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食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食调查报告

素食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利益诉求 现状分析

利益是一个历史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人类永恒发展的问题。“人类的全部社会劳动都莫不与利益和对利益的追逐有关,人们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也都莫不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1]对利益的研究总是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要研究人的利益问题,自然要讨论有关人的需要的理论。H.A.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论”,可以归纳为两大层次,一个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另一个是生长性和发展性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自我满足、真实、正义、完善等需要。将此理论观点联系到民办高校教师利益诉求的现状分析中,笔者认为,在民办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应基本满足专兼职教师的生存需要,提高他们的发展性需求,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进行制度设计。

民办高校教师作为我国民办高校最基层的社会群体,作为推动民办高校发展的动力,他们也有自己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方面利益需求,而当他们的合理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使自己的利益愿望和利益要求得以表达,这也就是所谓的民办高校教师利益诉求。

“以人文本”的内涵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把“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到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中,就是“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关注教师的利益诉求,调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激情,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潜能和实现教师的个人和社会价值。在民办高校中,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专兼职教师的诉求,采取务实的管理措施,完善专兼职教师的福利待遇,为专兼职教师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为他们创造雄厚的物质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尊重他们的的工作成就,认可他们的工作价值,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民办专兼职教师的人性关怀,使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教学科研激情和热情,增加他们的归宿感和满意度,在不断地满足中得到发展,这样他们也会真心实意地而不是阳奉阴违地应付日常教学工作,也就会殚精竭虑地而不是偷懒倦怠地敷衍学校科研发展工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系承担江西科技学院校级课题“民办高校教师利益诉求研究”而取得的成果。

为了解和把握民办高校教师利益诉求现状与问题,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江西科技学院的专兼职教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80效率为 90%,调查运用了数据归纳分析方法,使用Excel进行统计归纳分析。

(一)调查对象结构

本次受调查对象结构构成如下:(1)性别结构:男性占 52%,女性占48%;(2)年龄结构:20-30岁占51%,31-45岁占 39%,46-60岁占10%;(3)婚姻状况:已婚占68.5%,未婚占31.5%;(4)职称结构:助教占31.6%,讲师占67.4%,副教授占1%;(5)学历结构:本科占20.6%,硕士研究生占78.4%,博士研究生占1%;(6)年收入结构:30000以下占6.7%,30001-40000占36.8%,40001-50000占52.2%,50001-80000占3.3%,80001以上占1%。

(二)高校教师目前利益诉求的现状

课题组从收入满意度、晋升难易度、福利保障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压力、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归属感认同度、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方面调查高校青年教师的利益诉求现状。不同年龄、性别、职称的民办高校教师的利益诉求现状不同。

1.性别与利益诉求。学校利益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院系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学生利益的关注度较低。女性教师最关注学生利益,男性教师更关注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

2.年龄与利益需求。青年民办高校教师最关注于学校利益,同时自身利益的关注度位居第二,而中老年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利益的关注度较低,自身利益的关注度占的最高。

3.职称与利益诉求。对于助教和讲师而言,教师职业发展利益排在第一位,这也与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升迁有关;而对于副教授和教授而言,家人的利益就相对重要些,这与教师的生活重心转移有关。

(三)高校教师利益诉求数据分析

1.学校利益。最关注校内管理的占30.3%,学术氛围占22.5%,科研管理制度占16.8%,教学水平占12.4%,尊师重教氛围占18.0%。由以上数据可知,整体来看,校内管理是大家最重视的。

2.个人利益。最关注学校福利待遇的占51.7%,职称评聘占11.2%,人文环境占14.6%,工作环境占5.6%,师生关系占 16.9%。

3.家庭利益。关注父母赡养压力的占6.7%,关注配偶前途的占6.7%,关注子女入学的占27.0%。

二、结论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涉及氛围较广泛,各类型的教师人数所占比例较均匀,所以这次调查数据和结果较有代表性。由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民办高校教师的利益诉求现状需引起重视,满意程度为一般;(2)福利待遇及校内管理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利益诉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绝大部分教师把福利待遇放在首位。(3)不同性别、年龄段、职称的专兼职教师的利益诉求状况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分别改善他们的现状。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l].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11.

参考文献:

[1]马晓娜. 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制度的视角[J].化工高等教育, 2010(1) : 1-4.

[2]曾五一,黄炳艺.调查问卷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11):11-15.

素食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媒介素养;免费师范生;研究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发展迅猛,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日趋多样化,计算机、手机以及多种移动终端等新媒介成为大学师生获取媒介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和接班人,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如何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寓教于大学课堂内外,设计出适合免费师范生学习和运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样本

调查样本为陕西师范大学的2009-2011级免费师范生。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调查问卷于2012年5月起开始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29份,问卷回收率94%,问卷有效率为91.28%。其中男生占29.4%,女生占70.6%。本次问卷调查覆盖了陕西师范大学所有师范类年级及专业,且男女比例与现实情况相符,所以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

访谈从中选取了涵盖汉语言文学、教育技术、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化学、历史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8个专业、3个年级、25人进行个案访谈;专家访谈有3人,1名管理学生工作的学工组辅导员,2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相关教授。

三、调查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关于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自制半结构式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以单选和多选题为主,另加一道主观题,了解免费师范生对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看法。

问卷分为四个部分:

1、基本信息调查,共7题;

2、媒介接触情况,共15题;

3、选择、解读、利用、判断媒介情况,共22题;

4、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认知情况,共16题。

(二)访谈法

在结束问卷调查法之后,访谈法用作对问卷调查法的补充,以澄清问卷中模糊的问题,对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1、免费师范生个案寻访:通过与免费师范生面对面的直接调查,获得更加生动、直接、具体的信息。以便深入研究分析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

2、相关专家教授专访:与之共同探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以及如何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相关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媒介对免费师范生学习与生活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为网络媒介是免费师范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通过对网络媒介的使用目的调查发现,网络媒介已经深刻的影响着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多以娱乐为主。在“使用电脑上网必做的事项(可多选)”的调查中,选择“使用QQ、飞信聊天交流”的占67.4%,选择“浏览当天新闻”的占30.3%,选择“查阅学习资料”的占58.5%,选择“使用微博、博客、QQ空间记录心情”的占32.2%,选择“看电视剧、看电影”的占37.1%,选择“玩魔兽等网络游戏”的占7.7%,选择“查收邮件”的占43.8%,选择“使用淘宝、当当等网站购买东西”占22.4%,选择“无目的打发时间”的占13.5%。

第二,免费师范生接触媒介的现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媒介接触情况以电脑为主、每天接触时间在1-2小时之间、对传统媒介接触较少。在平时的对媒介的接触情况中, 95.34%的同学喜欢电脑,91.14%的同学会手机,其次有77.16%的同学喜欢书籍。而对传统媒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使用率仅占52.91%、49.42%、59%。而在“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中,电脑以51%占有率成为免费师范生最常用的媒介,其次是手机,占36%,电视、书籍、报刊杂志占5%、3%、3%、2%。免费师范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正适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第三,免费师范生对媒介内容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在“是否能够运用媒介熟练地工作学习”问题中,选择“非常熟练”的占16.3%,选择“熟练,但还需要学习”的占57.8%,选择“不熟练”的占24.5%,选择“完全不会”的占1.4%。可见绝大多数师范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媒介来工作学习。在对媒介评估能力的调查中,对“你认为大众媒介对你的性格、价值观及待人处世方面的影响程度有多高?”问题的回答中,97.7%的同学选择了有影响。但影响程度有大有小。仅有2.3%的人认为大众媒介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由此表明,免费师范生对媒介的使用能力较强,在对媒介内容的认知方面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第四,媒介道德和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严重。

在问及“是否了解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时,有43%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48%的同学选择了“只听过,但不知其含义”。在对自我媒介素养的认知上,对自身媒介素养的缺失程度,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比较严重”的占54.1%,“不很严重”占30.3%,“不严重”占7.7%,“认为不缺失”占0.9%。可见,免费师范生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生疏,对自己的媒介素养不甚满意。可见媒介道德和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严重。

(二)访谈结果分析

1、免费师范生个案寻访。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详细了解到了以下几点信息:(1)在问及对盗版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看法时,所有的同学表示购买过或使用过盗版,并有40%的受访者表示对盗版持支持态度;36%的受访者表示对盗版产品不排斥;另有24%的受访者表示购买或使用盗版产品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还是有购买或使用经历。盗版产品的低廉价格是促使受访者选择购买或使用的主要因素。(2)关于是否参加过媒介制作,有83%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但参与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以制作PPT为主。其他形式的活动参与较少,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尝试参加诸如制作DV、参加摄影比赛、制作flas、制作网页等活动,但没有机会参与或者是自己没有掌握相关技能。

2、相关专家教授专访。通过此次对相关专家教授的专访,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最大障碍是系统知识的缺乏,这可能造成一种畸形的媒介素养。比如某些同学可能对于游戏知识非常丰富,对于媒体技术非常精通,但是对于如何写作,不擅长。(2)未来传媒的自媒体化、社交化、参与性质、可视化、平民化是发展趋势。大学生要利用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开放式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媒体知识对自己进行终身教育。

五、对比研究

在对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媒介素养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对非师范生以相同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以形成对比,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一)调查结果

1、媒介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有着相同的影响。通过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来说,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相似,无显著差异。

2、对于传统媒介而言,非师范生接触多于师范生。在看报纸和杂志的频率中,非师范生明显多于师范生,一周看一次以上的频率师范生的累积百分比为29.6%,而非师范生为40.1%,即非师范生接触到的传统媒介多于师范生。

3、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手机使用的目的存在明显差异。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中,免费师范生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占49.4%,浏览当日新闻占38.2%,而非师范生在使用百度、谷歌查询信息占56.7%,浏览当日新闻占43.9%,说明非师范生利用新媒体了解时事资料高于免费师范生。

(二)原因分析

1、由于选取的仅只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能够接触到相同的媒介,即拥有相同的媒介环境,因此媒介在同一学校内对师范和非师范生有着相同的影响,所以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形同的媒介环境想受到的影响相同。

2、在数据中发现“对于传统媒介而言,非师范生接触多于师范生”这与预期的“传统媒体接触情况相当”相悖,分析原因发现,在调查过程中,非师范生主要集中在理科,理科比文科约等于6:1(293:52),理科生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学素养,故喜欢读写报纸、书刊。

3、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对信息的检索和关注度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毕业后找工作,非师范生就更关注一些社会信息和相关的搜索引擎检索。

4、由于学校对相关的媒介素养类教育甚少,由此导致了非师范生和师范生在媒介素养德育和教育方面缺失严重。

六、调查总结

(一)免费师范生媒介素养现状总结

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关于媒介素养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免费师范生:

1、媒介接触的不良现状。从媒介接触的类型、时间和目的来看,免费师范生媒介接触的现状可归纳为:①媒介接触以网络媒介为主,且网络媒介接触时间较长。②对传统媒介的接触时间较少。③接触媒介的目的多以娱乐为主。

2、对媒介影响有较客观的评价,但对媒介内容缺乏客观评价。很大一部分同学认识到媒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未能科学地评价媒介信息。事实上媒介本身就具有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的功能。

3、对媒介素养相关内容认识模糊。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对“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模糊,甚至有同学闻所未闻。在对自身媒介素养缺失程度的评价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身媒介素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校素养教育实践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来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媒介素养:

1、在全校范围内增开媒介素养教育公选课程。开设适合非新闻专业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接收媒介素养教育。

2、建立有关媒体实验室。锻炼免费师范生媒介技能,使免费师范生掌握媒介使用技巧和媒介制作能力,并能够将媒介熟练地运用于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3、组织提高媒介素养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免费师范生参观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报社实习等,以深入了解媒介基本知识和媒介运作知识。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校方加强对官方微博、学校论坛和学校公共主页等的建设,创建健康文明的舆论环境。

5、推广媒介素养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平台。依托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校园媒介和学校社团的力量,如校园广播站、学校电视台、相关学生社团等举办校园微电影、多媒体讲课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1] 吴鹏泽,杜世友.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2).

[2] 王国燕.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今传媒,2012(01).

[3] 李霞,徐睿.国外媒介素养对我国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5).

[4] 宋娜.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特征与激发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1(09).

[5] 李志杰.关于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8(01).

素食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新生;素质调查;分析

本文系201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2004)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7日

为了配合高等职业院校校的办学、教学工作,达到学校、学生统一化,增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笔者对入学新生进行了素质调查。这次主要面向学校大一新生的调查,本调查有利于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个人兴趣爱好,及学生对学校、老师了解情况,更好的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这使学校学生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据可依。下面,经过对问卷的统计、整理、分类,做如下分析和举措:

一、大一新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入学时,学生被亲友团送到学校的居多数,自己到学校报到的很少,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第一次出远门,亲人不放心。入学后,对学校的感觉还可以,可见学校给同学们了比较满意的生活空间。迄今为止,对学校的制度比较了解,并能够遵守的占78%,对自己选择专业经亲戚朋友介绍的居多,了解并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占71%,对学校的学生工作比较了解的占72.8%,对学校食宿满意的学生居多。

从中学到大学,需要一定的过渡时期,为了能锻炼自我、张扬个性,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加入社团,如演讲与口才协会,爱心协会,文学社,英语协会等的占到63.4%。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占62.2%,多数学生对学校举行的讲座、球赛、电影等感兴趣,能参与到其中。希望学校在课余时间组织其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占57.58%。大多数学生的朋友人数维持在30个以上,少数极善于交际的学生的朋友人数可以达到45个以上,也可以看出学生们是善于交往、和睦相处的。

在大学校园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41.7%的学生认为不影响学习就行,认为太早,毕业后再说的占了30.7%。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与课余生活处理的不是很妥当,有的学生甚至考试作弊,面对这一问题,认为不公平,学校应该从重处罚的占27.5%。

综合而言,调查中最主要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转换不及时、奋斗目标不明确、就业压力比较大、自信心不足等。

二、形成原因分析

大一学生,每个人的适应能力都不一样,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占到半数以上,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地转变自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上课不注意听讲、记笔记,对自己的要求不严,上进心欠缺,还有的由于参与课外活动较多而影响到了学习等。

对于今后的个人奋斗目标、目的不是很明确。首先,现代的大学生可能认为上了大学,休息一下再说,但却失去了好多锻炼自我的机会;其次,随波逐流的也存在。因此,为自己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在大学里是必备的。就业压力大,对于专业前景不清晰,对于未来的目标渺茫,心理压力大。

当然,就大一新生而言,大多素质较高,有一定的能力。但问题也是存在的,我们应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办事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三、提出几点建议

(一)帮助减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减轻学生就业和升学的心理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对未来的社会竞争的心理压力者占一半以上。在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中,有40%以上的学生的回答是竞争激烈,有近50%的学生感到就业前途未卜,这个调查结果说明,我们的学生有两个方面还要加强: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要真正把就业指导纳入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要使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在校期间就真正得到提高,为走向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这不仅是育人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要求。为此,要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根据自身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及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大二和大三还要根据实际进行不断调整;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求职技巧和创业教育,并按照教育部要求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升学指导。鼓励同学们参加专升本,函授等考试,但从以人为本,对学生全面负责和终生负责看,应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创造一些条件。

(二)帮助学生减轻对自学和学习能力信心不足的心理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能力方面,有4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有4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自学能力。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就是为自己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而忧心忡忡,担心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针对于此,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具备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信心;其次,在我们教育教学中,要努力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信度;第三,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是有差别的,只要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不同的同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显然是不同的。所以不要迷信和拘泥十某一种学习方法,而应摸索自己最适应的方法,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心理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在班里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大家互帮互学,提高大家的学习能力。

(三)帮助学生减轻适应环境和提高社交能力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在环境适应方面,由于入学时间短,有40%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太适应;而在社交能力方面问题就更突出了,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社交能力,有了问题不愿意倾诉和发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希望找同学研究,可见朋友和知心的同学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很大,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新环境,提高交际的能力,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多从同学中得到一些温暖,减轻在这方面的心理压力。为此,及时安排新生入校教育,对新生进行,“如何上好第二课堂的教育”,及时扭转同学们对待大学生活的态度,以理性的思考为自己的大学制定奋斗目标,珍惜在大学里深造的机会,把握好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参加课余活动的同时,要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主次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参与活动。

总之,大学生应当具备自尊、自律、自立、自理、明理、诚信、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道德、勤劳、节约、文明科学的素养,培养自己飞扬个性、积极创新的思维。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勇于迎难而上,或者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取得帮助。作为老师要努力配合好学生,尽量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大学生活。从学校到系里,从各方面了解同学,使之发展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把理想与实践结合到一起,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学生工作本着“三个一切”的宗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锻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达到学校、老师、学生统一化、学生素质发展全面化、思想行动一体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堪宇.菏泽学院新生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报告[J].黑龙江科技信息(科教文化版),2010.8.

[2]林清华,单鹰.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研,2005.5.

素食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情意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杜威说:“所有其他的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正因为教育是人的一切事业中最个人化的、最切己的,它的力量的最后凭借和最终来源便在于个体的训练、品质和智慧,假如能拟定一种计划,使教育这个职业得到有力量、素质好、同情儿童以及对教学和学术问题有兴趣的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再有一点麻烦,也用不着再去解决其他的教育问题了。”由此,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关注当下教育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研究新时期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问题,成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的一个重要项目。

二、调查概况

2013年1一6月,我们对恭城瑶族自治县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现状进行文献检索,理出本次调查的项目,接着举行了小型座谈会,本项目组成员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园长、教师对涉及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筛选,共同确定、编制了调查问卷;第二阶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恭城瑶族自治县8所幼儿园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出教师问卷68份,回收58份,回收率为85.6%。

目前,教育界对“教师素质”的界定尚不统一:有的强调综合素质,如陆云认为教师素质应包括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和人格修养;有的突出某一方面,如舒尔曼强调学科知识,徐仲林推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伍兹和博格重视教师观念。尽管不同研究者对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的关注点不同,但是,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再依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我们发现,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支撑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根支柱。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它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

(1)幼儿教师对自己所处专业水平的判断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有11. 6%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新手水平,23. 4%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适应水平,42. 8%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胜任水平,20. 4%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熟练水平,0. 5%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专家水平,这一分布与幼儿园园长的判断基本相符。不过,不同初始学历、不同教龄和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教师和恭城瑶族自治县优秀幼儿园名师的自我判断切合度明显高于女教师和非优秀教师;教龄长的、职称高的教师高于教龄短、职称低的幼儿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从初始学历和现有学历情况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存在高判断现象,其平均分分别为2. 90和2. 89,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

(2)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程度不高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情感投入更应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素质,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情感的带动,更需要教师对他们予以情感的支持。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43. 8%的人选择幼儿教师职业是因为对孩子的喜欢和热爱,12. 7%的人是因为幼儿教师职业较为稳定和轻松,41. 5%的人认为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三种选择恰好反映了三种比较典型的教师心理。

(3)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意识不强

有37. 5%的教师表示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却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学;而有18. 8%的教师表示不需要继续学习,“幼儿园知识太简单”,有关幼儿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她已经驾轻就熟;有28. 6%的教师则表示没有多余的时间静下心来看书。经常参加校内教研活动的人数占总数的65.3 %,但教研的内容主要限于听课和评课,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的教师不多;9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加强科研,但只有极少数人主持编写或参加编写过教材,在学术期刊上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多数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学习的自我意识,这主要源于教师个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性认识,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个体知识管理的能力。

2.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L.S.舒尔曼认为,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专业行为。在探究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诸多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并无统一观点,但大都认为课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情境知识必不可少。其中,课程知识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具有的关于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把握。教育专业知识在本研究中主要包括教育观、课堂教学管理、儿童学习的特点、知识学习的一般原则与策略等。情境知识在本研究中是指教师能够驾驭幼儿、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等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辨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怎样的人、在什么环境教等与高效能教与学有关的问题,构成了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89. 9%的受测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五大领域的知识,为儿童释疑解惑、比较深入地把握各领域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等。但在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受测教师的平均答对率偏低,这说明大多数幼儿教师艺术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关于教育专业知识,我们共设计了6道教育理论知识题目,受测教师的平均答对率只有38.8%,答对半数以上题目的人数占17% 。大部分教师“能做”某一实务工作,但“能够做到”并不意味着教师能够清楚表述行动背后的理据,而这一点正是“专业教师”和“职业教师”最根本的区别所在。而对教育情境知识的掌握,也只有53.2%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不禁引起了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失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幼儿教育通常被定性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儿童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基,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儿童生活、儿童学习、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课程是以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不高甚至有偏差,又怎能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怎能促进儿童发展呢?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把课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情境知识融通起来,否则就会出现种种负面影响。

3.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教师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和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技能,尤其是教育问题诊断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等,引导儿童探究、发现的能力;观察、记录、测查和评价幼儿发展的技能;参与幼儿园管理和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等等。

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需的技能,这些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日常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以及幼儿在园的收获。因此,这些基本技能受到幼儿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数据显示,受测教师对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技能中的艺术表现能力关注程度不是很高。

对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学前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些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力,如艺术等方面的能力。熟练的艺术技能,可以使教师把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课程的艺术主张、艺术内容以及艺术形式完美地传达给儿童,进而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热爱,并能把儿童本能中的艺术潜质激发出来。部分教师之所以不关注艺术技能的发展,主要与幼儿教师个人天赋及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等有关,教师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落后的教师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倦怠情绪,加之小部分教师入园之前学前艺术技能是零起点,所以艺术技能需要针对个别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这也意味着幼儿园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

四、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

1.促进学前教师教育一体化

加强中职学校、大学和学前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针对现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建议教师教育机构采取措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尤其应加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教育现实的联系,并重视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针对个别教师艺术知识欠缺、艺术技能不高的状况,教师教育机构应个别辅导,保证内容上学用结合,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作用。

2.建构以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师教育体制

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是时代的要求,离不开学前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的支持,离不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制度,更离不开幼儿园和教师群体的支持。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园本培训的内涵,为幼儿教师架构知识、技能共享的网络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知识库”,供其储存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料以及个体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技能,促进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在尊重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教师创造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汇集各个教师的知识、技能、经验,经加工,并配以校外相关专题知识的链接,供教师检索,完成知识的积累与集成加工;将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运用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含有视频和文字交流的实时互动平台,提供实时的场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激活和流动,引导教师群体知识、技能共享,增加每一位教师与不同知识背景教师的接触,增强教师发现、感悟和转换知识、技能的意识与机会。

3.教师个人要注重自我教育,不断加强自身素养

理想的幼儿教师,其素质发展模式是内控的,强调幼儿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即幼儿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识、感受,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并努力在学前教育工作实践中追求专业发展。我们在提倡园本培训、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发展和幼儿教师群体发展重要性的同时,要主张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重视以幼儿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师教育。首先,教师要端正思想,扎根于学前教育事业,有自身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意识,即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激发,形成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当然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也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其次,教师要有不断自我反思的能力。良好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不断纠正自己头脑中错误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观、儿童观,形成良好的专业伦理和专业素质的过程。每位幼儿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整体素质,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补充新鲜营养,才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年,第2期。

[2]刘民欢《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

素食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职业素养现状;中等职业学校;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企业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现代企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成为企业录用员工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企业“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这对普遍存在的共同体,从中职生个体视角来看,这两种现象的同时存在均与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中职校要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此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查的企业卷,主要面向高邮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对录用8名以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随机调查。共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78人参与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对录用员工的基本要求和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评价等方面。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整体评价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整体印象 “很好”“较好”的比例达78.20%,岗位胜任评价“很快”“较快”的比例达73.08%。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与三年前相比较的整体质量情况,认为“明显提高”的占38.46%,认为“略有提高”的占35.90%。从这三项指标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职业素养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二)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基本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录用员工的基本要求中“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比例合计占前五位的是“综合能力”(97.43%)、“面试时的表现”(96.16%)、“专业背景”(89.75%)、“个性”(84..61%)、“学习成绩”(83.33%)。

(三)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评价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评价“很好”和“较好”比例合计占前五位的是“执行能力”(94.87%)、“理想信念与道德自律”(93.59%)、“自我调控的能力”(91.02%)、“与他人相处的能力”(89.75%)、“专业知识水平”(89.75%)。排列在后三位的是“外语水平”(53.84%)、“学习与创新开拓能力”(69.23%)、“组织与影响他人能力”(71.80%)。

(四)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基本评价

统计数据显示,就中职生就业稳定性而言,反映毕业生工作能满半年的企业近50%;能满1年的企业近1/3;能满2年的企业近1/5;能工作满3年的企业只有10%。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率较低,离职率较高,究其原因存在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多方因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高,与签订就业协议的情况基本一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内就业协议的占52.11%;签订1-2 年(含2年)就业协议的占30.28%;签订2-3年(含3年)就业协议的只有7.75%。

(五)用人单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离职原因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离开就业单位时,属于学生自身原因中占前三位的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46.05%)、“不满意待遇”(38.16%)、“不能适应岗位”(32.89%);属于企业自身原因中占前三位的是“随意加班,工作时间长”(39.73%)、“工资待遇不合理”(26.03%)、“员工没有发展空间”(23.29%)。

(六)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建议,希望职业学校更加“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的培养”(68.00%),“强化教学见习、实习,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64.00%),“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56.00%),“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48.00%),“加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1.33%),“加强个人道德和修养”(40.00%)等。

二、结论与启示

本次调查以高邮市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对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较广,调查数据真实,数据分析显示高邮市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中职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意义重大。从学生角度来看,学校应强调职业意识培养,这对于学生个人成长意义深刻,拥有良好职业意识的毕业生,往往有着正确的职业观、岗位观,能务实,有担当,从长远来看,更容易为企业创造持续的价值。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呼声很高,其重视程度甚至高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学校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应将职业态度培养放在职业素养培养的首位。事实上,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e极进取精神和创新开拓意识等成为企业判断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评价标准。从社会角度来看,中职校应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道德培养。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诚信公正、遵纪守法等均是反应职业道德标准的主要方面,也是良好社会公民的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素食调查报告范文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放开了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城市化发展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影响:(1)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2)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二)然而,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也给农村带来许多问题:(1)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2)弃耕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粮食进口率逐渐增高,使得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

因此,了解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冲击和影响对国家的稳定快速发展很有必要。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耕地90.4万亩。现辖10个乡镇、15个街办,671个行政村。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加快,西安发展重心南移,越来越多的村子由农转城,又由于各大高校和部分企业外迁,在长安区建起了大学城、工厂等,对当地村民影响很大。长安区可谓是受城市化发展影响的典型地区。

二、调查数据

通过走访调查长安区部分行政村,并根据人口和耕地等数据特征将其进行了如下分类:

(一)“空心村”。斗门镇张旺渠村五年前人口为2600人,六十岁以上老人290人,占总人口的11.2%,十岁以下儿童:400人,占总人口的15.4%.耕地面积约2700亩,2014年常住人口3100,六十岁以上老人有490人,占总人口的15.8%,十岁以下儿童500人,占总人口的16.1%,耕地面积:2200亩。

鸣犊镇师一村五年前常住人口 1285人,60岁以上 151人,占总人口的11.7%,10岁以下儿童 86人,占总人口的6.7%,耕地面积876.4亩。2014年常住人口 1301人,60岁以上 140人,占总人口的10.8%,10岁以下 81人,占总人口的6.2%,耕地面积872亩。

炮里乡上塬村总人口834人,耕地面积1110亩,60岁上76人,占总人口的7.2%,留守儿童23人,占总人口的2.8%.

(二)城镇化。郭杜街道杜回村地处西安南郊,毗邻长安区政府,位于大学城中心地段,周围有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个院校,2002年左右,因大学城的建设要求,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北村村民基本无耕地,南村村民有少量耕地,2014年因新的建设要求,南村耕地亦被征用,现基本无耕地,该村现有2591人,儿童475人,约占总人口的18%,老年464人,约占总人口的19%.

郭杜街道南新村五年前常住人口1215人,老人179,约占总人口的14.7%,留守儿童8人,占总人口的0.6%,无耕地面积。2014年常住人口1396人,六十岁以上老人221人,约占总人口的15.8%,留守儿童25人,占总人口的1.8%,无耕地面积。

王曲镇中甘村2014年全村600多人口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占全村人口的12.42%,留守儿童约占全村人口的5.4%,耕地面积约为2000亩左右。2014年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比之2013增加50人,留守儿童减少10人左右,耕地面积极大地减少,分别用于宅基地的建设和工厂的建设。

三、分析总结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一)对于“空心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多数人无法携带子女,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农村老人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儿童”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节严重缺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二)对于那些距离市区较近的村子,城镇化的趋势是必然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从而引起了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耕地的非农化,使耕地面积减少。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意味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而且意味着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也对土地的需求特别是对耕地的占用急剧膨胀,造成耕地数量的减少。

(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农村空巢老年化。随着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持续上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将从隐性转为显性。因此,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之一。

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