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范文1
关键词: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2-0136-04
引言
西部地区①面积约占全国的72%,人口占全国的28%,是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根据生鲜农产品定义的范围,选择蔬菜、水果、肉类、奶和水产品五类生鲜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生鲜农产品产量规模巨大,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选择合理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对于适应西部地区农产品大规模流通、降低流通环节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
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是美国学者J.EGrowell,他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1]。国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亚洲日本等国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美国、加拿大形成了农工商联合体的物流模式。与北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相比,欧盟的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农场主倾向于市场化经营,建立了垂直合作一体化的市场运行体系[2~6]。
[JP3]国内,吴珂提出建设江西特色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7];黄宇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8]。张倩等、黄福华等和王道平等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的几种模式:自营配送、农户加企业的配送模式、农产品批发商主导型模式、大型零售商主导型模式、农产品共同配送和第三方配送[9~11]。朱鹂等通过分析物流模式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直线—矩阵复合型物流模式[12]。李平指出了生鲜产品采用连锁经营的优势,分析了生鲜连锁物流与供应链的模式,基于生鲜产品的特点,以冷冻肉、真空预冷蔬菜、冷冻水产品为例构建了生鲜三品冷链模式[13]。
总体而言,生鲜农产品物流研究已经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但结合地区实际,从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文献不多。另外,不同类别生鲜农产品需要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现有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的研究过于笼统,区分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不足。因此,本文从供求两方面分析入手,定量分析西部地区主要生鲜农产品供求关系,并提出相应发展模式。
1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现状与供需分析
1.1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现状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偏少、冷链产品加工规模较小,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体,农超对接、农产品连锁超市参与的多种模式。物流企业在农产品销售模式作用不显著,尚未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模式。二是缺乏以生鲜农产品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物流企业,本土物流企业缺失,导致农产品物流模式服务主体弱、竞争力低。三是农产品仓储、运输及车辆设施投资不足、技术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未成为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有效支撑。
1.2 生鲜农产品供需失衡程度分析
[JP3]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需要消耗肉类50~75克、水产品50~1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奶类300克。以此测算出居民对几种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整理2003~2012年西部各省(市、区)对应生鲜农产品的总产量,用总产量表示供给量,供求差/需求量来表示各生鲜农产品的供需失衡程度,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五种生鲜农产品的总量供求失衡程度逐年增加,表现为供大于求的态势。其中,肉类和蔬菜的供需失衡比均逐年增加,供需失衡比为正,蔬菜的数值呈均匀上升趋势,而肉类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水产品和鲜奶的供求失衡比的变动幅度较小,且均为负,表明水产品和鲜奶的供给小于需求。水果的供需失衡比由负转正,表明西部地区的水果先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且这种供大于求的程度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2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范文2
【关键词】农超对接 模式分析 政策目标 农产品流通
“农超对接”能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鲜活农产品的交易难问题,从而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目前“农超对接”的主要模式是“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因此要将超市作为与合作社和农户对接的主要对象。
一、农超对接的三种典型模式的特点
随着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对专业合作社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农超对接”这种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越来越普及。在超市和合作社对接的过程中,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各种对接模式也逐渐产生,如家乐福的“直采”模式、麦德龙“源头”模式、彤瑶“产地供应商”模式等。
1、家乐福“直采”模式
家乐福通过建立“直采”的模式,与农业发达地区的专业合作社达成协议,直接向基地采购农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费用,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对于超市,也实现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正规化,同时农产品的零售价也降下来了,又惠及消费者。
在这种“直采”模式中,超市首先要成立采购小组,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具有一定规模、优质的农产品合作社,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最后由合作社来组织农民进行生产,为超市提供安全鲜活的农产品。这种从欧洲引进来的农民直采模式,使得超市方面的利润水平维持不变,而减少的中间流通成本又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最终惠及消费者。另一方面,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市场售价较之传统模式的售价较低了15%-20%。
2、麦德龙“源头”模式
农超对接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保障食品安全。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麦德龙创新推出了“源头”模式,即自己寻找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市场运作进行监管,随时监测农产品的质量,超市收购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并最终通过超市这个终端环节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在这种被称之为“源头”模式的农超对接形式中,其主要特点是超市直接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生产基地中采购产品。
2007年,安徽省合肥市政府与麦德龙超市合作建立了新型的农产品基地模式,旨在生产从生产源头就能保障食品安全的农产品。在和地方政府共建新型农产品基地后,麦德龙又建立了农业技术公司――麦咨达农技咨询公司,全方位培训、指导农民的生产、加工、包装、物流和市场运作,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产品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3、彤瑶“产地供应商”模式
当家乐福率先对农业合作社敞开门槛时,彤瑶合作社作为第一位受益者并没有独享这种收益,而是将其放大到更大的合作社那里,并首创了农产品“产地供应商”制度。
据统计,彤瑶合作社最初在家乐福中设立专柜,虽然面积只有8至15平方米,但是100多家大卖场一年四季的需求量是相当巨大的,这不是彤瑶一家合作社所能实现的。于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彤瑶合作社在入超两个月后,就联合了周边近百家合作社,将它们的产品积聚起来,再组织、再分配,统一对接超市,这样,在农产品数量上就有了保证。彤瑶“产地联盟”的方式帮助了更多的合作社进入超市大卖场,使得合作社能够充分利用超市给予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品种,合理安排种植日期,严格按照市场行情来确定种植方向,这就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境况,既有利于生产,也有利于销售,更有利于农民增收。
二、“农超对接”发展的政策目标选择
通过以上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的方向,但在其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需要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共同努力,确定农超对接发展的政策目标的选择,以指明其发展的方向和获取更大更好的发展前景。
1、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大规模发展和冷链行业的发展
农超对接采取的是“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一方面超市可以根据销售信息帮助农户掌握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以及价格变动趋势,引导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并派遣农产品专家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丰富农产品的品种。另一方面农超对接有利于发展农产品的现代物流模式,“农超对接”中超市和专业合作社联合或者独自建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系统,带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大规模发展,有力促进了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
2、强化农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
随着农产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拉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要求日益提高。农超对接的广泛试行,统一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而标准化农产品基地也因此得以引进,农产品的生产开始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进程,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可采用的相关方式有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等多种形式。
3、促进农业产业优化,提高农民收入
“农超对接”之后,超市需要哪些农产品、需要多少以及可以提供的购买价格等市场信息都能一目了然。农户或者合作社可以根据超市所提供的市场信息,在超市的帮助下,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河北省张家口市在推进“农超对接”过程中,每年投入100万元财政资金来引导“农超对接”,这些资金用来制作特级农产品的包装箱和品牌说明标签,包装箱和标签都免费发放给农超对接合作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降低采购成本,各方得益
超市和农贸市场也是以很多环节加价的成本价购进农产品的,这样不仅使得流通效率大大降低、超市采购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同时还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来维持农产品的正常供应。“农超对接”后,超市和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被削减,大部分农产品在采摘当天即可送到超市门店进行销售。这些流通环节的缩减,不仅降低了新鲜食品的腐烂量,同时也减少了农产品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和中介费用,可以大大降低超市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能使超市经营者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①《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农经信息网,2009-2-15
②《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展改革委网站,2010-7-28
③《关于推荐“农超对接”试点企业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通知》,山东农业信息网,2009-2-3
④《开辟“农超对接”带动农户增收》[J].《上海农村经济》,2010(3)
⑤赵洁、冯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64-65
⑥左两军、张丽,《农产品超市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3(2)
⑦胡定寰、张国材,《农超对接的模式与意义》[J].《农村百事通》,2010(14):4-6
⑧徐刚,《现代农业新引擎――我国“农超对接”开展情况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10(4):11-13
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范文3
[关键词]高端物流;高端物流产业;高端服务
[中圈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023-02
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连云港、青岛、厦门等经济比较发达城市陆续提出了“发展高端物流、建设高端物流产业园区”的物流业发展思路并积极进行探索,高端物流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1 正确解读“高端物流”
高端物流是一个新概念,对其概念界定学者问有不同的理解。作者认为“高端物流”是相对于“普通物流”或“传统物流”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的“高端”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物流服务的对象是高端领域或高价值产品,对物流服务一般有特殊的或高标准要求,如国际快递、冷链物流和特种物流等。二是物流服务的手段是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突出“高端品质”的服务流程,技术性、操作性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成为高端物流服务的重要支持手段。三是物流服务的功能是价值增值、功能提升。高层次的服务功能是高端物流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的支持力量,高端物流专注于供应链,强调资源整合和构建战略联盟,专注于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四是高端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存在于消费者服务业也存在于生产者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密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低、产品品质优良、投入产出效率高的特点,主要服务高端制造业并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总之,高端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一个更高的水平阶段和层次,是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功能系统集成。
2 高端物流产生并引起各界重视的原因分析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物流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电子化物流、绿色物流、智能化城市物流管理等是国外物流业发展趋势。目前世界十大物流业巨头的发展动态主要体现为:①通过整合和并购,进军多种运输业务,提高利润,②重新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③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可以说高端物流服务是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我国物流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通过内部和外部资源整合已经积累了较大的规模和较好的物质基础。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和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必然伴随实体流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中货物交易规模仍占据绝大份额,也相应带来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高端物流业;居民的高品位和个性化消费需求也需要相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来支撑。
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将成为未来物流服务主要方式,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和合作是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只有加入到国际供应链中,在参与全球竞争中才能不断增强生存与发展能力。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物流巨头通过兼并、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纷纷抢占中国市场,首先在沿海港口城市和内陆较大空港城市建立物流基地、构建市场网络渠道,业务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的高端物流服务上,如国际快递业务、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全球物流战略合作与网络服务、大型物流项目运作管理、物流服务咨询等,可以讲目前中国的“高端物流”市场已基本被外资物流企业所控制。“高端物流”将是中外物流企业激烈竞争的重头戏。
(4)信息化、集成化、规模化、技术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是高端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为高端物流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 加快我国高端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3.1 正确认识高端物流。防止出现新一轮“物流热”
高端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一个更高的水平阶段和层次,不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它是伴随着高端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国外已比较成熟。高端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较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成熟的高端物流服务商和市场需求等来支持。经济全球化、新的世界产业转移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端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市场舞台,我们要在对中国物流发展现状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高端物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加强行业政策引导,不能再搞新的物流领域的“”,以避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重复性。
3.2 提升现有物流园区功能,合理规划高端物流产业园
高端物流产业是指能为市场提供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时效、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高开放度产业带动力、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低污染”特征和可承受物流服务费用空间较大的现代服务业。提供高端产品、高端服务(综合),服务高端客户(领域),是高端物流产业园与一般物流园区的重要区别。
(1)产业集聚度、经济发达程度和开放度是高端物流发展的基础,因此高端物流园区应首先在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建设。但如果只是在沿海城市发展,最终将会导致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大城市与一般城市物流水准的严重脱节,这不利于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高端物流园区要立足于现有物流园区功能的提升,不是一定要重新规划,防止新一轮园区建设“大潮”。
(3)充分发挥现有港口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在高端物流发展中的作用,这些园区已有良好的基础,且能大量吸引国际国内的采购商、贸易商、物流商,有利于为产业升级转型做物流配套。
(4)高端物流园区直接服务于高端企业,提供高端服务,在进行规划时可以与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贸易区、港口保税园区、会展中心等高端功能区统筹考虑。
3.3 积极培育高端物流提供商
发展高端物流服务的关键是有一批成熟的高端物流服务提供商。目前,国内高端物流提供商很少,而且规模影响不大,难以与国际高端物流企业抗衡。我国高端物流服务其核心业务更多地集中于物流配送业务,没有形成供应链和物流系统策划整合业务。随着世界科技不断进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中国高端物流发展将成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端物流,创新促进流通服务体系,将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4 构建高端物流服务体系
高端物流的核心是增值服务,因此对物流服务质量有更高要求,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显得特别重要。要求高端物流服务提供商应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物流策划、咨询与培训、物流整合与实施运作、客户关系管理和增值服务等能力,要建立强大的物流服务网络和高端物流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