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描的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描的理论知识范文1
技工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和工艺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实操应用能力。而作为培养上述能力的最基本课程——素描教学,其对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技工教育描素教学上存在一些困难和弊端,成为了提升技校学生美术技能应用能力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逐步构建与普通美术专业有所区别,又能充分体现技能人才培养鲜明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这是技工教育素描教学中应当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素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引言
素描造型是提升学生美术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和主要手段,对学生美术实操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起着最全面的基础作用。如何针对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技工教育素描教学方式,以更好适应技工教育美术应用专业的技能需要,成为了技工院校美术教学的重点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体会,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就完善技工教育素描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技工教育素描教学现状
素描是一种用黑、白、灰的层次变化或有节奏的线条来描绘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量感的绘画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而全面地观察对象、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提升美术设计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一,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本人连续几届对初入学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其中92%的学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相当于零起步,其余8%的学生中,都是考不上高等院校或家庭经济困难的美术生,存在底子差、基础弱的突出问题。[1]第二,忽视素描理论培养。不少人片面地认为素描画得好不好,仅取决于“手艺”或“技巧”,出现了重技法轻理论的倾向。一些教师对素描理论知识的讲授,授课范围仅限于对构图、结构和明暗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素讲解。多数学生对书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造成学生素描理论素养薄弱,存在单一学技巧错误思想。有些学生常常一屁股坐下去埋头画半天,缺乏素描思论的指导和自身思考,学习效率低下。[2]第三,忽视造型艺术思维培养。一些师生在素描教学中,素描训练方法僵化,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没有培养学生用自己感官去体察造物的素描态度,以模仿拷贝为手段,一味追求逼真的刻板“死描”。这种重写实轻表现的训练方法,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即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素描技巧,也不能自觉地和专业设计相结合,以致在后期的专业设计中无法用所学的素描技法把创意转换为明确的视觉语言。[3]
三、对技工教育素描教学的思考
第一,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适用性教学。针对技校生美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从最基础的知识点教起,依据课堂练习反映的问题为讲解点,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素描表现规律,增强学生学好素描的信心。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加强多视角的静物塑造练习,培养学生对事物空间感和造型的把握,学会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掌握构图比例,运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物体的结构、透视空间关系,逐步提升学生的素描塑型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素描技能示范,将描素学习每一项技法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解决其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解决学习难点。
第二,坚持理实并重,在素描训练中精心嵌入理论教学。虽然素描学习强调实践性,但它必须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好、用好前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出来的素描理论,可以避免学生步入误区,陷入盲目摸索,提高学习效率。但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书上的理论知识,无论是教材还是辅导书,总是找到范图就画起来。因此,在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精心将素描理论知识整理出来,嵌入在课堂实训讲解中,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操,提高素描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加强速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速写是素描的基础,是锻炼并迅速提高素描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速写练习,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造型能力,而且还会提升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本人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画速写的同学,相对于坚持课内外都画速写的学生明显在对事物的构图、造型把握的准确度上会弱。尤其是技校生在观察、动手、审美和创造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其自身的素描水平还普遍较低。因此,在技工教育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技校生的速写训练,帮助学生分析研究优秀的速写作品,通过“线描法”和“线面结合法”,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现勾画出人物、静物的特点和造型,这是培养学生的造型构图、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培养创作意识,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要根据技工院校的专业特点,结合室内设计、装饰构造等专业技能要求,从素描基础技能架构、视觉语言与形式基础、素描限色创意表现等方面入手,将素描教学与创作培养结合起来,提高的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联想和设计思维意识培养,使素描基础技能实训与感悟视觉造型锻炼结合起来,挖掘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鼓励他们用素描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艺术的起点,离开了素描就谈不上艺术。素描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它肩负着奠基石的作用,需要技工教育美术教学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技能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创新型的高技能美术人才。
作者:张媛 单位: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祝海.试析Flas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214.
素描的理论知识范文2
论文关键词:基础素描;艺术素养;理论知识;中国传统美学;艺术个性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练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提高造型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素描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具有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院美术教育中,素描因为其基础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存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各个层次、不同专业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美术教育急速扩张,从而人校新生的总体专业水平有所下降;基础素描课程的课时量有所缩减,教师在学生个体上花费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拓宽现代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路,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现代素描教学模式的根本.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技能的获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教师可以打破教学常规,从源头文化开始,把学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学习中获得的对审美思想、美学思潮、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创造的特点的认识,提前到学习的初始阶段或与学习过程并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底部应该由人文学科来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开阔,基础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美术层面上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点”.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艺术理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技能,还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
2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变“技入道转”为“由理入道”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从而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
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素描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个性萌芽,尽管这些个性表现得不够稳定,但教师应该及时地把握住学生这种偶发的闪光点,不应该忽视或者是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精心引导,决不能机械地为学生制定“依样画葫芦”的标准,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艺术个性,学生的素描作品只能成为客观世界的复制品,只能是千人一面、万物一形,而不可能是独具匠心的创作.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自主地对每一种绘画基本要素进行研究,以确立哪些要素能够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并能将绘画对象转化成为艺术符号,即根据内在需要去描述对象.没有内在的触动,素描习作只能是简单的图像练习,只能是一个模仿对象的过程.
素描的理论知识范文3
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刚开始画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急于下手表现,结果后来很多都画不下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多看、多想,不断深化认识,力求敏锐、准确地观察入画。
养成规范作画习惯
很多学生一拿起笔就开始作画,没有养成规范的作画习惯,认为从哪里画都不要紧,结果画到一半才发现画不下去。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作画方法或者没有按照规范画法去画造成的。如果学生一旦养成坏的绘画习惯,再要纠正过来会非常困难。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规范作画习惯的好处。平时的素描步骤讲解内容既多又复杂,教师讲完后,学生往往难以概括,有的学生甚至不知所云,他们作画时就仍然按照自己的画法画。因此,素描步骤的教学需要教师讲一步,学生画一步。有些学生作画注重个体塑造而失去了整体,有些学生作画关注整体而失去细节,这些都走了极端。因此在素描练习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例如,如何组织画面,如何确定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不要急于把物体的细节画出,要追求大的空间体积关系。目前的素描考试都以明暗法来表现,正确处理好素描的五大调子是塑造物体体积感的关键。教师要让学生严格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养成规范的作画习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很多学生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一味地埋头苦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而纯粹的实践训练又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良好专业修养的同时,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练习过程当中不断掺杂理论知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多教师在示范过程当中会不断给学生讲解画法,其实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平时要多向学生灌输绘画原理及技法,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空间意识,激发学生钻研、探究、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条件、多练的机会和多思考的学习氛围,要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思路。
要求学生持之以恒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可能碰到过这种情况:学生刚开始作画的时候热情很高,新鲜感很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学生不能始终保持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表现画面。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找出毛病,并下定决心把它修改过来。教师应要求学生把画面与表现对象反复比较,哪里不像就修改哪里,一次修改不像,再修改一遍,直至完美为止。
素描的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基础素描;艺术观念;艺术个性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其个人的努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个人努力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艺术家为更好地从事艺术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实现以创作服务社会、反映生活的目的。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素描的理论知识范文5
1.老生常谈———“画”单一
提到高等美术素描教育,一般来说,是指高校的素描课。该课程在各类高校中称呼不尽相同,有的称之为素描造型基础课,还有的叫素描基础,等等,一般简称为素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素描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画室内进行静物写生与人物写生,要长时间地进行写实作业,表现技法主要为立体造型,形体塑造准确。此种教学方式多年来已经形成固定模式,成为高校素描造型基础课上的“老生常谈”。绘画内容只限于石膏与个别的人物,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相脱节,但凡接触素描的学生对此都再熟悉不过。该模式受到前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的深刻影响,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写实能力较强。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美术、艺术设计向更高更专业化深入,素描课程充当的专业基础的作用越来越不突出,不能给予艺术类各专业以给养,与美术学、设计专业相脱节。于是有些院校逐年减少素描课程的课时,有些专业对素描只学习一学年,一些艺术设计类更是减少到了50节以下,基本上一个月就结束了课程。可是,到了大三、大四,这种课程设置的“恶果”便开始显现。这个阶段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要创作,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要设计作品,但其创作的作品没有艺术表现能力,在面对创作这一艺术最为重要的活动时,往往束手无策。这就是创作思维枯竭,没有激情,更没有创造力的状态的典型表现。事实上,学生不是没有创造力,不是没有想象力,而是教师的思想呆板导致教学模式的僵化的结果。与之相比,近年来中央美院素描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教学效果很好,可供各高校作为教学示范。
2.深奥难解———“象牙塔”
学习好素描课程,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透视学、解剖学、构图、技法训练等知识,所以说,素描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的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校素描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将透视、解剖、构图等学科分门别类地讲授。这样的设置看似合理,其实,教学效果甚微。多数学生感觉过于深奥,学习完之后,就再也不想接触。因为这些课程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枯燥的理论知识堆积脱离了学生的绘画实践。而在素描课堂中,素描教师又没有及时地解惑,学生“悟”不到。实质上,素描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将相关的知识渗透给学生。在阶段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讲授这些学科知识,将这些知识揉进素描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如“影”随“形”的学生
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其绘画风格各异。可是,画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绘画风格趋向一致。而且,其风格往往都很像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素描课程,其他的绘画类课程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向教师学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教师审美取向的影响。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生源素质有些下滑,这是现实。但作为教师,无论学生怎样,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绘画表现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怎样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性格中的积极因素,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可是,当学生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时候,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激情,依然让他们按照旧模式绘画。学生按照步骤亦步亦趋地绘画,画面中除了表现形准、表现明暗之外,不需在作品中有自己的想法与创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审美观去作画,没有自己的主见与创造,只能是教师的影子。艺术最为宝贵的创造力被无形泯灭,素描课程形同虚设。素描基础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接受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最为活跃,假如教师在素描课程上积极地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以时日,在未来的创作中他们将会有更良好的表现。
二、高校美术素描课教改探索
为了解决以上在我国高校素描基础课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大家探讨。
1.注重“纵”与“横”的交替
一般来说,高校素描教学,教师通常不做理论讲授,这并非是教师不敬业,而是如果理论讲授过多,学生实践时间将会变少。所以,一些教师只在绘画练习中针对个别学生的表现稍作讲解。这也是绘画课的一个模式。然而,此模式现在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了。设计类不同学科的专业要求,迫使素描作为基础课程与各专业学科密切配合。而且,知识的传授要注意学科系统性与科学性。素描课是一门基础课,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内容需要渗透给学生。笔者认为教师要在一“纵”一“横”上多花功夫。所谓“纵”即是对素描史的理解,素描相关理论的掌握。所谓“横”即是指将素描与姊妹艺术在大美学范畴下进行对比与借鉴。一“纵”一“横”让学生明白素描的发展脉络。借鉴学生较为熟悉的姊妹艺术去理解素描的难点知识与重点内容,使多学科知识都能够有效地为素描所用。如何做到纵横交替呢?在教学内容上,笔者在要求学生写生形体准确的同时,及时渗透与素描息息相关的一些学科知识。如在学期第一堂课上,笔者将“纵”中的素描发展史运用ppt讲授。在写生的草稿阶段,适当地讲解线条的作用,并结合透视学还有构图知识,学生感觉受益匪浅。在写生深入阶段,笔者会通过图片进行形象地演示,将“横”———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画,与素描对照讲解,揭示画面的整体韵味与态势等艺术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也能较快地理解,并在后来的作业中积极地与笔者探讨这些知识,显示出学习主动性。他们力求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事实证明:学生不是基础差,而是需要积极的正确方法的引导。素描小品是笔者根据学生课堂所学的素描理论知识布置的小幅素描画。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将枯燥、难以理解的素描理论运用到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以往的高校素描课程只是在课堂一味地写生。画得像、形体准、明暗表现立体造型是课程的目标,这样做易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敏锐的感受与艺术表现形式割裂开来。素描小品正是改变以前高校素描课程只是“为了写生而写生”的单一绘画现状而设置,同时将艰涩难懂的绘画理论诉诸于实践。首先在绘画题材上摈弃了先前的静物、石膏与人物等老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绘画题材,大自然或身边的事物以及人物均可,但首要条件是使他们感动、有兴趣的事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逐渐认识到艺术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解画家怎样将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探寻艺术表现力。通过这番学习,学生逐渐意识到艺术感染力是通过画面的构图、形式美法则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渐渐地,在学生的作品中笔者看到了学生努力尝试黑白灰的布局,追求更好的构图视效,更讲究线条的轻重力道、画面透视与角度的权衡等等,努力思考艺术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创作与审美中极为重要的理论,对这一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较难的。笔者教授的是大一的新生,他们普遍还没有摆脱形准的审美意识。而我国的高校素描基础课程长久以来忽视艺术当中更为关键的核心内容———形式美。形式美是隐藏在画面中不可见的灵魂,主宰着画面的氛围、气势与韵味。画面中失去了韵味,就失去了让观众欣赏下去的吸引力。然而,形式美法则是艺术上较难的原理。虽然法则只是十几个字,但是用学生的话来说是需要一生地追求和探讨。形式美法则讲授是难点,它抽象、不确切,想要在画面中表现好,难度很大。怎样让学生理解这深奥的法则呢?笔者引用了中国画进行讲解与演示。引用目的有三,其一,中国水墨画是黑白艺术,与素描异曲同工。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画去理解西方的形式美,进而理解素描。其二,将东西方绘画以简单的阐述使学生明白艺术的表现可以不同,但是宗旨是一致的。其三,了解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ppt与pho-toshop效果图,逐步进行演示,将国画的“以白衬黑”“、以黑衬白”“、留白造型”“、黑白穿插”、“间”等知识进行详尽地讲授。同时注重趣味性的语言与图片。此外,为了让学生了解艺术,还通过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通俗地表达与ppt演示。为了学以致用,笔者还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大师作品进行黑白灰的草图练习等等。效果怎样呢?学生在新的训练作业中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欲求,并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3.鼓励学生对个性的大胆追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来说,要以极大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主旨是以创作思想指导技能训练。教育家黄全俞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文中说“: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能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法,技能只有很好地服务于创作,才能体现出它的艺术价值。创作思维越丰富,越能促进技能的开发,创作思维贫乏只能走进发育不良的工匠堆里。”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选择静物,鼓励他们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愿望去安排写生内容,尝试着按照自己对美感的理解摆放静物;在写生课中倡导创作性写生、表现性创作。同时,笔者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静物的外在形象,可以选取自己最为感兴趣的视角,勇于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于是,一些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的追求画面的形式美,有的追求空间效果,有的甚至出现叙事性的萌芽,有的学生开始尝试表现一些另类题材,一些学生画幅很大以示强烈的诉求等等。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欲望,极力地想在作品中有自己独到的绘画语言。这样的作品就不仅仅是写生而可称之为创作了。
一个人的智力类型、非智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审美取向,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宽容的评价态度,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情绪。在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刚画画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可画了一阶段之后,学生的风格趋向统一。因此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得学生能够有信心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
素描的理论知识范文6
一、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一是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二、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应该为这个“造”字服务,确切地说,打基础是为了创造。因此,教师在素描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提倡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从而赋予素描课堂新的活力,使素描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