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经网络学习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范文1
【关键词】神经网络 手写 识别系统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人们的办公学习和日常生活成了不可替代的工具。键盘已经几乎完全替代了笔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人们越来越少的区书写汉字,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都忘记了汉字该如何书写,这种现象在很多研究和报道中都有体现。计算机和键盘是由西方国家发明的,其符合西方国家的语言习惯,对于中国人来说,用字母、符号去完成方块汉字的输入就需要使用者非常熟悉汉语拼音或者五笔编码,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使用者来说,这些都限制着他们使用计算机。鉴于计算机键盘的这些缺陷,联机手写输入法应运而生,这为计算机的输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联机汉字手写识别的意义及难点
联机汉字识别是用书写板代替传统纸张,笔尖通过数字化书写板的轨迹通过采样系统按时间先后发送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则自动的完成汉字的识别和显示。
1.1 联机汉字手写识别的意义
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的诞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这种输入方法延续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写字习惯,实现用户的手写输入,对于长时间不提笔写字的用户来说能够加强其对汉字书写方面的认识,防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其次,手写汉字输入不需要学习和记忆计算机的汉字编码规则,其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写字习惯,使人机之间的交流更人性化,更方便快捷。另外,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联机汉字手写识别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以适用于不同层次人群对信息输入的需要,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1.2 联机手写汉字识别问题的难点
手写汉字识别是光学字符读出器中最难的部分,也是其最终的目标,手写汉字识别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其正确识别率和识别速度[1]。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问题具有其特殊性:
(1)中国汉字量大。我国目前的常用汉字大概在4000个左右,在实际应用中的汉字识别系统应该能够完全识别这些常用的字才能够满足需要,由于超大的汉字量,使得手写识别的正确率和识别速度一直不高。
(2)字体多,结构复杂。汉字的手写字体丰富多彩,且汉字的笔画繁多,以及复杂的结构,再加上汉字中的形近字颇多,这些都为汉字识别系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书写变化大。不同用户在进行手写输入时其字体的变化是很大的,这种变化因人而异,对汉字识别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增加了汉字匹配的难度。
2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通常简称为神经网络,是一种仿生物神经的信号处理模型。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开始进行神经网络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神经网络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突破,目前应用最多的是Hopfield模型和BP算法。
神经网络的一般模型一般包括十个方面:环境、处理单元、传播规则、神经网络的状态、互联模式、稳定状态、操作模式、活跃规则、活化函数和学习算法。其中,神经元、互联模式、学习算法是神经网络模型中的三个关键因素。神经网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其学习方式可以分为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其学习过程一般遵循Hebb规则,误差修正学习算法以及胜者为王的学习规则,其中Hebb规则是神经网络学习中最基本的规则。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首先其具有主动学习的功能,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先将汉字模板及可能的识别结果输入到神经网络中,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汉字的识别,自学功能对于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神经网络系统具有联想存储功能,其反馈功能能够实现这种联想。另外,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神经网络具有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
3 人工神经网络在联机手写识别系统中的应用
汉字识别属于大类别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函数逼近、数据分类、数据聚类三种作用方式以及“联想”的特殊模式对汉字进行识别。Hopfield神经网络作为反馈网络的一种,其自联想记忆网络可以使系统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即可对汉字进行识别,因此Hopfield神经网络对于汉字识别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的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能够通过串行异步和并行同步的工作方式,使其反馈过程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而网络只有通过不断的演变稳定在某一吸引子状态时,才能够实现正确的联想。
联机手写识别可以分为训练阶段和识别阶段。训练阶段流程依次为:标准书写字符图像预处理,提取特征并建立特征库,建立Hopfield网络模型,训练网络,保存权值。识别阶段的流程为:坐标序列转化为bmp图像,预处理测试样本,提取特征,送入网络运行,运行网络到平衡状态,分析结果值。根据联机手写识别的工作流程以及Hopfield网络模型的理论,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联机手写识别系统在Matlab环境下得到了仿真模拟,效果非常理想。
4 总结
手写识别系统能够弥补普通键盘的不足,在提高汉字书写频率的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计算机应用的技术需要。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联机手写识别系统一起自身独特的性能,不仅能够满足手写汉字识别的正确率,而且其识别过程速度非常快。因此它对于实现联机手写识别以及图像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庆英.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安徽大学,2005(5).
[2]郭力宾.交叉点的神经网络识别及联机手写字符的概率神经网络识别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3(03).
[3]赵蓉.基于神经网络的联机手写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01).
作者简介
周珍娟(1979-), 女,江西抚州人。计算机专业硕士。现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范文2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BP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
1.引言
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自适应学习和并行信息处理能力,为解决未知不确定非线性信息处理和自适应滤波提供了一条新途径[1]。但随着BP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维数增加,其隐含层层数和学习次数也会相应增加,降低了网络的自适应性且延长了学习时间。傅里叶变换是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一种很重要的算法,其思想是将原始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通过对频谱图的分析,去除高频处的频率分量,再将频域变换回时域,达到信号去噪滤波的功能[2]。利用傅里叶变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减少信息处理量,再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从而实现信号的自适应滤波,减少网络的待处理信息,增强网络的自适应能力,其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2.BP神经网络模型
2.1 神经元结构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是人脑的某种抽象、简化或模拟,它由大量的神经元广泛互联而成。网络的信息处理由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网络的学习和识别取决于神经元间连接权系数的动态演化过程[3],其模型可以用图2来表示。
输入向量与输出y之间的关系式;
其中权值向量,输入向量,阈值,活化函数。
2.2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是一种无反馈的前向网络,网络中的神经元分层排列,除了有输入层、输出层之外,还至少有一层隐含层,BP学习算法是调整权值使网络总误差最小。具有隐含层BP网络的结构如图3所示,图中设有M个输入节点,L个输出节点,隐含层含有n个神经元。其中为网络输入向量,为实际输出向量,为网络的目标输出,为网络的输出误差。BP网络学习流程:
(1)网络初始化,确定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的维数、目标向量、学习次数以及允许的误差值。
(2)输入学习规则,初始化权值W。
(3)计算输出层的输出与目标向量的误差。
(4)判断误差精度是否达到预定值,没有则调整权值W并改变学习规则。
(5)误差精度达到预定值,学习结束。
3.数值仿真与分析
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提供了实现BP神经网络的创建,仿真环境以单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函数,分别作为输入函数和目标函数。本文同时采取傅里叶变换、BP神经网络以及基于傅里叶变换的BP神经网络分别进行仿真滤波[5][6],表1给出了三种算法在MATLAB软件中的仿真主要步骤。图4为y(t)与x(t)函数的波形图,图5是经傅里叶变换处理后的x(t)波形,图6是BP网络自适应滤波后的x(t)波形,图7是基于傅里叶变换的BP网络作用后的x(t)自适应滤波后的波形。通过比较图5、6、7可以明显看出傅里叶变换的滤波效果出现高频振荡,BP网络自适应滤波在形状上几乎与元波形一致,但是在某些点位置出现疵点,而基于傅里叶变换的BP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后波形几乎和目标函数y(t)波形完全一致。
4.结束语
本文通过三种算法在MATLAB中的仿真分析,可以得出在输入向量维数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含噪信息进行处理,不仅可以降低隐含层的层数,增加自适应能力和减少学习时间,而且在波形拟合上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李雷,赵力.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补偿控制方法[J].计算仿真,2012,29(7):202-205.
[2]张德丰.MATLAB小波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9-48.
[3]杨芳,马建伟.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的低频Prony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2,86(4),32-37.
[4]李国勇,杨丽娟.神经模糊预测控制及其MATLAB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7-22.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范文3
80年代初,在美国、日本、接着在我国国内都掀起了一股研究神经网络理论和神经计算机的热潮,并将神经网络原理应用于图象处理、模式识别、语音综合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近年来,美国等先进国家又相继投入巨额资金,制定出强化研究计划,开展对脑功能和新型智能计算机的研究。
人脑是自生命诞生以来,生物经过数十亿年漫长岁月进化的结果,是具有高度智能的复杂系统,它不必采用繁复的数字计算和逻辑运算,却能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不精确的和模糊的信息,善于理解语言、图象并具有直觉感知等功能。
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极其复杂,从结构上看它是包含有140亿神经细胞的大规模网络。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速度并不高(毫秒级),但它通过超并行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处理的高速性和信息表现的多样性。
因此,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进行研究,并由此研制出一种象人脑一样能够“思维”的智能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目标。
神经网络就是通过对人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建模和联结,来探索模拟人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模型,并研制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本文介绍神经网络的特点以及近年来有关神经网络与混沌理论、模糊计算和遗传算法等相结合的混合神经网络研究的动态。
一.神经网络和联结主义
回顾认知科学的发展,有所谓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两大流派。符号主义从宏观层次上,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制,仅从人脑外在表现出来的智能现象出发进行研究。例如,将记忆、判断、推理、学习等心理活动总结成规律、甚至编制成规则,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各种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认识的基本元素是符号,认知过程是对符号表示的运算。人类的语言,文字的思维均可用符号来描述,而且思维过程只不过是这些符号的存储、变换和输入、输出而已。以这种方法实现的系统具有串行、线性、准确、简洁、易于表达的特点,体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特性。七十年代的专家系统和八十年代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研究计划就是其主要代表。
联接主义则与其不同,其特点是从微观出发。联接主义认为符号是不存在的,认知的基本元素就是神经细胞(神经元),认知过程是大量神经元的联接,以及这种联接所引起的神经元的不同兴奋状态和系统所表现出的总体行为。八十年代再度兴起的神经网络和神经计算机就是这种联接主义的代表。
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的并行处理和分布式的信息存储,良好的自适应、自组织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与当今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相比,更加接近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神经网络能够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例如连续灰度变化的图象信号。
能够处理混沌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信息。
传统的计算机能给出精确的解答,神经网络给出的是次最优的逼近解答。
神经网络并行分布工作,各组成部分同时参与运算,单个神经元的动作速度不高,但总体的处理速度极快。
神经网络信息存储分布于全网络各个权重变换之中,某些单元障碍并不影响信息的完整,具有鲁棒性。
传统计算机要求有准确的输入条件,才能给出精确解。神经网络只要求部分条件,甚至对于包含有部分错误的输入,也能得出较好的解答,具有容错性。
神经网络在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象模式识别、景物理解、不完整信息的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优势。
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两者各有特色,学术界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基于符号主义得传统人工智能和基于联接主义得神经网络是分别描述人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反映了人类智能的两重性: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分别面向认识的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非互相代替。理想的智能系统及其表现的智能行为应是两者相互结合的结果。
接下去的问题是,符号AI和联接AI具体如何结合,两者在智能系统中相互关系如何?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这方面发表的文献很多,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松耦合模型:符号机制的专家系统与联接机制的神经网络通过一个中间媒介(例如数据文件)进行通讯。
2.紧耦合模型:与松耦合模型相比较,其通讯不是通过外部数据进行,而是直接通过内部数据完成,具有较高的效率。其主要类型有嵌入式系统和黑板结构等。
3.转换模型:将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成神经网络,或把神经网络转换成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前的系统称为源系统,转换后的系统称为目标系统,由一种机制转成另一种机制。如果源系统是专家系统,目标系统是神经网络,则可获得学习能力及自适应性;反之,可获得单步推理能力、解释能力及知识的显式表示。当然,转换需要在两种的机制之间,确定结构上的一致性,目前主要问题是还没有一种完备而精确的转换方法实现两者的转换。有待进一步研究。
4.综合模型:综合模型共享数据结构和知识表示,这时联接机制和符号机制不再分开,两者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既具有符号机制的逻辑功能,又有联接机制的自适应和容错性的优点和特点。例如联接主义的专家系统等。
近年来神经网络研究的另一个趋势,是将它与模糊逻辑、混沌理论、遗传进化算法等相结合,即所谓“混合神经网络”方法。由于这些理论和算法都是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的方法,人们希望通过她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获得具有有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系统。下面分别介绍。
二.混沌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
混沌理论是对貌似无序而实际有序,表面上看来是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找出其规律,并予以处理的一门学科。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就致力于寻求在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规则性之间的联系。生物学家发现在人类的心脏中有混沌现象存在,血管在显微镜下交叉缠绕,其中也有惊人的有序性。在生物脑神经系统中从微观的神经膜电位到宏观的脑电波,都可以观察到混沌的性态,证明混沌也是神经系统的正常特性。
九十年代开始,则更进一步将混沌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多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并探索应用混沌理论的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例如,在神经元模型中,引入神经膜的不应性,研究神经元模型的混沌响应,研究在神经网络的方程中,不应性项的定标参数,不定性时间衰减常数等参数的性质,以及这些参数于神经网络混沌响应的关系,并确定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混沌解的参数空间。经过试验,由这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所绘出的输出图形和脑电图极为相似。
现代脑科学把人脑的工作过程看成为复杂的多层次的混沌动力学系统。脑功能的物理基础是混沌性质的过程,脑的工作包含有混沌的性质。通过混沌动力学,研究、分析脑模型的信息处理能力,可进一步探索动态联想记忆、动态学习并应用到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例如:
对混沌的随机不规则现象,可利用混沌理论进行非线性预测和决策。
对被噪声所掩盖的微弱信号,如果噪声是一种混沌现象,则可通过非线性辨识,有效进行滤波。
利用混沌现象对初始值的敏锐依赖性,构成模式识别系统。
研究基于混沌---神经网络自适应存储检索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特征提取、自适应学习和检索。
模式特征提取采用从简单的吸引子到混沌的层次分支结构来描述,这种分支结构有可能通过少数几个系统参数的变化来加以控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自适应学习采用神经网络的误差反传学习法。检索过程是通过一个具有稳定吸引子的动力学系统来完成,即利用输入的初始条件与某个吸引子(输出)之间的存在直接对应关系的方法进行检索。利用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模式识别。例如黑白图象的人脸识别。
三.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工程
八十年代以来在模糊集理论和应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83年美国西海岸AI研究所发表了称为REVEAL的模糊辅助决策系统并投入市场,1986年美国将模糊逻辑导入OPS---5,并研究成功模糊专家系统外壳FLOPS,1987年英国发表采用模糊PROLOG的智能系统FRIL等。除此通用工具的研制以外,各国还开发一系列用于专用目的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医疗诊断、故障检测等方面。
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虽然都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机制以获得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但两者所用的研究方法却大不相同,神经网络着眼于脑的微观网络结构,通过学习、自组织化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形成的并行分析方法,可处理无法语言化的模式信息。而模糊集理论则着眼于可用语言和概念作为代表的脑的宏观功能,按照人为引入的隶属度函数,逻辑的处理包含有模糊性的语言信息。
神经网络和模糊集理论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因此如果两者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将模糊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研究,约在15年前便已在神经网络领域开始,为了描述神经细胞模型,开始采用模糊语言,把模糊集合及其运算用于神经元模型和描述神经网络系统。目前,有关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神经网络为主,结合模糊集理论。例如,将神经网络参数模糊化,采用模糊集合进行模糊运算。另一类以模糊集、模糊逻辑为主,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特性,达到柔性信息处理的目的。
与神经网络相比,模糊集理论和模糊计算是更接近实用化的理论,特别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各大公司都纷纷推出各种模糊芯片,研制了型号繁多的模糊推理板,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等各个应用领域,建立“模糊工程”这样一个新领域。日本更首先在模糊家电方面打开市场,带有模糊控制,甚至标以神经---模糊智能控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摄象机等已成为新一代家电的时髦产品。我国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洗衣机,例如荣事达洗衣机就是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式的洗衣机。
四.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是模拟生物的进化现象(自然、淘汰、交叉、突然变异)的一种概率搜索和最优化方法。是模拟自然淘汰和遗传现象的工程模型。
GA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明确提出遗传算法的是1975年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博士,他根据生物进化过程的适应现象,提出如下的GA模型方案:
1.将多个生物的染色体(Chromosmoe)组成的符号集合,按文字进行编码,称为个体。
2.定义评价函数,表示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数值大的个体表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高,它的生存(子孙的延续)的概率也高。
3.每个个体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每个部分随机进行交叉及突然变异等变化,并由此产生子孙(遗传现象)。
4.个体的集合通过遗传,由选择淘汰产生下一代。
遗传算法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各方面广泛应用。1989年美国Goldberg博士发表一本专著:“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出版后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对GA的数学基础理论,GA的基本定理、数理分析以及在搜索法、最优化、机器学习等GA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附有Pascal模拟程序。
1985年7月在美国召开第一届“遗传算法国际会议”(ICGA)。以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近年来,遗传算法发展很快,并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例如:
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
工程设计:微电子芯片的布局、布线;通信网络设计、滤波器设计、喷气发动机设计。
图象处理:图象恢复、图象识别、特征抽取。
调度规划:生产规划、调度问题、并行机任务分配。
优化理论:TSP问题、背包问题、图划分问题。
人工生命:生命的遗传进化以及自增殖、自适应;免疫系统、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和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进化算法都是仿效生物信息处理模式以获得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三者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将它们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各显优势的效果。例如,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相结合方面就有:
神经网络连续权的进化。
传统神经网络如BP网络是通过学习,并按一定规则来改变数值分布。这种方法有训练时间过长和容易陷入局部优化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神经网络结构的进化。
目前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全靠设计者的经验,由人事先确定,还没有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确定网络结构,采用遗传算法可用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的进化。
采用遗传算法可使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能够适应不同问题和环境的要求。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推理规则的优化,以及隶属度函数的自适应调整也都取得很好效果。
上述神经网络、模糊计算、遗传算法和混沌理论等都是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学术界将它们统称为“计算智能”。有关这方面更详细的内容,可参阅我们编著的下列著作:
“神经网络与神经计算机”(199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范文4
关键词:液压挖掘机 功率匹配 模糊神经网络 BP算法
中图分类号:TU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038-03
1 引言
模糊控制是一种不依赖于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仿人思维的控制技术,它利用领域专家的先验知识进行近似推理,而神经网络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就形成了既具有模糊推理能力,又具有很强学习能力的模糊神经网络(FNN)。模糊神经网络融合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优点,既能表示定性知识,又具有自学习和处理定量数据的能力,具有逻辑性和透明性强的特点,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很容易的利用先前已知的专家知识来确定网络的初始参量,所以模糊神经网络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系统控制领域中[1]。本文将模糊神经网络引入到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变量泵功率匹配原理,研究了FNN控制器通过对变量泵的流量调节从而使发动机和变量泵的功率匹配,达到节能的目的。
2 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
2.1 发动机—变量泵功率匹配原理
节能型液压挖掘机多采用分工况控制[5]。工作时,在发动机设定工况下,通过调节变量泵的排量,使发动机输出功率与变量泵吸收功率达到最佳匹配,从而稳定发动机转速、减少燃油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发动机—变量泵的匹配关系如下:
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1)
泵的吸收功率为:
(2)
:发动机输出功率(KW);:发动机转矩(N·m);:发动机转速(r/min);:泵的吸收功率(KW);:泵出口压力(bar);:泵出口流量(L/min);:泵的排量(mL/r);:泵的转速(r/min);:泵的吸收扭矩。
发动机和泵是直接相联的,所以。在不考虑机械传动效率时,若,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泵的吸收功率相等,系统无功率损失(即功率最佳匹配)。挖掘机工作时负载变化比较大,又取决于负载,因此,如果不及时对泵的排量进行控制,就会使发动机的转速下降,或者会出现泵不能完全吸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造成功率损失。由式(2)可见,当负载变化即发生变化时,实时调整泵的排量,使泵的吸收扭矩与发动机的输出扭矩相一致,维持发动机运行平稳,从而实现发动机与泵的功率匹配[5]。
2.2 节能控制系统结构
节能控制系统主要解决挖掘机发动机和变量泵的功率匹配问题[3],其控制思想是:挖掘机采用分工况控制。设定工作工况,在作业过程中,负载的变化引起发动机转速的改变,根据转速的变化和变化率,了解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阻力的变化情况,通过模糊神经网络节能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实现对泵的流量的在线调整,从而稳定发动机的转速,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设定的最佳工作点,以达到较低的油耗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损失[4]。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节能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设定给定值转速,由转速传感器测得发动机实际转速,形成偏差,通过设计好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输出电压信号控制控制液压泵排量的比例阀,改变液压泵的排量,使变量泵吸收扭矩始终追踪发动机输出扭矩,稳定发动机的转速,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 模糊神经网络节能控制器的设计
3.1 确定模糊神经网络节能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
模糊神经网络节能控制器选用发动机的转速误差和误差的变化率作为输入语言变量,其中的基本模糊集取8个变量{NB,NM,NS,NO,PO,PS,PM,PB},量化后的论域取{-6,-5,-4,-3,-2,-1,-0,+0,1,2,3,4,5,6},量化因子。的基本模糊集取7个变量{NB,NM,NS,0,PS,PM,PB},量化后的论域取{-6,-5,-4,-3,-2,-1,0,1,2,3,4,5,6},量化因子。得到56条模糊规则;把控制变量泵斜盘倾角的电控量的变化量作为输出语言变量,也将其模糊化为7个语言变量等级,等级划分同,并且。
3.2 控制器结构设计
本模糊神经网络节能控制器采用基于标准模型的结构[2],如(图2)所示,分别是输入层,模糊化层,规则层,规范化处理和输出层,确定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各层如(图2)
3.2.1 输入层
以发动机的转速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作为输入,节点数为2。有
输入
输出 (3)
3.2.2 模糊化层
第二层为模糊化层。该层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语言变量值,如NB、NS等,作用是计算各输入分量属于各语言变量值模糊集合的隶属度函数,由上所述可知,输入量被分为8个语言变量,被分为7个语言变量,因此该层的节点数为15,采用高斯函数来求隶属度,则该层的输出为:
(4)
式中,和分别表示隶属函数的中心和宽度。
3.2.3 规则层
第三层为规则层。该层共有56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各代表1条结合挖掘机操作人员经验得出的控制规则(见表1),是整个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的关键。
该层的作用是用来匹配模糊规则的前件,计算出每条规则的适用度,代表着模糊规则的规则强度,并将这些强度传递给下一层。计算时采用乘积法,即该层的输出为:
(5)
其中,;;
3.2.4 规范化处理
第四层为规范化处理。本层的节点数为56,所实现的是归一化计算,即
(6)
3.2.5 输出层
第五层为输出层。该层的作用是实现解模糊,输出控制变量泵电磁阀的电压值,这里采用中心平均反模糊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7)
其中,为最后一层的权值,可通过学习算法进行调整。
4 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本系统各输入量的模糊分割数是预先确定的,需要学习的参数是最后一层的连接权以及模糊化层的隶属度函数的中心值和宽度。采用BP算法调整以上各个参数[1,2]。定义误差函数为
(8)
其中,是学习样本数,是期望输出,为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
学习算法如下:
(9)
(10)
(11)
5 系统仿真
为了验证基于此模糊神经网络的挖掘机节能控制器的合理性,根据泵和发动机所组成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7.4对其仿真。首先,对基于标准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离线训练,所采用的样本是根据表1所示的模糊控制规则推导出的基于各自论域的模糊控制查询表。即将模糊控制查询表中的每一组对应关系转化为神经网络的一组输入、输出样本,共14×13=182个样本。神经网络最后一层的权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高斯函数的中心初始值取,,宽度一律取为4,网络的学习参数取。当训练目标误差为0.01时停止训练,记录下此时的权值和高斯函数的参数,根据以上所述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将训练好的各个参数通过matlab语言编制成S函数模块[7]。此模块也就代表了所要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在simlink中接入系统当中(如图1所示),输出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3)和(图4)比较可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变量泵反应速度较快,超调较小,系统稳定性优于常规PID控制。当负载突然变化,导致发动机转速变化时,该模糊神经网络节能控制器能快速改变泵的排量,使得变量泵的吸收扭矩始终追踪发动机的输出扭矩,稳定发动机的转速,最终实现节能。
6 结语
由于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主要是利用神经网络来记忆模糊控制表中的模糊规则,使得无需查表,节省内存空间。同时神经网络具有学习和联想功能,所以在挖掘机节能控制过程中,当误差及其变化率与样本点匹配时,控制器直接复现所记忆的“原则”;当与样本不匹配时,控制器通过联想以相近的“原则”处理,实现系统的连续模糊控制。将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中,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增圻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金琨.智能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何清华,郝鹏,常毅华.基于功率协调控制的液压挖掘机节能系统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26(2):188-191.
[4]国香恩,赵丁选,尚涛,张红彦.模糊控制在液压挖掘机节能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2004,34(2):217-221.
[5]吴彤峰,谢国进,谢冰.液压挖掘机单双泵功率匹配控制策略[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8,19(1):30-33.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范文5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农业工程农业管理农业决策
一、引言
采用神经网络算法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其较强的计算性和学习性,现如今已经在各工程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农业系统中采用的传统分析和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工程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农业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现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神经网络现已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作物营养控制、作物疾病诊断、产量预测到产品分级,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并正以很快的速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目前应用比较多的BP神经网络,可通过学习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映射,在农业生产与科研中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是对生物神经网络的简化和模拟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很强的信息存贮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一种非经典的数值算法。通常可分为前向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Backpropugation Neura1 Network)是一种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可通过连续不断的在相对于误差函数斜率下降的方向上计算网络权值以及偏差的变化而逐渐逼近目标值,每一次数字和偏差的变化都与网络误差的影响成正比,并以反向传播的方式传递到每一层,从而实现了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BP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如图所示,BP神经网络可分为输入层、中间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和输出都只有一层,中间层可有一层或多层。同层的网络结点之间没有连接。每个网络结点表示一个神经元,其传递函数通常采用Sigmoid型函数。BP神经网络相当于从输入到输出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对于样本输入和输出,可以认为存在某一映射函数g,使得y0=g(xi),i=1,2,3,…,m,其中m为样本数,xi为输入样本,yo为输出结果。
BP神经网络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其可进行自学习,能够通过训练得到预期的效果。其学习过程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神经网络的输入值经过非线性变换从输入层经隐含层神经元的逐层处理传向输出层,此为正向传播过程。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将影响到下一层神经元状态。如果输出层得到的数值与期望输出有一定的偏差,则转入反向传播过程。神经网络通过对输入值和希望的输出值(教师值)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的函数来调整神经网络的各层的连接权值和各个神经元的阈值,最终使误差函数达到最小。其调整的过程是由后向前进行的,称为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具体学习过程如下:
(1)随机给各个权值赋一个初始权值,要求各个权值互不相等,且均为较小的非零数。
(2)输入样本集中每一个样本值,确定相应的网络实际输出值。
(3)计算实际的输出值与相应的样本集中的相应输出值的差值。
(4)按极小误差方式调整权值矩阵。
(5)判断网络误差是否小于训练前人为设定的一个较小的值,若小于,则跳出运算,此时的结果为神经网络的最终训练结果;若大于,则继续计算。
(6)判断最大迭代次数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数,若小于,返回(2);若大于,则中止运算,其结果为神经网络的最终训练结果。
上述的计算过程循环进行,直到完成给定的训练次数或达到设定的误差终止值。
二、BP神经网络在农业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1.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农业决策中的应用
农业生产管理受地域、环境、季节等影响较大,用产生式规则完整描述实际系统,可能会因组合规则过多而无法实现。神经网络的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其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能力,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样本的学习可以掌握学习对象的内在规律,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信息量大的问题。神经网络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可用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需求进行预测,从而通过对养分、水分、温度、以及PH值的优化控制达到最优的生长状况。采用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的主要思想可描述为:(1)收集一定规模的样本集,采用BP算法进行训练,使网络收敛到预定的精度;(2)将网络权值矩阵保存到一存储介质中,例如文本文件或数据库中;(3)对于待预测数据的输入部分,从存储介质中读出网络连接权值矩阵,然后通过BP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算法计算网络输出,输出结果既是预测出来的数值向量。如霍再林等针对油葵不同阶段的相对土壤含盐浓度对其产量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的现象,以油葵的6个成长阶段的土壤溶液含盐的相对浓度为输入样本,相对产量为输出样本,通过比较发现,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能较好预测油葵产量,采用此方法可补充传统模型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了新路。
在农业决策方面,主要将农业专家面对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的经验,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从而采用神经网络建立的专家系统将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将农业决策智能化。如何勇、宋海燕针对传统专家系统自学习能力差的缺点,利用神经网络可自我训练的优点,将神经网络引入专家系统中。将小麦缺素时的田间宏观表现,叶部、茎部、果实症状及引起缺素的原因这五个方面的可信度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量,将农业专家诊断的结论作为输出量,将这些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实际应用表明此系统自动诊断的结果与专家现场诊断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采用该系统能够取代专家,实现作物的自我诊断,为农业管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马成林等针对于传统施肥决策方法中非线性关系描述不足的问题,基于数据包分析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施肥决策模型,应用表明,在有限的范围内,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合理,可以反映玉米的需肥特性。刘铖等人提出采用神经网络应用在农业生产决策中,以莜麦播种方式决策为例,通过对产生式规则的分析导出神经网络输入、输出单元数,并通过多次试验确定隐层单元数,用MATLAB方针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作为农业生产决策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谭宗琨提出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神经网络应用在玉米智能农业专家系统中,根据农作物发育进程分成若干个发育期,分别对各个发育期建立管理模型,依照作物各发育期进程时间间隔,由计算机系统自动选取相应的模型进行决策。应用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的玉米智能专家系统已初步接近农业生产的实际。
2.在农产品外观分析和品质评判
农产品的外观,如形状、大小、色泽等在生产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受人为和自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外观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研究出农作物外观受人为和自然的影响因素,通过神经网络进行生产预测,可解决农产品由于不良外观而造成的损失。如Murase 等针对西红柿表皮破裂的现象,西红柿表皮应力的增长与西红柿果肉靠近表皮部分水分的增加有关,当表皮应力超过最大表皮强度时,将导致表皮破裂。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预测在环境温度下的表皮应力,可通过控制环境变量来减少西红柿表皮破裂所造成的损失。
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中,农产品的品质评判大多是依赖于对农产品外观的辨识。例如对果形尺寸和颜色等外观判别果实的成熟度,作物与杂草的辨别,种子的外观质量检测。由于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农产品的外观不具有较确定的规律性和可描述性,单一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辨识农产品的外观时不宜过多采取失真处理和变换,否则则增加图像处理的复杂性,特征判别也相对困难。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其具有自学习、自组织的能力,比较适宜解决农业领域中许多难以用常规数学方法表达的复杂问题,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后,可根据图像特征进行选择性判别。采用此方法可以部分替代人工识别的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如Liao等将玉米籽粒图像用34个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将输出的种粒形态分为5类,经过学习的神经网络对完整籽粒分类的准确率达到93%,破籽粒分类的准确率达91%。
3.蔬菜、果实、谷物等农产品的分级和鉴定
在农业生产中,蔬菜、果实、谷物等农产品的分级和鉴定是通过对农产品外观的辨识进行的。传统的农产品外观的辨识方法费时费力、预测可靠度很低,而且多采用人工操作,评价受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评判的精度难以保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部分代替以往这些主要依靠人工识别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农产品果形尺寸和颜色等外观评判,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用于实际生产中。何东健等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果实颜色自动分级为目的,研究了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颜色分级的方法。分别用120个着色不同的红星和红富士苹果作为训练样本集对网络进行离线训练。两个品种的苹果先由人工依据标准按着色度分成4级,对每一个品种分别求出7个模式特征值作为BP网络的输入,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红富士和红星果实的平均分级一致率分别为94.2%和94.4%。刘禾等用对称特征、长宽特征、宽度特征、比值特征等一系列特征值来描述果形。采用BP网络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建立果形判别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试验水果品种为富士和国光。试验表明系统对富士学习率为80%,对非学习样本的富士苹果的果形判别推确率为75%,系统对国光学习率为89%,对非学习样本的国光苹果果形判别系统的难确率为82%。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技术现已在农业工程领域内得到了迅速的应用,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农业系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控制效果,但此技术在农业范围内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今后科研的方向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缺点,从而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的信息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人工神经网络方向着手,改进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从而实现其在农业领域内更好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模糊算法、蚁群算法等算法的相继出现,将神经网络与其他算法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未来算法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2.应用领域的扩展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在农业工程方面现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扩展其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其具有自学习能力,可对农业系统的非线形特性进行较好的描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可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何将神经网络较好地引入到农业系统,解决农业工程中的部分问题,已是今后农业科研中的一个方向。
四、结束语
神经网络作为一种人工智能范畴的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自学习与数学计算的能力,可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运算,现已广泛用于模式识别、管理决策等方面。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与农业工程方面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网络将在农业管理、农业决策、农作物外观分类、品质评判等方面充分发挥其自学习能力强,计算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神经网络可较好地解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物分类、预测等非线形的问题。在农业工程领域内,神经网络拥有广阔的科研前景。
参考文献:
[1]余英林李海洲:神经网络与信号分析[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45
[2]霍再林史海滨孔东等: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作物水―盐响应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3,24(3):66~70
[3]何勇宋海燕:基于神经网络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0~113
[4]马成林吴才聪张书慧等:基与数据包络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变量施肥决策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0(2):152~155
[5]刘铖杨盘洪: 莜麦播种方式决策的BP神经网络模型[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37(5):119~121
[6]谭宗琨: BP人工神经网络在玉米智能农业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4(10):9~1
[7]Liao K,Li Z,Reid J F,et al.Knoledge-based color discrimination of corn kernels[J].ASAE paper[C].92~3579
神经网络学习规则范文6
摘要:旅游需求的预测预报研究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到访澳门地区中国内地游客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ANN模型分析中的3层BP模型,以澳门近10年(1996-20__)入境来访的中国内地旅游人数为例进行模型验证,模拟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能够高程度的吻合原始数据,在旅游市场预测中,BP神经网络预测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近年来,对澳门地区的旅游业来说,中国内地旅客是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澳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柱。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旅游预测模型是实现澳门地区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理论基石和前提。由于影响某地旅游人数的因素各异,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基于此,本文拟用3层BP神经网络模型来仿真模拟分析和预测澳门地区旅游需求,以此为旅游需求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二.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1.基本假设1)交通在旅游中通常不是重要的,为了研究的方便(主要是无法获得交通数据),把交通这个影响忽略。2)假设澳门的接待能力都满足需求。3)在本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客源地的人口,客源地的总收入,客源地的消费水平,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水平。4)为了研究的方便,假定以上四因子之间相互独立,本例旅游需求即为上述四因子的函数,即y=f(GDI,POP,GDE,M-GP)。就用这四个因素作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的神经元。2.符号说明T澳门内地游客量GDI中国内地国民总收入POP中国内地人口总数GDE中国内地国民消费水平M-GP澳门生产总值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1.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理论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是由大量的、简单元件(神经元)广泛相互联结而成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复杂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它是在现代神经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能模拟人脑的若干基本功能[1]。它具有并行分布的信息处理结构,可以通过“自学习”或“训练”的方式完成某一特定的工作。它可以从积累的工作案例中学习知识,尽可能多地把各种定性或定量的因素作为变量加以输入,从而建立各种影响因素与结论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映射,采用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来完成预测工作[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尤其是对处理内部规律不甚了解、不能用一组规则或方程进行描述的复杂的、开放的非线性系统显得较为优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一般由处理单元、激活状态、单元输出、连接模式、激活规则、学习规则等6个部分组成。一个多层神经网络中包含有很多个信息处理单元,分布于不同的层次中。根据每项输入和相应的权重获取一个综合信号,当信号超过阈值则激活神经元而产生输出。各类影响因素和最终输出结果之间可以假定存在一种映射,即输出结果=F(影响因素)。为了寻求最佳的映射关系F,将训练样本集合和输入、输出转化为一种非线性关系,通过对简单非线性函数的复合,从而建立一个高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F,最终实现输出值的最优逼近[3]。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80~90的人工神经网络是采用前馈反向传播网络(back-propagation-network,简称BP网络)或它的变化形式。BP神经网络(如图一)是一种单项传播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分为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层与层之间采用全连接方式,同一层单元之间不存在相互连接。它是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体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最精华的部分[4]。标准的BP网络是根据W-H学习规则,采用梯度下降算法,对非线性可微函数进行权值训练的多层网络。图一:BP神经网络的每一层的权值通过学习来调节,其基本处理单元为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选用S型作用函数:其中:xj为该神经元第i个输入;wij为前一层第i个神经元至该神经元j的连接权值,i=0时的权值为阈值。其计算步骤如下:(1)给定一组随机的权值和阈值初始值及步长系数η与势态因子α;(2)取学习样本数据,根据学习样本、权值及阀值计算输出,并与学习期望输出比较,当误差满足要求时结束训练,否则将误差向后逐层传播,并修正各层连接权值,调整公式为:其中:k取j结点所在层的前一层所有结点。5)澳门内地旅客人数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一)BP网络设计网络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应满足多种不同要求,例如,希望所涉及的网络有较好的推理能力,易于硬件实现,训练速度快等,其中有较好的推理能力是最主要的。一般来说,推广能力决定于3个主要因素,即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网络结构以及样本量大小。在一般情况下,旅游需求预测研究中样本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可归结为在样本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网络规模的问题。在进行BP网络预测模型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网络的层数、每层中的神经元个数、初始值的选择、学习速率和期望误差。i)网络的层数已证明:具有偏差和至少一个S型隐含层加上一个线性输出层的网络,能够逼近任何有理函数。所以,本文选择一个3层的BP网络。ii)每层中神经元的个数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根据解决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为了提高网络训练的精度,可以通过采用一个隐含层,再加上1到2个神经元以加快误差的下降速度即可。因此,本文输入层神经元个数选择为4个,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分别选择了9、12、15个,输出层神经元个数选择为1个。iii)初始值的选择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初始值的选择对于网络学习是否达到局部最小、是否能够收敛以及训练时间的长短都有较大影响。在初始值的选择上一般是使经过初始值加权后的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都接近零,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神经元的连接权值都能够在它们的S型激活函数变化最大处进行调解。所以,初始值一般选择在(-1,1)之间的随机数。本文的初始值为默认值。iv)学习速率对于任何一个网络都对应一个合适的学习速率。学习速率决定每一次循环训练中所产生的权值的变化量。大的学习速率可以导致网络的不稳定,但是小的学习速率又会导致训练时间延长,收敛速度较慢,不能保证网络的误差能最终趋于最小。综合上述考虑,在学习速率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较小的学习速率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本文选择的学习速率为0.01。v)期望误差值期望误差值的确定也是通过网络对不同误差值分别进行训练比较后确定的最适合值。所谓的最适合值是相对于所需要的隐含层的节点数来确定的,一个较小的误差值的获得需要增加隐含层的节点以及训练时间。本文经过不断测试,选择0.0001为期望误差值。(二)1.网络训练模式的选择训练网络有两类模式:逐变模式和批变模式。在逐变模式中,每一个输入被作用于网络后,权重和偏置量被更新一次。在批变模式中,所有的输入被应用于网络后,权重和偏置量才被更新 一次。使用批变模式不需要为每一层的权重和偏置量设定训练函数,而只需为整个网络制定一个训练函数,使用起来相对方便,因此,本文在进行网络训练时采用批变模式。表格一:年度
澳门的内地游客量(T)(千人)中国内地国民总收入(GDI)(亿元)中国内地人口数(POP)(万人)中国内地居民消费水平(GDE)(元)澳门生产总值(M-GP)(亿美元)1996604.270142.5122389278966.31997529.877653.1123626300266.71998816.883024.3124761315961.919991645.288189.0125786334659.220__2274.798000.5126743363261.020__3005.7108068.2127627386961.920__4240.4119095.7128453410668.220__5742.0135174.0129227441179.220__9529.7159586.71299884925103.320__10463183956.11307565439115.62.数据和模型的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要求数据具有:A、易获得性B、可靠性C、可测度性。本项研究采用很可靠的官方发表的数据作为分析的数据源(见表1),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局网。用3层BP网络模型对本例旅游需求进行模拟,根据BP网络的映射原理,对于样本集合X和输出Y,可以假设存在一映射F。为了寻求F的最佳映射值,BP网络模型将样本集合的输入、输出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通过对简单的非线性函数的复合,建立一个高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F值的最优逼近。对于本例旅游需求模型的模拟:其输入层结点数(4个神经元):中国内地国民总收入(GDI)、中国内地人口总数(POP)、中国内地国民消费水平(GDE)、澳门生产总值(M-GP)。把澳门内地游客量(T)作为输出结点。从而得出3层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四.模型结果及分析1网络训练性能的检查。不同个数的隐层单元组成的BP网络训练曲线如图1,2,3所示。通过比较发现,中间层神经元个数为9和12时,网络的收敛速度比较快。2网络预测性能的考查。在数据列表中选取1996年到20__年的数据作为网络的测试数据。20__、20__年的(文秘站:)游客量检验误差曲线如图4。其仿真结果令人满意,达到预期的效果。图1图2图3图4五.模型的应用与评价(优缺点与改进)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层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模拟效果是邻人满意的。可以看出,人工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比较高,主要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能自动准确地找出各种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具有较强的模拟适应能力等特点。在本例对于澳门的内地游客量的旅游预测中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这一研究方法为旅游学的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工程实践问题中的一些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指导方法。虽然BP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学习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的收敛速度慢,需要较强的训练时间。再次,网络隐含层的层数和单元数的选择尚无理论上的指导,一般是根据应验或者通过反复试验确定的。因此,网络往往存在很大的冗余性,在一定上也增加了网络学习的负担。六.原题附带问题简析通过对本例旅游需求模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旅游需求进行预测预报时,对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需要认真做好。对于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寻求变量间的关系,以形成初步的想法。如何获得数据以及如何获得准确的数据对于我们研究实际问题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收集数据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弄清究竟需要哪些数据,剔除不必要的数据,从而减少冗余的工作。同时,需要什么形式的数据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与建立模型的目的和所选择的模型的特点有关。[参考文献][1]王士同,等.问题求解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2]HillT,MarquezO’connorM,RemusW.ArtificialNeuralNetworkMedelsfor
ForecastingandDecisionMak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Forecasting,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