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案例范文1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所给的定义是:即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卡明斯(Cummins,1997)也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描述:“双语教学一词通常是指在学生教育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体语。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方式,也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评价等内容。双语教学模式可分为:
沉浸式、维持型、过度型、多维互动型及双语互动模式。在实践中考虑到不同院校师资状况硬件设施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半外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二是混合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教师运用英文和中文交错讲授;三是全外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根据黄淮学院国际学院对外合作项目下的专科学生英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大二时开设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因此时学生基本上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可采用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讲课时,教师应尽量突出英文名词术语和重要理论,注意现实性和由浅人深,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我国的案例教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领域,早已开始提倡并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
双语教学的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从小学就开展了英语的学习,对于经过了小学到大学二年级的数年的英语学习,以及全社会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都使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英语的学习的重要性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但如此,微观经济学课程还有大量的案例资源,通过案例的讲授能够使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又能够将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枯燥内容以实例的形式予以整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鉴于以上的分析,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实践结合是可行的。
三、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
洌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经济理论、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解释理论。对于说明型案例,一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外专门花时间研究。将此类案例运用在课堂中,可采用两种基本方法:陈叙式,教师先告诉学生基本原理,然后用简单英语讲解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原理;启发式,教师先把案例以及与原理有关的问题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请若干学生用英文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在学生的相互补充和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从问题的答案中发现和掌握经济基本原理。
.评析案例法。评析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让学生了解发现与处理问题的全过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讨论案例法。讨论案例法是指对某一主要章节进行全面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
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外进行认真的准备,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有足够丰富或精彩思想参与交流。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四、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制定严密的案例教学计划。案例教学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教学,可控性较差,消耗时间较长,如果没有周全的教学计划作为指导,很容易使教学偏离学习主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采用英语进行案例教学,问题会更加突出。教师应针对外语教学的特点在课前制定一个详细、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确定学生的讨论时间、制定详细的案例讨论组织步骤、充分估计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合理安排案例讨论的地点及人数等。
微观经济案例范文2
[关键词] 燃油税 社会福利 税收效率 微观分析
一、引言
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短期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而税收是包含在消费者最终商品消费价格中的,而税收的负担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日前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适时开征燃油税”。将开征燃油税提高到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样的战略高度,结合中国市场实际,构造微观经济学案例来考察燃油税征收对市场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燃油税开征短期福利影响的微观经济分析
燃油税在国外一般称为汽车燃油税、燃油消费税和汽油税等。从税收种类看,它属于消费税中的一种类别,是使用费性质的消费税。面我们用微观经济基本原理来具体考察一下市场征收燃油税所发生的情况,先假设是在生产环节征税,这样燃油供给量将取决于供给价格,即生产者在支付税收后实际得到的价格,而需求量取决于需求价格,即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生产者所得到的价格就是需求者支付的价格与税额之差。
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如下:D(PD)=S(PS) PS=PD-t
把第二式代入第一式,我们得到均衡条件: D(PD)=S(PD-t)
另外,我们还可以交换上述第二个等式,得到PD=PS+t,再把此式代入第一式得到
D(PS+t)=S(PS)
现在假设由生产环节征税改为销售环节征税。我们可得: PD-t=PS
这表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减去税额等于生产者所得价格。把此式代入需求与供给条件相等的式子,可得:D(PD)=S(PD-t)
可以看到这一结果和上述由生产者付税的情形下的结果相同。在考察究竟是在消费环节还是生产环节征燃油税对市场均衡价格影响时,由谁来支付税收对均衡影响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有人付税就行了。这个结论好像和目前的争论不同,但确实没有什么奇怪。如果燃油税出台,税收已被包括在公布的价格中。不过如果把价格改为税前价格,燃油税将作为附加费用有消费者支付,燃油需求量是否会改变?结果是不管采用哪种征税方法,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价格将是一样的。这样消费者会意识到,他们购买商品所花费的净费用与用哪种方法征税无关的。
燃油税的定性影响是燃油销售数量短期内必然下降,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必然上升,生产者得到的价格必然下跌。然而税负究竟是任何分摊的呢?如果需求相对无弹性,供给相对有弹性,税收负担将主要归于消费者。若情形正好相反,需求相对有弹性,供给相对无弹性,税收负担主要归于生产者。我们可以用下面转嫁公式来计算生产者和消费者负担的税收。
转嫁因子=ES/(ES-ED)
其中ES表示需求弹性系数,ED表示供给弹性系数,上式表明以高价形式转嫁到消费者的税收份额。就中国目前的原油市场,石油紧俏,价格不断攀升,而广大消费者对燃油依赖性大,从短期来燃油税绝大多数由消费者负担。并且考虑目前油价偏高的情况,开征燃油税可能会影响到销售额,对石化企业和税收造成一定影响,归结起来费改税之后,燃油市场近期的第一反应将会是销量一定幅度的下挫。
三、燃油税开征的中、长期福利分析
短期看来,燃油税确实会加重消费者负担,抬高油价,福利受损。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出台燃油税主要就是为了控制能源消费,用税收政策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国家能源安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以控制,石油等资源越来越依靠进口,那么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将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从中期来看,当前影响国人购车的障碍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是养车成本问题。此次费改税将直接大幅度地降低家庭的养车成本,将极大地刺激私人购车的欲望。费改税的优势将逐步显示出来,出现国家、石化企业、汽车产业和消费者多赢的格局。
从长期来看由于新的税费政策,必然会导致汽车制造业发生一场以节油为特征的经济车型的革命。节能车的大量开发,将直接促进汽车市场的迅速发育。生物柴油、燃料电池等一大批新技术产品开始涌现,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替代能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大大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节约不可再生能源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的必然之路,而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
四、 主要结论
燃油税在我国提出并通过立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由于燃油税涉及面广、争议多,所以至今迟迟不能付诸实施。本文构造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回答燃油税征收对社会短期、中长期的福利影响,短期燃油市场萎缩,价格走高,需求减少,估计一般不会超过一年;中期燃油市场的绝对需求将会逐渐提高,这种势态将持续几年;长期来看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在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将会得到长足发展,从而相对减少市场对燃油的依赖程度。大约十年左右,燃油可能要让出市场的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
[1]周伍阳杨招军:纳税评估理论溯源及其现状分析.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微观经济案例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科技档案管理
档案,无论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数据,来往单位个人资料,还是事业单位人事资料等,都是事业单位中客观存在的资料,这些资料在事业单位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提供依据。所以事业单位中这些档案需要妥善的保管,尤其是一些重要部门的客户资料,国家都有规定保管的最低年限。而如何做到科技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能否处理好此问题的关键。所谓科技档案管理,是指对科学技术档案实体进行管理和信息开发利用的一项专门工作。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项内容。
虽然档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采取科技档案管理方法,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事业单位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的因素如业绩增长情况、客户储备量、订单多少等等,很容易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只看重这些因素,而像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之类,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因素往往被事业单位忽视。这就导致从根本上无法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更无法运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没有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有些虽然工作中提及档案管理工作,但是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杂乱无章,时有缺失,尤其是需要查阅档案时无从下手,更不用说利用现有的档案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效益了。
第三,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或人员专业性不高。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或者有管理档案的人员,但是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对如何管理档案不甚了解。也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科技档案管理。
二、针对以上问题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改进: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首先事业单位要明白,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而逐日增多的档案并不是鸡肋,管理适当它们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领导的足够重视,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无论什么性质的事业单位都应该把档案管理工作重视起来。
其次,运用科技档案管理技术就要有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何收集整理档案,如何鉴定保管档案,如何检索查阅档案,都需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譬如档案的保管,需要把档案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并进行统一的编号,包括档案柜,档案室的编号,要做到每查阅一个内容都能在相应的档案室、档案柜的第几本档案里快速找到。当然,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要想快速查阅档案,还需要把装订好并编号的档案输入到计算机内,比如,建立Excel表格,把每个客户资料或者人员资料、生产设备、来往单位等资料建立数据库,这样,无论查阅如何细枝末节的内容都可以快速的锁定其所在的位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我们以一些事业单位的客户资料为例:可以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然后制定Excel表格,按时间顺序排序,客户名称、客户业务类型,客户业务往来中提供了哪些资料,如身份证明文件、订单信息、数量、种类,等等,并记录装订成册后的编号以及放置的档案柜编号等。做成表格后,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客户的需求,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数据预测客户的行为等,如果需要查阅客户什么时间有什么业务往来,数目种类等信息时,只需要在建立好的数据库中查询即可,需要原件,也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记录快速的在相应的档案柜找到。
当然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借阅机制,如何借阅,如何归还,哪些岗位的人能看哪些权限的档案,这样做的好处是,利于保管档案不造成遗失,并且对于事业单位资料的保密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需要专门的档案存档保管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的严格实施就会大打折扣,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时会出现遗漏、在保管时会出现混乱、在借阅时会出现遗失等等问题。而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比如档案的收集方式,如何收集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档案的装订成册如何有序、规范、整齐、不破损等,科技档案管理需要的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当然可以对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后期培训使其达到专业水平。只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管理档案, 才能更有效的运行此机制。
最后,虽然本文探讨了部分档案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但是无法全部概括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其他的档案管理问题应该与科技档案管理体系想比对,纠正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档案管理越来越规范化,进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档案的管理工作,只有运用科技档案管理技术,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制定系统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让档案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素英.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湖北档案,2013,4 :18-21
[2] 周兴芳.中小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J].中小事业单位管理与科技,2010,7:25-32
微观经济案例范文4
[关键词]档案管理;机关事业单位;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20
[中图分类号]G270.7;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随着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关事业单位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现代社会很多管理工作都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以手工登记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所取代。档案管理是任何一个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更是单位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石。因此,以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没有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档案文书内容不够完善等。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完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摆在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档案管理经验,分析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1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往往采用的是纸张、照片或者录像的形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管理不方便,不利于长期保管等。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各种文书、文件通常是数以万计,如果仅仅以手工登记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势必会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更加繁重。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可大大改善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不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很多管理工作,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传统纸质档案,无论是在搬运或者保管上都存在着很多不足,而且在查阅时也极为不便。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利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档案管理信息化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档案,很多文书的保管或者查询、共享,都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无误。大大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1.3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档案保存的稳定性
传统的纸质档案,在保存上,容易受到保存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导致很多极有价值的档案遭到损坏。而电子档案就不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于纸质档案来讲,电子档案具有保存方便,保存寿命长的特点。通过电子载体的方式保存,不仅可提高档案保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节省大量空间,提高了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
2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策略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讲,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就已经是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创新。那么,在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背景下,管理工作者如何不断创新,来完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呢?
2.1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单位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首先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在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中,某些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者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者甚至不懂得使用电脑,不懂得计算机操作。因此,现代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取得进步,就要依赖高素质的人才,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机关事业单位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就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讲,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薄弱的,有些单位甚至出现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在于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单位主管领导不重视,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等原因。因此,要完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规范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薄弱的问题。
2.3 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是软件,而信息化系统则是硬件。因此,要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首先需要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只有信息化系统水平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环节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系统的运行不出现问题,才能保证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任何一个机关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首先需要提高硬件设施的水平。
3 结 语
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便利,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促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长足进步。笔者结合自身管理经验,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优势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案例范文5
【中图分类号】R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00-01
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 1]。住院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的支配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常常会突然发生攻击行为,给病房的安全及管理带来很大因难和威胁,甚至会危及自身及其他人员的生命。精神科攻击行为不仅发生在男病人,也会发生在女病人,研究发现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女性占23.1%[ 2]。因此,做好女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安全观察及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对女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观察及安全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各类女精神病患者3300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800 例,情感性精神病 270 例,癫痫性精神障碍 190 例,精神发育迟滞 30 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例。
1.2 常见的攻击方式有:徒手攻击,言语攻击,日常生活用品及危险物品攻击。
1.3 发生的攻击行为有308起:粗言谩骂、抓对方头发、啐口水、掐人等250起,拳打脚踢伤人35起,泼水、摔盆碗15起,咬人4起,卡勒颈部 2起,自伤2起。
2 观察方法
2.1 认真、详细的做好入院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思想动态。患者入院时,护士要向家属详细了解患者在家中的表现,体格检查到位,认真阅读病历,便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评估精神病人的精神状态及精神症状,病人是否处于意识障碍、躁狂状态和是否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尤其是那些让患者感到有威胁的症状,如感觉思想被控制、行为被监视等,会增加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性。评估是否有暴力行为史:过去尤其是最近曾经有过攻击行为者,可能再次发生暴力行为。
2.2 针对不同的患者要做好不同的观察工作:如对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患者,要求未得到满足以及药物的严重副作用也会使患者产生攻击行为;有违拗症状的患者容易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及身边的生活琐事产生反抗和敌对,从而发生攻击行为;部分患者觉得家属或亲友嫌弃自己,从而对她们产生敌对态度,甚至攻击行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中,躁狂症患者在急性躁狂状态下可发生严重的暴力行为,此时患者的激惹性增高,如果要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意见被否定、活动受到限制与约束,甚至护理人员要求服药等常规工作均可引起其暴怒,甚至引起其伤人毁物。因此仔细的观察和评估可能与攻击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及患者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3 安全护理
3.1 避免诱发因素: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本身缺乏自知力,多数不承认有病,被骗或强制住院,以及对医院环境陌生,作息制度不适应,饮食不习惯,进出不自由,有被监禁的感觉,因此产生紧张恐惧被害情绪而出现攻击行为[ 3]。另外,工作人员也可能由于工作态度和自身行为对患者的影响,而促使暴力行为的发生。
3.2 注意接触交流的技巧:精神科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早期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化解危机状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护士语言也影响入住精神科病房病人的舒适度[ 4],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可以降低患者的激动程度,激动的患者经常大声叫喊或咒骂,若护理人员也用同样的方式与患者接触或对骂,会让患者视为挑战而使其情绪升级,情况恶化。护理人员应该用简短的语句与患者交谈,并避免不恰当的笑。此外,接触病人时,如喂饭或洗澡时要立于病人的侧面,不要背对病人或站于病人的前面。
3.3 落实安全制度,加强病房的环境管理。 安全是精神科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安全管理是病房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与整洁,病房内避免如刀剪、绳索、玻璃制品等危险物品的带入,用后的碗筷等及时收集,扫把、拖把等用及时收回污物室。另外,工作人员值班时要坚守岗位,加强巡视,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不能在病房中躺、仰、卧、睡等,以免受到病人的攻击。
3.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常组织病人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比赛活动,组织病人读报、打牌、下棋、看电视等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活跃病人的情绪,可以分散病人对病态症状的注意力,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3.5 攻击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3.5.1 控制局面:若患者发生暴力行为而对其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时应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局面,以确保患者或他人的安全。此时首先应呼叫其它工作人员一起集体行动,不能一人单独与病人接触,同时为了保护其他患者因为这些精神科的紧急情况而受到打击,安排一组人员设法疏散其他患者并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以平静、平和的声音和语气去安慰这些患者,另一组人员则应以坚定、冷静的语气向患者耐心表达对其安全及行为的关心,以致使患者减轻其愤怒情绪,自行停止暴力行为。如果语言制止无效,则应乘其不备之至快速的控制患者。
3.5.2 隔离与约束:当非限制性措施不能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时,可采取隔离与约束措施,但此措施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可能会被病人投诉。将患者与他人分开,隔离于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以保护患者和整个病房的安全,隔离期间要注意患者的言语行为的变化,注意其安全并保障患者的饮水及排泄需求。在约束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工作人员,接触患者身体要果断迅速,多人行动要协调,约束期间应注意约束部位的松紧度、血液循环情况及约束部位皮肤的完整性,约束期间应保障患者的饮水及排泄需求,定时松解保护带协助其翻身并做好交接班。隔离与约束不是惩罚患者,而是为了保护患者,使其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帮助患者重建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并减少对整个病房治疗体系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王小平.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1):23~27
[2] 张雪艳,谢雪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山东精神医学,2002,15(1):50
[3] 武艳红,郭志芳,樊献丽.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3,17(7):848~849
微观经济案例范文6
[关键词]节拍化生产线 工位 精益安全
中图分类号:TM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32-01
0 前言
工位是指产品在生产线上流动时,员工在一个节拍内完成规定作业内容,产品相对停留的区域位置。在工位建立的基础上,将安全技术、管理标准、作业规范通过各类目视化文件落实到工位,同时,明确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管理职责、管控范围、管控流程,实现现场安全管理常态化。
1 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本质安全度
1.1优化工艺流程。运用精益工具对生产线进行全面的工艺梳理、分析,制定优化的工艺线路,合理调整工艺布局,并以降低中间在制量为目标,建立定时、定点、定容、定量的配送机制,减少现场物料的储备和积压,保持现场物流畅通,提高物料周转率,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1.2合理划分工位,保持作业固定。作业人员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固定的作业,其所接触的危险源基本固定,有利于员工熟悉和掌握,在发生变化时,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处置;同时,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组织监控,提高异常(隐患)处置速度,使各级组织掌握安全动态,实现常态化管理。
1.3提升本质安全化。通过替代法、降低固有危险法、被动防护法等,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联锁法、自动控制法、保险法等,使得设备能自动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密闭法、隔离法、避让法等,防止物不安全状态和人不安全行为的交叉;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配置,使系统处于最安全状态。
2 识别工位危险源,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2.1风险评价。危险源的辨识应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等入手,针对工序人员的具体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能源资源的输入输出,分别辨识出危险源。
2.2危险源控制。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教育措施,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尽可能的去降低安全风险,从而有效对危险源实施控制和管理。
3 编制工位安全管理表单,实现动态管理
工位安全管理表单是精益安全管理在工位上落实的具体体现,可以在工位上设置工位安全定置图及防范要点、工位安全日历及隐患整改记录、工位安全点检表等目视化表单。
3.1安全定置图及防范要点表。以工位为基础单元,按照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时间顺序,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对应的安全风险和伤害类别,制定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将危险源在定置图相应位置标出,形成安全定置图;安全定置图与管控措施制成表格,形成工位安全管理标准――工位安全定置图与防范要点。
3.2工位安全点检表。将各专业部门管控项点分解至工位,安全点检项点对应《安全定置图与防范要点》中识别的危险源,确定各项点点检时间,按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划分,明确各级管理者点检频次,由工位、工区(班组)长、安全设备等相关管理人员、分管领导定期进行点检确认,落实了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理念。
3.3安全日历及隐患整改记录。根据安全隐患整改流程,绘制和设计安全日历,并如实记录每天的安全隐患和异常信息,方便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表单的运用,使工位安全管理标准在现场目视化,促进现场安全异常的快速解决,实现PDCA循环的过程管控,形成安全信息记录和收集的平台。
4 规范作业行为,提高员工安全素养
4.1规范作业动作规范。建立精益安全工位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交接班、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培训教育、互联互保、安全奖惩等管理要求;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和点检规范;制定危险源异常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分发至相关工位并组织培训和宣贯。
4.2完善安全异常(隐患)处置流程
通过完善安全异常(隐患)处置流程,能够使得从最贴近现场的工位所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分析和解决。安全异常处置流程重点是职责明确和反应迅速,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在第一时间经过判断、上报、制定措施、处置解决、验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置,从而彻底消除隐患。
定期对各类安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安全隐患、事故的分布情况,找出高频次项、重大安全隐患、事故等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从人、物、环、管等方面,制定整体改善计划,实现安全管理的提升。
4.3组织开展验收评价,建立评价改善机制
制定以工位为评价基础单元的评价和验收标准,细化安全措施在工位上的运用,定期组织安全、精益、工艺、设备、生产、人力等部门开展联合考评组,对现场执行情况和各级管理者管控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公布检查评价结果,实施奖励与考核,促进工位的安全管理提升。
4.4提高员工安全素养。提高员工安全素养,除了开展各种安全培训、教育外,主要做法就是要经常性地进行危险预知训练(KYT)。KYT活动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工位(班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是一种全员性的“自我管理”活动,目的是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
5 结束语
在实施工位制的精益安全管理时,科学合理的工位作业节拍、精益畅通的物流现场,是保障节拍化生产线实现有效流动的根本;通过精益安全工位建设,可以促进员工自主安全管理,有效完善隐患处置和预防机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本质安全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