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学需求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学需求概念范文1
1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即为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如果微观经济学基础不扎实,后续学习难度加大。此外,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好微观经济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为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本文结合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探索教学新路径。
2注意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奇妙关系
数学在微观经济学中得到大量的应用,而且具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例如:
2.1函数
在数学上,函数就是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经济学之中,大量的经济学概念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有供给函数、需求函数、效用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等。
2.2导数
自从边际革命兴起之后,边际分析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大行其道。微观经济学中存在大量的边际概念,如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等。它们既有一个定义的公式,同时也有一个导数的公式在大量的计算题中得到应用。边际概念和总量概念还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性的关系:当边际量大于0时,总量递增;当边际量小于0时,总量递减;当边际量等于0时,总量取得极大值。例如,边际效用与总效用、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以及边际收益与总收益都是这样。
2.3斜率
供求曲线的斜率关系到供求弹性的大小;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关系到两种商品替代程度的大小;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关系到两种生产要素替代比例的大小。序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等的均衡条件都是两条线的斜率相等。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中大量的图形都和数学具有惟妙惟肖的关系。
3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班教学降低教学质量。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年轻老师外出读书、进修以及专业教师结构问题,该门课程长期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学生人数往往超过100人,课堂教学秩序难以高效控制,学生提问的机会较少,教师与每个学生沟通的时间极为有限,师生互动难以开启。其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热衷于记结论和做作业,但是很难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思维技巧和心灵的容器,帮助人们从纷乱复杂的现象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凯恩斯的话表明,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不应该是只会死记硬背和做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比较落后。还有部分年轻老师,受过正统的经济学训练,有较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但是经济学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推导,将经济学完全模型化、图像化和数学化,虽然逻辑性很强,但是学生接受效率很低。学生往往热衷于老师的定性分析,当涉及到较为复杂的经济模型时,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4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4.1选择合适的教材与合理的考试方式
鉴于国内经济学教学的情况,对经济类学生选用的课堂教材外,可以选一些国外经典教材作为辅助读物,如曼昆《经济学原理》、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并注意考察学生辅助教材的阅读情况。在考试方面,并将小论文写作体现在平时成绩中。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不再通过死记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试。同时对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调整,注重考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期末考试试题中,减少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加大案例分析的分值和计算题的分值。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馈作用。
4.2强调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想
实际上,大部分经济现象即使不用数学也能讲清楚它的因果关系,但是数学有它的好处,因为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形式逻辑,尤其有不少人在运用语言时逻辑容易不严谨,但通常为了严谨性可能失去一些有用性。过度强调数学工具会使学生产生误解,把经济分析的方法误认为目的,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经济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经济学思想的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经济规律,使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日常生活决策提供参考。
4.3案例教学要体现互动性
针对微观经济学理论较多且较为抽象,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践,多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讨论、解释微观经济理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果能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授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时,让学生自己来举例,学生举出了电影票价在周一至周日价格不同,且每天不同时间段票价也不相同的案例,教师再通过引导,来分析垄断市场进行实行歧视性价格的条件和利润等,就可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价格歧视理论。
5结语
微观经济学需求概念范文2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看,该门课程特点表现为:第一,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理论比较抽象。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规律属于社会科学,由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经济理论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理论介绍中包含各种假设条件,理论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经济学思想、经济数学及经济曲线三者的相互融合贯穿于教学始终。
该课程以其新颖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它又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以量化分析为主,其理论的得出与变化,可以通过图表来形象直观的再现,便于说明理论的存在与发展。同时,数学知识运用频繁。许多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得来的;通过数学证明其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因变量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对数学知识掌握应具备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一)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备课、资料准备、授课、学生做习题、专题讨论、考试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做到每章节目标明确、重难点清楚,紧紧扣住《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实验。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1.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了解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特点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关心微观经济学的统一性,以便将知识点串连起来。微观经济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机会成本、边际、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十大规律:如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过复习归纳使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体系及重点。
2.增加前沿教学内容的介绍
教学中充分反映学科最新进展,同时结合教师科研,丰富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把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引进到课堂,形成了一种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机制。比如,结合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介绍经济学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科方法的学习,实施方案为删减一些不必要重复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对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战和机遇都有所了解,为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研究拓展视野。
(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强调改变教学理念的创新,努力探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课”向“综合性教学系统”转变,形成一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教学系统。突出表现在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为:从经济现象入手一提出问题一引出课程讲授内容一提问式教学一穿插课堂思考、身边的经济学故事一多种方式阐释经济学原理(散文式语言、图表、模型、案例等)一讨论、课堂实验一网络、媒体资料一经济学理论应用一复习小结一课后练习和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该过程充分体现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这样的系统教学,有利于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2.组织微观经济学实验
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发掘自身对经济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讨论,对于激发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来思考周围的世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对没有修过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和有一些经济学基础的学生都十分有用。每一个实验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说明部分,对实验进行指导说明;实验讨论部分,提出与实验相关的经济理论;实验报告部分;课后作业。实验和讨论的交替使课堂变得富有节奏。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经济理论和分析结果。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市场配置资源运行机制的规律总结,其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先讲解理论要点,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将案例融入到理论要点的讲解当中,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为授课教师平时就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联想力,为案例教学准备素材。比如,笔者在讲授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时,以电影票分为成人票和学生票,来分析垄断市场进行实行歧视性价格的条件和利润等。
三、结论
微观经济学需求概念范文3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现状;教学改革
1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多,而且比较抽象
在学习效用论时,效用本身是主观心理评价,不易进行量化,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数量进行比较,但是消费理论又要计算和比较效用的大小,然后去推导需求规律和特征,这一点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1.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普遍都是满堂灌,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理论、画图表、推公式,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方法过于单一。由于学生缺乏基础,学生也很难自己去发现、思考和归纳。主要原因还是课时有限但内容繁多,教学时,老师只能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时间联系实际和补充理论之外的信息。导致老师上课很辛苦,但学习效率比较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微观经济学一般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很多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课后也不复习和总结,导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且课程前后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往往是学到后面前面的知识点又忘记了。
2《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科。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均衡价格的形成、效用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要素分配理论等。从《微观经济学》内容上看,该学科具有明显的特点:第一,理论过于抽象。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很多理论的成立都包含着一定的假设条件,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时很难和现实联系起来,再加上概念容易混淆,使得学生学起来总有一点空泛;第二,图形较多且复杂。微观经济学以定量分析为主,通常需要借助坐标图来演示理论的形成和变化,假设条件多,但影响经济现象的因素繁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第三,研究方法多。微观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需要大量运用高等数学知识。但目前三本院校很多经管类学生都是文科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于他们来说,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再加上学时有限,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案例和生活实例比较多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实现小而精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知识结构在逻辑上的完整性。微观经济学的逻辑性很强,在内容的取舍上应避免将传统微观经济理论的部分内容删除,这样会使得学生的理论结构不完整,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阻碍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的认识;第二,针对每部分的重难点,除了认真讲解之外,同时需要教师配备一定的实例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教师需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第三,对于删除的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3.1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需求价格弹性时,那么就可以利用“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事例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掌握了原因之后再进行推广,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样利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来进行市场营销,针对不同的类型的产品应该实施什么样的价格策略,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学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实用的一门科学。
3.2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理论联系实际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导入与内容相关的实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整堂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比如在讲到税收归宿问题,可以先询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奢侈品,是否应当对奢侈品征税?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只有少数的富人才能够消费奢侈品,税收应该都是由富人来承担。但事实上在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私人飞机、豪华轿车等奢侈品征税,反对者并不是富人,而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工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学习,一边寻找答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注重实践教学
目前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大部分都是重理论,轻实践。但实际上微观经济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经济观察,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做一些市场调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加深对相关微观经济理论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达成,也提高了整个教学效果。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引导,对于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经济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
3.4加强课后习题练习
课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繁多,概念容易混淆,如果不加强练习,随着新的术语和理论的出现,学生就会遗忘前面所学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要具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同时要讲练合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微观经济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
目前三本院校的微观经济学考核方式都比较简单,最终成绩都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就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来说,其构成比重是40%和60%。期末又是采用的标准化的考试方式,侧重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考核,很多学生都是在考前进行突击,背书背习题等,导致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要深化《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就必须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找出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要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老师就不能只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生也不能只看重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全程跟踪,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随堂练习、课后作业和网络交流等都需要计入平时成绩,逐步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章内容结束后都应该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另外留给学生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交小论文,最后一并计入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克服考前死记硬背的弊端,也可以避免在考试过程中小抄满天飞的现象。此外,教师也应对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调整,注重能力的考核,在考试题型上尽量减少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增加分析题、案例讨论和计算题的分值。
微观经济学需求概念范文4
微观经济学是商学院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就目前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来看,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作为商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微观经济学有其独有的特点,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第一,微观经济学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微积分、统计学、计量学的基础知识,而微观经济学授课对象通常都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对于这部分础知识,学生掌握得往往不够扎实,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难以很好地结合,对模型和概念不能做到完全理解。
第二,微观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为了讨论简便,常常都会进行假设。不同的假设会推断出不同的结果,理论性较强。由于缺乏逻辑思维,部分学生没办法很好地理解。
第三,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多取自国外,不贴近学生生活,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很难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难以接受课本抽象的理论。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微观经济学的授课形式常常是“填鸭式”的,也就是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体系庞大、抽象化概念较多的课程。一个学期64课时,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很难将每个问题都讲细致、讲深入,没办法详细分析案例。同时,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图像的推导,学生只有对绘图过程清有晰地理解,才能对最终推导出来的结论深刻体会。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角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非常常见。由于缺乏互动和提问,枯燥的课堂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陈旧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理论不能充分掌握,更谈不上实际运用,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2.教材内容过时,缺乏贴近现实的案例
首先,微观经济学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学科,我国高校使用的教材多是参考西方书籍编写,或是直接采用相应的译本。这种做法虽然保持了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原汁原味,但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因为课本里的案例多来自国外,与我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情况、规章制度以及国民的生活习惯等都是有一定差异,这对学生把握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对我国现存经济问题的分析都是不利的。其次,微观经济学的许多推论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作前提的,而有些假设脱离当前的现实状况,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无法联系实际去吸收知识。再次,经济学这门学科对数据的分析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教材对数据的更新比较慢,不能跟上经济的发展。
3.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性
大部分学校的微观经济学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为主,期末考试一般都采取笔试的形式。笔试常常是由任科教师命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考试内容单一,许多题目答案都是标准化的,真正需要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的极少。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和应试心理,考试前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地将课本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非常不利,使学生缺乏分析能力,盲目地应付考试,最终失去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1.注重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改变传统微观经济学“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就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可以在讲解一个知识点之后,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还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出现无人参与的现象。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讨论的内容是否出现离题的现象,如果出现要及时加以引导。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适当给予点评,多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也要指出不足之处。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回顾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理论知识,合理运用知识。再次,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站上讲台表现自己。知识竞赛的内容可以是针对近期所学内容的一个知识抢答,演讲比赛则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当今热点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两种形式都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2.灵活列举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枯燥的理论,就要求教师要适当地列举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开始新课之前列举一个常见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经过一番讨论正式引入新课。例如,在讲消费者偏好之前,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为什么QQ和微信都具有聊天功能,但是有的人喜欢用QQ,有的人喜欢用微信呢?从而引出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偏好。
第二,针对抽象的理论,列举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讲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的现象:在一家固定的厂房里,保持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一直增加雇佣工人的数量。一开始,因为员工数量的增加产量也会增加,当工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量反而开始减少。这是因为有限的厂房里增加过多的工人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第三,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让学生针对所学的案例讨论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相关的例子,由学生代表发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多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经济学。以双向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第四,教师要及时更新教案,列举的案例要与时俱进,数据要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让学生接受最新的资讯。
3.合理运用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及方式
如今的大学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让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更加生动。现代多媒体设备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教师将声音、视频、图像方便快捷地展示给学生。
首先,教师可以将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罗列在课件上并将重点内容用鲜艳的颜色标出,让学生有个总体的印象。其次,课本中复杂的图像,也可以运用相关的软件绘制在课件上,直接展示给学生。将现代多媒体应用到课堂可以节省一部分上课的时间。再次,如果教师结束新课还有剩余时间,则可以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小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巩固知识。此外,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它的优势。例如,遇到公式的推导,如果直接把过程展示在屏幕上,学生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有时候反而会被华丽的课件吸引,没有留意讲课的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板书,将公式推导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在黑板上,这种方法更具有逻辑性,对学生接受知识也更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讲课方式和现代讲课的方式各有优缺点,所以应该两者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微观经济学。
4.丰富考核形式,多种方式检验学习成果
针对微观经济学这门学科,可以采取多种考核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概念应付笔试。学生最终得到的分数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及期末成绩,这样的成绩构成对于那些平时认真上课的学生更加公平。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学生上课的态度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主要针对考勤情况、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下对不懂的问题是否请教教师等进行评价。其次,作业成绩由学习小组统计,学期结束由教师审核。再次,就是常规的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结合部分运算及材料分析,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情况,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回答问题。
把这三个部分的考核情况相结合,给出一个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比传统的更加合理,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情况。
微观经济学需求概念范文5
关键词:古典微观经济学;4P;4C;4W;渊源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41-01
1 营销的4P理论
营销理论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其基本的营销观念受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指导和规定。美国营销理论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第九版《营销管理》中认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下列一些核心概念: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商品、服务与创意);价值、成本和满意;交换和交易;关系和网络;市场;营销者和预期服务。”这里不难看出这些核心概念也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从时间上看,在1890年左右,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以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和单个行业作为分析对象,构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是其理论的基石。“准确地说,4P存续于187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时间上的巧合性,不是偶然的,正是经济学理论对营销观的影响和启迪的结果。而从经济形态来看,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从19世纪后期到1929年全球经济过剩危机这一时期内,世界经济的主流是短缺经济。4P代表了销售者即生产者的观点,即卖方用于影响买方的有用的营销工具。4P理论的出发点是以生产者为中心,4P理论的时代背景是卖方市场,是短缺经济时代下的产物。4P理论的目的是以企业或生产者的利润为目标。
2 营销的4C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个性化、人文化、多样化特征日益突出,传统的4P理论已不适应新的情况。 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茨和劳特明教授为代表的营销专家认为:企业从事营销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此他们提出了营销组合的4C理论,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 Cost),沟通(Communication)和便利性(Con-venience)。4C理论的提出对传统4P理论冲击很大,传统4P理论是一种企业导向而不是真正的顾客导向,以4P为核心的传统营销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经营思维,本身带有销售观念和以生产为中心的痕迹,而4C理论的经营理念则刚好相反,它是一种由外向内的经营思维,是市场观念的具体体现。
4P到4C是营销观念的变革。传统营销理论强调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要素。这种4P理论认为,企业只要围绕4P制定灵活的营销组合,产品销售就有了保证。
3 营销的4W理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既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又是后者的方法论基础,营销理论无论是4P和4C理论都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在4Ps和4C之后,人们提出诸多营销新理论,来刻画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理论创新,如社会营销、关系营销、生态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等,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确实有创新,但它只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理论创新的某一特征,具有启发性但也具有片面性,因为它们均是对实际营销现象的经验总结,缺乏相应的经济学理论的支撑。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理论也不断发展,一些学者通过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纯生产者与纯消费者的两分法的局限性,提出了生产――消费者全新的分析单元,提出了4W理论,有的学者甚至认为4P是第一代营销理论,4C是第二代营销理论,而4W是第三代营销理论,4W是4P和4C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
笔者认为,如果从营销学的主要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来看,或者从4P和4C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务来分析的话,4P和4C理论在本质上是属于同一逻辑结构中的同一论,即4P和4C的理论基础都是新古典经济学。4P和4C理论两者最大的共同点,都是以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来观察市场营销,4P以生产者的角度来演绎出一套营销理论,4C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来发展出一套营销理论。这也是4Ps的营销近视症和4C理论的营销远视症局限性存在的原因,这一原因的存在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致命缺限是4P和4C理论局限性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4P和4C存在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目前流行的微观经济学著作或教科书的流行写法,是以马歇尔对需求和供求的狭义解释为基础。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在1890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利用供求、边际分析和局部均衡方法对古典经济学加以形式化,形成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该框架有三个基本的假设:第一是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之两分;第二是马歇尔对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的狭义解释以及他对这两个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核心地位的强调;第三他用规模经济概念替换了专业化经济概念。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两分法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奠基石,它使得“边际学派”得以兴旺,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在理论与方法上构建了较为厚实的基础。两分法是分解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体现与应用,被当作微观经济学分析柜架的标准构件,新古典经济学及其现代形式成就卓著,但由于其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之两分这一致命缺陷,从而导致4P和4C理论存在相应的理论局限性。如果我们采用一种接近现实的框架,用消费――生产者代替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其中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职业,这就决定了他买和卖什么。在这种框架里,在选择不同职业的个人之间,消费者-生产者的地位是对称的,因此,不存在纯消费者地位与纯生产者地位之间的不对称。
从经济学的理论发展的逻辑来思考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第一代营销理论(包括4P和4C)应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的营销理论,或称为单赢营销理论或优化营销理论,第二代营销理论(4W)称为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营销理论,或称为共赢营销理论或博弈营销理论。笔者将之概括为4W营销。4W并不否定4P、和4C,而是在4P和4C基础上的总结和扩展,4C比4P进步的观点有二:一是观察市场营销的角度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这意味着“获胜的公司必将是可以方便地满足顾客需要,同时和顾客保持有效的沟通”,与4C相比,4W是从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政府、生产者――供应商、生产者――环境四个范畴来全而审视市场营销,4W认为获胜的公司必将是可以方便经济地满足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环境、供应商的需要,同时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环境、供应商双赢的结果。总之,4W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它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磋商、共赢、合作、参与、学习、分散、柔性。4W是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其与4P与和4C相比,它更符合建立在市场规则,公共利益认同之上的合作这一新经济观。
综上所述,4P,4C,4W营销组合理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这样理解:它们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完善和发展的关系,它们都有深刻的微观经济学的渊源。由于企业层次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市场及企业营销还处于发展之中,因此企业在了解、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把三者结合起来指导营销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微观经济学需求概念范文6
应用技术大学,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言,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理论,提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尤显重要。因此,探讨和分析应用技术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问卷调查及考核情况
2014年1月,《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结束,为了充分了解本学期《微观经济学》教与学的效果,笔者对广东白云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13级经济统计专业学生25人(1个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134人(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9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问卷内容主要涉及3个方面情况的调查:课前预习情况、课后复习情况和上课听讲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统计情况看。统计专业学生的“听讲复习”比率较国贸专业高5.87个百分点,“预习听讲复习”的比率较国贸专业高8.33个百分点。“不预习不听讲不复习”的学生比率比国贸专业低9.43个百分点。
笔者对以上班级考核成绩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统计专业学生的优秀率比国贸专业高3.25个百分点,良好率比国贸专业高14.78个百分点,中等成绩比率比国贸专业高23.37个百分点,不及格率比国贸专业低29.31个百分点。从统计结果来看,统计专业取得的效果要整体优于国贸专业。
二、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分析
广东白云学院是应用技术大学,其服务定位特征是:立足地方,面向一线,培养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如电子技术工程师、机械技术工程师、企业经济师、企业管理工程师、服装设计师等)。其办学模式特征是: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一般是学校理论教学(对学生是理论学习+实验实训)+企业实践教学(对学生是企业现场学习)。由于实践教学阶段占用较多时间,因而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有限。
结合调查问卷以及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能做到提前预习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0.13%: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及市场结构理论等等,掌握这些知识,都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如供求理论涉及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需求价格弹性等公式。在计算过程中不是对公式不理解,就是出现化简约分等低级错误。又如,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数学上涉及到微积分中的“导数”、“偏导数”等概念)但有的数学基础稍差的学生就很难理解边际的含义,因为他们不能够很好的正确的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含义;三是英语词汇积累较少。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这些专业名词都有相应的英文字母,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这些英文字母感觉很头痛,因而,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四是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理论是用简洁直观的图形来进行解释和表达的,而有的学生却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图形的含义,不愿意动笔动脑去想象图形的变化及意义,这大大影响了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层面分析
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的经济学任课教师而言,要上好经济学的课程,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经济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笔者在过去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一般《微观经济学》在新生第一个学期安排,共54个课时。对于有预习和复习,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掌握好微观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然而对于只听讲的学生而言,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表2统计可知,国贸专业的不及格率达到了37.31%;二是大班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对于人数超过40人的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很好的与学生互动,教学效果就差些,而且总存在学习不认真、为了出勤而出勤的学生;三是教学任务繁重。这些年,经管专业学生数增加,经济学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所带班级数较多,教学任务繁重,有时完全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更多的时间钻研经济学前沿知识和了解经济动态,更无法生动的讲授经济学理论。
三、如何优化教学效果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一门课程最主要的动力也是来自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很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初学者而言,第一堂课相当重要。教师一定要在第一堂课上树立课堂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强调经济学课程的趣味性和重要性,要努力让学生增加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对于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基本上还沿袭着高中时的学习方法,以教科书作为自主学习的途径。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选择合适教材对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教材的内容,应当由浅入深,文字描述应尽量通俗易懂,要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尽量用少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多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案例和图形,还应当配有相应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有这样的教材,学生就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要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应当是对《微观经济学》整体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进行概括,梳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整个框架有初步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理论。平时对经济知识了解比较少,理论思考甚少,如果不首先理清框架,梳理出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对本课程产生抽象模糊的印象,听课也会云里雾里。上好第一堂课,理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出学生探索经济学领域知识的强烈欲望。
(四)要注重小班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设计
从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结果来看,经济统计专业和国贸专业只听讲的学生分别占40%和41.04%,然而,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明显优于国贸专业学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经济统计专业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对堂课有很好的掌控性,可以很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而学生又能积极配合互动,很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吸收所讲知识。但是,当班级人数较多时,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在同一个水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而且对大班教学时,学生之间难免相互影响,既要维护班级纪律,又要讲授知识点,难以兼顾,有时经常需要对同一个问题重复讲解,影响效果也影响进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涨。所有这些都会对大班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