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1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北京100009)
摘 要:“首席培训师”的出现是教师培训专业化的重要标志,“首席培训师”主要负责教师培训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结合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在分析“首席培训师”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基础上,提出“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质量意识、引领意识、整合意识、沟通意识和研究意识。
关键词:教师培训;首席培训师;中小学;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4-0078-04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师培训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化推进,规范对教师培训从业者的职业标准与资格认定等要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北京教育学院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院校,先后承担了大量“国培计划”、省市委托培训和北京市的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并以高质量的培训实效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2014年,我院率先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实行“首席培训师”负责制,由“首席培训师”负责学科项目的策划、管理和具体实施。本文结合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实施,围绕“首席培训师”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分析“首席培训师”应该具备的五种意识,以此探索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途径,旨在科学推进专业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1 首席培训师的职责和任务
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使用指南”中指出“‘国培计划’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组织集体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借鉴这一岗位设置的具体说明,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首席培训师”应该担负以下几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根据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总体设计学科项目的实施方案;构建培训课程与师资队伍;引领、组织、监控实施过程;主持围绕培训主题开展系列教学活动;进行项目绩效自评,跟踪检验培训效果等。总之,“首席培训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和实效。
2“首席培训师”应具备的意识
2.1质量意识
教师培训的实效如何,质量是关键。因此,作为掌控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核心,“首席培训师”首先应该树立的就是质量意识,且这种意识要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具体体现在如下诸方面。
2.1.1培训前的充分调研
培训需求是培训的出发点,也是培训的归宿所在。培训需求调研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到位,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培训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学员个体的人员需求和工作需求,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组织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文件要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不仅要能够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挖掘,分析其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专项技能、教学能力或是体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还要思考国家、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类文件精神,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综合考虑确定培训主题。
2.1.2 培训中的严密监控
决定培训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培训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为此,“首席培训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及时了解、全面掌控学员对于培训实施的反馈,在“业务班主任”的协助下,要努力做到“三要”:一要随班听课,及时关注课堂效果,把握授课教师与学员的教学状态;二要组织学员随堂填写《研修日志》与《课堂评价表》,对评价表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把握学员的收获、问题与需求,为及时调整培训提供依据;三要经常组织座谈、访谈,与授课教师、主管领导沟通,及时完善研修计划。
2.1.3 培训后的绩效评估
“首席培训师”对自己主持的培训项目和组织的培训活动负责,其中的一项标志性行为就是能够“衡量和辨明白己的培训工作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工作改进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培训后的绩效评估,特别是基于培训成果的客观的自我评估,是“首席培训师”质量意识的具体体现。此外,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还体现在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中对于培训所得的迁移和运用。因此,作为“首席培训师”,在培训结束后,还应深入到学员所在的中小学校,深入到其执教的体育课堂中,观察学员教学行为是否产生积极的转变,并思考结果(产生或未产生转变)产生的原因,结合培训追根溯源,积累培训经验。
2.2引领意识
“首席培训师”要有在思维上和行动中引领培训项目实施的能力,要具备在专业领域和培训过程中“双重”引领的意识,即既要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熟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与培训方法,能够对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流程有全面的掌控和把握。
2. 2.1培训主题领域的专业引领
主题式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其优点在于培训目标着眼于“点”的突破,对教师某一方面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避免以往很多教师培训项目力求面面俱到实而蜻蜓点水的弊端。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培训对象需求,分别为学科项目确定了“教学微案例创新”、“体育学法指导”、“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体能增强指导”、“体操教学能力提升”以及“体育游戏的开发创编”等不同的培训主题,相应的每位“首席培训师”也都是长期关注、研究这些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学科基础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这对其有效地主持和深入地参与培训活动,能够提供专业能力上的保障。
2.2.2培训实施全程的环节引领
如果说“培训师”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培训任务的方案设计、人员组织与活动实施的专门人员,则“首席培训师”应该是具备激励和引领能力,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关键环节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人员。首先,“首席培训师”应该对自己设计的培训目标与培训流程非常清晰,引导培训向预设目标有序进行;其次,还要能够前瞻性地预见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对培训实施产生的影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培训的进程进行微调,以保证培训活动顺利地开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首席培训师”应该能够对个体研修、分组研修和集体研修多种环节科学组合,定期组织学科项目范围的研修阶段汇报和成果交流,做到“及时了解、全面掌握、收放结合”。因此,我们选定的“首席培训师”都是具有三年以上参加过“国培计划”和北京市体育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培训管理的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们有清晰的目标导向,同时具备调控培训进程的能力。
2.3整合意识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实施,必然涉及教师教育的各种关键要素,需要在课程系统、培训模式与教学团队之间做出做合理的配置。因此,统筹和整合各种有利于培训项目实施的资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培训活动的开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样是“首席培训师”不可缺少的专业意识。
2. 3.1 培训课程的整合
课程是教师培训项目的核心,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来开展。在教师培训日益系统化和标准化的今天,作为“首席培训师”,固然要有根据教师发展需要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更要具备根据培训主题整合培训课程的意识。一位成熟的教师培训师,应该能够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和需要,科学地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的培训课程整合成为一个系统。
表1是2014年针对北京市郊区小学暑假期间体育教师设计的培训课程。从中可以看到,围绕“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的培训主题,培训师进行了精心的课程整合:在内容分布上,考虑了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运动项目与游戏的对接;在层次分布上,兼顾了体育游戏的内涵理解、方法拓展、创编开发以及问题诊断的不同需求;在类型分布上,既有传统的以集中面授为主的课程,又有强调学员参与的实践研修型课程,兼之任务驱动式的课题研究和成果形成类课程,并在此过程中辅以网络指导类课程,以多样化的形式保障课程的吸引力。
2.3.2 培训师资的整合
北京作为首都,具备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组建各学科项目的培训师资时,各位“首席培训师”充分发挥了整合意识,选择和构建了一支包括学校体育领域的学者、教授,体育教研员以及一线优秀体育教师等组成的培训师资。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的专业修炼”学科项目为例,“首席培训师”聘请了首都乃至全国在体育学法指导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构成培训师资,包括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东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教师研修中心(学院)的学者,以及多位来自一线学校的体育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力争做到专业突出、结构合理。可以预见,随着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入侵”教师培训领域,在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为教师培训课程和师资整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3.3 培训方式的整合
随着教师培训专业化的日益深入,传统的以单一的专家讲座为主的培训方式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培训方式的有机整合。对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首席培训师”而言,正视体育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学习与观摩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将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更科学地进行组合,用于培训活动的开展之中,是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解决一线教师参与培训主体积极性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培训中的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打造,反思体验要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开展。总之,只有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创设学员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实效。
2.4沟通意识
“首席培训师”是一个既不同于部门负责人,又在项目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性岗位。一方面,他作为学科项目的管理者,对涉及培训的人、财、物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另一方面,这种管理者的行政权限只局限于学科项目范围内,而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依赖于培训项目之外的各级行政机构部门和人员的支持。因此,“首席培训师”的沟通意识至关重要,他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外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为培训搭建顺利实施的平台,对内则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项目内部各种人群的关系,使培训工作运转有序。
2.4.1 内部的沟通
内部的沟通首先体现在“首席培训师”和“业务班主任”之间的有效沟通之中,作为学科培训团队的主要角色,二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至关重要。其次,作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关系,“首席培训师”还应该特别注意与学员之问的沟通。培训活动的实施离不开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的贯彻,但同时需要进行人文化的管理,努力做到严格与灵活相济、制度与情感相融。除了各种显性管理手段以外,还要注重发挥隐性管理的作用,创设人与文化和谐的培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被培训者,这些都是“首席培训师”工作中沟通的重要内容。
2.4.2 外部的沟通
培训项目方案确定后,从组班招生、建章立制到开班典礼,从日常管理到授课教师的上课安排、进度调整,从随堂听课、调查反馈到培训建议的提出,从下校观摩、考核结业到成果展示,从学员用餐到交通用车,“首席培训师”均要逐一落实,做到环环相扣,培训过程才能不出纰漏。为了减少“首席培训师”的这些“计划外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引领中,北京教育学院通过制订各种制度规范,规定了财务、后勤、行政等各方面在教师培训活动的工作职责和对培训活动的支持。尽管如此,“首席培训师”的外部沟通能力仍然非常重要,这种沟通包括与二级学院、系室领导的工作汇报,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学员所在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员以及学校的情况反馈等。
2.5研究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使教师培训者、培训机构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培训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和研究意识。对于“首席培训师”,只有强化自身研究意识,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做终身教育的传道者和践行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于教师培训者素质的更高要求。
2. 5.1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
作为培训者中的领军者,“首席培训师”通过教师培训活动的组织,担负着为教师“送炭”的艰巨使命。这就要求他们在具备较为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关注体育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与此同时,“首席培训师”一定要走进学校,走进体育课堂,走进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中,了解体育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一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才能设计和提供一线教师最满意的培训。
2.5.2体育教师发展规律研究的意识
教师培训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首席培训师”应该通过系室统一组织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和个人的学术研究,认真研读“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从中了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规律,探索“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骨干期和卓越期”等不同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体育教师的成长搭建培训平台。
2.5.3教师培训活动创新研究的意识
专业化的教师培训需要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首席培训师”,除了要具备热爱培训事业、坚守培训信念、追求培训理想的职业操守之外,加强对教师培训活动内在规律和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意识也同样重要。这不仅要求“首席培训师”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培训经验,更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开展对培训工作的创新实验,开发更加丰富的培训资源,探索更为科学和高效的培训模式,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影响因素
引言
如今,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关键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风靡全球,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1〕。在国家教育战略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学骨干教师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说明国家已提高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此环境下,尽管河南省也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继续再教育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但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培训缺乏具体性和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形式采用统一供给式被动灌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实用性,同时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提升河南省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找出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存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级体育师资培训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有效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可以促进河南省中学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对象定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1990年至今中国期刊网上与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相关的文章、报纸,查阅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调查法
访谈法:对具体实施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问卷法:以参加2008―2012年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千人培训的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5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925份,有效率为97.4%。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骨干教师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定义。但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文件中对骨干教师的概念规定为:骨干教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中,职业素质相对较高、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并且通过培训,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快速成长为教学专家、学研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从这个定义来看,骨干教师指教育系统中相对优秀,并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任课教师,是通过一定程序推荐和选,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优秀教师,其评定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2〕。由此看来,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突破中学新课程改革屏障的爆破手,是我国中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中学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过程,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作为骨干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吸取、总结经验,并将自己的总结经验很快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对于教师培训的概念而言,它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教师培训是指教师教育,以前称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是专指在职教师的培训,又叫教师继续教育。在西方,教师培训被称作“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3〕。教师培训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学术和人格的发展〔4〕。从上述两个概念的定义上看,教师培训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前提下,对中学在职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层次、各形式的再充电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其在教学上能及时掌握知识更新的进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2影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因素分析
2.2.1学历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有42%是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取得的最高学历的。同时,调查还显示,这些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中以大专学历比重较大。所以,这些体育骨干教师要想发挥更大的能量来助推河南省中学体育的发展,他们必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继续进修和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36%的教师是通过自学取得最高学历的,另有22%的教师则是通过函授进修等途径获得最高学历。从这组数据可以说明,这部分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更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继续进修的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现有的事实证明,有效的培训能较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促进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实践科研研究对解决中学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学校管理层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调查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态度〔5〕。调查显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工作仅占18%,这类学校一般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比较重视体育工作的占调查学校的25%,这类学校一般是重点中学,学校领导对体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重视程度一般的占调查学校的26%,这类学校一般是非重点的公立学校,学校管理层较为侧重学生文化课成绩,以确保充足的生源;还有31%的中学不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体育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追求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升学率的现象严重存在,体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意识较为薄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还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办公的场所――体育教研组,跟其他文化课教研组相比,地位低下,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待遇。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一大部分中学体育教研组没有自己的期刊阅览室,教学研究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发展相对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2.2.3学校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奖励考核因素
目前,河南省中学在对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计划考核调查中发现(见表2),在对教师培训中有计划和有考核奖励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30%;而有计划、无考核奖励的占调查总数的43%;还有27%的中学对教师培训没有安排,更没有考核奖励。现实的问题导致河南省中学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成绩的好坏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所中学所重视的主要问题。在访谈中还发现,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上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每所学校把文化课看成重中之重,体育是偏门,可有可无的思想严重存在,它是影响中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学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偏低,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最后,体育师资力量短缺也是体育教师得不到经常性培训的因素之一,很多学校不能按国家要求配备体育教师,导致一有教师培训,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
2.2.4其他主要影响因素
表3显示,目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工学矛盾,其次是学校不支持,再次是经济负担重。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更多的还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要求教师上好课〔6〕。带着这种疑问,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其主要原因是在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会影响教学安排,同时也增加经费支出,学校领导往往以学校经费困难和师资不足为由不愿意派教师参加培训;此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参加培训后个人想法会增多,会获得更高学历,然后想远走高飞离开学校,从学校层面讲,还怕学校留不住人才;最后,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山区中学的体育教师自身工资较低,如果参加一系列培训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这也是一部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原因。
2.3加强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
2.3.1建立健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切实落实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健全的保障机制。第一,应明确体育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定学时和一定层次的培训,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有所保障〔7〕。第二,还应提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体系、培训方式和要求。第三,应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第四,应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基地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第五,应解决落实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问题。
2.3.2实行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制度
目前,实行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支教是一项不错的政策。因为它能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同时也为教师创设相对公平的培训条件和成长环境。此外,要成立市和乡镇考评小组,分别对申报市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乡镇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教师进行考核评定,并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教师进行认定。此外,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认定不宜搞终身制,应定期申报评定,并实行不合格淘汰制政策〔8〕。
2.3.3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奖励制度
鉴于现实状况,希望中学领导层对体育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发放适当的室外上课津贴和加大体育类书报经费的投入等措施来激发体育骨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学校的感情。学校的发展决策是给体育骨干教师定期提供外出进修深造机会,或者给予适当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假期的政策,让其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教研任务,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鼓励骨干教师的论著出版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激励、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2.3.4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
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要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做到根据培训要求,一是聘请当地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或进行专题讲座〔9〕;二是从河南省各市地教学一线的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各培训机构及教科所教研员中选拔一部分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对这些主讲人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授课内容、形式、方法,与被培训体育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确保培训质量。
3结束语
众所周知,教师质量是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学历的提升对增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河南省体育骨干教师而言,提高自身学历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培训常态化、经常化得不到保证,进修费用保障不足,一部分中学对体育骨干教师进修的关注度不高。这种现状要求河南省各个中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使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到培训中去,以适应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积极鼓励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来增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施训单位和受训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和受训教师自身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河南省中学教学改革的稳步快速发展,相信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2〕周慧.骨干教师培训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4〕张红学.新课改背景下对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13.
〔5〕宋金美,朱磊.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成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74-77.
〔6〕李国玉.河南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41-143.
〔7〕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方案》的通知〔Z〕.教师〔2004〕327号,2004.6.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师 培训 转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分析
1.1培训成果转化的概念
Taylor将工作场所的培训项目成果转化定义为受训者将参加培训后获得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受培训的教师所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和行为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习惯和坚持。因此,我们可以把培训成果转化定义为受训者有效而持续地将其在培训中所获得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运用于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项目发挥最大价值的过程。
1.2培训成果转化的形式
培训成果转化是指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等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整个过程。培训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受训体育教师不仅要学习掌握培训项目所要求的各项知识技能,还必须持续有效地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转化为体育新课改的效益。在转化中我们要增强来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推广能力和维持能力,要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回到原学校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2培训成果转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2.1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特征
2.1.1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在农村边远山区中学体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且兼职较多,专职的较少,很多没有经历过体育学科的专业化培训,所以对各种体育教材、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2.1.2培训动机
动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 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一个人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很积极,但有少数参加培训出于被动或者是应付上级要求或者被迫参加,仍处于被动培训阶段,他们尚未领会到培训对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2.2培训设计
2.2.1培训课程的设计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不同的需求,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使人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与改进的系统性过程,培训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回应,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培训需求分析也应该成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克服为分析而分析、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有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基础的培训课程应该目标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2.2.2自我管理战略
从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学习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层面的过程: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从认知层面看,它是学习者的主我对客我的认知过程,即学习者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理想的更加深入地自我认识过程。从情感层面看,它是学习者的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斗争过程。从行为层面看,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的过程。自我管理战略就是通过这三个过程达进行学习行为的塑造进而学习规范内化。
2.2.3工作环境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工作量很大,他们要上体育课,还要上其它课。职称很不好评,学校领导对体育科目有偏见,绩效工资在学校较低。 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引进优质学习资源。长期以来缺乏对体育的投入和支持,特别是得不到学校领导支持,体育教师消极教学,长期忽略专业发展。以上种种情况导致云南体育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底下,体育教师不能全心投入体育教学,阻碍了农村初中体育新课改的发展。在培训完以后回到原单位,有的教师又回到原点,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技术没有执行机会,有的有执行机会,由于学校经费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硬而无法实现,有的具备以上条件却没有转化氛围,就培训教师孤军突围。
3培训成果转化效果提升的措施
3.1科学的需求评估
科学的需求分析就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之前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专业活动。要想使培训达到较好效果的基础是做好专业需求分析。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新课改要求的专业能力与初中体育教师实际工作中专业能力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体育教学的低效率,阻碍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培训需求是组织及其成员在绩效、行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之间有差异,但可以通过培训来加以改变的差异。”如果能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找到教师“增长点”,就能使培训课程有了针对性,就可以促进教师的观念更新和行为转变,不断提升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3.2基于需求发现增加培训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培训中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使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培训需求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方案之前,由有关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内容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培训需求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培训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设计有针对性、能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
3.3良好培训前准备
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氛围准备中有主要领导出面参与成果汇报;上级的沟通、了解、参与、指导和承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2011.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4
1.制订缜密的校园足球运动计划
真正把足球作为校园运动提出来且大力推行的学校以前没有过,而一项新的教学任务的开展离不开缜密完备的计划。笔者认为,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至少要有两份计划,一份是学校计划,一份是体育学科组的计划。
学校的计划应该由学校校长室牵头,教务处、总务处、体卫处等各个相关科室联合完成,具体应该包括领导机构组成、基础建设工程、器材采购、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等内容,要求从整体上保证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
体育学科组的计划应该由学科组长组织体育学科组全体教师进行研讨,结合一些足球特色学校的做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而言,体育学科组的计划要涉及运动的开展、目标,训练计划、时间安排、足球运动员的选拔、班级足球运动队以及学校足球运动队的组建等内容。
2.完善配套设施
足球运动一直在三大球运动中普及率最低,更远远低于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主要是因为场地配套设施的昂贵。篮球、排球、羽毛球需要的场地小,而且基本上不要维护;乒乓球需要场地更小,资金不够的话做几个场外露天的水泥台面就可以了。但是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地所占面积太大,很多学校面积本身就很狭窄,甚至连造一个足球场地的地方都没有,有些即使有场地,足球场地需要的草坪以及维护都是一个难题。一项运动的开展首先必须有场地及相关配套的设施。在学校,一般篮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是最普及也是最完善的,足球运动的场地则相形见绌了,所以要想让这项运动真正开展起来就要首先完善配套设施。
要建造一个足球场地,如果学校没有建造标准足球场地的条件,也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按比例缩小建造。另外,场地要足够平整,有的学校虽然有足球场地,但是高高低低,如蜿蜒的山谷丘陵,场地里面砖头、石块等杂物更是俯拾皆是。足球运动是高强度、快节奏的运动,这些都会造成运动员的意外伤害,也会让运动员不敢放开手脚,桎梏了足球运动的开展。场地草坪也要经常维护,如果是假草坪的话,需要经常有人巡查清理,以保证学生在运动中少受伤害。此外还要保证足够标准的足球、球门、球网、场地线等。
3.专业培训体育教师
场地是足球运动的基础,足球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则是这项运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以前考取师范院校的学生也鲜有选学足球专业的,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选择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专业,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不会教足球的现实。
培训体育教师的足球技能就成为了开展这项运动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都需要培训,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培训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与时间培训就必须精心考虑,制订好计划。笔者认为,虽然不能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一下子提高足球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是最基本的足球理论、比赛规则、技战术套路、基础技能等都可以得到系统的提高和完善。在培训中首先要进行理论培训,让教师统一思想,提高对校园足球开展意义的认识,这样体育教师才能有更强的责任心开展教学。其次要培训教师专业的足球知识,让教师明白足球运动的规则,有些教师甚至连什么是“越位”、什么时候判罚“角球”这些最基本的规则都不知道,怎么能期望他们把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好?最后要着重培训基本的足球技能,比如颠球、带球、传球、射门等技术,有必要的时候还要给教师培训一些基本的打法阵形。教师的足球理论、技术水平提高了,就可以更好地培训学生,开展好足球教学。
[5]教学形式多样化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所有的教育都要先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够高效地进行下去,这就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爱上这项运动。
在运动的初始阶段,体育教师可以在室内课上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足球比赛,比如“世界杯”、欧冠联赛、“亚洲杯”等,总之要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可以进行演讲、征文、足球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5
【关 键 词】 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笔者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9月,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2009―2013年)实施方案》,建立了“高校、市县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发挥高校、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各自优势,形成全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发展共同体,发挥特级教师、名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主持人”自身专业水平新提升,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更有名”的双重目标,打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标志性和示范性的领军团队,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刘军工作室成立一年来,积极实践名师工作室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区域教师培训、学术沙龙、送教到山区等一系列教学研修活动,为名师工作室在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力促进了省内、市内、区内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名师工作室的教研共同体,有效整合区域内名师和骨干教师优势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了区域内名师、骨干教师的强强联合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教师为领衔人,以区域内同一学科名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一个集教研、科研、培训、学术活动为一体的社会教育资源共同体。他的组成员主要以区域内同一学科的名教师、骨干教师为主,名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如何运用好这批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教师、学生、社会、家长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这份社会资源,名教师工作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名师工作室教研模式和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内骨干教师向更高层名师迈进
1. 名师工作室教研、科研、培训带帮活动,能有效促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自身成员向更高层名师成长。名师工作室肩负着教研、科研、培训等特殊任务,同时他更是一种学习型的教师组织共同体,工作室成员与受培训骨干教师互相学习、共同研修是工作室的重要工作。除了自我学习之外,工作室还共同承担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学科教研、课程改革等较多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这些教科研和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工作室主持人和自身成员的专业素养,让工作室主持人和自身成员的更高层次名师迈进。
2. 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跟岗研修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内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区域内骨干教师,是名师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调查数据显示,名师工作室跟岗研修环节是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最受欢迎和最具收获的环节,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中,往往重视对培训者的理论指导和观念改变,培训者从自身条件出发确定培训内容,再对教师进行统一的集体培训。而一线教师最希望学习到一线教育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一线名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科特色品牌形成模式,以及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解决办法等等。名师工作室研修培训方式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名师工作室“以课堂为阵地,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培训方式”的培训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受受训者的追捧和喜爱。
三、名师工作室的学科教研模式,引领了区域内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名师工作室整合了区域的学科资源,工作室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区域内教师提供理论自修和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室由区域名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名教师本身就有丰厚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刘军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多来,建设了工作室网站、工作室QQ群,工作室网站设有体育学科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学科资料绝大部分源自一线教师和身边熟悉名师,它集中了区域内名师的优势资源和一线教师的学科智慧。这些资源通过工作室网站无偿为区域教师服务,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目前,工作室的资源库在进一步升级建设中,争取吸纳更多的一线草根体育教师参与到资源库建设的活动中来。
2. 名师工作室的教科研活动,引领本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成立来,承办和举办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如名师学术讲座、名师的优质课示范、名教师的课题研讨等等,名师工作室以名师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为区域学科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引跑本区域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区域内学科教师通过聆听工作室名师的讲座,观摩名师的教研活动,参与名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从学科理论、学科教学实践、学科科研等方面得到提升。通过参与工作室教研活动,普通老师会在课堂教学的观念、技能、操作与调控上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科领头人会在教育教学策略、学科教学管理、大局观念、学术研究视角与水平上得以更大限度的发展。
刘军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先后举办和承办了一系列教研活动:2012年10月,广东省省级体育骨干教师到刘军工作室进行了为期20天的跟岗研修活动,2012年11月,刘军工作室承办南海区体育骨干教师示范课例。2013年6月,工作室主持人刘军受邀在2013年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班上讲座。2013年7月,工作室承办狮山镇大课间活研讨活动。2013年6月,工作室主持人受邀在南海区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会议上作专题讲座。2013年11月,刘军工作室承担狮山镇骨干教师优秀课例展示活动。2013年11月,工作室主持人前往上海黄浦区曹光彪小学跟岗学习。2013年12月,刘军工作室策划和组织了2013年佛山市冬季长跑启动仪式。2013年12月,刘军工作室、韶关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名师大讲堂走进韶关(刘军工作室专场教研活动)送课到山区活动,来自韶关市八县三区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工作室名师辐射引领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些教研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区域内体育教师的教研氛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接受到工作室培训的体育教师达到800多人次。
3. 名师工作室为区域学科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内学科教教育信息互通。刘军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刘军工作室QQ群和工作室专门网站,工作室成员定期在群上区域内教研信息和区域内体育教研动态,并不断吸引区域内教师加入交流群。工作室还制定了详细网络在线教研活动计划。刘军工作室学科QQ群,共吸纳省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佛山市学科教师300多人,他们利用QQ交流平台,积极进行学科专业分享,区域内学科教研信息共享、教学案例反思等各项活动,这些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本区域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
四、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制度,为高校教育教学理论和区域内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搭建了成果转化的桥梁
名师工作室实施导师聘任制度,导师主要以国内、省内高校学科知名教授。目前,刘军工作室聘有导师有四位,他们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庄弼教授,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张细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邓星华教授,佛山市体育教研员邵永海老师。工作室在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中,导师亲临一线为广大教师讲座、送教。在高校导师的指引下,工作室为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学科最前沿的理论支撑。名师工作室导师制度,为基础教育和高校之间成果转化构建了一座快捷的沟通桥梁。名师作室的导师,通过对工作室的工作指导,理论引领,让高校先进的理论知识转换为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名师工作导师制度成为了高校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名师工作室价值定位的核心词绕不开“教学”“研究”“团队”,即通过吸引一批相同领域、具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优秀教师参与组成教育研究合作团队,摸索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地区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目前笔者认为,名师工作室应帮助更多的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让更多的教师成名、成才,让更多的教师加入到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队伍中来。“刘军教师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工作室的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做出了辛勤的付出。在这个学习习惯共同体中,大家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从学习习惯到教育理念,从精神成长到专业追求,从培养方式到行动策略,近年来,“刘军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我们既清晰地看到了名师们一颗颗不遗余力的心,又清晰地看到了“名师工作室”的积极辐射效应的凸显。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名师工作室”必将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与聚集地,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团队,成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旭. 团队领导对团队效能的影响机理研究[J]. 科研管理,2006(4):138-141.
[2] 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 逻辑哲学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8.
[3] 沈祖芸. 名师再造[J]. 上海教育,2004:11-20.
[4] 吴举宏. 我是如何领先名师工作室的[J]. 中小学管理,2007(4):22-23.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组织体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4-02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曾参加过许多次的培训,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收获甚微,多数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所以导致技能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准上,理论层次也未见提高,这种只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培训是令人反感、无奈的,是形式主义,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的行为,是应该坚决叫停的。培训过程中担任讲座专家的都是以高校的教师为主,他们当中除了个别人是研究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专家以外,大部分高校教师很少参与中小学课程教学研究,缺乏对一线体育教师实际需要的体验和调研,有些教师甚至没有认真研究过课程标准,很多观点很陈旧,甚至与最新版课程标准相对立。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可以说大家的工作量是满负荷的,好不容易盼到假期休息,而上面又组织培训,学校又要求教师必须参与培训。如果培训组织的到位,教师真的能够学到新知识、新理论、专业得到提升也罢,而现实大相径庭。
针对教师的培训应参照“国培课程标准”的程序选择内容、专家,同时要注重实效性、可操作性,规范培训工作,保证课程改革不偏离方向,有效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理论水平的提升。所以我认为:
第一:组织的培训要有规范的管理,不能流于形式。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首先要明确目标,通过培训,使参与培训的教师明确本次培训的现实意义。而不是教师报到后,就溜号、会同学等,有的教师甚至把培训当作外出放松、旅游,总认为报名费已经交了,来不来、在不在无所谓,这样的行为必须制止。同时应该制定一些具体惩罚措施,对不遵守培训作息制度的,组织部门应该及时通报,通过地方行政部门反馈到学校,并与教师的职称评审挂钩,和教师的继续教育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强化提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二:组织的培训要有针对性,符合时展需求。
参与培训的教师大多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骨干,他们喜欢实际案例、解题式的讲解,起点要低,要贴近中小学,深入浅出的教学计划才能引起体育教师的共鸣。由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繁重,每天除了上课、训练、组织课外活动,平时很少有时间学习,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知识结构不平衡,观念落后,因此大多数教师都想通过培训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时代热点问题,来解答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不惑。因此培训的组织者要抓住教师知识结构层次不等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与会的教师进行前瞻性培训,把一些符合时展需求的东西传授给教师,通过他们的学习、理解来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使先进的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第三:培训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由于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一直得到社会的重视,各种体育项目成为人们闲暇时的娱乐手段。各种新兴的体育项目也随之而来涌进校园,成为学生们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而作为体育教师往往也成为学生们求教的主要对象,这对于体育教师同样也是门外汉,也需要有人来指导学习,而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正好成为体育教师的救星,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以便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第四:遴选培训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培训方案设计者应该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参培教师需求确定培训者人选。培训者应该是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多而好的高校和教科研院的课程专家、对教材教法教学有深度体悟的教研人员、一线学科教学方面的优秀研究型教师。一个好的专家要把难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可以操作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才能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欢迎。
第五:培训形式学练结合,内容以技能为主,理论以探讨为辅。
培训应注重技能学习,帮助体育教师重新温习已经荒废的专业技能,同时聘请专业教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模块进行培训指导,安排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健美操、武术等多种技能的基本功考核,这些对体育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同时,在聘请教改专家或学者对教师进行具有前瞻性理论指导,如聘请田径教练员讲解与训练有关的理论知识,聘请专家解析新课程标准,这种讲练结合能够便于教师掌握与应用。在技能得到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理论知识也得到了提升,这样的培训应该是受欢迎的。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的工作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都需要我们组织者和参与培训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在技能得到加强的同时,不要忘记专业理论的提升。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来说,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新时期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面对的现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