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现代化 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了教学现代化的进程。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

多年来,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领导与教师的高度重视。设施的更新配套重在加强管理、挖掘其资源、发挥其功能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建中管、管中建,做到了“三健全”:

(一)健全管理制度:制度是执行的保障,是做好电教工作的前提。学校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及时上墙,督促自觉遵守。如:“管理员职责”、“电教网络管理制度”、“电教人员职责”、各专用室“管理制度”等。

(二)建立健全组织:一是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应用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由一名主任为领导的电教办公室;三是成立了班级管理小组。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主抓、电教办公室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网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设备的有效使用,保证了设备的及时更新配套等。

(三)规范健全台账:由于对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大,加之设备的不断增加和高使用率,使管好、用好、保证设备的有效使用责任重大。学校先后建立了设备进出记录、教师上机记录、学生学习使用情况记录、巡查督查记录等十多个台账,做到各教室台账与总务处、实训处台账相符,与档案室留存资料相符。这既保证了财产的有效管理,又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强化硬件建设,创设良好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学现代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在创建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上,学校首先形成了一个共识:谁能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好,谁就抓住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占领了教育的制高点,使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走在前列。

其次是做到了两个到位:一是理念到位。把实现校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作为学校大事来抓,树立“创建校园网络就是创建学校”的教育新理念。二是落实到位。首先,学校借创建省“四星学校”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为契机,在有限资金的预算中优先安排;其次,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创造条件争取社会资源。

目前学校已建成千兆为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以太结构校园网,建成100座电子阅览室1间、多媒体教室30个、计算机房20个、多媒体会议室2个、多媒体语音室2个、多媒体课堂录播室1个、校园网管中心1个,教师办公室已全部实现信息化,全校现有电脑1500多台。在抓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也重视软件建设,已有的教育软件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电子图书系统、VOD系统、教育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录播系统等。

三、合理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学校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将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积极全面地与课程内容结合,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近年来,学校绝大多数教师已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课堂教学。这些课件的制作为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的建设积累了素材。同时也为学校更好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实践证明,这样的整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住建网契机,加快队伍建设

如果将信息技术比喻为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则是发挥其效力的执杖者。学校要实现教学现代化,需要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在建网过程中坚持贯彻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遵循“边建设、边使用、边培训”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管理入手。电教办在每学期初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学期结束前,要求所有教师上交自己制作的课件,并请专家来校对课件进行评比。

二是从培训入手。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各种培训,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利用每月的业务学习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包括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播放系统、视频展示台、网络管理、课件制作)。

三是从实践入手。让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上机,在互帮互学中掌握操作常识,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竞赛等课外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了广大教师用好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学实效

首先,借助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开发研制了一批动画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识素材。针对学生的“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手段,组织学生开展信息科技作品竞赛与班级网页制作竞赛;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在“主题”教学思想指导下,开发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合作交互式教学软件。通过实践,学校先后总结出了“课堂演示助教型”“课内交互教学型”和“网上探索求知型”三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校园网是教育教学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大大方便了教师间的信息积累、传递及资源共享,实现了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环境形成,教师可以收集有助于课件设计的素材、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培训进修、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国内外名师专题课堂、同步作业、专家诊脉、疑难解答等版块应有尽有。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文2

一、现代信息技术引领远程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变革

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系统的最根本的资源,[4]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支撑,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信息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差异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差异。当前的择校热,重点学校之所以受到追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重点学校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由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时空分离,获取远程教育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远程教育学校争相建设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现象,学校纷纷投入大量经费来支持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传统的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具有独占性和单向传播性的特点,印刷教材、磁带、光盘只能在有限的地方供有限的学习者使用,这就造成了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不得不以学校为单位自行建设,以供自己的学员使用。且像磁带、光盘这样的教育信息资源需要配置多套以满足众多学习者同一时间学习的需要。而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则突破了传统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局限。在网络环境下,同一信息资源完全可以由多人同步在线使用而互不影响,网络的共享特性使得学校不再是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单独的建设主体。在Web2.0环境下,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用户对资源利用也不再是静态地获取,用户既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资源的建设者。

(一)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从各自为政到共建共享

以视听技术为代表的传统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使用者与资源之间是接触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就决定了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只有以学校为主体独立建设,学习者在本校内接触教育信息资源。这种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同一资源大量建设,不同学校重复建设,并且,只要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存在,校与校之间的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就必然存在,不同学校学习者获取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起点就不公平。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用者与资源之间的接触式的一一对应关系被打破,代之以非接触式的一对多的关系。只要网络通达、带宽足够,同一信息资源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用户均可同步在线使用。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理想状态下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完全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同一教育信息资源,从技术上实现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绝对公平。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是很难实现的,在可行性范围内,我们可以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区域内的共建共享以及区域间的互换。[5]在区域范围内,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主体,会同区域内远程教育机构,共建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库,辖区内所有学校共享该资源库内的教育信息资源;在区域之间,可以从谁投资谁受益和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出发,协商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互换条件或购买计费方式。相对于以学校为主体的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资源互换模式具有革命性变化:首先,资源建设效率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同一资源只需建设一份,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节约了成本;其次,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相对于学校各自为政,区域内整合力量组建的大型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数量倍增。整合各方面力量设计开发的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其质量也与学校自行建设的资源质量不可同日而语;再次,实现了远程教育信息资源获取的起点公平。区域内所有资源使用者共享同一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传统意义上无法实现的大范围内的公平,破解了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失衡难题,而区域间资源互换机制,也极大地缩小了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差距。

(二)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从静态获取到动态构建

传统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的特点,信息资源使用者只是单纯获取资源,资源建设者与资源使用者处于资源的两极,缺乏互动与交流,使用者只是静态地利用资源而不能动态地反馈与补充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建设质量与资源建设者本身的水平密切相关,信息资源的建立、更新、维护全由建设者独立完成,由于受到个人经验值的影响,资源的质量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缺乏更高的提升空间。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基于Web2.0的网络环境为信息资源使用者提供了互动与反馈功能。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信息资源的浏览者,也是信息资源的制造者。所谓制造者,是指用户不再仅仅是读者,同时也成为作者,在模式上由以往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资源向动态构建信息资源发展。[6]在Web2.0环境下,每个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资源进行评论和补充,形成再生信息资源。后续资源的使用者不仅能浏览原始1次资源,还能浏览前使用者的补充和评论,自己也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和评论。这样,原始1次资源就会不断得到补充和修正,实现资源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就像滚雪球一样得到“动态构建”。从传统的静态获取,到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动态构建,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首先,从资源建设者角度来看,资源建设者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资源建设者,更是资源的管理者。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像滚雪球一样向前动态发展,人人都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雪球越滚越大,资源越来越丰富和全面,从而改变资源建设者的思维模式,毕竟个人能量有限,用户参与建设的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更加关注学习的泛在性、情境性、社会性、个性化、非正式性等,[7]可能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其次,从资源使用者角度来看,使用者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单纯的使用者转变为既是使用者又是建设者。再次,从资源利用本身来说,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经过多重用户的补充和评论,其再生资源会对后来资源使用者的思维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使用者对原始资源的理解,提高认知水平。

二、现代信息技术触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从基于资源的远程教学,转化为通过网络多媒体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育信息资源之间、多种媒体之间的多维互动教学。远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在传统的远程教育中,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教学活动主要是“单向传送”,教学交互难以实现,学习者主要通过学习印刷教材、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基于资源的远程教学,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重视知识材料的多媒体呈现,能给学习者提供多感官刺激的教学资源。但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远程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孤独感,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沟通和解决,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性较大。交互在整个远程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远程教育专家加里森曾指出,教学的质量和教育过程的完整性有待于持续可靠的双向交流,若缺乏及时的相互联系,那么远程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孤立无援的学习形式。[8]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均证实,学习并不只是简单的资源获取,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教学交互之中。传统的远程教育之所以被人诟病,主要原因就是教学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性。Web2.0解决了远程教育只有资源没有互动的尴尬局面,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远程教学过程的有效多维互动成为现实。“基于网络、导学结合、四维互动教学模型”(见图3),可以使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实现跨时空、几乎零延迟的实时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在充分应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指导性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中心,教师导学是前提和关键,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基础和支撑,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多种媒体之间四维互动是教学活动运行的内在要求。远程教学活动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这个过程的运转,既依赖于学校教学服务和管理的动力源推动,又需要应用评测监控机制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纠偏。因此,本模型中,教学服务、管理和评测监控两个辅助系统成为整个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维系着导学结合、四维互动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转。远程多维互动教学弥补了传统远程教育的不足,通过多维互动,消除了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孤独感、无助感。网络同步视频技术,还可以让学习者感受到类似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氛围,学习者如同身在教室,面对面聆听教师的讲解,并可随时通过实时交互媒体(聊天室、QQ等)与教师或者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在多维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学习者也因为受到关注和与其他人交流,可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力提高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促使远程学习方式变革

伴随着每次信息技术的革新,远程学习的方式都经历一轮新的变革,纵观起来,远程学习方式经历了如下转变:从远程学习(D-learning)、在线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到泛在学习(U-learning)。远程教育最初的形态是函授,是运用通讯方式进行的教育。学员利用业余时间,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与考核,并在一定时间进行短期集中学习和就地委托辅导。这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学员在教师书面指导下自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按照函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称之为远程学习(D-learning)。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诞生与广泛应用,远程教育进入了茁壮发展期,远程学习步入了在线学习(E-learning)时代(或称数字学习),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在线学习成了远程学习的主要形式。在线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具有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时间的终生化、空间的网络化、主体的个性化、内容的整合化和交互的平等化。[9]E-learning的出现,给远程学习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正如何克抗教授在给E-learning下定义的时候指出的那样:它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10]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Web2.0的出现,开启了E-learn-ing新一轮的学习方式。E-learning从学习资源的管理发展到学习活动的设计,以问题解决作为知识建构的核心,突破了远程学习交互的瓶颈,给远程学习有一次带来深刻的变革。随着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手持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M-learning)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11]移动学习使得学习者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是超越远程学习时代的个别化学习之新的个别化学习。学习者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移动学习也不需要像E-learning那样局限于电脑桌边。随着计算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泛在学习(U-learning)时代悄然来临。泛在学习源于普适计算的概念,普适计算技术催生了泛在学习。普适计算强调“以人为本”的计算思想,它将人带入“宁静技术”时代,消除了人们使用技术的恐惧感和压迫感,使技术无缝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用户能集中精力关注于所要完成的任务本身。普适计算给人们享用计算和信息的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在普适技术支持的泛在学习环境中,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可以获取任何内容,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是一种自然或自发的行为,学习者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者所关注的将是学习任务和目标本身,而不是的学习工具或环境因素。U-learning相对E-learning和M-learning来说是一种飞跃:E-learning是一种桌面计算形式,学习没有嵌入到真实情境中,缺乏可移动性;M-learning虽然提供了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学习的支持,学习者可以通过便携的手持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但计算技术仍然没有嵌入到学习者周边环境之中,学习者不能够无缝地获取关于学习的上下文情境信息;U-learning则针对移动学习的缺陷,通过小型设备,嵌入到学习环境之中,能自然感知学习情境和自动交互,强调了计算的可嵌入性。可以说,U-learning融合了普适计算和移动学习的优点,使学习无处不在且得到支持。简言之,U-learning是通过进一步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改变E-learning、M-learning所具有的局限性,创造出了一种真正不受时空限制的、高度自主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崭新的学习环境。[12]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利于目标达成

1.能确保达成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2.能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增设一系列趣味实验。通过课件,结合图像、图形、动画,使学生感到新奇,然后向学生提出与日常生产等相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易突破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许多实验在课堂中无法完成,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把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通过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展现给学生,而且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

二、信息技术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性

1.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对比性和安全性

(1)提高实验的对比性。有些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化学实验中有关气泡形成、颜色变化、沉淀产生的对比实验,借助Flas与实物投影来完成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2)使实验操作准确,增强安全性。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些具体的操作都要求准确、规范,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加以展示,让学生看到更规范的操作。

2.化学实验中的微观模拟作用

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例如,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只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模拟,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课件的动态模拟演示,把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身,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能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2)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拓展知识面。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在实验教学中涉及许多具体的物质,这里面有我们实验室见不到的物质,也有在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实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亲眼目睹很多实际生活的化学实验现象和一些化工生产场景。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思品教学;计算机;多媒体

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已经成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播放自己制作的教学软件,而把教学内容闲置一边;同样也不能舍本逐末,片面追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学科内容的深度挖掘等,这样就造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割裂。同时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传播者,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工具,它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我们不能为了应用它,而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科整合的原则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完美整合就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服务,达到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切实把握“精细、准确、灵巧”三个原则。

1.精细的原则

指的是信息资源的选取要科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源。冗长而枯燥的信息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说,老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

2.准确的原则

指的是信息技术的设计要有实效。这里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并且能准确反映教学内容。一个非常精美的动画,如果和教学内容无关,则毫无价值;反之,一个简单的图片,若能准确的反映教学内容,就会成为一个闪光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灵巧的原则

指的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要恰当。信息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录音到录像,从图片到动画各自有不同特点,未必最复杂的就是最好的,一味追求高层次可能是一个误区,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三、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思品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由于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疑问或展示习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积极反馈,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同时,可以使教学活动信息化、立体化,学生获得了更强烈的心理体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课堂密度增大,知识容量增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增多了,这些效果是传统教学媒介难以企及的。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职高

前言

在职高院校的各项教学任务中,英语教学无疑是最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职高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在教学侧重点和师资力量方面有很大不同,在职高学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就导致了英语教学效率低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职高院校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多媒体课堂、网络化课堂和打造个性英语课堂,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使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是围绕着教师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练习等达到传输知识的目的,教学手段极为单一,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性较低;而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对创设语言环境、活跃学习氛围以及开展分层式教学都极为有利。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便于师生交流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也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和顺畅。英语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如果只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则效果不明显,而且对所有学生同等对待、“大锅烩”式的教学既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基础差的学生英语基础的夯实,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很多学校都将英语教学立足于“分层式教学法”。然而如果没有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就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便利,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英语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流的方式进行模仿式发音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相关测试,教师也可通过计算机查询学生在英语科目上的各项指标情况。另外,通过BBS以及各种即时聊天工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从而使学习气氛更加融洽。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效的学习是与兴趣无法分开的。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主要是由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尤其是涉及语法课和记单词等更是如此,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节奏缓慢。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将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影片等多种方式呈现在课堂上,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英语教学的中心,将以往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听、说、看等多感官的作用,有利于同时开发学生的左右脑,使思维变得活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对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提倡的,在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信息资源并将其作为课本知识的扩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职高英语第一册Unit 3 School Life中,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American high school life”,教师通过搜集网络资源,并借助于PowerPoint课件和影片等向学生展示美国高中生活,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美国高中生活与我国有何不同?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表达方式上区别何在?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对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表扬。

五、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与时俱进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范文6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46-01

现代信息技术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责任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是不断提高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能够支持与优化教学过程,它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的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的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让学生荡漾在知识的海洋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它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的影响。

(2)有利于个别化教育,使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媒体创设的个别化教学环境中,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可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的融合在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3)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象、激发想象、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媒体能起到"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性的学习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够更好地展现特殊环境中物体运动过程,如爆炸、危险、高速、宇宙、微生物等,便于学生观察、理解、记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所谓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有机结合和发展图象、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钟信息的媒体系统。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复习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讲解,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优化批改,促进学生理解问题的自觉性;优化教学板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和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