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评估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评估范文1

化学工程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既可在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传统化工领域从事科研和设计,又可在生物化工、环境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学工程、现代分离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现代化工物流技术、化工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毕业生适应面广,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多次达到100%。

应用化学。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国内最早创办的应用化学专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要求学生在较扎实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从事应用化学专业,尤其是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分析,应用电化学和现代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分离化学、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精细化学品概论、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环境化学、工业分析、商品理化检验、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及能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商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化工安全评估、涂料、医药、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相当广阔的领域就业,近年来一次就业率近100%。也可以攻读更高学位。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从事在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及利用、电力生产及自动化、制冷与空调等传统能源领域及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及新能源领域进行研发、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且一次能源匮乏,电力产业发展迅速,夏季时间长,空调和食品冷藏需求旺盛,液化天然气(LNG)的引入及惠州、湛江等几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将使广东能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本专业将为能源工程领域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技术、工业催化、天然气开采与利用、燃气输配、燃气燃烧与应用、石油炼制等基础及专 24业课程。学生将在专业学习阶段分为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利用两个模块。毕业生可在石油炼制、天然气输配、电力生产、制冷空调、能源化工、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工作,也可攻读更高学位。自2004年创办以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制药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制药工程发展需要,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轻工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新药研究与开发、医药企业管理、医药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制药分离技术、制药过程控制原理与仪表、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卫生、高等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和药品开发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学位。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包括中药)制药三大方向。本专业将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均为98%。

(来源:文章屋网 )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评估范文2

[关键词]应用化工专业 中高职 课程衔接

[作者简介]李晋(1963- ),男,河南西峡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助理,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四川 泸州 646005)张丽萍(1965- ),女,河北行唐人,川安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四川 宜宾 644219)李丹(1992- ),女,四川宜宾人,成都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四川 成都 610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项目 “化工类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12C39,项目负责人:李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43-02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本文对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进行研究。

一、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存在设置各自独立、相互分离、课程内容重复、实践能力不衔接等问题。

1.中高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严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无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等。四川化工工程学校化工工艺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无机物工艺、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学。通过对比中职和高职化工专业的课程,高职应用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几乎包括了中职化工工艺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率达到了80%。这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是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课严重脱节。中职和职高的毕业生在普通文化基础课与普通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或职高学校学习,学校虽然开设了高中的普通文化课程,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但学习的内容、深度、课时数都不能满足高职相关专业的学习要求。中职学生在文化基础课方面的知识点不全、基础薄弱,在考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感到比较困难。

3.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目前,各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自己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与课程教学方案;中高职学校未能遵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贯通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方案;课程开发未摆脱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模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国家、地方和行业也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教材,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不统一,不能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4.中职学生升学愿望调查。通过对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7所中职学校的化工工艺专业的3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78%的中职学生有升学愿望;在希望继续升学的中等职业学生中,有87%的学生选择“升学后继续选择本专业”。中等职业学生升学后的顾虑是:80%的学生担心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特别是担心文化基础课跟不上;73%的中职学生担心家庭经济困难,学习费用较高,无法完成学业。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原因

1.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分析。依据人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人的认知学习呈等级型和累计型规律,已掌握的低级知识、智力与技能是高级知识、智力与技能的前提条件。中等职业课程是高等职业课程的学习准备期,高职课程是中职课程的发展和提高,中高职课程的内容衔接应遵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依据人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的动作技能形成是一个累积性学习和实践的长期过程。按照人的专业技能的发展水平可分为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从其形成过程看,两种技能分别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因此,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人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要求。依据人的身心发展次序性与阶段性关联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次序的,是一个由低到高、连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则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次序性与阶段性关联规律,在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衔接时,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次序性规律,由浅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阶段性特征,做到因人施教。

2.未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由于未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各学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主要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来划分课程范围和规定教学内容。部分高职学院不顾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这两类不同生源的知识、技能背景的不同和差异,采用相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造成了中职、高职课程的部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

3.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过全,造成中职和高职教学内容重复严重。有些职业院校开展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化教学,但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相比,仍有相当距离。

4.中职与高职学校未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衔接机制。中职与高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以招生和考试环节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环节则缺乏互动、相对独立;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层面的沟通与衔接;中高职应用化工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使得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缺乏课程体系衔接的基础。

5.国外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模式的分析。美国的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模式采用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一体化的教学大纲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并且主要依靠社区学院来实施完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一体化体系,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相互衔接,特别注重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建立起中高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协调,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英国采用国家确认职教与普教文凭等值的中高职有效衔接模式。英国实行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学分互认管理制度。德国双元制的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主要通过阶梯式综合性的职业课程来实现。

三、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职和高职发展的整体协调、逻辑协调、有效协调和内生协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建立结构合理化的制度和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中职和高职衔接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应用化工专业与化工产业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教学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衔接。在衔接中,要发挥政府、行业的指导作用,整合中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建立有效的衔接合作机制,在课程、师资等方面实行一体化建设,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相互衔接的评价指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有效衔接机制。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原则是:整体设计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协同性原则、学分互认原则、可持续提高原则、终身学习原则。通过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实现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的一体化,提高课程衔接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1.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建立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课程体系。中高职教师深入化工企业一线实地调研,和企业专家一起针对应用化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逐一进行细划和分解,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职业综合能力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以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作为主题学习单元载体;形成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

2.建立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建立和完善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明确各中、高职院校、化工企业的职责与权利,健全职责机构,建立成员单位院校长经理会议、课程衔接教学工作会议等例会制度。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生产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生产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课程设计遵循职业能力本位的质量关,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生产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应用化工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统一的、相互衔接的中高职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到课程中,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3.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专业学分互认机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应用化工专业的中职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认可,相应课程可以免修,并折算成有效学分。高等职业学院应根据生源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分标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要增大文化基础课程学分比例,减小专业基础课程学分比例;对于普通高中的生源要增大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减小文化课程学分比例。各高职学院须加强学分制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学分的组成、确定、申请、考核等相关工作。建立职业教育学历资格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的沟通机制,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化工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教育层次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