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效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效益范文1

关键词: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中小型医院面对国家医改的新形势,健全完善医院财经和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科学定位成本核算,规范会计职能,加大医院经济管理力度,将有助于新形势下医院优质、低耗、高效和安全的发展。

一、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简单化

存在着医院管理只要赢利就是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的意识,在精打细算、统筹兼顾上做的欠佳,存在医疗用品、设备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医院的投入,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了极高的财务风险。在部分科室和工作人员中仍有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意识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医院的建设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以此减轻就诊人员的负担,降低医院成本,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2.缺乏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从大多数中小型医院的情况来看,医院经济管理虽建立起了独立的经济管理机构,但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缺乏,无法将经济管理工作高效精确地运用到具体的医疗工作中,其工作仍是传统的,在成本、财务风险等控制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导致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3.经济管理工作职权分工不明

经管科和财务室二者如协调欠佳,配合不当,易出现管理疏漏,导致分工责任不清,任务权责不明,互相推诿。如医院的科级医疗成本核算由经管科负责,由于医疗成本数据主要来源是“支”,基础是“清产核资”和“实物挂账”,如果财务室没有实行“实物挂账”,不能提供分科、分成本项目列“支”的费用数据,经管科就无法对科室支出进行分别核算,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最终就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另财务室和经管科的工作任务和会计核算方式不同,医院财经中心以往实行的是预算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采用的账务处理方法也是“收付记账法”;而经管科实行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其会计处理原则是“权责发生制”,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两种不同的会计方法造成了同一医院因不同会计制度所产生的数据难接轨,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数据很难统一、准确和科学,信息无法共享和利用。如:上报医疗有关收支情况时,经济管理部门以统计核算上报一个数据,财务室按收付实现制核算上报一个数据,一种报表,同一内容,两种结果,提供的成本效益情况不够准确。

二、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医院党委要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集中统管

经管科与财务室应由分别向上级负责改为共同参与医院经济管理,共同向院党委和首长负责,构成医院经济管理双线式体制的模式。就医院经济管理体制而言,应直接隶属院党委,使各种经济信息和决策高度集中,高度集中是指医院在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权要高度集中于院党委及院领导。如医院的全年预算、决算,大型医疗设备引进、基建维修安排、全院的成本核算或奖金分配方案等,涉及资金较多或较敏感的经济问题,应经党委讨论和院长签署同意方可实施。财务室和经济管理科以经济参谋或助理的形式,分散在各经济责任中,相对分散是指医院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工作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如医院的预、决算,院级成本核算由财务室负责,物价管理、科级成本核算等由卫生经济管理科负责,双方共同承担医院经济运行的检查、监督,充分发挥医院内部管理的有力杠杆作用,增强内部活力。这种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将有利于经济决策的统一和全院经济运行的协调一致,使医院运行更加经济、高效,更具有竞争力。

2.强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经济管理科、财务室、收费室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科室,在完成医院综合目标、协调院领导搞好经济管理和决策、督导全院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具体的经济核算方面发挥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医院经营质量的高低,发展速度的快慢,与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劣是密不可分的。

3.进一步更新医疗成本核算理念,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

医疗成本核算的结果是经济效益,特别是科级核算及分析过程,综合反映医疗服务中劳动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的当前水平,是经济增长和经费来源的基础。控制和审核成本支出可提供经营决策,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所必须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使医院的支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资源的浪费。决策者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和机构,在全院各级宣讲,组织学习,培训成本核算专职和兼职人员,使全院工作人员增强经济意识,从而达到自觉减少浪费、控制成本和增收节支的目的。医院应借助经管科的发展,推进医院的经济管理改革,推行核算会计制度的统一,实行医疗成本核算,进行清产核资、实物挂账,根据医疗、科研、教学及仪器设备分布、使用情况等,将设备、器械、卫生材料等按科室、分病种进行成本核算。财务室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收付记账法”为“借贷记账法”,与经管科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在全院范围内,从基础工作上,建立起一套适合对物资进行封闭式管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以保证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的落实,使医院在经济运行和管理上,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结语

总之,要加快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好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特别是能够自觉抵御金钱的诱惑,秉公办事,清正廉洁,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信息,为医院领导者做出最佳决策,随时提供科学的经济数据。

参考文献:

[1]吴志成.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需把握的问题[J].东南国防医药,2011(01).

[2]赵学东.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应统筹处理好五个关系[J].东南国防医药,2009(05).

微观经济效益范文2

大学新生在大学环境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保留着高中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慢慢接受着大学的影响,这个时期是他们从心理不成熟到成熟转变的一个关键期。另外,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中小学时代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学校和学习上,很少做家务,基本没有自理能力。进入大学后,他们将面对第一次远离父母而独自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又由于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和沟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适。在中学时期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面对大学生的集体生活,许多大学新生表现出烦躁的状态,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充满忐忑。

二、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

大学之前的各阶段学校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教材式的,但到大学后,大学新生会突然发现大学的教育方式是基于教材而又脱离教材的模式,教师的讲授往往仅限于课堂上,下课之后很少能够得到老师面对面的教授,更多的是强调课后的实践和个人能力的扩充。在习惯了中学“填鸭式”教学模式的这些新生会感到突然失去方向,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方式。另外,大学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使他们应接不暇,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做好新生管理工作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表面层次来讲,一个良好的管理开端能够很好地解决后续困难和事件,提高管理效率和减低管理成本。从延伸角度来讲,对于高校新生的管理,可以使他们确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消费观、就业观、社会观等,能够带来长远的、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价值。由专业的辅导员团队做好新生管理工作,引导新生树立一个正确合理的心态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将有利于高校向社会输送优良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从价值观角度分析

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前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作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储备人才,大学生需要从入学开始就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团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理论层面来说,正确的价值观是体现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观最根本的体现,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从现实层面来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进一步改善高校工作、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条件,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给社会带来诸多经济效益,无论从社会和谐环境氛围的构建、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轨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预期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说,一个良好的管理,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开端。

(二)从消费观角度分析

消费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形形的消费观。消费观和价值观一样开始受到高校管理阶层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正确的消费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消费习惯,对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样,在大学里,正确消费观树立的过程中需要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努力工作和教育引导。实践证明,辅导员团队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认识到消费和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当代大学生既是今日消费者,又是未来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并且将来他们还将成为消费的主体,所以大学生从入学开始,便应该在辅导员团队的引导和教育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从就业观角度分析

目前,从我国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基本情况来看,社会和市场上可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观恰恰是影响就业情况的最主要因素,招聘会上往往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这些都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造成的。从奥肯定律可以看出,就业率和经济的增长是存在正比关系的,所以正确的就业观将有利于就业率的提升,进而有利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需要高校辅导员团队在大学生入学伊始就着手进行新生管理。

四、结束语

微观经济效益范文3

关键词:经济效益 油田 经营管理

油田历经多年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已经日趋成熟。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竞争日益激励,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在吉林油田的工作经历,由以下几方面论述油田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如何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一、创新管理理念

因为只有理念转变才能在管理上有所创新。目前就油田企业而言,虽然不断改革进步,但是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影响还很深,油田企业管理层和职工创新意识不足。但是随着油企重组改制上市,体制的变革,及目前我国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迫使油田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上必须开拓创新,必须按照市场化和国际方式运作,传统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正确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市场不同情弱者、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走在行业的前面,适应市场的发展。

二、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使企业高效运行

在一个企业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于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的作用。任何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人,企业要想高效运转必须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配合,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所以油田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运行发展需要,深入认真的研究组织机构的设置,精简组织机构框架,使之能够有序、高效的运行。

三、对各项标准制度进行不断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规范清晰的工作目标和流程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因此,标准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对于管理的提升是关键。对于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标准化工作已经实行多年,总体上来说是很有成效的。其类别主要是一些操作流程、岗位操作规程、考核办法等,虽然搞过多次修订,编制、但还是局限与简单的归类,缺乏系统的归纳。这些标准和规章制度在多个大的系统中是否存在冲突,能否对这些标准、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整合,让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整合,对内部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生产、销售等环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油田企业要加强生产、采购、库存、销售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根据生产计划、实际订单以及历史销售情况预测分析生产情况,使企业既能效降低库存产品又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效率。因此,必须加强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内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成本控制、挖潜增效、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控制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油田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必须对原材料采购费用、库存管理费用、制造各阶段消耗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方面按照预算进行严格控制。油田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益评价机制,力争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最优的经营成果。

六、建立科学的经营考核激励体系

在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可将指标细分为主要指标、约束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三个层次,其考核内容覆盖经营效益、安全环保、质量等多个方面,并且合理的规定每个指标相应的分值,在分值上体现出考核的重点。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对油田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超额完成企业的利润计划,经济效益显著的部门,积极向油田企业提出有合理化建议并被企业采纳者,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荣誉,防止事故发生或挽回经济损失有功的以及其具有其他功绩的员工,都要给与奖励。可以通过提高薪酬的作用,以工资福利的提高作为对员工的激励,通过调整岗位,提拔任用等形式体现自身价值。对于未能完成油田企业考核指标,对工作不负责任,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员工必须进行惩处,可以通过降薪、降职等手段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紧迫感,从事他们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七、加大职工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

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员工提供动力,员工素质的高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油田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各方面素质。油田企业可以加大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宣传力度,通过成本控制、内部核算管理等各项经营活动的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从而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员工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建立并形成和谐的油田企业文化,是时代的需求,符合时展的主旋律,也是油田持续高效管理的保证,是油田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更好的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油田人的自豪感、这样工作才会更有有激情,主动性才能更为提高,从根本上讲对于油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油田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琳.用信息技术推动油田经营管理[J].经济师,2010年11期

微观经济效益范文4

对医院绩效实行全面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是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绩效管理的重点为成本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尤为重视,并在制度中将成本报表参考格式单独列出。卫生材料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特殊材料、一次性卫生材料,例如输液器、注射器、纱布等,其广泛应用于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的治疗和检查中。在医院的运行成本和流动资产里,卫生材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活动的展开,卫生材料的使用率提升,消耗速度加快,在医疗收入上升的同时,卫生材料的所需费用也跟着提升,但当前各医院在卫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降低医院的成本和提高医院的效益,需要对卫生材料进行科学的核算。

一、卫生材料核算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材料核算归类难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指出,卫生材料需要根据非单独计价和单独计价进行区分后再分别核算。单独计价是对部分卫生材料进行单独计价和单独收费。在实际的医院运行中,卫生材料的使用率很高,但使用方式又有不同,有的是收费使用,有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消耗使用,两种都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卫生材料既在治疗中消耗使用,又是消费使用,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分别核算的难度增大,分类成为了难题。

(二)卫生材料种类复杂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使得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部分综合性医院需要使用上千种的卫生材料。同时卫生材料的品类繁多,一类卫生材料的品种就数不胜数,价格质量也均不相同,医院采购卫生材料的渠道也多种多样,特殊的卫生材料还需要通过特殊的渠道单独购买,这种情况决定了卫生材料的核算复杂且繁琐,导致卫生材料的管理变得十分的困难。

(三)卫生材料核算困难

卫生材料在医院医疗活动中需求量大,因此在采购时往往发票不能及时开出,这导致在进行卫生材料核算时,清单、发票和使用数据无法准确核对。卫生材料的数量繁多也给管理造成了难度,医院并未设立统一的卫生材料管理办法,一些价格低廉的卫生材料容易被忽视,同时在卫生材料收费中,“多收”或者“少收”的状况时有发生,一方面账面和材料库存不符合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另一方面也使得医院和患者的经济利益都受到损害。这都给卫生材料的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卫生材料核算漏洞大

卫生材料的消耗一直都不是医院年度预算的重点,在核算材料的消耗成本时往往是采用领代销的方式,这与医院绩效管理是相悖的,领代销的方式也会造成卫生材料 “库外库”的问题,导致浪费现象和借卫生材料谋利现象时有发生,使卫生材料的核算出现漏洞。

二、科学核算卫生材料的对策

随着卫生材料在医院成本中比例逐渐增大,核算复杂性也随之增高,需要采取全面的、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减少卫生材料的浪费和医院的医疗成本,使医院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采用信息化技术核算

现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各行各业,针对卫生材料核算复杂的情况,医院可以对卫生材料的库存采取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将卫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统一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入库,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到新《医院会计制度》所要求的将非单独计价收费和单独计价收费的卫生材料分开核算。

(二)规范卫生材料核算

要将卫生材料核算规范化需要先健全材料管理制度,需要将卫生材料的消耗作为医院财务年度预算的重点。规范卫生材料核算还需要医院的各个部门如科室、材料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遵守并执行,在使用卫生材料时,必须先通过医院的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记录,逐渐形成以信息技术平台为主的方式来支持与规范卫生材料的核算。

(三)定期进行财务分析

通过对卫生材料核算报表的定期分析,可以反映出在卫生材料的使用上是否有过度节约或者浪费的情况,通过卫生材料的消耗程度可以分析出是否有效地利用了卫生材料,为医院的绩效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

(四)做好入账工作,确保账面实物一致

卫生材料核算的重点在于账面和实物管理保持一致,这要求在对卫生材料进行采购后要及时做好入库工作,确保账面一致。无论卫生材料价格多少,在使用时都必须做好记账工作,避免账面实物不统一现象的出现。在入账时使用统一计算方法,对于价格较高的、特殊的卫生材料需要单独记账,对于卫生材料库存需及时清点,建立严谨的财务制度,如果发生账面错误问题应该及时地处理,并追究到人,防止卫生材料浪费或从中谋利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袁晓芸.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控制方法与

实践 [J].卫生经济研究 ,2011(12).

[2]周雪益,周丽萍.浅析医院绩效管理制

度下的卫生材料核算[J].管理学家,2014,

(11).

微观经济效益范文5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因地制宜、整体统一

一、项目设计概况

“章江苑”位于赣州市接待中心东入口,两条城市道路交汇处,西南面临章江沿江大道,总占地面积33902,地理位置优越,有良好的滨江景观,交通便利。地形由西南临江往东北逐层抬高,形成109.50、111.50、113.50三个台地,台地之间以斜坡绿化及台阶相衔接,设计因地制宜,形成高低错落、景观空间丰富多样的台地式园林景观。

二、设计原则

1、章江苑小区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保护人居环境的生态美,保持生物系统多样性,注重环境生态及景观塑造。该方案强调人性化设计的空间功能,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融入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真正内涵,使人产生一种归属感。章江苑小区设计紧扣“滨江、生态”的设计主题,于不同的台地空间表达出景观设计的意境,创造自然情趣。

2、章江苑小区景观设计突出“空间立意”。景观设计与居住区整体空间布局风格相呼应,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该方案根据该小区特有的高度落差,考虑到相应的开放和私密要求,设计组织了不同的景观空间。 动性的娱乐空间与静性的休息区以植物或建筑分隔,整体空间的立体也注意了植物品种季节变化和立体变化。利用台地地势的变化,采用台地挡土墙垂直绿化或采用斜坡绿化,体现空间高低层次变化与自然生态相得益彰。

3、章江苑小区景观设计强调景观设计的风格的统一感和整体感。

小区内的景观设计与外部的滨江景观设计相统一,均以“生态、自然、休闲”景观为主题。小区将滨江景观引入小区,同时小区园林景观又是滨江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4、章江苑小区景观设计注重“绿色生态”、“因地制宜”。该方案通过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条件,实现小区地域的多样性,使人的感觉和感受是处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该方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人与环境的新关系,形成绿色和谐的“诗意家园”。

三、设计宗旨

章江苑小区以“滨江、生态、自然”为设计理念。章江绿水环绕,树影婆娑,江风徐徐,帆影点点,亲近大自然,亲近水面,满足人们亲水近绿的需求,为邻里间的沟通社交提供充足的活动场所。以人为本,结合地形,自然栽植,以自然式植物种植为特色,创造集观赏、健身、休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优美、自然、亲切、舒适的生态型居住环境。

四、景观布局

景观与章江苑小区主题相扣,组团绿地则依据建筑布局,灵活安排,以展示不同住宅建筑组团空间围合特征,同时结合院落空间形态,重点布置草坪、花卉、点缀树木和装饰小品,组团之间绿化带内部贯穿了林荫游步道,充分考虑老人、儿童的活动场所及健身场所,让业主舒适地居住其中。

依据功能小区分为主入口区、次入口区、中心景观区、生态停车场区以及四个宅间组团绿地:品香园、逸彩园、鸣翠园、赏花园。

每个分区的景观通过铺装与园林小品及主景植物精心设计,做到一处一景,体现鸟语花香的自然园林风光。

中心主景区和次入口景区配以水景、廊架、花池坐凳、台地园林、亭、树阵广场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变化的园林景致,满足不同层次、年龄居民需求,精心组织和安排多角度的景观视线,空间组织抑扬有度,曲折有致,小中见大,带来丰富有趣的景观体验。

品香园:11#楼与12#楼周边组团绿地,布置了树池坐凳、休闲铺装地、卵石健身路、景观绿地以供居民休闲健身、游憩观赏。园林植物品种以香花树种为主,有桂花、白兰、含笑等。

逸彩园:9#、10#、13#、14#楼周边组团绿地,以观赏绿地为主,布置了几组小型铺装地面、石桌凳、休闲鹅卵石汀步等以供居民下棋、休闲。园林植物品种以炫丽多彩的色叶树种为主,有枫香、红叶李、鸡爪槭等。

赏花园:2#、3#、6#楼周边组团绿地,以观赏绿地为主,布置了小型休闲场地、花架、石坐凳等以供居民休闲、游憩、下棋打牌。园林植物品种以花色艳丽、花朵繁多的观花树种为主,有合欢、樱花、碧桃、紫薇等。

鸣翠园:1#、2#楼周边绿地,以休闲绿地为主,布置了休闲健身场地、树池坐凳、组合花池、印石小品等以供居民观赏和健身。园林植物品种以常绿植物为主,有樟树、大叶榕、竹类等。

四、设计元素与手法

1、点睛的出入口:

欧式文化石贴面的玻璃钢廊架,木平台--观景平台,与水池的喷涌而出的朵朵晶莹水花相辉映,极富空间感的层层往上的主入口铺装广场,利用地平台地势高差形成的层层迭水景观,水池周边造型美观的黄蜡石,主入口高大笔直的行道树一起构成章江苑特色水景入口。

2、层层台地园林空间的划分:

利用不同高度的台地,形成不同层面的台地园林景观空间,挡墙爬满藤蔓开花植物,每层台地均种植棕榈科植物,层层向上,生态自然。

3、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

中部111.50标高台地形成主景观轴,同时也是集中的景观休闲活动场地。每幢楼间又设计有不同景观特色的休憩活动场所及住宅私密空间。

4、人车分流的路径设计:

不同高度的台地以环形机动车道连接,人行通道则在楼幢的台地间设置台阶坡道和景观步行道,与机动车道分流。

5、以人为本的安全防护设施:

台地边坡设置安全护栏,机动车道转弯处设置警示桩等。

6、充足的停车位考虑:

1#、4#、11#楼的底层架空层均布满停车位,小区东北端机动车道侧设置植草砖停车位,东北角增设生态停车场,楼间设置临时停车位,小区总车位348个,达到业主停车位1:0.8的要求。

7、简洁大方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

六、种植规划设计原则

在植物配置方面,采用自然式布局手法,通过一草一木的变化,体现小中见大的园林意境,采用常绿落叶、色叶、 香花乔灌木搭配,景观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强调视觉上的效果,创造多类型、多层次,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环境。

绿化采用复合层次植物群落景观绿化,增加台地垂直绿化覆盖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布置植草砖停车场。植物配置因地制宜。树种的选择首先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植物群落的合理搭配及层次处理,形成特征鲜明的植物景观,突出植物的色彩和季相上的变化,植物的运用与其他景观元素一起创造出空间层次丰富的韵律之美。

运用的植物品种主要有:

乔木:樟树、大叶榕、枫香、栾树、水杉、八月桂、四季桂、碧桃、鸡爪槭、芭蕉、蒲葵、白玉兰、红叶李、广玉兰、合欢、垂叶榕、花石榴、佛肚竹、孝顺竹等;

灌木:黄叶连翘、玫瑰、花叶鹅掌柴、茶梅、木槿、扶桑、海桐、栀子花、木芙蓉、紫薇、红继木、月季、八角金盘、龟甲冬青、火棘、含笑、石楠等;

微观经济效益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 定位 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马源(1979- ),男,山东龙口人,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教育系,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32-03

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高等教育系统特别是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感叹。2001年,全国共有高校1911所,其中地方高校1778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3%。从为社会输送毕业生的数量来看,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15万,其中7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6.39万人,占总毕业生数的14%,其余的毕业生均为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86%。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是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阵地。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人,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参与,所以地方高校的定位,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经济的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关系,本文拟从地方高校定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阐述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我国地方高校定位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定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位”的一个意思是经过测量后确定的位置;另一个意思是对所在位置进行测量。高等学校定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对于高校定位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赞同梁经锐教授的观点,即在高校定位时应考虑基本的两个范畴:第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本校的自身特点与实力和学校外部环境的特点;第二,要根据一个或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学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就高校定位的类型而言,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办学类型涉及多个方面,如按隶属关系来分,有部属高校、地方高校;按办学主体来分,有公办高校和民办(私立)高校;按高校的学科性质特征分类,有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师范大学等;以区域定位进行分类,有省属高等学校、市属高等院校等;以服务面向进行分类,有主要服务全国、主要服务大区和主要服务地方三类高校;以不同类型结构分类,有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此外,还有学者从不同的维度提出了战略定位、规模定位、层次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办学目标定位等。地方高校的定位,则要根据区域特点先进行首次分类,然后再根据高等院校自身特点规划发展的合理定位。

(二)地方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定位的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高校合并、扩招以后,高校定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院校教育评估过程中,学校定位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各个院校对此十分关注,这对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定位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怪异”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定位的攀比问题、单一问题和形式问题三个方面。高校定位的攀比问题表现为:在办学类型上,不顾自身实际,力求办成综合性、多学科性和学术性兼具的大学;在办学规模上,力求本校的师生人数、校园占地面积等都要超过其他同类院校;在办学层次上,都想办成从本科生直到博士生都可以培养的高校。高校定位的单一问题表现为都想办成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重点和知名高校。首先,将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较高是有益于高校发展的,但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想挤入重点大学的行列也是不现实的,在定位时更应该以高等院校定位多样化为宗旨,以多元发展促进高校发展的繁荣。高校定位的形式问题表现为对学校的定位缺少正确的认识,只是一味地求高、求大,而没有充分理解定位的意义。高校的正确定位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教育领域首屈一指,美国高校在自身定位上都能相应地找准位置,不盲目攀比,不断发展自身优势,坚持自己的特色办学,从而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景象。

(三)影响地方高校正确定位的因素

1.校长的因素。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要由具有开拓精神和管理才能的校长领导,大学校长的行政领导在当前我国高校改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学校领导比普通教师对促进教学改革有更大的动机;其次,学校领导还有特殊条件动员组织对改革的支持;最后,由于近几年来高校办学自的逐步下放,校长有特殊能力执行改革计划。

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例如,洪堡是柏林大学的实际创始人,他最重要的思想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等。他的名言“为科学而生活”成为大学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时至今日,“洪堡传统”的基本精神仍被德国大学所推崇。再如,哈佛大学真正开始领导美国高等教育潮流是从19世纪70年代的艾略特校长开始的,他希望“所有大学不承认文科和理科相互排斥,不认同数学和古典、科学或形而上学只能选择其一。我们要所有的这些学科,并要他们的精华所在。”在长达四十年的校长生涯中,他将一所规模较小、为贵族精英服务的崇尚古典、脱离现实、以培养“品格和前程”为中心的传统应试学院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现代化大学。由此可见,高校的校长在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定位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2.社会的因素。现在许多地方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中等职业学校要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要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要上硕士点、博士点,还有前几年出现的高等院校大合并,一味地攀比学校的生源数量和建设规模等。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社会导向所致。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有以下四类:第一类是被教育部确定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9所高校;第二类是进入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100所高校;第三类是有独立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第四类是除上述三类之外的其他高等院校。

处于第一类的高校不仅得到教育部的重点扶持,还有地方政府的配套投入、企业的慷慨解囊,这都有助于这些学校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学校的类别越高,生源就越充足;生源越充足,学校的经费就越充裕。这样一种循环导致高校普遍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校地位,很多都向着科研型院校奋进,抓教师的科研能力甚至胜过了抓教学水平。当然,我们不否认科研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无论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终归还是要以培养人才为第一目标,不能为了学术研究而牺牲人的成长。萨默尔斯在《大学的使命》一文中认为哈佛大学最重要的是教学而不是研究。所以,地方高校的定位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办出特色,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呼吁:“我们的高等院校,一定要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把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工作放到第一步。”她认为,离开这一点,去追求学术论文的多寡是不切实际的。

3.公众认识的因素。我国高校扩招所导致的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以及公众盲目追求名牌大学等,也导致了高校普遍盲目升格。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一类的高等院校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共同竞争少有的工作岗位,导致普通院校的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处于劣势。因此,能上本科院校就不上专科院校,能上专科院校就不上职业院校,宁愿上普通本科院校学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专业,也不上职业学校习得一技之长。再有,公众普遍认为进入了名牌大学即使专业不好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过于关注面子问题。

以上三方面是影响高等院校正确定位的主要原因,高等院校的正确定位不但影响其对人才的培养,而且也直接影响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高等院校的任务是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而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高等院校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二、地方高等院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高等学校作为孕育知识经济的“孵化器”和产生知识生产力“电流”的“发电机”,其基本功能就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各类人才。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高等学校接受过创新教育培养与训练的学生,在接受需要创新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其成功率要比其他学生高出3倍。大力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既是知识经济本质特点决定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体现。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特点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成为知识与技术创新工程的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还应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库。此外,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也是我国提高经济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无论当前还是今后,必须把推进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中心工作,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知识时代的各种挑战。同时,更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论是对于地方高校人才的能力发挥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能够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人尽其才、各显其能,而不至于出现目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窘境,也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达到共赢。

第二,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经济的发展不但要求有人才的支持,还需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正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士,他们对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理论研究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所以,地方高等院校不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同时还提供了技术帮助。例如,美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就是高新技术知识创新的结果,得益于人力资本的质量,其背后都包含着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创造的奇迹。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沿线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支撑的高科技园区,而加州硅谷又是由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支撑的高科技园区。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些大学的技术支持,就没有美国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也就没有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高科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高校高科技企业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发展,出现了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高科技产业,日益显现出高校对社会的贡献。

第三,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经济是全部人类社会现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他社会现象包括高等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水平是提高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经济的发展或迟或早地要带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由经济所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因而,高等教育要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反过来,高等教育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从而体现其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高校培养的人才可以较快地掌握生产技术,从而能较快地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所培养的管理人才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的水平,从而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高校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还有力地推动科技的发展,并促进科学技术尽快地在生产中运用,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社会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高等教育的系统教育可以引起社会观念和伦理道德的变化,并可以引起个人经济行为的改善,使人更合理地从事生产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地方高等院校理性定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人才的支持,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的塑造,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高等院校应给予考虑的问题,而关注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对高校自身有一个准确的理性定位,这是保障人才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地方高等院校的定位问题不但关系高校的自身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地方高等院校的定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可盲目求高、求大。例如,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之一的东北师范大学就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高校在定位时首先应该考虑其人才培养服务的地域范围,其次应该考虑其人才培养的类型,即理论科研型还是实践应用型。

地方高等院校应以培养为地方发展服务为目标的人才模式为主,主要面向中小型城市和农村地区。在人才相对稀缺的中小型城市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地方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相对而言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这样就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缺少人才的支持而更加落后。但是,很多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实现充分就业,有许多学生是重新学习技能知识以适应其工作要求,造成了一定的教育浪费。若地方高校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既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适合的人力资源,同时也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比较适合的岗位,这样也避免了教育浪费的状况,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因此,地方高校的定位应该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宗旨,而不必一味地盲目攀升。社会的发展要有高技术的科研人员,但同时还需要高技术的技术人员,而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忽略了后者,这也是导致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充分就业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应抓住这样一个发展的历史机遇,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更应该审时度势,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所在。地方高等院校在定位方面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而不应该求同。地方高校的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规格也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体现地方高校存在的价值。地方高校理性、科学、多样化的定位,将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必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梁经锐,李业.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