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目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目标

微观经济目标范文1

根据本委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制订2013年度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2013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以考核各科室(部门)的工作实绩和创新成果为重点,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努力提升新形势下引领和服务全市工业经济的能力,全面推动机关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二、考核对象

本委机关各科室(部门)。

三、考核事项

㈠考核内容

1、职能工作。各科室(部门)根据全委年度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对各项职能工作逐项订立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围绕工作成果细化考核分值,报请分管负责人审核后,作为全年考核的依据。每季度对平时月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并在公示栏公布考核结果。

2、党风廉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核机关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及教育情况、执行廉政制度的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工作作风情况、办事效率情况以及依法行政情况等。

3、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有创新,保证市委、市政府和本委的工作部署得到迅速落实;工作载体有创新,职能工作、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工作方法有创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升能力水平,提高工作成效。(具体见工作创新考核办法)

4、信息与新闻报道。各科室(部门)要积极向市以上党政机关、新闻机构及中小企业网站等媒体,报送反映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机关服务基层企业等方面工作成果和经验做法的相关文章、信息。(具体见信息与新闻报道考核办法)

5、中心工作。按时完成帮扶济困、维护稳定、城市建设等任务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突击性工作等,完成情况由考核小组适时记载。

6、民主测评。对科室(部门)进行季度测评和年终测评,并及时公布测评结果。

㈡考核分值

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其中,职能工作50分,效能建设10分,创新工作10分,信息与新闻报道10分,中心工作5分,民主测评15分。另设加分项和扣分项(详见考核表)。

㈢考核结果确认

委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季度和年度的考核工作,并形成初步考核结果。初步考核结果报请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后确定最终考核结果。

四、考核奖惩

1、根据综合考核得分,设先进科室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2、获先进科室一、二等奖的科室负责人,当年考核定为优秀格次和先进工作者。全年考核综合排名末位的科室负责人不得参加评先评优。全年考核综合排名末位的科室负责人由委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微观经济目标范文2

关键词:企业发展 目标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愈发的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成功企业发展模式的分析,许多企业认识到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保障,加强企业管理是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扩宽了空间。通过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革新企业自身管理制度,变革以往的不成熟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目的。

企业管理简单说来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计划职能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国家发展阶段制定的各项五年计划,通过对未来发展情形的预测,进而建立起与形势相适宜的规划。组织职能是指,对于制定的各项长期发展规划,适当的调整组织结构,为规划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该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标能否顺利完成。控制职能是与计划职能密切相关的,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以及对在计划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修正。而激励职能主要涉及组织活动中的主体既人的问题,通过对人的各项情况的分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协调出现的各种矛盾,以达到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些职能的根本目的在于协调好人力、财力、物力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优的配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具有活力,更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

一、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是推进企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量事实证明不注重人才培养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注定被淘汰。虽然,许多企业在人才管理上做出了不断的改革,但在一些地方还是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首先是管理体制上,对于优秀的人才的奖励与普通职工的差别不明显,没有突出优秀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所承担的地位,无法刺激优秀人才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其次是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不高,对人才的管理不注重,不了解人才市场的行情,导致大批人才的流失。

(二)企业相关政策的制定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一套完善的企业决策制定流程,相当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只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这一部分人因为只进行人事管理,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还不及其余的职工,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了其余的职工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使得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没有好的管理者和管理标准,企业管理体制僵化,企业者仅仅按照规章制度和上级命令来工作,不注重调节市场;重视生产而忽视市场营销;注重投资固定资产,不注重企业产品宣传等等。企业里也存在这样一些管理者,努力提升自己再企业中的地位,却不注重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既重视仕途不重视经商。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国内企业中很稀缺。

(四)没有建立完善的相互监督机制,许多企业实行的是合同制,雇主与职员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所以职工去或留的命运掌握在管理者手里,无形之中形成了地位上下之分,这时职工对于管理者所做的种种决策不会发表任何反对意见,各种形式的会议也会流于形式,对于企业的发展,职工也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样造成了企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很难提高的局面。

(五)企业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定的地位,那么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把投资都放在固定资产而不是产品研发上,那么即使硬件再好也不能证明这个企业是个优秀的企业,许多事实也证明,这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拥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国内企业的市场品牌占有率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高新科技的知识产权大都掌握在外企的手中,中国的企业成为了代工厂,企业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那么还有什么发展可言,所以国内企业要迫切的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六)企业中部门机构臃肿,许多部门人员过多,本来很少一部分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却安排多数人去做,这要导致工作中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以上种种弊端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要迫切的提升企业管理,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应对复杂形势的需要,是企业转型,实现高速发展的需要。提升企业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的进行改良,其间的过程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管理的重要趋势,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成为企业管理一种口号,要采取可实施的办法和措施,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到企业的各项政策制定当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正确的市场引导机制,让市场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拥有战略的眼光制定各项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规划,使企业更快的去适应市场环境的竞争。

(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可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职工能够形成与企业文化想关联的价值理念,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职工确立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冲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快速全面的发展。

(三)企业加大科研上的投资。利用当前政府对国内企业的科研扶持政策,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通过聘请科技人才,对人才继续深造,购买一些高科技生产技术等方式,强化科研队伍,强化科研机构攻关能力。

(四)改革现有的管理制度。想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就要广泛听取职工们的意见,通过实行民主监督的办法,带动工人们管理和决策的理念,让职工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当中,在职工中凸显他们的主人翁地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谋求最大的发展。并且还要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财务制度、和升迁机制,大力奖励那些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通过升职加薪等方式激励职工为企业多做贡献。再者将企业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重新划分,将技术力量与科学人才进行很好的匹配,使他们在企业中形成带头模范的作用。

(五)加强企业内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有技能的高端人才。通过企业出资对职工进行深造,技能再培训等方式,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要始终把人才的培养做为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把年轻的一批人才培养成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助力。

(六)企业开展管理创新,这里的创新不止是体制上的创新,还要有内容上的创新。要打造企业的自主品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就要在项目业务上注重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拥有良好企业形象和工作能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经济市场呼声最多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企业管理要跟得上形势,坚决落实国家关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通过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逐渐的在企业竞争中赢得优势,努力实现企业宏伟的战略目标。

各个企业的发展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发展的管理措施,才能是企业能够很好应对各种挑战,使企业更加健康的持续发展。

结语:通过落实上述建议,能有效的革除企业存在的各种弊端,消除可能阻碍企业发展的各种隐患,有益于企业高效快速的发展。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时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变化日益迅速,这就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对企业的管理更应如此。不断的根据市场信息作出及时、准确的调整方案,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其未来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静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经营管理

微观经济目标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F27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事业单位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属于非营利性机构[1]。事业单位的各项开支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支付,其经济管理目标也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通过有效的路径促使经济管理目标实现,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原则与任务

第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2]。

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有四,分别是投资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一)投资管理目标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房屋和建筑物投资中的资金使用、资产购进中的资金使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职能愈加市场化、社会化,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尤其是科研、服务类事业单位,投资需求愈发增大。在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来管理投资目标,科学计算投资成本,合理防控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能够实现稳定增长。

(二)成本管理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发展环境产生了变化,其内部职能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内容逐渐超越预算、收支管理等成本管理内容,探索事业单位纳入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其目标为全面实现绩效目标,以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三)筹资管理目标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也与时俱进发生着些许变革。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最大的目标就是公益目标[3]。公益不产生收益,却会生成消耗。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许多经济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就要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法,减小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事业单位在筹资管理方面要以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为基础,拓展社会资金筹集渠道,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策略,促使资金筹集实现多元化。但是,在多元化筹资中事业单位也要意识到资金来源不同,其所蕴藏的风险也不同,比如银行贷款筹资,事业单位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因此为了避免该筹资风险,事业单位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估,明确贷款种类、数量及还款期限,规避筹资风险。

(四)分配管理目标

在收入分配管理方面,事业单位要正确处理两方面的关系,一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是部门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兼顾各方利益,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要求,实现分配公平,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保证其工作质量。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路径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投资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如何实施及实现意义重大。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是非盈利性质的,既要保证其公益性,又不能不考量其经济收益,以减少财政投入[4]。掌握这个度,就要对这四大板块进行方方面面的分析与落实。

(一)预先明确投资方向,落实投资管理目标

首先,事业单位要明确资产产权,完善管理,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为依据,针对资产结构和产权登记等制定可行性高的制度,保证资金运行有据可依。严格落实专人专账制度,对正常业务活动和经营性活动进行明确地划分,明晰职责,权责分明。 预算编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编制进行,杜绝资金浪费,防止超支、透支。

(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落实成本管理目标

在作风建设日渐深化的今天,事业单位顺应国家纪律整顿形式,要完善三公经费管理, 提高其使用的透明度,采取政务公开等措施,强化对其的控制。 例如,严禁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行为;限制接待费用等。

(三)拓展筹资路径,落实筹资管理目标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落实,事业单位要减小对财政资金的依赖,要拥有一定的可流动资金,要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例如利用社会捐赠筹措资金、通过专项贷款筹措资金、通过设备租用和技术支持筹措资金等。但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对筹资风险进行充分考虑,防止风险发生。

(四)加强协调,落实分配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在进行分配时要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激发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要完善激励管理制度,制定分配方案,定期按照方案对员工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在进行分配的时候,还要合理安排内外比例,以现实为基础,将钱花在所需之处,以保证分配管理目标能够得以落实。

四、结语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有四,分别是成本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分配管理目标和投资管理目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坚持社会主义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一定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1):95.

[2]王春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探究[J].经济视野,2014(11):106.

微观经济目标范文4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看,该门课程特点表现为:第一,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理论比较抽象。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规律属于社会科学,由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经济理论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理论介绍中包含各种假设条件,理论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经济学思想、经济数学及经济曲线三者的相互融合贯穿于教学始终。

该课程以其新颖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它又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以量化分析为主,其理论的得出与变化,可以通过图表来形象直观的再现,便于说明理论的存在与发展。同时,数学知识运用频繁。许多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得来的;通过数学证明其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因变量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对数学知识掌握应具备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一)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备课、资料准备、授课、学生做习题、专题讨论、考试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做到每章节目标明确、重难点清楚,紧紧扣住《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实验。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1.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了解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特点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关心微观经济学的统一性,以便将知识点串连起来。微观经济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机会成本、边际、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十大规律:如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过复习归纳使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体系及重点。

2.增加前沿教学内容的介绍

教学中充分反映学科最新进展,同时结合教师科研,丰富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把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引进到课堂,形成了一种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机制。比如,结合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介绍经济学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科方法的学习,实施方案为删减一些不必要重复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对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战和机遇都有所了解,为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研究拓展视野。

(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强调改变教学理念的创新,努力探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课”向“综合性教学系统”转变,形成一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教学系统。突出表现在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为:从经济现象入手一提出问题一引出课程讲授内容一提问式教学一穿插课堂思考、身边的经济学故事一多种方式阐释经济学原理(散文式语言、图表、模型、案例等)一讨论、课堂实验一网络、媒体资料一经济学理论应用一复习小结一课后练习和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该过程充分体现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这样的系统教学,有利于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2.组织微观经济学实验

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发掘自身对经济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讨论,对于激发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来思考周围的世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对没有修过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和有一些经济学基础的学生都十分有用。每一个实验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说明部分,对实验进行指导说明;实验讨论部分,提出与实验相关的经济理论;实验报告部分;课后作业。实验和讨论的交替使课堂变得富有节奏。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经济理论和分析结果。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市场配置资源运行机制的规律总结,其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先讲解理论要点,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将案例融入到理论要点的讲解当中,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为授课教师平时就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联想力,为案例教学准备素材。比如,笔者在讲授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时,以电影票分为成人票和学生票,来分析垄断市场进行实行歧视性价格的条件和利润等。

三、结论

微观经济目标范文5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方面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用经济分析的思路来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如市场营销学基于市场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学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运作管理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等等。独立学院是处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高校,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言,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社会一线的生产和管理人才。对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理论,提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显重要。但是微观经济学因其理论抽象、图形复杂、专业术语众多、逻辑性等特点给学生们学习和教师讲授造成很大的挑战。

 

一、独立学院学生在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微观经济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通常都安排向刚进校的大一学生讲授。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刚从高中的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压力中走出,并未能完合适应于高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还停留在以往的“满堂灌”教育影响下,使得学生们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通过班级调查发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同学极少,如果对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们就难以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更不用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 学生们思维方式单一,抽象思维有待提高

 

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教学中讲大国经济关系事件尤其是互联网上关于经济学家的评论,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而讲到逻辑推导的内容时,则不习惯接受。但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影响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很多大一的学生这方面的经验是不足的,很难形成对现实的抽象和解读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阶段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3.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独立学院经济与管理专业文科学生偏多,数学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虽然通过前期的学习,掌握了一部分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高数知识,但是因为平时与实践接触得少,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然而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公式及曲线图。由于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学生们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容易产生惧难情绪和排斥心理。

 

4.学生们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接触,对社会中经济现象认识不够。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和解决社会供需问题、边际效用的分析、公共物品与消费、成本分析与机会成本等实践问题。但是大学生们大都是从高中毕业,然后升入大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多,但实践活动却参与得少,有少数同学甚至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都难以理解。但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了解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而且更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们存在的以上问题外,微观经济学不同的教材中对经济学阐述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选用适合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材也至关重要。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在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对培养学生们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我院课题项目组正在积极应用并推广案例教学法并且设计开发了微观经济学教学互动系统。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真实的经济事例,并通过分析、归纳,整理出一套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案例。通过整理好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更是向学生传输一种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选用和实施案例教学的科学性

 

(1)应选取能增强学生兴趣和生活化的案例来组织教学。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鉴别和选择,要选择学生们关注或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经济学案例,这样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机会成本时,可以用学生喜爱参加的明星演唱会做案例讨论,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性,论述自己在选择参加不同明星的演唱会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可以结合国际大事件——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来更好地理解机会成本。

 

(2)案例要体现学科的关联性和综合性

 

微观经济学之所以作为高校经管类的核心必修课,是由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它与经管类的其他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同时,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和方法来源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不能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如在讲授供需理论时,对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可以将微观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价策略结合起来。在讲述罗伯特.弗兰克提出的“平行世界理论”时,可以将此理论与消费者行为学、社会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在进行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时候,就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其他课程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了解。

 

(二)应用微观经济学教学互动系统,增强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教学互动系统是我院课题项目组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一套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互动网络学习平台系统,集视频、音频和数据通讯于一体,支持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管理,可实现互动、直播、点播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互动系统的应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实时给学生提供在线指导,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系统特点归纳如下:

 

1.真正实现自主与协作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知识、教师案例、相关资源、课堂检测等丰富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在线讨论交流、互相发送信息、共享和发送文件、小组合作作品、互相评价作品、共建学习资源等交互形式,使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参与,真正做到小组合作学习。

 

2.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学生充分参与共建学习资源,可以在线推荐资源或提供帮助素材,经教师审核即可提供给学生学习。

 

3.易于整合备课资源

 

教师除自建课题外,还可导入其他教师的优质课题进行备课,从而实现课题积累与交流。

 

4.备课结果可输出为网页

 

课题数据可以导出为网页形式,不受环境影响,便于携带与应用。

 

5.全程高效的课堂管控

 

通过学习状态查询,实时监控学习进度;通过系统对课堂的设置,可控制学生的操作功能与学习内容,从而对整个课堂进行有效的管控和引导。

 

三、总结

 

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改善,需要教师密切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在提高自身微观经济学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时刻关心经济学前言和经济热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和教学互动系统,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提高用经济分析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能力。

微观经济目标范文6

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预防、处理、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问世以来,我国政府亦高度重视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指导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应看到,由于部分低碳经济政策的内容尚不够合理,致使政策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政策并有效实施,以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从微观经济个体的角度透视 

低碳经济政策失灵 

作为尽可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以最大限度地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而制定并实施的低碳经济政策,其核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逐渐摆脱传统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战略目标。但是,实践中却时常出现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而不能有效推行国家意愿或政策传递与交接过程出现断层而不能有效传达政策意志的情况,由此导致了低碳经济政策失灵。 

根据政策全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政策失灵分为政策制定失灵、政策执行失灵、政策评价失灵和政策监督失灵,[2]笔者主要探讨的是政策制定失灵方面的问题。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根据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同理,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者由于受“有限理性人”的限制无法考虑到政策目标的方方面面,因而在决策时可能无法做出真正反映现实需求的决策,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因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偏离目标。从这一点上说,低碳经济政策失灵有其客观原因。但笔者认为,仍有必要探究在这些客观原因背后是否有其他的可控因素导致了低碳经济政策失灵。 

低碳经济政策的贯彻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从规划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宏观层面,到发展低碳城市与低碳产业的中观层面,再到对企业、个人行为规范的微观层面,层层推进。然而,尽管低碳经济是一个宏观的经济概念,但它的政策效果却是基于企业和个人这一微观层面不断积累、传导和上升才能最终达成的。因此,从微观经济个体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表现及成因,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低碳经济政策失灵问题。 

在微观经济个体数目尚未达到饱和状态的范围内,自然环境可以被看作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公共物品,其对于微观经济个体而言既是基本不花费任何成本就能获得的资源要素,也是基本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破坏的环境要素。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破坏环境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时,微观经济个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可能会罔顾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而当大部分微观经济个体都采取高碳经营行为时,微观层面的高碳化将上升为区域产业、城市的高碳化,进而使整个国家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高碳化,[3]此时,低碳经济政策失灵。 

二、微观经济个体视角下低碳经济 

政策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高碳化运作收益与代价不对等导致的“公地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