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大学调研方案

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文1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社区;康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已然踏上“老龄化”的列车。抑郁症作为发病率高、治愈周期长的一类心理疾病,成为近年来困扰老年人群体的“无形杀手”。同时,威海市是山东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6.39%。因此,本文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别对威海敬老院和高校公益组织调研,并进行前景展望。

1 敬老院调研与现状分析

1.1 调研结果

笔者针对威海市当地125所正规敬老院进行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威海市三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办事处,再从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2个敬老院,共12个敬老院进行样本目标人群筛查。通过对48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老年抑郁筛查表测试和访谈法,笔者发现:35%的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倾向,14%的老年人患有隐形抑郁症;女性比男性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更大,女性为17%,男性则为13%;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存在抑郁倾向的比例高达50%。

通过数据分析,敬老院内老年人多承受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老人的生理需求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满足,笔者调研的12所敬老院,平均每17.5位老人配备1位护工。对于安全需要,问卷结果显示,20%的家属每周探望一次,超过15%的家属半年探望一次。家人对老人关爱的缺位使老人更易缺乏安全感,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对于社交需要,笔者通过老人的社交范围进行衡量,在480位老人中,可进行网络聊天的老人不足5%,其他老人均不配备手机或使用老年机。23%的老人表示,仅有的社交活动即为与其他老人日常聊天。29%的老人参与敬老院和社会公益M织举办联谊活动、老年大学等。对于尊重需要,67%的老人表示,无法感受到来自敬老院工作人员和其他老人的尊重,高达12%的老人甚至认为自己是在“捱日子”。对于自我实现需要,25%的老年人表示曾在过去一年内参与老年大学等活动,愿意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1.2 现状分析

由此,针对威海市当地敬老院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老年人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但普遍无法获得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因病致郁。

2)敬老院工作人员与家属一定程度上忽视老年人心理需要,老年关怀服务缺位,来自身边的漠视使老人缺乏安全感,易产生抑郁倾向。

3)敬老院多与社会公益团体具有密切联系,长期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积极社交,有利于老年人走出抑郁症泥潭。然而,针对部分性格倔强、排斥倾向较为严重的老人,公益团体缺乏与其沟通技巧相关的专业素养。

4)威海市敬老院多采取四人一间的住宿模式,大部分敬老院没有按照老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分配床位,老人之间易于产生摩擦与冲突,甚至使负面情绪快速传播。

2 高校公益组织调研与现状分析

2.1 调研结果

笔者走访调研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和济南大学相关志愿服务团体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和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针对老年社区服务,均以上门服务形式开展,保持每月一次的频率,陪伴老人进行怀旧治疗,辅助老人进行抑郁症康复。而济南大学则采用上门服务与老人集群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内建立一所老年活动中心,邀请附近社区的老人来活动中心交流,在集体中扫除抑郁症的阴霾。

2.2 现状分析

通过对各个高校相关志愿服务团体的调研与访谈,总结如下:

1)高校学生志愿者作为富有激情的青年力量,开展的老年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使老人定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从而避免与社会脱节,有利于抑郁症的防治和康复。

2)学生志愿者在老年抑郁症康复方面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在与老人的沟通中普遍缺乏技巧,甚至有时使老人产生痛苦重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抑郁症康复治疗。

3)高校青年志愿者在针对老年人帮扶过程中,多存在频繁更换服务对象的情况,使得老人与志愿者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相互熟悉,从而使康复辅助效率大打折扣。

4)高校志愿者主体为本科在读学生,有寒假和暑假,在假期期间往往会存在帮扶中断的问题,使抑郁症老人感受到自己被抛弃,甚至会产生新的伤害。因此,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志愿者可适当采用视频聊天等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中断。

3 结论

通过对敬老院与多所高校老年社区康复医疗服务的调研分析,并结合威海市老年人分布状况与抑郁症疾病特点,提出如下对策:

1)敬老院充分分析每位老年人生理、心理与性格状况,参照老年人生活习惯与性格特点,为其分配房间,老人相处时间最长的为舍友,在寻找到合适的室友基础上,抑郁症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方能得到解决。

2)敬老院应努力帮助老人与社会交流、接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老人抑郁情绪的产生或辅助老人进行抑郁症康复。通过辅助老人参与老年大学、集体活动和网络聊天等方式,使老人再次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希望,尽早走出抑郁症的泥潭。

3)建立敬老院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帮扶机制,由敬老院为老人建立健康测评数据库和老人基本情况卡,使志愿者能够清晰了解每位老人的状况与需求,从而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帮扶老人,精准管理志愿服务行为。

4)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者追踪和记录制度,定期记录志愿服务情况和老人心理状况,并建立“打卡”奖励制度,使每位志愿者能够最大程度地跟进特的一位老人,从而使老人与志愿者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信任,同时,长期的陪伴也有利于老人感受到类似于亲人的温暖,对于抑郁症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5)通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宣传,使社会民众对抑郁症老人产生更多的关注,从而使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力量加入老年抑郁症服务中,同时,可邀请具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对其他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从而使志愿者团队更加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科学。

通过对威海市敬老院与多个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调研和数据分析,笔者发现老年社区抑郁症康复医疗现存的问题和发现空间,并提出独特的见解与解决方案。随着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唯有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更加精准的康复辅助服务,方能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获得幸福感高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春梅.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1,6.

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文2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1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2.4项目实现

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文3

关键词:国企 改革 人性化

1.引言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办社会理念,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导致企业长期亏损,无以为继。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精简人员、剥离不良资产、破产重组等一系列政策为国企减负。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到广大职工的抵触,最终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下,甚至无法执行。为此,本文以铜川矿务局对资源枯竭型矿井实施破产重组为例,讨论人性化操作理念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2.人性化操作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分析

2.1人性化操作理念的定义及其本质

人性化操作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它包括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要素。人性化操作的本质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的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

2.2人性化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施国企破产重组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人性化操作理念的重要性,首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1) 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高度统一,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 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从这个层面来说,国企破产重组最终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与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来构建和谐社会。

3.人性化操作在国企破产重组中的实施方法

3.1统一思想,严密组织,落实好“四个到位”

(1)组织措施到位

关闭破产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艰巨,工作繁杂,必须要有一支坚强的领导队伍,有组织、有步骤地稳步进行。为此专门成立了关闭破产领导小组,设立了政策宣传、资产清算、资产重组、职工安置、社会职能移交、维护稳定6个专业小组,制定了关闭破产实施方案、维稳工作预案、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明确了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及监督检查机制。

(2)政策宣传到位

关闭破产工作涉及到破产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使破产单位每名职工都能了解企业破产原因,掌握破产政策,从思想上消除疑虑,行动上支持和参与破产,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关闭破产的文件精神及配套措施,以及局党政关于关闭破产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3)思想工作到位

面对矿井关闭破产,职工心情忧虑,思想动荡,如不及时疏导,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对此,专门成立信息员队伍,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现场回答职工的提问,使政策进一步透明化,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职工的需求。

(4)执行政策到位

执行政策的关键是要用好、用活、用足关闭破产政策,在政策和实际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考虑职工的利益,安排好困难职工的生活。首先,关注弱势群体,把国家对工伤、职业病和抚恤人员的政策执行到位。制定了因公致残人员和职业病患者伤残补助金发放办法,并严格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其次,关注困难群体,努力争取“低保”政策并确保落实到位。对实施破产项目单位的一次性安置人员、提前退养人员和伤病亡遗困难家庭,积极与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联系,争取政策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第三,解除后顾之忧,确保养老关系接续到位。积极与铜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共同协商完成一次性安置人员和社会职能移交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的续保工作。

3.2成立社区,服务职工,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新家园

(1) 建章立制打基础,重塑社区新形象

社区管理中心是在原煤矿破产后建立的一种新型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和服务。社区成立后,为了尽快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消除“单位转性质,职工变身份”带来的影响,首先把健全组织、建章立制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团结和带领职工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唱响共建和谐的主旋律。

(2) 美好环境促和谐,开展活动融真情

结合中老年特点,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老龄委、老年之家等活动,成立了老年大学、中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各社区都规划修建了新的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美化了环境,改善了服务条件。

4.结论

国企破产重组是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具体表现。因此,正确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始终以职工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是充分理解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参考文献:

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文4

《快乐老人报》的异军突起打破了这种尴尬局面。它于2009年9月28日创刊,仅用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发行量破百万,并以突飞猛进的姿态进军老年产业,其一系列举动引发业界关注。近期的一次座谈会上,《快乐老人报》总编辑周钢详细阐述了该报的运作理念。若分析这份报纸的成长秘诀,可以发现,它的一系列举措都建立在对老年人群心理的揣摩上,其市场突围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用户思维所进行的创新与变革。

精准定位,把握受众心理

从1984年5月第一张老年报《老人报》在广州创办至今,我国的老年报已有30年历史。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年报纸的主办单位多为涉老部门,据统计,中国70%以上的老年报由国家老干部系统主办,老龄单位负责20%,剩下的10%则交给某些大的出版集团或者报业集团。①如今老年报走上了转企改制的道路,许多报社都变为独立法人,开始自主经营,但仍然有行政管理的痕迹,有些仍在行政体制内运作,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创办《快乐老人报》之前,中南传媒集团曾出资200万元对老年人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快乐老人报》一开始便致力于市场化之路,并以全国发行为目标,跳出地域化的局限。

不同于其他报纸对读者的模糊定位,《快乐老人报》明确提出以65岁至75岁的城镇老人为目标读者。针对这一年龄定位,总编辑周钢解释说,现在老年人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有差距,即使60岁退休的人,心理上仍不承认自己老了,对老年类报纸会有一些抵触心理,再加上其他媒介比如综合性的都市报、电视、网络对老年人日常时间的占取,大部分老年类报纸的忠诚读者会比想象中年龄偏大。

对于报纸“快乐”主题的定位实际上来源于读者的心理期待。2009年,当编辑部筹划为新创办的报纸取名时,曾草拟了10多个候选名称,邀请1200多位老年读者为报纸取名,结果,老人们不约而同地选取了“快乐老人报”作为新报名。②

2010年5月13日至6月10日,《快乐老人报》以专版的形式连续推出了大型调查报道《中国老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从养老、家庭、情感、健康、新生活等主题入手,展现中国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历经半年的详细调查深挖读者心理,掌握了大量细节信息,为日后的编辑与经营决策提供了市场依据。

市场化的老年报在弱化机关报和宣传色彩的同时,更要强化服务意识,具体到编辑业务上,标题、字号、版式等都是彰显服务意识的窗口。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快乐老人报》采用一周双刊、一年100期的发行频率,版数通常为16版。为了照顾老年读者的阅读习惯,报纸将关怀延伸至各个细节:追求图文并茂的视觉传达,以减少老年读者的阅读疲劳;讲究标题精简,字数控制在13个左右、有时甚至为五六个字。为了保证“第一眼效应”,标题中的关键信息不能超过两个,以免造成老年读者的理解压力;为了方便阅读,《快乐老人报》将字号调整为9.5磅,远远大于其他报纸的字号;每期报纸第九版右上角,都有一则温馨提示:“报纸好看,也不要一口气全读完。读了半小时,请休息5分钟”;此外,在每一个需要提醒的地方,都有亲切的“编辑插嘴”。正是这些追求极致的细节,营造了贴心的用户体验。

当前,一些老年报采编人员年龄偏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导致报纸老气横秋、缺乏活力。为此,《快乐老人报》采取年轻团队办报的策略,在内容上,会介绍一些当前流行的网络热点词汇及现象,体现新鲜的时代感。

为了紧贴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落实服务理念,报社要求所有员工孝顺父母、长辈,多和父母沟通,多花时间陪伴父母,同时多和身边的老人接触,多去公园、社区、老年公寓等场所,了解老人所关心的问题、所想及所愿。③

作品变产品,读者变用户

虽然历经30年发展,但我国老年报纸的内容总体上比较概念化,侧重于休闲类资讯与养生。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特性与受众需求也变得多样与细分。

《快乐老人报》基于读者需求的变化,有意识地在版面上加强互动。比如“旅游”、“老年大学”、“作品”等版面充分展现当代老年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报纸常规版面20个,互动版面占到1/3,其中由读者直接供稿的版面就有“当年”、“作品”、“评说”等五六个。

“作品”版面中包含了散文、诗歌、杂文、书画、摄影、剪纸等门类,但有时细读起来会发觉这些读者供稿的作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瑕疵”――文章有些语句不通顺、七言律诗不对仗、摄影图片对焦不准等。周钢解释说:“老年人孤单寂寞,喜欢互动是他们的本能,但通常他们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而报纸就应该担当起他们的心灵寄托。即使读者寄来的言论像是发牢骚或者诗词语句不通顺,报纸依然会采用,这是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尊重与关怀。”

对致力于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探索的《快乐老人报》来说,清晰掌握受众需求、赢得读者只是第一步。报纸在内容板块上有一些接口,专门对接老年产业,从而使“作品”向“产品”转化。比如,旅游板块对接老年旅游,“快乐老人慢慢游”既是版面的品牌活动,又是老年旅游公司的前身;作品板块对接的是老年自出版项目;“快乐老人生活馆”对接的是老年购物;健康板块、理财板块同样指向明确。④

除了版面互动,《快乐老人报》还在全国各发行区域大张旗鼓地做地面活动:“养生学堂”和老年人的健康紧密关联,“门球赛”关注的是老年第一运动,“诗词书画赛”给老年人的文化爱好提供了阵地。报社花大力气做活动,既是对读者的回馈,也是对用户的激活。

版面互动与地面活动相结合,增加了读者黏度,让读者逐步转化为用户,为报纸后续的产业化经营赢得了宝贵的客户群。2013年4月8日,《快乐老人报》主办的“快乐老人生活馆”――老年用品生活服务平台正式开张,此后,很多订购了报纸的老人们开始通过网上订购或电话订购来购物。

“老人社交”推动“积极老龄化”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很多老年人不甘心轻易退出社会舞台,尽管原有的社会关系逐渐淡化,但内心的社交需求并未弱化。他们热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也会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互联网去拓展社区之外的交际圈。

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在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时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战略,其内涵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而强调服务理念的老年报也应该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推动“积极老龄化”,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快乐老人报》自2010年起陆续组织了“养生学堂”、“快乐老人慢慢游”、“快乐老人艺术团”、“快乐老人大舞台”、“理财俱乐部”等,并针对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开发“舞蹈”加“旅游”的活动新模式,来激发大家参与社交活动的热情。此外,《快乐老人报》不断推进老人社交新方式:在各地组织“快乐老人同城会”、“快乐老人聊天会”,与老人自娱自乐关联起来,引领老年人自主游玩,比如针对徒步活动,会在报纸上公布各地组织的徒步协会、登山队的QQ群。

如今用户心理愈发难以捉摸,媒体想单纯靠内容黏住用户,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通过引导老年社交将《快乐老人报》打造为老年生活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商、老年群体意见互动表达服务商,就使用户的活跃度与黏度在愉悦的社交活动中得以强化,也使报纸的服务平台属性得以强化。

孝心营销,凸显亲情

中国老人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有关家庭和睦、祖孙亲情的内容极易打动他们的内心。《快乐老人报》围绕这一心理,在采编理念上坚持以孝立报、凸显亲情:在版面设置上紧扣主题,像“当年”、“评说”、“分享”、“祖孙”、“家庭”、“圈子”等都是阅读率相当高的版面;报纸会免费刊登家人对老人们的生日祝福……种种细节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此外,在营销活动上,报纸通过举办像“中国梦・孝老心”2013湖南十大孝星评选等这样的活动,来传播“孝心”和“亲情”,提升了报纸在受众中的权威性和认知度。而在微博营销上,内容原则是既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又与老年人相关,让年轻人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并关爱老年人。同时,不定期发起类似#家有小孝孙#的微博话题,鼓励用户分享亲情故事或照片,引发讨论热情。而在报纸征订广告的上,也会突出“订快乐、送孝心”这样的字眼。

事实证明,孝心理念很受欢迎,很多中青年人为自己父母订报纸。他们工作都很繁忙,没时间陪父母,而为父母订份报纸,让父母的身心健康快乐,可以弥补一些自己不能长期陪在父母身边的愧疚。

在报纸发行上,《快乐老人报》大胆创新,开发出“邮报媒体营销平台”新模式,通过资源共享把发行渠道视为合作伙伴,充分理解并满足渠道的实际诉求,从而使之重焕活力。

总之,在一片唱衰纸媒之声、老年报业市场也早已不是蓝海的市场环境中,《快乐老人报》以成功的市场突围,证明了靠对目标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依然可以赢得生存空间。从聚合用户到用户驱动,从单一的纸质媒体到系列老年产业的延伸,基于用户思维的变革是主动的自我颠覆而非被动的后知后觉。

注释:

①刘虹:《中国老年报纸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②章瑞华:《逆势上扬的最新纸媒样本――〈快乐老人报〉成就百万大报的秘诀》,《传媒评论》,2014年第2期

③黄志杰:《〈快乐老人报〉百万发行量是如何做到的》,《中国记者》,2014年第1期

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文5

 

2006年,财监系统各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发扬争先创优精神,全力干事,奋发进取,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积极推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发挥民政职能优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立足为民解困,开展了面对困难群体的各项社会救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制健康运行。通过加强督查,科学指导,完善管理,发展副业,全市各敬老院管理规范有序,五保对象生活安稳幸福。目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费已达3020元/年。全市19所敬老院共落实生产用地85.3亩,生产蔬菜13.5万多斤,饲养生猪180头,大部分敬老院蔬菜、猪肉实现基本能够自给,并吸引自费托养老人50名。城乡低保及春夏荒救济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动态低保制度,目前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停保30户100人,农村低保对象停保396户933 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4817户8167人,其中:城镇居民低保户362户776人,农村低保户4455户739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41.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金63.2万元,农村村民低保金378.6万元。审批减免1401名困难学生学费145.6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拨出慰问金122万元;春夏荒期间,下拨救济款9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28户11000 人,并及时做好了“5.4龙卷风”、“6.18”洪涝灾害救助工作。慈善救助有效实施。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41.5万元。开展重病医疗、特困群众、特困学生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6.8万元,受救助人员11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正式施行。制订并实施了《我市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发放救助金23.8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679人。接受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申请865人,实际救助729名,累计发放救助金3.6万元。

2、立足基层稳定与发展,开展了村委换届选举和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注重发扬民主,规范操作,强化督查,选举工作顺利,成效较好。表现为选举成功率高,全市555个村,有552个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另有3个村要实行缓选),其中538个村选成选足,成功率达97.5%,没有出现空白村;选民参选热情高,全市选民总数384413人,其中实际参选选民有367718人,参选率为95.7%;村委会成员素质良好,全市村委会成员数1392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总数62.4%。初中以文化程度占总数的93.10%。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城镇化和发展要素集聚出发,深入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调研,精心拟定调整方案,做好上下级的衔接沟通,稳妥推进方案的实施。全市27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包括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调整率22.2%。

3、立足争先创优,开展了争创双拥模范城和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围绕争创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圆满完成退伍安置任务。共安置2005年冬季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99人,共发放安置保障金126.9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发放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220.9万元,制定出台《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暂行办法》,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与我市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据测算,实施自然增长机制后,全市优待金支出增加120多万元。做好了争创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个争创工作得到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市被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围绕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加快推进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及活动场所建设,促进老龄工作深化发展。全面部署实施家庭协议养老工作,提高家庭赡养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托老年电大、老年大学,扎实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目前,正在接受老年电大教育老年人达1837人,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达600人。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社区老人文体活动。全市10个社区, 组建老年文艺团队11个。

二、加强财税征收管理,促进收入持续增长

1、大力组织收入。坚持“抓大不放小”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0%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推行稽查责任制,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完善国地税、工商、公安、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促进税收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努力做到应收尽收。1-9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完成42225万元,增长26.6%。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万元,增长7.9%。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税收收入3亿元,增长14%。国税组织各项收入20084万元,增长17.3%。其中烟草公司分别上交国税691.7万元,地税969.3万元。

2、优化收支结构。正确分析今年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税收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调整收入结构,强化税源监控。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严格支出安排。制定《我市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坚持“保吃饭”与“搞建设”相结合。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编制赤字预算。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其中企业贴息资金增长11.1%,农业支出增长67.5%,教育投入增长11.7%,公共卫生支出增长56%,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增长28.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6.7%。

3、积极培育财源。及时调整财税扶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培植新兴财源。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了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0万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其它各项省、市财税优惠政策,1-9月,地税对23户企业审批减免企业所得税金额4709万元,批准38户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5万元,办理69户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国税办理各类退税5509万元,其中出口退税128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2684万元,民政福利企业退税1174万元,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364万元,办理征前减免税收1104万元,为4100多户纳税人办理起征点见面手续。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2006年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坚持发展稳健并重,促进金融地方共赢

1、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专题座谈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认真抓好各项货币政策的落实工作,跟踪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实施效应;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有效投放。加强与市外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举办了首届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向市外20多家金融机构推介项目50个,现场签约19个,协议融资11亿元,已到位资金亿元。全市存贷总量实现稳健增长,9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2亿元,比年初增93468万元,增长14.65%,同比多增4546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3亿元,比年初增63345万元,增长12.67%,同比多增31849万元。余额存贷比77%,增量存贷比67.8%,超过XX市平均增幅24.3个百分点。引进市外信贷资金3.73亿元。

2、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环境。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促进改善区域警容生态环境作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组织开展“信贷守信企业评选”活动和重点支持企业的筛选活动,评选出信贷守信企业86家,2006年金融支持重点中小企业37家。深入开展信用村建设,共创建信用村214个,比年初增加3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9%;评出信用户82207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8%。9月末,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795万元,余额23065万元。继续实施公务员信用证制度,完善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用证制度。

3、加强调查研究,指导科学信贷。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调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金融机制,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有关建议。开展水泥行业经营现状调查,提出了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等有关建议。开展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外贸出口、金融支持春耕生产、对金融重点支持的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办理票据贴现、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和成本费用控制等情况调查,密切关注和掌握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情况,加强金融政策宣传和指导,引导民间资金合法借贷,为金融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强化市场秩序整顿,促进经济社会安全

1、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文明确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分段监管职责,理顺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加快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出台实施《我市市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以“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连锁超市在乡镇的覆盖面已达70%以上,年内有望达到100%,创建放心店的行政村也已达到40%以上。在监管责任网方面,各级相互间签订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机制;实施《我市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拟定《我市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在群众监管网方面,按照“多网合一、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网络共用”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3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教育系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已挂牌运作,全市累计聘用各级食品安全监督员700多名。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制定实施了《我市市食品安全分段整治实施方案》、《2006年我市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计划》。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建立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信息档案库,深入实施商品准入制度,加强了食品流通市场的整治。抓好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和零售药店GSP认证工作,加强了药械市场的专项整治。

2、积极开展流通市场和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坚持日常整治,重抓节日整治,加强联合整治,开展“打假保农业”、“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业”、“打假保建设”等各项整治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消费安全。在整治中,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516个,涉案总金额达2698.5万元,罚没款总额达187.3万元。其中,查办各类大要案件137起。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查。专项整治学校锅炉和液化气超期钢瓶,开展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气体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工岗位培训,提高了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

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

1、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质监部门专门制定了《我市市2006—2007年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共有34个企业被列为培育对象。完成了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标建议与推荐工作,上报上XX虎山集团水泥产品和江化股份公司的DMF产品评价目标建议材料,开展了2006年度国家免检产品、XX名牌产品、XX名牌产品的申报与复评相关工作。其中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13家,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5家的,分别为XX我市变压器有限公司的电力变压器、XX我市三友电子有限公司的节能灯管、恒亮蜂产品公司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蜂产品、我市猕猴桃产业化协会的猕猴桃。我市牌猕猴桃、恒丰园牌蜂产品已顺利通过复评,我市牌蜂产品新获2006年XX名牌产品称号,至此,我市市XX名牌产品已达8只。及时打击假冒名牌行为,在温州市鹿城区中山北路铁路桥底端掉一制售假冒窝点,当场查封涉嫌假冒国家免检、XX名牌的“虎球”牌水泥27吨,包装袋1000余只,制假工具3台。

2、积极培育和发展品牌商标。工商部门制订了《我市市加快实施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省级蜂产品商标品牌基地,帮助引导一批企业注册商标,规划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商标;培育一批省、XX市著名商标。力争三年内为我市培育出全国驰名商标1件,新培育省著名商标5件、XX市著名商标15件、商标品牌基地1个。围绕这一目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组织27件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在《XX日报》上展出,展示了我市实施商标品牌战和争创成果;为民营企业主举办了“我市市商标品牌战略专题报告会”,对全市400多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商标知识培训。支持企业争创省市著名商标,推荐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参加XX省著名商标评审,目前已全部通过了预审。进一步健全完善创牌激励机制,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奖励。大力打击商标违法行为,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43起,案值68万元,罚款金额12万元。

老年大学调研方案范文6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完善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为了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有效措施与方法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本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

一、推进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格局。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整体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参保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各部门之间需要协作好,确保退休职工的档案信息可以快速、无误地交接给所属街道、社区,不让任何一个企业退休人员被遗漏在社会化管理的体系之外。

在企业退休人员被所属社区接收后,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进行。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真正发挥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进程。

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相关部门初步建立了激励社会力量来投资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

通过一系列相关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进,建立信用体系。

三、完善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社保管理社会化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退休老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一方面是老人自身信不过养老院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观念也不愿让子女背负道德舆论压力。但居家养老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子女不能全天候在老人身边,这就缺乏日常贴身式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保养老管理社会化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双塔街道进行调研时发现以杨枝社区为试点的时间银行在其辖区内逐步推行。以爱心储蓄的形式为辖区内年轻、健康的退休人员建立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帮助。

互帮互助老有所为,互帮互助组织要收到要充分鼓励和大力扶持,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以引导。积极鼓励这些互帮互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助活动。让合得来、兴趣相投的老人们可以抱团一起生活,让晚年生活不再乏味单一。

四、加大推广社区志愿者义工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制度,可先在一些条件允许的社区先进行试点,再影响全局,逐步促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为退休人员服务的行列中来。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所急需。有一些老年人反映,他们在意的不是物质上的关怀,更需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服务。此外,电器修理、法律援助、家政等也都是老年人所需。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评估和激励社区志愿服务,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志愿者管理体系,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难题。

在大力发展志愿者时,可以积极争取企业退休人员的加入,相对其他志愿者而言,退休人员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退休人员的业余时间较多,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另一方面,退休人员对退休后的生活有切身体会,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在进行志愿者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第二节 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信息库。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一定要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重点维护。在系统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打造企业退休人员完整信息库。

建立有效全面的企业退休人员数据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好对新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其次要登记好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个人特长等;最后要通过走访的形式来掌握企业退休人员最新的信息,并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在整个数据库中对各类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构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平台网络。

实行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系统对企业退休人员实施联动管理。参保人员一旦进入社保系统,其相关信息就可以在社保机构和社区信息平台之间无缝衔接,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开拓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和智慧化水平,探索建立掌上操作、实时响应、多级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服务体系,推进苏州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异地退休人员的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社会化共享。

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现状认证的全国网络建设,将还没有纳入全国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的地区及时全面地将信息共享至全国认证网络平台,今早实现全国各地统一纳入认证网络平台,统一信息化资格认证标志,方便异地企业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生存现状认证手续。

同时要加强社保生存现状认证信息系统与公安信息系统的交互比对,可在系统中加入失踪、判刑等比对参数,一方面使企业退休人员得生存现状认证手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可及时比对出错误信息,以防损害企业退休人员的个人利益以及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利益。

第三节 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长效机制。

一、调整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服务项目。

首先要明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将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各项政策、信息的查询服务,建立健全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全面的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其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年定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代办各项社保业务,帮助亡故人员家属申请亡故待遇,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学习和公益活动,将各类文体活动等管理服务内容固定下来,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类服务流程,不断改进社会化服务质量。

坚持调研常态化,服务送上门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居民群众最为关注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差异化的需求,细分服务人群,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苏州市辖区社会化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增长机制。

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类消费品的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自然增长机制尤为重要。

(一)企业退休养老待遇的增长机制。

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进行上浮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长短、退休人员的年龄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来调整。这在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未来可引入更为细化的调整标准,如工资基数的高低、夫妻双方综合退休待遇水平高低等。

(二)企业退休社会化服务标准的增长机制。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可以享受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健康体检、传统佳节慰问、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其标准虽然较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始时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企业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继续做好这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可将相应标准逐渐提高,让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成果。

三、定期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培训。

不断加强对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法律法规、业务实操培训,组织社保工作人员走进基层机构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协管员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开展以老带新,请老协管员当老师,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传授服务经验、业务技能,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业务管理,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其做到三通,即:政策通、业务通、民情通,以便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 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普及社保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加强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优化调整相关考核方案,改变以往主要参考平台数据的考核思路,综合考虑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和居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因素,留给各街道社区更多的自主空间,便于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优势资源,开展特色的活动和服务,通过改革考核制度,减少规定动作,创新思路,为各街道社区开展特色活动预留充分的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活动有特色,群众得实惠,努力为老年人的夕阳晚景增添乐趣。这些老年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类活动,为享受优质服务提供便利,也充分展现了银龄群体夕阳如火的风采。

第四节 不断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和模式。

一、加强基础机构建设。

(一)加强机构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各种老年设施的建设,从现在开始就应列入各级地方发展建设规划,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既可满足社会化管理的基层物质需求,也可避免在短期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的财政负担。同时要充分挖掘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尽量做到办公用地最小化、居民活动用地最大化,充分保证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一流的硬件设施。笔者在苏州吴门桥街道调研时观察到当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给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额外的服务,如开设家外家影院,为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集体观看电影的场所;社区还为辖区内的退休老兵们设立老兵驿站,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交流场所。这些举措都是街道、社区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资源,来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机构软件设施建设。

各个负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管理机构还需要在自身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软件建设上下足功夫。要重视民情民意的收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一方面,不断通过与退管义务监督员们联系,收集、整理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积极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增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依托现有场地及设施,为辖区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送餐和日托服务,同时配备训练有素、富有爱心的送餐服务队伍,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业余生活,培养组织相应的爱好团体。笔者在白洋湾街道调研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时发现,和美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歌唱爱好者,退休老人们尤其爱唱红歌,于是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将她们组织了起来,2017 年 1 月和悦歌咏队在和美社区正式成立了,辖区参加老年大学合唱班的阿姨主动担起了教学的重任。成立以来,曾多次参加街道、社区的各类表演、比赛,这支团队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在辖区小有名气。金筑社区的居民近年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纷纷种植起了盆栽蔬菜,社区将热心公益的退休人员组织了起来,成立了筑绿蜂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团队平时肩负着普及盆栽蔬菜技术和监督毁绿种菜的任务,在一些节假日,他们还会将自己悉心照料种植在社区农庄的盆栽蔬菜上门赠送给困难家庭,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白洋湾街道的新渔村是白洋湾山歌的发源地,老一辈人几乎都会哼唱几句白洋湾山歌,2016 年 8 月,新渔村成立了退休人员山歌队,定期组织一起唱山歌,切磋技艺,交流感情,寒暑假还组织退休人员教小朋友们学唱白洋湾山歌,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手中传承下去。白洋湾街道组织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退休人员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做到了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

另外笔者在双塔街道调研时发现双塔街道根据自身文化特色,为退休人员提供和很多人性化的举措。双塔街道是苏州古城区典型的文化型街道,素有文化双塔之称,辖区内有众多的文艺爱好者,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退休生活单调。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街道人社中心联合二郎巷社区推出了社区学院。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院的实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另外街道人社中心联合网师巷社区,携手虎丘书院、苏州大学唐文治国学研究会,利用辖区资源网师园,开设网师国学大讲堂。旨在弘扬国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传授中国的传统忠、孝、礼、义、传承好家风、感受民俗、名人典故、诗经歌赋的经典魅力。网师国学大讲堂将作为提升退休居民人文情怀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止文化方面,还结合个人爱好举办特色活动,位于里河社区天台的空中绿苑,里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近千盆各式盆景,免费向市民开放,负责人张国斌老师还免费为辖区退休老人开展一月一次的盆景种植学习课程,解决居民朋友种植上的疑难杂症。不仅努力把社区营造成层层有绿、幢幢有花的美好家园,也让辖区的退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盆景,享受健康,品味艺术。

企业退休人员退休生活常常比较单调,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可以推出一些社区学校,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校的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退休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也为退休人员提供一个再充电的条件,让退休人员始终保持与社会共同进步。

苏州作为全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各个街道、社区可以结合苏州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银龄群体的优势资源,发挥企业退休人员在挖掘、传承、宣传和保护古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发起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动员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到古城保护行动中来,凝聚强大合力,成立古城保护志愿者小分队,这样既可以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也为苏州古城的保护出一份力。

三、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退休老人人数的增加,养老服务已变得供不应求,单靠政府单方力量已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养老需求。《2018 年民政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专门化目录》已经确定,其中涉及养老服务的项目达到 11 项,包括基本养老规划与政策研究、养老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其他政府委托的基本养老服务等。

1民政部门将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承接主体进行考评,提高服务水平。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承接主体不得参加下一年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竞标。经等级评估,3A 及以上的社会组织可优先获得这 11 项养老服务项目。

另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形式之一。苏州作为全国 15 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不断探索试行。在苏州,长护险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交由第三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管理,同时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将长护险的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17 年到 2019 年,第二阶段从 2020 年起到国家正式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鼓励和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保障基本的养老医疗需求。首先可以与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协力合作,同时大力引入具备相关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企业退休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社区的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吸纳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助老医疗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工作繁杂的问题,可以挖掘热心好人、才艺达人充实到社区自管小组长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中,发挥群众自身内在的力量,让退休人员在各个自管小组中找到社会归属,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从而享受安定的晚年退休生活。

第五节 拓宽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经费筹措渠道。

一、政府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财政经费投入。

每年的活动经费和管理经费经过政府财政预算,并由财政局对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部门预算经费和退管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跟踪问效和支出效绩检查评价等方法规范支出管理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由社保中心按照积极扶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对文体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可按照不超过下拨经费总额 30%的比例,由区社保中心集中统筹,用于本辖区内退管活动重点项目。

各区在组织和指导街道(镇)、社区(村)开展文体活动时,应坚持安全、小型、多样、就近的原则,结合基层实际,拟定计划、征求意见、组织实施,可根据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统筹兼顾酌情贴补。当年度经费结余应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经费使用情况应定期公布。 根据退管工作实际,如需对退管经费使用范围及标准进行调整的,由市社保中心提出,经市人社、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为了更好地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退休生活,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政府可适当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

二、按比例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作为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不仅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也可以从每年征缴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来弥补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组织各类活动经的费不足。

通过国家统计局近十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结余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金额呈现增长态势,有条件支出部分基金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工作,进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

三、收取企业退休人员一定的费用作为社会化服务的经费。

在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后,如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创办老年大学时,可以对参加对应活动的企业退休人员收取适当的学费、活动费等。收取少量费用一方面可以让真正有需求、有相同爱好的退休人员聚集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区开展更多各类丰富的社会化管理活动。

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

按照《苏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除单位缴纳和财政拨付外,鼓励以社会自愿赞助和捐赠等方式筹集。社区服务组织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偿性的活动,用来弥补退休人员活动的经费不足。

1同时加大社区所在个人、单位、社会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活动进行捐助的宣传,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多多关注和支持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共同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让所有企业退休人员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六节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医疗社会化的医疗体系。

一、建立政府出资补贴的医疗补足机制。

现行企业退休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的政策,在补足金额上对企业退休人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而当有些退休职工无法承受时,他们就无法正常享受职工退休医疗待遇。因此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经济困难、同时又长期需要享受医保待遇得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补贴,来帮助他们补足医保缴费年限,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真正实现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医疗保障权利。

二、继续调整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

在 2016 年,国家调整了一次医疗缴费年限,2016 年 9 月底前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30 年,女满 25 年来执行,2016 年 10 月之后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25 年,女满 20 年来执行,缩短了企业职工医疗缴费 5 年年限,这大大减轻了退休人员在做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时的经济压力,在以后的医疗缴费年限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缴费人群实行不同的缴费年限,可以考虑进一步缩短在实行现有医疗保险政策前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从而减轻他们的医疗保险补足年限的经济压力。

三、扩大养老医疗机构建设。

在加强综合医院的养老医疗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各城区和城镇以步行 10~15 分钟就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为机构设置要求,城市每个行政街道或 5~10 万人口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一般控制在 50~100张,其中应按一定比例设置护理康复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镇每 5~10 万人口左右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中心卫生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制镇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非建制镇卫生院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康复护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