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范文1
建构主义观的本质是:强调事物的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之外而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基本点在于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个体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里上建构客体的意义。数学的建构主义学习可以比喻为:主体在心理上建构一个认识对象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除了有关新知识的部分信息来自与外部,多数信息来自于心里内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观念。这个内部“心里建筑物”的建构是内部心里上的思维创造过程。以这样的方式对新知识所建构的意义,植根于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这是外界力量所不能达到的。教师的传授实际是向学生的头脑里嵌入一个外部结构,这与通过内部创造而建立的心理结构完全不同。个体思维对认识对象所构造的新知识的意义,不仅是建构活动的结果,而且还是下一次新知识建构活动中思维创造的原料和工具。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目标,深层理解、学习的内部过程、学习的自我监控、学习的社会性、学习的物理情境,这正是每一位学习者必备的优秀品质。另外。这种学习方法是以人的适应与发展为根本目标,使学习者不断内化、创造,实现个人调谐与社会调谐的辩证统一。因此有必要对建构主义进行认真的研究,以发展我国的数学教育。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
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我们应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他们认为知识就是某观念;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教学是帮助他人发展或改变观念;而行为是人类的活动,其实质是观念的操作化。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或实例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往往容易忽略学习需要主体的建构,而是把教学最大限度地转移到记忆、复现、再认上去。例如,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取消了结论所产生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成反复再现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题海战术取消了方法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为重复某些规定的题型解法,等等。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学生被看成可以任意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可以任意地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
建构主义的数学价值观
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工业化的进程迫切需要培养出具有一定实用知识的专门人才。数学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数学知识的学习成为谋职、就业的必要准备。此外,数学所赋予人的力量并不完全在于知识的应用,而是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不断改进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家坚韧不拔的意志。数学的形式化原则、公理化、求简精神、模型构造、化归思想、精确的数量分析标准等,无不是人类思维中的精华。数学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为人类提供了最崇高的“善”。数学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形成完满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使受教育者成为既有健全的人格,又有生产技能,既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雅的审美情趣,又有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以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整合。
新教学理念倡导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适应个性发展;倡导积极主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而数学建构主义学习正是强调:(1)个人体验。数学的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数学的符号仅仅是其所代表的抽象意义的载体。因此数学的学习是对抽象意义的学习,主要是在大脑内部以思辨的方式进行。数学建构学习中,这种抽象意义的建构首先来自于个体的“个人经验”,其中既有语言编码又有非语言编码,既有语言表征又有情节表征和动作表征,得以实现对数学对象完整意义的建构。(2)智力参与。数学建构学习的本质是个体或群体的思维构造,因而学习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都参与进去,形成高水平的智力参与。由于数学建构学
习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构造,就表明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尽管是再发现再创造的性质,但是对学习者本人还是处于第一次发现发明的地位,因而主体一定要有高水平的智力参与,这个创造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3)自主活动。数学建构学习应该是自主活动,其一是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即“在做数学中学数学”,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其二在于建构学习是思维构造的过程,是高水平的智力参与的过程,并要产生出个人体验,因此,自主性和积极性必然是个体建构的命脉,没有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构造是不能完成的。
目前最有价值的工作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教学是否体现建构主义观点,应该如何体现建构主义思想,如何把建构主义的理论用于实际,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在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时,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与我国数学教育家积极倡导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来学习数学”内在本质是一致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教师能够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教学也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教室里除了自己以外,学生并未学懂数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学生经过了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范文2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质量;课堂氛围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全球传媒类唯一具有中国化的新兴专业,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可通过最几年不同高校争办次专业现象可见一斑。新兴传媒艺术专业不比其他老牌艺术专业(主指音乐、体育、美术)拥有那么深厚的专业办学历史、那么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普通话艺术语言表达为外在承载形式,教授给学生包括:1、进行播音或主持的基础创作能力;2、采编、制作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能力;3、出镜采访、写作能力等。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在整体教学规划实施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准备、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取得包括学校、学生、社会三方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下。如果学生无法真心喜欢上你的课,就会出现厌恶的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学生荒废了大学四年的打好青春,成为人生阴影。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需要构建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用以来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笔者这么多年在高校的任教经验认为,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从以下四方面条件:
一、构建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课堂良性互动的氛围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更是师生互动、智慧摩擦的有效释放之地。课堂上良性互动是形成较好课堂氛围的突破点,需要师生共同完成,也就是需要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作为传媒类学生,他们与天俱来的独特性格:开朗、大方、好动、任性、喜欢问问题、不喜欢循规蹈矩,这些对于作为此专业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懂得理解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等都需要我们去理解,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因为有了学生而存在的,试着用多角度参与他们的思维活动氛围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去其糟粕、去伪存真,带领他们看清事物本质,把他们的思绪引导到课堂上来,这就需要课堂上积极的良性互动;作为弟子(学生)来说,更需要尊重自己的老师为培养学生,在教书育人上所花费的良苦用心,应该静下心去体会作为老师的那份对学生的"爱",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状态,和老师一起达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共鸣"。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两方相互理解、尊重,不断交流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和真挚的师生之情。
在整个教学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老师与学生所在角度不同,身份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必然会出现意见不能统一与摩擦。在一般本科院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中这些意见不能统一与摩擦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1)学生进入学校的思想态度不端正,报以得过且过的态度。老师应该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注意学生的言行、时时关怀、因材施教。(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因为想要照顾整体,更想重点抓"苗子"培养,可能会出现学生误认为的老师"偏心"。对此情况,首先老师应该用平等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同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训练强度可适当做调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需求。但必须强调的是在做法上不能偏激。(3)由于如今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一般进校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个性较强、思维活跃度高,容易造成课堂上态度比较散漫,更易激发师生矛盾。当矛盾冲突出现时,老师应首先沉着面对,授课方式更应及时做出调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静下心听课,思路回到课堂之中,老师需要用极大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才能确保整体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
二、构建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创新专业教育教学理念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有了六十多个年头。但现今,此专业的现状是: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教育教学理念普遍存在过于陈旧的现状。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时代,更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成具有创新性、多素质综合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面对学科的发展、面对人才培养核心的转变,迫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而这种改革、创新的核心就是:需要师生间的密切配合,革新专业教育教学理念。
三、构建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作有效支撑
许多专家都认为,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就应是一全才,能触类旁通。这话不是夸大其词,而是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应该时时提醒自己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迈入新时代,特别是现在学生进入90后,个性张扬、一般不服输、有才的孩子越来越多。笔者发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尤为如此,这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挑战,你要站上这个专业的讲台,你必须做到:
第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进入高校等于进入一个虚拟战场,因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技能强于其他专业的学科,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经常进行总结、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因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促进学生对你的敬佩之情,同时才能加深互动交流。这样的经历会使教师具有事实创造性教学的兴趣,更容易在课堂上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以情感人,以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同时这样的经历也会有利于教师保持年轻心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能专注于专业的学习。
第二、作为教师,课堂为自己的主要阵地,你得站稳讲台,课前应做好相应的教学安排与设计,需要把每一堂课程都当做精品课来进行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就同学们感兴趣的某一重难点展开讨论,良性互动,掌控好整节课的节奏,只有这样的讨论才能有灵感的迸发、有了灵感就一定会有活跃的话题,而教师思维的活跃程度就在于他自身专业能力的体现。
四、构建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升华
课堂以为的实践活动是升华融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之外,在校大学生必经的一个过程就是--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关注他们,既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测也是增强师生之情的一个较好方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实习岗位,大多以在广电传媒行业内,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反馈回教师处时,这既是对教师的充分信任,同样也是对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补充。例如:真正上直播做节目与在校模拟演播室做节目的心态把握和前期准备要点是什么?如不是学生提及此问,教师也无法仅仅在课堂之上能讲清楚。也就对教师及时更新平时课程教案,不再只就一般化问题、理论上的问题进行单独教学,而是将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接受更多、更全、更实用的最新知识,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增强他们在业内的竞争力,树立自信。这个过程,也会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
五、结语
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范文3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然而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落到实处,以交际法为先锋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应有的期望效果(钟书能.2004),这说明外语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至今还不存在一种公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蓬勃兴起。学习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果并付诸实践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结构说。该学说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过程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在性质上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螺旋上升。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费时低效,曾被比喻为一壶烧不开的水。这一状况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原则(丁家永.1993;何克抗.1998;陈琦,张建伟.1998;丁帮平.2002;陈越.2002)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带来如下启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总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观念的更新为进行改革开辟道路并提供思想动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都很努力,但很多仍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必须改变。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效果也未必佳,这一观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已是共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学生要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般都已学习过6年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大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和语法规则都是中学英语中学习过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学生应当在学习中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以往学习过的,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当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创造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这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书籍、教师所发讲义、影音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arc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
3.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为学生开列的阅读书籍.为学生提供的英语学习网站等)。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支柱。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可以使学习者的五官得到充分的刺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应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比如有些学生希望上网学习.却不知道有哪些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有些学生面对浩瀚的英语学习材料却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这都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帮助。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短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班上课的情况下.提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之前自己必须首先学习这些先进的学习和教育技术。
4.把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作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建构主义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告诉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当前所学知识”这一概念是含糊的、笼统的。其中有些是教学目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有些则是教学目标只要求了解的内容。因此,应该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规则、基本阅读理解思路和基本口头及书面交际过程作为意义建构的对象。这里并不把一学期讲授了多少语言点,或讲完了多少篇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范文4
关键词:支架理论;初中英语;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英语能力的直接表现方式。为了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应用的意义
“支架”的实质是建筑行业在施工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支架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支架”是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是推动学习的外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对英语写作的练习,过分强调语法句法的学习,英语写作作为一般的课时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初中生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交流,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老师的帮助,无法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在英语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厌倦烦躁。而“支架”理论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导,创建学习小组,英语写作逐渐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死板的语句拼接,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到很多写作技巧,实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将“支架”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就要求老师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可以选择“我喜欢打篮球”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挑选经典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积累大量的素材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写作的信心,继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2.独立思考
“支架”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在“支架”理论应用初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解文章结构,在创设真实情境之后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简要的作文提纲,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简要的说明。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在简述思路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许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学会了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交流合作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人员的讨论和分析确定写作内容,根据不同的意见对作文整体进行调整,通过集体思考的方式,巩固写作思路,让学生对英语作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为小组人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代替老师起到“支架”作用,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加强自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继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建议,对英语作文提纲进行修改和补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培养英语语言环境,减少学生对于英语的恐惧感。
4.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作文初稿进行评价,修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在自己无法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换作文进入互评阶段,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文章。作文互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整个评价过程就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将一部分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同时老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阅,肯定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同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进行总结性的说明。
综上所述,“支架”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也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支架”理论教学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大量英语作文练习经验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之前就题目进行独立的思考,准确地把握作文主题,汉语式英译的现象也少了,真正实现了英语知识的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康慧.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01):26-27.
[2]樊玉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73-76.
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5011103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较强的处理谈判各个环节的实际业务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更加强调实际能力的训练、掌握和运用。由于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群体,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陈述+案例分析+习题作业”这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真实的谈判情境。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单纯的课堂灌输转变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开拓了新视野。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有以下的核心观点: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1];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第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起来,而对意义的建构,又要依赖于特定的情境[2]。第三,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他人替代[3]。第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台前退到幕后,从“演员”转为“导演”[4]。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调学习者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注重互动式教学的学习观;形成了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注重角色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景、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现代教育理论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教育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引发了全球的一场教育革命。这一理论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相关专业中,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结合本课程的实际,进行了如下的初步探索。
(一)理论教学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3]。这些知识在获得学生接受之前是没有任何权威,不能通过压服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只能通过依靠学生本身的建构来实现对知识的学习。
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是该课程的主干部分,其目的是要是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完备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讲述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技巧等,通过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谈判观念;通过基本程序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操作的基本框架;通过基本技巧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际商务谈判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是衡量谈判者水平的重要标志。理论可以单独讲解,也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或者模拟谈判前进行讲授。比如笔者在准备模拟谈判之前,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阶段等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理解,以便在模拟谈判过程中加以运用。这样,在有基本理论作指导下的模拟谈判更符合规范要求,学生也能灵活学习和“活学活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要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用于教学的案例既是谈判过程的再现,也是决策过程的再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谈判情景和决策过程,逐步建立起真实的谈判感知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谈判能力。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的,从而精选案例。只有对选择的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探讨国际商务谈判的规律,训练学生谈判的技巧,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在谈判中,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谈判技能,笔者选择了雅芳化妆品招商谈判的案例。其次,注重案例分析方法。分析案例,要充分体现案例的学习是实践
理论
实践的认识过程。要做到这点,对每一个案例,笔者都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准备。一是案例简介及背景知识,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案例;二是案例分析,找出双方的需求,明确谈判双方的目的,解决办法及过程。三是案例的启示。比如在雅芳化妆品招商的谈判中,要求学生实现分析双方背景、谈判背景、市场背景等。再次,学生分组抽取案例。学生被分为若干个组,每个组3-5人,并推选出组长,每组学生课前要认真准备,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助。课堂进行案例分析时,每组派一人上台主讲、一人辅讲,讲完后老师和其他学生提问,组内每个学生要主动回答问题。最后,老师点评。从学生的发言内容、团队合作、案例分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特别强调情境对建构的重要性,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情境教学是创设一种含有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受和探讨事件或问题的过程,从而自主理解知识、建构知识。情境教学包括情境模拟与模拟谈判。
情境模拟要求老师所选题目有趣、具有挑战性;让学生熟悉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典型句型及对话;了解情境所设计的背景知识、习俗等,在进行情境模拟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目的是什么、学生怎么做;另外,老师要转变角色,及时激励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笔者在情境教学时,创设了到机场接待外商的情景,考察学生如何认人、接人以及握手,如何交谈、做自我介绍,如何帮助外商取行李、在去宾馆的途中如何交谈等等。
模拟谈判一般以中小型企业为对象,选择实际存在的企业,有企业网站以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模拟谈判根据教学安排和谈判需要可设定单一内容谈判,或者多项内容谈判,如询价、报盘、订购、规格、价格磋商、付款方式、交货与装运、包装、保险、合同成交、索赔与理赔等。模拟谈判由团队共同完成,团队要做好谈判计划书,每项任务事前由团队协商分工落实,老师对团队成员给予指导和监督。模拟谈判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最好作正装,老师始终保持中立,只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谈判技巧给适当的引导。模拟谈判结束后,每个团队和个人要提交书面总结,老师根据团队和个人的表现做点评和总结。笔者创设了A公司与B公司关于建立生产与销售联盟的模拟谈判,学生就谈判双方的背景、谈判背景、市场背景以及谈判焦点等问题就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团队还配以精美的PPT背景资料。在模拟谈判过程中,我不对双方的优缺点做任何评价,要求学生倾听。模拟谈判结束后,再由各个团队组成的委员会对每个团队进行评价,最后我作点评。
除了情境模拟和模拟谈判外,情境教学还可以利用有关谈判的影像资料,如视频、DVD等,把课堂教学与实际谈判相结合。在观看影像资料前,老师要求学生注意谈判中的各种礼节礼仪;注意谈判者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语言、语气和语调;比较在不同国家谈判者的不同谈判方式、形体语言等;分析谈判技巧,引导学生仔细琢磨影像中谈判人员的言谈举止,及时向学生讲解不同国家经商的独特之处。这样弥补了谈判中的实战环节,避免不必要的误区和错误。
(四)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对现实商务谈判活动的精选和浓缩,情境教学中的情境也是对现实情境的简化,并且参与双方都是学生,这和真实的现实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要全面培养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念与技巧、手段与方法及其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训练商务谈判的技能,感悟谈判的真谛,提升谈判的水平,还要让学生参与谈判的实践。让全部学生参与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笔者在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教学中,把对国际商务谈判感兴趣或今后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学生集中起来,利用实习时间或者假期,老师找或学生自己联系公司,把学生按照每组3-5人分成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选择实战项目;每个项目内将任务分到个人。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组长负责团队及项目的管理,并直接向老师负责。实践结束后,每个小组提交书面报告,并用PPT或视频的形式汇报与答辩,老师根据团队对项目的策划、答辩以及效果给予评价和成绩。
三、实现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有思路才有出路。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领悟“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真谛。教师的职责不是“给予”,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其角色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真实”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开展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效。
(二)精选案例和创设情境
案例和情境的设计要遵循时效性、亲和性原则。用最新的案例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亲和性要求案例或情境来自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以为案例或情境就发生在身边,从而更加有兴趣了解和分析。案例或情境可以有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表达不同意见。教师的评论要站在公正立场,一般不进行是非评判,评论应该简短,最好以提问的方式,这样可使讨论继续进行下去。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参与机会,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基于情境的评价和基于过程的评价,评价标准要体现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和学生在这种情境下的表现。还要强调以经验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重视对建构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对结果的评价,比如着重考察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或情境中是否构建了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学生在案例或情境中实际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如何。
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中,对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效果较好。但其理论博大精深,要把该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以及其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评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11.
[2]温彭年,贾国英.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范文6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范式,当其发展到多媒体网络教学阶段时,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和技术主义,即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创造了条件,在改善学习的外部条件方面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一)网络化。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Internet的急剧发展。Internet实际上是遍布全球的网络的集合,体现在因特网身上的这种远程、宽带、广域通讯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肯定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变上,而且将引起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二)多媒体化。“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它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它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这包括:高保真度的声音、达到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甚至是活动影像,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化。
(三)更有利于创造意义建构的情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可以真正实现情景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能够为人的学习创设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个别化、分散化、社会化和家庭化,不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还拓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为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发展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现代教育技术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可将全身心情感和理智投入进去的教学及学习的外部情境。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构建新型教学环境的促进
多年以来,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这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教学环境设计这一方面。即仅仅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硬的一面,而缺乏软环境的应用。
就教学环境的设计而言,由于和硬设备有关的环境(如教室和实验室等)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难以选择,所以教学环境的设计一般是指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不少人对教学环境设计都存在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以为教学环境设计只是盖校舍建机房,而对教学模式的设计则从不考虑。事实上,从教学环境的设计要求来看,其重点应放在教学模式的设计,而不应把重点放在硬件设备的建构上。硬件设备是死的,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却是活的,重视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开发就可以在一定的硬设备条件下,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对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所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
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所能提供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不仅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一身二任,就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既是学生又是教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线被打破,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在你工作或学习感到疲劳时,可以从电影资料库中随时调出你所喜欢的任一部电影或从音乐资料库中调出你所喜爱的任一首交响乐来欣赏),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自由;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你所需要的老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最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的全民教育。
在这种教育网络环境下,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即可以开展集体讨论或辩论),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的,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完全为学生构造了一个随意学习的优良外部环境。
四、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培植了一片沃土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建构主义强大的技术支持
首先,从教育和技术的层面上简述一下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技术特征,这也是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从教育层面上看,教材的多媒化、资源的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理论也要跟上。建主义的兴盛,无疑对教育技术是一极大的推动。
(二)建构主义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完美结合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迅速走出理论家的象牙之塔,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锐利武器。建构主义恰恰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而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外部条件强有力的支撑对此可发挥到极致。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传统的课堂中,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时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为目的的信息资源,完成建构。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学习外部环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师生观被打破,师生间的关系已由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转变为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互学互助的关系,真正做到了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