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

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文1

【关键词】 血清低甲胎蛋白;产前诊断;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91-02

目前临床上产前诊断主要通过将AFP与HCG值联合对孕妇进行风险筛查评估,对孕妇怀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风险进行评估,做出高风险和低风险的预测,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产前咨询并做进一步的产前诊断。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风险评估为低风险、但出现AFP单一值异常的现象,包括异常升高和降低。对这部分孕妇进行妊娠结局追踪发现其中一部分出现胎儿异常。其单独作为产前诊断的指征意义还不确定。本文总结分析了918例血清甲胎蛋白异常的妊娠结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到我院门诊行产前筛查的孕妇(孕周15-20周),筛查结果为低风险但AFP单项指标异常降低者,共918例。

1.2 方法

1.2.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TR-FIA)测定孕妇血清中AFP、游离β-HCG水平 采血前嘱孕妇空腹,常规消毒采血部位,快速抽取静脉血5mL,于室温下静置4小时后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血清待测。

1.2.2 超声检查确定孕周 以孕妇末次月经为基础,结合彩超准确判断孕周。

1.2.3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超声引导下,先将引导套针经腹壁及子宫穿刺入羊膜腔,拔出针芯,然后用30ml注射器吸取约30ml的羊水。进行常规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

1.2.4 对实验对象的妊娠结局进行随访。

2 结果

918例血清AFP降低孕妇经产前咨询结合四维彩超诊断后,其中681例于18-24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检出21三体39例,随访27例,失访12例。分析其妊娠结局,流产31例,早产9例,死产3例,分娩时难产5例,新生儿窒息5例。

3 讨论

甲胎蛋白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于胎儿肝脏和卵黄囊。在胚胎第20天时开始合成,第14-16周,孕妇血中可测到AFP,胎儿血中的AFP经羊水通过胎盘屏障渗入母血。孕妇血清中的AFP在早、中孕期逐渐增加。大约在28-32周时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以后逐渐下降。正是由于胎儿产生大量的AFP而仅有微量AFP可以进入母体。一般来讲,在孕妇怀有唐氏综合征胎儿时,母体血清AFP水平比正常妊娠低23%左右;怀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孕妇的血清中AFP及羊水中的AFP水平可比正常妊娠高80-90%。有研究指出,孕期AFP增高可能与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腹裂、先天性肾病、泌尿道梗阻、消化道闭锁或梗阻、畸胎瘤、水囊状淋巴管瘤、羊膜带综合症、胎儿染色体异常及胎儿皮肤病有关;而AFP降低可能与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妊娠高血压病及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因此AFP可以作为某些胎儿缺陷的筛查指标。

目前我国广泛开展的孕中期产前筛查指标中就纳入了AFP这个指标,临床上将AFP与HCG值联合进行风险评估,对孕妇怀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风险进行评估,做出高风险和低风险的预测,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产前咨询并作进一步的产前诊断。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风险评估为低风险、但出现AFP单一值异常的现象,包括异常升高和降低,存在染色体疾病的漏筛。本研究发现AFP单一异常在产前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结合超声、羊水染色体诊断能扩大染色体畸形的检出率,提高了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患儿的检出率,最大可能地避免了这些缺陷儿的出生,同时也减少了因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落实我国优生优育政策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段红蕾,李洁.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06).

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文2

(LKW1012)。

作者简介:范慧之(1962— ),女,副主任医师,学士。

高危孕妇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有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影响母亲及胎儿的健康,甚至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根据上海市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的要求,2010年前社区高危孕妇的管理对象往往只是在早孕建册时候被发现,在产前检查时新发生的高危孕妇社区难以掌握。2010年开始上海市在高危孕妇管理中把“高危孕妇”更名为“重点孕妇”,启用重点疾病筛查、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和干预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接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及时掌握在早孕建册时筛查的疑似重点孕妇去上级医院的确诊情况和接产医院新发生的重点孕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接产医院共同进行相关疾病的分类干预,促使重点孕妇转归,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瑞金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五里桥街道和打浦桥街道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孕产妇进行分析。资料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早孕建册时进行重点疾病筛查的孕妇。2008年1月—2009年12月和2010年7月—2012年6月回收的上海市孕产妇保健手册。

1.2 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早孕建册孕妇重点疾病筛查中孕妇的体重指数≥24(kg/m2)和年龄≥35岁者进行分析。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高危孕妇和2010年7月—2012年6月(由于2010年1月份正式开始启用重点疾病筛查、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和干预模式,为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收集数据从2010年7月份开始)重点孕妇的疾病按照孕妇的基本情况、异常妊娠分娩史、妊娠并发症和并发症进行分类统计。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分娩巨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剖宫产情况的产妇进行分析。

2 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早孕建册孕妇重点疾病筛查中孕妇的体重指数≥24 kg/m2和年龄≥35岁的比例分别是6.37%和6.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重点孕妇(高危孕妇)疾病分类情况:2008年1月—2009年12月和2010年7月—2012年6月比较,异常妊娠分娩史数的比例明显减少,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比例明显增加。见表2。

孕产妇保健质量分析:正常孕妇的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下降,重点孕妇的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见表3。

3 讨论

在孕产妇管理模式引入重点疾病筛查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和干预机制,提高了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整体性、连续性及有效性。2010年上海市在高危孕妇管理中启用重点疾病筛查、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和干预的管理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早期孕妇建册的时候,通过对孕妇进行重点疾病筛查、转诊和对确诊的重点孕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接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使社区能够全面掌握辖区内的重点孕妇。实施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方案后,社区掌握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重点孕妇明显增加。根据风险程度按照“黄色预警、紫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进行分级管理、随访、医学和保健指导服务;对妊娠高风险的孕妇配合上级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重点孕妇转归,使妊娠风险降低,其预防保健服务贯穿孕产期全程。通过一、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保证筛查、转诊和后续随访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脱节现象,使重点孕妇能够及时得到医疗保健服务,从而提高重点孕妇的转归率,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为了让疑似重点孕妇能够尽早确认或者排除,建议每个区县设立1~2个定点医院,设立专科门诊,为疑似重点孕妇诊治。

把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理念纳入孕早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当今孕妇营养问题日益突出,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并存而致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巨大儿、低体重儿、剖宫产率升高。孕产期系统保健虽然是从孕12周以内早孕建册开始,但一般在孕24~30周才为孕妇进行血糖筛查和孕期营养指导,这时候给予饮食控制治疗已经为时过晚。2011年开始本区妇幼保健所在4个街道推出孕早期保健免费课程,在上课时提出了“均衡营养,餐餐有主食,少食多餐,加餐不加量”的核心理念,并让孕妇学会孕期体重管理的方法,让刚进入孕期的准妈妈们明白在保证营养全面摄入的前提下控制热量的摄入,进而控制体重,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生,为自然分娩做好第一步。表3显示,通过孕早期的健康教育,正常孕妇的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有所下降。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及二胎生育人数增加,给再次妊娠带来风险,因瘢痕子宫因素被确认为重点孕妇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孕期做好健康教育,倡导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当前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1]。

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对重点孕妇的随访和保健指导,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2008—2009年四个社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重点孕妇发生率明显高于户籍孕妇,流动人口重点孕妇中异常妊娠分娩史发生率比较高,且重点孕妇中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保健技术服务,发放的宣传册,提供免费避孕药具,指导她们落实适宜、安全、可靠、有效的避孕措施;每年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普查,在孕前和孕期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可以有效地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表3显示,在实施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方案后,重点孕妇的低体重儿和早产发生率有所下降。

社区按照“黄色预警、紫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进行分级管理、随访、医学和保健指导服务,对妊娠高风险的孕妇配合上级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重点孕妇转归,使妊娠风险降低,优化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费用。

关口前移,加强婚前和孕前保健工作,降低重点孕妇的发生率。妇女孕前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态直接影响胚胎早期发育的宫内环境,是成功受孕、减少重点孕妇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表1显示,早孕建册孕妇的体重指数≥24(kg/m2)和年龄≥35岁的发生率分别是6.37%和6.24%,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者产科并发症明显高于体重指数正常者[2]。孕前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kg/m2)范围,并在孕期控制体重增长范围,可以得到最佳的妊娠结局[3]。为备孕夫妇提供免费孕检和孕前保健课程,使她们知道孕期的均衡营养需从孕前期或孕早期开始,对孕前体重指数超标的对象继续重点随访,指导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减轻体重,要求体重指数达正常范围后备孕。在婚前保健指导中,做好避孕节育指导, 指导新婚夫妇计划受孕,避免意外妊娠,可以减少计划外妊娠而导致的人工流产;宣传最佳生育年龄,指导新婚夫妇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可以降低高龄初产的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冯望德,宫树华.高危妊娠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33-2435.

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文3

【关键词】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4-02

产房是医疗单位高风险区域之一,关系着母婴的安全。产房是进行产程观察和助产的场所,在产程观察过程中,对产程进展的判断和处理需要由助产士来完成,这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产房护理管理中,要让助产士提高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为此,我们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理论,把护理安全纳入目标管理,以保证产房护理质量和母婴的安全,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就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和几点对策分述如下。

1 产房高风险因素评估

1.1 组织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未实行三级垂直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不完善,无应急预案演练;助产士及产科护士素质差异大,使助产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增加了风险。护理安全培训不够,对未发生的安全隐患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1.2 环境的风险因素。产房的位置不当,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室内壁表面和地面不光滑,墙角为直角,不便于清洁,容易储菌;产房内三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之间无明显标志,洁、污物品共通道,易引起交叉污染。探视陪护人员多,床位周转快、医生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1.3 护理人员因素

1.3.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易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助产士重视产妇母子安全的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具有法律效应的护理记录重视不够,抢救后记录不完整。不了解患者享有的知情权,未能详尽告知义务。危险时段无安全警示标志:患者跌倒、摔伤,从而引发纠纷。

1.3.2 服务态度问题。由于护理人员每天接受产痛的刺激和繁忙的工作,情绪极易激惹,加上产妇家属的不配合等因素,因服务态度而引起医患矛盾。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全程、全方位的陪护,同时满足产妇及婴儿两类高危人群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这种长期疲劳的心理,也使护士助产士产生不耐烦的心理。

1.3.3 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说话随便。对仪器的操作不规范,药品混放、无明显标识,抢救药品用后未及时补充。让产妇心理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

1.3.4 理论知识缺乏 、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因护理知识欠缺和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配合接生医生;二是低年资助产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出现会阴Ⅲ度撕裂、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的风险。三是严重并发症不可预见性,如脐带脱垂、羊水栓塞等严重危及母子生命的紧急情况,助产士对突发事件缺乏处理经验和充足准备,无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处理,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四是不按时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医院未安排进修学习。

1.3.5 工作细节不到位,不遵守操作常规,护理操作程序不规范。产妇情况瞬息万变,难以预料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注重工作细节,检查到位。尤其在节假日或夜间值班人员少,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忽略工作细节。如胎盘检查不仔细,使部分胎盘残留宫腔,阴道填塞纱布,没有留尾条,缝合完毕不做肛查,忘记取出纱布,产后不按护理常规观察宫缩及膀胱充盈情况,造成产后出血。这些都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使产妇和家属不满,引发纠纷。

1.3.6 护士、助产士心理因素。由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这给她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工作效率降低,使患者不满意,容易引起纠纷。

1.3.7 职业防护意识差。产科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病人多,血、羊水、体液接触机率大,职业防护意识不强。医院和科室未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助产士未及时参加培训、考核。

1.4 临床带教存在的风险。实习生管理不善,在无指挥状态下工作。无实习生带教计划,带教老师不合格,未定期进行授课、操作示范、考核、反馈。

1.5 医疗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医疗设施不安全,卫生间无坐便器,无防滑垫、无应急按铃。平时不注意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使用中出现问题,如胎心监护仪出现故障、新生儿吸痰器、复苏囊出现故障没能及时检修等。

1.6 产妇及家属风险。产妇就医行为:未建CPU卡、未做正规产检、隐瞒病史、孕产史。院内感染的发生:家庭产房频繁的换人、家属不遵守医院规定。产妇及家属过度维权:产妇及家属对产房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缺乏医学知识,出现病情变化以后,尽管在入室时助产人员与其沟通,向其告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产妇和家属仍然很难和医护人员达成共识,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2 产房高风险因素的护理对策

2.1 领导高度重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体系。调整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立三级质控网:业务院长、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护士),每周一反馈护理隐患及不良事件,每月总结,每季度全科讨论、分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同时医院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惠的经济待遇,通过理论考核和面试,择优录取助产士、护士到我院上班,及时补充了人员缺编问题,助产士由2011年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14人。

2.2 重新规划布局。我院产房设计不够合理,于2010年底在筹建康复病房楼时,通过专家论证、规划、设计筹建了新的产房和新生儿沐浴室,于2012年8月投入使用,产房自成一区,新的产房设计更合理、现代化,管理实行“手术室式”的管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孕产妇。

2.3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护理风险意识。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助产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制定护理安全培训既高度重视已经发生的事件,对未发生的安全隐患也引起了足够重视,对发生的案例及预警案例进行分析。特别重视对预警案例的分析,对低年资助产士、护士的前馈控制,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将护理不良事件杜绝在萌芽状态[1]。让每位护理人员都有风险防范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程,避免风险发生。对工作中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对目前产房工作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2.4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产房是高风险的工作,产房护士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对护理风险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护士长要经常强化护理人员及助产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护士行为准则检查约束助产士的护理工作,激发助产士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改善服务态度,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纠纷。

2.5 修订护理常规,优化操作流程。护理常规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准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保障。我们按照卫生部卫生厅制定的护理技术规范要求,修订了产房护理工作常规,从基础护理及专业护理到整体护理,执行整体护理及产房工作流程,并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流程,注重细节。

2.6 加强护理风险监察。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规章制度来约束护理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产房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和品管圈活动小组,建立征求意见和产后访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护士长跟班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于留言本中;质量控制员搜集助产士的反馈意见,共同参与流程的修改,使其实用性增强。并按PDCA循环做好质量持续改进,保证流程通畅、衔接无缝隙和母婴的安全[3]。让护士从被动工作者转变成实施管理的主动参与者,调动她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4]。每月召开产房工作风险因素讨论会,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以督促管理制度的实施。

2.6.1 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吸痰的压力:100 mmHg ,定期检测并记录;吸痰时间每次≤10秒。辐射台:定期检测辐射台温度,防止新生儿烫伤。断脐:防止利器损伤新生儿。皮肤接触及转运新生儿时:防止摔伤和窒息。新生儿识别:与产妇一起核对新生儿性别、腕带。

2.6.2 明确高危人群,重点病人重点交班。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基层转诊产妇;要求较高、特别计较的人、产妇家属是医务人员或从事法律有关的人员及与新闻媒体关联的人群;重男轻女者;所有高危新生儿。产妇:新入院、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新生儿:胎儿窘迫、产妇有合并症、新生儿窒息。要做到床床交接和重点病人重点交接,不清不接。护士长每天参加床边交接班。

2.6.3 明确高危时间,高危环节管理。夜间、中午、双休日、节假日、节假日前后、交接班时间及刚上班、临床下班时间是护理纠纷的高发时间。此时段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易发生差错、事故,护士长精心组织,实行APN排班,合理安排班次,新老搭配。牢记风险源自细节,注重护理风险的前瞻控制,加强细节教育,是防范差错事故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措施。

2.7 重视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增强无菌观念、无菌技术。产房的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是医院感染防范的重点科室之一,对空气、工作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的细菌数要严格控制,以达到生物洁净标准。医院、科室组织学习相关的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原则、措施和标准,感染管理控制小组从四个方面进行质控:(1)空气质量管理(2)产房内环境表面和物体消毒(3)无菌物品的检测(4)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监测、进出产房的人员管理。产房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合格。

2.8 护理人员在陪护分娩前,先要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仔细查阅病历,对乙肝阳性、丙肝阳性、艾滋病及梅毒病毒携带者,安排在感染产室按特殊感染防护处理。

2.9 关爱助产士,排解压力。产房高风险的工作环境给助产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极易形成工作时的紧张状态,所以作为管理者应随时了解助产士的心理状态,关心她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排解她们心中的压力,护士长予以疏导。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为助产士提供贴心而温情的服务,以增强助产士对职业的认同感与对医院的归属感[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协调好各种工作,使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保证产房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3 讨论

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重视法律教育。产房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医院和医护人员安全,也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要转变服务观念,加强对产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法律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与讨论以及专题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产房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懂得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如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要做到依法行护、依法维护,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护理人员。

护理风险存在于产房工作的每个环节,护理风险可以防患于未然。通过把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在产房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理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特别重视对预警案例的分析,增强工作责任感,改善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推行品管圈活动,以实现护理对风险的主动管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产房护理缺陷,避免护患纠纷,提高产妇满意度,保证产房护理质量。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强化专业技术学习,使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防范意识更强,自觉遵章守规,提高产房整体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保证医疗安全。同时通过产后的追踪服务,体现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连续性,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这对于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产房工作顺利开展及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昌子艳,贾士峰,刘红.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9):50.

[2] 邓小霞,孙红.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若干因素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8):576-577.

[3] 许莲琴,毛燕君,王慧,赵汉美,张婷婷. 肿瘤介入病房护理风险预案的制定及实施效果评价[J]. 护理学杂志,2013 ,28(13):41.

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文4

计划怀孕前的咨询和评估 高龄女性生育二胎,产前检查更为重要。很多人认为,生二胎时不会像第一胎那么难、那么疼,容易得很,所以常常放松了对优生优育以及产前检查的重视,孕期也不再像怀第一胎时那么谨小慎微。实际上,经产妇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发生危险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的比例要比初产妇高。因此,计划生育二胎的夫妇,特别是35岁以上及头胎实施剖宫产的女性,应在计划怀孕前3个月,甚至更早时就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咨询和评估。

孕前3个月开始口服叶酸 在接受相关检查和评估后可以生育二胎的女性,最好从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口服叶酸片,每天0.4毫克。同时应努力改善工作环境,调适工作压力,避开可能有危害的污染物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起居作息时间,保持平和的情绪。

怀孕期间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高龄女性成功怀孕后,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并积极治疗。即便头胎孕检一切正常,在孕中期为了排除胎儿畸形,高龄孕妇须接受B超胎儿结构筛查;为排除胎儿先天愚型,高龄孕妇须接受唐氏筛查,若有高风险,应进行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检查。

做好分娩的心理和身体准备 因高龄孕妇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容易导致产程延长、难产,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高龄产妇剖宫产适应症较多,通常会有相当多的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

潮热、心悸、易怒……人们很熟悉这些妇女更年期的典型症状,殊不知,妇女的更年期症状还可以表现在口腔。近年来,口腔科医生注意到,一些50岁左右的女病人频频来求医,她们自诉舌头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灼痛、麻木等感觉,但是医生检查时又没发现什么问题。专家指出,这其实都是一种叫灼口综合征的疾病表现,患者以中老年妇女居多。

灼口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以舌部有烧灼感、刺痛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该病多发生于舌根部,与其他疼痛的区别在于,这种痛感类似被火烧或被开水烫过。发病时舌痛感早晨轻晚间重,并在说话过多、吃干燥食物和空闲休息时加重,但在工作、吃饭等注意力分散时,痛感减轻甚至消失。同时患者味觉异常,感觉口内有苦味或金属味等。正因为其症状表现与一般的疼痛不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怀疑自己的舌头长肿瘤,带着恐癌心理来就诊。

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行盆腔手术的426名患者,排除取消手术、自动出院、二次手术及失访外因后的418例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10例)和对照组(208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921±520)岁,体质指数为(2500±300)kg/m2;子宫肌瘤63例,阴道前后壁脱垂6例,异位妊娠68例,宫颈原位癌2例,子宫脱垂6例,卵巢肿瘤50例,阔韧带肌瘤3例,乳腺癌1例,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盆腔炎性肿物和输卵管积水各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681±358)岁,体质指数为(2400±200)kg/m2;子宫肌瘤52例,阴道前后壁脱垂9例,异位妊娠71例,宫颈原位癌3例,子宫脱垂6例,卵巢肿瘤55例,阔韧带肌瘤3例,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3例,盆腔炎性肿物2例,乳腺癌和输卵管积水各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及恶性病、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既往血栓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DVT诊断标准

①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②患肢广泛性肿胀;③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④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⑤Homans征阳性;对上述5项中具有2项或2项以上症状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主干阻塞或狭窄,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探头加压时,含血栓的静脉不能被压迫并可见其密度升高即可确诊[3]。本组418例患者中发生DVT21例,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18例,这21例均系患肢先出现了胀痛、压痛、皮温升高或广泛性浅静脉怒张,然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DVT。其余无症状的患者视为正常。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1)健康宣教①入院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口头讲述、宣传画及图片使患者及家属了解DVT发病的原因及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反复讲解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警惕性。②讲解DVT发生的前期症状,引导患者关注下肢变化,如果出现下肢疼痛、肿胀不适等症状,要及时的告知医护人员。③给予饮食方面的建议,尽量避免吃禽蛋和动物的内脏、花生等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每日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④讲解术后下肢活动的重要意义。⑤每天早、晚查房,巡视病房及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都进行DVT知识的讲解。(2)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相关信息。采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分表进行风险评估,对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活动情况,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是否有头部、胸部、脊柱、下肢受伤及口服避孕药,是否患有糖尿病、既往病史情况,双下肢皮肤的完整性、感觉、知觉、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6分为无风险;7~10为低风险;11~14为中风险;≥15为高风险。对于低风险患者术后以下肢早期活动为主;中风险的患者除了下肢早期活动外,还应于术前半小时穿上合适的弹力袜;对于高风险患者除上述各项措施外,必要时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尽量避免下肢输液,以防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3)预防血液浓缩。对患者禁食时间超过10h或因灌肠导致排泄次数大于6次,有头晕、出冷汗者,遵医嘱及时给予补液30~40mL/kg,防止患者出现脱水而造成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4)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在术前易产生恐惧心理、情绪低落,术后由于疼痛、肿胀等症状导致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出现不愿与医护交流、哀声叹气,眉头紧锁等表现,我们通过与患者聊天、拉家常,使患者情绪愉悦。同时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引导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充分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引导家属多陪伴患者,协助做好辅助心理疏导工作。

1.3.2术中护理

术中适当调节患者,抬高手术床尾10°~15°,有利于静脉快速回流。对需要平卧位的患者,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隔半小时缓慢抬高床尾60s后再恢复。对阴式手术需要膀胱截石位的患者,将脚踏板长度延伸,小腿部位垫上柔软的海绵垫,帮助患者分散着力点,减轻患者的痛苦。术中各项操作轻柔,减少组织损伤和血管挤压、挫伤。

1.3.3术后护理

术后调节室温22℃~24℃,注意下肢的保暖,禁止使用热水袋。根据麻醉方式为患者采取合适的,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均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在平卧麻醉清醒期间鼓励患者下肢轻微活动,如屈伸、弯曲各个脚趾等,每半小时3~5次。对麻醉期间不太清醒的患者,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者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足踝的被动运动。方法为左手固定踝部,右手握住前足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3~5次/h。术后6h帮助患者翻身,1~2次/h,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屈曲10°~15°,1~2次/h,保证髂内静脉放松,帮助静脉回流,预防因血流缓慢而引起DVT的发生。术后重视饮食的指导,尽量饮用流食和脂肪含量比较低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给予疼痛的护理,以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作为依据,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评分≤3分的给予心理疏导;疼痛评分4~6分的遵医嘱应用弱阿片类(曲马多等)药物+心理疏导;疼痛评分≥7分遵医嘱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等)+辅助药物(镇静、抗焦虑药如安定、异丙嗪等)+心理疏导,减少因疼痛而引起的不适。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首次下床活动时,先抬高床头50°~60°,使患者处于半坐卧位,然后移动双下肢至床边,由护士和家属协助患者站立并活动。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避免注射对血管产生刺激的一些药物,少用或不用止血药,防止多次穿刺现象,尽量使用套管针。穿刺部位一旦出现红、肿、痛时,便及时给予拔除,重构静脉通道,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8例研究对象中2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02%(21/418),其中观察组有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43%(3/210);对照组有1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65%(18/208),对照组DVT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

3讨论

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DVT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内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DVT的3个主要因素[4]。妇科盆腔术前患者禁食、水时间较长,清洁灌肠患者排泄的次数多,导致患者血容量相对不足,使体内血液处于浓缩而呈高凝状态。盆腔各组静脉丛密集,手术的各项操作容易导致血管损伤,促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麻醉也可导致小腿静脉丛壁松弛而产生淤血,加之有的手术需采取膀胱截石位,较长时间的双下肢外展及着力点的压迫,使静脉回流的速度更加缓慢,从而更易导致血栓发生。妇科盆腔手术范围较广,时长超出120min,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中发生的DVT有2例是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网膜切除术后的患者。有的患者术后不愿下床活动,下肢长时间的处于一个姿势,也是DVT发生的原因之一,本组中有1例发生DVT的患者系术后卧床时间长达96h。总之,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DVT的原因很多,加上止血药、麻醉剂、镇痛泵等影响,导致妇科盆腔术后DVT发生率居高不下。

妊娠高血压评估高风险范文6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急诊CT

[中图分类号] R8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a)-0190-04

Emergency CT Diagnosis Value of Acute Aortic Syndrome

LIU Jie1, DING Chang-qing2, YU Lei2, WANG Feng1

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engxian People’s Hospital, Fengxian, Jiangsu Province, 221700 China;2.Department of Imaging, Fengxian People’s Hospital, Fengxian, Jiangsu Province, 22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mergency CT diagnosis value of acute aortic syndrome.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ortic syndrome through the emergency CT examination due to the acute chest pain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20 cases underwent the CT plain scanning, and 8 cases underwent the CT enhancement scanning, 14 cases were with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10 cases of Sandford A type and 4 cases of Sandford B type), and CT plain scanning showed the aortic broadening, displacement of intimal calcification and avulsion intimal flap, 4 cases were with intramural hematoma, showing the aortic intramural crescent-shape or ring high density, and the enhancement had no reinforcement, 2 cases were with 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 7 cases were with pleural effusion and 4 cases were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 or hemorrhage.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CT can show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maging features of aortic syndrome, which is of important value to the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Key words] Acute aortic syndrome;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Intramural hematoma; 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 Emergency CT

急性主勇鲎酆险鳎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组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且进展性的主动脉病变,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壁内血肿(intramural haematoma,IMH)、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创伤性主动脉撕裂(traumatic aortic lacerations)及不稳定的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1]。这几种病变可部分共存、甚至相互演变[2]。临床上以S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最常见,因此型可并发主动脉破裂或反流、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而院内死亡率极高[3]。单凭临床AAS可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4]。多层螺旋CT快速、无创的特点,高灵敏度(敏感性高达100%)和特异性,已成为AAS急诊应用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5-6]。夜间急诊CT在国内各级医院渐趋普及,但诸多医院夜间仍未安排夜间急诊CT增强检查,因而认识AAS的CT平扫征象,及时识别潜在的高风险影像,对于医护人员及时履行疾病告知义务、预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针对个体情况进一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1]。现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月20例以突发急性胸痛行急诊CT检查诊断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急诊CT在本症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AAS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51~95岁,平均73.55岁。均以急性胸背部剧痛,多向颈肩或腹部放射,伴胸闷7例,伴腹痛、呕吐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8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7例,长期大量吸烟史6例,糖尿病病史5例,脑卒中史5例,酗酒史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史1例。4例病程中曾行D-二聚体检查,其值均增高。20例均行急诊CT检查。

1.2 CT检查及图像评价方法

使用飞利浦 Brilliance16或64排螺旋CT机。13例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肾上腺下方层面,7例行全胸腹盆部扫描。主要扫描参数:120 kV,200 mAs,原始采集层厚0.625 mm,重建层厚5 mm,螺距1.0~1.5(增强1.0)。8例行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经前臂静脉用专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90~100 mL,注射流率:3.5~4.5 mL/s。容积数据在专用工作站上行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由一位心内科及两位影像科高年资诊断医师共同分析CT表现,协商一致。重点观察主动脉形态、密度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强化,有无心包积液等。

2 Y果

2.1 分类、影像学表现特征及伴发间接征象

AD14例(Sandford A型10例,B型4例;Debakey 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4例),CT平扫可见主动脉增宽、内膜钙化斑移位(该组移位6~26 mm,平均14.5 mm)及线样征(图1),增强可见双腔征和撕脱内膜片;伴胸腔积液7例、伴心包积液或积血(图2)4例,其中2例心包积液厚薄欠均匀,以升主动脉右旁最厚。

IMH 4例,表现为主动脉不同程度增宽,沿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增强无强化;

PAU2例,CT增强见主动脉壁内有对比剂充盈的龛影。

2.2 治疗及预后

诊断后予以绝对卧床及对症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6~72 h内死亡或自动出院放弃治疗4例,6例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随访3周~13月,8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类疾病多由未能良好控制的高血压、囊性中膜坏死、先天性主动脉病变等先天遗传变异所致的升主动脉血流动力急剧增加形成[7]。 约50%~81%的AAS患者为60~70岁的男性(该组平均73.55岁),临床上AAS以AD最为常见[5],该组70%为AD。AD 为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并蓄积于中膜内,致中膜分离、主动脉环形扩张,撕裂的内膜和部分中膜向主动脉腔内移位形成内膜片,并将主动脉分隔为真假腔。IMH 的形成有2 种不同的机制:一种无内膜的破裂,为主动脉滋养血管自发破裂、在中膜内形成血肿,此类病变多较为稳定;另一种合并PAU,PAU 穿透内膜后在中膜形成血肿,此类病变常进行性发展。PAU 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烂后溃疡穿透内膜进入中膜,此时血液可进入血管壁形成IMH,甚至进展为AD 或致主动脉破裂[2]。AD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可见于45%~100%的患者中),长期吸烟史,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妊娠、创伤、动脉炎、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为高危因素[5-8]。该组多有1种以上高危因素。AAS为临床急症,表现为“主动脉性疼痛”:突发剧烈的胸痛为最常见的症状,性质常为撕裂样或时轻时重的尖锐刺痛,可向颈肩部放射[8-9]。疼痛范围可扩大或位置变化的转移性疼痛为本症临床特征之一[10]。该组均伴这些急性症状。半数患者可以伴胸腔积液(该组占35%),AD升主动脉受累时可见心包积液(该组占20%)。部分AAS患者可以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11]。相对少见的临床症状有晕厥、声嘶、截瘫、肠系膜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12]。单凭临床可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的疼痛相混淆。该组4例病程中曾行D-二聚体检查,其结果均升高。肺栓塞、急性心梗及AD均表现为急性剧烈胸痛,且都会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13]。研究认为D-二聚体是的敏感性为51.7%~100%,特异性为32.8%~89.2%。因而,D-二聚体测定只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个间接指标,故必要时还需行主动脉CT及增强检查[5]。

由于AAS患者多行急诊CT检查,而目前国内部分医院未能正常开展CTA检查,因而熟悉其平扫表现意义尤为重要。AD平扫CT 易于发现有无向腔内移位的钙化, 多认为移位超过5 mm 的钙化具诊断价值[8],该组移位平均达14.5 mm。严重贫血的患者,CT平扫可直接显示内膜片。CT 平扫的间接征象主要有主动脉增宽、纵隔血肿、心包及胸腔积液等,但均无特异性。该组2例升主动脉根部撕裂者心包积液厚薄明显不均匀且差异明显,以升主动脉右旁最厚,可能与急性期血肿通过破口首先进入升主动脉右侧旁的心包腔有关,笔者认为结合急性发病病史及临床表现,该征象对诊断升主动脉AD具有重要价值。CTA可见AD特征性的双腔征和撕脱内膜片[14-15]。内膜片多突向假腔,假腔侧多呈鸟嘴状的锐角,而真腔侧多呈呈圆形或钝角,假腔内有时可见不全撕裂的中膜残余呈低密度细线影,即蜘蛛网征(cobweb sign)[8-16]。CTA 检查可准确地显示破口及测量AD的范围,评价重要血管分支是否受累及关系等[17-20]。CT 诊断主动脉IMH 的敏感度几乎高达100%,但平扫为诊断关键,其特征表现为主动脉管壁增厚,呈纵向延伸的新月形或环形。急性期的IMH 呈高密度,之后渐呈等密度甚至低密度,无强化,内缘多较光滑。CT上IMH 应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主动脉壁增厚、附壁血栓及血栓化AD 等鉴别。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主动脉管壁增厚内缘多欠规整,多伴不同程度的钙化;附壁血栓多发局限于主动脉扩张的部位,多覆盖于内膜上, 而IMH多位于内膜下,纵向延伸较较长, 且多不伴主动脉的明显扩张;血栓化AD 为长新月形沿主动脉管壁旋状延伸,伴有管腔变形。CT平扫诊断PAU 较为困难,在伴发IMH 时,可见相应的表现。CTA是诊断PAU 的首选方法,主动脉壁内的龛影为其特征性表现[8]。值得注意的是,约1.9%患者的主动脉病变在心脏CT扫描范围之外,可能位于腹主动脉区域,因此,对可疑AAS患者,若胸部CT或CTA阴性,进一步的腹主动脉CT扫描是必要的[21]。

总之,急诊CT是AAS诊断较为理想的诊断工具,可作为急诊AAS 病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认识其CT征象对于进一步的治疗、预后等具有重要意x。

[参考文献]

[1] 陈安,张皓,张贵祥,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高风险MDCT特征评估及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39(1):23-26.

[2] Corvera JS.Acute aortic syndrome[J].Author informationAnn Cardiothorac Surg,2016,5(3):188-193.

[3] Kawabori M, Kaneko T.Acute aortic syndrome: A systems approach to a time-critical disease[J].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2016,30(3):271-281.

[4] Ansari-Ramandi MM, Alemzadeh-Ansari MJ, Firoozi A.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Missed a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 Clin Diagn Res,2016,10(5):33-34.

[5] Minegishi S, Watanabe H, Horita N, et al.The current evidence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ortic syndrome[J].J Thorac Dis,2016,8(12):1617-1619.

[6] 张银,丁长青, 王雪璐,等.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70-72.

[7] Milewicz DM, Prakash SK, Ramirez F.Therapeutics Targeting Drivers of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and Acute Aortic Dissections: Insights from Predisposing Genes and Mouse Models[J].Annu Rev Med,2017,68:51-67.

[8] 李东,于铁链.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CT 和MRI 表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33(5):435-438.

[9] 赵梦华,石建平,徐宝元.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7):17-20.

[10] 曹宝平,吴春波,张向阳,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08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1297-1299.

[11] 胡小莹,王国干,叶绍东,等.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9):1210-1211.

[12] 练睿,张国强.不典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五例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9):1043-1045.

[13] 王维铁,许日昊,黄茂勋,等.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外科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72-73.

[14] 谢超贤,龙腾河,赵海波,等.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7):85-87.

[15] 胡茂清,龙晚生,龙P,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4):552-556.

[16] 王晓东,王芳军,林宜圣,等.多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0):3114-3116.

[17] 高永华,张鹏飞,张小艳,等.128层螺旋CT 血管造影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9):1020-1022.

[18] 林锦仕,卢晓娟,林晓锐,等.东芝64 排螺旋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4):1790-1791.

[19] 王西宾,盛杰鑫,薛斌,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和腔内修复治疗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9):1359-1361.

[20] 易常春,林陆生.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MS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4):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