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1

当前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食品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很多中小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丧失了法律常识以及诚信道德,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昧着良心生产过期食品或在食品上使用对人体具有危害的添加剂以蛊惑消费者购买,导致食品质量差,人体食用后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除此之外,某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忽略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只在乎企业的经济收益,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和产量,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控制和有效防护,对于监管部门的审查,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也只是应付了事,并没有作为企业的重点来进行改进。

食品企业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原材料引进不符合标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第一项环节就是购进原材料,换句话说,原材料的质量与最终食品的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很多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由于难以负担高额的生产成本或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会选择质量不佳的原材料,加上原材料入厂时,企业检验人员在检查时只注意到了原材料的净含量、包装与感官,而忽视了原材料的安全性。对于以农作物为原材料的食品生产企业,如果检验人员忽略了检验农药及污染物的残留,就会导致不合格材料混进生产系统中,并最终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食品中常见的添加物,该物质有的由天然形成,有的由化学加工而成,能够满足防腐和加工工艺、改善食品的味、色、香。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改善食品味道、提升食品品质,并且可以延长食品的变质时间,但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会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与食品添加剂不同,非食用物质顾名思义就是不可投入食用,但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常见的非食用物质已经频繁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不加以制止,此类工业用原料必定会在人、畜体内堆积,并最终影响整个生物链,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不完善。由于购置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费用较高,很多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的设备落后,检测结果经常出错,又不愿意在检验设备的购置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导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得不到正规检验。另外,企业的食品安全检验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甚至很多检验人员不具备检验资格,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低下必然会导致食品安全检验环节产生疏漏。

解决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点

加强食品原材料的控制。为了解决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原材料的控制应当设为食品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食品原材料的控制应包括原材料入厂控制及存储控制,只有对原材料进行验证并确认安全后,才能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追溯。因此,食品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采购工作制度和采购管理制度,如果企业自身无法对原材料的关键性指标进行检测,应当与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机构签订定期委托检测协议,与此同时,企业应当保留部分原材料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原材料环节的安全无误。

严格把关食品添加成分。严格把关食品添加成分应从食品添加剂以及非食用物质两个方面探讨,前者需要企业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标准,并制定食品添加剂在采购方面的管理制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科学地使用。而对于后者而言,食品企业必须要提高整体道德素质,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加强诚信教育,让其意识到工业原料对人体的危害性。

配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在配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方面,企业应当做到主动自觉,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部门也应当加大对食品企业的审查力度,对于不具备专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的企业应当采取强制措施。此外,落后的检测技术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故在配备齐全满足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的设备时,企业还应当选用具有专业资格的检测人员,并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2

一、现状不尽如人意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质监、农业、卫生、商务、粮食、科技、轻工、商业、进出口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有以国有资产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成分复杂的特点。但是,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标准体系落后;其次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如,检测方法不够,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

检验技术进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为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的“并发症”。各地、各部门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但检验检测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甚至一些机构只是低水平的复制。单从地方检验检测机构来看,单位之间硬件基本雷同,检验检测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开展的项目主要是常规项目的检测,对于花样不断翻新的假劣食品而言,力不从心。从国家级、区域中心来看,重复建设不仅表现在硬件方面,还表现在一些研究项目上,许多课题是国内同行已经开展的项目,更不要说追踪或赶超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了。检验机构的重复设置严重影响了我国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需多方努力

建立以食品安全为主导的统一的国家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自我完善机制和应急快速反应与预警机制,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战略上逐步让以检验检测技术能力为核心的社会化检验检测达到资源共享;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检验检测体系。

从食品源头开始实施全过程的监管,行业分段负责,并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对当地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实施监管。建立国家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岗位资质认定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全面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合理化。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推进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各级行政执法检验检测体系要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与本部门监管职责相结合,满足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监管和行政执法需要,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检验检测机构按依法授权的职能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每个环节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在健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检验、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和与生产经销企业紧密联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推动检测机构的诚信机制建设,并形成开放且竞争有序的检验市场。

(二)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行为监管机制。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质认定,明确准入条件、法则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不再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部门隶属关系等作为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在有效控制和合理解决检测机构重复建设的同时,国家应加紧构建国务院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其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整合当前各部门的检测信息和资源数据库,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食品

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对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工,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再辅以科学合理的

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

三、措施要跟得上

(一)实行分段抽样和定向检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确定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指导原则,这一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监管的指南。分段监管在检验检测的具体体现应当是分段抽样,而对食品检测则不宜实行分段。各地应当在检验检测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合理分工,根据各自的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作为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在研究项目上也应进行分工,避免无效竞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上,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食品安全上的话语权。

(二)实行政府统一“埋单”制度。食品检验检测收费是不少单位的主要预算外收入之一,也是不少部门利益的来源。食品安全检测经费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可或缺的支出,要解决多头抽检、重复收费的弊病,必须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经费的落实。建议设立食品安全检测专项经费,预算实行统一编制审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各职能部门年度抽验计划和实际需要,统一进行分配、划拨,并在年末根据实际完成批次进行结算。统一“埋单”为实现检测经费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创造可能,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有关单位检验检测乱收费现象,真正减轻企业负担,树立政府机构的良好形象。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食品检测检验 检测体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07-02

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生产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国际相关产品贸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

1 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全球性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频繁发生,这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生产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革检测体制,整合检验资源,充分发挥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2 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

2.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食品检测检验的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滞后现象,而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疑。从检测的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种类少的问题;从多残留检测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少的问题;在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着成熟度不足的问题;在高技术检测手段上面,更是存在着严重的欠缺问题。

2.2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当中,针对于食品而采用一系列检测的方法,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问题。从正规的检验体系工作流程上面来看,食品应该是由农田的生产开始,再到食品的加工,最后到食品的销售等,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把监管工作贯穿进来。但是,事实上,受到食品安全检测力量的限制,以及体系制度不完善的制约,很多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都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能够实现系统化,很多对人有害的食品也大量的流进市场。

2.3 食品检验检测的统一市场准入机制未建立

从对食品金策检验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上面来看,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很多的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检验资质不足,实验室制度和管理的不公平现象严重,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讲,也并没有把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审查程度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市场进入的门槛逐渐降低,最终不安全食品逐渐流入市场。

2.4 我国在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准入条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逐渐形成了不合理的行业壁垒

根据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地区在资质管理方面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以及行业所属部门是获取资质认证的前提条件,这样的规定对于国营的检测架构来说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获取资质具备优先性。而对于其他一些行业机构、社会中介组织来说,行业进入的门槛较高,在获取食品检验检测的资质上面较国营机构更困难,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壁垒与分割。而且,在当前有关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些资质管理规定只是对基本的技术能力、质量检测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但是缺乏对机构相关行为的法律约束,于是便形成了只有进入机制却没有退出机制的局面,这样就导致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僵化,对于其部门职责的公正履行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 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对于这一点,也就是说要对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以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并在此基础上,把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力度予以强化,最终促使整个检验检测体系的机构配置得到完善。那么,对于政府部门来讲,需要做的就是:把开放竞争的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建立起来。同时还要尽可能把行业之间的壁垒消除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大力带动民间中介资本的投入,从而把一个合理性高且规范度强的竞争机制建立起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民间中介,通过民间中介检验检测的有效介入,能够帮助政府在具体的食品监督过程中带来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帮助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和鉴定上面给予技术服务。

3.2 完善并健全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制度

在食品检测体系的制度这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单单局限在对当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监管上面,不应该局限在当地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上面。而且还应该针对相关行业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等都加以明确,同时对不负责任需要承担的惩罚加以明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地对相关人员以及相关机构作出约束。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针对相关的食品检验与检测制度当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作出合理的调整、补充与删除处理,尽可能地把那些食品安全监测中存在的重复支出问题加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应该把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机构的培育力度予以强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把行业的竞争市场开放出来,从而使原本的行业垄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当然,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然是和法律法规离不开的,所以,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行业的操作加以规范,来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受贿问题,一系列弄虚作假的现象加以惩罚。

3.3 制定统一的食品检测标准

对于这一点,目前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行业中,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食品检测标准上面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讲,就需要将其做出统一,通过把统一的检测方法的制定,通过把统一的标准和费用的规定,来促使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应该通过建立动态化的评价机制,来不断地把企业内部的自建体系加以完善和健全,尽可能地将食品的安全和行业的信誉直接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机地把检验检测机构,把网络信息系统,把激励惩罚机制,把责任追究机制,把信用评价机制等等进行整合,最终保证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

3.4 提升食品检测技术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机地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严格紧跟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脚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来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方法加以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研究,找出更适合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另外,还应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来把迫切需要的并且是和安全息息相关的标准制定出来。另外,还应该有目的且有选择性的,针对部分具有先进性的方式,把更加精确地仪器设备等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4 结语

总之,在目前市场流通食品种类日趋繁多的情况之下,在食品安全性检验方面,也更加需要相关人员的重视。通过对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完善,不仅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在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把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加以健全与完善,通过制度体系,来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质量的提升,最终对人民群众的安全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 关莉莉.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25):313.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4

在不断发展。在基层,由于目前在产、销、消费和监管环节均存在着影响检测有效性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快体系建设,

抓住重点,强化工作,推进基层蔬菜药残检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基层 药残检测 思考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56-02

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检测是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大连金州新区金石滩街道作为大连市于2003年成立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单位之一,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指导下,作为一项日常重要工作,几年来,对街道所辖周边地产蔬菜和农贸市场商品蔬菜开展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此项工作经历了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取得工作进展的过程,为今后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检测工作实践也发现影响工作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有待不断解决和完善。

一、工作实践及效果

检测工作进展 经过先期组建、配套、调试培训和广泛宣传工作,2004年纳入正式管理操作。首先对地产蔬菜进行定期不限量抽检,开展全面广泛的宣传活动,印发宣传品发放到群众当中,在蔬菜病虫害多发季节增加抽检数量和检测次数,扩大检测种类范围,对明显季节性发生病虫、使用药剂突出的蔬菜种类重点抽检,以确保抽检的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扩大影响面。

之后,根据农产品市场供应和当地旅游开发当中食品安全需要,把检测工作深入到当地蔬菜销售的农贸市场,把地产蔬菜和农贸市场上市蔬菜检测一起抓,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有效控制了一些地产蔬菜喷药后间隔期不够而上市,取得明显效果。

为了进一步全面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控制不合格农产品,2008年,街道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所、农贸市场联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蔬菜、肉、水产品、干菜、熟食品等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综合检测,进一步规范工作管理制度,分工负责,主次调和,每月检测四次以上,重点季节和重大节假日期间增加检测次数,集中工作,检查、检测同时进行,有效解决分散工作不协调、权力执行不规范、监督检查不及时等问题,工作影响进一步扩大,监督作用更加明显,对规范市场管理和蔬菜销售、提高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各年检测样品数量不同,样品合格率逐年提高,不合格样品比例由2004年的3.7%下降到2006年1%,2008年0.5%,2009年之后样品合格率一直保持100%。

检测工作开展的有利因素 目前基层开展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具备的有利因素:(一)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新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有法可依,成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根本基础。各种媒体加强宣传,禁止高毒农药使用、控制低毒农药使用上市间隔期。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组织的建立和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为基层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社会各界关注,各级领导重视。连续检测过程中,市区主管部门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基层领导高度重视、经常检查、监督、指导工作,特别是相关部门联合工作、加大检测工作力度,全面做好宣传,形成广泛影响,不断推进了基层检测工作有效开展。(三)检测人员认真遵守工作制度,主动工作,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地做好检测工作,通过经常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检测业务水平,为检测有效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四)基层社会认知提高。通过广泛宣传、经常抽检,基层生产和销售环节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菜农在农药选择、上市安全间隔期等方面,逐步按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要求操作,不使用禁用农药。检测站与农户和市场业户之间建立联系网,他们能够主动配合检测工作,自觉服从对不合格产品处理,为检测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二、检测工作遇到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市场蔬菜是地产地销和外购内销交织体形式,通过连续检测工作发现:检测的样品数总量占市场蔬菜总量的比例还很小,检测的次数也较少,二者综合起来,检测的数量与蔬菜总量相差很大,说明检测工作不能放松,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此项工作存在一些影响检测工作全面有效性的问题体现在产地环节、购销环节和监督环节。

1.产地环节

1.1由于产地规模偏小,一家一户零散生产,产品多样,生产管理各异,上市灵活,抽样检测很难面面俱到。

1.2新农药组成的认知上,由于目前市场上大多新型广普杀虫农药的组配成分、药理毒性、残留水平,销售商和菜农认知不高,特别是病虫害高发期,菜农心切,用药治虫带有盲目性,不注意上市安全间隔期。前些年检测出不合格样品中,主要出现于此。

易出现问题的蔬菜种类、时间和原因:种类主要是油菜、芹菜、小白菜、豇豆、芸豆等;时间在早春3、4月,夏秋季7、8、9月;主要产生原因是早春防治蚜虫、粉虱和美洲斑潜蝇等,夏秋季防治蚜虫、斑潜蝇、豆荚螟等害虫,用药后上市间隔期不够。

2.购销环节

由于生产零散的特性,给销售商进货带来了灵活性,进货渠道多,产品质量安全不好掌握。销售商在购货时很难顾及产品的安全质量,发现问题产品只能自己下架处理。

3.消费环节

大多消费者凭感觉看表面去选择,质量安全很难了解,随其自然。

4.监督环节

4.1由于农户零散生产、灵活上市,菜农对各种农药认知程度较低,购销环节自身不具备鉴别能力,检测部门在检测时间、工作速率上有一定限制。

4.2前在基层,监督蔬菜质量安全的部门管理机制还不健全,专门机构或组织少,以兼职工作、临时机构为多,人事队伍、财务预算等基础方面没有很好解决,不具备严格行政执法能力,一些工作尚处于单位内部自觉进行的环境下,监管不严格,做多做少一个样,甚至由于其他工作影响,间断性工作,有走过场现象,影响检测工作应有的作用。(三)基层检测在没有全面铺开的情况下,区域或属地管理问题也比较突出,没有建立检测机构的区域的农产品以早市、夜市形式进入不同区域销售,不便于监管。

上述各方面体现了基层药残检测的状况和工作的复杂性。

三、工作思路

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目的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受益是群众。检测是一种手段,通过例行检测,重点监督地产蔬菜的质量状况,加强生产、流通环节产销个体自觉按照食品质量安全的主题进行操作,使之成为产销业主的自觉行为。目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在基层还没有全面铺开,有待于发展完善,蔬菜产、销环节人员对此认识程度还不够高,有待于加强工作。因此,农产品安全质量要靠产、销、管几个环节共同工作,齐抓共管。

1.建立基层区域中心站体系、系统管理

基层检测工作是农产品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普及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前沿。在基层强化以检测为主、普及宣传教育全面展开工作,在生产源头和消费者间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食品检测工作、人人关心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对全社会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真正做好基层检测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基层区域中心站是开展检测监督有效的组织形式。目前基层检测站的设备多由政府配套、基层组织实施,建立区域中心站,有利于人事队伍、财政预算和检测监督管理权限等有机结合。基层检测站一经建立,就要纳入正规管理。 机构设置上不管是独立组织检测单位,还是挂靠代管类型,都应尽快建立管理体系,规范管理,上下级之间有人管、有人抓,保持经常性的工作状态,尽早形成影响效益,扩大工作成果。

同时,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分段监管”的基本环境,积极协调各管理部门沟通与衔接,提高食品监管的有效性。

2.抓住重点、强化工作

以检测为载体,在检测工作起步期加强联合,协作工作,特别强化工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行政部门参与协作,认真开展工作,确保对不合格产品的有效执行。

检测实际工作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通过检测这一载体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宣传,尽快扩大影响,让社会上多数人知道这一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形成全社会都关心这项工作,特别是从生产、加工的源头重视起来,形成共同责任的社会环境,以检测促进食品安全,不断扩大检测工作成果。开展追溯性监督,查生产源头,追农药供应商责任,真正从源头抓起。不能把检测当成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单独行为,防止应酬,流于形式,更不能把设备成为摆设、名存实亡。

工作开展上,根据当地检测工作实际,安排一定的检测量化指标,在适当季节增加检样量,有利于工作更好开展和监督效果提高。建立必要的检查考核制度,加强重点区域上下级联系,指导工作,加强基础能力和综合工作建设,保证检测质量。

3.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工作

基层检测是一种自觉的工作行为,工作人员要有高度事业责任心。责任心不强,检测结果无法保证。基层兼职工作人员同样要按照工作制度,不受其他影响地按时作好相应工作。规范工作程序,持证上岗,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工作影响力。

操作属技术性,操作过程是否严格按照程序或规定认真进行,操作是否规范,对检测结果、对安全性管理影响很大。不仅要防止检测走过场,也要防止重复采样、浪费时间和材料。对疑似不合格样品,要按规程重复进行,准确确定样品是否合格。

初期开展工作时,规范的操作,认真谨慎每一工作程序,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检测结果定期公示,是检测结果最透明、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人关心的核心。按照职业制度,检测结果不能用于商业行为,但利用固定宣传位置、择机公布检测结果,构筑产、销与消费之间的信息平台,增强舆论导向作用,是增强检测效应、扩大被检产地和市场影响力的有效措施。

4.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业园区建设

无公害农业园区能够较规范地进行蔬菜等农产品生产,能够通过较规范的生产操作进行生产过程记录和生产管理,并以较大的商品量供应市场,有利于从源头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因此,通过检测工作大力推动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诚信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优质优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不断推进无公害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规模生产和食品安全生产的目的。

5.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

为了实现食品安全管理和检测工作有效性,以地产、地销为主要形式的产销体制,要强化从源头解决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菜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认识,严格按安全间隔规程操作,坚决杜绝禁用农业投入品。认真做好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和农业投入品销售档案,把以农药为主的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规范化。

6.作好农业生产技术服务

结合农业生产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从源头上广泛宣传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做好重点病虫害发生时期的预防和农业、生物防治,合理搭配化学防治时间,实现合理防治病虫害、生产质量安全的蔬菜等农产品。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多年来,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将食品安全放在经营的首位,视商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自觉落实国家有关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靠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符合经营实际的管理制度,将食品安全真正落实到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所出售的商品安全、健康,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了“超市发商品质量有保障”的良好口碑。通过多年来的管理实践和不断探索,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以“体系保障、完善制度、重点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在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区分局推出的《超市食品安全关键点控制规范》,对辖区内大型超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中,我公司率先通过了“食品安全A级企业”,成为北京市食品安全达标的样板;多年来,我公司未发生食源性疾患;在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历次食品安全检查中均获好评;在举世关注的2008年奥运期间,我公司因为出色地做好了市场安全保障工作,被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体系保障,构建管理网络

我们深知,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公司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2007年公司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组长,总部营运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将食品安全管理贯穿于进、销、调、存各个环节,贯穿于物流、票流、信息流的全过程。

第一,建立各层级监管体系。为使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方案》,根据《超市食品安全控制规范》要求,从总部到各门店逐级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组织机构,层层有明确的分工,每个环节都有岗位责任制。结合总部各部门的职责,将食品安全管理进行分解,逐条逐项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逐项考核。因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公司建立了联系协调会制度,由营运部门牵头,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快速做出反映。明确各门店的店长是该店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各门店还设置了一名专职的食品安全员协助店长抓好这项工作。

第二,进一步完善食品准入体系。从源头上抓商品质量,严把进货关。由总部采购部负责,重点落实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和商品资质的审核,将商品分为三大类135小类进行管理,逐个单品都有完整的供应商资质和商品资质等一系列的证、照,作为准入所必须提供的文件证明,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规范的四万余份商品准入电子档案,完成了的商品准入体系的搭建。在做好准入索证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进货台帐登记制度,包括联营、出租在内,以方便、快速地追溯到问题商品。

第三,构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将送检与抽检,自检与第三方检测有效结合,形成交叉、互补、全方位、多角度检测体系,有效、及时地控制了问题食品进入销售环节。结合经营实际,我们还制定了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计划,对高风险商品:如日配商品、保存条件要求高、易腐易变的生鲜食品作为检测重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快速消除隐患。公司化验室把现场抽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发现隐患及时下架;对熟食加工间、主食加工间、豆腐房、蛋糕房加工工具(如案板、刀具等)和包装容器进行现场涂抹项目的监督抽查,对存在问题的限期改进并进行复检。为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高的要求,化验室新增亚硝酸盐、二氧化硫及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项目;对干果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二氧化硫)的检测。

第四,建立消费者维权快速反映体系。及时受理食品安全投诉和举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在责任。对此,公司设专门的部门,负责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对每件顾客投诉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场,细心倾听,调查取证,做到记录详实,处理及时。同时,对按季对顾客投诉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从2006年我们公司推出了“五满意”工程,其中一项就是“让顾客满意”,对此,我们明确把“消费者投诉及处理”作为对部门考核指标进行下达,此后,无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责任多么难分,解决多么棘手,主管部门都会尽最大努力,快速解决,实现“让顾客满意”目标。

二、完善制度,管理有据可依

企业的运作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我们通过推行卖场检查制、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不合格食品退市制、责任追究制,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1.推行食品安全卖场巡检制。根据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求和不同时期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总部有专职人员进行卖场巡检,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记录。对巡检所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纠正,直指经济处罚。同时,根据不同时期食品安全重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从总部抽调管理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对所属门店进行检查,采取明查暗访和交叉检查验收形式,发现问题,查找隐患,及时纠正,督促改进。

2.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各门店全部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准确地向消费者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包括近期下架商品,进行消费警示和提示,引导顾客安全消费。

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注重预防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有效解决食品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努力把我区建成“食品安全示范区”,为全力打造经济强、文化兴、民生优、环境好的中心城区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创建,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十大目标。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区政府对各乡镇街、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考核率达到100%。

——农业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各乡镇街至少建成一个食品安全示范村(社区)。

——生产加工行为明显规范。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区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行牛、羊、家禽定点屠宰,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流通环节特别是农村集市食品销售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检测手段有保障。100%的乡镇街、90%的行政村(社区)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0%。

——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90%以上,“农家乐”规范化管理达到95%以上。

——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有效整合,检测计划和信息实行统一管理,每年食品安全综合信息不少于2次。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明确4个行业20家食品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不断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和处理率达100%。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氛围浓厚。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率达到100%,群众知晓率达到90%,居民食品安全满意率达80%以上;每年对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从业人员培训不低于一次。

三、工作内容

(一)综合基础工作(由区食安办、农业局、林业局、工信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和各乡镇街负责)。

1、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区、乡镇街、村(社区)及相关监管部门互通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确定信息联络员,定期向区创建办上报工作动态。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建立定期统一制度。

2、信用体系建设。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四个环节的食品企业中确定20个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情况。积极推行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奖优罚劣,对严重失信企业依法查处。

3、应急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急响应迅速,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处置措施及时准确,力争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加投入,配备设备和人员,按计划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逐步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制定统一的检测计划,统一抽验。

(二)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区农业局、林业局负责)。

1、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制定并严格实施控制初级农产品农药滥用和残留超标、兽(鱼)药滥用和残留超标的措施,着重加强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鱼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禁产、禁售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强化种植养殖全程管理,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

2、认真做好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年增加。制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或计划,每个乡镇有一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区质监局、工信局负责)。

1、有效规范食品加工行为,建立并落实日常监管制度。质监部门要加大对无证生产加工行为的查处力度,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行为的查处。建立以巡查为主,强检、监检、年查、回访为辅的监管机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监督抽查计划。严格市场准入,食品生产企业有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原料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齐全。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禁止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2、全面综合治理小企业、小作坊。建立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档案及目录。开展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进行食品加工行为的整治,严格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行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要建立并执行使用原料台帐制度。全面建立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监管部门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3、加强畜禽定点屠宰工作的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肉类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打私屠滥宰和生产加工、销售病死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肉、注水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

4、建立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杜绝因食品质量问题被新闻媒体或上级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问题通报。

(四)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区工商局、商务局负责)。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清理排查工作,健全完善经营者档案。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各乡镇街、行政村(社区)食杂店要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取缔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畜禽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印制和使用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强旅游景区、车站、庙会、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食品经营秩序整治。

2、积极推行食品经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及未获生产许可证食品退市召回制度和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等六项制度,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消除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厂名的“三无”和过保质期、标签标识不合格的食品。

3、建立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市场检测计划和食品质量公布制度。在较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开展市场流动快速定性检测工作,做好日常检测记录和信息公布。禁止注水肉、病害肉、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的食品进入市场。

4、加快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乡镇和常住人口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农家连锁店,食品推行统一配送。

(五)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区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

1、进一步规范许可证管理。加强餐饮服务单位开办前的审查工作,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无证餐饮服务单位整治到位,无照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推进量化分级管理计划,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分级量化管理达到100%。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票索证和验收制度。

3、严格餐饮单位卫生监管。加强对餐饮企业和农村、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景区景点餐饮以及小型餐馆食品卫生监管,开展专项检查,使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4、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定并落实农村集体性聚餐管理制度,对农村集体聚餐实行备案制。

四、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街为本辖区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领导机构,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组建一支健全有力的工作队伍。具体负责本辖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状况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所辖村(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

(二)各乡镇街围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实际,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题分析研究,推动工作落实。每个乡镇确保建成一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一个规范化食品加工企业、一个经营规范的市场和一批示范店。

(三)各乡镇街要加强对辖区内“农家乐”接待户、餐饮服务队的调查摸底和安全监管,规范其经营活动。要重点做好农村红白喜事集体聚餐的备案登记和现场监督,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四)各监管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工作目标和创建要求,负责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创建活动。并主动与各乡镇街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五)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创建办)负责全区创建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资料收集上报等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各乡镇街和区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工信、林业等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区属报刊、网站、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工作,使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和创建内容,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区创建办牵头组织各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联合检查,对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标准进行现场业务指导。

(三)自查整改阶段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创建工作目标和内容,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区创建办组织考评组对各乡镇街、各部门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限期整改。

(四)考评验收阶段。区创建办对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的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并将结果上报区政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区食安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乡镇街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食安办,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分解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