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范文1
一、总体目标
按照《*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自治区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关于认真贯彻20*年全区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及《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自治区文物局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建立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和数据库,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将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整体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政策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二、普查的组织
(一)组织机构
*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物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文物普查工作队,统一组织和实施全市的普查工作,普查队共有17人。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抽调专人参加全市的普查工作队,支持和协助本地区的普查工作。
(二)部门职责
在市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1、根据我市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动员本部门、本系统的各有关单位,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普查工作,协助文物部门研究解决普查中涉及本系统的重要问题。
2、财政部门负责普查预算审核、安排、及时拨付使用,做好监督、审计工作。
3、统计部门指导文物部门做好普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组织普查数据统计的审定和工作。
4、各部门协同做好普查文物的安全和保护工作。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文物、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三、普查的技术路线
严格按照普查领导小组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普查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组织实施。
(一)统筹规划
按照全区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各地、市分级负责实施的办法,执行全面调查和专题调查相结合、文物本体信息和背景信息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普查以区、县域为基本普查单元。田野调查的组织,文物信息、资料的采集、汇总、上传,普查档案的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编制等均以区、县为基本单位。
(二)统一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执行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订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四个方面: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和普查工作报告编制的规范。
四、普查的实施计划
(一)工作准备阶段
1、20*年*月:制定《*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工作方案》,编制经费预算和设备清单,召开*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定通过方案和经费预算,报自治区文物局和市政府,由市政府转发《方案》。
2、20*年*月:进行普查人员的遴选和组织培训,组建*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队伍,开展动员工作。
(二)工作实施阶段
1、20*年*月—*月*日:开展普查试点工作,并以试代训,总结交流经验。
2、20*年*月—2009年11月30日:组织开展全市普查工作,进行现场勘查和数据记录,绘图并拍摄有关影像资料,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3、2009年12月—2010年11月30日: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工作收尾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6月30日)
普查成果上报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验收,根据自治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验收意见对普查数据和工作报告进行补充完善。
五、普查的经费保障
(一)经费构成
按照《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经费构成如下:
1、人员费:用于管理费用、外聘部门与专家、专家培训论证评审,组织文物普查培训班等。
2、车辆设备购置费:用于购置车辆、电脑服务器、移动硬盘、数码相机、打印机、文件柜、电脑耗材等普查所需设备。
3、数据处理和资料档案费:用于整理、制作文物资料档案。
4、出版印刷费:用于编印工作手册、制定方案规划和各类报告以及成果出版等。
5、宣传经费及其他经费:用于文物普查的宣传及表彰奖励等其他相关工作。
(二)经费来源
根据《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的通知》,文物普查所需经费主要当地政府解决。我市文物普查所需经费由市、县(区)两级共同承担,其中由市财政设立文物普查专项经费,各县(区)也要相应落实普查经费,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三)经费管理
普查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六、普查的档案
普查数据和资料,由进行田野调查的普查组调查、登录,普查队审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普查结果,负责建立本行政区的文物普查档案;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建立本市文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
普查工作队要通过实地调查准确填报普查信息,确保普查质量。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及时整理归档,予以妥善保存,对普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七、普查的宣传
按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方案》的统一部署,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传播的重要作用,利用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庆和文物普大活动的开展,广泛宣传普查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使文物普查家喻户晓,动员和引导各博物馆及社会公众参与文物普查。
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范文2
Xx县:成立了以人民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Xx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设备配置齐全,有文物普查专用车一辆。
为宣传文物普查,Xx县在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大力宣传文物普查的意义的同时,制作了文物普查流动宣传展板到县城主要街道、广场进行巡展。特别是充分利用县艺术团下乡演出群众多的特点,在演出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已完成5个乡镇的普查工作,剩余14个乡镇;复查文物点14处,新发现文物点7处。
Xx县:制定了方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普查网络,普查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县、乡、村三级联动,保障工作的一条龙作业,同时,一星期一小结,一月一总结,及时做好信息沟通。至六月底,复查文物点3处,新发现文物点3处。
Xx县: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Xx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普查工作进度汇报,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建全县、乡、村三级普查网络,县普查队的文物专业人员分包到乡,专门指导和培训乡镇普查员,使普查工作得以在全县同时开展。
工作中注重广泛宣传,利用电视流动字幕、文物普查宣传版面、文物普查宣传册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并在普查中向群众直接讲解文物普查知识,形成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曾有23人通过电话向普查办提供文物信息,5人向普查办递交书面材料。
在工作实践中,普查队员们注意积累经验,探索文物普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物普查成效显著。已完成5个乡镇的普查任务,下余17个乡镇。现在已完成76处文物点的复查工作,新发现文物86处,完成普查信息录入39处。
县财政每年列入普查经费预算3万元。
Xx县:以县文管办为主,组建了15人以上的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伍,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文物普查网的组建及文物普查中前期培训工作。文物普查办公室设在县文庙大殿,办公设备配置齐全。已完成1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下余15个乡镇。已复查文物点91处,新发现文物点95处。
Xx县:召开了全县文物普查动员会,成立了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由副局长仝太峰亲自带队,以文管所13名同志为主,博物馆、各乡镇文化中心主任、县业余文物保护员等59人普查队伍,聘请文物专家为技术指导,参与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范文3
一、今年,争取文化活动中心动工兴建;做好博物馆馆内展厅布置并投入使用;做好体育馆前期准备工作。
二、通过举办广场文艺晚会、节日文化活动、民间艺术展演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主题宣传活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节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举办全县农民乐队汇演等活动。
承办3月份茶叶节文艺晚会和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今年,要围绕县重点工作,开展“文艺宣传”演出,全年计划送戏130场左右。
三、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点做好*大院修缮工程;在建立*高腔传承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建立道惠夫人戏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建设。
四、全力抓好乡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争取*等乡镇文化站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等乡镇文化站动工兴建;对村级文体活动室的乐器、音响等硬件设施给予增添。
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点,拓展共享工程的覆盖范围。
五、继续开展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以节庆活动和广场活动为重点,以企业文化为依托,与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相融合,开展文体活动。
抓好文艺创作及体育创新。力争创作一批立足民间、生动鲜活的文艺精品;拓展体育活动内涵,充分将体育活动与部门、企业“联姻”,整合资源,使体育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得以进一步深化。
县文广局将组织培训乡镇文化员、农村民间艺人,挖掘一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精品。
六、按照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扫尾工作。在此基础上,调整充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筛选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文物精品,申报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名录。
公布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一批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结合,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整理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利用各种平台加以推广。
七、做好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推进政府部门及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同时抓好文化市场审批工作,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八、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全县20个乡镇均设立图书流通站,设立村级图书流书室20个,为文化示范户送去图书。
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范文4
国务院决定从20*年至20*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并于20*年9月17日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具体工作,*副省长在青海分会场做了重要讲话,对我省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是十多年来,国家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关于文物工作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上对文物工作和这次文物普查的高度重视。同时,为认真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工作安排,做好我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基础工作。文物普查对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为了全国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有利于发掘,整合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我州各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文物部门要充分认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这次普查的面广,涉及地区和部门多,任务很重,不仅需要文物部门的艰苦努力,也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我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有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有限,因此,今后的发展必须走以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旅游为主的发展路子,就是要把文化、旅游是做为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新的增长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必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为今后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我州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格萨尔文化遗址、吐蕃墓葬遗迹、宗教古建筑、文字古籍等都有一定影响,据19*年第二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州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古墓葬、近代革命历史文物等*2处,珍贵文物上万件,到目前已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预选项目4处。但是,也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的,还没有进行考古、挖掘的历史文物,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家底不清楚。如果我们对重点文物的开发保护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普查工作跟不上,就会埋没我州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而影响我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次文物普查是调查、反映果洛真实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好机遇。我州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物普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抓好文物普查工作,要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东风,切实推动我州的文物普查工作。
二、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由于我州地域辽阔,文物内涵十分丰富,加之全州文物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必须合理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为加强领导,统一行动,省政府已建立文物普查领导机构,全力保障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并要求各州、地、县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普查工作。州委、州政府对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十分高度重视,决定成立果洛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州政府办公室已制定下发了果洛州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聘请省考古研究专家,组建果洛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野调查队伍。各县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配合做好州普查队在全州及本地境内的文物普查工作。州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认真实施。要有效整合各方力量,集中人、财、物资源,为文物普查提供组织和物质保证。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要文物发现报告制度》,重点加强人员、文物标本和数据资料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从制度上确保文物普查的顺利进行。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除对我州*2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的同时,要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明确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严把质量控制关,及时、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由于这次普查工作量很大,我州文物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因此,州文化部门要做好与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等部门的衔接,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确保普查工作的时间和质量。特别是聘请专家在7月至10月集中完成野外普查,要尊重科学,注重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科学鉴定,避免工作反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财政部门要保障文物普查的配套经费,按要求及时拨付,确保到位。各县政府及文化部门要科学谋划,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为文物普查提供正确路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好落实。
三、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范文5
摘要:
介绍了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方案。从地名普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方案的选择、资料收集、不同资料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提取、整合、建立数据库,制作工作图等相关技术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应用于地名普查,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是测绘新技术和成果服务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案例。
关键词: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应用
地名是重要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涉及内政外交、国防和军队建设、资源管理、新闻出版、测绘制图、邮电通信、交通旅游等方面。地名普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区域面积的扩大,乡镇行政区划的多次调整使得许多故有地名逐步消失,新生地名不断涌现,因此第一次地名普查的资料已陈旧过时,不能反映全国地名的现状,也无法适应当前地名管理和开展地名公共服务的要求。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其目的是查清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名基本情况及相关属性信息,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本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根据地名普查的目标及任务,在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案时,不同的省、区域以及作业单位,可根据地名普查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源及数据组织方式,入库前数据采集使用的软、硬件等,选择具体的技术方案。要进行地名普查,首先要编制相对完善的初始地名调查目录和工作底图,并以此作为开展普查工作的基础。编制地名调查目录,传统的作法是由各乡镇、居委会和各行业单位收集汇总或由作业单位实地采集汇总。本文重点介绍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完成地名普查工作底图制作、初始地名调查目录编制的技术方案,并对关键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1技术路线
1.1资料收集
1)地名及相关资料。历年地名命名更名文件和资料、地名志、地名录、地名词典、地方志、文史资料及有关古籍等。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
2)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在承担作业区域内,收集优于0.6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1∶50000、1∶10000、1∶50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的地图资料(如城区图、乡镇图、街道辖区图、文物分布图、公安警务区图等)。
3)各类普查成果资料。收集各专业部门相关普查资料与数据(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第二次土地调查、文物普查、水文调查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普(调)查成果资料等);特别是要收集和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成果。
1.2数据资料分析与选取
要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普查资料,就必须从这些数据的现势性、存储格式、数学投影、属性信息的完整性与实用性等角度加以分析,最终确定使用以下数据:
1)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云南省1∶5000~1∶10000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已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90%左右,由于基础测绘成果是全要素,该数据需要按照地名普查内容要求,视普查任务区情况与具体需求提取、整合和利用。
2)全要素1∶50000数字线划图数据。云南省共涉及1∶50000地形图975幅。全要素1∶50000数字线划图数据是目前比例尺最大的覆盖全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于2003年通过验收,矢量数据及其关联表具有属性代码、名称、行政隶属等相关属性,经提取及规范化操作,完全可作为地名调查的基础数据源。
3)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部分城镇地区有更新频率较高、内容较详尽的1∶5000及以上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可作为该区域地名普查信息采集的重要数据源,如云南省德宏州区域的地名普查就用了其中554幅1∶5000中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
4)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该成果数据采用航空摄影、RS、GPS、GIS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已获取的覆盖云南省1∶10000、1∶5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已获取的区域1∶5000、1∶2000或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重大工程获取的测绘成果等资源,整合利用其他部门已有的普查成果以及与地理国情相关的专题信息,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实地调查、信息提取、地理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查清反映地表特征、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基本地理环境要素的范围、位置、基本属性和数量特征,形成这些基本地理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普查结果。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是此次地名普查的基本数据源,国情要素为地名普查提供数据参考。
5)其他相关专题资料。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成果,可作为本次地名普要的比对和参考资料;2010~201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可作为普查水系及水工设施信息获取的重要辅助资料;2011年1月完成的“云南省行政区域界线入库采集项目”所获取的行政界线(至乡镇界)、界碑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可作为各级行政界线的参考数据源,民政部门收集的勘界资料作为获取各级行政界线的核准依据;“天地图•云南”电子地图中的城区、道路、POI等信息,可用于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工矿企业等城镇地名的定位及属性获取;从交通部门收集的铁路、各级公路、道路相关专题资料及地图集,水运附属设施、空运设施等专业资料,可作为道路、构筑物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属性赋值的依据;从云南省能源局收集整理的能源信息资料,包括火电、水电、太阳能、油气等项目信息,可作为该类地名要素获取及属性填写依据。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合利用、信息提取,完成地名普查工作底图的制作和初始地名调查目录的编制等,从而避免大量的外业工作,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成果质量。
2技术流程总体技术
流程分为资料准备、初始地名目录获取、普查目标区域地名管理部门目录调查确认、地名登记表填写、工作底图制作、内业数据整合、入库链接、检查验收等环节,流程如图1所示。
3技术要点
1)数据提取:从地理国情成果数据中提取与地名相关的属性及矢量信息。地理国情成果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分层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库(GDB),选取地名普查需要的图层,打开属性表,通过图形计算的方式将点位置、线的中点位置、面的几何中心位置等映射到经纬度坐标后导出该表,删除多余字段,并依次合并经各层导出的表,得到最基础的图解地名目录。
2)整合一普数据:将提取的地理国情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结合一普数据(一普数据为县普查办提供的表格数据),在Excel里剔除重复的地名,得到地名调查目录(各县普查办提供的一普数据情况不一,有的较完善;有的只有居民点和少量单位信息;多数信息不完善,缺失一类或多类此次普查需要的地名类别)。
3)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本院开发的程序从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wg格式全要素矢量电子地图)中人工提取陆地地形,如山、谷、峰,洞穴等的名称和位置信息,补充并添加到地名调查目录中。
4)转入数据库并分类:将得到的地名及位置信息进行合并、筛选、认真整理;然后转换成mdb数据库并导入本院开发的地名普查内外业工作平台;再完成经过字段约束后的地名的调查类别分类、对口填表单位填写等工作。
5)生成调查目录表格:认真细致检查数据库各项后,在内外业工作平台软件上利用数据库查询与OfficeOLE接口,将地名数据库以对口填表单位分类方式输出到Word文档,打印后形成可以分发到调查成员单位的调查目录。
6)工作底图制作:将已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成果转换为满足此次地名普查投影数学基础、格式要求的中间数据,以优于0.6m的正射影像图为背景数据,叠加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全要素电子地图和地理国情普查及其他专题数据中提取的矢量数据,转标其他资料与地名相关的矢量数据,并用不同方式标注每个点的名称字段,如国情数据的地名用黑色标注,其他资料用红色标注,方便对比核查。线状地物随线标注,面状地物以几何中心点标注,制作套合一定比例尺的分幅图框(经验证明1∶10000比例尺分幅较适合地名调查),最后打印成外业实地调查用地名普查工作底图。
4结语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地名普查工作的基础数据平台,在初始地名调查目录编制、地名的外业调查、对新增或变化的重要地物进行补测或修测、成果图的编制、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省地名普查建库完成后,由于底图资料是同一坐标系、同一种数据源,因此可实现无缝拼接以及全省地名“一张图”管理。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S/DK].昆明: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2015
[2]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软件规范[S/DK].昆明: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2015
[3]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S/DK].昆明: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办公室,2013
[4]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云南省1∶1万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建设项目技术方案[S/DK].昆明: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2015
[5]陈玉萍,张秀.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研究[J].测绘通报,2015(6):103-107
[6]苑洲云,孔玲华,王海江.浅谈上虞地名普查数据快速建库的方法应用[J].浙江测绘,2011(1):26-27
[7]齐明松,赵志刚,王莉.基于ArcGISEngine的地名地址数据库的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9):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