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

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1

一、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创造和收获幸福。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收获经验、收获成功、收获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幸福感体现于课堂教学的细节当中、体现于对自己职业的认同上、体现于自己的价值在学生身上的延续上。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自身需要、期望和目的得到实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也是教师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及成就的一种体验和评价。

教师的幸福首先建立在满足教学劳动需要基础上,也就是将教学劳动与自身发展一体化。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如果人在劳动创造中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内在的潜能得到发掘,自己的力量得到实现,自己的存在得到体验,这样的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劳动就会由负担变成快乐,成为自由的生命表现。教师的幸福其次是来自于创造性劳动。课堂教学是教师特有的创造性劳动。教师每一次的备课就是一种研究、一种创造。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材料,每个教师都会有不一样的教学设计,上出不一样的效果。教学相长,教师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地经过反思、研究,把教与学看作是增长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从而逐步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特色,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收获幸福。再次,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学生的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重要源泉,主动体会学生的幸福而感到幸福。学生成长了,老师则到达人生价值实现的境界,自然会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

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实践主体学会和体验幸福。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感到课堂不快乐,快乐在课堂之外。他们对幸福的需求不像成人那样富有层次、那样稳定,对幸福的体验处在由物质需求的满足向精神需求的满足过渡阶段。比如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因课堂表现好,老师给一个巧克力就会幸福好几天,其效果比口头表扬要好得多,但很难说清楚这种幸福是来自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生理层面上的幸福是个体本能欲望的满足而产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将产生心理层面上的幸福状态。每一个层次的需求的满足都会使人产生幸福感,但最高层次的幸福在于不同层次需求的和谐满足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的客观存在和幸福的不同层次,学会提升自身的幸福层次,从而追求更高境界的幸福的实现。

学会幸福,学生会因丰富的课堂体验感到多重幸福:因老师赞许的眼神感到幸福、因同学的鼓掌认同而感到幸福;因正确回答问题而感到幸福、因自由的思维而感到幸福;因为小组争光而感到幸福、因分享同学快乐而感到幸福;因达成目标而感到幸福、因获得技能而感到幸福;因愉悦的课堂氛围而感到幸福、因同学互助而感到幸福……

三、教师幸福与学生幸福二者统一于课堂。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两个能动的因素,各自作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体,享受各自的幸福。个体的幸福体验是独立的,但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幸福是可以互动的。假如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你仍然按照教学要求备课、上课,效果必然不理想。尽管通过严格要求、课后辅导等手段提高班级成绩,但教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甚至没有得到家长、同行的认同,教师不会感到幸福;同时学生因没有兴趣或压力太大也不会感到幸福。反之如先关注学生不喜欢英语学习的原因,再针对性地进行兴趣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教师和学生都会收获幸福的体验。

在幸福课堂里,教师与学生的幸福体验是一种分享关系。教师可以分享学生独特的经验,学生也可以分享教师和同伴的经验。大家在分享中激励探索,在探索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而感到幸福。课堂不是教师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生命互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情感交流处于和谐状态,教师和学生的幸福的达到水融的境界。

四、幸福课堂充满着意趣、情趣和灵趣。

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2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中耕作和收获机械化作业已有较大面积,但水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还很低,仍然以人工栽插为主,已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

1 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现状

现阶段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南方水稻的种植收获技术相对滞后,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水稻的需求。南方大多数地区的水稻种植和收获水平,现阶段还停留在农耕时代,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水稻的耕作和脱粒插秧方面,机械的运用率十分有限。由于我国南方水稻机械化作业的普及率较低,并且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丘陵地带,地势复杂,也对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大多数水稻种植和收获装备的分离状态,也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南方水稻种植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我国虽然在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加强了对先进技术的研究,但是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略有不足,尤其是在相对贫困的地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十分有限,使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收到了严重阻碍。现阶段,南方水稻的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很多农户在种植时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很少会依据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使用机械设备,使先进的水稻种植、收获机械设备得不到实践运用,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科学技术和水稻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农民的认识不足,技术宣传的不到位,使很多新技术、新设备得不到充分运用,同时也对机械化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南方水稻种植区,有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农民居住的比较分散,技术推广人员在进行新技术推广时,不能完全保证每一位农民都能充分了解,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服务频率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并且由于种植田地较为分散,在进行农业投资时,也难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农民在种植水稻时遇到的机械技术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稻种植的正常生产。

2 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落后。现阶段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机耕道、农机具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排灌设施存在老化问题。水田规划平整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展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2.2 种植机械化技术装备缺乏。南方水稻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现阶段我国种植机械化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正在进行大范围推广,但是由于很多南方水稻种植区的经济水平较低,再加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使机械化的推广和运用受到了一定阻碍。而能够进行化肥深施和大苗插秧的复合型插秧装备、杂交稻精密育秧装备等也十分缺乏,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研究创新,开发出能够适应南方地理环境和种植需求的机械设备。

2.3 收获机械化作业质量较低。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较快,作业水平已达70%。南方水稻收获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是自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3 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3.1 提升认识水平。现阶段农民对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应加强南方农民对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通过对各种种植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的实践运用,提升水稻产量。政府也应提升对机械化的认识程度,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为工作人员提供保障。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和指导工作。

3.2 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使南方水稻种植更加适应机械化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实行大范围的补贴,并适当加强比较适用于山区地带的小型农机的补贴力度。对进行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研究的部门予以适当的财政投入,并为购买先进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低息贷款,激发农民的购买欲望,促进机械化发展。积极进行农业生产机制创新,明确机械化发展方向,提升投资力度,并要求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机制,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3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加大农机推广力度的同时,还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机售后服务工作。合理建设服务点,利用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在乡镇建立具有长期性的售后服务点。加强对农机大户、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育,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服务组织、农业大户进行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采购补贴,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建立示范点,扶持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开展机械插秧社会作业服务。积极提升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科学合理的进行农机资源配置,提升南方水稻种植区的机械化水平。

3.4 鼓励支持农机企业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农机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与外国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的农机企业大部分都存在资金短缺、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政府应加强对农机企业的支持,重点扶持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要求银信部门为农机企业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促进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90—01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它不是供教师传授的经典,更不是供学生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编排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那么,应如何合理利用教材,提高教学实效呢?

一、 突出生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材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范例,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尽量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使教材与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如,教学“秋天的收获”一课时,首先,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秋天,你可以吃到哪些水果?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学生在笔者特制的衣袋里摸出了橘子、梨及苹果等。学生除了说水果的名称外,还可以说水果的形状、颜色与味道;除了说本地产的水果外,还可说异地引进的。第二个活动是:秋天你可以吃到哪些蔬菜?学生在事先设计好的“菜市场”里观察实物,说出了蔬菜名称。第三个活动是:秋天,人们可以收获哪些粮食?学生只能说出小麦、玉米等常见的粮食名称。然后,笔者拿出一些教材上未提及但当地农村种植的谷子、高粱等实物,学生感到特别新鲜,有的说:“是晾干的小葡萄!”有的说:“是红色的稻米。”面对一脸茫然的学生,笔者告诉他们:“这是高粱,可以做面条吃,还可以酿酒。那是谷穗,去掉皮,就是我们常吃的小米。”这样,就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了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最后,让学生对照教材图片并结合生活常识,交流秋天收获的心情,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了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二、突出实践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如,教学“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一课时,首先,笔者给学生提供时间让他们擦黑板、扫地及摆桌椅等。然后,进行讨论: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值日生?让学生通过体验、讨论,懂得做好值日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对班集体的热爱。最后,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好习惯。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之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同伴的赞赏或评价过程中,使心灵有所触动,情感受到感染,也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以教材为依据,通过情境创设、体验感悟、对话交流等环节,把学生课堂上所学的道理和激发起来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学生动心、动情,从而促进了其知识的内化,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4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目标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教育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社会实践实施状况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实施状况,我们对云南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

1.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

社会实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实施方法,应该落实到每个学生。而调查显示,认为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和很少的占43.6%,认为没有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学生占24.1%(见表1)。这表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广泛性。而且学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某一类社会实践活动上,重视对某一小分队活动的开展,对面向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这是不符合对全体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要求的。

由于受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具体实施条件等限制,学生对各项社会实践的参与率各不相同。对八项社会实践方式的调查显示,学生参与率最高的是“义务劳动”,占53.3%。访谈中,多数学生把“义务劳动”与“教学计划内的劳动教育”等同起来,依此看,一半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但这种“义务劳动”是多数学生最不愿意参加的实践方式(在“最愿参加的方式”调查中的选中率最低,只占3.8%)。“有偿家教”是一项有偿性的勤工助学活动,它不仅给学生以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培养了自强自立的精神,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因此,得到许多学生的青睐(在“最愿参加的方式”调查中的选中率仅次于“实地考察”,占20.4%)。在对实践性和社会性更强的“参观访问”、“暑期‘三下乡”’、“专题调查”及“实地考察”的调查中,“参观访问”的参与率最高,占到35.5%,其次分别是“暑期‘三下乡”’、“专题调查”、和“实地考察”。相比之下,“教学实习”和“勤工助教”的参与率最低,学生也不愿意参加(详见表3)。

2.大学生对几种社会实践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认识

社会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采用何种方式,重要的是要看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如何。

从表3中可看出,这八种实践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非一定呈正相关,即一种方式的可行性高,其有效性不一定高,反之,一种方式的有效性高,其可行性不一定高。如“有偿家教”在“最可行的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率最高(占31.8%),而在“最有效的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率排第四位,只占14.2%。相比较而言,既可行又有效的实践方式是“专题调查”(两项均排第二位),其次是“有偿家教”(可行性排第一位,有效性排第四位)和“实地考察”(可行性排第三位,有效性排第一位)。而可行性和有效性最低的是“勤工助教”,均占4.7%,其次是“义务劳动”和“暑期‘三下乡’”。了解大学生对实践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便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既可行又有效的实践活动机会,从而使社会实践教育更有成效。

3.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后所得收获的认识

访谈中,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大学生更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他们坦言:“在社会实践教育中能学到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学不到的东西。”无疑,大学生参与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参与的活动内容不同,所得收获也不尽相同。我们无法就每一项社会实践方式向学生做调查,但可以对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从总体上对所得收获的认识进行一个粗略的调查。调查显示,认为所得最大收获是“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的比例最高,为39.5%;其次,认为“增强了挫折承受力”的为22.0%、“增长了见识”的为13.7%、“提高了动手能力”的为8.2%、“磨练了意志”的为6.9%。见表4。

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包括一般、较弱和很弱,下同)的学生占40.2%、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的占57.4%、意志力不强的占31.6%、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的占28.7%。从上分析,这些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表明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学校应予以重视。

二、实践教育环节薄弱,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

通过调查分析,高校实践教育环节尚显薄弱,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具体表现在:

1.实践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实践教育应是经常性和长期性而不是一次性和临时性的活动,应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参与的活动,因此,必须由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经过周密细致的组织和安排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教育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学生素质的高低依然主要以考分为标准,而不是由社会来检验,这就使理论远离实践,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教育尚未得到学校的重视,缺乏统一安排。

2.缺少实践基地

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深入开展的保证,没有实践基地就没有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基地应由校学习处、团委、教务处、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及各学院组成指导组,联合组建。校外基地的建立需要以学校的名义与某些地区有关单位签定正式协议,比起校内基地的建立困难要大的多。目前,我校已着手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各院系也应根据本单位专业特点建立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基地,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3.时间、经费的限制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育计划,统筹安排。但在具体计划的执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实践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特别是我们要在学期内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诸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往往不是周学时所能满足的。而拉长时间,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这就造成实践教育实施中时间安排上的困难。另外,实践教育的实施一般需要高额经费的支持,特别是假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实践活动,需投入的经费更高,而学校用于这方面的开支是有限的,一般只限于少数学生参加,而且就地就近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由于受时间、经费等的限制,学生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还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学校的社会实践教育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

4.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直接影响到实践教育的有效性。缺少有效的监督,势必导致一些学生的简单应付。而对社会实践的评价缺乏激励性,将不能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访谈中,有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思,又浪费时间和金钱,我也写不出漂亮的实践报告,也就不会得到什么表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还不太健全,还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普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5

关键词:田园种植主动学习

科学探究直接经验

幼儿园种植园地是指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提供的“种植区”,教师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交往性、探究性的种植环境,投放适宜的种植材料与种植工具,采用小组或个人的活动形式自主地操作、发现、探索植物中秘密的园地。田园种植地是幼儿园所有设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自然角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系统地帮助幼儿观察、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当前有好多幼儿园对田园种植的重视度还不是很高,有些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教师在管理,有些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保育员老师在种植,幼儿参与的都较少。我认为在活动过程中要把幼儿当成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观察者。我园将田园种植作为活动课程来开展,因为它是幼儿亲近自然课程教育内容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培养幼儿的生活、劳动等技能,以及亲近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良好态度等方面,都可以通过田园种植活动来实施。农村幼儿园有着广博的土地资源,每当瓜果麦苗香时,总会浮现孩子们参与田园种植管理的快乐身影。因此,幼儿田园种植是现代农村幼儿园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那么,田园种植是如何成为幼儿的好老师,发挥其最佳作用的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许多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巧妙利用田园种植,让幼儿亲近自然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纲要>在科学领域明确提出了“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感兴趣和喜爱的活动――田园种植,让幼儿通过自身的种植活动来探索生命科学,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我园田园种植的创设,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鲜天地,田园种植的各种植物都自然地向孩子们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生命内容,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科学材料,孩子们通过长期的观察、操作,可以直接感知身边动植物的基本特征与生长过程,享受探索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如通过种植,不仅使幼儿了解到农作物种子、幼苗的生长特征,而且还了解到种植与季节、气候等的关系,学到了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科学知识。再如通过对园地的管理活动,可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发芽、拔节、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同时开展必要的观察记录、探究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快乐地参与种植活动,主动去实践、去探索,水到渠成地掌握了很多的科学常识以及种植的知识和技能。

二、充分挖掘田园种植,给幼儿提供科学探究机会

杜威的进步主义理论倡导的是注重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和经验,并尊重自我主动自觉学习的儿童观。他强调儿童活动的作用,强调在活动中首先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给儿童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我园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能让他们主动探究的田园种植的机会,将园内的种植园地分为十块,每个班级种植管理一块,根据季节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种植当季的植物,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播种浇水,定期去观察、记录、施肥、捉虫、收获。在这些亲身种植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摸、比较,感知到它们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各种植物叶子形状不同和手感不同等等不同之处,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总结了许多经验,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记得在园地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孩子是新来的,当他看到小麦时,大声叫起来:“哇,这么多韭菜啊。”另一孩子说:“这不是韭菜,这是我们去年种的小麦,韭菜在这儿呢。”别说孩子了,现在就是好多城里的大人也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为了让孩子区分韭菜和小麦,我们在种植的时候有意识地把韭菜和小麦种在相邻的园地里,好让孩子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它们。还有许多相似的植物,我们也把它们种在相邻的园地,让孩子在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中进行认识和分类。收获过后,我们会特意留下很多植物的根、茎、叶、壳、须、皮、籽等,这些材料也是幼儿进行观察探究和开展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素材,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并从中感受探索和发现的快乐。

三、创设田园种植资源,让孩子获取更多直接经验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如认识四季农作物时,很多教师都没有让孩子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从而使幼儿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而是利用图片等对幼儿进行教学,这不仅使孩子片面、死板地获得知识,同时也使孩子体会不到探究的快乐和劳动的艰辛,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妙。因此,我们把田园种植与科学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断优化农村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让孩子获得真实感性的直接经验,如:在进行认识小麦的综合课上,教师会带领幼儿在自己种植的小麦地里现场观察、讲解,并启发幼儿自己描述小麦的特征和生长过程,同时与相邻的韭菜进行比较。大班孩子在田园写生时,不仅可以画麦子、油菜,而且还可以画小朋友在小麦田里、油菜地里捉害虫,为小麦、油菜浇水等。小麦、油菜成熟后,带领孩子拿上工具去收获,让孩子体验收获的快乐,孩子们别提多高兴啦。最后把炒熟的麦粒分给孩子尝一尝。通过看、讲、尝,使幼儿较系统地掌握小麦的知识,也丰富了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蔬菜收获的时节里,有的孩子将挖出的土豆、摘下的豆荚、剥出的豆子送到厨房;当孩子们在午餐时吃到自己种的土豆和蚕豆时,孩子们会欢呼雀跃:“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真好吃呀。”当孩子们找寻各种容器去收获菜籽时,孩子们的表现五花八门,有的孩子两个人合作,一个托杯子,一个用手剥菜籽,剥开的菜籽正好掉在杯子里,有的用手摘菜籽结,有的用剪刀剪菜籽结放在大盒子里,有的用手搓结让菜籽掉进杯子,还有的摘完结再剥。教师们还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让幼儿介入种植园地的管理中,如小班我们要求幼儿能按时给植物适量浇水,中班则要求松松土、施施肥,大班管理要求更高,要移栽、捉虫、收获等,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参与,自然地获得了植物生长的简单规律,同时也体验了田园操作的辛勤与快乐。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自然情景中学习,绝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替代,而是更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个广阔的天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6

这次活动以激扬青春、为祖国及社会作贡献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同学们积极为校园作贡献,为创建更美好的社会环境而努力。现将具体内容归纳总结如下:

活动过程:

活动之一:校外活动——香山之旅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我们于10月26日集体去香山进行校外活动,陶冶情操。大家兴致勃勃地爬山,从山下看海拔好像没太高,但是真正爬起来就需要毅力了,大家在爬山时相互鼓励,几个小时后终于登上了最高峰,俯瞰北京城,不由得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慨。通过这次活动,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使大家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很有收获。

活动之二:校内活动——召开主题班会

关于图日活动的主题班会,在精心的准备中准时召开了。团委及各班委发言之后,随即展开了对活动主题的激烈发言讨论,秩序井然,但气氛却是从始至终保持活泼,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班的特点。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联系到日语专业的学习,时间在轻松中度过。

活动之三:美化校园

我班开展了秋季美化校园的活动,为期一天。班委会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班干部一定要吃苦在前,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十月的太阳并不灼热,但也明媚。我们班分了两个组,一组负责清洁教室卫生,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二组负责美化草坪,清洁草坪上的垃圾。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使大家对爱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之四:感受中国文化底蕴——中秋团聚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为了感受祖国文化底蕴,进一步弘扬文化传统,我们班于中秋前夕举行了团聚联欢的活动,并且一起品尝月饼。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有意义的传统,也寄托了我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活动之五:追逐梦想——放飞气球

我们组织了全班同学进行全体签名活动,并放飞了系有同学们愿望纸条的彩色气球。大家都表现得很积极,仰望着亲手放飞的气球,大家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梦想成真。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