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行业的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行业的分析范文1
1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
所谓导航就是农业机械利用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和车体的信息,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进行导航决策和控制,从而完成相应的作业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成熟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在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近两年在国家和各省、市、区实施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型企业将北斗卫星系统与农业机械相结合,研发出了多款北斗农业自动导航产品,实现了多种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精准作业功能。
2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
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是由车载计算机、卫星接收机、转向控制系统和基站等部分组成。通过安装在相适应的农业机械上,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设计作业机械的行驶路线,在机械作业过程中综合其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航向角信息、传感器信息,通过控制电动方向盘或液压系统,实现机械的转向,从而按照规划路径行驶,达到完成耕整地、播种、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各类作业目的。
2.1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优势
2.1.1节省劳动成本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可实现无人驾驶,有效替代人工操作,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省用工成本。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的农业生产人员脱离土地,基层农村和农场的年青劳动力明显不足,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农业用工不足的难题。
2.1.2提高作业效率安装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农业机械不受自然条件和时间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天可以24h不间断抢抓农时作业。能替代部分人工并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人工操作相对比,可提高工作效率50%。
2.1.3提高作业精度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对农业机械进行适时调整、精准定位,保证了作业质量和作业精度。经检测合格的产品,在200m测区内,直线度精度和衔接行精度均达到2.5cm的标准要求;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插秧机在80m测区内,直线度精度和衔接行精度均达到5.0cm的标准要求。
2.1.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农机机械加装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保障行走和作业精度、精准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药、肥、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作物生长质量,进而增加产量。
2.2北斗导航系统在各类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2.2.1在拖拉机上应用拖拉机是田间生产作业中的动力机械,非自走式农业机械通过牵引或悬挂的方式与拖拉机相联,进而实现行走作业目的。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加装在拖拉机上使用,可实现以拖拉机为动力的农机具的精准作业。从耕整地开始,到种、管、收,规划合理,统一规范,走的直、对的准,达到作业质量标准要求。
2.2.2在插秧机上应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插秧机结合,可指挥插秧机在定位工作区域内,根据设定好的取秧量和插秧深度等参数,自行规划最优路线,完成插秧作业。而导航定位数据又可为后期水稻成长中的施肥、植保、收获等作业提供精准位置信息,从而提高水稻生产全程精准作业程度。
2.2.3在收获机上应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与收获机结合,可利用前期种植作业信息,结合作物长势特点,实现精准对行收获,有效降低收获作业过程中因行走路线不直,对行不准而导致的各类损失,进而保障产量。
2.2.4在平地机上应用在拖拉机的带动下,平地机通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适时调整限位油缸的伸缩量,实现刮土铲的上升和下降,经过不断地刮土和卸土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土地精细平整作业。经过精细平整的土地,在后续的农业生产中,水、肥、药的用量更均匀、更准确,减少因地势不平引起的各种浪费,保证作物长势一致,提高产量。
2.3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
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可进行农业植保作业、农情监测和数据采集,具有精准、高效、环保、智能等特点。另外,由于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灵活等特点,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作物都有很好的适应性。2020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梨花盛开的季节,利用北斗无人机抢农时,为果树在短暂的盛花期内,进行两次授粉,有效提高了坐果率,同时解决了人工授粉遇到树龄长,树稍高,无法授到顶端,影响坐果率的问题,是人工授粉10倍的工作效率,并且不存在药物伤害问题。
3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3.1应用面更广
2020年是北斗卫星系统全面成熟的一年,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的关键年。2020年的春耕期间,黑龙江垦区在人力不足、生产资料运输不畅的情况下,比往年提前3d完成大田作物播种于高产时区,正是得益于北斗智能农业机械发挥作用。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产品,依照农业机械产品品目分类标准,归于“农业用北斗终端”品目。从2014年至2020年5月20日,共有98个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和20个北斗卫星导航平地机产品进入“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获得购机补贴资格。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推广鉴定的检测机构,是农业用北斗终端产品推广鉴定主要完成单位,截至2020年5月20日已收到2020年申请项目: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33项,北斗卫星导航平地机25项,远高于往年同期的数量。与以往多是北、上、广、深企业不同,2020年申请的企业中不乏有黑龙江本省科技企业出现。可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中的发展态势。
3.2操作更准确、性能更稳定
随着北斗导航产品的技术进步和改型升级,将进一步改善机械操作人员与农业机械的结合关系,在机械作业过程中的起步、停车、机具升降、挡位调整,油门增减更为安全流畅,系统调整机械作业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更强。
3.3服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机械行业的分析范文2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III ;基本框架;中国银行业;影响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全球金融监管当局反思监管框架,尤其是对于巴塞尔协议II的争议和反思,直接推动了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金融危机以前,许多银行由于过高的财务杠杆率、资本质量不好、资本数量缺乏以及流动性缓冲不足,加上具有扩大经济周期作用的减债以及具有系统重要性银行之间的相互联系,导致了银行危机加重。针对危机前银行的弱点,巴塞尔委员会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希望能加强银行以及全球银行系统的稳健性。从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共同组成了“巴塞尔协议III”。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新规定――兼论协议III与II的比较
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III是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相结合的全面监管框架,使银行能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更有效的应对各种冲击。
(一)微观审慎
巴塞尔协议III对于微观方面的监管改革可以用资本比率计算等式来思考:一是分子,也就是监管资本;二是分母,也就是风险资产;三是资本比率本身。
1.分子:更加严格的资本定义
协议III对于分母的改革提高了资本质量。先看一下协议II的缺陷。第一,旧的资本定义情况下,银行也许有很高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但是有形普通资本充足率却可能很低。在金融危机之前,许多银行在风险基础上的杠杆率达到了33:1和100:1。第二,旧协议中资本定义组成要素过于复杂,这些复杂的定义使当损失上升时什么资产可以用的决定变得十分困难。第三,在这些复杂的资本质量决定标准中,还缺乏一致性的资本扣除标准。
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资本进行了重新定义:一是银行的一级资本必须充分考虑在“持续经营资本”的基础上吸收亏损,其核心形式是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剔除少数股东权益、无形资产等项目;二是二级资本在银行“破产清算资本”的基础上吸收损失,并取消了二级资本结构中的所有子类别;三是银行的三级资本被废除,以确保市场风险要求下的资本质量与信贷和操作风险要求下的资本质量看齐。
2.分母:增加风险覆盖范围
巴塞尔协议III在分母上提高了风险覆盖范围:
第一,提高资产证券化交易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提高相关业务资本要求。(1)对资产证券化暴露进一步细分“再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并提高其风险权重;(2)对使用外部评级确定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要求规定了额外限制条件,包括排除隐患自身提供增信安排导致的信用评级提高带来的资本优惠,银行必须进行尽职调查,持续及时地掌握基础资产池风险信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和风险特征;(3)提高了资产证券化涉及的流动性便利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并取消对市场整体出现动荡时的流动性便利的资本优惠。
第二,提高交易账户风险资本要求。对于交易账户使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一般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除了计算VaR,还需考虑压力测试下的VaR,即基于10天持有期、99%单尾置信区间以及连续12个月的显著压力时期数据计算风险价值。同时,交易账户使用内部模型计量特定风险的银行,需要对信用敏感头寸计量新增风险资本占用。
第三,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委员会采取的措施有:使用压力测试估计的参数计算有效预期正暴露以覆盖广义错向风险,以此确定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的资本要求;使用“交易对手暴露等价债券法”来捕捉信用估计调险,以此提出附加资本要求;大型金融机构计算风险暴露相关性时使用1.25的资产价值相关性乘数;提出延长风险保证金期限、压力测试和返回检验等新要求。
3.资本比率:提出新的要求标准
一是建立资本缓冲。资本缓冲分为两类,一是资本留存缓冲,二是逆周期资本缓冲。前者由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构成,且不低于2.5%。后者比率为普通股或者其他能完全吸收亏损资本的0-2.5%,根据各国具体情况来定。
二是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下表是巴塞尔协议II和III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一个对比。
通过这样的标准,资本数量和质量都比巴塞尔II要求高出很多。质量上,注重普通股的比率,这是对于银行安全最有利的保障;数量上不仅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还增加资本缓冲。
(二)宏观审慎
巴塞尔协议III是宏观监管和微观监管相结合的新协议,而宏观审慎是针对于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杠杆比率
杠杆比率计算法为核心资本与总资本的商。总资本不经过风险调整,可以防止模型风险和为计量错误提供额外保护,补充和强化基于协议II的风险管理框架。2010年7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文件将一级资本最低杠杆率定于3%。巴塞尔委员会希望在2013年-2017年双轨运行这个比率,在2017年上半年进行最终调整,并希望在2018年1月1日进入协议III的第一支柱。
2.降低顺周期性
银行自身经营和监管要求的顺周期性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巴塞尔委员会研究并公布了一些降低顺周期性的措施。首先,减缓最低资本要求的周期性波动。其次,建立前瞻性的贷款损失拨备。通过推动会计准则认可准备金与预期损失挂钩等方式,推进稳健拨备做法,提高吸收经济衰退时额外损失的能力。
3.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应该具备附加的损失吸收能力
由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在整个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上他们之间具有很多相互交易,产生广泛联系,在2007-2009的金融危机中,大金融机构的倒闭给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不但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而且造成人们的恐慌,加速经济萎缩。金融稳定局建议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1%的附加资本要求,降低“大而不倒”带来的道德风险。同时,巴塞尔委员会与金融稳定局正在研究一项针对具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综合方案,可能包括资本附加费、或有资本、保释债等。
(三)流动性监管
巴塞尔协议III的另一个重要改革是加强流动性监管,将流动性监管提升到和资本监管同样的地位,引入了两个统一的定量检测指标――流动性覆盖比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 NSFR)和五个检测工具。
1.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
流动性覆盖率主要描述短期(30天以内)特定压力情境下,银行所持有的无变现障碍的、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数量,以此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净稳定融资比率主要考核的是银行中长期(1年以上)的流动性,即各项资产和业务融资,至少具有与它们流动性风险状况相匹配的满足最低限额的稳定资金来源。(见表2)。
2.流动性监管的辅助监测工具
巴塞尔委员会规定了五个监测工具随时监测,用于反映银行业机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以及某些市场指标的具体信息。
一是合同期限错配,该工具反映在指定时间段内合同约定现金流入、流出的期限差距,这个工具显示了在特定时间内跨度需要补充的流动性总量。二是融资集中度,它需要从三个角度测量:重要交易对手、金融工具及币种,重要性依据是单一交易对手、金融工具和币种分别占相应资产比重的1%以上,这可以识别比较重要的批发融资渠道及交易对手,监管当局希望借此鼓励融资来源多元化。三是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它是指银行可以用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抵押融资和被中央银行接受作为借款担保品的、无变现障碍的资产。四是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比率,为了防止重要币种的错误配置风险,银行和监管者需要监测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外国币种的流动性覆盖比率=该币种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天该币种的净现金流出。五是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运用以市场为基础的数据作为对上述定量方法的有价值补充,包括市场整体信息、金融行业信息和特定银行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银行业、单个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早期预警。
二、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中国银行监管部门拟实施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与巴塞尔协议III的比较
在巴塞尔III基本文件公布以后,中国银监会也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四大监管工具,构成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被称作“中国的巴塞尔协议III”(见表3)。
来源:中国的监管标准根据网络资源整理;巴塞尔监管标准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9月12日的文件《各国央行代表宣布更高的全球最低资本标准》整理。
(二)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1.从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看,对我国影响不大
只从资本充足率上看,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银行业影响不大。对于银行业资本要求质量和数量的提高是一个监管的趋势,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远高于欧美银行。根据各个银行2010年度三季报,汇集了如下信息(表4)。除了深发行和浦发银行低于总资本要求10.5%,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高于我国监管要求和协议III要求,并且协议III还不会立即实施,各个银行还有机会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2.杠杆率――中国银行业高于巴塞尔标准
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进行了定量影响测算,在样本中全球两组银行的杠杆率分别为2.7%和3.8%,中国78家银行平均杠杆率水平为4.6%,高于我国要求的标准4%。
3.资本缓冲的要求将使未分配利润受挤压
我国和协议III都要求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要求还有差距。行业平均水平在1.76%,除交通银行外,其他银行都低于2.5%的标准。如果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标准,那么上市银行将需要提取更多的一般风险准备,从而未分配利润将受到一定挤压,分红率有可能降低。这需要长期积累资金来满足缓冲资本的需求。
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银行业监管格局发生变化,一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吸收更多国家为委员会成员,另一方面在巴塞尔协议II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出台一系列文件形成巴塞尔协议III。但是,对于风险的监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巴塞尔委员会的工作还将继续。中国作为委员会成员,一方面在参与制定规则过程中要为本国谋取更多利益,另一方面,将国际协议借鉴过来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银行监管规则,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BCBS, the Basel Committee's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report to the G20,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Report, 0ctober 2010.
[2]Stefan Walter, Basel III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November 2010.
[3]BCBS, Basel III: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liquidity risk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December 2010.
[4]BCBS, A global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more resilient banks and banking systems, December 2010.
[5]BCB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 June 2006.
[6] Hervé Hannoun, the Basel III Capital Framework: a decisive breakthrough, November 2010.
[7]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Reducing the moral hazard posed by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SB recommendations and time lines, October 2010.
[8] BCBS, Group of Governors and Heads of Supervision announces higher global minimum capital standers, September 2010.
[9]BCBS, Guidance for national authorities operating the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 December 2010.
[10] BCBS, the Basel iii Accord, From the Basel iii Complianc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BiiiCPA), 省略, Sep.2010.
机械行业的分析范文3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包装机械;应用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087-03
1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现状
我国包装机械的起步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当时我国的机械研究所在参考日本包装机械的基础上创造了我国的第一台包装机械。到如今,已经经过了将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包装机械企业在我国民营和股份制的居多,占到了总数的80%以上,国有的包装企业却寥寥无几。所以,虽然包装机械已经成为我国机械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却仍然没有太多的自主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机械的品种已经有超过1350种,但是大部分都不能直接投入到生产中,还处在测试和改善的阶段,完全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完善和改革。
1.2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尖端的包装机械还是从德国和日本等国进口。具体而言,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新不足。我国包装机械设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我国包装机械的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得较快,但是并没有掌握真正顶端的科技。设计人员应用的设计理论和参考的设计规范比较陈旧,满足不了包装机械设计创新的需求。而且,科学研究和产业结合不够紧密。我国关于包装机械设计的研究并不少,但很少能够应用在实际的生产中。因此,我国包装机械设计的相关研究无法及时地在生产中实践,验证其可行性。最后,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对包装机械的宏观调控无法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速度相匹配,而且国有的包装机械企业几乎没有,无法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上述的几种原因,导致了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创新不足,阻碍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
(2)包装机械设计的方法不足。我国包装机械的模型模仿性质高,设计时,往往是根据任务设计书的特征,寻找同类型的样机,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包装机械。整个设计中创新的程度较低,参数模仿的痕迹很明显。再者,我国包装机械的性能指标不够自主。我国包装机械在确定设计任务后,机械设备的技能指标和技术性能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仿造样机的参数。因此,设计的包装机械性能和样机相比无太多进步之处。综合上述的原因,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要想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包装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引入先进的技术,以此来给包装机械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我国包装机械的行业的发展。根据时代的需求和科学技术水平,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包装机械行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使包装机械最大化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下文中将具体分析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
2包装机械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多个行业,表现在机械行业,最明显的就是促进了其自动化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机械系统本身信息的反馈和负反馈,从而满足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降低了人力在生产中的作用。包装机械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从自动包装到检测是一整条的生产线。所以,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也需要从不同的设备和元件分析。就以目前的情况而言,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包装机械的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可以将未包装的物品运送到包装机械中,然后将包装好的物品传送到指定的位置。所以,传动系统是整个包装机械实现连续工作的基础。传统的包装机械,是通过控制电机来控制包装机械的生产速度。但是在PLC和变频器出现后,包装机械的传动系统将PLC和变频器应用在其中,实现了传动系统的自动化。当前较为先进的变频器集合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它可以根据设备检测到的信号主动调节速度和精度,极大提升了动作响应的速度和运行的效率。基于上述的几种优点,包装机械的传动系统在应用了变频器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其使用的范围愈发广泛。目前,包装机械行业应用的变频器主要的品牌有西门子和施耐德等,我国还没有较为成功的自主变频器品牌。
2.2包装机械的显示器
包装机械在应用自动化技术后,会有很多的模拟信号,这些模拟信号在被接手后会显示在显示器上,人们可以根据信号的特点来判断包装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然后直接在界面上进行相应的操作,这种信号再反馈给包装机械,改变其生产的各种状态。目前的包装机械还是以文本显示器为主,少数较为先进的包装机械采用了触摸屏的形式。显示器是人为控制生产的重要环节,当包装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信号会最先反映在显示器上,然后就可以实现人为调节的操作。也就是说,显示器也同时相当于控制器,是人与包装机械之间的信号转换器。目前,这种人机操作界面的显示器生产商主要是西门子和三菱等企业,我国也有一些品牌的人机操作界面显示器,但是和德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3包装机械的控制系统
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PLC系统实现,PLC可以将人们编写的程序语言逻辑化地反映在包装机械的生产中。而且,PLC控制系统还有可靠性强、设计较灵活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根据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PLC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满足了生产对包装机械的需求。所以,PLC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两者相互促进。生产饮料包装和方便食品包装的包装机械大多采用PLC的控制系统,变频器和PLC共同支撑起了整个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生产。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未来的几年中,PLC还将是主流的包装机械控制系统。包装机械的PLC系统主要由三菱、西门子和施耐德等企业生产,基于PLC的优点分析,它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促进包装机械行业的自动化发展。
2.4包装机械中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包装机械为了应对包装机械生产较为单一的情况,同时,模块化设计是一种用功能决定包装机械设计的手段,它可以最大化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对市场的变化。这种设计也减缓了包装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用类似半智能化的设计手段来促进包装机械的发展。通过包装机械的模块化设计,包装机械在生产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包装机械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切换到不同的模块,实现包装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将模块化设计这种自动化的手段应用在包装机械中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可以建设包装机械的设计环节。包装机械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需求入手,然后分别设计相应的功能,最后综合机械设计的原则和指标,完成包装机械的整个设计。但是模块化的设计却可以极大程度地简化包装机械的设计过程,原本的模块是固定的,只要根据功能需求选择相应的模块,然后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基本完成整个设计。其次,产品柔性程度高。模块设计和机械设计不同,它可以独立存在,随时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在自身。因此,模块化设计的更新换代是极快的。在此基础上,生产商可以通过模块设计。再者,成本较低。模块化的包装机械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都可以通过选用相应的模块来完成,再加上设计的柔性较高,可以实现小批量的生产,降低了包装机械的设计制造成本。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模块化设计这种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行业的应用,直接面向市场,在提高包装机械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还很有利于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
2.5包装机械中的检测系统
包装机械生产并不能够包装生产的有效性达到100%,所以还是会有废品的出现。企业通过包装机械生产的产品也有不合格的,要通过检测系统检测包装出的产品是否合格,然后将不合格的产品挑出来。目前,包装机械的检测系统都是自动化进行的,首先传动系统将包装的成品运送到检测的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探伤等检测手段,检验产品的合格性。若产品合格,传动系统将成品运送到下一个环节,若不合格,将用机械手臂把不合格的产品挑选出来。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地进行,无需投入太多的人力。传统的包装机械生产成品检验是通过人力完成,效率很低,而且有极大的错误率,企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自动化检测应用在包装机械行业后,改善了整个包装机械成品检验的过程,提高了检验的可靠性,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投入。自动检测技术其实是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的结合,检测到的信号通过传感器率先反馈给计算机系统,然后计算机系统根据收到的信号做出逻辑判断,发出不同的指令,指挥机械的运作。上述的几种都是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包装机械作为配套的设备,若想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继续再度提高自身的自动化水平,尽量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每一个可能的设备和环节中。
3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发展对自动化的要求
3.1包装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包装机械行业还在快速的发展中,各种新的思想和技术都在不断地应用在包装机械中。具体而言,包装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包装机械生产产品的效率越高,生产成本就越低,这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所以,自动化在包装机械中应用的趋势是不断提高其生产的效率。
(2)适应产品的变化。商品的包装变化性很强,所以要求包装机械有很强的柔性,能够适应包装物品的变化。换言之,当商品的要求发生变化时,不用相应地更换包装机械的生产线,只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
(3)故障少,易排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计算机系统在包装机械中的作用,方便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包装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趋势要求输入指令后计算机系统能自主地检测其中的故障,也可以通过远程诊断排除设备的故障。
(4)有一定的自动识别能力。包装机械的生产效率要提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动识别功能,该功能通过传感器和逻辑程序实现,如上文分析的PLC系统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包装机械的自动识别要求。增加自动识别能力后,包装机械的整个生产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独立的个体,满足生产的各种需求。
(5)污染少。当前发展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要求生产中产生尽可能少的污染和垃圾,同时还要求在同等消耗的前提下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因此,包装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也包括着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
3.2包装机械发展对自动化的要求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向着生产的高效率、柔性强、故障易排除、有自动识别能力和污染少的方向。所以,相应的包装机械发展对自动化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具体如下。
(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收集和接受信号的基础,也是实现及其内部自主控制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包装机械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必须加强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
(2)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是整个包装生产线传动的基础,因此物流自动化可以将包装生产连成一个整体,大幅度节省人力和物力的输出。基于此,必须加强物流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提高其自动化的程度。
(3)安全检测技术。检测技术是传递信号的基础,检测设备通过各种手段将检测到的数据转换为信号传递给传感器,再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形成新的指令,指挥包装机械的生产动作。因此,安全检测技术在包装机械的自动化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行业的要求也来越高。在包装机械行业,其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对机械设备的柔性要求很高。因此,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加快包装机械自动化程度的发展。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起步较晚,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必须将智能化的概念引入到包装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和自动化等技术,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智能化的生产。文中研究的包装机械自动化只是包装机械自动化发展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技术值得我们研究。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包装机械必将满足所有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韩占华,郭飞.自动化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和展望[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3):49-52.
[2]廖育梅.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3(22):41.
[3]孙树峰.计算机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及优点[J].中国包装工业,2005(4):26-27.
[4]王海涛.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Z2):105.
机械行业的分析范文4
关键词:缝制机械;信息化;可行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81
0 引言
自从2008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缝制机械行业也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的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从行业的整体现在来看,近年来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特点还不够突出,没有形成气压基本认同的重点推进工作领域以及行业信息化推广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技术的不够成熟和行业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而在当前我国成为世界最为主要的缝制机械产品生产国,品种丰富、门类齐全,在世界缝制机械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今天,全面实施信息化工作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缝制机械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产业的集群化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成长空间
首先,缝制机械产业呈现集群化特点,为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信息化工作技术提供了空间。从国内当前的缝制机械产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台州、宁波、江苏、上海等地区,呈现出了典型的集群化特点。产业区域的集群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在之前推广信息化工作技术的话不仅面临着由于产业分布较为零散的问题,更面临着信息化工作技术的应用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问题,那么缝制机械产业集群化现象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和之前的产业分布相比,当前的缝制机械产业分布具有以下优势来支撑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第一是很多相关产业聚集在一个地方,物流、能耗和生产成本得到了很大的降低,这个时候应用信息化技术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二是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距离很近,这不近为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便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信息化工作技术含量;第三是产业的集群化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未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不得不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
2 行业对品牌建设重视的加强
其次是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企业更加的重视品牌的建设。虽然说当前我国的缝制机械行业产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但是仍旧无法在和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竞争时取得优势,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的缝制机械行业的整体技术含量比较低,目前只有一些常规产品如平缝、包缝等机械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缝制机械走向世界的一大“瓶颈”。面对这一问题,国内缝制机械企业开始从过去“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的转变为“小而精”的经营战略,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不再一味的模仿国外产品,走上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科学发展道路,这可以说为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技术仍旧是为了科技发展的主要发现,因此缝制机械企业欲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积极的采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化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真正做到自己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品牌附加价值才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3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推广
然后是当前缝制机械行业中小企业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在积极的寻找突围之道。我国的缝制机械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超常规的高速扩张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机会主义”普遍的存在缝制机械行业中小企业中,近年来随着缝制机械行业整合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要么被其他企业兼并,要么积极的采取先进技术实现“突围”目标。而信息化工作技术可以说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个时候推广和应用信息化工作技术毫无疑问是大有可为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的举措必将会对大型缝制机械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大型缝制机械企业不得不积极的进行企业改革,应用新的生产技术,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优势,更加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4 国内政策对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支持
最后是国内对轻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支持使得缝制机械行业实现信息化工作具有了可行性。面对国外品牌纷纷打出高效率牌、环保牌、节能牌,国家愈加重视缝制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大力的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研究,实现缝制机械产品的创新。集中体现在机电一体化、绿色节能化、工作信息化上。其中工作信息化主要就是指当前的缝制机械企业将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生产过程的控制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方兴未艾,对于众多的缝制机械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整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外产品的竞争,国内缝制机械企业必须拥有“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的心胸,结合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本身的技术优势和特色,真正的打造出缝制机械的民族品牌。
参考文献:
[1]林君焕,胡政.国内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广西轻工业,2008(01).
[2]周玉竺.以体系为基础 创新行业标准化工作――缝制机械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上海标准化,2008(01).
机械行业的分析范文5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提出了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目标,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落实好这个任务,需要我们机械行业全体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立足机械行业,从本企业做起,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发展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机械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要求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要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和支撑性,把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放在全球视野,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来认识,放在机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机械工业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保证来规划,放在机械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强大思想武器和文化引领的位置来部署,放在机械工业软实力建设与机械工业硬实力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来推进。不论是地位、方向和目标,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都与机械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成为机械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机械工业发展,就一定要说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发展;说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就一定要说提升机械工业软实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新形势下,文化永远是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谁重视了文化、掌握了文化,谁就拥有了不竭的动力、拥有了发展优势、拥有了未来。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推动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提升机械行业软实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我们除了认识其艰巨性和紧迫性外,更应该充分认识其发展的创新性。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而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才能产生活力,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教育、服务、推动作用。所以,推动文化建设的创新,在改进创新中发展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是我们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改进创新中发展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紧贴行业、紧贴企业、紧贴职工,坚持以改进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创造力,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认识改进创新,推动改进创新: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理念,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机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思想意识上有所创新,实践上有所发展,在工作视野、思路、举措上有新有变。二是要在实践中鼓励创新、激励创新。要搭建平台和传播渠道,大力营造创新环境,使创新举措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广。我们将从两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要创新工作机制。从2013年开始,我们将开展创新成果活动,主要是征集行业企业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并广为推广。同时,还要把抓工作中的创新点作为我们工作的原则,关注行业企业在形势任务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开展共性文化建设、实施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载体创新等方面的新做法、新举措和新经验。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改进创新在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驱动作用。
在改进创新中发展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是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在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方面都要有一个新的提升。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刻认识推进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要求,认清责任和使命,努力提升秘书处一班人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在实践中锤炼出宽广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和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使我们有能力在改进创新中提升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水平。
机械行业的分析范文6
评级由“推荐”下调为“中性”,相对看好的子行业是对成本变动不太敏感的重型数控机床和飞机制造行业。
事件:
宝钢股份25日公布了08年二季度价格策略,产品价格普遍上涨800元/吨,其中,热轧、冷轧、中厚板价格均价均上涨800元/吨,热镀锌板上调1000元/吨,电镀锌上调700元/吨。
1、上涨幅度远超预期
宝钢大部分钢材产品此次涨幅均在600元/吨以上,上涨幅度超过市场预期的热轧500元/吨、冷轧600~800元/吨的涨幅。作为国内钢铁生产巨头,宝钢在每个季度的调价一直是国内钢铁市场的风向标,二季度国内钢价将整体看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价格调整中,部分产品采取的是月度定价,而不是宝钢传统的季度定价,这显示了在原材料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钢企对未来钢材市场走势及成本向下游传导这一能力的不确定性看法。
2、全球钢价大涨
随着铁矿石谈判结果的出台,国内和国际的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日本、美国钢材价格上调10%以上,船板等个别品种甚至上涨200美元/吨。国内市场方面,国内50余家主流钢铁企业也纷纷提高钢价来化解成本压力,攀钢、莱钢、酒钢等20余家钢企已于21日上调螺纹钢、线材、热轧板等多种产品出厂价格,每吨产品涨价幅度在100元-500元。
我们跟踪的主要钢材的市场价格近日已出现了较大的增幅。自2月18日日、韩钢厂与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石谈判结果揭晓以来,上海市场3mm热轧板上涨4.5%、上海20mm船板价格上涨8.8%,武汉8mm中厚板上涨6.1%,同比上涨幅度分别达到23%、30.5%、34%。
事件点评:
1、钢材价格暴涨将影响机械行业的盈利水平
虽然我们认为2006年以来出口比例提高和产品结构优化可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是从2007年四季度以来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给制造业带来了压力,而且除了直接采购的钢材以外,相关的零部件价格也将上涨。我们在2008年机械行业的策略报告中曾分析过行业毛利率的敏感性,当时假设的钢材涨价预期为15%-20%,目前我们修改假设,重新分析船舶和工程机械行业的毛利率变化。
(1)船舶行业毛利率持平
假设基期(2007年)船舶行业的毛利率为20%,,假设50%的成本与钢材相关(包括发动机)上涨20%-30%,敏感性分析显示,销售收入增长25%,即可以消化变动成本上升20%。如果单位变动成本增长30%,销售收入增长40%,毛利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判断2008年船舶行业的毛利率会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当然行业与上市公司情况各异。
(2)工程机械行业毛利率将会下降
假设基期(2007年)工程机械行业的毛利率为20%,与钢材相关的变动成本比例为50%,敏感性分析显示,如果销售收入增长25%,单位变动成本上升25%,毛利率将下降2个百分点。
2、如果宏观调控下游需求,钢材价格下半年可能会回落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拉高了全球资源品的价格,而2008年如果全年钢价上涨20-30%,这定将对制造业的需求和盈利带来影响。我们不排除国家为了遏制钢价而调控下游需求的可能(就象2005年),无论哪种情况对制造业来说都不是件好事,2008年机械行业不可能出现盈利超预期增长。
3、下调机械行业的投资评级至“中性”
我们在招商证券2-3月份的投资策略中已经将机械行业从“超配”降到“低配”,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超预期,对机械行业的盈利水平影响较大,因此现将机械行业的投资评级由“推荐”下调为“中性”。我们相对看好的子行业是对成本变动不太敏感的重型数控机床和飞机制造行业。对于各子行业的主要观点如下:
干货集装箱:受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最大,虽然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但是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很难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上涨压力。
港口机械:虽然情况明显好于集装箱,振华港机全球的市场份额在70%以上,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从2004 年以来港口机械系列产品也处在升级换代阶段,价格上涨明显,但整体盈利水平较低,同时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涨价这两大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毛利率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工程机械行业:不同产品差异较大,对钢材价格不敏感的产品是单价相对较高的泵车和拖泵;而装载机、压路机、汽车起重机、叉车的直接采购钢材成本占20%左右,同时行业产能过剩,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提价能力有限。柳工、厦工和龙工在2008年已经提高装载机价格3%-5%,可以消化部分成本压力。
船舶行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钢材价格上涨的预期下,我们前期推荐的中国船舶(600150)股价出现了暴跌。理论计算,一艘17吨的散货船用钢量为2吨-3吨,如果每吨船板平均上涨1000元,毛利率将下降三个百分点。考虑到,2008年全球船舶的新订单价格并没有下跌的迹象,钢材涨价幅度尚低于船舶的涨价幅度,中国船舶收购资产将带来业绩的猛增,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船舶股价已经出现了超跌。