较类似的。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相关教材的体系当中,学生被放置在了一个僵化接受的位置之上,与此同时,学生在接受实习实践的机会的时候,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是当前高校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现状。

2、实践教学

这里所谈到的实践教学是区别于课堂课本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参与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当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增长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做准备。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视野下的实践教学,主要支持学生进入到社会里的某个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的学习,但是随着当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深度普及,加上很多主客观原因的共同影响,很多大学提供的实践教学机会并不能完全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本身的专业需求相匹配,很多实践教学已经流于形式,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是进入到某些工厂,被当做廉价劳动力来进行简单枯燥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专业的实践和技能的学习,更没有得到个人能力的更多增长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发展的现状

1、实践形式相对单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普及,加上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的高度统一,当今社会上具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任务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其所需要的实践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社会上所能提供的大规模的正式的就业实践机会还是相对较少,还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和工作是未毕业的大学生所不能够承担的,因此很多学校为了应付国家的相关要求,为了应付学生的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程的相关渴望,学校往往会与简单加工制造业的企业达成协议,将学生输送到这些企业当中从事简单枯燥的体力劳动,一方面能为企业创造出廉价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学校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因此获利。

这种实践形式高度单一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频频出现,究其原因,是主客观两方面共同影响之下产生的结果。社会不能为学校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岗位,学校也无法自己创造适应学生社会实践的岗位,双重作用之下,就产生了当前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形式相对单一的情况,这种实践的单一,不仅不能为学生的能力增长创造机会,同时还有可能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此外,学生大学4年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让学生花费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在工厂里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对于学生的时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2、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不高

观察发现,当前大学生参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安排的实践教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以往的求学生涯当中仅仅需要在课堂中学习就能完成他们本身的任务,而在于社会实践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他们本身对参加实践这件事情的认同度就不高,加上学校给学生安排的实践机会往往是在工厂中从事体力劳动,学生对从事体力劳动的兴趣更加不高,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之下,学生就从主观上并不愿意参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安排的实践教学。

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不高,会导致学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没有效果,学生不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即使有些学校安排学生从事比较有意义的实践工作,学生也会因为坊间积累的差口碑,而对这种实践工作的正义性存疑。而学生一旦怀疑学校,认为学校有问题,就会让学校在整个的实践教学工作的安排过程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产生更多更复杂的师生矛盾。

3、相关理论发展不够健全

上面提到,尽管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在全国所有的高校几乎都在铺开,但是由于各个地方高校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材,没有一个成型的理论标准,因此在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时候,学生和老师都共同发现,现有的理论并不能够完全知道各个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问题无法解决。

理论发展不健全,同时也会影响实践教学课程的长远发展。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与实践之间是互相交流、互为表里的,只有实践的进展为理论提供重要参考,理论的发展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引,双方互利共赢,才能够促进一项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在大学里从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往往是辅导员老师或者从事其他教职的兼职老师,这些老师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在面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的时候,也往往会产生思想和行动上的懒惰现象,教师们会懒于思考如何提升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一是由于其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毫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已经对这门课程的相关课程标准作出了明确规范的前提之下,针对这门课程的理论完善并不能给本学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带来改变。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1、想方设法丰富实践形式

由于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的实践形式相对单一,以及在单一的实践形式当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使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对高校的就业实践工作都抱有质疑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想方设法丰富实践形式,根据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现实情况,来安排学生从事不同的就业实践。

在以往学校无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比较高级的实践工作,是因为学校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打开思路,事实上,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公司是需要一些实习生的,只不过他们的招聘是独立的,并且单个单位的用人数量比较少,同时用人单位也常常并不与学校的就业实践工作产生联系,例如宝洁公司每年都需要暑期和寒假的实习生来从事公司内部的运营等方面的助理和实习工作,根据统计,类似于这样的实践工作的缺口,其总量还是比较大的,学生如果能够参与到这些就业实践工作当中来,也就能够避免进入工厂当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情况。

所以,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不能畏惧工作的繁杂性,应该想方设法与更多的相关公司和企业建立联系,在学生进行就业实践的时候,与这些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向企业推荐一批学生进入到公司当中,从事实习的工作参与公司的运营,将学生化整为零,对口安排到不同的公司进行就业实践。

2、设置奖励条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当前学生并不愿意参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学校应该设置奖励条件,为学生的就业实践工作设置一个可供参考的考核标准,那些在就业实践当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假如能够获得学校的特殊奖励,将会为学生的就业实践工作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奖励条件的设置上,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可操作这3个原则,让学生能够信任已设定的考核标准,督促学生更加努力的在实践岗位上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充实自己,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完善相关的理论和规范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负责老师,应该自觉肩负起丰富相关理论的重要职责,因为当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虽然是普适性的,但是每一个学校乃至于每一个院系都有不同的现实情况,针对各自不同的现实情况进行不同的理论完善和规范的制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得能力上的增长阅历上的提升,这是每一个老师说应该自觉肩负的责任,不应该因为此项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现实的利益而就放弃不做。从学校而言,应该给相关的老师以固定的支持与鼓励,敦促老师在这个方面进行相关的理论和规范的完善,让老师不做无用功,给老师以肯定。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2

(一)教学和管理模式失衡

当前许多高校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仅仅当成一次就业实习,关注如何将所学知识更好地与社会相结合,将发展的目标定在了校内开设的社会活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实践不够深入,缺乏高校计划外的自主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或者是借助高校社团的活动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等。高校相关工作部门并没有有效地协调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实习的关系,往往将两者混淆。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要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资金的投入往往是象征性的。高校学生教学和管理两个机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甚至出现割裂现象,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空谈。

(二)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如今高校普遍存在紧抓单点忽略全面的评价体系,即仅仅重视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性和目的性比较强,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社会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和科学的评价意义。高校对于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仅仅体现在一纸社会实践表当中,以此为参考进行等级的评定,并没有直观地显示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并且存在学生弄虚作假现象,失去社会实践的意义。另外,即便有学生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也未必会得到重视和宣传。因此,高校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规范性和实施有效性,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同时还产生了实践的不可控性和虚假性。

(三)组织形式和结构单一化

有些高校把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当成任务去完成,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在暑假期间,参加社会活动的仅仅是有条件的学生,其他都是没有目的性和意义性的自由活动。这样发展下去,社会实践变成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另外,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生活脱节严重,并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的形式太过于单一化,不能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缺乏一定的创新性,高校不能很好地制定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实践活动的通常只有辅导员带队,缺乏专业性和现场性的指导。这种单一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和结构缺乏经验的交流和积累,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性缺乏指导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调查情况统计

为体现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大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包括旅游类在内的各大专业,然后在每一个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

(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1500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以及参与情况。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度调查。

对抽到的样本进行询问是否参加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的次数,其中一次也没有参加的只有195人,占13%,参加1—3次的885人,占59%,4—6次的255人,占17%,6次以上的165人,占11%。这表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是比较高的,达到86.9%的学生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时间调查。

对参与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1304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寒暑假,其中暑假进行社会实践638人,占49%,寒假275人,占21%,另外利用课外时间及其他时间的391人,占30%。这说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对于假期有很好的利用率。

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时间最长调查。

在对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1304名学生的调查中,参加的社会实践时间最长的一次结果显示为:半月以上的135人,占10.4%,一周以上的538人,占41.3%,2—7天的467人,占35.8%,一天的164人,占12.6%。这说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较长。

4.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安排者调查。

在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中,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的130人,占10%,院系组织的535人,占41%,学生社团组织的366人,占28%,班级组织的182人,占14%,学生个人组织的91人,只占7%。这表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大部分都是由学校层面进行组织和实施的,这就可以看出,学校与系部层面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及形式

通过调查探究,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以及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方面,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到为社会服务上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能量,传递社会的温暖。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机会,通过实践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于社会,回馈于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服务咨询的185人,占14.3%,教育的385人,占29.6%,从事体力劳动的412人,占31.6%,进行发明创造的36人,占2.8%,从事服务经营的156人,占12%,做导游服务的72人,占8.5%,其他方面的56人,占4.3%。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是比较积极的,其中参加的服务活动主要形式是以体力劳动和教育服务为主。而智力型服务形式也有较大的参与度。

(四)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实践基地不足,利用率不高,并且存在相当的重复性,使得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学院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过程中,需要认真规划,地址选择合理得当,与本校的特色相适应,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另外,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实践基地的同时,考虑到了大学生德育等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建设。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很好地将学生专业\德育等素质融合到校外实践基地,同时一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就业实习的地方。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达到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和作用。

(五)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思想教育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接近56%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另外,还有1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和素质修养。其余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空间的提升。

2.智力提升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1304名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调查通过社会实践机制,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智力方面的提升和进步。

3.组织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学生道德素养水平,增强了大学生智力发展,同时还加强了大学生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调查统计,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1304名大学生当中,有接近40%的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还有45%的学生感觉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当代大学生走出校园,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证调查以及统计,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所抽取的1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指出该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不足之处。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其一是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其二是本校社会实践的不足之处。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不足,社会、学校以及自身三个方面都有原因。在社会层面,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在学校层面,只是把实践基地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校企合作、双方资源共享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层次思考;在学生层面,一些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只是玩乐的另一种说法,不能真正学到知识。因此,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之间要进行协同合作,明确各自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职责、义务,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利用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的策略

(一)创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目标模式

高校充分发挥自我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有效整合,走出一条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之路,创建一个新的目标模式。即“实践+技能”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种方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塑造一批“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在这个目标模式下,高校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是专业特色要明显。高校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创新,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提升,将专业做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在该领域起到带头的作用。第二是校际之间资源互补。各兄弟院校要合作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院校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实现高校之间的共赢。第三是资源实现整合共享。学生社会实践的项目和内容将按照专业分配给每一所高校。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单个高校不可能实现每一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将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共享,共同承担起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

(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创建有效的管理体系、丰富社会实践的主题和形式等措施,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进行下去。

1.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往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仅仅局限于实践的横向发展,而缺乏纵向的深入。因此高校需要经过不断的革新,将空泛的实践主体丰富化,将单一的形式多元化,将无趣的知识专业化,将陈旧的内容时效化。让学生学有所用,时刻把握未来的趋势和方向。结合自我特色,让大学生实践活动朝着思想认识提高、智力提升和社会化能力全面加强的方向高层次发展。

2.规范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的机制要具有一定的激发性和公平性,更能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实践活动具体的内容和效果记录和积累下来,形成一种总结。另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可以学时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成果。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可以是报告或者论文等形式,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形成书面文字,成为评价的客观标准和要素。

3.开拓实践基地,整合有效资源。

高校在开拓校外实践基地时,寻求长期合作,双方共赢,达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性,并为大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实习做好充分准备。这就要求高校和实践基地搞好联系和合作,主动了解和解决单位的难题,实现资源的共享。将单位和高校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和场地,实现三方受益。

4.重视社会实践管理。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3

又是一个假期结束了,同学们回到学校的同时也将自己在假期的社会实践成果在博客上有所展示并带回了学校。通过几天的分类整理,现将全班同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总结如下。

班级同学在暑期的社会实践总共分为三大类,而这三大类的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小块:主要是社会调查16人,这其中包括调查英语学校的5人,调查环境问题的3人,调查经济发展的4人和调查现实热点问题的4人;挂职锻炼7人,这其中包括到公司挂职的3人,到学校挂职的2人,到社区挂职的1人,到诊所挂职的1人;志愿服务5人,这其中包括到社区服务的3人,到敬老院慰问的1人,红十字志愿者1人。由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同学们的社会实践不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覆盖面广,而且更有深度更具实效性。大家不拘泥于英语专业,将实践扩展到各个领域,含盖理工农经法等,又迎合时事热点,关注民生。有很多同学都是在基层工作,或是义务劳动,甚于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但同学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勤勤勉勉,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体现了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同时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报告也反映出,大家对社会实践有了很好的理解,不仅仅是要做好社会实践,更会在实践之后认真思考,力求在实践中学有所得,并将它详细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在大家眼中,社会实践不是负担,而是一个接触社会,积累实践经验的大好机会,甚于把它视作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社会,服务社会的体现。而且还有很多同学的出色表现受到了他人的赞扬,或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报酬,这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尽管如此,我们自身还是存在着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不高,知识的运用不够熟稔,人际关系的处理稍显稚嫩,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不足,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等等。虽然问题看似很多,其实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归根究底是由于我们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涉世未深。所以,我相信,当我们牢固树立社会实践的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我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的同时,我们更应探讨如何扩大社会实践的价值,发挥社会实践的效力。我认为我们应该夸大社会实践的价值,发挥社会实践效率。社会实践内容要丰富、形式要灵活、充满新鲜感,在社会考察、调研等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思考各类问题,特别是打破专业之间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类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稳固的知识框架。同时,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夯实宽广的知识平台。因此,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强化和提升专业教育内涵,充实实践育人大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接轨,以科技为重心,充分挖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所学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学科交叉,在提高同学们多方位服务的能力同时,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要树立社会实践的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理论知识,注重积累,才能使社会实践真正产生预期效果,甚至有所突破。而且,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还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学校积极要探索,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形式和内涵上加以引导,社会也要积极扶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良好而广阔的平台,让大学生可以真正在实践中成长起来。

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此时已经划画上圆满的句号了。我希望我们这个奋进的的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盈自己,完善自身,并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4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5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 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趋势;创新特点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及价值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极其丰富。其中,专业类社会实践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校,是基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的实践活动;思政社会实践是基于大学生三观培养为目的,以政治理论为基础的思想实践活动,是为了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和意识而发起的实践活动;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是对上述两种实践活动的有效补充,是基于满足大学生个人所需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了从教学哲学到实践的过渡,专业实习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发展课堂教学、检验教学成;专业调研有组织的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明确的调研结果,通过考察了解专业的发展。其次,思政教育类社会实践中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大学生在暑期进行的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人格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适应社会条件的能力,加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为未来的增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些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到服务志愿实践活动中,以社会体验活动进入一线劳动部门或军政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素质。再次,科技活动以科技为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以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研培训项目等形式,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最后,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及早地体验职场环境,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并且学会管理金钱和自力更生,以自己是双手改善生活条件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发展形式上呈现出全面参与的趋势,内容上呈现出个性发展的趋势。具体来说:

(一)全面参与

这里的全面参与有两个层面。其一是指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遍布整个社会体系当中,形式上成为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学校、企业、地方政府、公益组织及大学生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一环。在形式上由传统的单向行为变为全面行为。其二,是指形式的多样化。从传统的企业实践过渡到现在的企业实践、公益实践、军政实践等。此外,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地方本科毕业生的用人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地方本科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着如何将自己的身份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高校—大学生—企业—社会四者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将社会实践获得的经验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素养构成,在全面参与中,有效缩短大学生的身份转变过程。

(二)个性发展

如果说,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形式上的趋势是全面开花,朝着“广”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内容上,则是趋近于“专”的方向,朝着个性化发展。这里的“专”也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实践内容上的专业化。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依托于专业为中心,服务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二,是实践组织的专业化。不再是由高校进行委派,而是建立了标准规范的实践组织,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以符合大学生个性为主要原则,进行实践设计。现代社会是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就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建设的需求而言,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别树一帜”。只有将自己同他人明确的区分开来,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增值和体现。然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泛大众化,大学生从校门走出后“泯然众人矣”。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让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的空间,因此,在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将向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规范化的社会制度下,进一步的实现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的实效

高校是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机构,是实现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各个高校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具体包括:强化学校教学中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课程。如,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实践操作等课程。此外,还要进一步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些强调技术操作的专业,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支教、参军等具有极高社会意义的实践当中去。要积极新建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平台,架起大学生同社会的桥梁。

(二)完善社会支持社会实践的机制

无论是思想教育类社会实践还是其他类社会实践,都需要社会的参与。其中,社会提供的机制支持,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具体包括:从制度上加大社会对于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包括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部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调控机制作用、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机制等。帮助学校或社团实践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环境上加大社会对于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地方政府要有利部署,协调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因素,创造出合适的地方社会环境,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社会实践中,使之成为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温床。

(三)坚固企业融入社会实践的协作

企业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在创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时,必须将企业的作用纳入考量,将企业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中。具体包括:创新企业实践方式,以创办企业实践替代传统的部门实践。包括学校牵头注册成立企业,交由学生负责经营管理等。通过这种方式,创建实践平台,实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扮演创业者的角色;拓宽企业社会实际的路径。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新项目的开发中,以学生的聪明才智为企业提供创新项目所必要的技术支持,而学生在创新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创富意识,实现了企业同大学生的互利互助。

(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因此,要发展并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就必须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具体包括: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度。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可以将他们的精力转移到社会实践中,不仅有效利用了课余时间,而且为大学生发挥所长提供了机会,为大学生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路径;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际的意愿,就必须加大家庭的参与,特别是家庭所给予的精神支持,对于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并坚持下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