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

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 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主体能否健康发展、能否真正发挥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要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加强以下环节的管理。

一、审计项目安排

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每年年初,审计部门都要围绕所在单位的中心工作,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事先确定一定数量的审计项目。如果审计项目安排不够得体,考虑不够充分,就会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在审计项目安排时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项目安排时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选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第二,安排选择审计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精力、知识结构,充分考虑审计项目数量及审计范围,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从而使审计出精品,出成效,造影响,求效果。第三,在安排项目选题时,要确定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第四,把好审计实施关,善于跳出方案查问题。第五,把好延伸审计关,善于跳出行业搞审计。

二、推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所谓审计责任追究,就是审计人员所负责的审计事项按一般理解应该能够发现的问题,由于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而没能发现,或发现了由于害怕得罪人而不予披露,或发生其他重大审计失误的时候,而给予审计当事人的处分。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审计人员增强责任感、危机感,树立责任意识,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就要建立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制定具体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给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予以量化。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的同时,要进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制度,鼓励审计人员出“精品”。对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项目,要给予审计人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加强报告环节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产品”,审计工作的优劣都会体现在审计报告之中。审计现场工作结束后,主审人员应根据查出的问题作出初步意见,交审计小组讨论,再由主审根据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汇总整理,并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交换看法,然后决定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尽管审计报告的内容是由审计实施过程中收集的审计证据决定的,但上报的、领导所阅的只能是审计报告而不可能是审计形成的全部资料,所以审计报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审计报告由主审起草撰写,起草前后都应充分听取审计小组成员的意见并交审计机构负责人审定。第二,审计报告要抓住关键的、有影响的、能决定性质的问题,并且报告中所列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第三,审计措辞要严谨,定性要准确,不能使用模棱两可的字样和语气,要使报告使用人在阅读报告时感到此次审计工作有力度、有成果。

四、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一)审计程序质量控制

审计程序质量控制是指对内部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促使各项内部审计活动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并对发生的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这种方法的实施体现在四个阶段。一是制定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实施计划。二是执行计划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落实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落实计划要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作保证,由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与实施计划进行。三是检查计划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其有无未执行或未很好执行计划的问题或情况,并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四是处理问题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根据以前几个阶段所发现或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以及消除问题原因的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或执行。

(二)关键点控制

关键点控制是对列为关键点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找出审计业务中的关键点。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其关键点是不同的,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人员的素质两个方面。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点可以按审计内容的性质不同确定。审计结束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综合、审计报告的编写与出具等。判断是否为关键点的标准有二:一是看其是否会对整个审计业务或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二是看其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容易产生审计质量问题的业务环节或项目便是关键点。每个审计人员对自己所负责控制的关键点应心中有数。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每个质量关键点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关键点的责任人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在制定措施时应充分分析关键点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及所造成的相关影响,分析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关键点的质量及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关键点责任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关键点的责任,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以便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工作所借鉴。

(三)人力资源

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是人,以人为本、合理运用人力资源是审计质量的保障。审计队伍要“精”,高质量的审计来自于高素质的人才,要充分调动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开发、利用审计人才资源。首先,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独立性。审计部门应建立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制约机制。审计部门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联系,定期检查审计人员有无损害独立性原则的情况。其次,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工作技能,并精通所承担的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第三,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制度,以促进和保证审计人员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第四,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单位规模的大小等派遣内审人员,分清重点,对一般的项目也要加强控制,安排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进行督导。

总之,只有重视和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农业银行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体系 构建

随着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银行正朝现代企业的方向转型。农业银行要想成为资金充足、运营流畅、收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严密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一 影响农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业银行随着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经营业务和范围都发生极大转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强化内部审计对于农业银行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农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与深化银行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 体制的制约使内部审计不能处于独立地位,无法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

农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虽然自建立以来就实行了多次改革,但是至今仍未能真正实现独立。目前,农业银行虽然在总行层面设立审计局和在全国设立十个审计分局,但由于内审工作定位没有与内控合规部门理清关系,加之审计分局的考核与驻地行绩效挂钩,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仍然无法有效保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能避免地受到单位和利益限制,不能充分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力,无法有效地制止违规违纪行为,追究违规责任人责任。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审计质量。

2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由于农业银行在选拔审计人员时用的标准比较单一,难以考核综合素质,导致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审计人员擅长业务比较单一,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对风险的敏感性、识别能力不高;一部分审计人员由于晋升等通道不顺畅,丧失应有的职业精神;审计人员收入与工作绩效不相符,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使得审计人员工作缺乏热情,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 内部审计方法落后,难以保障审计质量

现阶段,农业银行内部审计仍然主要是对账项和内控进行基础的合规审计,对风险控制的因素考虑较少,不能用以风险为导向的方法来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在操作方面,虽然数理统计概率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却往往凭主观意志好经验来评价样本规模和样本结果。此外,由于一些程序执行上的不规范,极易造成重大事项遗漏,形成审计风险。

4 对审计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审计质量的考核评价是综合考评所有属于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审计项目的质量。考核评价的结果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绩效工资发放以及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农业银行对内部审计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考核的组织程序不够规范,考核结果与奖惩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考核评价的效果不明显,没有起到促进审计质量提高的作用。

二 构建农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

农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一系列质量控制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

1 目标控制

农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充分行使其监督审计对象的合法合规经营,评价审计对象经营活动的结果,纠正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章行为,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审计建议的职能,把各项职能落实到方方面面,真正发挥审计职能的有效性。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好界定审计职责,时刻把审计质量的目标记在心里,认真行使审计监督评价的权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农业银行的审计质量控制目标要根据本行的具体情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慎重确定,然后按照既定的控制目标,农业银行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把握好形势政策的影响,在对全行业务进行风险评比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审计的重点。审计重点的确定根据三个原则:一是纵观农业银行的发展改革进程,重点关注业务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苗头性风险;二是根据风险发生的重点区域,评估农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三是围绕全行的中心工作,关注决策层以及外部监管部门重点强调的业务和风险区域。

2 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主要是指建立和完善审计制度体系,使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做到有章可依,照章办事。制度控制是对制约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如审计工作计划、审计项目、审计技术手段、审计信息、审计队伍等进行全面的控制。因为涉及所有制约审计质量的要素,因此,制度的建设应具备标准化、系统化的特质,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审计制度体系,要根据审计转型和业务发展的要求,站在农业银行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高度,经过科学的论证分析,一方面对原有的审计制度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根据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制度进行动态管理,在完善旧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制定新的制度。

3 过程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贯穿整个审计工作以及农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审计工作中的计划、组织、考核、追踪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充分实现动态控制,提高控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在内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全面客观的编制审计方案,审计部门应对审计对象的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对审计对象的经营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根据其经营管理情况评估其控制方面的风险。审计方案的编制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依据齐全、内容全面、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而且要具备操作性,能充分发挥其在审计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在内部审计取证阶段,工作重点是保证工作底稿记录的准确性。审计人员要严格根据既定的审计程序,将所有审计的内容和发现记录形成审计日记。记录的内容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事项要完整详细,数字要绝对准确。审计组要对审计日记反映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确认后形成书面工作底稿。审计取证中发现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应及时向审计部门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在审计报告阶段,此阶段是决定审计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控制工作:一是要在审计准备阶段就要做好审计报告编写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讨论审计报告的设计为题,确定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二是审计时间相对较长的审计项目,要做好期中报告,及时反馈审计信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紧抓审计小组的报告质量,详细规定审计小组报告的格式、内容等;四是主审人应对分报告、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资料进行审查,逐一分析和鉴定,以保证其真实、可靠、完整,然后综合汇总撰写审计报告初稿。

4 机制控制

机制控制一方面是令内部审计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能够独立自主的行使其职能,不受领导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建立内部审计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与晋升、薪酬等紧密挂钩,形成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内在机制。

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3

内部审计机构是民营企业家非常重视的部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内部审计知识和技能、拥有内审岗位资格、尊守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只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企业老板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但这远远不够。没有好的运作方法和内审工作实绩,内部审计将一事无成。

一、立信

把成熟的审计思路传达给企业所有者,这是必要的沟通过程。你要确定他用了多少时间和多大兴趣直接和你讨论内部审计问题;把所有的想法变为实际行动,把你的产品(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呈给所有者,这是考验你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要确认哪些是所有者比较满意的;哪些是所有者不满意的。把不满意的地方做到他满意。

全面熟悉企业市场比熟悉企业生产和集团管理更重要。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首先是市场做大以后的需要。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生产规模和市场空间有限。所有者不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就完全有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企业风险。随着销售市场的扩大,企业迅速发展。生产与销售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内部关联交易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集团所有者的方针政策与经营执行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均以利益冲突为特点显现出来。尤其是市场终端的存货、货款是否按既定流程有效运转?集团政策是否执行到位?流程是否最优?内部控制是否确实有效?等等都是老板最关心的核心重点,因此市场的风险管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内部审计要有怀疑一切的审计行为和纠正风险的过程。前者是企业所有者的需要,内部审计必须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要时刻盯住市场可能出错的高风险领域的具体坐标点;后者是内部审计的价值所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审计报告的重点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方法,目标是参与到问题当中,把问题解决掉。

二、组建一支独立、高效运营的内审部队

内部审计机构强调思路清晰、方法到位。内部审计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思路不准确就会偏离方向;没有方法就没有效果,方法不对头就会事倍功半。

内部审计要强调独立性。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存在前题,内部审计应接受一个确定的机构(最好是董事会)或人员(最佳是董事长)的领导和指挥。

审计工作应突出客观性。内部审计工作是两个人以上来完成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内审人员应具备迅速发现问题并能够准确提出符合实际情况切具可行性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结构和队伍规模。

三、突出重点有序运作

1.确定内审目标

审计目标必须与所有者的目标适时保持高度一致;审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盯住老板的资财正常流转,不受侵犯。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维护资金正常周转速度、促进产、销协调有效运行。三、帮助企业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迅速发现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影响事业发展的具体原因、明确是程序制度问题;还是责任人的不作为问题。审计实践中,在确定审计目标重点、范围、资源配置时,首先要参照所有者关注企业风险的时间、重点区域和内容来确定。通常审计目标按以下顺序排列:市场业绩和效率审计目标;集团部门行政、服务效率和效果审计目标;产业经营效益审计目标。

2.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民营企业在集团化经营条件下,企业所有者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以及资金投入都在市场。市场审计应关注销售政策的全面执行,物流、资金流顺畅、资产安全;重点是市场环境下各级经营者的执行能力和对企业的忠城度;目标是市场存货和业绩现金流。市场审计一切从效益出发,保证和披露真实的经营结果,不要干扰其经营过程。既定目标实现了,销售政策可以变通运用。变通的政策被市场认可后,可反馈到集团甚或成为集团政策推广实施。既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影响市场发展或操作性不强制约市场发展的要及时通过审计渠道反馈给集团高管层。在这里审计不能搞教条主义,审计充当的是服务角色,履行的是协调、保护市场发展的职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审计机制,企业就要建立什么样的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定位准确就会促进市场发展。

四、要有做艰苦工作的心里准备

民营企业在重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永远别指望审计范围不受限制;一些所有者认为暂时不需要审计的地方他会叫停你正在做的工作,哪怕你的审计计划已经过他的批准;市场千变万化,职业经理人素质参差不齐。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是灵丹妙药;“定性不准、报告失真”“操作性不强、影响市场发展”这两顶大帽子随时都会扣到你的头上。内部审计能快速披露和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却没有法律义务和现实能力变通和解决国家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政策抵触及利益上的矛盾。

目 前的社会大环境(人力资源、筹资、项目准入、产业政策等)决定了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不能避免家族经营与企业目标的矛盾。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经历过“家族奋斗过程”。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方法、定位在企业的发展、成长、成熟的不同阶段,必须强制适应企业需要。

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救世主,也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必须设立的部门。因为内部审计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局限性,导致了企业家了解、引进内部审计机制、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必须要有一个认识过程。

在民营企业审计沟通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失败可能是由于审计对向的素质问题;也可能是利益问题;也可能是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但最终是企业文化问题。沟通本身实际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当“内部审计”意识还没有熔入到企业文化时,内部审计的效用就无法彰显。

五、将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到底

内部审计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事业。目前国内存在大批以内部审计为终生职业的人力资源(估计10万人),这是信念问题也是市场需要问题

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电力系统;依法治企

内部控制审计涉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电力企业风险因素贯穿于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和业务流程,且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但审计部门受到有限审计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因此该类型审计开展过程中,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和方法。通过管理创新的工作实践,开启了内部控制审计新模式,采取“大审计”的思想,以标准化流程为思路,推进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的开展,实现企业依法治企。

一、内部审计在依法治企中的作用

在国网系统中,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内部审计监督是健全完善依法治企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具有以下作用。

1.开展制度体系合法性审查的作用。依法治企,制度为先。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企新要求下,担负着督促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落地”的重要职能。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评价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控及管理制度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依法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2.强化经营行为合规性监督的作用。依法治企,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强化监督、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功能。围绕生产经营各环节,持续开展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财务稽核等形成强大合力,及时发现、严厉查纠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能够有效督促企业各方面有效遵循和执行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的有效遵循和执行,最大限度防止行为失范、管理失据。

3.促进管理短板常态化改进的作用。依法治企,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在履行监督职能、发现问题的同时,还更加注重通过对生产经营行为全过程的审查,对比分析相关指标数据、问题案例,揭示生产经营管理薄弱环节,总结评估影响质量效益的关键因素,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措施,促进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依法治企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二、内控审计优化创新的背景

1.近年来依法治企的结果表明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具有紧迫性。近年来,国网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依法治企交叉检查工作,较全面地揭示了企业重大事项、营销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然而,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制度的遵循性不尽令人满意。根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2015年度各分公司的综合检查报告上看,还存在诸多不足,如重大资产购置未履行规定批复手续、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本性支出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跨年度列支成本费用。这些在“三重一大”管理问题,固定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等环节发现的问题体现了内部审计环节的薄弱。笔者认为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要关注控制遵循性,更要关注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其重点在于揭示风险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和控制。

2.内部控制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创新审计理念。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评价、监督和鉴证财务信息以及相关管理信息而专门独立设立的职能机构,它自然也就成为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主体。但企业内部控制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电力企业风险因素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但审计部门受到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同时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都有实施的难点。因此该类型审计开展过程中,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和方法,在总结中创新,提升项目实效。

三、实现内部控制审计优化创新

内部控制审计的创新与实践其核心在于两点:第一,以大审计理念为指导建立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从计划立项到项目整体完成都进行了充分的资源整合,全面利用现有审计人力资源,整合各类专业人才;第二,以标准化思路为指引,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各业务模块的风险点设计完成业务风险检查标准;以可操作性为落脚点,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各业务模块设计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流程表,确保内控审计工作的有序化、规范化。

1.以大审计理念统筹配置审计资源。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集团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资金、人员的高度密集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让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审计对象、审计流程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调整审计重心,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合理分配资源,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1)抓住公司重点工作立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到公司重点、难点的工作领域、工作范围有限审计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公司发展和管理的需求,促进审计职能的转变,以求得内部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根据这一目标,审计部门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指引,从实际出发,按照现有审计力量,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各有侧重地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从宏观和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围绕公司的重点工作,科学确定审计立项,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源。在充分吸收和利用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的基础上,企业内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完善和提升。(2)建立公司系统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合理配置项目人力资源。建立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进传统的审计方式,从审计计划的整体目标出发,根据情况针对性组织跨地区联合审计、不同地区交叉审计、上级对下级审计等等。二是以审计计划为龙头,做到重点项目重点抓,加强审计机关的指导和与上级审计机关的配合,统一调配审计人员,以“大审计”的战略方针,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基层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节约了审计成本。

2.以标准化的思路推进审计项目(1)统一业务流程,保障审计工作的集中、高效。通过对制定审计计划、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四个环节的工作规程作出统一规定,达到加强审计过程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对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分级控制与复核制度,搭建起保证审计内部各种事务有序运转的平台。一是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制定审计方案。从现有的状况看,系统性、整体性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缺乏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判断上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结果缺乏可比性。二是明确审计工作业务流程。(2)审计实施阶段标准化,确保所有关键环节审查到位。首先应有针对性的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控制措施、工作总结以及应急预案等资料,将收集的不同审计范围将相应的资料发送给各审计小组,必须对各项审计业务的风险识别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检查,确定被审计单位业务控制措施覆盖情况,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并进一步调整审计中的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确定重点审计业务。其次是如果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认为控制活动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将进一步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补偿性控制活动,并对相关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做出评价。(3)构建风险评估模型,规范审计报告。该阶段的实施重点在于依据实施阶段的各种测试结果,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体系如前所述。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形成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一是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对评价过程的总结,并对评分结果的定性和定量进行分析。二是建议书,按评价类型可分为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对专门内控评价的结果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指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审计建议书是根据后续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审前评价的结果,对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分析。

四、总结

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5

一、 奥地利情况简介

奥地利是欧洲小国,地处欧洲的南部。国土面积8.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奥地利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工业、农业、畜牧业、旅游业构成该国经济主体。很多国际机构设在奥地利。

二、 国家审计

奥地利法律给予国家审计以充分的地位、职权。审计纳入国家大法管理,审计是国家权力的组成之一,受国家宪法保护。奥地利联邦宪法中专门设置了“联邦政府审计法”一章,规定国家的审计法院独立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直接向国家议会报告工作,对国家议会负责。审计法院有很大权限,凡使用联邦资金的政府所有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和由联邦机构经营的基金组织、联邦政府经营或与其他法人实体共同经营、联邦政府投资占50%以上的企业,均在审计法院审计之列。 奥地利审计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对权力的监督,是联邦宪法赋予国家的公权与公信的象征。这使审计成为一种独立于执行权利的机构的力量,既具有很大的行为能力,又具有充分的震 奥地利设国家审计法院,最高负责人是院长,由国家议会产生,相当于政府的部长。审计法院的各级官员相当于政府的公务员,均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具有法律、财经、工科等多种教育的人才,都有良好的职业学习背景。 审计法院根据不同的专业组成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专业的审计事项。在成为审计法院工作人员后,要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实习,由老的带新的,先要完成一些小的项目工作,逐步成为一个符合职业要求的审计人员。

审计法院审计有很高的独立性:制定审计计划是自主的,议会不干涉审计法院的计划,但有权要求审计法院进行某一个具体项目的审计,一年只能提一个;每年要将所有审计报告集中浓缩成一个蓝色的版本,由议会的审计常设委员会审议通过后,被审单位就有义务按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整改;审计报告对外是公开的,每个公民都可以购买;重要审计报告在报纸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审计法院审计政府控股企业时,会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对企业的监事会是否坚持了经济性、节约等要进行评价,对其人员是否胜任、合适提出建议。 总之,奥地利形成了一整套由国家法律保障的、不受政府干预的、具有明确监督权利的、效率很高的审计体系。这一体系为审计活动保护联邦资产,监督联邦预算执行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 内部审计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奥地利企业一般情况下,职工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都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几百人的公司也有设内审的,这是企业的自我要求,国家法律没有要求。奥地利内部审计(1)有如下一些特点:

1.独立性。在审计机构设置上,奥地利一般由企业总裁或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对总裁或董事会负责;在审计计划制定上,每年审计工作计划,由董事会讨论通过,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得干涉,只有监事会可以向董事会提出进行审计事项和要求。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客观公正的一个重要条件。

2.公开性。奥地利内审不是封闭的,其活动和结论要向社会公开,上市公司尤其如此。股民可通过审计报告了解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审计意见。这既是对被审计组织的一种压力和促进,也是对审计工作者的一个压力和促进。这有利于监督和评价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目的性。奥地利内审的目的性明确。该国内审对每个审计事项,在审计目的上都明确应 当包括目标、规划、决策、执行、监督等五个控制环节。奥地利内审很强调各组织或机构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指节约;效率性是收入和产出的比率;效果性指最后的成果,强调遵守预算的义务,强调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好的效果。 4.丰富性。即审计项目和内容丰富,包括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各种要素。

如合同、合同依据、采购、付款、成本费用、财务过程、资本流转、产品或者服务、销售及人力资源的培训使用等。甚至包括考察经理人的工作胜任程度、福利情况、医疗保险等。 奥地利也有内审协会;政府机构中有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国家审计;国有资产控股企业的内审机构对再投资的企业也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有一套完整的审计质量标准和行为规范准则;在大企业中内审机构可设充足的职务和人员并重视审计交流;内部审计也强调抓重点,他们的重点主要是大项目的投资、 物资采购环节和财务安全等;审计结果要充分倾听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质疑,报告要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 四、实务案例 以上市的奥钢公司为例,该上市公司是一家拥有1.6万人的跨国集团公司,在全世界拥有约200家分、子公司,主要从事钢铁和IT、电子产业。

(一) 该公司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1. 机构设置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设在公司总部,内部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为董事会、经理层服务。

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报告范文6

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既包括与组织内部主要负责人、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与组织外部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税务机关、法律顾问、专家等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内审的人际关系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与组织负责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接受组织负责人的委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取得组织负责人的授权和支持,为此必须与组织负责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组织负责人递交审计工作计划提案、各种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并就工作进展和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审计沟通,从而获得上级领导的理解、肯定或是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协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意见的具体实施。

2.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并为之提供服务,审计工作是查错防弊,监督与服务并行,最终的目标还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帮助被审单位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为企业提供服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与被审单位的有效沟通,取得被审单位的认同,消除审计工作中的一些误会,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部门在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项目之前与被审单位进行初步的交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出具审计报告前,也应积极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保证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落实,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3.形成与组织中其他职能部门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取得职能部门如财务、供销、安全、生产、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的配合,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取得与职能部门相关的被审单位各方面的相关、可靠信息,有利于审计工作开展。

4.开展与组织外部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同时也可以从外部审计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方法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主动、及时、有效地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被审单位的良好沟通,更是实现审计目标的要素。

(一)内部审计人员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主要沟通类型包括以下两种:

1.人员沟通。内部审计人员与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形式包括:(1)倾听。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聆听行为接收口头信息,理解其含义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2)语言沟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语言行为发送和接收信息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3)非语言沟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形体、表情或其他非语言信号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2.组织沟通。内部审计人员在特定组织环境下的沟通形式包括:(1)纵向沟通。是指与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2)横向沟通。是指与组织内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3)斜向沟通。是指信息在非平行、非隶属部门之间的交流。

(二)内部审计人员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主要沟通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1.口头沟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口头交流可以有很快的反馈,审计人员可以研究听者的意见,从而使消息与之相适应。

2.书面沟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审计通知书、问卷调查、内外部审计协调的书面报告、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书面交流的资料,便于归档保管,以备他用。

三、与组织负责人及被审单位采取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对内部审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可以采取的沟通途径包括:

1.积极、主动地与组织适当管理层联系;内审职能是监督与服务,内审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领导负责,所以取得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信任和支持非常重要。

2.与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计划进行沟通,以达成共识。

3.咨询组织适当管理层,了解内部控制环境。

4.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结论,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提出各种审计建议。

5.发出书面审计报告之前,要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征求组织适当管理层对审计结论、决定和建议的意见。

(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下列沟通途径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2.在实施审计前,利用审计通知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沟通,审计通知书内容的表述应清晰、简洁,并具备可行性。

3.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内部控制的情况。

4.通过口头方式或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发现。

5.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书面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正式结果沟通。

四、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提高人际关系技巧

有效的人际关系一般依赖于两种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